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春》小说中仙人角色的塑造_第1页
《杜子春》小说中仙人角色的塑造_第2页
《杜子春》小说中仙人角色的塑造_第3页
《杜子春》小说中仙人角色的塑造_第4页
《杜子春》小说中仙人角色的塑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子春》小说中仙人角色的塑造摘要: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杜子春》改编自中国唐代小说《杜子春传》,刊登在日本童话杂志《红鸟》(1920年7月号)上。因其故事离奇,寓意深刻,主张孝道,在日本曾被收入教科书,成为人人称道的名篇。本文依照结构主义理论,尝试解构(déconstruction)“仙人-人类”的二元对立(BinaryOpposition),分析得出人物本质心理属性及仙人之间属于非位(etic)差异关系。关键词:芥川龙之介;杜子春;结构主义;符号学;一.前言仙人在古代中国一直是无所不能的象征,他们能飞天遁地,长生不老,而人类则有生老病死,能力有限。“仙人-人类”在中国人的认知中属于对立关系,分类标准基于“是否长生、是否具有非凡能力”等因素,我们将其视为二元对立。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杜子春》通过改编故事内容,在仙人与人类之间的界限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微妙差别。据作者自己介绍,小说有三分之二以上属于创作。围绕着杜子春的仙人修行,仙人铁冠子设置了以“孝”为核心的试炼,对人性中的本质心理属性进行考验,试图唤醒杜子春内心深处的善念。在仙人角色的塑造中,作者进行了较大幅度改写,以左慈为原型塑造独眼老人形象,用词粗犷,趾高气昂。小说在无形中似乎打破了“仙人-人类”的二元对立,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融合。二.杜子春形象的渐进性唐朝京城洛阳西门下,有个叫杜子春的年轻人心不在焉地仰望着天空。他本是富家弟子,现在因荡尽家财,沦落成过一天算一天的落魄汉。穷到无法糊口的他思索着是否跳进河里一了百了时,仙人铁冠子的出现给他带来了曙光。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开头,通过生死、穷富的对立,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因穷奢极欲后落魄无助、受人同情又遭人唾弃的人类形象。在这样的时候登场的铁冠子尽管救了杜子春,但在两次三番使他成为富豪的过程中,秘密地下了一个考验。这一点从铁冠子对于杜子春的判断“明事理的人”中就可以看出,他希望能从根源上救杜子春,而根源所在就是人性。从杜子春三次接受仙人恩赐的位置来看,是以影子的“头-胸-腹”的顺序,自上而下延伸,不难想象若是有第四次,就是“脚”。拥有主观思考事物能力的头、生命必不可少的心脏储存地-胸、人的原始欲望-食欲的载体-腹、可以改变方向及行动(抽象意义上的做决策)的脚,由这四方面组成的人像,是“像个真正人一样,过着正直的生活”的一个侧面,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作是铁冠子对杜子春的忍耐程度。如果杜子春因为贪婪接受了影子“脚”位置的钱,庞大的丑恶面孔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像,不难想象他彻底辜负铁冠子对他的期望,将使得铁冠子放弃他。直至杜子春接受成仙试炼之前,他的生活一直是“大富豪-身无分文-大富豪”的轮回。通过仙人之力成为媲美玄宗皇帝的大富豪,又因奢侈浪费导致身无分文。在其身无分文时,旧时的酒肉朋友对其冷眼相待,闭门不见。看惯了世事无情、体验过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建立的人际关系后,杜子春为了逃避这样的轮回,选择成为铁冠子的弟子,修习不可思议的仙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杜子春想要修习仙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永远成为世界第一的富豪。受利己主义蒙蔽双眼的杜子春在接受了两次仙人恩惠之后,妄想通过学习仙术,从而永远受到世人的尊敬,继续过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的豪奢生活。可以说基于这种目的的杜子春,除了贪恋金钱,还有对世人敬爱的一丝留恋。对于这种留恋的执着,无非是追求“眼耳鼻舌身意”。本质上追求世人尊敬并不是坏事,只是杜子春的方法过于利己,令人不敢苟同。在成仙试炼后期,堕入畜生道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幸福,劝嘱杜子春坚定信念的话语,激发了杜子春内心深处的善念,流泪喊了一声娘。可以说这是杜子春内心孝心的一种觉醒,也可以说是其良心的唤起。杜子春的形象存在一种渐进性,即从“自私自利、奢侈浪费、贪得无厌”过渡到“像个真正的人一样、正直、孝顺”。三.非典型性仙人形象铁冠子是小说中唯一一位仙人,给杜子春定下无言戒,以虎、蛇等意象考验定力和胆魄,又以父母在地狱受鞭打来考验其孝心。最终在杜子春孝心大发考验失败时,说道:“如果你还保持沉默的话,我当时就会把你杀掉的。”客观地说,这使杜子春陷入了“说与不说”的窘境。我国道教的仙人与“孝道”本身并不冲突,唐朝戴孚《广异记》有这样记载:“太原王方平,性至孝。其父有疾危笃,方平侍奉药饵,不解带者逾月。其后侍疾疲极,偶于父床边坐睡,梦二鬼相语,欲入其父腹中。一鬼曰:‘若何为入?’一鬼曰:‘待食浆水粥,可随粥而入。’既约,方平惊觉,作穿碗,以指承之,置小瓶于其下。候父啜,乃去承指。粥入瓶中,以物盖上,于釜中煮之百沸—视,乃满瓶是肉。父因疾愈,议者以为纯孝所致也。”王方平极其重孝,据《神仙传·王方平》记载,王方平于丰都县平顶山成仙。重孝之人成仙可以看出杜子春并不应该在“孝”这一关被淘汰。然而铁冠子剥离仙和孝,设置了想要成仙就要抛弃孝道这么一个无理的规则,意图让杜子春放弃。同时设置抛弃孝道就要殒命的规则,成为了一个死循环。且不去谈论成仙是否需要孝心,铁冠子设置这么一个规则,其用意在于并不想将杜子春培养成仙人,而是为了唤醒其孝心。那么,为何要唤醒一个利己主义者的孝心呢?小说第六节铁冠子曾说道:“你大概也已经不想再当什么神仙了吧。至于大富翁,你也应该早就厌腻了。”杜子春也没有反驳,爽朗地答道:“不管干什么,我都打算像个真正的人一样,过着正直的生活。”可以看出,铁冠子料定杜子春能够在这个以成仙为诱惑的试炼中,唤醒对父母的怜悯心和亲情,在受到孝义的冲击后觉醒人性,从而看轻个人利益。这样的做法无形中模糊了“仙人-人类”之间的界限,甚至无言戒的试炼实质是一种欺诈。这种欺诈的外在表象是仙人与孝的对立性。作者塑造的“铁冠子”这一个仙人形象,虽然其欺诈目的是善意的,但与大家意识中德高望重的仙人形象有所偏差,具有非典型性特性。四.“本质心理属性-仙人”的非位差异从人物本质心理属性上来区分,小说中的人类形象及非典型性仙人形象有什么联系?小说中的人类形象可分善恶,善可分孝、有毅力、有信念等,恶可分为不孝、自私自利、贪婪、奢侈、薄情等。仙人形象则表现为乐善好施,措辞粗鲁,欺诈。可以看出,小说中的人性有好有坏,善恶在人性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渐进性,杜子春的觉醒属于从性恶之人向性善之人的一种飞跃。同时,仙人形象在小说中虽帮助了主人公脱离苦境,但仍表现出了丑恶的一面,原文中铁冠子用语粗鲁,游戏人间,在杜子春成仙试炼中通过“欺诈”实现目的。在“仙人-人类”这一组二元对立中,仙人通过指引人类,使得人类性格的飞跃,不应视作人类向仙人的蜕变。非典型性仙人形象的建立,模糊了“仙人-人类”之间的界限,善意的欺诈行为致使仙人形象在仙人本质心理属性方面有所坍塌,其外在表现为与理想仙人形象之间的差异。从符号学角度来看,仙人是仙人本质属性的外在符号,而其本质心理属性属于仙人形象定位的可变项,即不影响到仙人形象构造的因素。在这样符号体系中,需要保证其符号内容的连续性,并确保其可能存在一般性。“仙人”的符号内容表现为意思的连贯性,其编码(code)包括“长生、具有非凡能力、德高望重”等特点。非典型性仙人形象的确立,在既成的符号体系中由典型性仙人形象派生而来,成为独立的“指代物”,与仙人形象属于“整体-部分”的关系,具有一般性。从另一个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