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过渡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_第1页
入世后过渡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_第2页
入世后过渡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_第3页
入世后过渡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_第4页
入世后过渡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入世后过渡期

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北京师范大学听课笔记

一、入世后过渡期宏观经济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1.政府履行对WTO的承诺,见附表

2.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

我国经济开放度大大提高:

有的对外开放度达到政府承诺水平,如银行、保险业、证券业、农业、电信业、建筑业、旅游业、汽车等领域

有的对外开放度超越政府承诺:分销业中的零售业、影视业中的制作领域、出版零售业(贝塔斯曼50亿元)

有的正在考虑开放:如医疗服务业(护理服务业)

(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1.经济增长快,世界瞩目经济实力强,国际地位提高--增长大国(78-2004):3634-136500亿元--市场大国(78-2004):1559-51000亿元--出口大国(78-2004):98-5500亿美元--引资大国(78-2004):0-600亿美元

2.经济对外依存度提高对外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是衡量一国贸易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标尺。我国已经超过60%。(1)长期实行引进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2)以GDP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有引进外资的积极性,无激励企业走出去的动力--引进外资过多,影响民族企业和民族经济--结构调整受制于外资,缺乏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可持续发展缺乏经济基础--中央与地方政府博弈--高估中国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增加了外国的疑虑和中国承受的压力

(3)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弊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国内有相当的资金,经济转轨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后要考虑的问题)--导致民族经济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国内资源。大量引进的外资,不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都是利用我国的资源。

--缩减了民族经济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自主性。美国金融财团乘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之机,收购了墨西哥60%多的民族银行,掌控了该国的金融产业,该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弱化,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受制于人。

--挤压了民族企业出口产品的市场,出口结构难以调整。目前,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中,外资企业产品将近60%,民族企业产品的出口市场受到挤压,影响了中国民族出口企业发展。政府出口政策对外资企业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国内出口结构难以调整,而且进一步影响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3.经济增长中潜伏的问题(1)经济增长效率低,污染严重高投入,建国50多年,GDP增长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40多倍;高消耗,每单位GDP消耗资源数量是发达国家的3-4倍高污染,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环保标准与国际竞争力,两难选择)(2)资源短缺,过度利用: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人均量少土地资源少,人均耕地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40%,我们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2010年粮食95%自给,需18.24亿亩耕地,目前只有18.51亿亩(96年19.51);矿产资源,总量大12%占世界第3位,人均量低是世界平均水58%,位居53位.石油连续11年进口,原油成品油进口超过1亿吨,铁矿石进口量超过1.4亿吨,占世界自由贸易总量50%;难以循环(3)经济结构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服务业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企业组织结构落后,生产效率低下;高新技术引进不足,美国限制高新技术出口,休斯卫星,预警飞机(4)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非典;禽流感;弱势群体和农民工;失业再就业和新生劳动力及大学生就业问题。

(5)应对入世的策略存在薄弱环节影响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出口是国内资源被国外利用;二是间接融资,如外国贷款到期要用外汇来偿还,需要国内有更多的出口产品换取外汇,生产这些出口产品需要国内的资源。三是直接融资,如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设立子公司,那更是直接地利用我国的各种资源。四是外资企业利用中国资源越多,中国民族经济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五是低价利用中国劳动力,使得中国劳动力素质难以提高六是外资企业与中资企业争市场,民族企业市场份额少,企业发展困难

中国服务业本来就弱,零售业还有些基础,外资与内资争利,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家乐福开中关村店;易初莲花朝阳店。新开一家外企店,倒下一片内资店,增1个就业减少5-6就业岗位误解:境内企业是民族企业(标新立异,误导);开放就放开;提高行政效率就是加快审批(补课)如中银在旧金山设支行,中远在长岛置死地而后生,何以再生?(6)我国民族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走出去困难重重,实力不足,缺乏品牌,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有竞争力企业走出去也不容易,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想出去更困难中国大企业在日本设企业受阻,台湾不准大陆企业在台投资(7)劳动保障、社会保障与国际竞争力

(三)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收支双顺差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随着出口增长和国际资本流入加速而增加。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在政府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鼓励下,我国的出口产品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质优价廉的优势而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出口增加,经常项目下累计的贸易顺差增加。同时,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各级政府提供的优惠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加快了向我国转移加工业的进程,资本流入远大于资本流出,资本项目顺差迅速增加。随着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国际收支顺差的双刃剑作用愈益明显。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的国际收入比较少,追求国际收支顺差,特别是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弥补可能发生的国际收支赤字、平抑外汇市场汇率、清偿国际债务和保证国际支付、提高我国的国际信誉等益处,国际收支顺差的利益诸多而弊端不明显,因而,我国政府长期重视国际收支顺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由量变到质变,在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国际收支顺差既影响国内经济也影响对外经济,因而,需要调整经济政策,协调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发展,化国际收支顺差之弊为利。

1.国际收支顺差的利益--国际收支顺差促进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国际收支顺差加强了我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2.国际收支顺差的弊端

(1)国际收支顺差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必然产生外币贬值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收支顺差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加大了外资流入和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出口;进口;消费者;生产者;在坐的各位。

(2)国际收支顺差引起货币政策效应弱化。外汇流入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汇率和外汇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要以人民币购买外汇,货币的投放随着外汇流入的增多而递增。大量的人民币被动地投入到流通领域,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账户受制于外汇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还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3)国际收支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要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操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外汇操作总是有风险的,尽管长期以来我们在外汇操作过程中把安全性放在首位,但并不能完全避免风险,最明显的是汇率风险。国际收支顺差越大,需要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运营的外汇越多,国家外汇储备的成本越高。

外汇储备结构是经济运行的结果,外汇局只能调节

(4)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资金流出。在结售汇制度下,由于流入的外国资金都要转换成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储备美元、欧元或美元、欧元的债券,外汇储备增加实际上是资金的流出的增大。国际收支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越多,资金流出也越多。从而形成了内在的矛盾:出口越多和外国直接投资越多,资金流入越多,国际收支顺差越大;国际收支顺差越大,外汇储备越多,资金流出越多。这有悖于我们吸引外资的初衷:由于国内缺乏资金因而吸引外资,然而经济现实是,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我国的资金又在不断地流出。

(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就业压力增大1.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2.两极分化,城乡差距大低廉劳动力成本来自国内和国际竞争压力:成本要降低;资金要集中;劳动力成本高(我国纺织工人成本高于越南、印尼、巴基斯坦),影响到生产成本,外资企业就会考虑将企业移走,出国门或国内易地不利于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大国马克思:“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正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规律。”《资本论》,第707页。

3.就业压力增大的成因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的规律:“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P.692

(五)物价水平趋势改变1.物价水平总体平稳2.物价结构变化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煤、电、油、运、钢材、水泥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如粮食和房产)高于一般消费品价格

(六)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微观经济基础变化1.国有经济减少,非国有经济增加2.宏观调控的基础变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都对国有企业有效经济手段对非国有企业,理性行为是: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政府经济手段难以调控非国有企业的理性行为,往往需要行政手段:铁本事件(与宝钢)

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一)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二)改变地方政府政绩指标(三)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一)调整经济发展战略1.实行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新战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通过出口和引进外资能够在短期内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然而,经济发展也受制于出口和外资的流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缺乏坚实的国内经济基础,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导致出口受挫,或金融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引起外国资本迅速撤出,经济会迅速陷入萧条状态。正所谓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实行出口与内需并重的战略,在发展对外经济的同时,特别注重国内市场发展,利用高额储蓄形成的资金资源,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发展民族经济,让更多的民族企业和国产品占据潜力巨大而(以人均计算)空间有限的国内市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国内经济基础。扩大内需,降低对外经济依存度,发展国内市场,壮大民族经济,那么,我国经济发展就有了自主性和主动性,任凭国际经济风浪起,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可以

“胜似闲庭信步”。

2.实行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保护我国的幼稚产业,促进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保护国内幼稚产业是李斯特学说的理论精髓,加入WTO后,这个学说的理论精髓仍然有现实意义,我国应该吸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与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的,对我国的幼稚产业应该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我国的国际经济政策要强调保护国内的幼稚产业,特别是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最主要的是要保护技术。保护幼稚产业,保护技术,就是保护中国的未来,保护我国的生产力,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同时,放手让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政府部门应该掌握国内产业变化的动态,不断调整保护幼稚产业的政策。保护幼稚产业要注意自主研究与引进技术并举。要防止只进口国外的生产线,但外国的先进技术引不进来,国内企业又不研究先进技术的现象。把发展高科技的希望寄托在外资企业身上是很不可靠的,发展技术要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可以利用现有的大量外汇,买专利和技术。在引进外资时,建立合资企业有利于引进技术。日本现在喊“技术立国”,“知识产权立国”,往外国投资尽量搞独资,独资是一个不转移技术的办法。所以,在引进外资时,应该尽可能地建立合资企业,外商不提供先进技术就不合资,迫使外商提供先进技术。

3.实行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协调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逐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依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1]的要求,逐步缩减国际收支顺差,协调对外经济与国内经济发展。五个统筹中的“协调国内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

[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二)改变地方政府政绩指标用GNP+SCC(社会综合资产)代替GDP1.用GNP指标的好处(1)采用GNP作为地方政府政绩指标,有利于优化外资结构,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构建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扩大和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2)采用GNP指标,有利于扩大民族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3)采用GNP指标,有助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国内资源基础。(4)以GNP作为政绩指标,资本项目顺差少,资金流出少,国内资金比较充裕,有利于民族企业在国内融资。

(5)中央政府统计GDP,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用GNP,是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协调中央与地方责权利关系。从源头上理顺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管理的关系,以人为本的视角协调中央与地方责权利和各自职能,有助于舒缓地方政府的压力,减少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增进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力度。(6)GNP指标可以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潜力和居民的生活水平,缓解外国的疑虑和中国承受的压力。其他指标: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收入与税收返还(2000美国加州)等指标

2.社会综合资产指标社会综合资产(socialcomprehensivecapital,缩写SCC)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历年积累的所有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国民财产包括过去积累的有形的生产资产(物质资料)和无形的生产资产(包括虚拟资产)等。它既包括国有企业资产又包括个人财产还包括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价值(如城乡基础设施价值、地产价值、文物价值、人居环境价值、政府信誉和政府品牌价值等)。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力等等资源,以及由这些资源形成的生态环境等。

社会综合资产量的多寡,是国家或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社会财富存量是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产力[1]是国民收入的源泉,决定了国民收入增长的能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社会财富存量越多,生产力提高得越快。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1]生产力是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它是国民收入的源泉,也是决定一国生活水平的基本因素。生产力由劳动者(包括脑力和体力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构成。

社会综合资产指标的构建和计算。可以从资源资产、社会资产、组织资产和人力资源的新视角,建立社会综合资产指标体系。由于社会综合资产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可以计算社会综合资产量的变化(或变化率)。一是资源资产存量的变化,包括自然资源存量和生态价值量的变化,如土地、森林、矿产、水力等资源存量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或改善。二是社会资产,包括国有企业资产、个人财产、公共产品价值存量的变化。三是组织资产,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市场主体的信誉、信用和品牌的价值量的变化,如政府品牌价值、企业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价值量的变化等。四是人力资源资产的变化。

3.GNP+SCC指标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社会综合资产随着GNP的增加而日益递增,社会综合资产越多,越有利于文化、教育、卫生和科学研究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发展越快,城市社会综合资产增加越迅速,政府就有能力利用社会综合资产补贴为数不多的农村人口,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3)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方政府为了确保本地社会综合资产增加,必须重视环境保护,自觉地配合中央的环境保护政策,主动地治理企业污染,努力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地方政府为了保持或增加社会综合资产,会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注重保护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