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讲文言句式(课件)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第03讲文言句式(课件)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第03讲文言句式(课件)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第03讲文言句式(课件)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第03讲文言句式(课件)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CONTENTS0502网络构建03教材回归

04考点解读考情分析考情分析真题剖析01教材回归考情分析考情分析

1.命题特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翻译,考查的是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文言虚词的翻译在试题上比较直观的就是第2小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以及第4小题“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是关于断句、理解文言文文意的试题其实是隐形地考查了文言句式的掌握程度,对于文言文而言,翻译是解决所有试题的基础。考情分析

2.文言句式:网络构建客观选择题(3道,共计9分)主观简答题(2道,共计8分)网络构建考点解读文言句式判断句10概念: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判断句(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游褒禅山记》(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1.用“者”、“也”表判断。11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1)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史记.魏公子列传》(2)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5)汝是大家子。《孔雀东南飞》(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123.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表示否定判断。(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2)小惠未偏,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4.无标志词,而谓语对其主语有断定性。(1)刘备天下枭雄。《三国志》(2)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151.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不拘于时,学于余。(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用介词“于”表被动。(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用“见(受)……于……”表示被动。(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用“见”

表被动;(1)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为……所”“为所”式。(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表被动。172.无标志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1)戍卒叫,函谷举。(2)屈原放逐,乃赋《离骚》(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省略句

省略句是指句中省略某词或某成分的现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⑵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省主语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⑵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省谓语⑴传()以()示美人⑶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省宾语⑴今以钟磬置()水中。⑵翱翔()蓬蒿之间。省介词文言句式倒装句之句子成分公式﹝状﹞地,主语+谓语〈补〉得+宾语﹙定﹚的﹝状﹞地﹙定﹚的〈补〉得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的”定“地”状“得”后补,帮助区分定状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隔开心有数。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补)+(定)宾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补)+(定)宾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

宾语前置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而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就叫做宾语前置。归纳下列句子的特点:1.豫州今欲何至?2.沛公安在?3.复驾言兮焉求?4.乐夫天命复奚疑?

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宾语“何”“安”“焉”“奚”都是疑问代词。3、这些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归纳下列句子的特点:1.忌不自信。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古之人不余欺也!4.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自”“之”“余”都是代词。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归纳下列句子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唯才是举。

4.唯利是图。

5.惟命是听6.惟命是从

规律四:介词的宾语前置,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注意: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格式。惟:只,只是。“是”“之”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归纳下列句子的特点:1、何以战?2、微斯人,吾谁与归?3、项王项伯东向坐。4、全石以为底。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介词的宾语是方位词,放介词前,向东。介词的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以全石。

规律四:介词的宾语前置,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4、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村中少年好事者

3、求人可使报秦者

格式一:中心词+定语+者这种格式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1、马之千里者。

2、僧之富者不能至。

3、石之铿然有声者。格式二:中心词+之+定语+者“之”和“者”都是辅助表示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定语后置格式三:中心词+之+定语缙绅(士大夫)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格式四:中心词+而+定语+者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定语后置1、通计一舟,为人五,为(刻)窗八。2、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格式五:中心词+数量词数量词,作定语。1、中心词+定语+者2、中心词+之+定语+者3、中心词+之+定语4、中心词+而+定语+者5、中心词+数量词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标志性介词:以、于、乎(相当“于”)﹝状﹞地,主语+谓语〈补〉得+宾语﹙定﹚的﹝状﹞地﹙定﹚的〈补〉得状语后置(状语后置)(一)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以事】具告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以沛公言】具报项王

私下里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句式特点一:谓语+以+后置状语1、既替余以蕙纕兮。《离骚》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张衡传》3、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用事实】来验证它(指候风地动仪),就像神灵一样符合。【以孝悌之义

】申之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2、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

《烛之武退秦师》(二)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于蓝】取之,而【于蓝】青。以其[于晋]无理,且[于楚]贰。青色,【从蓝藻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藻】深。因为它(郑国)【对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状语后置39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廉颇蔺相如列传》4、长于臣。《鸿门宴》5、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注意:

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式特点二:

谓语

+于

+后置状语

状语后置状语后置1、谓语+以

+后置状语

2、谓语+于

+后置状语

3、谓语+乎

+后置状语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

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在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1.渺渺兮予怀。2.甚矣!汝之不惠。3.安在君子能急人之困也?(“君子能急人之困在安也“您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表现在哪里呢?)4.甚矣!吾衰矣。“渺渺“是主语“予怀“的前置谓语“汝之不惠“为主语(之取独),“甚矣“为谓语。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吾衰矣“为主语,“甚矣“为谓语。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

小试身手被动句:被兵势所逼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

“殓以嫁时之衣”介后,“甚矣,吾贫可知也”主谓倒装。(我)用出嫁时的衣服殓葬她,我的贫困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3分)(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

——(2015·全国Ⅰ卷)《宋史·孙傅传》“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吾索”即“不索吾”;“俱”,一起,一同;“庶或”,差不多,或许;“济”,成功。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教材回归教材回归

新高考语文第三道大题古诗文阅读,也要出文言文试题,在教材中是有其依托的。针对高考这道文言文阅读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对教材中出现的文本进行归纳总结。赤壁赋

以《赤壁赋》为例赤壁赋本是一位盖世英雄。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我们又羡慕什么呢!赤壁赋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越过那茫茫的江面。有位吹洞箫的客人。真题剖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寿以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命斩于朝堂,寻悔之。他日,与侍臣论“齐文宣帝何如人?”魏征对曰:“文宣狂暴,然人与之争,事理屈则从之。有前青州长史魏恺使于梁还,除光州长史,不肯行,杨遵彦奏之。文宣怒,召而责之。恺曰:‘臣先任大州,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文宣顾谓遵彦曰:‘其言有理,卿赦之。’此其所长也。”上曰:“然。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复其官荫。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己亥,制:“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上尝语及关中、山东人,意有同异。殿中侍御史义丰张行成跪奏曰:“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有东西之异;恐示人以隘。”上善其言,厚赐之。自是每有大政,常使预议。(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B.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C.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D.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意思是不久,“寻”与《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的“寻”含义相同。B.“闻”意思是听说,“闻”与《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闻”含义不同。C.“知”意思是知道,“知”与《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含义不同。D.“如”意思是如同,“如”与《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的“如”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定卢祖尚文武双全,廉洁奉公,委以镇抚交趾郡之重任,首次遭拒后即杀了卢祖尚,表现他办事果决的风格。B.唐太宗颁布命令从制度上保障谏官进谏纠偏的权利,意识到杀卢祖尚过于粗暴,能检讨自己,并采取补救措施。C.唐太宗从胡地商人割肉藏珠,联想到官吏贪腐、帝王不能节制欲望带来的危害,启发近臣同心合力,相互辅助。D.唐太宗在和封德彝的交谈中旗帜鲜明地阐明自己的用人观: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应任人唯贤,用人所长。★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先任大州,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卢祖尚)不久又后悔,以旧病复发推辞。太宗让杜如晦对他传旨道:“一般的人尚能够重视诺言,你为什么已答允了朕而又后悔呢!”卢祖尚执意辞退。太宗再次召见他,晓以道理,卢祖尚仍固执己见,拒不从命。“谕旨”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然诺”,允诺,是一个词,不可断开,排除BD。故选C。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A.两个“寻”都是不久。句意:不久又后悔。/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正确。B.文中的“闻”是“听说”,句意:朕听闻西域有个商人。/“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闻”是“闻名”,句意: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闻”含义不同。正确。C.文中的“知”是“知道”,句意:人们都知道,嘲笑这个商人爱惜宝珠而不爱惜身体。/“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是通假字,同“智”,句意: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知”含义不同。正确。D.两者含义不同。本文中的“如”意思是“如同、像”,句意:国君用人跟用器物一样。/“纵一苇之所如”的“如”是“往、到……去”,句意:放纵像苇叶一样的小船,任凭它飘向哪里。故选D。3.A【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首次遭拒后即杀了卢祖尚”的表述与文本内容不相吻合。原文说“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命斩于朝堂”事实上,卢祖尚并不是马上拒绝唐太宗的委任,而是先答应得好好的,后借旧病复发推辞;推辞后,唐太宗又让其他官员去传旨晓谕其重然践诺;再次遭拒后,唐太宗又一次召见面谕,还是被拒绝,这才“命斩于朝堂”。“表现他办事果决的风格”没有文本依据。故选A。

4.我先前担任大州的长史,出使归来,有功劳而没有过失,反而改任小州的长史,这就是我不愿意出行的因。【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使”,出使;“更”,改任;“不行”,不愿意成行;“所以”,表原因。参考译文: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寿因贪污犯罪,太宗因瀛州刺史卢祖尚文武全才,廉洁平易而公正,便征召他入朝,谕告他:“交趾郡很久不得贤人去治理,需要你前去镇守安抚。”卢祖尚拜谢出朝,不久又后悔,以旧病复发相辞。太宗让杜如晦对他传旨道:“一般的人尚能够重视诺言,你为什么已答允了朕而又后悔呢!”卢祖尚执意辞退。太宗再次召见他,晓以道理,卢祖尚仍固执己见,拒不从命。太宗大怒道:“我派人不行,又如何治理国家呢?”下令将卢祖尚斩于朝堂之上,不久又后悔。过了几日,与大臣议论“齐文宣帝是怎么样一个人”,魏征答道:“齐文宣帝狷狂暴躁,然而人与他争论时,遇到理屈词穷时能够听从对方的意见。当时前青州长史魏恺出使梁朝还朝,拜为光州长史,他不肯赴任,丞相杨遵彦奏与文宣帝。文宣帝大怒,召入宫中来责备。魏恺说:‘我先前担任大州的长史,出使归来,有功劳没有过失,(反而)改任小州的长史,这是我不愿意成行的原因。’齐文宣帝回头对杨遵彦说:‘他讲得有道理,你就宽赦他吧。’这是齐文宣帝的长处。”太宗说:“有道理。先前卢祖尚虽然有失做大臣的道义,朕杀了他也过于粗暴,如此说来,还不如齐文宣帝!”下令恢复卢祖尚的官位以荫庇其子孙。皇上对侍臣说:“朕听闻西域有个商人,得到一颗无价的宝珠,就剖开自己的肚子,把宝珠藏在里面,(因而丢了性命)有这回事吗?”侍臣回答说:“是有这么回事。”参考译文:皇上说:“人们都知道,嘲笑这个商人爱惜宝珠而不爱惜身体,但有的官员因贪赃受贿而受法律制裁(丧命),和有的皇帝因放纵奢欲而亡国的,与那个胡商的可笑行为有什么两样呢?”魏征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健忘的人,搬家而遗忘了妻子’。孔子说:‘还有健忘得更严重的呢,桀、纣把自己都忘了。’也和这个事是一样啊。”皇上说:“是啊,我和你们应该同心合力地互相帮助,希望能够避免被他人所讥笑啊!”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国君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羞愧地离开。己亥(十五日),唐朝廷下制文:“从今以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员入朝堂议事,都应让谏官随行,有失误立即进谏。”太宗曾谈到关中人和山东人,语意有所偏向。殿中侍御史义丰张行成跪下奏道:“天子以四海为一家,不应当有东、西的差别,恐怕会让人觉得您狭隘。”太宗欣赏他的话,给他丰厚的赏赐。从此每当朝廷有大事,都让他参与谋议。

2023全国甲卷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纭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纭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C.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D.逆,意为揣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