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与泉州佛教_第1页
弘一法师与泉州佛教_第2页
弘一法师与泉州佛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弘一法师与泉州佛教

《泉州明月》是一部讲述洪一法师一生在僧侣和习俗方面的传奇故事的电影。据称,此次在泉州放映是全国第一个城市公映,影片摄制组表示这是为了感谢影片拍摄期间泉州僧俗各界的大力支持。弘一法师在泉州修行长达14年,是他修行时间最久的地方,也是他的归宿。弘一法师为什么会把泉州作为归宿,这绝不是一种偶然。正像影片里所说的,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民国24年弘一为泉州开元寺山门补书朱熹所撰对联)。如今依然古代寺庙林立,民风古朴,人心向善,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集中地保留了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传统。泉州文化是闽南文化的一个缩影,泉州人之所以能够如此完整地保持着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许是借助于闽南语这块语言活化石。据说泉州人是魏晋时期为避乱而迁来闽南的汉人之后裔,唐宋时期亦有大批北方移民来自河洛地区。由于这里地处偏远,远离政治统治中心,中原的千年语言文化变迁对这里影响不大,所以,至今泉州百姓日常说话还是用的古汉语,民间文化也保持着河洛文化形态。弘一法师正是在这样的人文环境里生活了十四年,泉州百姓敬佛向善,选择归宿还有比这更好的地方吗?泉州温陵养老院,是1942年弘一法师圆寂的地方。它最早是唐代闽贤首科进士欧阳詹的家庙“不二祠”。宋代理学家朱熹任同安主簿时,常到这儿讲学,建亭种竹,书“小山丛竹”。清康熙年间通判徐之霖建“小山丛竹书院”。1925年,泉州佛教会就此办起了老龄僧人安养院。自号晚晴老人的弘一法师晚年便住在这里。今日,我们犹可见“小山丛竹”石牌坊和那三开间五进深的旧房屋,以及位于东边的那间大师圆寂的晚晴室。晚晴室已然颓落,室内的陈设已移至开元寺的弘一法师纪念馆。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是才气横溢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和一代高僧。他是我国到日本学习西洋画最早的一位留学生。是我国话剧创始人之一,是我国早期西洋音乐的传播者。出家后拒绝艺事,但仍继续写字,是二十世纪我国的一位全能艺术大师。■影片《一轮明月》影片《一轮明月》从李叔同儿时写起,向我们叙述了李家前辈与音乐和佛教的缘分,以及这种缘分在叔同幼小心灵中种下的慧根,音乐与佛性的两重慧根使李叔同成为艺术家和一代高僧。……影片集历史人物、文学艺术和佛教文化于一体,集中地再现了李叔同在俗界的艺术人生和教育成就。影片描写他出生于津门富户,18岁结婚,19岁与母亲和妻子来到上海,加入上海‘城南文社’的文学活动,同时遍攻诗、词、金石、书、画、戏剧,自负“二十文章惊海内”,影片热闹地描写了这段生活。22岁入上海“南洋公学”,随蔡元培攻读法律,并翻译日文法律著作。25岁与上海诗妓为友,诗画往还。26岁母病逝,自主举行新式殡仪,自弹钢琴唱悼歌,成为新闻。同年东渡日本学习西画。27岁组织“春柳剧社”,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等话剧,以门票收入赈济国内两淮水灾,这是中国人演话剧之开端。当时李叔同在《茶花女》中,饰女主角玛格丽特,影片为此给了许多镜头。32岁偕日本妻子归国,受聘于《太平洋报》,任艺术编辑。后因《太平洋报》倒闭,又受聘浙江两级师范(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与夏尊同事,主教音乐、美术。此后,与夏尊成为至交,著名画家丰子恺和著名音乐教育家刘质平等成为入室弟子。37岁于杭州虎跑寺断食17天,身心灵化。38岁在学校开始素食,供佛像,读佛经,成为居士。39岁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这“演音”二字暗合了李叔同前半生的艺术生涯,这“弘一”二字当然指向了空门。弘一大师由濮存昕饰演,导演是陈家林。他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代高僧平淡孤清的高洁形象,甚至一些小的细节也都刻划得非常到位,让人过目难忘。例如,弘一在拥挤不堪的僧人宿舍里,身体保持直直的眠姿,刚躺下就伸手在颈枕之间摸出一个小甲壳虫,嘴里喃喃着阿弥陀佛,顺手把它放生于枕席之外,摄影机还给了那小虫子一个慢慢爬走的镜头。佛家护生的境界在这小事上被演员和导演妙笔点出。又如,至友夏尊来看望,见弘一用一根树枝刷牙,要给他换上牙刷,弘一只说“好用的,好用的”,就自顾刷牙去了。“好用的”那简单的几个字,令人不得不对律己修身、超然尘外的弘一法师肃然起敬。再如,影片描写弘一与印光大师共处七日,从印光身教处有所学的情景:两人对坐进餐,食毕,印光注水入钵,又饮尽净钵之水,并称自己是在“惜福”。影片通过弘一对这一小事的依样画葫芦,向我们揭示了佛教修持的法门。这也实在应该成为今天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法门。李叔同毕竟变成弘一法师了,作为僧人,他十分注重僧人在俗众面前的三宝形象。他在俗界曾学法律,后来在僧界以严肃法律的精神去严肃戒律,注重规训僧人持戒,以维护佛教的美好声誉。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近代三大高僧之一的南普陀寺住持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影片以大量的笔墨去描写弘一自己持戒和为僧讲律的活动,为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弘一法师从演剧《茶花女》时,就已经显现出自己悲天悯人的菩萨情怀,入僧则宁愿苦行律宗,以求尽早超越凡尘之念。赵朴初生前为弘一作诗曰:“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弘一不是因恋爱失败或经济破产,走投无路才遁入空门的。他有怀抱美人千万年亦不能满足的怀抱,无数奇珍只能养供俗世之眼,而离弘一所求甚远。求大色必入空门,他不是以佛门为避难所,而是真心来怀抱空门的。唯空中一轮明月才能耀其天心,这月色才是弘一追求的大色,只有这大色才能满足弘一的天心。观看该影片,在僧,可提高境界;在俗,可升华人性。对僧俗两界都颇有教益,无愧为华表两项大奖得主。影片在画面和音乐上也有许多感人之处,譬如,表现弘一出家时,和日本妻子的告别景象:西湖上,两叶扁舟将碰在一起。雪子(叔同日籍妻子):“我就要回国了。”弘一:“好。”雪子:“叔同……”弘一:“请叫我弘一。”雪子:(沉默许久)“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弘一:“爱,就是慈悲。”清静淡泊的画面把两人的对话凡尘引向超然,随着两叶扁舟相远逝去,凡尘之爱化成了慈悲之怀。这是画面的美感所能迹化的境界,没有导演的苦心安排,这种境界是很难描写的。再如,影片描写弘一在抗战时的救国讲演,除了醒目地标着弘一“念佛不忘救国”的口号之外,还把弘一填词的《大中华》配以强大的基督教赞歌式的合唱音乐烘托场面:地大物博,相生相养,建国五千余岁。振衣昆仑之巅,灌足扶桑之漪;山川灵秀所钟,人物光荣永垂。漪欤哉,伟欤哉,仁风翔九畿;漪欤哉,伟欤哉,威灵振四夷!万岁,万岁,万万岁!天地为庙堂的声震寰宇的合唱把影片推向了高潮。这是抗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