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全面解读_第1页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全面解读_第2页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全面解读_第3页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全面解读_第4页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全面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全面解读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开展,中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1500万人口进入城市。到2025年,中国将会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城市社会。?金融时报?2024年9月21日报道:198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仅20%,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到达45%,是世界上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化虽然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城市要保持可持续开展却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改变生活方式、不断解决突发性事件等问题。首先,城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开展急需转变增长方式,突破增长极限。城市开展日益受到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的约束,城市人口膨胀、环境保护等问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2024年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7.35%和7.13%,而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那么是日本的5.5倍,美国的3.7倍。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到2024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而人口仍在以每年60万的速度增加,已经陷入“大城市病〞困扰。在城市环保方面,?2024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显示,全国509个城市中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零的城市有178个,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为零的城市有130个,在29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为零的城市有80个。2024年全年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161起,环境投诉达60万人次。同时,全球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严重问题:环境污染是残害人类的罪魁祸首!每年有150万人因此丧命,其中一半以上寿命不超过5岁(平均每天4000人死亡)!水资源问题涉及半数人类,开展中国家有11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16亿人将面临电力匮乏,26亿人缺乏根本的卫生系统或设备。这一些问题往往会使原本充满生机的城市逐渐丧失活力。而城市开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还包括如何推进节能减排,推动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建立有效的平安监控网络,保证食品、药品的平安;如何整合有效的公共效劳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医疗、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需要;如何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等。这些问题使用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有效解决,而目前兴旺国家正在研究如何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智能技术手段来重新审视城市的本质、城市开展目标的定位、城市功能的培育、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形象与特色等一系列现代城市开展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通过智慧传感和城市智能决策平台解决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智慧城市〞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提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十清楚显。1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把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升华和飞跃,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智慧城市的根本内涵来说,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开展的产物,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根底,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根底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开展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效劳、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开展的新模式。简单地说,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相关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慧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效劳、绿色的环境、和谐的社会,保证城市可持续开展,为企业及群众建立一个优良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的环境。形象地说智慧城市=智慧+互联+协同。IBM认为,城市将在人类的政治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居于支配地位,而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城市,深刻地改变城市运行和管理的方式。因之,IBM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把“智慧城市〞定义为这样一个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平安、城市效劳、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兴旺国家在推进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索实践,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其大规模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2智慧城市与城市信息化的不同之处智慧城市与城市信息化是根本相同的,但两者也有以下不同之处:〔1〕智慧城市是以“开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为目标,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2〕整个城市具有智能感知、情境感知与认知能力;〔3〕整个城市具有成熟的信息-知识-智能转换机制,一定的决策能力;〔4〕整个城市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和自我创新能力等〔试点和建设开始后还会有新的认识〕。我国对城市本质的认识、定位、功能、结构、形象与特色、政治形态、组织模式、管理方式与兴旺国家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定位、出发点和需求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再加上我国各城市在电子政务、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等方面已完成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城市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能丢掉重来,而应该继承和开展。所以必须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提出解决方案。3打造智慧城市需要的四大要素以人为根底:城市里应该有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适宜居住,居民的购置力要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提高。以土地为载体:城市从“平面化到立体化〞开展,推动“精明增长〞,势在必行。以信息为先导:物联网、传感网等方兴未艾,在可见的将来,城市信息化将随着技术升级而不断加快。以资本为后盾:中国的城市开展,单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调动民间资本的力量。4“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智慧、互联、协同智慧城市是围绕城乡一体化开展、城市可持续开展、民生核心需求为关注点,将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效劳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对城市根底设施、根底环境、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多方位数字化、信息化的实时处理与利用,构建以政府、企业、市民三大主体的交互、共享平台,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捷、高效、灵巧的决策支持与行开工具,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效劳提供更便捷、高效、灵巧的创新应用与效劳模式。从而推进现代城市运作更平安、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的和谐目标。智慧城市通过发挥空间信息承载应用这一技术手段的巨大潜力,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大幅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与效劳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开展。5智慧城市的特征智慧城市是人的智慧与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开展的表现。因此,它的重要特征主要表达在智慧城市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智慧城市有如下几个特征:5.1更深入的智慧化城市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通过分布在城市重要根底设施、城市公共环境中部署的传感系统、自动监测、监控设施的联网,以及分布在城市中各个角落的个人、组织、政府信息系统,实现城市海量信息与数据的实时收集与存储。构建如个人信息、法人信息、地理信息、统计信息四大城市根底数据库,以及如城市重大根底设施智慧监测信息、治安与道路实时监测信息等城市应用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构成了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运营不可或缺的信息根底。5.2更全面的互联互通通过城市高带宽的固定网络、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以及得以实时在线地连接起来,从而可以帮助用户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任务通过多方协作远程操作成为可能。从而彻底改变城市管理与运作的方式。5.3更有效的交换共享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构建身份认证、目录交换、结算清分、信用评估等技术平台的体系性建设,确立信息系统之间的层次性。从而促进分布在城市不同角落海量数据的流转、交换、共享、比对,为应用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通过数据的交换共享将极大推动城市治理运营的良性循环:主动发现问题—功能自协调—及时处理问题。5.4更协作的关联应用在互联互通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根底上,以政府、城乡居民、企业的互动为核心构建公共管理与效劳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整合式的协同效劳——政府协同办公、城市协同治理、面向城乡居民的协同式效劳、面向企业的协同式管理等,从而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更智能、高效,响应更灵巧、及时的决策支持系统、管理效劳手段、创新应用模式。6智慧城市的系统组成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根底设施和环境等几个核心系统组成:〔1〕组织系统:公共平安、健康和教育,这些是能否给市民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生活的重心;〔2〕业务/政务系统:工商业与市民所面临的政策和管制环境;〔3〕交通系统:城市通过交通系统提供给组织和业务/政务相互移动的能力;〔4〕通讯系统:城市通过通讯系统来共享信息和沟通;〔5〕水和能源系统:城市也将为经济和社会活动提供两个必要的公用设施—水和能源等。以上这些初步显现智慧城市的雏形。7智慧城市实现的关键“智慧的城市〞实现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把以往那些只是被分别考虑、分别建设的领域,如人、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等,综合起来考虑,并发现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借助新一代的云计算、物联网、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根底设施、信息根底设施、社会根底设施和商业根底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根底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就好似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响、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8智慧城市的重点领域智慧城市的重点领域将包括智慧根底设施、智慧人文以及智慧效劳等。8.1智慧根底设施包括信息、交通和电网等城市根底设施,这些智能化开展的根底设施和公共平台将让市民充分享受到有线宽带网、无线宽带网、3G移动网、物联网以及智能电网等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可以通过整合城市周边交通环境资源,实现市民出行本钱更低廉、更便捷,形成智慧的交通框架。8.2智慧人文提高城市居民的素质,造就创新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人才,是智慧城市的灵魂。要充分利用城市各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骨干企业等在人才方面的资源优势,为城市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智慧源泉。要完善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切实营造“引得进、育得精、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环境。同时,要通过有效举措,鼓励市民终身学习,通过各种形式,营造学习型城市的良好气氛,树立城市特有的智慧人文的良好形象。要努力挖掘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梳理并开发现实文化资源禀赋,增强智慧城市的文化含量,把创新、创业、创优的现代城市市民精神与智慧城市加以整合,突出大文化、大智慧,丰富智慧城市的内涵。8.3智慧效劳完善、高效的城市公共效劳是智慧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智慧城市公共效劳包含智慧金融、智慧社区效劳、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平安和智慧生态等方面。这其中,智慧金融是构建智慧城市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例如,建设城市住房金融公共效劳平台是一个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及各商业银行网点,以信息丰富完整、面向市民效劳的大型平台,它使整个社会的住房金融等效劳得到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为市民就近享受便捷的住房金融效劳带来了延伸。9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七项:一是加强信息根底设施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构成覆盖城市的信息共享网络体系;二是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和开展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体系;三是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工艺技术的变革,通过电子商务推动营销、运输和效劳方式的变革;四是建设“电子政府〞,推进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开展多层次的电子政务信息效劳,建立和完善公众信息效劳网络;五是开发建设重点领域信息应用系统;六是建设信息化政策法规环境,有效管理信息资源,制定投融资政策;七是建设智慧城市人才队伍,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技能。10智慧政府建设智慧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政府要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根底、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效劳体系。重视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效劳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强化综合监管,满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标准监管行为的需求,深化相应业务系统建设。要加快推进综合政务平台和政务数据中心等电子政务重点建设工程,完善城市管理、城市平安和应急指挥等假设干与维护城市稳定和确保城市平安运行密切相关的信息化重点工程,使城市政府运行、效劳和管理更加高效。11智慧城市表达的“六个能力〞如果我们把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开展战略,必须要找准定位,全面理解和把握智慧城市的内涵。站在一个更高层面来认识智慧城市,把它定位为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开展的表现,主要表达在“六个能力〞上,即“具有更全面灵巧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和相互感知能力,更高效平安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更科学的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更高水平的远距离控制执行和智能化执行能力,更协调的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点合作能力,以及更强的创新开展能力〞。其核心特征是信息资源作为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推进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而不仅是物联网在公共根底设施方面的应用。关于智慧城市的定位抓住了智慧城市的核心问题,是适宜的。12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智慧城市将重点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效劳、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使智慧城市的建设朝又快又好的方向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假设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根底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效劳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13智慧城市的架构智慧城市的架构可以分为三层:信息采集层、运作操控层、领导决策支持层。13.1信息采集层利用视频监控、RFID技术、各种传感技术、进行城市各种数据和事件的实时测量、采集、事件收集、数据抓取和识别。13.2运作操控层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按照工作流程建模编排、事件信息处理,自动选择应对措施,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工作流程处理、历史信息保存及查询、网络设备监控等。13.3领导决策支持层城市管理者可进行多部门仿真演习、信息查询与监控、工作流程进度可视化监控、历史数据分析、相关专家协同分析、进行城市管理流程优化;为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数据支持与经验分析。14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功能目前,智慧城市开展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应用功能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智慧电网系统、智慧建筑系统、城市指挥中心、智慧医疗、城市公共平安、城市环境管理、政府公共效劳平台等八个方面。14.1智能交通系统通过道路收费系统、多功能智能交通卡系统、数字化交通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模式的数据整合,提供基于交通预测的智能交通灯控制、交通疏导、出行提示、应急事件处理管理平台;帮助进行城市路网优化分析;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支持。14.2智慧电网系统以物理电网为根底(我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开展的坚强电网为根底),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给的平安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开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给和增值效劳。14.3智慧建筑系统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楼宇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的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效劳及其功能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平安、高效、舒适、便利和灵巧特点的建筑物。14.4城市指挥中心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建设和治理通常是以单个部门为中心,关注各自孤立的目标而没有把对整个城市的影响进行全盘考虑。智慧城市是一个单一整体,同时又能拆分为许多互通互联的子系统。各子系统发送重要的事件消息给城市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有能力对这些事件进行协调处理和提供指导性的处理方案。14.5智慧医疗在城市“老年化〞不断加剧的今天,社区远程医疗照顾系统能有效的节约社会资源,高效的效劳于群众。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和医疗公共效劳平台的建立能解决目前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患矛盾。14.6城市公共平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数字地理信息为根底,结合移动定位系统、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平台,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声、像、图、文字四位一体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针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如:食品平安追溯、危险品平安处置、灾害预警与处理等。14.7城市环境管理对水、大气等与人类生活环境紧密相关的各种资源进行信息实时采集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污染事件产生;借助先进的数据挖掘、数学模型和系统仿真,提升环境管理决策水平。到达节能减排,同时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14.8政府公共效劳平台通过电子政务,公共物流效劳,公共交通信息效劳等政府公共效劳平台,改变“公告栏〞式的政府网站,将其变成“效劳型〞的业务网站,树立效劳型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为市民提供各种咨询信息和效劳,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15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随着城市高速开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开展面临一系列问题。而在全球信息化趋势下应运而生的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时机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开展。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充分发挥产业辐射作用,效劳于城市建设。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开展红利2.5到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开展目标,并引领未来世界城市的开展方向。基于“智慧+互联+协同〞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是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与全新城市运营理念的融合,从而推动城市规划建设上台阶,城市公共效劳上水平,为创新城市运营模式提出新方法、新思路。智慧城市这一新思路的提出,不仅是对存在问题的小修小补,更是站在现代城市运营、“强市〞持续开展的高度,对城市根底设施的前瞻布局,对先进技术和人才的战略投资,对更多效劳型工作岗位、培育有竞争力的现代信息效劳行业的创造,从而构建响应21世纪开展需求,实现城市经济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可持续开展的理想家园。智慧城市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很有可能推动城市范围内生产、生活、管理方式和经济社会开展观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和节约城市中各种物质和能源的投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城市环境污染,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效果进一步改善,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全新开展形态的城市化道路。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城市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创开展新优势,把现代化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的战略举措。智慧城市建设,将给城市带来“开展红利〞。16“智慧城市〞实现城市管理与运营的多赢智慧城市通过整合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旨在实现城市管理、城市效劳、城市运营的多赢。智慧城市在建设思路上,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与协调作用,以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健康有序开展,从而实现:16.1让信息成为运营城市的新资源把开发支撑城市运转的信息资源作为首要任务,重点建设数字城市公共效劳平台,使政府及社会的数据、信息、知识、能力、应用、效劳等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城市在智能信息化的先机与主动权.16.2为城市的未来战略投资:从城市开展战略的高度,对关系民生、关系城市可持续开展的核心领域进行有步骤、有重点的战略投资。抓紧时机经营好“城市企业〞,练好内功,从管理系统论角度妥善处理好当前的交通问题、创/就业问题、公共卫生效劳问题、节能减排问题。16.3实现信息技术与城市运作的有机融合智慧城乡的建设要结合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历史文化等特点,将政府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家庭信息化等结合起来,实现城市数字化与管理、运营的有机融合。16.4为城市培育新的效劳业增长点大力开展基于城市信息化的应用效劳体系,探索投资小、产出高、可持续开展的城市公共效劳平台建设与增值运营市场化运作模式,在政府管理、协调、监督下,形成良好的产业链与循环经济圈,实现智慧城乡建设与现代信息效劳业培育的良性互动。17智慧城市将催生新的“智慧产业〞从国外已有的经验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开展,很可能催生出一种新的产业,即智慧产业,并以它为纽带,推动整个城市的运转。就智慧产业而言,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智慧城市催生出的智慧产业可以理解如下:智慧产业是以现实物理世界为根底,以信息、知识和脑力资源为支撑,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种事物进行深入的智慧分析提炼而实现“具有较为完善的感知、认知、学习、成长、创新、决策、调控能力和行为意识〞的新型产业体系〔如网游、Facebook、虚拟社区等〕。它既不同于信息产业,也不同于知识产业。智慧产业不仅能够形成巨大虚拟空间,放大城市的无形规模,而且能够对虚拟网络空间进行统筹综合开发和利用。18IBM为“智慧城市〞勾画的蓝图IBM为“智慧的城市〞勾画了蓝图:政府变成一个一站式的效劳体制,面向市民将业务进行板块化。在城市开展中,经济开展和稳定是首要任务,公共平安、社会效劳、教育、社保和市政建设分别构成最重要的板块。而形成整个板块的支撑层有法律框架、市政系统,以及赋予城市以“智慧〞的信息根底架构。“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部门之间共享协同作业,意味着改变等待效劳请求为主动的连续的效劳,意味着精简业务流程和降低效劳本钱,并在四个主要方面形成智慧的系统:〔1〕公共效劳管理:虚拟的“一站式〞政府效劳平台;〔2〕交通管理:各种交通网络模式、效劳提供商、车辆与用户的集成;〔3〕突发事件管理:实时数据分析,并对突发事件和灾害做出反响;〔4〕城市管理:监视并对城市事件〔如盗窃、交通事故等〕做出反响。例如,通过信息化平台,IBM帮助南京市玄武区政府将卫生局、税务局、工商局等不同部门的行政功能进行集中。现在,玄武区的市民只要到区政府的政务大厅,就通过电子信息平台一次性办理所有相关的行政申请和审批手续,审批周期从过去平均10天缩短为4天。同时,“智慧的城市〞还意味着更智慧的使用资源,全球的城市化进程都在呈加速增长,城市也越来越成为资源加速消耗的中心。据研究计算说明,美国的交通阻塞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780亿美元。在一年当中,仅在洛杉矶市一个小商业区内,轿车在寻找停车位时的车程加起来就相当于38次环球旅行的路程,同时消耗47000加仑汽油,排放730吨二氧化碳。据了解,IBM公司正在与布里斯班、伦敦、新加坡及斯德哥尔摩合作建设更为智能化的交通系统。通过一系列措施,斯德哥尔摩交通流量已减少20%,污染物排放降低12%,每天新增4万人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智慧的城市〞表现的另一个方面如何提供更好的公共平安。这就意味着要把平安部门和地方各种资源“智慧〞的互通互联,真正做到迅速准确应对突发事件。智慧的平安系统实现以网络为中心的机制,能够主动对更多的突发事件和犯罪的信息及模式进行识别预防,不是被动的应对。IBM通过多年的研究测算提出,一个“智慧的城市〞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把政府管理的教育、交通、社会效劳、公用事业、能源、医疗卫生体系简单的信息连接起来,并不能构成一个智慧的城市。一个真正“智慧的城市〞应该把政府提供的效劳和与百姓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主体都连接起来。比方把零售业、汽车销售、金融行业等都连在一起,只有这种情况下这个城市才会变得更加智慧。“智慧的城市〞是对现代生活引发的问题而进行的思考提出的变革。人与自然系统越来越需要和谐相处,而这个和谐的结合点,就是城市。最新的嵌入技术、连接技术、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将更多的应用到生活中,让人造系统更智慧,与自然系统更和谐。19“智慧城市〞的前景实现了智慧城市:不仅可以在食品上安装传感器,对食品进行监控,在人身上也可以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对人的健康参数进行监控,并且实时传送到相关医疗保健中心;可以利用部署大街小巷的监控摄像头,实现图像敏感性智能分析并与110、119、112等交互,实现探头与探头之间,探头与人、探头与报警系统之间的联动,从而构建和谐平安的城市生活环境;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根底,实现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及智能家居等设备,通过不同互联方式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应用方面非常广泛,包括智能运输、智能建筑、数字化医疗、公共平安等等,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方面。“现在在地球上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清楚了解,譬如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所以我们希望让城市更智慧,让我们可以预测到地球、城市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以便于我们进行早期预防,尽可能减少损失。〞、如今的技术已经可以让传感器越来越微小化,甚至可以进入细胞中监控细胞的状况。以后人的梦境、思想都可以实现物联网。对于如今正在热播的?盗梦空间?中进入梦境获取信息的情节,随着技术的开展,这有可能在将来实现。20智慧城市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确立更加开放,更加高远的指导思想,应始终坚持表达城市特色的创新开展思路,注重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加强组织保障,提高认同度,扎实有序推进。重点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智慧城市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相关重大战略和政策。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持续开展的过程,必须遵循国家信息化整体开展战略,保持与国家相关宏观政策相一致。尤其要注重与国家“两化融合〞开展战略相结合,与“三网融合〞、物联网、3G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展结合起来,与开展低碳经济相结合。从而,从全局上把握好智慧城市开展的方向和重点,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二是智慧城市建设应注重表达城市特色。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千篇一律,每一个智慧城市都应具有独特个性,能够支持该城市开展目标和更好发挥城市特色的承载体。要着力开展基于高新技术的战略型、先导型产业,产用互动,以用促产,以产推用,打造新一轮经济增长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智慧系统建设应优先实施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会安保等重大民生工程,通过示范带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三是智慧城市建设应建立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上升为城市党委和政府的意志,要融入城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开展规划。认真研究,抓住时机,用创新的理念,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功能再造,研究制订高起点的、具体的、实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促进智慧城市的开展。四是智慧城市建设应建立强健的组织协调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并且受体制和机制方面问题的制约,推进难度大,因此,智慧城市建设更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和一系列支持系统。主导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与协调作用,整合和集中智慧城市各参与主体的力量,同时还要推动智慧城市研究机构、专家咨询系统和知识支撑体系的建立,加强和深化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创新,充分挖掘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集体智慧,努力形成“顶层管设计、中层管协调、底层管落实〞的工作机制。五是智慧城市建设应进行广泛深入的舆论宣传引导。智慧城市建设不但是政府和企业关注的事情,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应注重舆论宣传和引导,提高政府、企业、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认同度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协同度,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21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24年9月,?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出台。到2024年,宁波目标建设成为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产业集群开展、智慧根底设施比拟完善、具有国际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原那么、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对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十二五〞期间,宁波将力争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系统,形成一批上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1.1十大应用体系:让智慧无处不在从本质上讲,智慧城市是将人的智慧和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发现、解决城市运转和城市开展中的问题。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着眼点在“应用〞。也就是说,通过示范带动,加快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智慧应用。当前,宁波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将突出三大主题,即经济转型升级、和谐社会建设和政府公共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以具有宁波特色的产业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推进经济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以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导向,推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以根底性、公共性智慧应用系统为抓手,推进智慧公共效劳管理应用体系建设。据此,宁波建设智慧城市,将重点构建十大智慧应用体系。〔1〕智慧物流体系。围绕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局部,加快宁波港智慧港口建设,大力推广射频识别、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物流产业基地和物流监管部门中的应用。〔2〕智慧制造体系。在机械装备、精细加工、生物医药、电子电器、纺织服装等重点制造行业,推广适用的信息化辅助设计系统和制造系统,推动制造过程逐步向信息化制造的高级阶段开展。〔3〕智慧贸易体系。大力开展网络市场和电子商务,建设国际国内贸易的效劳网络和信息平台,建设集贸易、物流、金融和口岸效劳于一体的专业国际贸易效劳平台,大力开展集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和国家级行业电子商务网站。〔4〕智慧能源应用体系。运用各种智慧技术、先进设备和新工艺,强化能源利用管理,开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智慧电能建设,加快智慧技术在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用电效劳等环节广泛应用。〔5〕智慧公共效劳体系。全面推广面向市民的住房、教育等公共效劳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推进各专业应用系统与81890市民呼叫效劳中心、市民卡、信息亭等综合性公共效劳平台的无缝联接。十大智慧应用体系还包括: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智慧安居效劳体系和智慧文化效劳体系。21.2六大产业基地:让产业智慧起来智慧产业从狭义来看,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效劳业。从广义来看,智慧产业还包括一般装备和产品制造业升级换代形成的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业,一般效劳业升级改造形成的智慧效劳业,一般农业转换形成的智慧农业等。从宁波实际来看,建设智慧城市要重点抓好六大智慧产业基地。〔1〕网络数据基地。提升政府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和数据容灾中心的建设水平,加快培育和建设物联网公共效劳平台、智慧城市感知计算效劳平台,引进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金融数据处理中心等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数据中心工程,大力推动云计算中心建设。〔2〕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高新区软件研发与创新基地,市级各类开发区、功能区等建设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产业基地、创新基地、推广和效劳基地,重点在智慧城市十大智慧应用系统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及动漫新媒体等领域形成规模。〔3〕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重点提升开展一批智能家电、智能电表、数控设备等设计制造企业,培育开展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装备、信息传感装备、智能交通装备等新兴制造产业群。〔4〕智慧效劳业示范推广基地。重点培育和提升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现代金融、现代商贸、信息效劳和电子商务等效劳业开展,争取在每个重点效劳行业培育一个智慧效劳产业示范推广集聚区。〔5〕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依托现代农业根底,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咨询效劳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的科学化和智能化。〔6〕智慧企业总部基地。注重特色,加强规划,着力创造优良的环境,抓好总部基地建设,着力引进一批智慧型的企业总部。21.3信息根底设施:“随时随地随需〞无论是智慧应用体系构建,还是智慧产业基地建设,离开了信息根底设施,无疑就成了空中楼阁。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智慧城市可以不依赖于完善的信息根底设施而存在。宁波建设智慧城市,最根底的一项工作,是建设一个“随时随地随需〞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大力构建泛在化的信息网络,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加强信息平安根底建设。首先,是构建统一高效的泛在化的信息网络,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播送电视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试点。其次,是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数字电视网络整合改造,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促进业务运营相互准入、对等开放、合理竞争。当前,要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展“三网融合〞和网络根底设施共建共享试点。再次,还要加强信息平安根底建设。强化互联网平安管理,建立上网身份认证(实名)制,标准互联网运营商和联网单位的信息平安管理职责。21.4信息资源整合:再也没有“信息孤岛〞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能使能源和材料实现节约使用、拓展使用和创新使用,已成为国际竞争和城市之间竞争的一个重点。近年来,宁波市在政府数据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比拟大的进展,但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与各部门提出的需求、与公共效劳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信息孤岛〞现象还普遍存在,成为阻碍智慧城市建设的“拦路虎〞。因此,“十二五〞期间,宁波市将:〔1〕大力推进根底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加快政府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物联网公共效劳平台建设,加快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等综合数据库建设,加强教育科研、社会保障、司法执法等专业数据库建设。〔2〕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加快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多层次、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3〕加快培育信息资源市场。研究建立信息资源的产权制度,推动政府部门以非政务性效劳外包、政府采购等方式从市场获取高质量、低本钱的信息效劳,引导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开展公益性或商业性信息效劳。21.5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目标分两个阶段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分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及其开展目标分别是:第一阶段,到2024年,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体系,形成一批上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二阶段,到2024年,将宁波建设成为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产业集群开展、智慧根底设施比拟完善、具有国际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为建设智慧城市,宁波将以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商业和效劳模式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以建设六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开展;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根底设施建设;加强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推进根底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加快培育信息资源市场等。21.6在“两大区域、两大系统〞先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宁波市确定在“两大区域、两大系统〞先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两大系统〞试点为物流系统开展智慧物流试点,医疗系统开展智慧健康保障试点;“两大区域〞试点是:杭州湾新区开展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试点,宁波国家高新区开展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试点。此外,十大体系、六大基地中其他体系、根底的建设,以及十大体系、六大基地以外的应用体系和产业基地,也将根据根底条件、见效周期、民生关联等情况,实行先试点、后示范、再推广的方法,有序地开展建设。?决定?还明确了人才、标准法规和政策等智慧城市建设支撑体系。市政府将每年安排不少于5亿元的扶持资金,各县(市)区在年度预算中安排扶持资金,确保全市每年不少于10亿元,并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智慧城市建设。22我国开展智慧城市的战略从技术战略角度看待智慧城市,城市化如何与信息化互动开展与协同,已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热点问题。从技术战略角度看,目前正进入“智慧城市〞试点的前夕,我国必须紧跟技术开展的轨迹以免落后和被淘汰。第一,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信息化、电子政务、三网融合、物联网、低碳生活不断向纵深开展的下一个目标。信息化与互联网正在改变城市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运行模式、物质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城市开展的诸多方面,正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潮流。随着近期城市化和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正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需要跨越式地提高城市开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如果说目前的互联网、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只是局部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那么智慧城市建设将在更大程度上、更宽范围内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是智慧城市的固有属性决定的。未来假设干年,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规格、档次将在互联网上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所有这些都呼唤“智慧城市〞的出现,这使得它同时成为“信息化〞、“电子政务〞、“三网融合〞、“物联网〞、“低碳生活〞建设的下一个目标。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突破口,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2024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将大力开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温总理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要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时机多,综合效益好。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开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时机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开展。把这一主题列为培育和开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范畴,将会使国家和民众都受益,堪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和提高获利能力,催生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和跨行业智慧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开展的新兴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扩大内需、拉动出口增长堪称是一匹黑马。据有关专家预测,相关产业可带动至少1万亿的消费,为我国GDP带来新的增长点。第三,由智慧城市所推动的智能产业及其网络虚拟空间的兴起,为我国在城市根底设施之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更为后续新兴产业创造了条件,必将引发智能产业的升级。IBM智慧地球战略已被多数美国人接受,被认为与当时克林顿政府利用互联网革命把美国带出经济低谷具有许多共同之处。IBM的“智慧地球〞宣言和各兴旺国家的布局,或许已经拉开了这场跨越式开展的序幕。如果我们不缜密考虑、认真对待,不在智能产业兴起之际夺得先机,很可能由互联网产品的消费者再次沦为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的消费者,再次处于被动局面。第四,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展“智慧城市〞的根底条件。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大开展时期,已拥有年总产量超过20亿只〔5000多种品种规格〕的传感器产业,已突破芯片、封装、标签、读写器等系列射频标签〔RFID〕关键技术等。拥有8.23亿移动电话用户,3.02亿固定电话用户,4.04亿互联网用户,1.7亿有线电视网用户,这为我们开展智慧城市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已大幅提升。2024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2.57万亿元;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13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比重约10%,为开展智慧城市提供了较好的经济根底和产业根底。同时,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局部重要方向的研发水平已步入国际前列,这为我们开展智慧城市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条件。我国信息领域科技人员总量大,研发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城市用户中具备互联网知识和能力的居民人数大幅提高,这都为我们开展智慧城市提供了非常好的人员和人才储藏。23智慧城市试点目标和前期进展智慧城市试点工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论坛和联盟的形式组织全国力量,联合攻关,集成各领域、各城市、国内外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满足现有城市开展需求的成果,研究我国智慧城市统一的定义、名词术语,需求,体系架构、功能组件、应用场景、指标体系、顶层设计和不同行业的典型应用示范,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掌握一批知识产权,形成具有完整性、前瞻性、可扩展性、行业和区域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智慧城市总体方案,形成一批具有应用特点和平安性的行业总体方案,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通过试点示范,加快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开展的智慧环境;以“开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为目标,探讨新型城市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管理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的可能性,为我国城市开展提供参考。同时,智慧城市试点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开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时机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开展。2024年8月科技部组织专家在香山召开“信息技术开展战略顶峰论坛〞曾对智慧城市有过深入研讨。2024年4月,信息领域和空间遥感领域联合成立智慧城市工程指南编写组,2024年5月形成指南并通过科技部综合评审。2024年6月信息领域、空间遥感领域和现代效劳业相关专家在北京就智慧城市工程召开座谈会,与会专家对智慧城市工程给予充分肯定,形成了“在信息领域和空间遥感领域专家组指导下,试点放在武汉,组织全国力量,论坛秘书处设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建议。2024年7月智慧城市论坛筹备组与中国通信学会确定,论坛挂靠中国通信学会,拟筹备成立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2024年8月确定2024年11月2—5日在武汉中国光谷召开光博会期间套开智慧城市论坛和联盟大会。2024年9月已开展成员约100家,预计到成立时论坛成员将到达150-200家。24智慧城市遍地开花中国城市化率已经到达近47%,但相比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仍将保持较快开展势头,与此同时,困难和挑战如影随形。解决城市问题需要智慧,而IBM也一直在致力于如何用更“智慧〞的方式与中国城市管理者共同面对问题。在IBM的“智慧城市〞地图中,在交通、油田、食品系统、医疗、电网、零售、水资源、供给链、制造、气象、金融等多种领域运用智能化解决方案,用无处不在的“智慧〞构建和谐城市。2024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新概念,“智慧的地球〞的目标是让世界的运转更加智能化,涉及个人、企业、组织、政府、自然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而他们之间的任何互动都将是提高性能、效率和生产力的时机。随着地球体系智能化的不断开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有意义的、崭新的开展契机。2024年IBM总结出全球230位市长最关注的六大子系统:交通、医疗、水资源管理、能源与公共事业、公共效劳与教育和公共平安,人们对“智慧城市〞给予了高度期望。2024年,IBM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点集中在六大领域:公共平安、电力、医疗卫生、水资源管理、交通和效劳型政府。“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中国的现实举措,在中国城市化开展的进程中,“智慧城市〞旨在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城市信息化样本。据悉,全球50多个国家已经开展了智慧地球的相关业务,产生了1200多个智慧的解决方案,无论是交通、食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