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导言:什么是媒介媒介(media)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第一节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四、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义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
(一)技术与传播技术技术:定义1:即以达到实践目标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操作手段和工具。——梅赛尼定义2:指的是人类借以改造与控制自然使其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置、技艺与知识在内的操作体系。——高亮华所谓媒介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媒介技术的范畴媒介技术发展的动因技术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二)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梅赛尼在1970年出版的《技术与社会》一书中,总结了近现代出现的三种不同的技术观:1.技术“善”论:知识就是力量,实用主义
2.技术“恶”论:技术是万恶之源,回归自然
3.技术“中性”论:梅赛尼本人就是代表。
(三)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梅赛尼认为同样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技术决定论:麦克卢汉
2.社会决定论:四大发明3.技术与社会互动论:梅赛尼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
(1911—1980),加拿大学者,20世纪的思想巨人,电子时代的预言者。关键词:跨学科,文学家气质,手电筒,预言家,媒介界定1951年《机器新娘》1962年《谷登堡星系》1964年《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1969年《媒介即讯息》1980年《地球村》(一)媒介即讯息含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媒介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新方式。人类由“部落社会”到“脱部落社会”再到“地球村”,无不归功于媒介及其技术的发展。麦克卢汉是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口语社会(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文字印刷时代(脱部落社会)图: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观点(二)媒介:人的延伸含义: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人的感官能力有“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三)“热媒介”与“冷媒介”媒介类型清晰度信息量参与度举例热媒介高大低照片、象形文字、无声电影、报刊等冷媒介低小高漫画、拼音文字、有声电影、电视(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但是,麦克卢汉毕竟不是一位辩证唯物论者,而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因而他的理论带有极端性和片面性。这主要表现在:(1)麦克卢汉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2)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我们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3)麦克卢汉理论的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一)“电视人”和“容器人”“电视人”是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后提出的概念强调电视在现代人社会化过程中的巨大影响,是对现代人行为方式特征的一种概括。电视人特征生长环境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特征: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个性: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用来描述现代人行为特点的概念。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
理论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媒介依存症特点:过度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也称“他律性欲望主义”,是日本学者佐藤毅关于电视媒介对社会价值和消费文化的影响的一种批评观点。认为正是这种由媒介引发的欲望主义导致了日本人的自私化。电视本身就是人们的欲望追求的对象。而且还是唤起和引发人们新的欲望的媒介
它把充满诱惑力的商品世界以鲜明的色彩、影像以及丰富的意境展示在人们面前,直接刺激了他们对这些商品的占有欲和享乐欲。这样,尽管日本社会中依然存在着阶层或收入的差别,却出现了整齐划一的追求奢侈化的倾向,而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由勤劳、节俭和对社会的奉献价值,转向了个人主义的享乐和“充欲”价值。所谓网瘾症,也叫上网成瘾综合症,其表征是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控,行为乖张并伴随视力下降、神经衰弱身心病态,在网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精神空虚、心情暴躁甚至会有暴力倾向等等。王冲《网瘾症的基本问题探析》中归纳了网瘾症的五种类型: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视听成瘾。网瘾症的多种心理危害:以虚拟代替现实的交往方式错位;长时间沉溺网络所形成的孤僻、冷漠、不合群、无责任感等人格和人性的异化;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多重人格和自我迷失;道德的失范和社会功能的退化;技术崇拜等。(三)网络时代的网虫和网瘾症
网络沉迷四、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义(一)当代新媒介技术的主要领域、特点及社会意义当代新媒体技术,也叫新传播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大领域:数字技术——传播资源丰富化
网络技术——海量信息和多向传播
多媒体技术——传播手段的融合
实时传输技术——传播速度快捷化和全球化
美国学者鲁塞尔纽曼于1991年预言了媒介技术及其未来发展的“4C”趋势:control——社会成员对传播过程的参与和控制程度越来越高
convergence——单一媒体越来越融合成多功能媒体
convenience——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
cost——媒介接触和使用的经济成本越来越低廉
社会意义:增加传受双方互动性提高传播质量和效率丰富传播形式和传播资源传播范围扩展到全球(二)新技术展望1.四电合一2.AR技术: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最早于1990年提出。应用于医疗、军事、文化遗产保护、电视转播、旅游、建设等。3.VR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80年代初提出。应用更广,教育、娱乐、游戏、设计、培训、仿真制造等等。4.人工智能第二节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传播者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传播者处于传播过程的首端,对信息的内容、流量和流向以及受传者的反应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而言,我们又把它们称为大众传播者,或称为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地位稳固
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大众传媒的上述三个特点,使得它们比其他类型的传播者地位更优越、力量更强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大众传媒也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大众传媒的优势:大众传媒是专业媒介组织,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高
大众传媒具有公开可靠的信源,其信息的可信性和可确认性高
拥有一整套为社会所广泛承认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并形成了一套吸引和联系受众的有效机制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大众传媒必须从事经营活动,这是维持传媒组织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传媒的经济收益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广告收益,二是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主要体现为报纸的发行量或广播电视的收视率)。传媒面对的市场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广告主和作为消费者的广大受众。(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大众传媒在从事市场和经营活动的同时,还具有重要的非经济收益目标,其中包括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利或社会影响力等。这种目标,简言之即宣传目标。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主要通过两种活动得到实现:一是言论活动,二是报道活动。
(三)公共性与公益性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这种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大众传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刊载权,并拥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公益性和公共性也对大众传媒产生重要的制约,它要求传媒的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在现实的和不同形态的媒介组织中,以上各种因素的制约程度是不同的。国有或公营媒介/私营企业的商业媒介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把关人”(gatekeeper)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二战/食物/家庭主妇
1、把关人和把关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行为被称为“把关”。(1)卢因1947《群体生活渠道》首先提出“把关人”概念,又称守门人(GateKeeper)。“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XI、怀特的守门人模式NN1N2N3N4N1N4N2`N3`M(2)怀特1950《把关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怀特(White)《把关人:新闻选择的事例研究》(1950),对一家报纸的电讯编辑的工作进行研究时,验证和扩充了卢因的理论,揭开了“把关人”研究的序幕。怀特对某报电讯编辑接收到的通讯社(美联社、合众社、国际社)一周内的稿件选用情况的研究表明:(l)只有10%的电讯稿被选用;(2)电讯稿在内容上比例失衡,国际性政治新闻、全国性政治新闻和人情味、趣味性新闻占总用量的三分之二。分类通讯社来稿(%)采用比率(%)犯罪灾害政治(州)(全国)人情趣味国际性(政治)(经济)(战争)劳工全国性(农业)(经济)(教育)(科学)4.43.419.2(4.7)(14.5)35.022.5(15.1)(3.4)(4.0)5.59.9(2.5)(2.5)(3.2)(1.7)3.23.422.6(6.8)(15.8)23.223.7(13.6)(4.5)(5.6)5.518.5(6.0)(3.3)(4.3)(4.9)总计那么,电讯稿中有90%被舍弃、淘汰,其原因又是什么呢?怀特询问值班编辑得知有两大理由:(1)不值得登(占被舍弃稿的40%);(2)已选登其他稿件(占被舍弃稿的60%)。在“不值得登”的具体理由中,有许多为“主观”理由,即编辑个人认为不该登就不登,选择新闻的标准是个人的喜好和情绪。怀特:社会学概念引入新闻传播观点: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地影响新闻实践。他将把关人当作一个孤立的因素来考察,过分强调把关人独立的权限,而忽略同把关人相联系的社会因素对把关活动的制约。人们容易产生这种错觉,那就是把关人对信息的传播可以为所欲为。(3)施拉姆“在信息网络中到处都设有把关人。“其中包括记者,……;包括编辑,……;“包括作家,……;包括出版公司编辑,……“包括电视、电影的制片人,……;包括影片剪辑人员,……“包括图书管理员,……;包括教员,……“包括负责汇报的官员,……“甚至可以包括餐桌旁的丈夫,……”例如:记者决定报道哪些事实编辑决定发布哪些新闻作家决定反映哪些典型人物、事件、人生观图书管理员决定买什么书籍教师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教科书餐桌旁的丈夫决定当天办公室发生的新闻哪些应该告诉妻子负责汇报的官员决定哪些情况向上级汇报施拉姆认为把关普遍存在。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典型的大众传播的“把关”的例子。1953年的某个五天期限中,美联社搜集的新闻稿件经过层层把关和更新,到达四家威斯康星州的非都市报,再经过读者的最终选择,大多数的信息被拒之门外。施拉姆得出推论:“从一家通讯社的国内部发出的新闻稿,在通过主管全国广播的部主任、编制州专线新闻的专线主任、设计版样的新闻编辑和决定哪条新闻的读者之后,大约98%的内容被扔掉了。”(4)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巴斯在《使把关人概念更趋完善》(1969)的文中对以前的把关人研究提出了批评,认为最重要的把关行为出现在媒介组织内部,把关的过程应该分为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两个阶段。新闻事件新闻采集者新闻稿件新闻加工者新闻成品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比如:作者记者当地编辑比如:编辑改稿人员翻译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二)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1.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政治制度决定传播制度2.经济因素:经济控制远比政府的控制影响大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价值体系和文化开放程度4.信息自身的因素:信息价值5.组织自身的因素:要求,规范,传统6.受众因素:社会需要,受众结构7.技术因素:条件8.传播者个人因素:世界观,个性,水平1.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政治制度决定传播制度。传播者的把关行为必然受到其所处的政治体制及政治现状的制约。(1)ABC的新闻主持人塞姆·唐纳森曾说:“一般来讲,媒体即使不是权势的侍从,至少也是它的亲兄弟,我们每天都会有一条按白宫建议播发的报道,只是有时变变样子而已。”可以说,来自于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所受到的控制力量中最主要的部分。(2)政府部门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主要体现在①对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予以规定。②采用法制和行政手段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管理。③对某些传播内容实行强力限制或禁止。这些内容的范围,因国家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也各具特点。
行政手段或法律A主管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B具体的法律宪法、刑法、民法、新闻出版法(著作权法、色情管制法、隐私权保护法、新闻保密法、惩治诽谤罪法、反媒介垄断独占法、惩治煽动叛乱罪法、广告管理法、许可证申请法、广播影视管理法等等)C行政手段:对传媒的创办实行审批制;对传播资源实行分配制;监督管理。比如:空中电波分配制。无线电频谱资源属国家所有。国家对无线电频谱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有偿使用的原则。案例1:广电总局约谈七大牌照商落实互联网电视监管
七大牌照商:是指集成播控牌照,目前全国就7张。分属于CNTV、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IBN)、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南方传媒、华数传媒、湖南电视台(芒果TV)及百视通。广电新闻总局高层特别要求,“互联网电视首先要管好七大牌照商”,并且措辞严肃地指出,“后续哪家不按总局要求做,就收回牌照,不带好头,就处理,如果七家都违规,就暂停互联网电视业务。”限制或禁止的内容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对公共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内容。淫秽和非法出版物
根据《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第五条
电视剧不得有下列内容:(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煽动抗拒或者破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实施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的;(五)违背国家宗教政策,宣扬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迷信,歧视、侮辱宗教信仰的;(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恐怖、吸毒,教唆犯罪或者传授犯罪方法的;(八)侮辱、诽谤他人的;(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十)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十一)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内容。案例2:电视剧被删减,究竟哪些不能播?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规定:1、主人公不能太花心,小三不能有幸福;2、80后未婚生子一律绕道;3、拒绝鬼魂,“异能”人士只存在于儿童剧;4、校园内不能有早恋等都在审核范围内。【国产剧四大禁区】婚前同床:离婚律师小三得志:咱们结婚吧鬼魂出没:电视剧《画皮》暴力早恋:《一起去看流星雨》改编自《流星花园》,但剧中的校园暴力被弱化为同学之间的打闹逗趣。案例3:美国战争时期的新闻管制(1)打海地舆论战(空投收音机,美国南部办了自由之声,向古巴、海地方向),任何节目需经军方许可。(2)1991年海湾战争(3)2003年伊拉克战争(4)阿富汗战争美国战争期间新闻管制办法(1)封闭战场敏感区域(2)记者团制度,禁止个人采访(3)“人盯人”战术嵌入式陪同(4)发放基本准则表(5)新闻发布会统一2、经济因素例:美国电视台所受的经济因素影响
A、所有
B、广告
C、受众/消费者经济因素影响的程度与媒介性质(1)私营媒介。西方报纸都是私营媒介,以美国为代表。
特点: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依托财团;盈利为目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迎合受众,传播内容娱乐化、趣味化;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2)公营媒介:公营电台、电视台、报纸。
特点:半官方机构,不受政府控制;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强调对公众负责;不播广告。英国BBC韩国MBC(3)国营媒介: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部分发达国家为此种体制,以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为代表。
特点:完全依赖政府;政府宣传机构;节目严肃呆板。
中国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占60-70%
中国传统媒体的转型
电视市场竞争白热化
(1)节目制作模仿多
类型:选秀类婚恋类职场类宣泄类
(2)首选高收视率的播出同质化
广电总局出台新政:一剧两星从2015年1月1日起,实行“一剧两星”,即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频道播出的模式。同时规定,每晚黄金档电视剧播出数量为2集。自2004年起,国内电视剧市场开始实行“4+X”的播出模式,即一部电视剧最多在4家上星卫视和几家地面频道同时播出,通过合力购买分销成本。而“一剧两星”后购剧成本起码要增加一倍。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价值体系和文化开放程度。如果有悖于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基本文化规范,传播内容可能会引起争议,遭到抵制。案例4:美国媒介竭力保护的神圣领域(布里德)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