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文字版_第1页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文字版_第2页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文字版_第3页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文字版_第4页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文字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十四,十五世纪):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此前的世界是隔绝地生活在几块陆地上,每个文明都认为自己是生活在世界的中心。郑和下西洋并非开拓贸易而是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之后的世界海洋就没有了中国人的身影。首先将各种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小国葡萄牙。征服从被征服开始,先后有罗马,日耳曼人征服这片土地等等。1143年葡萄牙独立,欧洲大路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王权得到臣民和贵族的支持,民族自豪感强烈。但这个国家却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独立后的两个世纪葡萄牙一直未脱离贫穷与落后。142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关于地理学的书出版,引起了人们对地理的兴趣。将葡萄牙人推向历史前台的是香料,那时香料是保存事物的主要途径,而香料生意一直被阿拉伯人垄断,之后又是奥斯曼帝国。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欧洲人到了海洋寻找出路。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聚集了一批精英为他出谋划策,改制了指南针和帆船,把数学天文学运用于航海学,他举全国之力,指定计划,终于向着大海的另一边出发了。葡萄牙的罗卡角是葡萄牙的天涯海角,陆地在此结束,海洋在此开始。1443年,慈宁宫罗卡角出发的航海家出发了,在此之前有21年的研究和积累。他们的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一个世纪以来一路收获黄金,胡椒等,统统回到里斯本的国库。而其他欧洲国际还在互相明争暗斗。意大利还在享受传统贸易最后的利益。20年后,又一只由三艘船组成的船队在迪亚士的带领下出发了。在好望角遭遇风暴被迫向北航行,他们发现好望角已经是非洲的最南端。他们即将发现通向东方的道路,这时却遭遇了第一个对手——西班牙。西班牙的收复失地的战争持续了八个世纪,15世纪时格拉纳达王国还处在穆斯林的统治之下,在伊莎贝尔女王的亲自督战下终于战胜摩尔人。这时机会找上了西班牙,热那亚人哥伦布在之前的六年时间在葡萄牙一直未被重用,因为葡萄牙的航海策略是从好望角往北到达亚洲,和印度人做生意。而哥伦布想直接往西行,开辟新的通向东方的航线。但葡萄牙人认为往西行的距离远的无法想象。1492年,女王召见了哥伦布,哥伦布出生在布商家庭,谈判能力很强,这样的谈判持续了三个月。哥伦布可以得到新发现地所有财富的十分之一。航行两个月后水手发生了骚乱,因为看不到陆地,这是哥伦布让大家再坚持三天,没有看到陆地就返回,但是历史选择了哥伦布,他们发现了美洲,但哥伦布认为他到达了印度,所以他命名为印第安人。但是土著居民与印度并无太多关联。这一天是10月12日,后来被定为西班牙的国庆日。最早看到哥伦布凯旋的是葡萄牙国王里昂二世,他让哥伦布带回来的印第安人用干豆子摆出新世界的模样,后他捶胸顿足悔恨自己错过了见证新世界的机会。在那个时代,谁先发现了新世界,这个地方就属于谁,所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谈判开始,这样的争论持续了一年时间,他们想在地球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一人一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拿走了美洲。这个条约开创了西方划分殖民地的先例,也是西方驶向全球战略的开始。条约已定,现在就看谁下手最快。4年之后1498年的葡萄牙人达伽马率领船队终于到达印度,郑和也同意到达了此处。1519年麦哲伦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开始了环球航行,但麦哲伦在菲律宾被杀。世界地图开始绘制,一个个海上交通要道逐渐被葡萄牙占领,香料贸易开始落入葡萄牙人的手中。西班牙在美洲的掠夺更是赤裸裸,1502-1660年,世界金银的80%的总产量被西班牙人拿走。与欧洲的辉煌相对照的是美洲文明的哭泣,墨西哥人从之前的2500万下降到250万,美洲印第安人减少了90%。西班牙的作家塞万提斯就生活在16世纪,他的作品很受欢迎但是老年生活却十分潦倒,这也折射了西班牙的国家命运。想潮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只是用于为宗教信仰和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于工商业。势力强大的贵族也不愿意工商业的发展。他们将掠夺回来的财富用于购买海外奢侈品,对于本国的产业没有任何帮助。除了奢侈的风气之外,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像样的产业,老百姓的生活依旧艰难。16世纪下半叶,伊比利亚半岛的辉煌就渐渐结束了。世界大国的第一场悲剧谢幕了。大国崛起——荷兰(十七世纪):12-14世纪荷兰才开始有人居住,但到今天荷兰任由三分之一的国土在海平面之下。而17世纪的世界经济的中心却在此处。人口只有150万,面积相当于两个半的北京。14世纪,荷兰人口不到一百万,其中有20万人以捕捞鲱鱼为生。每年的洋流将北海的鲱鱼带到荷兰的北部,使荷兰人从中获利,但是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鲱鱼的权利。苏格兰人开始争夺这一资源。但是荷兰人发明了一种可以将鱼头和鱼内脏很容易剔除的小刀,这样被剔除了头和内脏的鲱鱼在抹上盐可以保存一年以上。这就使得荷兰的鲱鱼可以卖到很远的地方,如非洲。荷兰面向北海,背靠欧洲大陆,欧洲两条水道经荷兰注入大海,多条运河的修建是荷兰具备商贸条件。这样的条件对于以商品流通为生的国家来讲十分重要。葡萄牙和西班牙依靠强大的王权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来对资源进行赤裸地抢夺,而荷兰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他的出路就在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作为中间人和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销商,荷兰从西葡两国获利不少。但他们得面对英格兰的竞争,英的面积是荷兰的三倍,人口是荷兰的五倍。就像发明一刀能取出鱼肠子的刀具一样,荷兰人发明了一种廉价船来击败对手英格兰。英格兰的船都有放置火炮的地方,但是荷兰船只做运送货物之用,这样价格相对低廉。通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船都要根据甲板的大小来付费。所以荷兰人设计的船甲板很小但是船的载货能力很强。16世纪一只荷兰的商队想从北边海路找到一条通向亚洲的线路,途中在三文雅(今天俄罗斯国土)因为冰封的海面而搁浅。他们顽强地与寒冷做斗争,时间长达8个月,最后冬去春来回到荷兰,其中8人遇难。他们本可以用船上的货物来换取自己的生命,但他们选择了信誉,这个事件帮助荷兰赢得了声誉和经商法则。为他们在之后的贸易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16世纪末他们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海上运送货物的生意。荷兰的城市作为商品的存放点,货船的维修点就这样繁华了起来。欧洲大部分的城市是在某个贵族的领地上建立起来,这些贵族的军队名义上是保护城市实际上就是暴力征税的方式。所以城市里的贵族比较有权力,但是渐渐富裕起来的市民们开始想要经济上的自由。于是他们像购买货物一样从贵族手里买到城市的自治权。市民自治为荷兰的城市注入了活力。15世纪末将近一半的荷兰人生活在城市里。城市是有有钱的商人来统治,、城市之间彼此独立地生活着,对国家的概念不深,关注的主题是经济利益。但是欧洲其他君主集权的国家在国王的带领下想要开拓疆土时,荷兰人接受了西班牙的统治,但是当西班牙向他们的钱包伸手时,荷兰人愤怒了。西班牙在和法国交战的时候需要一个永恒的财力保障,荷兰人不买单了。15万荷兰人死于西班牙的暴力下,荷兰人开始团结对抗西班牙,赢得了独立。但是荷兰人做个了很有意思的决定,他们比较看重商业利润而不在乎政治权利,所以将自己国家的安全托付给了英国女王,英国女王收取保护费,但是英国保护费比西班牙还高。所以荷兰7省成立了联邦制国家,由商业精英来掌握政治权利,但各省相对独立,有些类似今天的欧盟。当西班牙封锁了与荷兰的贸易之后,荷兰人自己开始寻找出路。他们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并向普通市民集资之后分红,连政府都是公司的股东。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出发了。1609年阿姆斯特丹创造了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东印度公司的股东随时可以将股权变成现金。这也吸引了其他国家的股东来投资,使大量的金银财富流入这个国家。于是银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任何人不得敢于银行的业务,于是荷兰银行可以吸收他敌人国家的钱也可以贷款给自己的敌人。所以荷兰人的政府是为他们的经济利益服务的,17世纪中叶,全球已有15000多个东印度公司的分支机构,是世界整个贸易额的一半。他们占领着台湾,控制日本的对外贸易,把印尼变成殖民地,雅加达就是他们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在新西兰。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国家。在所有外交使团来到清朝都会遭遇一个问题就是:要向皇帝行三跪九拜之礼。几乎所有的欧洲使节都会认为这是一种侮辱,但是荷兰的使团欣然接受。因为他们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而放弃更大的经济利益。富裕的物质生活是艺术诞生的前提,17世纪中叶是荷兰油画艺术发展的顶峰。大国崛起——英国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来到英吉利海峡,想教训英格兰。英西战争源自宗教改革,英国在16世纪20年代已经改信新教,而西班牙想要他恢复天主教,第二英格兰已经在海上与西班牙争夺资源。当时的英女王是伊丽莎白一世,当西葡两国通过发现新世界而富有强大的消息不断传入英国,英国也开始瞄向海洋。英国的任何地方离海洋都不超过120公里。但是面对强大的西班牙,公开的战争胜算不大,女王开始鼓励抢劫等手段来竞争,这无异于海盗的行为。但一旦东窗事发,女王可以撇清这些人的关系。16世纪中叶,英国的德雷克船队出发环球航行,掠夺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还袭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港口。这就是无敌舰队想教训英国的原因。英国人用他们规模相对较小的舰队出其不意地击败了无敌舰队,这对西班牙将近一个世纪的霸权的一次沉重打击。英国从11世纪威廉一世开始有了正式的血统传承,开始了封建制,欧洲的封建和中国的不一样,欧洲的封建制是庄园制,贵族在庄园上拥有行政管辖权,征税权等,所以欧洲封建不像中国的封建,建立在皇帝集权的基础上。1215年,25个贵族组成的联盟向年年征战年年败的国王约翰发起了挑战,反对国王因为战争而向市民和贵族征收的越来越沉重的税收。谈判的成果是《大宪章》,他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民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而非国王所赐。也将贵族和国王饿权利义务有个一次明确的规定。契约和法制精神注入了这个国家。20年后议会也诞生在这个国家,是限制君主权利的重要力量。伊莉莎白一世的统治就在这样的约束下进行,她一生很好地协调了各方利益,把英国带入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之下,为了避免政治联姻她终身未嫁,孑然一身。17世纪初伊莉莎白一世去世之时英国已经处于上升阶段。后来上台的查理一世想做一个不一样的君王,他试图强化王权,宣称君权神授,并申请增加税收以维持他发动的与西班牙等国的宗教战争。于是王权和议会之间的斗争尖锐了起来,最终爆发了1642年的英国革命。克伦威尔将军领导的军队击败了国王,成立了共和国。1649年查理一世被斩头,欧洲宫廷都震惊了,这样的做法超越了当时的观念。王权和民权的斗争贯穿了英国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克伦威尔接下来又开始独裁,革命以反专制开始又以专制结束。克伦威尔死后王族詹姆士二世又被请回来。推翻王朝容易建立制度却很难,詹姆士二世也不是好君主,但是英国人没有选择暴力推翻,而采取了光荣革命这种方式,在荷兰的国王威廉是一位新教君主,他们夫妻被邀请回来英国,接下来议会讨论决定了有威廉夫妻二人共同成为英国的国王,使得国王的任命权交到了议会手中,开创了君主立宪制的先河,君主立宪制就是国王是国家部队总司令,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教会首领,但并不直接管理国家,而要认命首相来管理,而首相必须是多数党的领导。光荣革命让英国成为第一个摆脱专制的国家,并是用和平手段来实现的。1588-1688年是英国高度发展的时候,三次英荷战争,英国人将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赶下了霸主的地位,并先后击败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新的海洋霸主,除了陆地霸主法国,其他国家都不是对手,现在得由英国来制定海洋竞争规则。18世纪来临:康熙登基,英国正在孕育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逐渐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格里诺克是英国西北部的小城,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格里诺克靠近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当时的烟草中心,城市里车水马龙,瓦特的家族就从事烟草贸易,以现实的成就来更好地与上帝沟通。1736年七次英法战争使英国从战争中脱身出来,贸易使英国的手工业得到发展,而传统的手工业的效率越来越无法适应高度的需求,为了以更快地生产出产品,工厂调动起工人的创造性,促成了技术的诞生。那时所有的工厂都得靠近水源,以便使用风车这样的动力系统。是瓦特创造车了靠蒸汽机,英国开始有了技术创新的传统。他研究了数学,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才有了最后的成果。而瓦特之前的牛顿是科学史上的伟大人物,他告诉人们自然的运行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们开始逐渐觉醒,欧洲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他过世后被安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这个用来安葬王公贵族的地方。这是英国对于科学的态度。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认为经济活动的动机是个人的利益而不是社会效益,但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产生一只无形的手——竞争。如果说牛顿找到了经济大门的钥匙,瓦特就用这把钥匙打开门,而亚当斯密就在门开后建立起了经济秩序。1815年英国人威灵顿打败了拿破仑,证明了自由经济的实力。英国用取消国外产品进入英国的限制换来别国对英国产品的输入,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为了实施这样的自由贸易政策,英国用武力是一个个国家打开了自己的大门。1865年有英国人这样说:“北美和俄国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洲的黄金来到英国,印度和中国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栽培在美国南部。”19世纪中期的英国乡村建起了厂房,英国城市人口超过60%,各种产品的产量高居世界榜首。英国的国民财富发展到了古往今来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的高度。1851年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和其他产品在这里汇集,中国也参加了。就在英帝国看似如日中天的时候吗,太阳已经在倾斜。庞大的殖民地逐渐成为他的包袱,世界殖民地范围内的起义高涨。英帝国的身影逐渐从殖民地消失。19世纪的俄国和美国迎头赶上,新的太阳已经在美洲升起。大国崛起——激情法兰西1789年7月14日,市民正在攻占巴士底狱,象征专制王权的监狱,这就是法国大革命。1661年,康熙登基的前一年路易十四上台,这两位皇帝都将各自的国家带入皇权最集中的时候,借此把自己的国家带入鼎盛时期。巴黎西南郊的凡尔赛宫是路易十四的舞台,他登基后首先废除首相,建立起绝对君主制。但这个国王去世74年后大革命就推翻了君主制,路易十四在位时发动了几十次战争,国库亏空。路易十六上台后,为解决财政危机准备向特权阶级征税,引发不满。法国大革命的宣言,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确立以人权和法治作为社会的基石。但是民权诞生在王权最集中的法国是有原因的。路易十四本人是艺术爱好者,他创办了舞蹈学院等,沙龙文化在贵族家中兴起。启蒙思想就在咖啡馆和沙龙里不断宣扬。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批判了宗教神学对人的桎梏,而与他同一年去世的卢梭则描绘了理想的时代,他最大的贡献是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有义务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契约而不取决于国王的意愿。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其他各国担心这样反对王权的革命一经蔓延而无法收拾,组成反法同盟。这样的情况让法国革命走向极端,凡是背叛共和国的人都被送上断头台。这时法国人将拿破仑推向领导位置,希望建立强有力的政府来实现和平和繁荣,并征服欧洲。拿破仑支持革命宣言中对自由,民权的追求。他领导起草的《拿破仑法典》直到今天还在法国实行,并将这一法典带到他所征服的每一片土地上。拿破仑只享有11年的辉煌就终结在大西洋的孤岛上,他失败的根源在于:法国革命的自由平等意味着一些民族压迫都失去合法性。被压迫的人们在这一思想的启蒙下觉醒,然后对他的侵略行为在背叛了这一原则的时候进行讨伐。1789年之后的法国经历了四次大革命,不断地实践着种种政治理想,但大革命的思想始终未能彻底贯彻。直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贵族和革命派开始互相妥协,但80多年的战争使法国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落后,正想加紧发展时,两次世界大战又拖慢了他的脚步。1944年在戴高乐的带领下法国终于赢得了自由。戴高乐总结了进步才是维护国家稳定的条件,经济衰弱的法国不可能立足,所以法国在戴高乐时期高速发展。1959年法国宣布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开始告别殖民时代。1963年与宿敌德国和解。1964年与中国建交,并退出北约。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在世界舞台起着自己的作用。先贤祠是法国安葬伟人的地方,在这里长眠的72为法国伟人中,多是像卢梭,伏尔泰这样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而政治家仅有11位。大仲马也被安放此处,这体现了法国人对思想艺术的推崇和重视。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拥有前行的力量。大国崛起——德意志这片土地深受古典音乐的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光芒,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动力。1806年以征服者身份进入德国勃兰登堡门的是拿破仑,而德意志这片土地,被称为欧洲的走廊,几百年来一直战争不断。德国人经常成为周围列强的雇佣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1648年《威斯特法利亚和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德意志的分裂。欧洲三十年战争:战争背景:13世纪以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皇权日益衰微,各邦诸侯割据称雄。信奉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的诸侯和信奉旧教(天主教)的诸侯在宗教纠纷掩饰下争夺地盘和反对皇帝专权,并分别组成“新教联盟”(1608)和“天主教联盟”(1609)。哈布斯堡王朝极力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帝国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贵族的支持。法国为称霸欧洲,力图使德意志保持分裂状态,支持新教诸侯反抗皇权;丹麦、瑞典早已觊觎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意志领土和港湾;荷兰和英国则不愿帝国势力在北欧扩张,英国还企图削弱西班牙的势力。这些国家都支持新教联盟。1618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1619在位)企图在捷克(波希米亚)恢复天主教,指定斐迪南二世为捷克国王。斐迪南二世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其教堂,并宣布参加新教集会者为暴民。1618年5月23日,武装群众冲进王宫,把皇帝的钦差从窗口抛入壕沟,史称“掷出窗外事件”,它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开端。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战争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持。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发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立,加之周边国家纷纷崛起,于1618年到1648年爆发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卷入神圣罗马帝国内战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又称“宗教战争”。战争影响德意志分裂由于德意志是三十年战争的主要战场,其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而且战后诸侯国各割地盘,其内部分裂变成不可逆转,间接令神圣罗马帝国变得名存实亡。荷瑞独立这场战争后,荷兰与瑞士的独立受到保障,而荷兰更为新的海上霸主。西班牙衰落西班牙在战争中不论陆战还是海战均告失利,并从此失去了欧洲一等强国的地位。法国兴起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阿尔萨斯与洛林,并获得了欧洲霸主的地位。瑞典兴起瑞典国王取得了德意志的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并因此成为了德意志的诸侯,可以随时插手德意志的内部事务。而且瑞典亦得到五百万杜卡登的赔款,并从此一跃成为北欧强国。战术改变战争中诸国开始实行征兵制,并建立了常备军与后勤系统,使军队可以进行持久战。军队亦逐渐精简化,以符合机动战的要求;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所进行军事改革,即以火枪兵取代长矛兵,先以炮兵进行集中火力的攻击,再以骑兵出动进行突击,最后由步兵负责清理敌军的三段式战法,更成为其后战争的标准战法。深远影响: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三十年战争,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缔结,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被认为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得以形成,由它决定的国际法也真正产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构建的国际秩序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拿破仑的入侵使德意志联邦中的普鲁士和奥地利惨败。19世纪德国的主题就是统一和自由。但拿破仑战败后的英俄等国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历史是复杂和微妙的。拿破仑推翻了德意志的封建制度,为统一和自由创造了条件。李斯特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分裂的德意志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那时从柏林到瑞士之间有十个联邦国,关税繁杂。李斯特主张建立关税联盟,在艰难的说服下,普鲁士率先同意建立这个同盟。在这个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半个世纪后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呼之欲出,而领导者就是普鲁士。1848年各联邦爆发反对君主专制的革命,但遭到旧势力的反扑,革命并没有成功,直到俾斯麦上台。俾斯麦是普鲁士的首相,他认为只有通过铁与血来实现统一,主张利用军队而不是议会的多数投票来实现革命理想。要在欧洲各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俾斯麦处处游说,保证英国的袖手旁观,俄国和法国的沉默。在外交上用足了智慧的俾斯麦开始了国内的铁血战争,奥地利推出了德意志联邦,在拿破仑去世后的70年1871年德意志帝国诞生。德国的胜利最关键的一点是国家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当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告终时,就有人说普鲁士的胜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注定了。学生旷课家长要交罚款,小学时的课程就有世界地理,自然,算术,音乐等很多科目。普鲁士服兵役和受教育是国民应尽的义务,国民受教育的程度是95%,建立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普鲁士的国王可以将王子的宫殿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将教育作为德意志的出路。国家对学术的物质支持和不对学术活动的政治干预成就了德国的科学。爱因斯坦就是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下的科学家。欧洲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毫无疑问地诞生在德国。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得益于科学,教育和大学。凭借智力资源,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过了欧洲的总和。并开始了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解决了自由经济带来的弊端。俾斯麦建立起来的军队不是用来扩张领土,他的行为在告诉欧洲,德国的强大不会对欧洲的和平带来威胁,就不会出现拿破仑时期的侵略。但是俾斯麦的晚年被迫辞职,威廉二世皇帝上台,加上普鲁士一直以来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慢慢危险了起来。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容克地主英文写作accommodatesagramlandlord,原泛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来专指以普鲁士为代表的德意志东部地区的贵族地主,在德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容克地主长期垄断军政要职,是德国军国主义政策的主要支持者。德文Junker的音译,源自Jungherr,意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原为普鲁士的贵族地主阶级。16世纪起长期垄断军政要职,掌握国家领导权。19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化,成为半封建型的贵族地主。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各邦在19世纪下半叶联合后反动势力的支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一个阶级,已基本被消灭。容克地主指靠战争取得外国土地之后向国王申请并获得该土地的所有权的贵族,这样使贵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普鲁士(德国前身)就以此发迹,最终统一德意志全境,甚至发动国家之间的战争!但是由于长期垄断军政要职,在经济上掌握大部分土地,其缺陷也是相当明显。德国即是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德国是在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妥协的情况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容克地主阶级,在德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情况,给德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德国统一后,容克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利益渐趋一致。在政治上他们独占了德国的军政要职,在国家政权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依靠容克地主阶级专政,以便对内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外争夺市场和世界霸权。列宁指出,德国是个“军阀的、容克的、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国家”。领导德意志统一运动和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的是普鲁士王国的贵族即容克们,俾斯麦便是他们的代表。所以,德国统一后一直到1918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战败瓦解为止,容克一直控制着政权特别是军权。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也分享到一部分政权。但实际掌握国家政权的依然是容克,不过这些容克也日益由于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和投资于工业而与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并为他们而扩军备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容克地主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结合,使德国帝国主义特别富于对外侵略性。在国内阶级矛盾和市场问题十分尖锐的条件下,德国地主资产阶级为了转移人民视线,同英法帝国主义争夺“阳光下的地盘”,积极地投入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并最早走上了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样一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便出现了其他帝国主义所没有的特点:一方面,容克贵族地主控制着国家政权,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也分享政权,并且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列宁将之概括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同盟集团(尤其是苏联)为了从根源上铲除德国军国主义,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及社会改革,将容克地主的土地或收归国有,或分配给小农耕种,容克阶层自此消亡。威廉二世一上台就宣称自己要领导整个世界。这样的传统使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超过5000万。1970年的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集中营跪下了,记者评论本可以不用这么做的他替所有应该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大国崛起——日本百年维新这个面积仅37晚平方公里的岛国是亚洲唯一摆脱了殖民侵略,自己走向侵略的国家。1853年,刚刚跻身强国的美国闯入了横须贺港口,强迫日本打开了国门。面对盛气凌人的美国将军,日本人是怎样的态度呢?此时的日本人的闭关锁国已经200年,但对外面世界并不是一无所知。日本当时与世界两大最强的国家中国和荷兰有着通商往来。十七世纪的霸主荷兰让两千年来以中国为师的岛国兴起了兰学,日本各界纷纷用荷兰语研讨西方的天文,地理等。而1840年鸦片战争中战败的中国给日本人一个警醒,连中国都被打败了,对手一定强大无比。所以当美国将军佩里趾高气昂地来到日本,日本人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来迎接,甚至有两个日本人深夜爬上美国大船,要求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学习强大的经验。涩泽荣一获得了去欧洲考察的机会,他当时参加了万国博览会,并在欧洲各国实地考察,惊奇地发现比利时国王接见他时说的竟然是推销自己国内的钢铁。这对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商人在儒家的传统里是一副唯利是图的面孔。日本的神话认为天皇拥有统治这个国家的权利,但事实上从12世纪起,大权一直旁落在拥有军权的幕府将军手中,这种情况持续了600年。幕府在面对西方列强时的软弱而引发了国内推翻幕府的运动,武士们扶植了明治天皇。美国人叩开了日本的大门后签订了日本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之后荷兰,英国等纷纷仿效,在这个岛国上争夺各自的利益。开港之后的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一样,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来源地。日本的黄金白银大量流向国外,国内的经济萧条,民怨四起。明治天皇开始颁布维新条例来振兴日本。涩泽荣一参与了新政府的经济改革。1871年,一只庞大的使节团出访西方,这只队伍有近50位政府官员,几乎是当时政府一半数量的人。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用始惊来形容看到发达的文明时的心情。接下来是次醉,陶醉在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之中。终狂就是最后发愤学习追赶。特别是在德国,日本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当时德国正在俾斯麦的统治下,俾斯麦告诉日本当前国家交往表面上是礼仪相待,实际上都是恃强凌弱。这在日本人的心中有强烈的认同感。中国和穆斯林国家在新技术新事物的面前,是相对保守的。而日本不同,在面对西方文化时,他们几乎全盘接受,从法国学习纺织,英国学习军工厂,俄国引进冶金工厂。三菱就是日本扶植的本国企业,三菱独家垄断了日本到上海的航线运输。涩泽荣一弃官从商开创了商业风气。除了技术,日本开始在生活方式上学习西方。同1000多年前模仿长安建造起奈良一样,如今的日本在东京的银座建起了西化一条街。1878年,出使欧美的团长大久保利通在东京清水谷被刺杀。他的激进改革使日本的传统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甚至有人建议日本应该说英语,与欧美人通婚以改良自己的血统。改革带来的不公平引发了民众的愤怒。伊藤博文是接下来的领导者,他发现简单的拿来主义必然引发的国内矛盾。他的朋友涩泽荣一已经创办了500家企业,而他的行动指南竟是中国的《论语》,他号召国民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提出了义利合一的经商原则。于是在制定日本第一部宪法时,伊藤博文将国民对天皇的尊崇写进了宪法,以法律的形式来确认天皇的权利,将日本人团结在这个类似宗教的传统下,确定了日本政治表面上的多党制,实际上的天皇制,对日本今后的军国主义路线留下了理论依据。于是日本渐渐进入一个油画与浮世绘并存,歌剧与艺妓同在的场景。相似经济发展方面,日本也走了一条不同于自由经济的路线,以国家主导工业,但想要更快的赶超西方日本开始了思考。19世纪末,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渝吉直截了当地为日本指出了一条出路: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个国家共进退,而当时的西洋各国正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于是日本也加入了这样的行列。甲午战争从中国获得的战争赔款就相当于当时国家全年收入的四倍,几番得手后,军国主义思想泛滥,想独霸亚洲的念头兴起。美国人的原子弹浇灭了日本的野心,进80年来积累的改革成果毁于一旦。战后的日本每天要接受美国100万美元的资助,就是在这样一篇废墟上,日本只用了20年就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明治维新留下的科学,技术,人才是战后日本经济的基础,将企业的触角伸到全世界的西方经济模式在日本得到很好的实施。1968年日本就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这一年,正好是明治维新100周年。在今天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崛起可以令人称道的是对内给国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大国崛起——俄国1698年,俄罗斯弥漫着比严寒更加肃杀的恐怖气氛。1000多名军官被处以极刑,监刑者就是沙皇彼得一世。荷兰赞丹在300年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中心,彼得就是1697年以学生的身份来到这里学习荷兰的造船技术,由于手艺出色,他被推荐为优秀学生。他在荷兰学习城市建设,英国学习建筑,还获得了相应的证书。除了荷兰和英国,他还去过瑞典,普鲁士等地,表现出对周围的一切异乎寻常的兴趣。还没有一个君主如彼得这样远涉重洋,如饥似渴地吸取知识。但他这样的行为却在俄国激起了轩然大波,俄罗斯民族认为作为东正教国家,他们有使命拯救这个世界。他们这样的民族优越感与一次历史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1472年当时的俄罗斯大公迎娶了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此后俄罗斯人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他们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徽章,今天这个徽章依旧是俄罗斯的国徽,象征了注视整个世界。连俄罗斯的学者也说这个徽章是俄罗斯从最后一个拜占庭帝国皇帝的侄女那里继承过来的。东罗马帝国灭亡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克林姆林宫带上了罗马皇帝使用过的皇冠,成为俄国的第一个沙皇,沙皇在俄语中的意思就是凯撒。一位俄国历史学家称人类历史就是三个罗马的历史,前面两个罗马已经灭亡,最后一切信奉基督教的人都将统一在沙皇的领导下。莫斯科作为第三个罗马将永世长存。在这种唯我独尊的信念下,沙俄迅速走上领土扩张的道路。向东越过乌拉尔山侵入西伯利亚,向南到波兰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但是除了广袤的国土面积,俄国在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欧,他依赖农业,国家贸易都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所以彼得大帝决定隐姓埋名到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他的这种行为等于承认自己落后于他人,这对每一个民族来说都是极其痛苦的。当彼得大帝还在威尼斯参观兵工厂时接到密报,四个射击军军团的人造反了,迎立了另一位沙皇。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向别人学习的沙皇不是真正的沙皇。彼得马不停蹄地赶回俄罗斯,并镇压了起义军。之后开始了社会改革,按照西欧的语言方式改革了俄语;命令人减掉胡子,对留胡子的人征收重税;强制人接受欧洲的礼仪习俗。为了打开一扇通往欧洲的窗户,俄国侵略了瑞典,目的是夺取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以便和欧洲联系。但是十万俄军却被八千瑞典人击败,失败后的彼得痛定思痛,在九年的时间按照欧洲的方式编制了军队,新建了海军和数个培养军官的军事学院,并在乌拉尔山脉修建了许多兵工厂。九年后重新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取得空前的胜利。俄国在欧洲令人刮目相看,这是一种恃强凌弱的价值观:谁的实力强谁就受人尊敬。打败瑞典之后的彼得一世将首都从有着八百年历史的莫斯科迁至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位于从瑞典手中夺来的涅瓦河口,这个城市说着欧洲的语言,并有外国人生活在这里,他希望今后的俄罗斯是这样的一幅场景。彼得一世将之前的俄罗斯历史看做一张白纸,想重新书写他意念中的俄国历史,这对于俄罗斯历史学界来说是一个悲剧。但是彼得本人却是一个很简朴的人,所拿的海军俸禄从来没有超出过海军中将。他也天真地希望整个国家都如他一般为国家无私地奉献,所以国民被迫地为国家服役,连他自己的儿子都忍受不了来自他的压力,叛逃了俄国。彼得一世亲自参与了对自己大儿子的刑拷,并致其死亡。这是俄罗斯传统与改革之间的斗争,当所有拥有悠久传统的国家在面临现代化的时候都应该思考自己的文化归属,而不是将过去连根拔起。彼得一世去世后30几年里有6为沙皇上台,没有人有勇气执行彼得的政策。甚至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回莫斯科,直到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她是德国人,15岁嫁入俄国,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为了融入俄国,她皈依了东正教,每天刻苦地学习俄语,将睡觉时间缩短为几个小时,发困的时候光脚在地板上走,后终于晕倒在地。但她的这种行为感动着俄国人,赢得了尊重。而她的丈夫彼得三世却处处蔑视俄国,崇尚西方。这种强烈的反差增加了叶氏的支持率。她上台后开始普及文学,特别是女性文学,引进欧洲的法制系统,但当她想废除农奴制的时候,遭到了挑战,(俄罗斯一直是地广人稀的情况,农民在无法忍受地主的剥削时通常选择逃离,莫斯科历史上都曾经一度是空城,为了维持统治,将农民变为自己的奴隶是一个维持社会稳定的措施),但是一个人不可能用改革来将自己赶下台,这项改革失败。叶卡捷琳娜的政策还是对内专政对外扩张,在她统治的时期,阿拉斯加成为俄罗斯的国土。俄罗斯成为地跨亚欧美的超级大帝国。在拿破仑的军队在欧洲大陆长驱直入的时候,是俄罗斯挽回了欧洲大陆。她的孙子亚历山大一世被推举为欧洲神圣同盟的领导者,成为欧洲事务的掌控者。但是农奴制使得俄罗斯的工业化进程相当慢,社会矛盾激化,靠武力支撑的大国还是很脆弱。19世界中叶,英法相继进行了工业化改革,与俄国在克里米亚的战争将俄国在欧洲的统治地位拉下来。这实际上是两种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农奴制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都纷纷指责影响工业化的农奴制,农奴制被废除了。托尔斯泰前往欧洲各国学习,他看到的不仅是资本主义的先进,还发现了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贫富差距的状况。在思考自己国家未来的过程中,俄罗斯出现了一批思想家。1905年,在与日本的战争失败后,俄国出现了国家杜马,开始了资本主义。托尔斯泰认为俄国应该走共富的道路,但是他向往的公平没有到来。沙皇将国家带上强盛但是没有走出君主专制,沙皇的统治摇摇欲坠。俄罗斯有文人这样说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扮演次要角色,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在今后的20年中,俄罗斯不再依靠武力成为了一个世界强国。1924年最寒冷的日子,领袖列宁逝世。俄罗斯是一个需要英雄的国家,列宁也是其中之一。俄国人在也容易团结在某个英雄和某种思想下。1921年,苏俄发生大饥荒,苏俄从农民余粮无偿征集的政策,转变为可以自由经营的经济。美国人哈默的父亲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作为商人来到苏俄,开始了美苏之间的贸易。哈默游说了30家美国大公司到俄罗斯进行贸易,用他们的技术和资本换取俄罗斯的矿产等物产。苏俄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后来继任的斯大林选择了更强硬的政策,他改变了保护农业的态度,农民除了要交粮之外,还要付比以前更高价格的来购买工业品。中国策遭遇更加坚定了自己发展重工业的决心,中国因为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谁高兴就可以蹂躏他。制定五年计划是斯大林开创的,开没有哪个国家如此细致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一颗螺丝钉的价格是一卢布,万里之外的海参崴还是一卢布,经济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苏联寻找出路,这个时期居然有美国人移居苏联。美国的技术更多地进口到了苏联。苏联国民的工作热情相当高,到了二战之前,苏联的工业总值已经是世界第二。计划成为当时最时髦的词语,连欧美发达国家都派人到苏联考察。正是苏联的计划经济给了美国的罗斯福灵感,他运用计划经济实现了美国经济的复苏。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意,日走上了侵略的道路。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击退了德国,斯大林甚至让刚刚下线的工人驾驶坦克直接上战场。苏联红军攻克柏林,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保卫了世界。1957年世界上第一课人造卫星闯入了太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ByzantineEmpire)或东罗马帝国(EasternRomanEmpire)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以拉丁语和拉丁文化为基础,但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言和东正教为立国基础,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新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这个帝国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实际始于八世纪)。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西班牙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和突尼西亚也曾经是帝国的国土。拜占廷帝国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国家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拜占廷帝国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帝国的创建君士坦丁大帝向耶稣献上新罗马城,圣索非亚大教堂镶嵌画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头制(四帝共治)的制度,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腊各设立一个皇帝,各设一个副皇帝辅佐他们。这种做法一直维持到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重新将自己立为整个帝国的唯一皇帝。在罗马帝国的“公元三世纪大危机”之后,帝国的社会经济正在全面崩溃。城市破败,商业凋敝,农村赤贫化,土地荒芜,人口锐减,这些现象在以奴隶制为经济基础的帝国西部尤甚。整个帝国的政治剧烈动荡,将军自立为帝,军阀混战,内乱不断,各阶层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君士坦丁在即位后不久采取了两项意义深远的措施,第一是给予基督教合法地位,以挽回因摇摇欲坠的传统多神教走向没落而带来的宗教信仰危机。第二件事是在帝国的东部建造一座新都城,企图在东方为帝国寻找生路。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选择了希腊城市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布尔)。330年,这个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称之为新罗马(NovaRoma)。但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为君士坦丁之城)。这个新的首都成为他的管理机构中心。君士坦丁大帝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虽然在君士坦丁的统治时期,这个帝国还不是拜占廷帝国,但基督教是拜占廷帝国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古代罗马帝国的分界线。东罗马历史的另一个分界线是378年的亚德里安堡战役。这场败仗以及皇帝瓦伦提尼安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国和中世纪帝国分家的时间。瓦伦提尼安的继承人狄奥多西一世(有时也被称为狄奥多西大帝)将整个帝国再次分开。395年他将这两部分各交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卡狄奥斯和霍诺里乌斯。阿卡狄奥斯成为东部的统治者,定都于君士坦丁堡;霍诺里乌斯成为西部的统治者,他的首都是米兰。从这个时候开始,东部的这个帝国一般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廷帝国。早期历史550年前后拜占廷帝国疆域。黄色部分为君士坦丁一世统治时的疆域,红色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征服的地区东罗马帝国基本上避免了西罗马帝国于3世纪和4世纪所遭遇的困难。这有许多原因。首先,东罗马的城市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了。其次,民族大迁徙时,蛮族入侵的主要吸引力在于罗马的财富。5世纪中,西罗马帝国多次被征服,东罗马帝国则只要交纳贡献就可以免除遭难了。狄奥多西二世加强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蛮族”攻不破的城市。476年,当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东罗马帝国的利奥一世与哥特人谈判,他结束了哥特人对东部帝国的威胁,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部帝国了。希腊化时代拜占廷帝国虽然失去了许多土地,但这也给它带来了一些好处:它不再那么混杂了。希拉克略将全国希腊化了,希腊语被定为官方语言。他不用古罗马的皇帝头衔Augustus(奥古斯都,拉丁语的元首或皇帝),而使用Basileus(巴西琉斯,古希腊语的国王)。在宗教上,拜占廷帝国与西欧的区别已经不可忽视了。不过,拜占廷帝国国内也有不小的区别,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多是一性派的基督教,而非东正教。这些省份失落后,东正教在剩余的省份中更加强大了。希拉克略将全国分为几个军区来对付外来的侵扰。除首都外,其它地方的城市不断缩小。君士坦丁堡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试图占领君士坦丁堡的计划失败了。拜占庭当时的海军势力非常强大,而且他们拥有一种神秘的火器:希腊火。阿拉伯人初始的进攻被击退后,东帝国开始得到恢复。黄金时代马其顿王朝时的拜占廷帝国疆域随着马其顿王朝(866年-1057年)的诞生,开始了拜占廷帝国第二个最辉煌的时期。马其顿王朝开国皇帝巴西尔一世生于亚美尼亚,幼时全家被保加利亚人俘虏,发配到马其顿去开垦土地。长大后,他成为皇宫马倌,貌美而多力,受到阿莫利王朝末代皇帝迈克尔三世(842-867年在位)的注意和宠爱。迈克尔任命他为宫廷侍卫长,并于866年把他立为自己的继承人和共帝。867年,巴西尔发觉自己有失宠的迹象,于是在9月23日晚上发动了政变,他先用手拧弯了皇帝寝室的门闩,然后在半夜带着亲信杀入皇帝睡房,迅速制服卫兵,结束了迈克尔三世的性命。虽然皇位为篡夺而来,但巴西尔很快以自己的英明行为让大家刮目相看。他在军事上的胜利使其跻身于拜占廷帝国最伟大的军事家之列。他贯彻希拉克略王朝时开始的军事制改革,在巴尔干建立新军事州(塞马州),向这些地区迁入新移民,并凭借不断增强的国力巩固边防建设,不仅在巴尔干半岛北部设立边境要塞阻挡斯拉夫人南下,而且在小亚细亚扩充军队打击阿拉伯人的侵略,在意大利南部,也扩大了拜占廷帝国的领地。帝国的灭亡公元1265年前后1211年,尼西亚帝国击败拉丁帝国和突厥人联军,活捉了罗姆苏丹,一直把边界推进到安卡拉附近。向西则兼并了爱琴海上的好几个繁荣岛屿,并夺取了拉丁帝国的亚洲领土。不久,它还收复了在欧洲的土地,灭亡了伊庇鲁斯君主专制国和萨罗尼卡拉丁王国,北方与保加利亚接壤,西边直抵亚得里亚海。1259年,大贵族迈克尔•巴列奥略取代了拉斯卡利斯王朝。1261年,一支800人的尼西亚部队在希腊居民帮助下混进君士坦丁堡,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座城市,拉丁帝国末代皇帝鲍德温二世闻讯慌忙乘小船逃走。1261年8月15日,迈克尔举行了入城典礼,随后在圣索非亚大教堂加冕为拜占廷皇帝迈克尔八世,开始了巴列奥略王朝的统治。迈克尔•巴列奥略虽然恢复了帝国,但巴列奥略王朝皇帝们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欧洲,而忘了他们在亚洲的敌人。早在13世纪初的时候,拜占廷人完全有能力清除突厥人这个未来的隐患,但是他们并没有预见潜在的威胁,而是任其发展,而后更是将凶猛剽悍的突厥人作为内战和对斯拉夫人作战的主力,使之发展更加迅速。拜占廷帝国在小亚细亚的领土,约在其首都迁回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就立即开始缩小了。突厥人的几种势力蚕食拜占廷的领土,使它只剩下沿马尔马拉海的一条狭长地带。在突厥人的几股势力中,有一支4000人的部落由于蒙古人入侵而从其美索不达米亚故土西迁,进入了小亚细亚。1281年,奥斯曼•加齐成为这个部落的首领,该部落遂被称为“奥斯曼突厥”或“奥斯曼土耳其”。1301年,在巴菲翁(Baphaeon)附近,奥斯曼国家首次与拜占廷发生直接冲突。虽然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穆斯林军队的士气轻而易举地盖过了基督教徒的士气,他们将安德罗尼卡二世皇帝的军队打得大败。这时他们幸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穆斯林内部分裂。当鄂图曼帝国建立后,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廷帝国几乎所有的其它地方都被鄂图曼帝国占领了。拜占庭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条件是两个教会必须统一。拜占庭虽然颁布法律统一教会,但拜占庭的居民并不接受罗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雇佣军来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数人宁可拜占庭死亡。他们看着鄂图曼帝国蚕食剩余的地域。灭亡前夕的拜占廷帝国疆域,公元1440年前后为了换取和平,或者筹措现金,拜占廷帝国向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土耳其人屡次割让土地,甚至连色雷斯和加拉塔等对首都和国家生死攸关的重要地区也被割让,使帝国丧失了最后的自救资源。1423年,当曼努埃尔二世将第二大城市萨罗尼卡卖给威尼斯后,拜占廷帝国已经无地可割,无税可收,仅靠君士坦丁堡城内少许工商业税收残度余日。1451年,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中风去世,穆罕默德二世即位。他决心夺取君士坦丁堡,完全消灭拜占廷帝国。1451年9月,他与威尼斯人订立协议,以不介入威尼斯-热那亚战争为代价换得了威尼斯的中立。同年11月,他又与匈牙利国王签订一个条约,以不在多瑙河上建立新要塞的承诺换得了匈牙利的中立。条约的有效期是3年,也就是说,他要在这3年里不受干扰地攻下君士坦丁堡。以往,鄂图曼帝国认为攻击君士坦丁堡代价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非常坚固,除十字军外,上千年中没有人能够克服它。但随着炮的出现,这堵墙不能再保护这座城市了。匈牙利工程师乌尔班为其提供了巨大的臼炮,其威力足以击碎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拜占廷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1453年3月初,穆罕默德二世开始将攻城臼炮运到君士坦丁堡城外。4月5日,星期四,奥斯曼军队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城墙之外的平原上。第二天是穆斯林的安息日,穆罕默德下令解开大炮。开始了灭亡拜占廷帝国的决战。君士坦丁堡的守军击退了多次进攻,但是经过两个月的炮轰,城墙多处被轰垮。在5月29日的总决战中,土耳其军队冲入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战斗中阵亡。5月30日上午,穆罕默德二世进入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穆哈默德二世将自己看做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1461年,拜占廷帝国末代王族统治的特拉布松帝国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领了。到15世纪末,小亚西亚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都已经紧紧地落入鄂图曼帝国的控制之下。此时,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为东正教的保护人。他的孙子伊凡四世将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继承人认为他们是罗马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的继承人,是第三个罗马。一直到20世纪初覆亡时为止,鄂图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认为自己是拜占廷帝国的继承人。拜占廷帝国在将经典知识传递给伊斯兰世界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影响却是他的教会。早期拜占庭的传教士将东正教传给了许多斯拉夫人。到今天为止,大多数斯拉夫人以及希腊人信奉东正教。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年代和灭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义为中世纪的开始和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War),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俄国自神圣同盟建立以来,不得不抑制自己在东欧和巴尔干地区、中东的扩张,向奥斯曼帝国方向扩张成为他的扩张重点,尼古拉一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土耳其的野心。他多次表示“土耳其应该死去,而且一定会死去”,剩下的就是如何协调各方立场共同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沙皇一度与英国接近,但英国认为沙皇贪得无厌,企图独占奥斯曼帝国的广大的领土和属地,因此一直小心应对。通过支援希腊独立战争的1828~1829年第八次俄土战争,俄国获得商船自由通过黑海两海峡的权利,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多瑙河公国获得自治,并由俄国保障(亚得里亚堡条约)。但沙皇并不满足,他企图正式吞并瓦拉几压和摩尔达维亚两公国,日后的克里米亚战争的第一枪正是在这里打响。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十字军东征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但有一些东征是针对天主教以外的其他基督教派,并非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每次十字军开始时,都有讲道、宣誓及授予每个将士十字架的仪式,任命成员为教会的将士。虽然十字军的主要攻击对象是穆斯林,但此狂热同时发泄在招募十字军地区的犹太人身上,亦使犹太人受迫害和遭杀害。十字军令东西方教会在历史上留下有名的暴行。到近代,天主教已承认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基督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仇恨和敌对,是使教会声誉蒙污的错误行为。在十一到十三世纪的十字军运动历时将近两百年,动员总人数达200多万人,虽然以反对异教徒对基督教“圣地”与信徒的蹂躏,但实际上是为了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范围,以政治、宗教、社会与经济目的为主,发动对亚洲西侧的侵略劫掠战争,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掠劫了天主教兄弟东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诸多缺少土地的封建主和骑士想以富庶的东方作为掠夺土地和财富的对象;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地的商人想控制地中海东部的商业而获得巨大利益;而罗马教皇想合并东正教,扩大天主教的势力范围;被天灾与赋税压迫的许多生活困苦的农奴与流民受到教会和封建主的号召,引诱他们向东方去寻找出路与乐土。正如《欧洲的诞生》指出,十字军“提供了一个无可抗拒的机会去赢取名声、搜集战利品、谋取新产业或统治整个国家——或者只是以光荣的冒险去逃避平凡的生活。”从1096年至1291年间,共进行了9次东征,最终遭到失败。编辑本段历史背景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罗马教廷在“拯救圣地”的名义下,号召基督教徒十字军东征图和天主教徒去夺回被伊斯兰教控制的耶路撒冷,并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国进行了持续近200年的侵略性远征。地中海及其沿岸,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先进的科学、经济与文化,因而它也是人类争夺最激烈,战争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早在公元7世纪,塞尔柱突厥人(他们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就占领了耶路撒冷.11世纪末,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城市崛起,已有的财富已不能满足封建主贪婪的欲望,他们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财富,扩充政治、经济势力;另外,当时的西欧实行长子继承制,许多不是长子的贵族骑士不能继承遗产,成为“光蛋骑士”,他们往往靠服兵役和劫掠商旅为生;除了骑士外,西欧的城市商人,特别是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的商人,企图从阿拉伯和拜占庭手中夺取地中海东部地区的贸易港口和市场,独占该地区的贸易,因而也积极参与了十字军。还有就是农民,他们受到了封建主越来越重的剥削和压迫,再加上连年的灾荒,所以他们梦想寻找摆脱饥饿和封建枷锁的出路,所以才逐渐被教会所蒙蔽,被骗往东方;欧洲教会最高统治者罗马天主教会,企图建立起自己的“世界教会”,确立教皇的无限权威。这些原因促使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地中海东岸国家。当中近东地区混乱不堪、君士坦丁堡皇帝阿历克修斯一世向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以拯救东方帝国和基督教的时候,不知此举正中了罗马教皇的下怀。早已垂涎东方富庶的西欧教俗两界,由天主教会发起,以驱逐塞尔柱突厥人、收复圣地为目标,以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地(耶路撒冷)为口号,开始了十字军东侵。1096—1270年,西欧封建主对近东各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西欧商业资本的增长,以及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社会经济分化,并推动统治阶级去掠夺经济发达的近东国家。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会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口号下发起的。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领土一起是在十一世纪末叶被穆斯林(塞尔柱突厥人)占领的。十字军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为标志,故称“十字军”。大国崛起——美利坚合众国18世纪,弗吉尼亚的威廉斯堡是总督府所在地,总督府象征大英帝国的统治和权威。这里已然成为一个历史遗址。这里的殖民地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这与很多其他殖民地不一样。其中的渊源来自一艘从欧洲来的远洋船,1620年,一批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移民船为了逃脱宗教破害来到了美洲,想在这里建立一个自由的宗教圣地。船上的41名男子签订了一份公约,自愿结为一个团体,并建立一套法律来规范行为。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政治契约。66天的航行之后,他们到达了普利茅斯。除了一批批怀揣梦想的清教徒,还有从非洲来的奴隶。表面上还是英殖民地,但实际上天高皇帝远,英国对美国在一些核心地方没有控制,比如Taxation。为西班牙等的殖民地就很少有这样的自治权。1763-1773年每年变换花样对美国征税,原因是与多国在殖民地上的战争。美国人的抗议频发。1775年4月19日,马塞诸塞州,列克星敦的枪声响起。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殖民地联合起来反抗宗主国是破天荒的事。美国最初的十三个殖民地与英国的战争是在法兰西的支持下大了八年,才最终赢得独立。这个新国家诞生在怎样的世界中呢?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法兰西正在依靠君主势力酝酿大革命的危机,德国还在四分五裂之中,俄罗斯开始在沙皇的统治下繁荣,中国是康乾盛世。松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