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沂南)生物质供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国能(沂南)生物质供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国能(沂南)生物质供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国能(沂南)生物质供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国能(沂南)生物质供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国能(沂南)生物质供热项目国民经济行业类别D4430热力生产和供应建设项目行业类别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91热力生产和供应工程燃煤、燃油锅炉总容量65吨/小时(45.5兆瓦)及以下的;天然气锅炉总容量1吨/小时(0.7兆瓦)以上的;使用其他高污染燃料的建设性质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总投资(万元)20000环保投资(万元)3000环保投资占比(%)15施工工期6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是:53709专项评价设置情况项目排放废气污染物中涉及《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中的汞及其化合物,且距离厂区500m范围内存在环境空气保护目标(黄山沟村E,280m),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需设置大气专项评价。具体内容见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报告。规划情况1、产业园规划名称:《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2021-2035年)》2、行业规划名称:《沂南县辛集镇供热专项规划(2022-2025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名称:《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召集审查机关:临沂市生态环境局沂南县分局审查文件名称及文号:《临沂市生态环境局沂南县分局关于<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沂环发[2021]31号)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1、土地规划符合性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沂南县辛集镇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用地性质为二类工业用地。沂南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核发了国能(沂南)生物热电有限公司生物质供热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证书编号“用字第371321202310006号”。项目选址意见书见附件5。2、园区规划符合性①规划范围和用地性质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规划范围:西至233国道,东至胶新铁路;南北长2754.59米,北靠库沟社区北边缘,南临胶新铁路沂南站,分为食品产业区、生活配套区、国际物流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四大产业功能区,规划总面积711.1公顷。本项目所在位置位于园区东侧,山东鸿雁食品有限公司北邻,在园区规划范围内。项目用地为规划的二类工业用地,符合园区土地利用规划。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土地利用规划见附图2。②园区功能定位依托辛集肉鸭集中原材料供应地和蔬菜种植基地的产业优势,整合现有食品加工企业,联动周边村庄,打造集食品加工、制造、流通、研发、信息交流、社区建设、人才孵化为一体的大型现代食品产业集聚园区。拟建项目为生物质供热项目,供热范围为食品产业园内用热企业,属于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园区功能定位=3\*GB3③园区供热规划规划在纬三路以北,凤凰东路以东,择址新建一处燃气锅炉房热源,作为规划区集中供热主热源,热源规模总容量为160t/h(4个40t/h的天然气蒸汽锅炉)。根据《沂南县辛集镇供热专项规划》(2022-2035年)(沂政复[2023]7号),将本项目1×50t/h+1×36t/h生物质锅炉作为辛集镇主力供热热源,确保满足辛集镇长虹项目区产品产业园内工业热负荷需求。=4\*GB3④园区排水设施园区未规划集中污水处理厂,规划园区企业废水经园区管网收集后排入沂南县第三污水处理厂。沂南县辛集镇人民政府出具了《关于同意国能(沂南)生物质供热项目污水进入污水管道的承诺》(详见附件7):“国能(沂南)生物热电有限公司所产生的污水可通过支管道进入主管道,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沂南县第三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由废水处理依托可行性分析可知拟建项目废水排入沂南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可行。=5\*GB3⑤园区环境准入拟建项目属于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于优先进入行业,不属于规划环评中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项目,符合规划环评要求。3、与供热规划符合性《沂南县辛集镇供热专项规划》(2022-2035年)已编制完成,并以“沂政复[2023]7号”取得沂南县人民政府批复。《沂南县辛集镇供热专项规划》(2022-2035年)规划范围为辛集镇整个镇域,重点以镇区为主。规划发展一处生物质热源,全面保障辛集镇供热需求。具体方案如下:=1\*GB3①近期规划在沂南县辛集镇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内(东至奥火路,西至经五路,北至纬一路,南至纬二路)新建一座生物质供热热源厂(国能(沂南)生物质供热项目),用地规模约80亩,建设规模为1×50t/h生物质锅炉+1×36t/h生物质锅炉。规划热源点建成后,现有企业小锅炉作为备用热源。=2\*GB3②为满足辛集镇采暖用热需求,远期2035年以前在规划热源点处扩建1×50t/h生物质锅炉,满足远期新增工业热负荷30t/h。=3\*GB3③为保障辛集镇供热的安全性,远期引入沂南县城区供热企业临沂市阳都热电有限公司,阳都热力距离镇区约5公里,距离食品产业园约11公里,阳都热力在满足沂南县县城采暖热负荷的前提下,可保障辛集镇50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建议引入阳都热力作为辛集镇辅助供热热源,若规划热源点燃料供应不足时,保障辛集镇居民采暖。=4\*GB3④为满足近期供热需求,节能减排,采用集中采暖及分散清洁取暖的方式进行供热,近期新增采暖区域采用清洁能源,新能源供热,大力发展新能源供热与传统供热方式相结合的供热方式。拟建国能(沂南)生物质供热项目作为供热规划中集中供热热源点之一,符合沂南县辛集镇供热专项规划要求。其他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建设生物质锅炉,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鼓励类中第一类“农林业”中第18条:“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废弃菌棒利用,太阳能利用)”。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已取得山东省建设项目备案证明,项目代码为2306-371321-04-01-733115。2、选址合理性分析拟建项目位于临沂市沂南县辛集镇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根据沂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管理所出具的“三区三线”证明(详见附件8),项目用地范围不占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中的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位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外,项目属于为园区配套的基础供热设施项目,且已取得选址意见书,证书编号“用字第371321202310006号”。综上,项目选址可行。3、“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1)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拟建项目位于临沂市沂南县辛集镇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根据沂南县“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项目用地范围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见附图3。(2)与环境质量底线符合性分析根据《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临政字〔2021〕71号)“(二)环境质量底线管控,2.大气环境质量:以推进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为底线,以实现空气质量改善年度目标为基本要求,以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重点,划定大气环境优先管控分区、重点管控分区和一般管控分区,提出分级管控措施,制定实施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计划,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为二类区。根据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公布《2021年1-12月份大气环境质量状况》,项目区域属于不达标区域,但是项目建设后采取严格且技术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均可实现达标排放,总体上,项目建设不会突破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底线。根据《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临政字〔2021〕71号)“(二)环境质量底线管控,1.水环境质量:以实现全流域水环境功能区达标为底线,以国控和省控流域河流水质断面年均浓度达标为基本要求,以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为阶段性目标,划定132个水环境管控分区单元,构建全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要求与入河口分级管控目标体系,不断提升水质优良率。”依据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全市重点河湖水质达标情况通报》,第34期(总第53期),沂南县沂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要求,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要求。拟建项目废水锅炉排污水、化水系统排水、循环冷却排污水以及生活污水;锅炉排污水、化水系统排水及循环冷却排污水和生活污水经园区管网排入沂南县第三污水处理厂。项目各生产区采取分区防渗措施,落实相关措施情况下项目建设不会突破区域水环境质量底线。(3)与资源利用上线符合性分析根据《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临政字〔2021〕71号)“(三)资源利用上线管控”中“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达到或优于省下达的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施水资源增容计划,推进各领域节约用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年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用水效率指标持续下降,生态保障用水持续增加;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严控总量、盘活存量,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严控城乡建设用地新增规模。确保耕地保有量,从严管控非农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拟建项目占地属于工业用地,供水管网已敷设至拟建项目区域范围内,可满足用水要求,拟建项目年用电量1998万度,年用水量为84.64万m3,区域资源可承载本项目电能和水资源消耗,符合资源利用上限要求。(4)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以清单方式列出的禁止、限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和要求。要在规划环评清单式管理试点的基础上,从布局选址、资源利用效率、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入手,制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充分发挥负面清单对产业发展和项目准入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根据《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临政字[2021]71号)、《临沂市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拟建项目位于辛集镇一般管控单元(见附图4),项目与“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符合性见表1-1。表1-1拟建项目与“临政字[2021]71号”符合性分析一览表管控方案内容本项目情况符合性全市总体准入清单空间布局约束1.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已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项目所在地为规划的工业用地,不占用自然保护区。符合2.风景名胜区内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严格控制人工景观建设,减少人为包装。禁止在风景名胜区进行与风景名胜资源无关的生产建设活动,建设旅游等基础设施必须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违反规划建设的设施,要逐步拆除。在风景名胜区开展旅游活动,必须根据资源状况和环境容量进行,不得对景物、水体、植被及其他野生动植物资源等造成损害。项目所在地为规划的工业用地,不占用风景名胜区。3.湿地公园建设必须按照批准的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进行,维持湿地区域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4.湿地公园实行分区管理。根据湿地保护的实际需要,可将湿地公园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等。在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除开展湿地资源保护、监测、培育和修复等必要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在合理利用区,可以开展适当的生态展示、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活动,但不得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项目所在地为规划的工业用地,不占用湿地公园。5.森林公园的设施和景点建设,必须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进行。在珍贵景物、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其他工程设施。禁止在森林公园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不得随意占用征收和转让林地。6.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其选址、规模、风格和色彩等应当与周边景观与环境相协调,相应的废水、废物处理和防火设施应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已建或者在建的建设项目不符合总体规划要求的,应当按照总体规划逐步进行改造、拆除或者迁出。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景观和环境;施工结束后,应当及时整理场地,美化绿化环境。项目所在地为规划的工业用地,不占用森林公园。7.禁止在地质公园和可能对地质公园造成影响的周边地区进行采石、取土、开矿、放牧、砍伐以及其他对保护对象有损害的活动。未经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地质公园范围内采集标本和化石。项目所在地为规划的工业用地,不占用地质公园。8.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合理布局和调整饮用水水源地以及上下游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协调发展。禁止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进行不符合规定的开发建设行为。本项目不占用饮用水源保护区。9.水环境工业污染重点管控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规划的建设项目。推进现有企业提标改造,采用原材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淘汰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10.水环境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应严格按照城镇规划进行开建设,合理布局生产与生活空间,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并加大污水收集范围,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水达标排放。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和服务业。11.水环境农业污染重点管控区应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低毒低残留农药、兽药的使用,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兽药使用量。优化养殖业布局,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改造,防止污染水环境,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方式转变。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发展节水农业。项目不位于水环境重点管控区。12.大气环境受体敏感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控制新建、扩建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工业项目,持续开展节能减排。13.大气环境布局敏感区应优化规划布局,控制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建设,坚持绿色发展。14.大气环境弱扩散区应依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强化污染物削减措施,腾出足够的环境容量。15.禁燃区内,禁止销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已建成的,期限改用天然气、页岩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项目不位于大气环境受体敏感区。项目所用燃料为生物质燃料。《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临沂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知》中划定主城五区(包括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项目不位于禁燃区范围。16.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和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限制高油耗、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发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应当达标排放。禁止使用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有明显可见烟的非道路移动机械。项目不使用高油耗、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17.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城镇建设与工业开发依托现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城镇集中布局、据点式开发,禁止成片蔓延式扩张,原则上不再新建各类开发区和扩大现有工业开发区的面积。18.推进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衔接,提升产业园区的规划环评效力,对可能导致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实施五年以上且未发生重大调整的规划,及时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工作。不断优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区域绿色发展。项目位于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园区已开展规划环评。19.严格新建、改建、扩建“两高”项目环境准入,“两高”项目为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如另有规定,从其规定。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纳入国家产业规划。新建、扩建石化、化工、焦化、有色金属冶炼、平板玻璃项目应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项目燃料为生物质,不属于两高项目。20.在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和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内,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限制使用其他农药和化肥。21.加强对未污染土壤的保护。重点保护未污染的耕地、林地、草地和饮用水水源地;加强对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维护其生态功能;对未利用地应当予以保护,不得污染和破坏。22.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按照土壤污染程度和相关标准,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不得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已经建成的,限期关闭拆除。23.实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列入名录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名录中需要实施修复的地块,已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可以申请移出名录;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建设用地地块,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项目所在不属于土壤污染区。项目建设不占用农用地,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污染物排放管控1.坚持污染源头防控,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全市绿色发展水平。2.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前,实施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倍量替代”。3.在主要污染物减排基础上,探索开展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全要素总量控制,十四五期间开展VOCs、颗粒物、氨等总量控制。4.排放工业废气或者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和监测规范设置监测点位和采样监测平台,进行自行监测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5.入河排污口设置应按要求进行充分论证,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入河排污口。确需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原则上应当要求入河排污口出水水质不低于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对工业园区入河排污口设置,应当提出严格监管要求,限制高耗水、重污染企业入驻。6.排污单位应规范化设置排污口,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和环境管理要求,确定自动监测项目,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进行监控系统联网。7.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排污单位应当依法持有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而未取得的,不得排放污染物。项目严格落实总量指标和倍量替代。项目建成后设置规范的采样孔和采样平台,按照要求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并联网。项目不涉及新增废水直接排放。项目投运前,按照要求办理排污许可证。符合环境风险管控1.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2.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下列义务:(一)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三)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四)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五)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保障建设。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对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国家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有限制性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限制性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严格限制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项目建设,按照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化工类企业入园。4.销售或者转让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应当在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之间进行。禁止向无辐射安全许可证或者超出许可证规定的种类和范围的单位销售或者转让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5.构建全市可能产生辐射污染的单位监控体系,提高辐射污染防治能力。禁止将废旧放射源和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送交无相应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处置或者擅自处置。禁止无许可证或者不按照许可证规定的活动种类、范围、规模和期限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活动。6.发生突发事件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土壤污染,按规定做好土壤污染状况监测、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等工作。7.污染地块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并结合污染地块相关开发利用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管控。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实施以防止污染扩散为目的的风险管控。对拟开发利用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污染地块,实施以安全利用为目的的风险管控。8.污染地块未经治理与修复,或者经治理与修复但未达到相关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审批部门不予批准选址涉及该污染地块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报告表。9.矿山企业在开采、选矿、运输、仓储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中应当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废气、废水、尾矿、矸石等污染土壤环境。矿山企业应当加强对废物贮存设施和废弃矿场的管理,采取防渗漏、封场、闭库、生态修复等措施,防止污染土壤环境。10.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填埋,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11.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加强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危库、险库、病库以及其他需要重点监管的尾矿库的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和定期评估。12.规范化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法清理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处置可能影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行为。13.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采区、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的运营、管理单位,应当采取防渗漏等措施,并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井进行监测,防止地下水污染。加油站等的地下油罐应当使用双层罐或者采取建造防渗池等其他有效措施,并进行防渗漏监测,防止地下水污染。项目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项目不涉及辐射污染。项目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仓库防渗措施,正常工况不会造成土壤污染。项目所在不属于污染地块,运营过程中危险废物妥善处置。符合资源开发效率要求1.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根据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预测来水量,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定水资源增长和保护规划,加大水资源保护投入力度,逐年增加生态用水总量。2.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淘汰类的,产品不符合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的,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却通过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的,以及地下水已严重超采的地区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取水申请,审批机关不予批准。3.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4.严格执行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岸线的开发利用要满足水资源利用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得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和湖泊调蓄能力,不得影响河势稳定和污染水环境。5.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实行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6.按照“控增量、减存量、提效率、优布局”的原则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压减煤炭使用,提高煤炭使用效率,推进散煤清洁化治理,增加清洁能源使用,优化能源布局。优化全市燃煤供暖供热点源布设,严格控制新建企业自备燃煤供热供暖设施。7.建立民用散煤管理制度,加强民用散煤质量监督和节能炉具的推广,分阶段分区域推进散煤禁用。8.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9.切实发挥建设用地控制标准的控制和引领作用,在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和各类开发区规划建设中,严格按照区域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10.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11.加强对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开发建设过程中剥离的表土,应当单独收集和存放,符合条件的应当优先用于土地复垦、土壤改良、造地和绿化等。项目水源来自张庄水厂市政自来水,不采用地下水。项目不涉及煤炭使用,未占用基本农田。符合环境管控单元准入清单环境管控单元编码ZH37132130005环境管控单元名称辛集镇一般管控单元管控单元分类一般管控单元空间布局约束1.沂沭平原水源涵养保护红线具有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严格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和水源涵养等有关规定管理,加强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工作,严格保护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植被,限制或禁止各种损害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经济社会活动和生产方式。2.其他林地、乔木林地一般生态空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山东省森林资源条例》等有关要求进行培育、保护、利用及管理,推进林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3.沂南县长虹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应科学规划园区建设,坚持按照规划主导的产业定位发展,重点发展轻工和物流产业,其中轻工产业主要发展服装鞋帽玩具、体育用品、工艺品、轮胎及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冷冻及方便食品加工和饮料;落实园区空间管制措施,科学合理地设置项目准入条件,重点引进工艺先进,技术创新,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持续提高工业绿色发展水平。项目用地为工业用地,符合规划要求,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和森林等。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1.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批(GB16297-1996)相关标准、《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一般控制区标准和相关行业排放标准。2.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2部分:沂沭河流域(DB37/3416.2-2018)》相关标准和相关行业排放标准。3.声环境按照《临沂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临政办字(2021)6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4.沂南县长虹节能环保产业园区为大气环境高排放重点管控区,严格企业准入、提高产业标准,推进企业提标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5.大气环境弱扩散重点管控区依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强化污染物削减措施,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准入,积极推进落后产能腾退和升级改造,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生态体系。6.沂南县沂河水环境工业重点管控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推进现有企业提标改造,采用原材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淘汰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7.沂南县沂河水环境一般管控区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规划工业企业有序发展,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严格控制衣业面源污染,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用水效率。8.加强区域环境整治,推进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4-201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工业锅炉污染防以及可行技术指南》(HJ1178-2021)相关要求。项目不涉及废水直接排放。项目建成后厂界噪声满足标准要求。项目落实总量替代制度,不位于大气环境受体敏感区。符合环境风险管控1.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士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相关标准。2.一般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相关标准;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相关标准。3.加强对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工业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避免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4.沂南县长虹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应提升园区环境管理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健全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细化明确产业园区及区内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责任;定期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有效防控环境风险。项目所在土壤环境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项目一般固废暂存库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建设,危废库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相关要求。项目运营过程中落实各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强环境风险防范。符合资源开发效率要求1.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及区域再生水利用率;未经许可不得开采地下水。2.合理开发利用河湖水资源,保障生态流量,加强河湖堤防、岸线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不断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管控,确保河湖岸线开发利用科学有序、高效生态。3.根据“四减四增”相关要求,优化调整产业、能源、运输、农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4.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坚决守住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防止耕地“非农化”。5.沂南县长虹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内应提高中水回用率,打造工业共生结构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延长工业生态链,实现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拟建项目不位于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项目用水来自市政供水管网。项目用地为规划的工业用地。符合3、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符合性分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应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拟建项目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符合性分析见表1-2。表1-2拟建项目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符合性分析一览表要求项目情况符合性第十一条建设项目类型及其选址、布局、规模等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规划。拟建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鼓励类。项目用地为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规划的工业用地。符合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且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措施不能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管理要求。项目所在区位于不达标区。项目落实相关环保措施后,各类污染物均可达标排放,项目落实污染物总量指标,对周围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不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达成。符合建设项目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无法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未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本项目各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应排放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符合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未针对项目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拟建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符合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本项目基础资料均由建设单位据实提供,项目环评报告根据基础资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等规范编制。符合4、与《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符合性分析拟建项目与《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符合性分析见表1-3。表1-3拟建项目与《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符合性分析一览表要求项目情况符合性第十五条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油、电镀、农药、石棉、水泥、玻璃、钢铁、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项目。已经建设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拟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属于文件所列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符合第十七条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目录的排污单位,应当依法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拟建项目正式运行前,应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申领排污许可证。符合第十八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可能对相邻地区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相邻地区同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意见;意见不一致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作出处理。本项目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符合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的要求,引导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新建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项目,除在安全生产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以外,应当进入工业园区或者工业集聚区。本项目位于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用地为规划的工业用地。符合5、饮用水水源地符合性根据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临沂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复函的通知》(临政办发〔2011〕7号),临沂市共设十大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即临沂市城区、沂南县、沂水县、莒南县、临沭县、郯城县、兰陵县、费县、平邑县、蒙阴县保护区。沂南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有2处,一处为沂南县南寨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范围:包括井群内的区域和井群外包线以外半径50米的范围。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边界线外半径500米的范围,地理红线为东汶河北寨桥和远里桥两断面之间,东汶河两侧顺河路以内的全部水域和陆域部分;另一处为沂南县东明生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范围:包括井群内的区域和井群外包线以外半径50米的范围,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边界线外半径500米的范围,地理红线为东汶河南庄漫水桥和圈里漫水桥两断面之间,东汶河两侧顺河路以内的全部水域和陆域部分。本项目位于辛集镇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距离最近的沂南县南寨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约17.3km,距离东明生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约18.5km,不在沂南县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对水源地保护区影响较小,相对位置图见附图5。6、与其他环保政策符合性分析(1)与《山东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符合性分析表1-4与《山东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符合性分析政策要求建设项目情况符合性一、淘汰低效落后产能聚焦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8个重点行业,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全部淘汰出清。各市聚焦“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等行业,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严格项目准入,高耗能、高排放(以下简称“两高”)项目建设做到产能减量、能耗减量、煤炭减量、碳排放减量和污染物排放减量“五个减量”替代。有序推进“两高”项目清理工作,确保“三个坚决”落实到位,未纳入国家规划的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煤制油气项目,一律不得建设。拟建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项目,使用燃料为生物质,不属于“两高”项目。符合二、压减煤炭消费量对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工业炉窑,加快使用工厂余热、电厂热力、清洁能源等进行替代。新、改、扩建熔化炉、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原则上使用清洁低碳能源,不得使用煤炭、重油。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因地制宜推行气代煤、电代煤、热代煤、集中生物质等清洁采暖方式,力争2023年采暖季前实现平原地区清洁取暖全覆盖。拟建项目使用生物质为燃料,不使用煤炭、重油等燃料。符合由上表可知,项目符合《山东省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符合性。(2)与《山东省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符合性分析表1-5与《山东省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符合性分析政策要求建设项目情况符合性二、深入调整产业结构(三)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依据安全、环保、技术、能耗、效益标准,以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拟建项目不属于上述行业。符合实施“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按照“发现一起、处置一起”的原则,实施分类整治。拟建项目为生物质供热项目,建设过程符合相关环保要求,不属于散乱污企业。符合(四)严控重点行业新增产能重大项目建设,必须首先满足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是原则,等量替代是例外”的总量控制刚性要求。拟建项目为生物质供热项目,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要求。符合(五)推动绿色循环低碳改造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制定碳达峰目标,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拟建项目不属于上述行业。符合实施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以钢铁、焦化、铸造、建材、有色、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拟建项目不属于钢铁、焦化、铸造、建材、有色、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等重点行业。符合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重点行业完成限制类产能装备的升级改造,鼓励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企业转型为电炉短流程企业。拟建项目不属于重点行业。符合三、深入调整能源结构(七)严控化石能源消费严控能源消费总量,在满足全社会能源需求的前提下,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加大清洁能源替代力度,进一步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实现新增能源需求主要由清洁能源供给。拟建项目使用生物质为燃料,不建设燃煤设施。符合(八)持续压减煤炭使用持续淘汰落后燃煤机组,在确保电力、热力接续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整合,严格按照减容量“上大压小”政策规划建设清洁高效煤电机组。拟建项目使用生物质为燃料,不建设燃煤设施。符合(3)与《临沂市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符合性分析表1-6与《临沂市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符合性分析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二)主要工作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依法清理违法违规产能,严控重点行业新增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改造,提升园区集约发展水平。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结合临沂实际,突出木业、钢铁、化工、焦化、建材、装备制造等行业,提出转型升级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具体到行业、企业。拟建项目不属于重点行业。符合二是调整能源结构。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持续压减煤炭使用,扩大城市集中供热,全面提高工业、商贸流通、重点用能单位等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公共机构、建筑、农业农村节能,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断壮大清洁能源规模。在全省率先提出大力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工商业厂房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新建标准化厂房应建尽建,原有厂房宜建尽建。加快区域能源中心建设,实现能源中心覆盖范围内有机废弃物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拟建项目不涉及煤炭使用,资源使用量低。符合(4)与《临沂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符合性分析表1-7与《临沂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符合性分析政策要求建设项目情况符合性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保证正常运行,并按照规定公示重点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安装废气在线监测装置并联网,确保各类废气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符合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要求,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并按照规定执行相应的应急措施拟建项目建设完成后根据要求需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操作方案。符合在城乡居民住宅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及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及其周边,现有化工、涂装、印刷、家具制造等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经营项目,应当逐步迁出或者升级改造拟建项目为生物质供热项目,不属于化工、涂装、印刷、家具制造等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经营项目。符合现有排放恶臭气体的化工、石化、制药、饲料、养殖、屠宰、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生产经营项目,应当在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更新,减少恶臭气体排放。拟建项目为生物质供热项目,不属于以上生产经营项目符合(5)与《临沂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分析表1-8与《临沂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分析一览表要求符合性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依据安全、环保、技术、能耗、效益标准,以木业、冶金(含焦化)、化工(含化肥)、建材、机械(含铸造、五金)、食品(含饲料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分类组织实施整合升级、压减转移、依法淘汰关停任务,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严格工艺装备和生态环境准入标准,加快转型升级和搬迁改造,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布局。拟建项目为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不属于淘汰低效落后产能。综合整治扬尘污染进一步完善扬尘污染防治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制定临沂市扬尘污染防治和道路扬尘控制规范。强化降尘量监管,推进全链条、全作业面、标准化管控施工、矿山、道路、堆场、货场等各类扬尘污染。科学有序管控道路、水利、水务等线性工程施工,加大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支路街巷等道路冲洗保洁力度,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和洒水率,扩大主次干道深度保洁覆盖范围,实施道路分类保洁分级作业方式。规范渣土车运输管理,渣土车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通行,落实全密闭运输,实行质量信誉等级管理。加强城市裸地、粉粒类物料堆放和拆迁闲置地块排查,严格落实硬化、绿化、苫盖等治理措施,推广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覆盖抑尘,强化绿化用地扬尘治理。实施矿山全过程扬尘污染防治,在基建、开采、修复等环节实施严格有效的抑尘措施。拟建项目拟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粉尘无组织排放;厂区道路硬化,定期洒水清扫。深化工业水污染防治实施差别化流域环境准入政策,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推进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入园发展。加强全盐量、硫酸盐、磷酸盐、氟化物等特征污染物治理,加强化工、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综合治理,推进玉米淀粉、糖醇生产、肉类及水产品加工、印染等企业清洁化改造。推进石油炼制、化工、焦化等工业园区雨污分流改造和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加大现有工业园区整治力度,全面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污水管网排查整治,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实施化工企业废水“一企一管、明管输送、实时监测”。积极开展有毒有害以及难降解废水治理试点。拟建项目不属于高耗水、高污染项目,产生的废水经园区管网排入沂南县第三污水处理厂。由上表知,拟建项目符合《临沂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6)与《临沂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临政字〔2022〕47号)符合性分析表1-9与临政字〔2022〕47号符合性分析要求项目实际建设情况符合性严格环境准入。根据水质目标、主体功能区划、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要求,结合城市规划和产业定位,明确各水体、区域环境准入条件,制定并实施全市范围内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从严审批高耗水、高污染排放、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建设项目。拟建项目为生物质锅炉建设项目,不属于“高耗水、高污染、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建设项目;符合加强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巩固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提升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加强农业农村防治……《规划》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十四五”时期,临沂将全面启动入河湖排污(水)口溯源整治与规范化管理专项行动。2021年完成入河排污口溯源,确定需要树立标志牌的入河排污口清单,建立健全管理台账。按照“封堵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要求,制定《临沂市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结合河湖岸线及排污类型特征,“一口一策、一口一档、一口一标识”分类提出整治措施。2021年底率先完成所有工业生产废水排污口、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整治任务;2025年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同步完成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统计、标准化建设、系统化管理,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监管长效机制。拟建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纯水制备废水和锅炉排污水,生活污水和纯水制备废水、锅炉排污水经园区管网排入沂南县第三污水处理厂。符合(7)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字[2022]213号)的符合性分析。表1-10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符合性分析一览表要求符合性三、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一)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工程。严格能效约束,以“两高”行业为重点,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能源梯级利用、流程再造等设备技术工艺,深入推进节能改造。实施玻璃、陶瓷、铸造、铁合金、有色等行业污染深度治理,2023年年底前完成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行业工业革新,实施涂装类、化工类等产业集群分类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进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7%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到2025年,“两高”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拟建项目为热力生产和供应项目,不属于“两高”行业。(四)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积极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运“公转铁”“公转水”,到2025年,全省公路货运量占比较2020年下降3个百分点。加强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企业联盟作用,建立多式联运发展省域间合作机制,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作。全面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国四排放标准,2025年年底前,完成淘汰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国家下达任务,国六排放标准重型货车占比达到30%以上。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共汽车(除应急救援车辆外)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辆,新增或更新的出租车辆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比例不低于80%。加强船舶清洁能源动力推广应用,鼓励提前淘汰高污染、高耗能客船和老旧运输船舶。有序推进充换电、加注(气)、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建成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100座,全省主要港口90%以上符合条件的泊位,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加快绿色仓储建设,鼓励建设绿色物流园区,提升逆向物流发展水平。鼓励电商企业建立实施绿色采购制度,全面禁止使用超标劣质包装袋,加大快递包装减量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力度。拟建项目燃料为生物质,全部采用符合国标排放标准的汽车运输。四、完善节能减排制度体系(三)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四个区分、先立后破、四类处置方式,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和问题。对“两高”行业实施能耗煤耗闭环管理,新上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减量替代要求,严格履行窗口指导、提级审批。强化“两高”行业监督监管,建设“两高”行业电子监管平台,及时进行监测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每半年形成监测报告。全面清理“两高”项目优惠电价。根据国家要求,整合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惩罚性电价等差别化电价政策,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对能效达到基准水平的存量企业和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在建、拟建企业用电不加价,未达到的根据能效水平差距实行阶梯电价。拟建项目为热力生产和供应项目,不属于“两高”行业。(8)与《山东省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分行业管控指导意见》(鲁环发[2020]30号)符合性分析表1-11与鲁环发[2020]30号符合性分析政策要求建设项目情况符合性加强物料运输、装卸环节管控。煤粉、粉煤灰、石灰、除尘灰、脱硫灰、原料药等粉状物料采用管状带式输送机、气力输送、真空罐车、密闭车厢等密闭方式运输;砂石、矿石、煤、铁精矿、脱硫石膏等块状、粒状或粘湿物料采用皮带通廊、封闭车厢等封闭方式运输或苫盖严密,防止沿途抛洒和飞扬。料场或厂区出入口配备车辆清洗装置或采取其他控制措施,确保出场车辆清洁、运输不起尘。厂区道路硬化,平整无破损、无积尘,厂区无裸露空地,闲置裸露空地及时绿化或硬化,厂区道路定期洒水清扫。块状、粒状或粘湿物料直接卸落至储存料场,装卸过程配备有效抑尘、集尘除尘设施,粉状物料装卸口配备密封防尘装置且不得直接卸落到地面。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车采用顶部浸没式或底部装载,严禁喷溅,运输相关产品的车辆具备油气回收界面。拟建项目燃料为生物质,运输过程中均采用封闭车厢,防止沿途抛洒和飞扬。项目厂区道路硬化,厂区道路定期洒水清扫。达到减少扬尘无组织排放的效果。符合(9)“两高”项目管理要求对照《关于“两高”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鲁发改工业[2022]255号、《关于“两高”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鲁发改工业[2023]34号、《山东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2023版),拟建项目不属于两高项目,不按照两高项目进行管理。表1-12山东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2023年版)1、溶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2511)本项目为D4430热力生产和供应,不属于上述“两高”项目。乙烯、对二甲苯(PX)乙烯装置、PX装置2炼焦(2521)3料煤制液体燃料生产(2523)煤制烯烃(乙烯、丙烯)4基础化学原料氯碱(烧碱)电解槽无机碱制造(2612)电石(碳化钙)电石炉无机盐制造(2613)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9)5氮肥制造(2621)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肥制造(2622)6子午胎、斜交胎、摩托车胎等轮胎外胎,不包括内胎和轮胎翻新轮胎制造(2911)7水泥熟料水泥制造(3011)水泥制造(3011)8生石灰、消石灰、水硬石灰9普通平板玻璃,浮法平板玻璃,压延玻璃,不包括光伏压廷玻璃、基板玻璃建筑陶瓷,不包括非经高温烧结的发泡卫生陶瓷高炉,氢冶金、Corex、炼铁(3110)炼钢(3120)电弧炉、AOD炉炼铁(3110)铁合金冶炼(3140)/电解铝,不包括再生铝电解/铜冶炼(3211)铅锌冶炼(3212)电力(燃煤发电,包含煤矸石发电)火力发电(4411)电力和热力(热电联产)热电联产(4412)说明:1.“两高”项目范围以行业、产品和装根据以上分析,拟建项目属于允许发展的产业,同时拟建项目建设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故拟建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要求。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内容一、项目由来及概况1、公司概况国能(沂南)生物热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注册资本贰仟万元整,由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成立,法人代表李强,是一家从事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电业务的公司。2、项目由来临沂市沂南县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据沂南县农业农村局提供数据,临沂市沂南县种植小麦面积40万亩、玉米42.5万亩,水稻1万亩、花生26万亩、瓜果1.6万亩,是山东省重要的粮食、油料作物和水果生产基地。临沂作为全国的“物流之都”和“板材之都”,拥有7000余家板材加工企业,年产各类板材超4000万方,生产胶合板、贴面板、科技木等9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胶合板、密度板、刨花板和建筑模板为主导,兼有木地板、家具等门类齐全的板材产业链,板材企业多集中于兰山区、费县、沂南县和莒南县等县区,包括树皮、边角料在内的各类板材下脚料年产出量约为115余万吨,有大量的生物质燃料来源。根据区域生物质燃料资源情况,结合区域现有热源点和新增热负荷情况,国能(沂南)生物热电有限公司拟在临沂市沂南县辛集镇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内新建生物质供热项目。项目为新建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000万元。项目总占地面积53709m2,建筑面积17519.4m2,目前尚未开工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建设1×50t/h+1×36t/h生物质锅炉,配套建设燃料输送系统、除灰渣系统、废气处理措施和排气筒、给排水系统、办公生活区等。项目施工期6个月,计划于2024年2月建成投产,建成后新增劳动定员25人,全年运行6000h。项目建成后以农林生物质为燃料,年供热量73.4万GJ/a,满足区域近远期工业热用户用热需求。3、热负荷分析根据对辛集镇现状工业发展的调研,沂南县辛集镇供热专项规划结合城镇发展布局和现有企业的用热情况,规划辛集镇工业热用户13家,平均工业热负荷86t/h,最大热负荷115.7t/h。本项目供热服务范围为辛集镇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内用热企业,结合园区用热企业实际情况,规划8家用热企业,长虹项目区食品产业园工业热负荷预测统计如下:表2-1园区预计工业热负荷分析序号企业名称蒸汽参数工业用汽量温度℃压力MPa平均t/h最大t/h1山东泉润食品1400.611.72山东鸿雁食品1600.558.53山东真诚食品1600.52.54.34山东长虹橡胶科技有限公司2202.215205中地乳业190115206中地木业1600.713187云仓冷链1600.610158山东文景食品1600.635合计64.592.5根据业主提供的各用户的用汽参数和用汽量,在进行设计热负荷计算之前,按焓值和管道的压降及温降折算成锅炉出口(过热蒸汽取压力2.6MPa(g),温度280℃)处的供汽量。表2-2热负荷折算到锅炉进出口的热负荷锅炉出口处压力(MPa)锅炉出口处温度(℃)设计热负荷折算到锅炉出口处热负荷(t/h)最大平均夜间2.628089.5362.4327.10表2-3锅炉工业设计热负荷锅炉出口处压力(MPa)锅炉出口处温度(℃)设计热负荷(t/h)最大平均夜间2.628084.6158.9925.61注:因长虹食品产业园区热负荷非常稳定、同时性高,按照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要求同时使用系数取0.9,热负荷最大、平均、最小值等考虑热网损失0.05%后,即得工业设计热负荷。二、项目工程组成拟建项目主要工程组成内容见表2-4。表2-4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建设内容备注主体工程锅炉1×50t/h生物质锅炉+1×36t/h生物质锅炉新建辅助工程综合办公楼新建1座建筑面积820m2的综合办公楼,用于职工办公生活。新建公用工程供水系统项目用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及绿化用水,其中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化水车间给水、设备冷却用水,厂区内新建供水管网。水源来自沂南县阳都水务有限公司张庄水厂,依托园区现有供水系统。新建/依托排水系统项目废水主要包括锅炉排污水、化水车间浓水、循环冷却排污水以及生活污水。工程排水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生产废水除部分回用外,剩余部分和生活污水通过园区污水管网排入沂南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沂河。新建消防水系统厂内设2个300m3的消防水箱,水源来自沂南县阳都水务有限公司张庄水厂。新建化学水处理系统锅炉补给水系统拟采用如下工艺:(市政自来水→工业消防水箱→工业水泵)→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超滤水泵→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装置→补水箱→补水泵→除氧器。化水处理系统设计处理量为2×45m3/h,产水率为63%。新建除灰渣系统灰、渣采用分除方式。除渣系统采用湿式除渣,除渣系统工艺流程如下:底渣—水混—刮板捞渣机—装车、外运—综合利用;除灰系统采用气力除灰,稀相气力输送方式,除尘器灰斗中的飞灰与压缩空气混合后,通过气力输送管道到达灰库储存,在灰库下设有干、湿灰分除装置,装车外运至综合利用场所。新建破碎系统厂内不设破碎系统,燃料入厂前在收储站完成破碎,破碎后的物料粒度不大于30mm。厂内不破碎贮运工程原料收购及储运方式项目燃料经厂外收储站收集破碎后,以汽车运输至本项目厂区内。燃料来料形式主要为散料,厂内设半封闭储料棚一座,露天堆场一座。料棚总面积1000m2,露天堆场总面积12600m2,共可储存燃料约2745t,可供锅炉燃用约8.5天。两台锅炉设分别设置1座50m3和30m3的炉前料仓,燃料经上料系统输送至料仓。新建脱硫脱硝1座50m3氨水储罐、1座80m3石灰粉仓新建储灰渣场1座200m3灰库,灰渣经厂内暂存后全部外运综合利用新建灰渣利用本工程产生的灰渣全部外售综合利用--环保工程废气治理锅炉采取低氮燃烧措施,烟气经尘硝一体(多管除尘+SCR脱硝,脱硝剂为氨水)+半干法脱硫+布袋除尘器新建共用一根高50m、内径2.3m烟囱新建烟囱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及采样平台新建灰库、料仓均设置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大于99.5%新建燃料存放于半封闭燃料棚内新建废水处理生产废水优先厂内利用,不能利用部分和生活污水一同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沂南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处理。新建噪声治理选用符合噪声限制要求的低噪音设备,并加装消音、隔音装置;尽量使主要工作和休息场所远离强声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注重防噪声间距,降低厂区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新建危险废物厂内设一座面积20m2的危废仓库,位于厂前区西南角,满足厂内危废暂存需求。新建风险控制事故水收集、导排系统和有效容积500m3事故水池,位于厂区西北角。新建其他工程配电装置全厂采用10/0.4kV两级供电,由系统变电站的10kV母线引接1回10kV线路提供电源。--配套工程供热管网该项目工程投资仅包括厂内部分,厂外供热管网部分单独开展,厂外供热管网和供水设施不纳入本次评价内容--三、主要产品及产能本项目为生物质供热项目,产品为外供蒸汽,项目建成后年供热量为73.4万GJ(区内工业热负荷)。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5。表2-5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参数1项目总投资万元200002占地面积m2537091年供热量GJ/a73.4万2供热标煤耗Kg/GJ27.4911年运行小时数h600013锅炉效率%90.0014管道效率%99.0024全年耗标煤量t/a2018025全年耗秸秆量t/a5625026年均全厂热效率%88.3728主要原辅材料使用情况生物质燃料(共112500)树皮t/a1687529小麦秸秆t/a1125030玉米秸秆t/a4500031枝桠材粉碎料t/a3937532石灰t/a430.633氨水t/a190.634催化剂m3/次14四、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1、燃料成分拟建项目设计燃料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树皮和枝桠柴粉碎料,不含家具厂后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胶、油漆废料。燃料经厂外收储站收集破碎后,以汽车运输至本项目厂区内。拟建项目设计燃料与国能(临沂)生物热电有限公司生物热电联产项目设计燃料相同,根据国能(临沂)生物热电有限公司委托山东国威通质量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对燃料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树皮和枝桠柴粉碎料的成分化验分析报告(附件10),燃料成分见表2-6。表2-6本项目所用生物质燃料成分分析项目单位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树皮枝桠柴粉碎料空气干燥基水分,Mad%4.825.963.213.08收到基水分Mar(Mt)%15.9523.5847.4235.62干燥基灰分Aad%10.047.176.043.87干燥基挥发分,Vad%73.4274.1174.1578.23干燥基碳,Cad%45.3445.3747.0448.94干燥基氮Nad%0.480.030.100.77干燥基氧Oad%37.2740.7340.5339.91干燥基氢Had%6.766.616.246.47干燥基固定碳,FCad%16.5418.7219.8117.90干燥基全硫分St.ad%0.110.090.050.04干燥基氯,Clad%0.320.050.026<0.01干燥基汞,HgadMg/kg0.370.640.590.17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V。arMJ/kg17.3117.8017.4918.45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MJ/kg13.0112.027.4310.202、燃料消耗量本工程燃料采用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树皮等,设计燃料按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树皮:枝桠材粉碎料为0.4:0.1:0.15:0.35。经设计单位根据锅炉参数、燃料成分计算,本工程燃料消耗量见表2-7。表2-7燃料设计消耗量项目小时耗量(t/h)日耗量(t/d)年耗量(104t/a)1x36t/h8.322044.991x50t/h10.42245.766.261x36t/h+1x50t/h18.74449.7611.25注:(1)设备日利用小时按24h计。(2)设备年利用小时按6000h计。燃料用量计算过程:根据国源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燃料量核算过程为:锅炉燃料消耗量=[锅炉过热蒸汽流量×(过热蒸汽焓-给水焓)+再热蒸汽流量×(再热汽出口焓-再热汽入口焓)+锅炉排污量×(汽包内饱和水焓-给水焓)]×锅炉吨位÷[入炉燃料低位发热量×锅炉热效率]锅炉燃料消耗量(kg/h)=蒸汽每小时吸热量(kJ/h)×100/(锅炉效率(90%)×每公斤燃料送进炉内的热量(kJ/kg))每公斤燃料送进炉内的热量(kJ/kg)=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10250kJ/h)+燃料的物理显热+锅炉以外的热源加热空气时热空气带入的热量(0kJ/h)=10250kJ/kg蒸汽每小时吸热量(kJ/h)=[锅炉过热蒸汽流量(140t/h)×(过热蒸汽焓3477.9kJ/kg-给水焓946.5kJ/kg)+再热蒸汽流量(0t/h)×(再热汽出口焓-再热汽入口焓)+锅炉排污量(2.8t/h)×(汽包内饱和水焓1460kJ/kg-给水焓946.5kJ/kg)]×1000=355833800kJ/h。根据以上参数及公式进行计算,1x36t/h锅炉燃料消耗量8.32t/h,1x50t/h锅炉燃料消耗量10.72t/h,1x36t/h锅炉+1x50t/h锅炉燃料消耗量为18.74t/h。3、燃料供应论证(1)燃料来源①秸秆据沂南县农业农村局提供数据,临沂市沂南县种植小麦面积40万亩、玉米42.5万亩,水稻1万亩、花生26万亩、瓜果1.6万亩,结合县域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分别按照0.15吨/亩和0.25吨/亩秸秆亩产量计算,沂南县小麦、玉米秸秆总产量约为16.625万吨。秸秆产出后一部分农户自留使用或直接还田粉碎,一部分用于养殖、菌种培养、西洋参种植使用,据调研,畜牧业年均消耗秸秆约5万吨,秸秆优先供牲畜食用,待养殖企业收购饱和后或不适合牲畜食用的秸秆方作为燃料交售至生物发电企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沂南县秸秆可获得系数为40%,可获得资源量为:(16.625万吨-5万吨)×40%=4.65万吨,实际秸秆年可获得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