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承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10单元、《中外历史纳要》(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署名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为推动新年画运动的深入发展,文化部于1950年和1952年先后举行新年画作品评奖活动,选出了《农民观看拖拉机》《劳动换来光荣》《毛主席大阅兵》《群英会上的赵桂兰》《保卫和平》等具有典型性的获奖作品。此时的新年画运动()A.有利于增强群众国家认同意识 B.旨在宣传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C.广泛选取农民加入合作社的题材 D.反映社会主义时期的精神风貌〖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新中国建立后,推行的新年画运动,结合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事件,体现了时代气息,有利于增强群众的国家认同意识,A项正确;1952年,一五计划尚未开始,无法宣传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排除B项;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2.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在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这表明当时陈云()A.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试图扩大私营企业的自主性C.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缺陷 D.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56年(中国)。据材料,陈云提出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也即主张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说明当时陈云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缺陷,需要运用市场机制加以补充,C项正确;当时陈云并未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企业自主权问题,且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排除B项;陈云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提出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而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排除D项。故选C项。3.1997年香港回归之初,很少香港人申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十年后,根据特区政府的统计,在香港的700万居民中持有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人数超过400万而英国BNO护照持有者降为150万人。这一变化表明()A.香港人的“一一国”意识有所增强 B.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逐渐确立C.“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 D.新时期中国综合国力明显提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7年、2007年中国。据材料可知,香港居民拥有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人数远超英国的护照,说明香港人的“一国”意识在不断增强,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的表现,材料涉及时间不仅包括1997年还包括十年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新时期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4.自从1987年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以来。从第一代“大哥大”,到2008年的3G移动多媒体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在移动通信标准方面,中国逐渐拥有自主研发的国际标准。这—变化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B.彰显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C.展现了民营企业的活力 D.有利于市场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7年至2008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87年以来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据所学可知,科技成就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积累作支撑,结合题干时间可以判断出当时我国处在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取得取得成就,同时技术方面通过借鉴和创新积累到一定层度,B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1987年以来,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知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是民营企业的贡献还是国企的贡献,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市场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没有权利,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杀害奴隶或者损伤奴隶的身体,意味着奴隶主的财产遭受损失,侵害人而要承担的是财产上的责任。这些规定反映了该法典()A.宣扬君权神授 B.维护奴隶制度 C.重视保护人权 D.主张法律至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根据材料“奴隶在法律上没有权利,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知,奴隶没有法律上的权利,只是奴隶主的财产,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材料中的规定反映了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维护了奴隶制度,A项正确;材料中法典内容未反映君权神授,排除B项;材料中可看出奴隶没有法律权利,没有人权,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奴隶制度,与法律至上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约翰王签署《大宪章》,其部分内容如表所示条款内容(1)教会享有自由且不受侵犯,国王不得干涉教会的选举自由(12)—(14)国王不得(在本发已列出的三项税金外)私自征税和免役税,如需另外征税,则要征收得召集高层教士及贵族集会,以期获得全国同意。还承认伦敦和其他城市已经取得的自由权利(38)国王不得私自逮捕、监禁自由人,不得私自剥夺自由人的财产和政治权利(61)为保证实施,规定25位封建主组成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由此可知.《大宪章》()A.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法律武器 B.体现了王权对资产阶级的妥协C.被奉为中世纪英国的法律典范 D.是封建贵族意志与自由的宣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国王不得干涉教会的选举自由”、“则要征收得召集高层教士及贵族集会,以期获得全国同意”、“25位封建主组成委员会”可知这些条款维护维护贵族和教士的利益,D项正确;《大宪章》主要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在当时不会摧毁封建制度,排除A项;文件体现了王权对封建贵族的妥协,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了《大宪章》的部分内容,不能得出文件的地位如何,排除C项。故选D项。7.图1是日本大化改新前后的权力结构变化图。由此来看,大化改新后的日本()A.奴隶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对地方的管理得到加强C.进入了武士主导的幕府时期 D.地方制度照搬唐朝模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日本。据材料左图“大化改新前”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大化改新前,日本实行氏姓制度,氏族首领担任的职务是世袭的,而且权力很大,常常能够左右国王的废立,部民的隶属关系分为公有部民和私有部民,公有部民直辖于国家;私有部民则归属各氏族首领所有,这类部民的人数最多。据材料右图“大化改新后”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后的日本,政治上废除了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国家公民,据此可知,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对地方的管理得到加强,B项正确;大化改新使得日本摆脱了奴隶社会,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但奴隶制度并不是一下子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排除A项;日本在12世纪末进入的幕府时期,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地方制度没照搬唐朝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8.有学者指出,将哥伦布日记同他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圣非协议书》)联系起来.并将其远航置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不难看出.哥伦布冒险远航是希望探索出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找到马可.波罗描述过的黄金、珠宝和香料之因。该学者意在说明()A.哥伦布的冒险远航意图单一 B.马可.波罗对发现美洲居功至伟C.开辟新航路源于对财富的追求 D.离开一手史料无法探求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哥伦布冒险远航是希望探索出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找到马可.波罗描述过的黄金、珠宝和香料之因。”可知,该学者认为,哥伦布冒险远航的目的是找到黄金、珠宝和香料,说明开辟新航路源于对财富的追求,C项正确;材料只是描述的某一学者的观点,不代表全部,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马可波罗的贡献,排除B项;离开一手史料无法探求历史真相,“无法”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9.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核心是上帝选民论。他认为只要是笃信上市的清教徒,不管他原来的地位如何,只要勤勉地劳动,以获取日常事务的成功,就可以避免被罚入地狱的命运,成为上帝的选民。由此可知,加尔文教的主张()A.旨在提升信徒德行 B.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强调内心信仰的纯净 D.延续了文艺复兴的价值追求〖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西欧)。根据材料“他认为只要是笃信上市的清教徒,不管他原来的地位如何,只要勤勉地劳动,以获取日常事务的成功,就可以避免被罚入地狱的命运,成为上帝的选民”可知加尔文教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世俗生活奋斗的合理性,这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勤勉地劳动和获取日常事务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信徒的德行就高,排除A项;材料所述与强调内心信仰的纯净无关,而是体现了加尔文教主张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C项;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与材料中加尔文教的主张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在《拿破仑法典》颁布后的近100年时间内,欧洲先后有25个国家以该法典为蓝本制定本国民法典,如1838年的《丹麦民法典》、1840年的《希腊民法典》、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1877年的《瑞士民法典》等。这说明《拿破仑法典》()A.推广到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B.继承和发扬古希腊法律精神C.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对欧洲国家的民法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欧洲很多国家纷纷借鉴和仿照《拿破仑法典》,说明这部《拿破仑法典》影响深远,D项正确;《拿破仑法典》推广到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些夸大,排除A项;材料中希腊不是古代希腊,排除B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信息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11.恩格斯曾在1890年说:“《宣言》《宣言》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这段话说明()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B.《宣言》成为全世界工人运动的最高行动纲领C.国际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实践依据D.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走向胜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0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宣言》发表后对世界工人运动起了理论指导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A项正确;《宣言》成为全世界工人运动的最高行动纲领夸大了其影响范围,排除B项;材料强调《宣言》对工人运动的影响,而不是工人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排除C项;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而材料中的为1890年,排除D项。故选A项。12.表为1676—1760年英国的奴隶贸易表(奴隶价格及平均利润估算)。由此可知.此时英国奴隶贸易()年份西非(英镑)牙买加(英镑)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1676—17003.6822.0412.851721—174014.9224.103.161741—176014.1830.688.83A.为美洲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B.开启了全球范围的人口流动C.是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 D.促成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76—1760年(英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676—1760年英国的奴隶贸易利润很高,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英国奴隶贸易的价格和利润,无法得知其对美洲的影响,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开启了全球范围的人口流动,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果,与奴隶贸易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表所示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的指标完成情况。这反映出此时苏联()时间产品项目1913年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方案第一个五年计划最佳方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追加数实际完成数(1932年)煤(万吨)2910355068007500—6440石油(万吨)920920116019002200—2140生铁(万吨)42042033880010001700616钢(万吨)4204204308301040—592汽车(万辆)—0.07—10202.39拖拉机(万台)—0.13—5.5174.89铁路(万公里)5.857.698.89—8.18棉织品(亿米)25.8226.785762—26.94A.“一五”计划符合经济规律 B.提前完成了工业化目标C.民众建设国家热情不高 D.国民经济比例逐步失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根据图表数据可知,苏联“一五”计划中,在初步方案、最佳方案和后续追加中,都是以煤、石油生铁等为主,棉织品在计划中数量就少,完成数更少,体现了当时苏联轻重工业占比失衡,国明经济比例逐步失调,D项正确;经济规律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经济现象,苏联轻重工业占比严重失衡,并不符合经济规律,排除A项;从1932年的实际完成情况来看,苏联当时并未完成计划任务,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各项数据,无法看出群众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14.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在战后高度发达的科技基础上,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民族独立浪潮随之发展起来了。这反映了二战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力量的消长C.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D.民族独立浪潮源自于帝国主义势力的衰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民族独立浪潮随之发展起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式,这是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之一,C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欧洲、美国等在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力量的消长,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之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也是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5.表是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及福利支出占中央政府总支出比重统计表(%)。这表明()时间1981—1990年1991—1995年美国29.928.5德国48.945.3法国43.342.9英国30.030.5日本38.037.5A.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B.各国对经济的调节没有根本改变C.垄断资本主义日益衰弱 D.福利政策致使各国财政负担较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主要发达国家(现代)。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及福利支出占中央政府总支出比重基本都有所减少,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各个国家都逐渐缩减福利国家制度的规模,福利国家制度下,政府财政负担较重,且有助于助长道德危机,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各国经济发展状况,无法得出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排除A项;各国纷纷减少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非没有根本改变,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各国缩小福利国家制度的规模,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并不直接等同于垄断资本主义日益衰弱,排除C项。故选D项。16.冷战结束后,美国克林顿政府强化了“政府管理贸易”,并频繁进行对外经济制裁和大幅削减对外经济援助。美国政府先后强化制裁古巴,以反恐名义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以及对印、巴的核试验及南联盟等进行制裁。克林顿政府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A.维护世界霸权优势 B.促进经济的复苏与发展C.拉拢第三世界国家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频繁对外经济制裁,有助于显示自身实力,维护世界霸权优势,A项正确;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在科技革命作用下,发展繁荣,且对外经济制裁与经济复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对象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并非拉拢,排除C项;国家对经济干预是内部事务,与对外制裁无关,排除B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美洲殖民地之后,大批移民带着发财的梦想涌入新大陆。到16世纪末,短短几十年内就有十万白人分散到美洲各地。不过,人口基数大以及后来对屠杀的限制加强,土著印第安还是这种基因融合的主要基础。西班牙、葡萄牙政府为了稳定殖民地社会,鼓励移民与印第安女子通婚,于是在合法的或暴力的结合之下,印第安女子产下了第一批印欧混血的后代。接着,混血人种又与欧洲人、印第安人,或者其他混血者结合,产生了进一步的人种融合。不久,大批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卖到美洲,逐渐成为人种混合的另一群主要基因提供者。黑人与白人、印第安人、印欧混血人之间都产生了新的混血后代。——摘编自蔺志强《新旧世界的交汇:大航海时代》材料二西方近300年的早期殖民扩张,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欧洲的各种家畜(马、牛、羊)、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及稞麦)和水果(橄榄、葡萄)等被带到各个殖民地。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南瓜以及可可等,也被带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指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人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新旧世界”的交流内容,并简析其影响。〖答案〗(1)变化:欧洲白人和非洲黑人以及混血人种逐渐增加。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导致白人数量大增;疾病导致原住民有所减少;欧洲殖民者推行与土著人通婚的政策;“三角贸易”使大量黑人被贩卖到美洲;长期发展过程中,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结合产生混血人种。(2)内容:物种交流;疾病传播;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影响: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促进了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大变革。〖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变化:据材料一“短短几十年内就有十万白人分散到美洲各地大批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卖到美洲……混血后代”等信息可得出欧洲白人和非洲黑人以及混血人种逐渐增加。原因:据材料一“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美洲殖民地之后”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导致白人数量大增;结合所学,欧洲殖民者带来了天花、流感等疾病导致原住民大量死亡;据材料一“西班牙、葡萄牙政府为了稳定殖民地社会,鼓励移民与印第安女子通婚”可得出欧洲殖民者推行与土著人通婚的政策;据材料一“大批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卖到美洲,逐渐成为人种混合的另一群主要基因提供者”等信息可得出“三角贸易”使大量黑人被贩卖到美洲;据材料一“黑人与白人、印第安人、印欧混血人之间都产生了新的混血后代”可得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结合产生混血人种。【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内容:据材料二“欧洲的各种家畜(马、牛、羊)、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及稞麦)和水果(橄榄、葡萄)等被带到各个殖民地。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南瓜以及可可等,也被带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可得出物种交流;结合所学,欧洲殖民者在促进物种交流的同时带来了天花、麻疹、白喉、流感等疾病可得出疾病疾病传播;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前,美洲尚未被发现,商品流动不包括美洲,欧洲至亚洲的商路也被阿拉伯商人、奥斯曼帝国等垄断,而新航路开辟后,亚欧非美几个大洲间的商品实现了世界性流动。影响:结合所学动植物物种的交换、商品的全球流动,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商业革命、物种交换如高产农作物的传播等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天花、麻疹、白喉、流感等疾病的传播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物种交换如高产农作物的传播促进了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总之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社会形态等的大变革。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作为工业革命初期英国支柱产业的棉纺织业,从1820年起已呈现下降趋势;1830年进口棉花价值14亿英镑,1840年仅4.45亿英镑,而随着英国对出口机器禁令的解除和允许技工出国(1824年)、取消机器出口税(1843年),加上19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兴起了铁路热,英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变成机器、军火与铁路设备,这些产品的内需和出口带动了机械、冶金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北美新英格兰、法国北部等地的机器纺织业从19世纪30年代已经兴起,并以廉价劳动力同英国纺织品竞争。上述国内外市场条件的变化必然使资本从棉纺织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附加值高、外国尚无力与英国竞争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机械、冶金、造船)流动。资料显示,1830年前,英国私人投资集中在棉、毛纺织工业和运河、道路建筑;1830年以后对运河投资显著减少,而对铁路和海外投资增加。——摘编自张跃发《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产业结构的两次转换》材料二——摘编自陈晓东、邓斯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材料三中国已经完成从“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转变,步入了服务型经济社会。从产业政策演变可以看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点任务逐渐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手段逐渐由政府管控转向市场主导,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阶段由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摘编自惠宁、刘鑫鑫《新中国70年产业结构演进、政策调整及其经验启示》(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呈现不同特点的历史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答案〗(1)特点:英国:主导产业发生转变;棉纺织业地位下降;机械、冶金等重工业迅速发展;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对外贸易和投资不断增多。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并逐渐取得主导地位;产业政策不断调整并优化,市场作用愈发突出;经济快速增长。

(2)因素: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殖民扩张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的重视;科技进步的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的重视;科技进步的推动。

(3)启示:要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经济建设。〖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中英。关于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特点,英国:由材料“作为工业革命初期英国支柱产业的棉纺织业,从1820年起已呈现下降趋势”,可得出主导产业发生转变;由材料“棉纺织业,从1820年起已呈现下降趋势”,可得出棉纺织业地位下降;由材料“机械、冶金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可得出机械、冶金等重工业迅速发展;由材料“从棉纺织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附加值高、外国尚无力与英国竞争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机械、冶金、造船)流动”,可得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由材料“对铁路和海外投资增加”,可得出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由材料“对铁路和海外投资增加。”,可得出对外贸易和投资不断增多。中国:由材料“《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可得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下降;由材料“《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可得出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并逐渐取得主导地位;由材料“国产业政策的重点任务逐渐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手段逐渐由政府管控转向市场主导”,可得出产业政策不断调整并优化,市场作用愈发突出;由材料“《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可得出经济快速增长。【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中英。影响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呈现不同特点的历史因素,英国:由材料“工业革命”,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发展;结合所学,两次工业革命以来,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结合所学,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能力,殖民扩张范围扩大;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由材料“《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可得出改革开放的推动;就世界而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由材料“政策调整”,国家的重视;结合所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推动。【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就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而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从政府角度而言,要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就发展理念而言,要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就经济结构本身而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指导思想而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经济建设。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时间远远超出了1914年时的预想,也最终让欧洲人从那种普遍弥漫的乐观情绪中猛然惊醒。不过,很多欧洲人还是重新打起了精神。一个永久性的外交圆桌会议在日内瓦设立,这就是所谓的“国际联盟”。作为一个以和平为目的的议会,国际联盟可能是截至那时的所有国家历史上最为勇敢的一次试验。然而,国际联盟虽然背负着全世界自由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的厚望,却只成了一个辩论俱乐部。——摘编自【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从非洲到月球》材料二冷战结束后,在自由和平理论指导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稳定行动介入冲突后国家的建构,推动西方式民主政权改造。在二十多年中,从波黑的战后重建到阿富汗战争的失败,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其安全利益认知的变化,稳定行动在目标、内容、标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从“征服者模式”向“殖民者模式”演变的特点。美国、法国等通过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话语权的控制,尤其是通过控制稳定特派团的安理会决议,将不同的稳定行动模式引入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使各时期的联合国稳定特派团执行不同模式的稳定行动,导致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方大国维护其安全利益的工具。——摘编自何星《稳定行动的演变及其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成立的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前联合因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与国联的差异,并谈谈你对改进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活动的建议。〖答案〗(1)条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世界各地区联系加强;人们对避免战争、保持和平的期待;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2)差异:国际联盟只是一个辩论俱乐部,无力真正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通过维和行动、稳定行动等遏制冲突;国联采取“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主要采取“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以五个大国作为常任理事国,具有强大的威信和执行力。建议:坚决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及其决议有效性;推动联合国维和机制改革;将联合国维和行动建设成为有效维护世界和平的真正的多边国际安全治理机制。(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条件: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世界各地区联系加强;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时间远远超出了1914年时的预想,也最终让欧洲人从那种普遍弥漫的乐观情绪中猛然惊醒”可分析出人们对避免战争、保持和平的期待;结合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可分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差异:根据材料“只成了一个辩论俱乐部”“成为西方大国维护其安全利益的工具”可分析出,国际联盟只是一个辩论俱乐部,无力真正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通过维和行动、稳定行动等遏制冲突;结合“全体一致”原则和“大国一致”原则可分析出国联采取“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主要采取“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以五个大国作为常任理事国,具有强大的威信和执行力。建议: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坚决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及其决议有效性;推动联合国维和机制改革;结合维和行动可分析出;将联合国维和行动建设成为有效维护世界和平的真正的多边国际安全治理机制。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侯外庐先生以恩格斯的“家庭、私产、国家”三项为指标,用作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他指出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起源是从家族到私产再到国家,国家代替了家族,而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是由家族到国家,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叫做“社稷”。因此,前者是新陈代谢,新的冲破了旧的,这是革新的路线;后者却是新陈纠葛,旧的拖住了新的,这是维新的路线。可见“革新”与“维新”是古代东西方不同的文明形态。——摘编自江林昌《环地中海与环太平洋:古代世界的两种文明形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文化文明的“革新”与“维新”,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世界古代文明呈现不同的形态。论述:早期中华和地中海文明,在各自的地理环境中,独立起源发展。中国古代文明属于农业文明,西方文明属于工商业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发展,政治上重视血缘,早在夏朝就确立了家天下的权力继承方式,此后历朝都将这种政治上注重血缘的传统加以继承;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是由家族到国家,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使中国政治具有家国同构和同治的特点,这一特点导致新旧制度并存,并且守旧的力量大于创新的力量,在文明发展形态上属于“维新”状态,导致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缓慢。古代地中海文明以商业为发展基础,政治上重视公民权利,形成早期民主制度,通过立法保护私有财产,至中世纪时城市经济兴起,推动欧洲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所以说西方文明“从家族到私产再到国家”,“前者是新陈代谢,新的冲破了旧的,这是革新的路线”。总之,不同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导致古代文明呈现不同状态。(“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的中国和欧洲。据材料“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起源是从家族到私产再到国家,国家代替了家族,而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是由家族到国家,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革新’与‘维新’是古代东西方不同的文明形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和西方在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方面特点和路径不同,中国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是在保留氏族血缘关系基础上实现的,国家混合在家族里,形成家国同构的国家形态,是维新的路线。而在西方,随着私有制的产生,氏族公社公有制和氏族家庭解体,国家代替了家族,是革新的路线。这种差别深刻影响了中西方文明的发展,比如中国传统社会往往以家庭为中心,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或细胞,西方社会往往以个体为中心,家庭地位和功能相对次要。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稳定性,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比较缓慢,西方的制度和文化则经历了比较明显的变革,最早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故可以“世界古代文明呈现不同的形态”为论题,围绕中西方“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和“国家代替了家族”,“维新的路线”和“革新的路线”两种文明形态的差异展开论述。论述中西方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在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思想文化方面的差异,重点论述中国具有家国同构和同治的特点,西方则注重个人的政治和财产权力,中国守旧的力量很强大,欧洲则最早完成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最后作总结,不同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导致古代文明呈现不同状态。河北省承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10单元、《中外历史纳要》(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署名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为推动新年画运动的深入发展,文化部于1950年和1952年先后举行新年画作品评奖活动,选出了《农民观看拖拉机》《劳动换来光荣》《毛主席大阅兵》《群英会上的赵桂兰》《保卫和平》等具有典型性的获奖作品。此时的新年画运动()A.有利于增强群众国家认同意识 B.旨在宣传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C.广泛选取农民加入合作社的题材 D.反映社会主义时期的精神风貌〖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新中国建立后,推行的新年画运动,结合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事件,体现了时代气息,有利于增强群众的国家认同意识,A项正确;1952年,一五计划尚未开始,无法宣传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排除B项;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2.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在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这表明当时陈云()A.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试图扩大私营企业的自主性C.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缺陷 D.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56年(中国)。据材料,陈云提出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也即主张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说明当时陈云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缺陷,需要运用市场机制加以补充,C项正确;当时陈云并未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企业自主权问题,且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排除B项;陈云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提出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而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排除D项。故选C项。3.1997年香港回归之初,很少香港人申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十年后,根据特区政府的统计,在香港的700万居民中持有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人数超过400万而英国BNO护照持有者降为150万人。这一变化表明()A.香港人的“一一国”意识有所增强 B.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逐渐确立C.“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 D.新时期中国综合国力明显提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7年、2007年中国。据材料可知,香港居民拥有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人数远超英国的护照,说明香港人的“一国”意识在不断增强,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的表现,材料涉及时间不仅包括1997年还包括十年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新时期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4.自从1987年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以来。从第一代“大哥大”,到2008年的3G移动多媒体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在移动通信标准方面,中国逐渐拥有自主研发的国际标准。这—变化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B.彰显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C.展现了民营企业的活力 D.有利于市场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7年至2008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87年以来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据所学可知,科技成就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积累作支撑,结合题干时间可以判断出当时我国处在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取得取得成就,同时技术方面通过借鉴和创新积累到一定层度,B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1987年以来,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知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是民营企业的贡献还是国企的贡献,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市场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没有权利,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杀害奴隶或者损伤奴隶的身体,意味着奴隶主的财产遭受损失,侵害人而要承担的是财产上的责任。这些规定反映了该法典()A.宣扬君权神授 B.维护奴隶制度 C.重视保护人权 D.主张法律至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根据材料“奴隶在法律上没有权利,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知,奴隶没有法律上的权利,只是奴隶主的财产,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材料中的规定反映了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维护了奴隶制度,A项正确;材料中法典内容未反映君权神授,排除B项;材料中可看出奴隶没有法律权利,没有人权,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奴隶制度,与法律至上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约翰王签署《大宪章》,其部分内容如表所示条款内容(1)教会享有自由且不受侵犯,国王不得干涉教会的选举自由(12)—(14)国王不得(在本发已列出的三项税金外)私自征税和免役税,如需另外征税,则要征收得召集高层教士及贵族集会,以期获得全国同意。还承认伦敦和其他城市已经取得的自由权利(38)国王不得私自逮捕、监禁自由人,不得私自剥夺自由人的财产和政治权利(61)为保证实施,规定25位封建主组成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由此可知.《大宪章》()A.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法律武器 B.体现了王权对资产阶级的妥协C.被奉为中世纪英国的法律典范 D.是封建贵族意志与自由的宣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国王不得干涉教会的选举自由”、“则要征收得召集高层教士及贵族集会,以期获得全国同意”、“25位封建主组成委员会”可知这些条款维护维护贵族和教士的利益,D项正确;《大宪章》主要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在当时不会摧毁封建制度,排除A项;文件体现了王权对封建贵族的妥协,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了《大宪章》的部分内容,不能得出文件的地位如何,排除C项。故选D项。7.图1是日本大化改新前后的权力结构变化图。由此来看,大化改新后的日本()A.奴隶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对地方的管理得到加强C.进入了武士主导的幕府时期 D.地方制度照搬唐朝模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日本。据材料左图“大化改新前”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大化改新前,日本实行氏姓制度,氏族首领担任的职务是世袭的,而且权力很大,常常能够左右国王的废立,部民的隶属关系分为公有部民和私有部民,公有部民直辖于国家;私有部民则归属各氏族首领所有,这类部民的人数最多。据材料右图“大化改新后”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后的日本,政治上废除了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国家公民,据此可知,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对地方的管理得到加强,B项正确;大化改新使得日本摆脱了奴隶社会,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但奴隶制度并不是一下子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排除A项;日本在12世纪末进入的幕府时期,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地方制度没照搬唐朝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8.有学者指出,将哥伦布日记同他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圣非协议书》)联系起来.并将其远航置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不难看出.哥伦布冒险远航是希望探索出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找到马可.波罗描述过的黄金、珠宝和香料之因。该学者意在说明()A.哥伦布的冒险远航意图单一 B.马可.波罗对发现美洲居功至伟C.开辟新航路源于对财富的追求 D.离开一手史料无法探求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哥伦布冒险远航是希望探索出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找到马可.波罗描述过的黄金、珠宝和香料之因。”可知,该学者认为,哥伦布冒险远航的目的是找到黄金、珠宝和香料,说明开辟新航路源于对财富的追求,C项正确;材料只是描述的某一学者的观点,不代表全部,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马可波罗的贡献,排除B项;离开一手史料无法探求历史真相,“无法”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9.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核心是上帝选民论。他认为只要是笃信上市的清教徒,不管他原来的地位如何,只要勤勉地劳动,以获取日常事务的成功,就可以避免被罚入地狱的命运,成为上帝的选民。由此可知,加尔文教的主张()A.旨在提升信徒德行 B.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强调内心信仰的纯净 D.延续了文艺复兴的价值追求〖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西欧)。根据材料“他认为只要是笃信上市的清教徒,不管他原来的地位如何,只要勤勉地劳动,以获取日常事务的成功,就可以避免被罚入地狱的命运,成为上帝的选民”可知加尔文教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世俗生活奋斗的合理性,这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勤勉地劳动和获取日常事务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信徒的德行就高,排除A项;材料所述与强调内心信仰的纯净无关,而是体现了加尔文教主张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C项;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与材料中加尔文教的主张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在《拿破仑法典》颁布后的近100年时间内,欧洲先后有25个国家以该法典为蓝本制定本国民法典,如1838年的《丹麦民法典》、1840年的《希腊民法典》、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1877年的《瑞士民法典》等。这说明《拿破仑法典》()A.推广到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B.继承和发扬古希腊法律精神C.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对欧洲国家的民法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欧洲很多国家纷纷借鉴和仿照《拿破仑法典》,说明这部《拿破仑法典》影响深远,D项正确;《拿破仑法典》推广到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些夸大,排除A项;材料中希腊不是古代希腊,排除B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信息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11.恩格斯曾在1890年说:“《宣言》《宣言》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这段话说明()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B.《宣言》成为全世界工人运动的最高行动纲领C.国际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实践依据D.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走向胜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0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宣言》发表后对世界工人运动起了理论指导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A项正确;《宣言》成为全世界工人运动的最高行动纲领夸大了其影响范围,排除B项;材料强调《宣言》对工人运动的影响,而不是工人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排除C项;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而材料中的为1890年,排除D项。故选A项。12.表为1676—1760年英国的奴隶贸易表(奴隶价格及平均利润估算)。由此可知.此时英国奴隶贸易()年份西非(英镑)牙买加(英镑)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1676—17003.6822.0412.851721—174014.9224.103.161741—176014.1830.688.83A.为美洲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B.开启了全球范围的人口流动C.是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 D.促成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76—1760年(英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676—1760年英国的奴隶贸易利润很高,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英国奴隶贸易的价格和利润,无法得知其对美洲的影响,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开启了全球范围的人口流动,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果,与奴隶贸易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表所示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的指标完成情况。这反映出此时苏联()时间产品项目1913年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方案第一个五年计划最佳方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追加数实际完成数(1932年)煤(万吨)2910355068007500—6440石油(万吨)920920116019002200—2140生铁(万吨)42042033880010001700616钢(万吨)4204204308301040—592汽车(万辆)—0.07—10202.39拖拉机(万台)—0.13—5.5174.89铁路(万公里)5.857.698.89—8.18棉织品(亿米)25.8226.785762—26.94A.“一五”计划符合经济规律 B.提前完成了工业化目标C.民众建设国家热情不高 D.国民经济比例逐步失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根据图表数据可知,苏联“一五”计划中,在初步方案、最佳方案和后续追加中,都是以煤、石油生铁等为主,棉织品在计划中数量就少,完成数更少,体现了当时苏联轻重工业占比失衡,国明经济比例逐步失调,D项正确;经济规律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经济现象,苏联轻重工业占比严重失衡,并不符合经济规律,排除A项;从1932年的实际完成情况来看,苏联当时并未完成计划任务,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各项数据,无法看出群众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14.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在战后高度发达的科技基础上,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民族独立浪潮随之发展起来了。这反映了二战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力量的消长C.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D.民族独立浪潮源自于帝国主义势力的衰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民族独立浪潮随之发展起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式,这是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之一,C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欧洲、美国等在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力量的消长,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之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也是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5.表是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及福利支出占中央政府总支出比重统计表(%)。这表明()时间1981—1990年1991—1995年美国29.928.5德国48.945.3法国43.342.9英国30.030.5日本38.037.5A.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B.各国对经济的调节没有根本改变C.垄断资本主义日益衰弱 D.福利政策致使各国财政负担较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主要发达国家(现代)。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及福利支出占中央政府总支出比重基本都有所减少,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各个国家都逐渐缩减福利国家制度的规模,福利国家制度下,政府财政负担较重,且有助于助长道德危机,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各国经济发展状况,无法得出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排除A项;各国纷纷减少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非没有根本改变,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各国缩小福利国家制度的规模,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并不直接等同于垄断资本主义日益衰弱,排除C项。故选D项。16.冷战结束后,美国克林顿政府强化了“政府管理贸易”,并频繁进行对外经济制裁和大幅削减对外经济援助。美国政府先后强化制裁古巴,以反恐名义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以及对印、巴的核试验及南联盟等进行制裁。克林顿政府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A.维护世界霸权优势 B.促进经济的复苏与发展C.拉拢第三世界国家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频繁对外经济制裁,有助于显示自身实力,维护世界霸权优势,A项正确;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在科技革命作用下,发展繁荣,且对外经济制裁与经济复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对象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并非拉拢,排除C项;国家对经济干预是内部事务,与对外制裁无关,排除B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美洲殖民地之后,大批移民带着发财的梦想涌入新大陆。到16世纪末,短短几十年内就有十万白人分散到美洲各地。不过,人口基数大以及后来对屠杀的限制加强,土著印第安还是这种基因融合的主要基础。西班牙、葡萄牙政府为了稳定殖民地社会,鼓励移民与印第安女子通婚,于是在合法的或暴力的结合之下,印第安女子产下了第一批印欧混血的后代。接着,混血人种又与欧洲人、印第安人,或者其他混血者结合,产生了进一步的人种融合。不久,大批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卖到美洲,逐渐成为人种混合的另一群主要基因提供者。黑人与白人、印第安人、印欧混血人之间都产生了新的混血后代。——摘编自蔺志强《新旧世界的交汇:大航海时代》材料二西方近300年的早期殖民扩张,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欧洲的各种家畜(马、牛、羊)、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及稞麦)和水果(橄榄、葡萄)等被带到各个殖民地。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南瓜以及可可等,也被带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指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人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新旧世界”的交流内容,并简析其影响。〖答案〗(1)变化:欧洲白人和非洲黑人以及混血人种逐渐增加。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导致白人数量大增;疾病导致原住民有所减少;欧洲殖民者推行与土著人通婚的政策;“三角贸易”使大量黑人被贩卖到美洲;长期发展过程中,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结合产生混血人种。(2)内容:物种交流;疾病传播;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影响: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促进了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大变革。〖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变化:据材料一“短短几十年内就有十万白人分散到美洲各地大批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卖到美洲……混血后代”等信息可得出欧洲白人和非洲黑人以及混血人种逐渐增加。原因:据材料一“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美洲殖民地之后”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导致白人数量大增;结合所学,欧洲殖民者带来了天花、流感等疾病导致原住民大量死亡;据材料一“西班牙、葡萄牙政府为了稳定殖民地社会,鼓励移民与印第安女子通婚”可得出欧洲殖民者推行与土著人通婚的政策;据材料一“大批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卖到美洲,逐渐成为人种混合的另一群主要基因提供者”等信息可得出“三角贸易”使大量黑人被贩卖到美洲;据材料一“黑人与白人、印第安人、印欧混血人之间都产生了新的混血后代”可得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结合产生混血人种。【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内容:据材料二“欧洲的各种家畜(马、牛、羊)、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及稞麦)和水果(橄榄、葡萄)等被带到各个殖民地。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南瓜以及可可等,也被带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可得出物种交流;结合所学,欧洲殖民者在促进物种交流的同时带来了天花、麻疹、白喉、流感等疾病可得出疾病疾病传播;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前,美洲尚未被发现,商品流动不包括美洲,欧洲至亚洲的商路也被阿拉伯商人、奥斯曼帝国等垄断,而新航路开辟后,亚欧非美几个大洲间的商品实现了世界性流动。影响:结合所学动植物物种的交换、商品的全球流动,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商业革命、物种交换如高产农作物的传播等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天花、麻疹、白喉、流感等疾病的传播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物种交换如高产农作物的传播促进了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总之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社会形态等的大变革。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作为工业革命初期英国支柱产业的棉纺织业,从1820年起已呈现下降趋势;1830年进口棉花价值14亿英镑,1840年仅4.45亿英镑,而随着英国对出口机器禁令的解除和允许技工出国(1824年)、取消机器出口税(1843年),加上19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兴起了铁路热,英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变成机器、军火与铁路设备,这些产品的内需和出口带动了机械、冶金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北美新英格兰、法国北部等地的机器纺织业从19世纪30年代已经兴起,并以廉价劳动力同英国纺织品竞争。上述国内外市场条件的变化必然使资本从棉纺织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附加值高、外国尚无力与英国竞争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机械、冶金、造船)流动。资料显示,1830年前,英国私人投资集中在棉、毛纺织工业和运河、道路建筑;1830年以后对运河投资显著减少,而对铁路和海外投资增加。——摘编自张跃发《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产业结构的两次转换》材料二——摘编自陈晓东、邓斯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材料三中国已经完成从“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转变,步入了服务型经济社会。从产业政策演变可以看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点任务逐渐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手段逐渐由政府管控转向市场主导,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阶段由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摘编自惠宁、刘鑫鑫《新中国70年产业结构演进、政策调整及其经验启示》(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呈现不同特点的历史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答案〗(1)特点:英国:主导产业发生转变;棉纺织业地位下降;机械、冶金等重工业迅速发展;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对外贸易和投资不断增多。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并逐渐取得主导地位;产业政策不断调整并优化,市场作用愈发突出;经济快速增长。

(2)因素: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殖民扩张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的重视;科技进步的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的重视;科技进步的推动。

(3)启示:要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经济建设。〖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中英。关于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特点,英国:由材料“作为工业革命初期英国支柱产业的棉纺织业,从1820年起已呈现下降趋势”,可得出主导产业发生转变;由材料“棉纺织业,从1820年起已呈现下降趋势”,可得出棉纺织业地位下降;由材料“机械、冶金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可得出机械、冶金等重工业迅速发展;由材料“从棉纺织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附加值高、外国尚无力与英国竞争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机械、冶金、造船)流动”,可得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由材料“对铁路和海外投资增加”,可得出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由材料“对铁路和海外投资增加。”,可得出对外贸易和投资不断增多。中国:由材料“《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可得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下降;由材料“《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可得出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并逐渐取得主导地位;由材料“国产业政策的重点任务逐渐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手段逐渐由政府管控转向市场主导”,可得出产业政策不断调整并优化,市场作用愈发突出;由材料“《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可得出经济快速增长。【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中英。影响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呈现不同特点的历史因素,英国:由材料“工业革命”,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发展;结合所学,两次工业革命以来,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结合所学,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能力,殖民扩张范围扩大;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由材料“《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可得出改革开放的推动;就世界而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由材料“政策调整”,国家的重视;结合所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推动。【小问3】本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