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无衣
解题《秦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秦地民歌。古秦国在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南部)。东周初,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改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秦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秦诗产生的时代大致说来是自春秋初至秦穆公(死于前622年)的一百五六十年间。本诗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国风·秦风》共有10首诗:车邻、驷驖sìtiě、小戎、蒹葭jiānjiā、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和权舆。新知导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你知道里面所暗含的意义吗?目录壹文学常识贰叁肆创作背景诗歌解读扩展延伸文学常识壹壹壹文学常识《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或称《诗三百》。《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诗经》
内容风即国风,是民间歌谣,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如《国风·周南·关雎》《国风·秦风·蒹葭》《诗经·卫风·氓》。壹文学常识雅颂即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多为公卿贵族所做,共105篇。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如《小雅·采薇》《小雅·鹿鸣》《大雅·江汉》。即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灵,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如《周颂·我将》《周颂·有客》《商颂·玄鸟》等。《诗经》
手法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壹文学常识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诗经》比兴手法2.《诗经》的首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用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引出君子对窈窕淑女的向往,这种由物及人的手法,就是兴。1.曹操《短歌行》中的比兴手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三处,用“比”,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才德高盛,以山、海喻胸怀宽广,接纳人才越多越好。【《诗经》-比兴手法】比兴经常一起用而不分彼此,只要用了比或者兴,就可以说用了比兴手法,不要做单一分析。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在这里,诗人以孔雀失偶,不忍别离,暗喻了文中一对恩爱夫妻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恩爱依恋、难舍难分,用具体的形象渲染了凄婉缠绵的气氛,为下文的爱情悲剧作铺垫。也激发了读者想象,为全诗定下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调。同时又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这里既有“比”,也有“兴”。贰创作背景《秦风·无衣》是秦地的军中战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黩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创作背景叁诗歌解读叁诗歌解读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ánɡ)。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无衣《诗经•秦风》——秦地百姓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解题: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
产生《秦风》的秦地,即现在的陕西中部、甘肃东部,秦人在商周时代与戎狄杂处,以养马闻名,以尚武著称。当时的秦人部落实行的是兵制,有点儿像是民兵制,平民成年男子平时耕种放牧,战时上战场就是战士,武器与军装由自己准备。
这种兵制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中一直在延续着,木兰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在自己置备装备。在当时,成年的秦人男子,是自己有战袍、戈矛的,只要发生战事,拿起来就可以上战场了。据说这首诗曾经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话说春秋时期,伍子胥为报家仇,竟然借助吴国的兵力把自己的祖国,楚国给灭亡了。他的好友申包胥苦劝他,多次晓以大义,可效果不佳。于是,申包胥就到秦国去请救兵来复国,可当时的秦哀公有些顾虑,因为和伍子胥一起率领吴兵的还有兵家始祖,孙武,还有就是秦哀公对于局势的考虑。于是,申包胥就靠着庭墙哭号,日夜不绝,水米不进,如此七日,终于感动了秦哀公,答应出兵。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秦哀公为之赋《无衣》。这里的《无衣》就是前面提到的这首诗,表示秦哀公所代表的秦国将士百姓愿意和申包胥所代表的楚国将士百姓同仇敌忾,共赴疆场。凭着这种气概,连孙武都避其锋芒,最后楚国得救了。后世影响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戈矛戟甲重点分析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长袍汗衫下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长柄武器长柄武器铠甲兵器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方向动词译文谁说没有衣裳穿?你我一同披战袍。国王兴兵要打仗,赶紧修理戈和矛,同仇敌忾赴战壕!谁说没有衣裳穿?你我一同披汗衫。国王兴兵要打仗,赶紧修理矛和戟,并肩携手在一起!
谁说没有衣裳穿?你我一同穿战裙。国王兴兵要打仗,赶紧修理甲和兵,同心协力向前行!内容赏析这首诗好在哪呢?结构。这首诗就是标准的四言诗,属于《诗经》的经典样式。采用复沓的艺术手法。全诗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这么写?重章叠句,反复吟唱,一唱三叹。渲染紧张的战斗气氛。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征战、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是《诗经》写作上的重要特色:赋——陈述铺叙。
重章叠句【特点】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同时也具有音乐美、意境美,含蓄美。
反复咏唱,起到了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1.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重章叠句作用效果【作用效果】①语言上,语言精练、优美,节奏、音韵协调,容易记忆和传唱。②结构上,结构清晰一致,具有一种整齐美,回环美。③主题上,一唱三叹,渲染气氛,强化感情,深化主题。一全诗在文面上有何异同?这样的战歌唱起来不是单曲循环,越唱越激昂,整首诗像进行曲,是中国流传下来的第一首军歌,全诗结构好,气势更好。同仇:讲情感偕作:讲行动偕行:万事俱备
随君冲阵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明确】不是,作者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是诗人内在情感上的一种递进关系。
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
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
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与战斗的激情刚刚配合。问题探讨2.下一章的“岂曰无衣”是不是对上一章的简单重复?结合不同的地方分析三个分句的关系。叁诗歌解读思考:1.“同袍”“同泽”“同裳”是否能调换顺序?表达了士兵们什么情感?明确:不可以。诗中之“衣”从外到内,从上至下,是战时士兵必不可少的装备。以“无衣”衬出彼此不分、同心同德、并肩御敌,有衣共享。即使无衣、赤手空拳,也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的情景叁诗歌解读当时的秦人部落实行的兵制要求平民成年男子平时耕种放牧,战时上战场就是战士,武器与军装由自己准备。这种兵制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中一直在延续着,木兰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在自己置备装备。在当时,成年的秦人男子,是自己有战袍、戈矛的,只要发生战事,拿起来就可以上战场了。为什么士兵要自己准备衣服?叁诗歌解读思考:2.“戈矛”“矛戟”“甲兵”,表现出战争什么场景?表现战士们齐心备战的场景。叁诗歌解读思考:3.“同仇”“偕行”“偕作”是否可以调换顺序?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情感,大无畏精神。明确:不可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指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叁内容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甲兵……矛戟……偕行…………偕作形象主题团结友爱不计困难积极响应齐心备战同仇敌忾用赴战场团结友爱、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慷慨豪迈和爱国精神主
题《诗经·秦风·无衣》是秦国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表现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就一呼百应,紧急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保家卫国,不怕牺牲,表现出崇高无私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无衣》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于秦国民歌。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将要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
《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一首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社会背景边塞诗所谓边塞诗,大体指以边塞征战生活为题材的诗;也包括一些描写边塞异域风光的诗,以及一些因征夫从军而给妻子带了离别痛苦的思妇诗。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目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藏蓝警色,素衣加身。与子偕手!
岂曰无衣?与子同责。夙兴夜寐,殚诚毕虑。与子偕首!
岂曰无衣?与子同殇。依依东望,攻克乃还。与子偕守!
——致敬抗疫工作者的一首《无衣》
日本捐赠物上流传很火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战争诗、边塞诗思想内容总结:对统治阶级、上层将领征伐武功的赞美,表现国力的强盛、胜利的辉煌、王师的威武与武功的浩大。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赞美边塞风光,民风民俗。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表现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诗中流露的感情也有可能是矛盾而复杂的: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不难理解,战争的胜利是要以无数士兵的牺牲作为代价的,而普通士兵大都来自平民百姓,广大民众对战争的体验无疑是悲苦深重的。正义的抗敌也好,不义之战也罢,战争带给人民的永远是家庭的破碎、亲人的离散和生命的消亡。而作为统治阶层,他们眼中是权威与荣耀,功勋与利益,“一将功成万骨枯”,君王将领更在意丰功伟绩带给自己的流芳百世,无数死难士兵的亡魂只是他们通往成功的阶梯,这两种视角的分歧与对立可见一斑。
总
结
堂
清
·秦国的特点:建国晚,战争多。·诗文关键词:袍、泽、裳——同指衣裳
戈、卯、戟、甲、兵——同指兵器·诗文表达的精神:团结、尚武——民族重要精神·《无衣》代表先秦最重要的征伐,体现中国人慷慨激昂的勇气。代表中国的区域以崤山、函谷关为界的西面——关西地区。
关西地区:经济不发达,以农业为主,文化水平不高,但百姓质朴尚武,诗更慷慨激昂。“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任何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民族的互相征战与互相融合。以这些征战为题材的诗歌,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如《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意谓跟随着朝廷的军队,拿起武器,同仇敌忾,战胜来犯之敌。气势何等豪迈!楚辞中,屈原的名篇《国殇》描写了战斗的残酷和对为国牺牲者的尊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汉乐府中,《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诗歌也与边塞征战相关。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中,则有"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句。两晋南北朝的边塞诗则多沿用乐府旧题借题发挥,一般比较空泛,缺少个性。直到唐朝,边塞诗才得以确立且大放异彩。唐代边塞诗兴盛的原因,一是由于唐代国力强盛,征战频繁,为边塞诗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创作素材;二是由于唐代政治开明,使得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立边功以取封侯而出将入相,从而大大地激发了读书人投笔从戎的热情。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岑参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真诚碛西官军》)等等。三是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读书人历来具有报国济世的情怀。如王维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高适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王昌龄的"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少年行》);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塞上曲》)等。唐人边塞诗尤其是盛唐边塞诗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诗人主要不是细致生动地描绘战争的场景,而是着力于抒发为国立功的豪迈气概和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是那个时代英雄主义的赞歌。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雪山,孤城荒凉,苦斗百战,哪怕是黄沙磨穿了铁甲,但只要敌人一天消灭就一天不回还。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直到胜利。王昌龄另有《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描写边塞生活的孤寂苍凉∶"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在"风萧萧兮夜漫漫"的边城秋夜,诗人与一起守边几年未见的老朋友重逢,于是开怀痛饮,唱出了旷达豪迈的心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这种写边塞生活又豪迈昂扬又旷达苍凉的诗歌,最典型的要数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激烈的战斗间隙,举起斟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正欲痛饮,战斗的号令响起,催人上马出征,情何以堪!即便是醉卧沙场,狼藉酣态,又有何妨;请不必讪笑,因为自古以来赴边的征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的呢?"古来征战几人回"这豪迈而又沉痛的一问,一千多年来回荡在历史的大漠风尘中,久久不绝!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生活的诗人所创作的诗歌,不可避免的要受到那个时代精神的影响。盛唐过后的中晚唐边塞诗,渐渐减弱乃至失去了明亮的色泽和昂扬的基调,变得感伤和黯淡起来。如中唐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又如柳中庸的《凉州曲》∶"关山万里远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李诗中写一个征人因思念家人而吹奏出的家乡小曲,在边塞的夜风中四处飘散,引起了征人们的强烈共鸣而"尽望乡"。柳诗中则写边塞只有冷冷的月色相照而没有暖暖的春色相伴,所以一望关山便思念远方的故乡而"泪满巾",令人不禁为之一掬同情之泪。到了晚唐,江河日下,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世风衰飒;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成了当时社会、世态和诗文的真实写照。边塞诗亦然,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战士们为国赴边灭敌奋不顾身,激烈的战斗使五千貂锦捐躯。貂锦,即貂裘和锦衣;借指将士。可怜这些在无定河边战死而来不及掩埋的将士,日子一长被销蚀成一摊摊白骨,可是因为信息不通,远在故乡的妻子还不知道丈夫已经牺牲,还常常夜里在梦中与丈夫欢聚。沈彬的《吊边人》诗中亦有"白骨已枯沙上草,佳人犹自寄寒衣"的诗句,同一机杼。此情此景,催人泪下!诗人以十分冷峻的笔触,既对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又对造成这种不幸的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布式文件分发网络
- 2024年度标准场地租赁协议书
- 水资时空变化受气候
- 辽宁省朝阳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摸底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研究
- 房产交易金融科技融合
- 耐药性监测技术进展
- 保洁护工手卫生培训
- 2024年度企业文化标识牌设计合同
- 2024年度设备购买合同标的为医疗设备
- 工程项目复盘模板(PPT)
- 感染性物质的运输管理与操作规范课件
- 《 东北三省》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 胸腔穿刺术液体脚本
- 六年级劳动教育5.基地小专家(扦插)(课件)
- 配送部管理制度
- 10-源代码编译指南
- 脑卒中溶栓相关知识考核试卷(试题与答案)
- 《招标投标法》学习培训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四章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则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