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粘接强度_第1页
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粘接强度_第2页
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粘接强度_第3页
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粘接强度_第4页
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粘接强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粘接强度

碳纤维(cf)具有强度高、比例高、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耐、……等等。这些优点已成为近年来的主要改进材料之一,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碳纤维绝大多数是以复合材料的形式使用,其中,又以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为应用的主要形式。复合材料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其组成材料,更取决于其组成材料之间的界面质量,良好的界面结合能有效地传递载荷,充分发挥增强纤维的高强高模的特性,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但碳纤维/树脂两相界面之间的粘接性能相当差。这就导致两者间较差的应力转移,以致不能充分发挥出复合材料潜在的力学性能。所以必须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碳纤维的表面结构与性能,在此基础上介绍两种通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并尝试对表面处理对界面粘接强度的促进机理作出解释。1碳表面结构与性能1.1结构组成及显微结构碳纤维一般是用分解温度低于熔融点温度的纤维状聚合物通过千度以上固相热解而制成的。因此,碳纤维实际上几乎是纯碳(含碳量90%以上)。在热裂解下,排出其它元素,形成石墨晶格结构。但实际的碳纤维结构并不是理想的石墨点阵结构,而是属于“乱层石墨结构”。在乱层石墨结构中,石墨层片是一级结构单元,其直径约为200;碳纤维的二级结构单元是石墨微晶,石墨微晶一般由数张到数十张层片组成,微晶厚度Lc约100,微晶直径La约200,层片与层片之间的距离叫面间距d(d约为3.4);由石墨微晶再组成原纤结构,其直径为500左右,长度为数千?,这是纤维的三级结构单元。最后由原纤结构组成碳纤维的单丝,直径一般为6~8μm。通过在氧气(O2)等离子体中用腐蚀方法研究碳纤维的结构发现,石墨微晶在整个纤维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研究Modmor纤维腐蚀后的显微结构,发现碳纤维由外皮层和芯层两部分组成,外皮层和芯层之间是连续的过渡区。沿直径测量,皮层约占14%,芯层约占39%。皮层的微晶尺寸较大,排列较整齐有序。由皮层到芯层,微晶尺寸减小,排列逐渐变得紊乱,结构的不均匀性越来越显著,所以称之为过渡区。这种不均匀的结构称为碳纤维的“皮层结构”。1.2表面碳和表面化学1.2.1碳纤维表面积的影响有关碳纤维表面的早期工作是从测量纤维的表面积开始的。用BET氮吸附法测得未处理碳纤维的比表面积为0.25~1.0m2/g。经各种方法处理后,比表面积增加2~10倍。浸润理论认为,复合材料两相间的结合模式属于机械粘接与润湿吸附。机械粘接模式是一种机械铰合现象;润湿吸附主要是范德华力的作用,使两相间进行粘附。实际上往往这两种作用同时存在。由于测得的所增加的表面积多由直径为6~20的细孔所组成,这样的细孔直径太小,尽管测定表面积的气体分子可以进入,但对基体树脂这样的大分子却难以进入,也就难以形成机械铰链。而只有那些可以形成机械铰链的孔隙和微斑才能增进界面粘接,所以碳纤维表面积的增加与复合材料ILSS的增加不一定成正比关系。碳纤维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相表明,纤维表面是十分粗糙的。碳纤维表面粗糙度(也称凹凸度)是指表面高低不平的程度。凹凸度的测量采用激光法和氪吸附法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先用激光衍射法测碳纤维圆柱体的几何表面积SA1,再用氪吸附法求出吸附比表面积SA,再经计算就可求得凹凸度:凹凸度=(SA-SA1)/SA1碳纤维的凹凸度一般在10%~100%之间。经表面处理后,表面粗糙度明显提高,这有利于与基体树脂机械嵌合。复合材料两相间的机械嵌合是基于基体树脂流入和填充碳纤维表面存在的孔隙和氧化刻蚀微斑,凹凸嵌合,固化后具有锚锭效应,从而使复合材料两相间的粘接强度增大。1.2.2影响石墨晶圆尺寸的因素碳纤维的石墨微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如前所述,石墨微晶由石墨层片组成。处于石墨层片边缘的碳原子和层片内部结构完整的碳原子不同,层片内部的碳原子所受的引力是对称的,键能高,反应活性低;处于层片边缘的碳原子受力不对称,具有不成对电子,活性比较高。因此,碳纤维的表面活性与处于边缘位置的碳原子数目有关。石墨微晶越大,处于碳纤维表面棱角和边缘位置的不饱和碳原子数目越少,表面活性越低。相反,微晶越小,与树脂粘接有利的活性碳原子数目就越大。另外,由于大晶体的一部分表面是以较弱的层间力包在纤维芯内,这样,即使大晶体外皮层能与树脂有良好的粘接,复合材料剪切强度也会因层间破坏而变得很小。所以希望有更多的使外皮层和内层碳芯粘接在一起的“桥(即晶棱)”。如果晶体比较小,这就很容易达到。碳纤维氧化处理可以降低石墨微晶尺寸。这是由于碳纤维氧化处理时,在纤维孔隙或其它破坏点的地方会引起选择性氧化,从而使大的石墨层断裂,石墨微晶尺寸降低。Raman光谱是一种测定碳纤维表面晶体大小的方法。碳材料在Raman光谱上有两个峰。第一个峰在1575cm-1处,表征完全石墨化的材料和天然石墨单晶;第二个峰在1355cm-1处,表征多晶乱层石墨。1355cm-1处峰与1575cm-1处峰的强度之比R(I1355/I1575)与微晶尺寸呈线性关系,即R值越大,晶体尺寸越小。1.2.3含氧体的碳层和双键体的双相粘合物cfrp从化学角度看,碳纤维表面可能含有一种或多种官能团。例如,在未处理碳纤维表面上可能有低浓度的羧基和羟基及其它官能团(包括羰基和内酯基基团)。表面处理后,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浓度增加。氧化过程见图1。化学键理论认为,基体表面上的官能团可与纤维表面上的官能团起化学反应,因此在基体与碳纤维之间可产生化学键结合,形成界面,一般认为这是CFRP两相粘接的主价键力。可用XPS来检测这些含氧官能团的种类、浓度和在表面层的分布梯度。常用O1s/C1s比来评价处理效果,一般认为O1s/C1s>0.22时,表面处理效果比较满意。这里须指出的是,在碳纤维经表面处理时,应注意控制各种官能团的相对含量,羟基(-OH)和胺基(-NH2)可适当多些,而羧基(-COOH)含量应尽量少。这是因为尽管-COOH与-OH等官能团相比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但-COOH在产生过程中,为使两个O原子与C原子键合,碳纤维表面石墨微晶的六元环必须断裂。表面处理时的氧化刻蚀会破坏石墨微晶的边缘部分,从而导致与-COOH相连的碳层变脆。这样即使-COOH与树脂粘接很牢固,但易碎的碳层会分层,结果碳纤维与树脂间的粘接力反而下降。相反,由于-OH与-NH2的形成不需破坏碳纤维表面石墨微晶的六元环结构,若它们与树脂相结合,碳纤维与树脂间就可产生较强的粘接力。1.2.4树脂内聚力的测定良好的浸润性是复合材料两相可达到良好粘接的必要条件。Zisman于1963年就指出,复合材料两组分间如能实现完全浸润,则树脂在高能表面的物理吸附所提供的粘接强度,将大大超过树脂的内聚强度。表面能是表面自由能的简称,其物理意义是指增加一个单位表面积时体系能量的增量,单位是焦耳/米2(J/m2)。表面能γs由极性成分γpssp和非极性成分γdssd组成,即:γs=γpssp+γdssd碳纤维经表面处理后,表面能提高,这是由于:(1)碳纤维表面石墨微量变细,表面边缘和棱角处的不饱和碳原子数目增加;(2)碳纤维表面极性基团增加使γpssp显著增加,从而使表面能γs增加,显著改善了与树脂的浸润性能。表面能的测定多采用双液法。2等离子氧化法碳纤维表面处理的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O3氧化法、阳极电解氧化法、等离子氧化处理、液相氧化和电聚合等。本文将主要介绍较有实际生产意义的阳极电解氧化法和等离子处理方法。2.1社会主义电解质在碳纤维表面上的应用阳极电解氧化法也叫电化学氧化法。它是以碳纤维作阳极而浸在电解质中的碳电极充当阴极,电解液中含氧阴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碳纤维移动,在其表面放电生成新生态氧继而使其氧化,生成羟基、羧基、羰基等含氧官能团。同时碳纤维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刻蚀。电解质种类不同,氧化刻蚀的历程也不同。如果电解质属于酸类,由水分子电解生成的氧原子被碳纤维表面的不饱和碳原子吸附,并与相邻吸附氧原子的碳原子相互作用脱落一个碳原子而产生CO2,从而使石墨微晶被刻蚀,边缘与棱角的活性碳原子数目增加,是表面能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反应为:C(固)+H2O→C+Η2Ο→C(固)O(吸附)+2H++2e2C(固)O(吸附)→CO2+C→CΟ2+C(固)如果电解质属于碱类,OH-被碳纤维表面的活性碳原子吸附,并与相邻吸附OH-的碳原子相互作用而产生O2,从而增加了表面活性碳原子数目。其反应为:C(固)+OH−→C+ΟΗ-→C(固)OH(吸附)+e4C(固)OH(吸附)→4C→4C(固)+2H2O+O2阳极电解氧化法具有许多优点,即氧化反应速度快,处理时间短,容易与碳纤维生产线相匹配,氧化缓和,反应均匀,且易于控制,处理效果显著,可使ILSS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阳极电解氧化法的实验装置见图2。2.2重新组合与等离子处理等离子体是由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表现出集体行为的一种准中性气体。等离子体共有三种,即高温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和混合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撞击材料表面时,可引起材料表层刻蚀,碳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增加,比表面积也相应增加。等离子体粒子的能量一般为几个到几十个电子伏特,这已足够引起材料中各种化学键发生断裂或重新组合,使表面发生自由基反应并引入含氧极性基团。另外,高能粒子能量向材料表层分子传递,表层分子被活化并产生活性点,使表面发生重排、激发、振荡、级联碰撞、引起缺陷或损伤等变化。同时材料表面温度升高,表面分子活动能力增强而发生分子重排。重排的结果,就可能使碳纤维表面微晶晶格遭到破坏,从而微晶尺寸减小。C.U.Pittman等人对碳纤维用O2等离子和异丁烯等离子处理后发现,未处理M40(高模型)石墨纤维经10s等离子处理后,表面能的极性成分γpssp从5~8mJ/m2急剧增加到25mJ/m-2。延长处理时间并不导致γpssp明显的增加。随着表面能极性成分γpssp的增加,结果水与碳纤维接触角在O2等离子处理后大大的下降了。碳纤维等离子处理方法与其它纤维表面改性方法相比有许多优点:在适当的处理条件下纤维强度下降不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