《西游记》在自由与幸福中成长_第1页
《西游记》在自由与幸福中成长_第2页
《西游记》在自由与幸福中成长_第3页
《西游记》在自由与幸福中成长_第4页
《西游记》在自由与幸福中成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游记》在自由与幸福中成长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丰富而复杂,包括对人类进步理想的希望和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它不仅反映了明代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及其生活条件、思想条件和各种感受,而且超越了时代和社会的界限。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反映了人类主观能动性,并继续改变了自然和社会,为人类欲望的目标而奋斗。这种斗争是曲折复杂的,艰苦卓绝的,每前进一步都要遇到强大的阻力和对抗,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还难免受到挫折和失败。作者对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性解放的各种阴暗势力和一切假丑恶的东西,作了广泛的揭露和讽刺,从无道的昏君到贪赃的官吏,从朝廷的腐朽到恶霸的掠夺,从宗教的伪善到社会风气的败坏,从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到人民的忍饥挨饿,从天堂的豪华到地狱的灾难,从食人吮血的混世魔王到口蜜腹剑的阴谋家和野心家,都在作者的讽刺、鞭挞的范围之内。关于《西游记》的主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笔者认为,这部小说写于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不论作者自觉与否,他对于个性解放的要求,对于人们为争取自由和幸福所作的斗争,对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力量和智慧,都是热情而大胆地作了肯定和歌颂的。为了求得自身的自由和解放,为了“救苦救难”、“普渡众生”、把灾难深重的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就必须发挥人类所固有的主观能动性,去同一切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在斗争过程中,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不论遭到多少挫折和失败,都要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地坚持下去,而一切美好的人情人性也在这种斗争中受到锻炼,更臻完善。这个思想贯穿在《西游记》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之中,也贯穿了《西游记》故事的始终,所以说这是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中心思想。《西游记》丰富而博大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和中心来展开的。《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作为神话形象,在民间文艺的演化过程中,是概括着人民扫除一切障碍,征服客观环境的美好理想,寄寓着历代农民起义,反抗封建压迫,惩治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但他最后完成、定型于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过程中,在他的形象之中无疑是注入了新兴市民阶级的新鲜血液的。正如评论家张锦池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吴承恩定稿的《西游记》把最初的石猴写成大自然的儿子,一个活脱脱的自然人的形象,并以他的“厉学求知”,神通变化作为典型,把人的聪明才智强调到无所不能的境地,正是中世纪末个性解放思潮的特点之一。孙悟空不满足于花果山乐极一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心想摆脱阎王老子的管束,而远涉重洋,求师访道,“便一定程度地曲折地概括了新兴市民社会势力竭望突破封建势力束缚,探索新的天地,获得自由发展的要求。”张锦池指出,花果山的美猴王孙悟空,到龙宫借取金箍棒,是为了保卫花果山这个“自由自在”的天地;待到阴鬼“领批”找上门来勾他的魂,使他发现还未能真正“躲过阎王之难”的时候,他才不得不“大闹森罗,强销名号”,这也还是为了自由,不受鬼神管束。张锦池说,孙悟空大闹天宫,是由于天廷等级森严,玉帝又“轻贤”,“不会用人”,由于孙悟空“心高气傲”,不愿低人一等。一句话,是由于孙悟空的自由平等观念与天廷森严的等级秩序发生冲突,情同水火,各不相容。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新兴市民势力反对传统的封建等级的观念和制度,提出了具有早期启蒙色彩的民主平等要求”,从而反映了“新兴市民社会势力机智聪明、奋迅进取、积极乐观以及个人奋斗的阶级特性”。如果说,花果山时期的孙悟空还带有自发的性质,仅只追求个人的自由的话,那还带有人类儿童时代的天真烂漫的特点,斗争也远不成熟,对敌对势力的盘根错节,还没有充分的估计,英雄终于遭到挫败,被压在五行山下,不得不进行妥协;那末西行途中的孙悟空的斗争就成熟多了,当然他被压五百年后,作了妥协,头上又被套上了紧箍帽,斗争不得不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不得不蒙上浓重的悲剧色彩,但是斗争并未停息,英雄丝毫不曾气馁,相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还不可能冲破的传统因袭势力的重压之下,在不得不作一定让步和妥协的情况下,为了使斗争继续进行下去,为了继续开辟前进的道路,荡涤一切束缚自由与解放的邪恶势力,使亿万生灵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孙悟空的斗争艺术远比前期成熟了。这种斗争艺术的成熟,首先表现在为自由和解放而战的行动,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前期的孙悟空;横冲直撞,四处出击,战斗精神固然可歌可泣,但悲剧的命运却难以避免。因为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的资本主义幼芽,还远没有形成足以冲破盘根错节的封建重压的力量,小石猴“初生之犊不怕虎”,终究还只是新生的小牛犊,其智其力都还不足以战胜全部封建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所形成的“庞然大物”。所谓“如来佛的手掌”和“紧箍儿咒”之类的象征形象,说到底就是这一“庞然大物”的缩影。后期的孙悟空,接受和利用了大乘佛教中“普渡众生”的口号,以救苦救难、降魔伏妖为己任,这就自觉地扩大了争取自由和解放的目标,先是为个人争自由,后是为“众人”(全民)求解放,并且把二者统一了起来。不管作者吴承恩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后期孙悟空的所作所为,是同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时期,提出“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一类口号,号召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起来推翻封建统治的做法,是完全吻合的。尽管这些口号浸透了资产阶级的色彩,但却起着号召和联合民众的作用,并且在推翻封建统治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广大劳苦大众也是从中争得了若干自由权利的。有人提出问题说,后期的孙悟空只反魔,不反神,是不是改变了立场?笔者认为,与其说是改变了立场,不如说是改变了策略。从《西游记》所写的神、魔形象来看,二者之间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他们都是封建生产关系的维护者,都在阻碍着新兴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神的系列形象代表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势力,魔的系列形象代表着封建统治阶级中最腐朽、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邪恶势力,而并不是同人民站在一起反叛神的统治的什么“革命派”。相反,神、魔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常常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如:在黄风岭“伤生造孽”的黄风怪,原是受佛祖如来庇护的“灵山脚下的得道老鼠”,孙悟空举棒打他时,却受到灵吉菩萨的保护(21回);碗子山波月洞强夺公主为妻的黄袍老怪,原来是天上的奎星下凡,“被大圣拦住天门要打”,却被“众星劝住,押见玉帝”(31回);平顶山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作恶多端,被孙悟空装入净瓶,却原来是太上老君的看金炉银炉的两个童子,又被老君收去(35回);在乌鸡国欺世盗名、侵夺帝位的妖道,与三宫娘娘“同眠同起”,“坏了多少纲常伦理”的假王,原来是文殊菩萨“坐下的一个青毛狮子”(39回);在号山大刮地皮,弄得“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的红孩怪,却被观音菩萨收去,作了“善财童子”(42回);黑水河的妖孽无恶不作,“原来西海龙王是他的母舅”,使被欺凌者投告无门(43回);通天河的水怪专吃童男童女,原是观音菩萨莲花池里养的大金鱼,“浮头听经,修成手段”,“在此成精”(49回);在金洞“剜心摘胆”,逞凶食人的独角兕大王,原来是老君坐下的一只青牛(52回);假设小雷音,进行坑蒙拐骗的那个所谓的“黄眉老佛”,原来是弥勒佛祖司磐的黄眉童儿(66回);獬豸洞的赛太岁在朱紫国“欺君骗后,败俗伤风”,却原是观音菩萨跨下的金毛犼(71回);“狮驼山狮驼洞狮驼城,有三个毒魔,乃狮王、王、大鹏”,狮魔魔住的狮驼洞,“骷髅若岭,骸骨如林”,可见他们吃人之多,鹏魔则“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原来前二怪乃是文殊、普贤二菩萨坐下的青狮、白,那第三个妖魔与如来有亲,比论起来,那如来还是这“妖精的外甥”(74—77回);比丘国的国丈用妖女迷住国王,要国王拿1111个婴儿的心肝作药引,原来他却是老寿星的白鹿下凡作怪(79回);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以女色诱杀生灵,寻根探源还是托塔李天王的义女(83回);九曲盘桓洞的老妖“九灵元圣”是妙岩宫太乙救苦天尊的九头狮子(90回);在天竺国摄走了真公主的假公主,则是月宫中的玉兔下凡成精作怪(95回)。这些妖魔,吃人肉,吮人血,啃人骨,奸淫掳掠,穷凶极恶,给人民造成无穷的灾难,代表封建统治者中最腐败的势力,象征了封建社会中的地方权奸恶霸、太监特务和一切贪赃枉法之徒,他们与人民的矛盾最为尖锐。从对《西游记》的神、魔形象系列及其相互关系的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出,魔只是神的爪牙和帮凶,并不是神的对立物,二者是互相勾结在一起的。在《西游记》中,神代表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派”,有较多的统治经验和较完备的统治机构;魔代表的是这个阶级的“非正统派”,各霸一方,为非作歹,面目更加凶残和狰狞。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游记》中的神与魔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方面。我们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用简单的看他站在哪一边的方法来判断。正确的方法是具体地研究每一个情节和每一个矛盾,从中领会神话小说的象征性内涵。吴承恩的《西游记》完成于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个性解放思潮崛起之后,是表现了明显的时代特点的,即新兴的市民阶级追求自由和解放,希图冲破旧的生产关系束缚的斗争渴望,同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要求从水深火热中解脱出来的迫切心愿结合起来,在驱恶除暴、开辟新路的战斗中,表现了不可抗拒的力量。我们如果把《西游记》特殊的时代特点和阶级内容暂时放在一边,把它的主题思想由特殊概括和升华为一般,即就它对人类的普遍意义来说,那就是歌颂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改造客观环境、征服自然艰险、改革社会和扫除路障的斗争中不断前进。人类的智慧、力量和大无畏的果敢精神足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一切妖魔鬼怪,一切拦路虎、绊脚石,一切邪恶、顽固、黑暗、腐朽的势力。真、善、美的人性和人情,将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战胜假、恶、丑,而得到无限的发展与延伸。从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进行具体分析,《西游记》的主题主要是歌颂人类为自由与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及其在斗争中所表现的无限智慧和力量。围绕这一主题,揭示出来的思想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揭示在封建统治下人民的苦难生活。书中着意刻画的幽冥之界,“阴云垂地,黑雾迷空”,那“山前山后,牛头马面乱喧呼;半掩半藏,饿鬼穷魂时对泣”。那“一十八层地狱”,“脱皮露骨,折臂断筋”的亡灵,被“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奈河桥边“寒风滚滚,血泪滔滔,号泣之声不绝”,枉死城中“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这分明是人间苦难的折光反映,显然是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作者通过判官的嘴巴说:“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方得太平之庆”,可见阴司的忧怨和痛苦,其根源还在阳世,还是由阳世统治者及其帮凶们的专制肆虐、巧取豪夺造成的。小说写凤仙郡“民事荒凉,街衢冷落”,“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物价暴涨,“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卖儿鬻女,“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乡人民同样苦不堪言,难以糊口,不同的只是:“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作者如无亲身体验,是写不出这样悲惨的情景来的。事实上,明代自英宗以后(1436—),由于大地主和大商贾兼并土地,放高利贷吸吮人民膏血,农村经济发生崩溃,许多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以致一部分中小地主不断丧失土地,或转为佃户,或不断从农村被排挤出去,流亡他乡。宪宗成化初年,仅荆襄地区便有“流民百万”,河南、山西、西北等处,也均有大量流民;生产荒废,赤地千里,饿殍满地;人民卖妻子、卖自身的,沿路成群。小说《西游记》,就取经人一路所见,反映了明代农村经济破产,城市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况。小说写到许多害人的妖魔,或占山为王,或据穴成精,各自盘踞一方,残害人民。这是对地方恶霸和封建割据势力的一种形象化反映。正是他们阻碍和破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给人民带来无穷的苦难。如牛魔王“平生吃人为生”,他的儿子红孩怪根据亲眼所见,给他作出了“作恶多端”的结论。红孩怪在号山刮地皮,不仅那里的山民受苦受穷,连山神都被他搜刮得穷窘不堪,“披一片,挂一片,棍无裆,裤无口的。”孙悟空问山神:“这山上有多少妖精?”众神回答说:“只有得一个妖精,把我们头也摩光了;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这妖怪还把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妖怪讨要“常例钱”,山神、土地“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野鹿,早晚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众神“不得安生”。红孩怪有个叔父,叫如意真仙,他也随意霸占了破儿洞的泉水,不给人水喝,“但欲求水者,须要花红表礼,羊烟果盘,志诚奉献,只拜求得他一碗儿水。”驼罗庄的蟒蛇怪,一来就“将人家牧放的牛马吃了,猪羊吃了,见鸡鹅囫囵咽,遇男女夹活吞。”隐雾山的艾叶花皮豹子精成了“山主”,抓住山中贫苦的樵夫要吃,那樵夫“自幼失父,与母鳏居,更无家业,止靠着打柴为主”。他的老母已经八十三岁,只他一人养奉,倘若丧身,谁给她“埋尸送老”?地方恶霸和封建割据势力,霸占土地和自然资源,残酷剥削和掠夺人民,使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在这里得到生动的象征性的反映。整个封建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糜烂不堪。我们从天国看到的神仙佛祖,有的昏庸无能,有的凶恶残暴,有的老奸巨滑,有的贪得无厌,实际上都是人间统治在那里留下的投影。如玉皇大帝表面威风凛凛,骨子里不堪一击,他的十万天兵都被孙悟空的单人独棒打得七零七落。道祖老君十分阴毒,他想用八卦炉来焚毁人民的反抗精神,但却只是妄想而已,自己倒被“摔了个倒栽葱”,弄得十分狼狈。太白金星阴险诡诈,专爱玩弄欺骗手段。如来佛则爱财如命,向人索贿,像人世间贪婪的财主一般。神仙佛祖在天上无所事事,不是开宴“蟠桃会”,就是准备“丹元会”,只知一味享乐,极尽铺张豪华之能事,这分明是一批寄生虫。他们欺骗人民,镇压人民,往往不遗余力,毫不留情,为的是保住他们的旧世界和旧秩序。他们装腔作势,道貌岸然,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反映出没落阶级的精神状态和纸老虎的本质。封建帝王的荒淫无耻,在小说中也有反映。小说写比丘国的国君,迷上女妖,“爱其色美,宠幸在宫”,“把三宫娘娘,六院妃子,全无正眼相觑,不分昼夜,贪欢不已,”“弄得精神瘦倦,身体尪羸,饮食少进,命在须臾”。这个荒淫无耻的国君竟然听信道人的妖言,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来治他的病!取经人间到这件事情,驿丞摇头摇指,只叫:“谨言!”国王做这等荒唐凶残的事,还不许人说,连小儿的亲生父母都“惧怕王法,惧不敢啼哭”,那是多么黑暗的世道啊!皇帝荒淫失政的同时,往往有权奸当道横行。明代的宦官权臣专横跋扈,他们依靠厂卫特务,把密探和爪牙遍布到全国各地,监视人民的活动和言论,使人敢怒而不敢言。像比丘国的妖道当上了国丈,见国王时“摇摇摆摆而进”,“那国王即扶着近侍小臣,挣下龙床,躬身迎接”,“那国丈到宝殿前,更不行礼,昂昂烈烈,径到殿上”。车迟国的妖道,当上了“国师”,“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主”,朝廷常称做“国师兄长先生”,连他周围的道士都被称呼为“皇亲”了。他压迫僧俗人民,“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乌鸡国的妖道,竟然用阴谋暗杀国君的手段,窃取了国王的宝座,夺取了皇后与皇妃,“但只三宫娘娘,与他同眠同起,点污了他(她)的身体,坏了多少纲常伦理!”以上三处写到妖道误国,现实的针对性不仅仅是讽刺明世宗祟尚道士,道士被封为“真人”,做了礼部尚书;陶仲文被封“真人”,还做到“少师少傅少保”,见则与上同坐绣墩,君臣相迎送,必于门庭握手方别。一时间方士擅权,“干挠政事,牵引群邪”;而且他们那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神情,也是明代的一些太监头子和权奸形象的一种写照。写“快手”、写“缉事”、写人们不得不“谨言”,写这伙人“神通广大,官吏情热”,就是有意把这种权臣同他们手下的特务、爪牙联系起来进行描写,暗示了明代厂卫特务为虎作伥的特定社会背景。社会风气败坏,各种黑暗势力结成这样那样的关系网,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形成为掀不动也揭不开的铁幕和黑幕,保护着社会上的各种贪赃枉法之徒,而人民却有冤无处伸诉,有苦无处倾吐。天上的神佛,作为封建“正统派”的象征形象,道貌岸然地谈经说教,却常常为很小的一点事情公报私仇;与他们沾亲带故的一些妖邪恶物,干尽了坏事,最终还受到他们的庇护,使人奈何不得。赛太岁在朱紫国“玷污了皇后,败俗伤风,坏伦乱法,”该当死罪,却受到观音的开脱和保护;比丘国的妖道同样罪大恶极,最后却被老寿星搭救而去;鹏怪罪恶滔天,却与如来有亲,算起辈份来,如来还是那“妖怪的外甥”,所以也受到如来的保护;玉兔女妖,冒充天竺国的公主,抛绣球招驸马,弄得举国不宁,孙悟空托起棍棒打她,却有太阴星君赶到,大呼“棍下留情”,把她救了去;青毛狮妖先扮道人,后夺王位,在乌鸡国作乱,受害者对他奈何不得,原因就是:“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热: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狱齐天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黑河的妖孽赶走河神,占了河神府,又伤了许多水族,河神告状告不动他,“原来西海龙王是他的母舅”,不准河神的状子,倒叫河神把黑河让给了他!狮驼山的妖魔骇人听闻地“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谁也对付不了他,问题就在于他有过硬的关系网:“那妖精一封书到灵山,五百阿罗都来迎接;一纸简上天宫,十一大曜个个相钦;四海龙曾与他为友,八洞仙常与他作会;十地阎君以兄弟相称,社令、城隍以宾朋相爱!”这样的铁幕和黑幕,又如何能够揭开、打破呢?在这种情况下冤案随处发生,冤狱遍满人间。作者从江流儿的父亲被暗害、母亲被强占写起,写到幽冥地狱枉死城中的冤魂,写到乌鸡国的鬼王向唐僧伸诉冤情,写到祭赛国金光寺含冤负屈的僧人的痛苦与不平,写到铜台府寇母对取经人的诬告,使唐僧一行受到监禁,都影射和反映着明代的贪赃枉法者断案不公,造成了全国各地许多冤案,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作品借着金光寺和尚之口,愤怒地呼唤:“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群臣诬陷“我寺里僧人偷了塔上宝贝……昏君更不察理!”那些脏官,将我僧众拿了去,千般拷打,万样追求。当时我这里有三辈和尚:前两辈已被拷打不过,死了;如今又捉我辈,问罪加锁。老爷在上,我等怎敢欺心,盗取塔中之宝!万望爷爷怜悟,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舍大慈大悲,广施法力,拯救我等性命!这里伸诉的不是一时一事的痛苦,而是几代人的旧恨沉冤。唐僧听了他们的伸诉,点头叹息,表示同情。但他在指出“一则是朝廷失政”的同时,却又说什么“二来是汝等有灾”,好像是命该如此。孙悟空的态度比他鲜明,他找到了真正的窃贼之后,说:“那孽畜这等无礼!怪道前日请牛魔王在那里赴会,原来他结交这伙泼魔,专干不良之事!”他对窃宝的老龙、龙婆和九头虫之类,处治极严。他一棒“把个老龙头打得稀烂”,刹时间“血溅潭中”,尸漂浪上;把龙子、龙孙全都打杀,九头虫的头又被二郎神的细犬“血淋淋的咬将下来”,叫龙婆“夫死子绝,婿丧女亡”,并把她锁在塔心的耻辱柱上。终于为僧人洗雪了沉冤。孙悟空在求雨之时,曾向雷神高呼:“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赃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这话看来与求雨无关,作者随笔写来,却写出了自己和同时代人的心声,也就是从明代人心底喷发出来的对于“贪赃坏法之官”的愤怒与痛恨。第二,呕歌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书中写到的神魔人物都懂得神通变化之术,孙悟空七十二变,猪八戒三十六变,“佛与仙与神圣”都能变,各种妖魔鬼怪也能变,表现着现实矛盾的辩证发展和事物相生相克的纷纭变化的规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假恶丑的东西则在变化中愈见其假其恶其丑。书中有真唐僧,也有假唐僧。真唐僧西行取经,很想在“救苦救难”、“普渡众生”中有所作为;假唐僧以假乱真、野心勃勃,企图代替真唐僧的位置,挂羊头卖狗肉。真唐僧反倒被施了妖术,在宝象国的金銮殿上被变成了一只猛虎,君臣肉眼难识,就“使各项兵器乱砍”。有真行者,又有假行者。当真行者离开唐僧之时,假行者用铁棒打唐僧,又抢走包袱,惹得唐僧大骂真行者“一生凶恶,不遵善道”,一时间真假难辩,给取经事业带来灾难与挫折。有真沙僧,也有假沙僧,假的被真的打死,较快地见了分晓。真与假的斗争,都以真的战胜假的而告终。凡妖魔,都是变了假形和幻象而出现的,目的是迷惑人,引诱人,暗害人,吓唬人,所以人们每一次战胜妖魔,都要使它显出原形,让人看得清清楚楚,这就起到了教育作用。作者毕竟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又采撷了民间故事传说的精华,就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及其相互关系来看,作者还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观察问题,评判是非的。而且,在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有了萌芽的情况下,作品的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立场,又分明同新兴市民阶级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潮联系在一起、因此是贯穿了时代内容和时代精神的。小说开篇写孙悟空对自由的热爱与渴求,他大闹天宫、大闹三界,就因为那三界的神佛处处都束缚着他的自由,使他得不到新的开拓与发展,那时他作为一个“魔头”与三界的神佛展开斗争,作者显然是把他放在善的一边,而把神佛放在恶的一边。尽管作者在诗文议论中对孙悟空也有所批评,但在艺术形象的创作中却对他大加赞赏,情感态度显然是倾向美猴王的。在取经途中,因为妖魔是害人的,除魔就是为民除害,为民排忧解难。这一阶段,孙悟空的主要斗争目标是除魔,同时扫荡各种社会邪恶势力,当然孙悟空及其取经队伍代表了恶的一方,妖魔与社会邪恶势力代表了恶的一方,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战斗。这时,孙悟空等与天上地下的神佛是既有联合又有斗争的。当神佛帮助除魔时,他们便站到了善的一边,如“观音救难现鱼篮”,当她“手提一个紫竹篮儿”出现在通天河边擒住金鱼怪的时候,那就成了十分可爱的形象;当他们与魔怪勾勾搭搭的时候,他们不是站到了善的一边,就是与恶物有干系,所以孙悟空又骂他们,比如骂如来“还是妖精的外甥”,骂观音“反使妖精掯害,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就是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取经队伍内部,在唐僧和猪八戒身上以不同形式出现的自私心理,也是被作为恶的、或至少是不善的因素来进行揭露和揶揄的。尤其是猪八戒的贪色、贪食、贪财和想占小便宜的习气,代表了世俗社会的消极、庸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