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度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劳动就业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44.3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087.42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员比重66.1%。全市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3.6%;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5.2%;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51.2%。全市农民工总量751万人,比上年下降0.7%。其中,外出农民工509万人,下降0.9%;乡内农民工242万人,下降0.1%。全年促进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就业17.32万人,其中,返乡创业2.72万人。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69个,全年实现总产值371.8亿元,吸纳就业5.7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0.6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4.4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万人。全年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4%。全市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070个,6166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选派654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2022年末,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2.3,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大于劳动力供给。全年组织1.8万人参加创业培训。新增创业担保贷款56.9亿元,扶持自主创业人员3.1万人,带动(吸纳)就业10万人。累计培育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13个,其中,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7个。截至年末,已建成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个、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5个。全行业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169家,从业人员2.9万人,促进386.9万人实现就业和流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营收超800亿元。全年服务用人单位49.8万家次,同比增长33%。二、社会保险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845.91亿元,比上年减少49.16亿元,下降2.6%;基金支出合计1639.77亿元,比上年增加86.92亿元,增长5.6%。(一)养老保险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72.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7.9万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784.04亿元,基金支出1579.96亿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723.25亿元。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31.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7.5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980.0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51.7万人,分别增加68.56万人和8.95万人。年末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16.2万人,增加79.59万人。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687.8亿元,基金支出1515.81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499.31亿元。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40.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9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331.2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96.24亿元,基金支出64.15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23.94亿元。依法开展社保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监管,年末委托投资营运基本养老保险金400亿元。推进实行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备案。年末全市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企业1576家,比上年增加186家;参加企业年金职工29.05万人,比上年增加1.69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余182.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82亿元。加强职业年金管理。2022年末参加职业年金参保职工75.55万人,比上年增加0.99万人;2022年末领取待遇人数9.79万人,比上年增加2.71万人;2022年当年支付待遇4.65亿元,比上年增加2.61亿元。2022年当年划拨投资职业年金94.07亿元,比上年减少44.43亿元。(二)失业保险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14.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94万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8.36万人,增加0.78万人。全年共为16.29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比上年增加1.76万人。延续实施阶段性扩围政策一年,向当年新发生的5.8万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全年共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4.77亿元,比上年增加12.24%。全年“免申即享”向147154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12.68亿元,惠及职工388.91万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惠及职工4.19万人。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1.3亿元,基金支出35.6亿元,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7.7亿元。(三)工伤保险年末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52.8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91万人。全市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99.9%。全年认定(视同)工伤3.76万人,评定伤残等级2.68万人。全年6.34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0.55亿元,基金支出24.22亿元,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3.68亿元。三、人才人事深入实施专家服务基层行动,全年组织开展98个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项目,新设立4家市级专家服务基地,组织847名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多种形式服务活动1737场次,培训指导基层专业技术人才2.7万人次。新增市级专家工作室30个。年末全市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10家,其中部市共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家;入园企业超过100家,2000名留学回国人员在园就业创业。年末全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3个,当年新招收1066人,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6959人。稳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年遴选举办37期国家级和市级高级研修班,新设立1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加快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启动全国首批数字技术工程师师资、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学员培训,开展首批大数据专业技术等级考核。全年共组织实施职能化考试37项,共57.43万人次报名参考。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考31.07万人次,2.96万人通过考试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等竞争类考试报考26.36万人次,选拔8000余人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组织承接社会化委托考试421项,服务各类企事业单位204家。年末全市共有技工院校50所,在校学生10.8万人。全市技工院校共招生3.9万人,毕业生2.8万人,面向社会开展培训11.4万人次。年末全市共有就业训练中心9所,民办培训机构741所,全年共组织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3.69万人次。其中,培训企业职工14.77万人次,培训失业人员4.13万人次,培训毕业年度高校和中职毕业生1.97万人次。年末全市共有技能人才50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8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1.4%。“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1人,全国技术能手287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3家,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71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63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4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4个。年末全市共有职业资格鉴定机构122个,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360个,职业资格鉴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评人员1.36万人。全年共有29万人次参加职业资格鉴定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5万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8965人次取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率超过99.7%,岗位设置完成率超过99.5%。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全面推行,全年全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7448人,其中,市属事业单位3843人,区县事业单位13605人。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在全市事业单位持续落实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单列政策,落实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工资福利保障工作。持续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为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高标准做好“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推荐工作,全年共推荐5个先进集体、10名先进个人获得国家级表彰;高质量完成18项国家部委表彰推荐,14个先进集体、75名先进个人获得国家部委表彰;圆满完成10项市级表彰、22项市级部门表彰组织实施工作,845个先进集体、503名先进个人、1167项优秀作品获得市级表彰,995个先进集体、1686名先进个人、160项优秀作品获得市级部门表彰。四、劳动关系年末全市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并在有效期内的集体合同累计4.4万份,覆盖职工201万人。经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并在有效期内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企业约1302户,涉及职工46.44万余人。组织开展2022年度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工作,继续发布全市分职业、分岗位等级的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信息。2022年,全市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82348元,比上年增加3215元,同比名义增长4.1%。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7008元,比上年增加5338元,同比名义增长5.3%。全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受理案件4.75万件,其中: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案外处理0.91万件,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85万件。仲裁机构立案受理案件涉及劳动者3.8万人,当期审结案件3.85万件,涉案金额6.6亿元。调解成功率67.4%,仲裁结案率98.7%,仲裁终结率73.9%。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8295户次,涉及劳动者37万余人,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1345件,为3789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4484万余元。深入开展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评价企业15447户,其中A级企业4528户、B级企业10784户、C级企业135户。五、人社帮扶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到79.93万人,516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4521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0.5万名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脱贫人口,促进14.4万名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山东帮扶重庆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4万人,帮扶培训脱贫人口4822人次;组织开展全市脱贫人口培训4.4万人次;全市135.27万人困难群体中符合参保条件的118.05万人困难群体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累计为符合代缴条件的36.32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3050.26万元;选派349名专技人才赴山东交流,培训专技人才16820人次。六、行风和基础建设2022年,全市人社系统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这一主线,围绕政策制度供给“最先一公里”和政策服务落地“最后一公里”两头发力,健全局(处、科)长走流程、青年干部调研暗访、“我为群众办实事”三项机制,强化“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人社便民服务圈建设、社保卡“一卡通”三个抓手,夯实干部能力作风、信息化建设和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三项支撑,持续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保持在99.99%,超过全国96%的控制目标。在2022年度全国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总决赛中,我市获得“团体一等奖”,4名选手获得“全国人社知识通”称号,3名选手获得“全国岗位练兵明星”称号。在市级部门政务服务能力排名中,我局连续四年位列市级部门第一方阵。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全市人力社保194项服务事项同步实施“三级四同”标准化建设,统一规范244项内部标准、区域协同试点事项32项,形成“同一事项、同一标准”服务。二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标准化。编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10项,梳理“全渝通办”服务事项100项。三是健全政务服务标准体系。统筹制定“川渝通办”全程网办流程规则,推动逐步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统一。扎实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一是规范审批服务行为。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不得额外增加或变相增加办理环节和申请材料。推进政务服务办理时限平均减少5.07天,申请材料累计减少139件,精简率达71%,53项服务事项实现“立等可取”。二是规范政务服务窗口设置。梳理入驻“综窗”服务事项143项,部署运用“一窗综办”综合受理系统,推行“一窗综办”模式,112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三是规范网上办事服务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依托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提供政务服务。推进网站、服务平台适老化改造,在“重庆人社”APP增设“长辈服务专区”,纳入45项涉老高频服务事项。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等在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同源发布、同步更新,做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建设。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从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角度出发,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推动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强的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出企业职工退休、员工录用、灵活就业等14个“一件事一次办”上线运行,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培训补贴等7项政策“免申即享”和单位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项政策“直补快办”。二是推动服务事项“就近办”。着力打造“15+5”人社便民服务圈,累计建设全市1.35万个人社便民服务点位,创新开发人社便民服务电子地图,实时提供网点查询、智能推荐、一键导航和关联网办等服务。依托基层服务平台、合作服务点、劳务经纪人队伍等力量,开展“帮办”“代办”“上门办”等服务。三是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实现网上办事“一次注册、多点互认、全网通行”。2022年,148项服务实现网办,网办率达到95%,累计提供网上办事服务超700万件次。积极推进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工作,年末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3590万人;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49.7%,电子社会保障卡在44个渠道提供服务,并开通14项全国服务和148项市属地服务,全年累计提供线上服务1835.3万人次。全市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已开通148项全市性服务,累计访问量2.2亿人次;注册用户总数达746万人。全市12333电话服务全年接听总量约430.9万次,综合接通率81.8%。七、川渝人社合作一是以试点促亮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川渝区域协同试点,统一川渝服务事项32个,规范办事要素30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办理。在全国首批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覆盖7家试点平台企业22.5万人。统筹推进遂潼社保卡“一卡一码通”试点,实现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等4个领域23项功能互认互通协同共享。二是以通办优服务。上线第三批川渝人社“跨省通办”服务2项,三批次40项川渝人社“跨省通办”2022年互办业务48万件,全面实施第二批便捷生活行动,工伤职工异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Unit6lesson 5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5年板翅式换热器合作协议书
- 2024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四分公司电动列车司机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一套
- 第二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 单元小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2025至2030年中国枕下垫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第13课 我们小点儿声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024版)教学设计
- 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课件 第12章 深度学习(自动编码解码器、卷积神经网络)
- GA/T 1988-2022移动警务即时通信系统功能及互联互通技术要求
- 文科学术规范与学术论文写作课件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体育下册全册教案
- 农业政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国家电网招聘之其他工学类复习资料大全
- 天山天池景区介绍-天山天池景点PPT(经典版)
- 电动机润滑档案
- 房地产 -中建一局成本复盘案例汇编
- 回延安部编语文名师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课件2
- 正常分娩 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护理
- 《当前中国海疆形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