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培训第一次作业_第1页
远程培训第一次作业_第2页
远程培训第一次作业_第3页
远程培训第一次作业_第4页
远程培训第一次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政治第一次作业1.请结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具体内容,谈谈怎样以新的教材观为指导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是教师在课前履行的一个程序,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有时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需要花上两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备课。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备课中我们都要做些什么呢?首先,备课标。备课之前,政治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指南,研究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独特的价值,认真分析本学科对学生而言的独特的发展价值,把握教材脉络。其次,备教材,即对教材的解读。教材,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的材料,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吃透教材。它是教学的一个工具,而不是教学达到的目的。所以政治教师在备课中,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所蕴含的知识对培养学生健康发展的价值,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命性,使抽象理论化的知识活化为人类生命的实践形态,使之成为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精神动力,真正使教材为教学所用,为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所用。再者,备学生,即对学生状态的解读。在备课中不仅考虑学生的知识状态,更要考虑学生的情感状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由于受遗传素质、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的经历不同,学生的情感期待也不同,所以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最后,备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叶圣陶在《答林适存》中说:“教师之所以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新课程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启发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授人以渔”,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帮助下,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当今新课程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交互一参与式”教学方式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重在激发、调动、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凡事“贵在参与”,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参与中积极思考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能力,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创新的能力。但是,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仍然要求教师坚持灌输原则和适当运用教授方法,尤其是针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内容,教师要采取灌输原则,运用某种方式把内容告诉学生,因为这些内容学生头脑中不会自发产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等内容的学习,讲授法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2.“无论是教学环节还是评价环节,对学习效果的判断应该来自于学生实际能力的表现,显现于对具体材料的运用或阐释”,这段话主要强调了一个什么理念?以《经济生活》一个概念或一个观点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贯彻这一理念?这段话反映了教以致用,学以致用,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一观点。突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的观点。也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始终要体现经济生活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关注合乎学生认识事物的逻辑和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经济生活》第三课中的几种消费心理时,我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几种消费心理的特征课本介绍的比较详细,也比较明确,如果照本宣科很简单,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内容的处理上我采取以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的,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案例:案例一:有一位妈妈最怕给女儿买衣服,女儿想买的,妈妈不愿意,妈妈想买的,女儿不愿意,两人逛街,每次都闹的不欢而散。妈妈认为,穿衣服不能太张扬,和周围的女孩打扮的一样才好。女儿认为,同学都穿的衣服,她才不要,要穿和和同学迥异不同的衣服。案例二:据调查,一些大城市的中学生“吃的看广告,穿的看牌子,玩的看流行”的现象比较严重。三口之家,一个孩子的消费甚至超过了父母消费的总和,给家庭经济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许多家长无奈地表示: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矮半截,抬不起头来。案例的取材来源于生活,案例中的人物可能就是你我,学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就要对号入座,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己找出不同消费心理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分享到了合作的快乐,获得知识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为下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学反思第一、教学观要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第二、第二、教师观要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权威、知识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第三、第三、学生观要转变。学生是发展的人,他们具有巨大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老师的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他是金子,你就想法让他闪光;如果他是矿石,你就想办法把他提炼成钢铁;如果他是泥巴,你就尽量把他烧制成砖瓦。3.以近几年某道高考试题为例(选修必修、小高考高考均可),谈谈教学中怎样处理好教学与高考的关系?例题:(2011年福建高考试题)材料一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材料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外界有人对中国的发展展现出复杂心态:一方面对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表示认可;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巨大规模和发展模式感到恐惧,甚至提出了“中国威胁论”(1)根据材料之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1)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2)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复杂心态”进行评析。(10分)(2)①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事务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②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旧的国际秩序产生了冲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③中国的发展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从上述例题中,我认为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启示:1、重视知识传授,同时着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2011年福建高考政治试题在考查考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基本能力上得到了有效体现。例如,第39题,第(1)是演绎性问题,第(2)问是归纳性问题,充分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而且也要通过适当的精选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究竟哪些试题可以拿来训练呢?本人一贯主张要精选高考试题和省、市质检试题,因为他们都是比较有权威性的、代表高考方向的。2.传授一些比较实用的大题套路从2011年福建高考政治试题39题的1.2两问的答案中都可以看出它都是在考查主干知识,所以我们今后针对主干知识可以教授一些记忆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今后答题有套路可循:凡讲到文化的借鉴、交流、融合的套路:①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②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国际关系题两套路:第一类: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目标、立场、准则都写)第二类:用国际社会知识评述某问题(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竞争实质、我国外交政策。)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好这两个套路的话,同时在结合材料加以说明我想今年的高考你的答案肯定不会太低。3.时政要关注,但要贯穿于课堂的教学中从2011年福建高考政治试题39题的1.2两问可以看出它不是考查纯粹时政本身,而是时政本身是隐性的介入,比如第1问学生考完出来都很气愤那么都文化生活道理不考偏考这个比较不重视的,但是我跟学生说你们都错了,其实这一题其实隐性的考查了今年的热点就是包容性增长,我们平时关注这个热点一般停留在经济生活层面大量分析,人家命题老师就站在更高的层面不考你经济生活内容,而是从文化生活角度来命题,这是一个好题,隐性的考查了时政热点。所以我今后教学不要一味的从某个模块去分析时政,来要善于从其他看是无关的模块去分析。这样才能提高的学生的时政视野。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学与高考的关系,无论新课教学,还是高考复习,我们都应当明确高考对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的考查要求,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分析试题特点和命题的发展趋势,把握高考命题的命脉,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应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主干,狠抓双基,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高考试题可以千变万化,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变,基础知识仍然是命题的落脚点,任何时候都不可轻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此,教师要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脉络清晰地进行教学,应从高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树立结构意识、体系意识,建立知识体系;以主干知识为中心,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基础知识的内涵进行深层分析、比较分析,准确理解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和规定性;更重要的是要把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知识点,放在知识的整体中去把握。在2008年的高考政治学科试题中,主观试题的答案要点贴近教学内容,文字表述精练,基本源于教材,充分显示出试题贴近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学习什么,准备什么,就考什么。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理解和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达到对基础知识理解的深刻化和精细化,尤为重要。须明确,教材只是从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背景对某一具体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的,若想做到在不同背景和角度中活化使用知识,则必须做到除了把握教材的显性知识外,对教材延伸的隐性知识,即所谓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重点把握。这种对知识的深层掌握绝不是机械背诵所能够奏效的,也不是教师单纯的讲解所能实现的,必须经过学生自己长期的、有意识的主动思考才能逐步做到,运用时也才能够得心应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对教材知识从面上有所把握;然后要做到整体把握,即某些知识在学科教材中的位置、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心中有数;以此为基础,就能纵横串联,找到同类知识之间的相异相同点,或不同类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即通常所说的教材背后的东西。只有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做到随“点”随“到”。一般情况下,在每一课、每一知识板块的教学开始和结束时,都应让学生充分了解和及时总结其知识结构体系,在学习每一知识点时都会自觉地主动地把它放在一个系统之中去,这样长期坚持下来,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是行之有效的。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考政治命题的重要原则。我们之所以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作用,归根到底是为了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专家多次强调,“在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尽量达到既不为服从主题而牺牲学科的主干知识,也不为服从学科主干知识而肢解主题”。因此,在平时的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将讲授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国内外形势中的重点、热点问题相结合,注意对课本知识结合我国的现行政策进行适当地拓展。应从高一起就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善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实际问题,增加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敏感度和对理论知识内涵的深刻理解。对重大热点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分析与思考。一种方式是以热点问题为中心辐射教材知识。比如针对近来发生的毒奶粉事件,高一年级虽然因教学进度的制约不能更多地联系教材知识,但完全可以运用已经学过的第一课商品、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去分析,高二年级就要引导学生,既可以用经济常识有关商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财政支出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去分析,又要结合高二教学进度从唯物论、辩证法的角度去分析,而高三虽然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虽然在第二轮复习中还会以热点专题的形式来学习,但毕竟已经学完了所有教材知识,毕竟这是当时发生的引人注目的鲜活事例,因此完全可以用经济、哲学、政治三科内容分别来思考。这无论对于高一高二学生,还是高三学生,都是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热情的,因为这个事件本身就是近来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间的热议话题。及时捕捉社会重大信息并引入课堂,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综合思维能力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最好契机。另一种方式是以教材知识为中心辐射热点问题。比如,高一年级分别上到有关商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财政支出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同时联系问题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高二年级上到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知识时可以联系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等;高三年级上到政府职能时可以联系到问题奶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神舟七号(文化职能)等。第二种方式使课堂教学中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事例和用实际事例论证理论知识达到高度统一。在高三年级,一轮复习侧重以教材知识为中心辐射热点问题,二轮复习侧重以热点问题为中心辐射教材知识即热点专题。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多联系社会现实,多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多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提供材料信息,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样的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3、全面培养思维能力,着力提高考生的思维品质,优化思维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即通过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去发现,收集信息的能力;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根据试题设问动用原有知识储备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描述阐释能力即把试题中的对象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语言借助一定的逻辑顺序叙述出来和解释出来;④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