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西宁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西宁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西宁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西宁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宁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a7B.能量散失a3可以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C.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分裂能力越强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不形成细胞板3.下表为三个稳定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生态系统类型高山草甸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类数16010080单位面积种类数(种/m2)201810平均产量相对值2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类数比例(%)25.049.178.0A.在植物丰富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表中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三个生态系统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只存在水平结构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4.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B.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可以治疗病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产生的问题,其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杀死机体内的乙肝病毒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上残留的用于延长储存期的青鲜素对人体无害B.西瓜、草莓使用高浓度膨大剂,可以加快长势并提升口感C.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大蒜,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D.合理施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物质,可以提高玫瑰葡萄的产量6.根据已学的知识,分析下列曲线或柱状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第2、3阶段增长速率先快后慢B.乙图可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C.丙图表示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随时间变化短期内小狗血液中三种激素的相对含量变化,分析可知a可以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丁图表示在抗体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内质网一→b高尔基体一→c细胞膜7.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以下关于种群密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B.种群密度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D.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8.(10分)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是人体血压升高后,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1)当血压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将刺激转变为神经纤维上的_____信号。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_____,继而完成调节过程。(2)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释放_____作用于A神经和B神经,引起A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B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3)由图可知,当血压升高时,_____分泌的抗利尿激素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_____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10.(14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内不同组分能量的类型、所占比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阴影部分表示生长、发育、繁殖所需能量)。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一处面积可能错误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原因是_____。(2)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该用两营养级之间的_____比值表示,图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为_____。(3)图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中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是_____(用图中字母和文字表示)。(4)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流向不完全相同,举例说明:_____。11.(14分)如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运动员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2)该运动员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______减少,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3)该运动员运动结束,由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激素②______(填激素名称)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使产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图示生理过程中,③的生理作用是______。12.雪乡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双峰国家森林公园,常年积雪可达8个月,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某科研小组对双峰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棕背平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回答下列问题:(1)对棕背平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棕背平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__型。其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4)双峰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__,而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_________。(5)据调查,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量;②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③遗体、残骸、粪便等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遗体、残骸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存储起来的能量。【详解】A、图中的a7是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该能量并没有被第二营养级同化,仍然属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是a4+a7,A正确;BC、能量散失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会以稳定的化学能形式存在,这部分能量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C错误;D、从题图中可看出,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而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6,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6/a1×100%,D错误。故选A。2、D【解析】1、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3、多细胞生物胞衰老和死亡与个体衰老和死亡不同步,而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详解】A、人体属于多细胞生物,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A错误;B、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也能表达,B错误;C、一般来说,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分裂能力越弱,C错误;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丝分裂时不会形成细胞板,D正确。故选D。3、D【解析】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详解】A、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求调查结果准确,应严格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A错误;B、由表中数据可知:典型草原每平方米的平均种数大于荒漠草原,但是缺乏单位面积中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故不能说明典型草原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B错误;C、三个生态系统的群落的空间结构既存在水平结构,也存在垂直结构,C错误;D、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由表中数据可知,荒漠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为80×78.0%=62.4,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为100×49.1%=49.1,草甸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为160×25%=40,故比较可知,荒漠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最多,即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正确。故选D。4、C【解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第三道防线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3、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特异性免疫产生专门抗击病原体的蛋白质称为抗体。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详解】A、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A错误;B、抗毒素相当于抗体,所以能够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故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可与肉毒杆菌毒素结合治疗病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产生的问题,B错误;C、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属于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C正确;D、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D错误。故选C。5、D【解析】1、植物激素:指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织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3、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脱落酸能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详解】A、马铃薯上残留的用于延长储存期的青鲜素对人体可能有副作用,A错误;B、西瓜、草莓使用高浓度膨大剂,能达到加快长势的目的,但是并不能提升口感,B错误;C、脱落酸促进果实衰老脱落,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大蒜,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而赤霉素能解除休眠,不利于储存,C错误;D、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和引起植株快速生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因此合理施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物质,可以提高玫瑰葡萄的产量,D正确。故选D。6、D【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S增长曲线,细胞呼吸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并利用题图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详解】由分析可知,甲是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第2、3阶段增长速率先快后慢,A正确。哺乳动物个体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功能,但是离体细胞的温度只能随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从而酶的活性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乙图可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B正确。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都下降,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会升高,即a可以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如果丁图表示在抗体分泌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根据过程中膜面积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及高尔基体面积减小、细胞膜面积增大,可知,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错误。【点睛】种群数量增长快慢根据曲线斜率变化;即使恒温动物,个体有体温调节机制,其细胞离体后也不能保持温度的恒定。7、C【解析】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详解】A、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有关,出生率高,如果死亡率更高,种群密度可能变小,A错误;B、种群密度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C、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因此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C正确;D、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的个体数量,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不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D错误。故选C。8、D【解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产热=散热,体温不变;产热>散热,体温上升;产热<散热,体温下降。【详解】A、a〜b段体温维持正常,说明散热量=产热量,A错误;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外界温度降低,温差增大,B错误;C、c〜d段处于寒冷条件下,皮肤血管逐渐收缩,减小散热,C错误;D、a〜b段体温恒定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假如散热速率是50),d〜e段体温恒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假如散热速率是100,因为在d〜e段由于外界温度低,身体向外辐射的热量多),所以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1).电(2).分析和综合(3).神经递质(4).正电位增强(或保持正电位)(5).正电位变为负电位(6).下丘脑(7).减少(8).肾小管、集合管(答全才给分)【解析】分析图解:血压升高时,刺激压力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心血管运动中枢,然后分别通过控制A神经和B神经导致血压下降;也可以通过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最终导致血压下降,由此可见,血压平衡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详解】(1)当血压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兴奋以局部电流(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将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继而完成调节过程。(2)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引起A神经受抑制,因此A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保持正电位,而B神经兴奋,B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继而完成调节过程。(3)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由图可知,当血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排出的水增加,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点睛】本题考查了血压升高的原因、血压平衡的调节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1)①.a1②.a1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该部分能量往往大于用于生长、发育、繁殖所消耗的能量(2)①.同化量②.(a2+b2+c2+d2)/(a1+b1+c1+d1)×100%(3)c1+消费者摄入量中的粪便量(4)在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直接摄取有机物、利用能量;对最高营养级生物来说,能量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1、a2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1、b2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1、c2表示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1、d2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小问1详解】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两大去向,大多数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他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故图中的a1面积应该大于b1+c1+d1之和。【小问2详解】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该用两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比值表示,图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为(a2+b2+c2+d2)/(a1+b1+c1+d1)×100%。【小问3详解】下一营养级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故图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中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是c1+消费者摄入量中的粪便量。【小问4详解】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流向不完全相同,如在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直接摄取有机物、利用能量;对最高营养级生物来说,能量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点睛】熟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图示的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能流动在各个营养级中的流动过程以及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1、(1)①.(特异性)受体②.神经(2)①.下丘脑②.抗利尿激素③.尿量④.神经—体液(3)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下降(或减少)③.促进甲状腺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解析】1、调节血压的机理:当某种原因使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沿减压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向心血管中枢发放的冲动增多,缩血管中枢兴奋降低,使心率减慢,心率减小,血管紧张性降低,结果血压下降;血压降低时,感受器向中枢发放的冲动减小,使心抑制中枢兴奋降低,而心加速中枢兴奋增强,缩血管中枢兴奋亦增强,使心率变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结果血压上升。2、渗透压调节的机理: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水的重吸收,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液的量减少;另一方面,渗透压感受器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3、体温调节的机理;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战栗))增加产热.同时通过激素调节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新陈代谢活动加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在炎热环境汗腺分泌活动加强,反射弧为: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分泌活动加强,散热增多。【详解】(1)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作为信号刺激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使血压降低,此过程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所以该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2)运动时大量出汗,体内缺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该刺激会激活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使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的过程为神经调节,抗利尿激素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