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5篇_第1页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5篇_第2页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5篇_第3页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5篇_第4页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5篇《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同学理解算理难度就比较大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巩固和进一部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纳“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让同学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首先在复习中,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同学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再取1/2的1/4和3/4,并让同学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接着以2/3×1/5、2/3×4/5例,让同学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终在依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同学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同学已有的学问基础,通过观看、试验、操作、推理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学问的迁移关心同学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把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引导同学主动参加分析、观看、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进展了同学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力量。

通过本课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思索:

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相结合。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同学理解起来不是很简单,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课教学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纵观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前两节课中是利用详细的实物图形,关心同学从详细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第三节课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关心同学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关心同学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洁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使同学经受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

经受探究过程,优化互动生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同学经受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同学自己建构数学学问的活动。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同学亲自经受学习过程。即让同学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沟通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受“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同学自己去经受、去体验,去感悟、去制造。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力真正还给同学后,同学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两个班的上课中,关于分数乘分数法则都有不同的验证和说明的方法消失,这些方法远远超出课前的预设。究其缘由,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的更主动,潜能发挥到了极至。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2

本节课《分数乘分数》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连续采纳“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关心同学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由于同学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同学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同学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终在依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同学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同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由于同学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究完全可以让同学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的探究中,由于同学刚刚熟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简单,因此采纳“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好。

同学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对于计算过程的约分,部分同学的约分意识不强,如3的倍数,7的倍数,甚至更大质数的倍数,同学不知道约分,使结果不是最简,还要加强训练。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3

1、教学内容比较简洁,难度比我国低一到两个班级。

2、重练习质量轻练习数量,美国同学的作业负担很轻,尤其在数学,不会采纳题海战,主要采纳多样化的练习关心同学数学学习。而且都是其次天课堂上完成头一天的作业,再上新课!

3、比较重视数学力量与数学思想的培育,教学内容比较生活化,由于在美国中学校教学中,大量的使用比如同学生活里面所遇到的.以及课堂教学里面大家能接触到的例子来进行教学;比如,"现在有半杯糖匀称的洒在批萨上,现在来了三个小伴侣,我们每个人能吃进多少糖?

4、教学形式多样化,他们教学最多的方式是让同学充分的去参加,让同学去做,鼓舞同学自己去发觉,老师很少把这种答案直接的去告知同学,而是让同学通过练习,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发觉数学学问,如嬉戏,竞赛。

5、师生关系融洽,同学课堂上比较自由,甚至可以走来走去,与我们要求同学法规的端坐,完全不一样.同学会主动帮老师擦黑板!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通过学习教材理论的材料,我熟悉到,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促进同学的进展,强调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强调即要关注同学的将来生活,又要关注同学的现实生活,在同学中更要关注同学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要引导同学主动参、主动探究、主动合作。

2、教学支配要建立在同学的实际水平上。

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发觉自己把同学对学问的把握程度估量的过高,造成教学过程进行的不是很顺当。说明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同学完整解题过程的训练的不够,许多学问点渗透的不到位。

3、老师要为同学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同学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更有住于思索,更简单发言。这节课中由于我的引导过多,使得同学始终在根据我的思路思索,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同学的思索空间,造成课堂生气很沉闷。课堂效果不是很好。

4、注意对同学习惯的培育。

5、要有充分的课堂预备。

6、要给同学留有足够的探究和沟通的空间。

在讲到这节课的`关键部分也就是三道应用题的比较,让同学找出联系和区分时应当给同学充分自主深究和合作沟通的时间,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一下可能会比自已干想效果会更好,同时沟通也能相互促进。

最终,老师应为同学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同学在这样的环境中弛聘联想,畅所欲言,达到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制造性见解之目的。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5

核心提示:《分数乘分数》是我们六班级数学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实践中我连续采纳“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关心同学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

《分数乘分数》是我们六班级数学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实践中我连续采纳“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关心同学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

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我没有直接放手,这是由于同学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同学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同学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终在依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同学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同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6

分数乘分数是第一单元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同学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但在课堂教学预设中,我觉得本班同学对计算的方法学习较快,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显得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我引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我让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个长方形,然后让他们将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问: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接着我在让同学将其中的'一份平均分成2份,问: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的几分之几?最终让同学将二分之一涂色颜色。问:涂色部分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分之几?一步一步将同学引入分数乘分数的学习中来,同学一边画图一遍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不难写出算式,从涂色部分同学自然就知道结果了。然后,我让同学分小组根据刚才画图的方法进行自学课本例3,同学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各环节的沟通学习中,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协作,关心,知道本题是求二分之一的五分之二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表示二分之一公顷的菜地是单位“1”,求它的五分之二是多少,列出算式,在涂一涂环节同学就得出了结果。最终,我让同学结合图例、算式、结果,发觉并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通过观看和争论,同学很简单就总结出来计算的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虽然这样的设计降低了同学的认知难度,但仍旧有有同学没能完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这些个同学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解题力量。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7

首先,感谢于华静老师亲临指导,虽然时间紧凑,没有过多的预备时间,上完一节家常课,但是通过课上反应的状况足够看出老师的个人素养欠佳。就这节课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熟悉

《分数乘分数》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实践中我连续采纳“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关心同学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由于同学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同学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在本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同学借助数量关系式“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来列出算式让后通过画图或者折纸来表示出算式的意义。其实在探究意义的时候关键是在同学已经对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感知的。我没敢询问同学1/5×2与2×1/5表示的意义不同,从这能看出老师不能完全放开,生怕同学牵引不住,局限了同学思维的进展。

(2)、以1/5×1/2为例,让同学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终在依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同学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虽然想的不错,但是我落实的不是很抱负,在同学利用手段探究的过程中,我设想的策略不是很适合,折纸这一手段铺张了课上足够多的时间,导致后面没有时间处理重难点。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切合同学的实际来思索那种策略更简单切效率较高的达到目的。

(3)、同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由于同学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究完全可以让同学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的探究中,由于同学刚刚熟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简单,因此采纳“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好。

设想总是美妙的,落实起来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老师在处理重难点的时候,例子太少,没有让同学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调动起同学的探究欲望。而在重点突破的时候层次不明显,同学没有真正把握算理,计算方法处理的很草率,同学没有充分理解。

课后同学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对于计算过程的约分,部分同学的约分意识不强,如3的倍数,7的倍数,甚至更大质数的倍数,同学不知道约分,使结果不是最简,还要加强训练。

通过这节课,能看出一节课的好坏关键是在老师的备课,老师备课时内容要充分,重点把握得当,节奏紧凑。尤其是在计算课中,算理和算法是重难点,老师肯定要讲透讲明才能关心同学理解。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8

“分数乘分数”这课时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后进行教学的。就分数乘法在而言,在把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简单,况且,我执教的班级所用的教材是“现代数学”,同学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敢于各抒已见。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试图转变传统的“精讲多练”做法,尽力放大其法则的探究过程。现摘录三个主要片段。

1、说说一张纸的的是几分之几?谁能用算式表示?

生:×=

2、同学小组活动:

(1)请你们用折的方法,表示出一张长方形纸的,把折出的用斜线表示。

(2)把画斜线的几分之一看作单位“1”,再折出它的,请把这个

用方格线表示。

(要求:四人小组可以商议 ,但折出的几分之一大家最好各不相同)

(3)把操作活动用算式表示出来,打开纸看看方格线所表示的占整个长方形纸的,再写出结果。

3、同学汇报:

(1)折纸过程:如第一次折了长方形纸的,其次次又折了的,用方格线表示的就是的。……

(2)算式:

×=×=×=×=……

4、小组争论:

(1)读读以上这些算式,对于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发觉?

(2)小组争论,发觉、归纳、小结,师板书:

分母相乘作分母,分子不变。或:分母相乘作分母,分子相乘作分子。

1、猜一猜这些题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猜想的理由。

×××(同学猜结果,说理由: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能用你们发觉的“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的这个方法去计算吗?为什么?

生:不行,只有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乘才能用“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的这个方法去计算。

3、为什么可以用“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的方法去计算,你能想个方法验证吗?

(1)小组争论方法:

(2)汇报:

A、用折纸的方法来验证:

先折出一张纸的,画上斜线;再折出的,画上方格,打开纸,用方格线表示的占整个图形的。

B、×还可以用小数来验证:

由于:=0。75=0。4所以:0。75×0。4=0。3=

C、用分数意义和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来验证:

由于里有4个,所以:×=×4×==

同理:×=×4××2==

D、还可以用×=这一题来推理:

由于×=所以×=××2=×2=……

4、小结:

同学们很了不起,想了很多方法都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作了充分的验证。现在谁再来说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2

不久前,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有一些反思,现整理如下:

}案例一

浙江版教材是这样支配和处理的:一台饲料粉碎机,每小时粉碎饲料1/2吨,3/4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引导同学想:3/4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就是求1/2吨的3/4是多少,算式是1/23/4。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同学观看和思索:1小时粉碎饲料1/2吨,1/4小时粉碎1/2吨的1/4,就是把1/2吨平均分成4份,取中的1份,也就是把1/2吨平均分成(24)份,取其中的1份。3/4小时粉碎1/2吨的3/4,就是取3个1/(24),结果是,最终师生归纳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这样的支配侧重于意义的学习,但由于例题的支配缺乏肯定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比较枯燥和抽象,很难调动同学的求知欲望。由于同学的学习不是简洁地接受学问,而是在体验和制造中学习。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动身,从同学已有的数学学问结构动身,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这样的处理:

〖案例二

先创设问题情境地,分数单位乘以分数单位。课件出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米。然后,在正方形一角又出示一个小长方形,请大家估量一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大约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同学猜想、估量)。课件出示背景格子图,同学很简单就看出来整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20份,而这个阴影部分恰好是1/20平方米;这个格子图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和5份,即:这个长方形阴影的长和宽分别是1/4米和1/5米。同学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么1/51/4和1/20平方米之间有什么联系?你有什么想法?指导同学进行沟通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别的教学环境,是老师为了支持同学的学习,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同学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肯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同学利用原有学问和阅历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学问。这样猎取的新学问,不但便于保持,而且简单把握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同学简单把握数学学问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同学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学问变得生动形象、饶有爱好。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数学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同学设计学习的情境,供应全面、清楚的有关信息,引导同学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把握数学学问。

孔企平说,我们在课堂里讲的数学学科与数学家讨论的数学是有区分的。数学家讨论的数学学科是从概念、公理、定理动身的以规律体系为基础的数学,而我们给同学讲的`数学则更多地建立在同学阅历的基础上,是这方面生活阅历的升华。所以,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同学的已有的学问阅历,

但这样的设计明显对算理的学习不足,学习学问的过程中同学的体验也是不足的。另外,全部这一切,包括图形和数据,都是老师事先预备好的,同学的全部猜想与活动都是在老师所划定的圈子里进行,虽然我细心为同学创设了一个探究的情境,但是,同学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案例三

活动与问题:1、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涂上颜色;再把这张纸的1/□看作单位1,表示出它的1/□,也就是1/□的1/□,把折出的1/□涂上然后把这张长方形绽开看一看,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你能把刚才折纸的操作活动用算式表示出来吗?3、猜想与验证:涂两种颜色的阴影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打开折纸并验证。4、把同学的算式和结果尽可能多的都写在白板上。5、小组争论并发觉规律。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老师应激发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向同学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关心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仆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校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这是每个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需很好考虑的问题。很多胜利的案例说明,让学校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由于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留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学问,使抽象问题详细化。

基于这样的熟悉,在实践中设计本课时,有以下三个想法:

1、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1/□,可千万不要轻视这个小小的□,它给同学的很大的空间和权利。我们常说,同学是学习的仆人;这个□就是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同学;

2、让同学经受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讨论数学问题的方法,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更有连续讨论的欲望。

3、在亲身活动中感受数学。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遗忘了;我观察了,就知道了;而我做了,就理解了。案例三的设计重视同学的动手操作,把较简单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折纸这始终观动作进行反映,有利于同学感受和理解计算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每位同学都有潜力,老师的作用仅仅是激发这种潜力。因此,在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就应力求凸显同学生命的主体地位,创设肯定的情境,激发其内在的进展潜力,放手让同学参加学习活动。让他们经受学问的发觉、问题的思索、规律的查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学问结构的建构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过程,使短短的一节课,时时布满生命活力。这是同学课堂生命活动得以充分呈现的关键。作为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供应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数学课的操作究竟是学习意义上的操作,是一种特别的动手活动,在组织操作活动时必需留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切忌为了操作而操作,使活动本身流于形式。二是要给同学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学具操作要留意适时、适量和适度。适时就是要留意最佳时机,当同学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用学具摆一摆,就会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适量是指要掌握使用的次数,活动的时间,并不是搞得越多越好。适度是指当同学的感性熟悉已积累到肯定程度时,就应引导同学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准时抽象概括,把握火候,使感性熟悉逐步上升为理性熟悉。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3

本节课内容是《分数乘分数》,它是建立在同学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同学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难点。教学设计中主要是突出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使同学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首先在情境中,先让同学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直观演示,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并让同学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让同学猜想,由于同学已有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所以不难猜出结果,接着就让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同学在折纸的过程中,再借助教材中“争论”的问题,鼓舞同学争论算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类似几道题的“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让同学运用自己的语言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方法。在计算法则的发觉上,由于在前面花费了很多的笔墨,到法则的形成时,就让同学依据黑板上的五个算式让同学观看“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由于本节课只是初步让同学通过折纸活动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整节课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同学“折一折、涂一涂”的直观感受上,注意发挥同学的乐观性和主动性,给于同学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整个教学的流程是特别清楚的,由复习到新授再到练习老师都对教材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并且特别娴熟自己的教学程序。

反思本课的教学,在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时,有点重结论轻过程之嫌。假如加上让同学自己举例验证的环节,可能更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另外,平常教学中,发觉同学假如在原来的题目上直接约分,同学往往错误率相对高一点,于是一律要求重新抄题再约分,因此在练习中要求先约分再计算时,同学基本都是先抄好题目,然后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的,其实这一个环节可以放在其次课时中进行,放在这里让同学倒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4

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借助同学已有的学问基础,通过观看、涂画、比较、归纳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学问的迁移关心同学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把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直观导入

在教学中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使同学能够真正理解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算理,一开头我就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通过对长方形纸的涂色,很好的揭示这一道理。将抽象的算理与直观的示意图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在解决算理时,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从而启发计算思维。比如画斜线的1份占1/2的1/4,此时的单位"1"是1/2,但是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8,此时的单位“1”是一个长方形。

二、关注算理的推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同学经受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同学自己建构数学学问的活动。因此,本课时力图让同学亲自经受学习过程。即让同学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沟通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受“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新知教学时我出示“1/2×1/3”猜一猜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我提示同学想一想分数与整数的意义看一看适合分数与分数相乘吗?最终同学得出,“1/2×1/3”表示二分之一的三分之一是多少。这时,我告知同学这道算式也可以表示三分之一的二分之一是多少。我想确定有同学能够很好把握,可是确定也会有一部分同学不能理解,于是我接着要求同学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这个算式的意义。这样既可以关心同学自主地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也加深同学对“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法则的理解。

当同学画出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时,我问同学,从图中你能看出“1/2×1/3”的结果吗?同学一下子就说了结果1/6,然后我又出了几个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算式要求同学先画图再说出得数这样经过几次动手操作,同学对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注意学法的渗透

本课时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别”去引发同学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同学体会从特别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首先让同学通过活动概括得出“分数乘分数”只要“分子不变,分母相乘”或“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计算方法,再由同学自己用画图、折纸、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验证这种计算方法,发觉了“分数乘分数,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的特别性,以及“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普遍性。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这样在计算教学中关注同学的自主探究,让同学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受、去体验,去制造,既培育了同学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又使同学在理解把握方法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5

师:1/41/2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学问计算出它的答案呢?

生:能。

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先独立思索,再与你的同桌沟通你是怎么想的?

生:(尝试计算答案,探究算理)

师:(巡察,指导)

师:很多组想出了许多方法,我们一起来沟通一下。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据同学汇报:化小数板书;折纸请他生再演示;汇报算式先放一放,最终请同学说说理由)

组1:1/4=0.25,1/2=0.5,所以0.250.5=0.125=1/8,我们认为答案是1/8。

组2:可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1/8。

(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8是怎么来的?

组3:按他的想法来说,是折出来的,先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实际上是把这长方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