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315-2023 森林城市评价指标_第1页
DB43-T 1315-2023 森林城市评价指标_第2页
DB43-T 1315-2023 森林城市评价指标_第3页
DB43-T 1315-2023 森林城市评价指标_第4页
DB43-T 1315-2023 森林城市评价指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40CCS

B61

43

代替

DB

43/T

1315-2017

forest

DB

43/T

1315—2023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指标体系..........................................................................

2附录

A(规范性)

........................................................

5附录

B(资料性) ....................................................

6参考文献.............................................................................

7DB

43/T

1315—2023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43/T

1315-2017DB43/T

1315-2017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订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等引用文件(见2017版的第2章),增加了GB/T

37342《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见第2章);——修订了术语和定义,修改了城市、城市建成区、城市森林、乡土树种等术语和定义(见3.2、3.4、、3.6,2017、、3.9、3.10),删除了城镇、乡村、郊区、常住人口、生态文化、2017版的3.4、、、、3.11、、3.13了森林网络、绿道、林荫道路、受损弃置地等术语和定义(见3.7、、、3.10——删除了森林城市建设原则(见2017版的第4章);——4章和2017版的第5——修订了附录A和附录B(见附录A和附录B,2017版的附录A和附录B);——增加了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林业局、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宏、李龙、周根苗、沈生涛、李长春、陈海欧、胡满、宋良友。本文件及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7DB43/T

1315—2017;——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IDB

43/T

1315—20231 范围指标体系要求。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

37342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3 术语和定义GB/T

3734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湖南省森林城市

forest

city

of

Hunan

Province到规定标准并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授牌的城市。县级城市

county围绕的大区域。市域

field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包括城镇和乡村。建成区

built-up

area城镇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城市森林

urban

forest城区及其周边所有森林、树木及其相关植被。乡土树种

native

tree

本地区天然分布的树种和没有生态入侵的归化树种。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及以上,90%及以上的乡镇建有2000

m

及以上的公园绿地140%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及以上,90%及以上的乡镇建有2000

m

及以上的公园绿地140%及以上行政村建设有

m

及以上公共休闲森林网络

forest

network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绿道

景观的慢行道路系统。林荫道路

boulevard树冠覆盖率达到及以上的道路。受损弃置地

wasteland坑、塌陷地。4 指标体系森林网络4.1.1 林木覆盖率平湖区市域林木覆盖率及以上,丘陵区市域林木覆盖率40%及以上,山区市域林木覆盖率及以上。5%在计算林木覆盖率时,超过区域总面积5%的自然湿地面积,可在行政区域总面积中扣除。林木覆盖率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计算,城市所属地貌类型见附录B。4.1.2 城区绿化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0%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率62%及以上。绿化覆盖率、树冠覆盖率、林荫道路率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计算。4.1.3 乡村绿化22绿地1村庄林木绿化率按附录A4.1.4 水岸绿化注重江、河、湖、库、水源地等水体沿岸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水体岸线自然化率及以上。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水岸绿化率按附录ADB

43/T

1315—20234.1.5 生态修复科学绿化美化,注重建设品质,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计算。森林健康4.2.1 树种配置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树种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常绿和落叶乔木树种合理搭配,城区乡土树种使用率80%严禁违法移植天然大树。乡土树种使用率按附录A4.2.2 森林质量提升注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每年完成需提升面积的10%4.2.3 森林保护件,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9%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以下,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100%。4.2.4 生物多样性通过生态廊道实现互联互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生态福利4.3.1 生态服务建有自然公园、植物园、自然教育基地等生态休闲场所,10

km70%城区的公园绿地分布均匀,0.5

km服务半径覆盖率及以上;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4.3.2绿道网络城镇按《绿道规划设计导则》建有绿道网络,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不小于1

km。4.3.3 生态产业4.3.4森林认证有效性。生态文化DB

43/T

1315—20234.4.1生态科普教育建有参与式、体验式的生态课堂、生态场馆等生态科普教育场所5处及以上。在城镇居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建有森林、湿地等生态标识系统。4.4.2 古树名木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挂牌率和保护率达100%,建立并动态更新图文信息档案。4.4.3 生态宣传活动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每年举办活动5次及以上。4.4.4 公众态度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知晓率和满意度90%及以上。建有1处及以上“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组织管理4.5.1 规划编制与实施编制10年及以上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如期完成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作任务。4.5.2 体验服务开展观花、赏叶、空气负离子等森林游憩环境监测预报1项及以上,增强市民对森林城市建设成效的感受。4.5.3 档案管理档案完整规范,相关技术图件齐备,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DB

43/T

1315—2023

附 录

A(规范性)指标计算方法A.1 林木覆盖率林木覆盖率是城市管辖范围内林木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林木面积包括郁闭度乔木林面积和竹林面积、覆盖度40%及以上灌木林面积、“四旁”植树面积、城区乔木和灌木面积。A.2 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率是区域内绿化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占区域内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A.3 树冠覆盖率树冠覆盖率是区域内树冠垂直投影面积占区域内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A.4 林荫道路率林荫道路率是区域内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里程占主干路、次干路总里程的百分比。A.5 村庄林木绿化率村庄林木绿化率是村庄林木绿化面积与村庄总面积的百分比。村庄林木绿化面积包括村庄内部林木绿化面积和村庄周边林木绿化面积(村庄居住区周边0.3km以内)。村庄总面积包括农村居民点以及村庄面积)。A.6 水岸绿化率及湖、库、水源地等周边自然地形中第一层山脊范围以内或平坦处0.1km以内地段的已绿化面积(含自然植被)与适宜绿化的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A.7 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是已采取修复措施恢复生态的受损弃置地面积与受损弃置地总面积的百分比。A.8 乡土树种使用率乡土树种使用率是乡土树种栽植面积占树木栽植总面积的百分比。165848DB

43/T

1315—2023

附 录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