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候与高原铁路运输环境分析_第1页
高原气候与高原铁路运输环境分析_第2页
高原气候与高原铁路运输环境分析_第3页
高原气候与高原铁路运输环境分析_第4页
高原气候与高原铁路运输环境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原气候与高原铁路运输环境分析

1高原铁路的特殊性青藏铁路、拉萨至日喀则的拉日铁路和拉萨至少林寺的拉林铁路位于高原,属于高原铁路。其中拉日和拉林属于纯藏区运营的高原铁路,其运营方式将更为特殊。西藏具有空气稀薄、寒冷、干燥、紫外线辐射强、水蒸发快、沸点低等典型的高原气候特征,由此形成了高原铁路其恶劣的工作环境。缺氧和昼夜温差大挑战着铁路工人的人体极限,而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则决定了高原铁路运输从业者需为公众提供不同于一般铁路的特殊运输服务。为了适应铁路运输在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和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铁路资源,本文以西藏大学铁路运输专业为例研究如何培养适合高原铁路运输组织的特殊人才。2确定学科课程内容西藏大学铁路运输专业实施“以岗导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高原铁路的岗位特征、工作内容和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确定学生所学的内容。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结合高原铁路的运输组织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面向高原铁路让学生的“学”和工作的“岗”有机结合,从而形成高原铁路特殊人才的培养模式。2.1高原铁路岗位群设置有效应对高寒和缺氧带来的困扰是高原铁路岗位对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地处世界屋脊的高原铁路其运输组织十分特殊,高原风沙、雪害冰冻、滑坡、地震等特殊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均对高原铁路的运输组织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铁路从业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将应对高原气候和地质带来的运输危险常态,因此所有人员必须具备处理这样一些安全隐患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岗位群的设置还需考虑西藏当地特殊的风俗人情,藏族作为西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占到了人口总数的90%以上。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怒族、独龙族以及僜人、夏尔巴人等其他民族的居民也世代居住在西藏,由此形成了以藏语、汉语交流为主的语言特征。因此高原铁路从业人员还需要具备在藏区工作的语言交流能力。综上所述,高原铁路岗位群的设置除了需按一般铁路设置:车站值班员、车站调度员、统计员、车号员、客运计划员、客运(货运)值班员、售票员、行李员以及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各类调度人员等岗位以外,还需设置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和高海拔地区铁路运营所需要的特殊岗位。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车站的客运和货运业务,需要懂得当地民族语言、了解当地民族心理和能融入当地风俗人情的铁路运输专门人才。针对高原铁路的特殊情况,在一般铁路岗位基础上应增设少数民族语言引导员、高原反应急救员岗位。2.2藏族学生铁路运输认知水平的问题西藏大学铁路运输专业实施“以岗导学”的人才培养理念,要以学生作为研究的轴心。目前铁路运输专业主要由藏族和汉族学生两类生源构成。藏族生源主要来自于西藏自治区,汉族生源主要来自内地省市。因为铁路运输在西藏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大部分藏族学生对铁路运输的认知度为零,由此学生在进行铁路运输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的理论学习跟就业实践也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基于这一情况引入“以岗导学”的理念,既可以有效地提高藏族学生对铁路运输的认知能力又能增加学习专业知识的乐趣。在这种模式下培养起来的学生,既具备铁路运输组织的专业技能又可以充分发挥西藏大学学生在藏区工作的语言优势。在“以岗导学”的思想中要充分利用西藏现有的高原铁路资源,以已经通车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为研究对象,总结其运营组织的经验,特别要借鉴其在运输组织过程中应急处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学生在熟练掌握一般铁路运输组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习如何应对在运输组织过程中将要遇到的特殊问题,特别是高原气候和地质灾害导致的高原铁路运输安全隐患问题。3西藏大学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西藏大学,立足西藏,服务西藏,不断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提升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已探索出一条极具特殊性的在高原民族地区兴办高等教育的路子。西藏大学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迫切需要——融入“以岗导学”的指导思想,让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用实践来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得出“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人才,为西藏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3.1实践课程设置西藏大学铁路运输专业从2001年开办至今,已经摸索出一条相对成熟的办学路子。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总学时为2793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学时数833学时,占总学时数的29.8%;专业基础课1276学时,占总学时的45.7%;专业特色课360学时,占总学时的12.9%;文化素质及学科交叉课234学时,占总学时的11.6%。在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单独计算为33个学分,时间为:37周的校外实践时间和164学时的实验室实践教学时间。课程设置方面参考了内地高校铁路运输专业的课程设置方式,开设了铁路运输专业的核心课程:《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车站及枢纽》、《铁路货运组织》、《旅客运输组织》等。同时为了体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特色,在文化素质交叉课方面体现了西藏当地的特色。为了提高藏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开设了《大学语文》和《公文写作》课程,其他民族的学生则开设了《藏语文》(包括了藏语言文学和藏语口语)课程,藏族同学毕业的时候须通过藏语四级、其他民族同学须通过藏语一级的资格认证。为了让学生掌握常见高原病的预防和高原病的急救措施,专门开设了《急救医学》这门课程。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让藏族学生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面向铁路运输专业的所有学生开设了《西藏地理》《藏族历史》作为文化素质交叉课。3.2设计“设计”的形式来双向巩固教学成果在实验(践)教学方面,采用了“实验室实验+课外课程设计”的形式来双向巩固教学成果的模式,同时利用假期进行铁路运输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深入铁路运输企业与专业技术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3.2.1可充分利用的铁路资源目前西藏的铁路资源仅限于青藏铁路,从安全是运输生产第一位的角度出发,学生可利用于学习的铁路资源更加有限。西藏大学铁路运输专业,已经建设并面向学生开放了三个专业实验室,以此来弥补铁路资源的制约,具体包括:3.2.1.微机联锁沙盘演练系统应用微机联锁仿真系统通过联锁数据运算控制机与沙盘进行双向控制,以实现站场内部联锁控制、接发列车的综合演练(包括站站之间、站场之间和场场之间)。其中接发车作业标准包括三显示自动闭塞、四显示自动闭塞、单线半自动、复线半自动、电话闭塞场间联系等。微机联锁沙盘演练系统具备办理列车进路、调车进路、引导进路、坡道延续进路、推送进路、引导总锁、单操道岔、单锁道岔、封闭道岔、取消进路、人工解锁进路、区段故障解锁、中岔解锁、中途返回解锁、站场间接发车作业等微机联锁的各种功能以及各种常见故障的仿真。在微机联锁沙盘仿真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运输设备的实验,熟悉铁路线路、机车车辆及通信信号的基本设备,了解设备的组成、原理及作用。学生通过微机联锁仿真系统进行正常及非正常情况下的选路、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及各种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等操作练习,并通过沙盘实时反应,达到提高学生的熟练操作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的目的。可对微机联锁仿真系统进行各种故障设置等,实现学生在正常情况及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3.2.1.增加交通流量的学习机车驾驶模拟实验室是利用机车驾驶模拟器来完成实验的。该模拟装置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实时交互、机车驾驶培训系统。该实验装置可以模拟机车启动、调速运行、停车和列车动力学分析等功能,通过该实验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机车驾驶技巧,了解机车牵引特性等。学生以课程的方式进行模拟驾驶培训,通过在该系统上的逐一课程培训,可熟悉机车上的操纵设备、机车常规的操纵过程、初步掌握各种机车操纵技巧、掌握行车规章、列车常见故障的判断处理等基本技能。3.2.1.对列车调度员的培训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进行训练,主要内容根据铁道部运输局对列车调度员制定的学习范围(即铁路运输调度员实用手册)确定。包括《技规》、《事规》、《调规》、《行规》、《统规》及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及铁路运输主要指标等,掌握列车调度指挥的基本技能。学生通过训练后,可以了解铁路局列车调度员的主要职责范围及工作制度;基本具备列车调度员的素质,能进行较简单的调度指挥工作;熟悉并能运用与列车调度员相关的各种规则、规范。3.2.2课程设计的程序为了进一步巩固是理论教学的成果,学生的专业课程还需要做课程设计来加强理论的学习,共开设了五门课程设计。包括:铁路线路选线课程设计、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货场课程设计和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不同的课程设计用于检验学生掌握不同方面的理论知识水平。如:(1)铁路选线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能够了解铁路选线及定线设计特点:掌握牵引质量计算、能力计算、车站分布计算,平纵断面设计及铁路定线方法,线上建筑物的布置要求;掌握平纵断面图绘方法;掌握方案经济比较的指标确定和方法。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风和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制平纵断面图,为学生将来的设计或施工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2)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学生对区段站进行设计,然后进行能力计算。根据站坪长度确定站场布置图,根据运量,尽量减少折角车流来确定第三方向C的引入位置,根据已知运量等条件确定各项设备的数量和具体位置。由设备的位置和数量选用类似站场布置图作为参考图,在对参考图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咽喉设计,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具体位置,然后进行调整,使站坪和最短有效长满足要求。然后对设计的区段站进行咽喉区和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检算设计是否满足要求。(3)货场课程设计。这个设计让学生了解铁路货场内部规划设计的原则,确定影响货场装卸线、到发线作业能力的因素,掌握如何确定货场内仓库、堆场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课程设计,既可以检测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而自身欠缺的知识可以通过课程设计进行弥补,最后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4培养型人才研究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西藏大学铁路运输专业要走民族特色的路子、贴近西藏实际,溶入藏族历史、藏族地理、藏语文、高原急救医学为高原特色课程。西藏大学铁路运输专业迫切需要融入“以岗导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为主,着重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确定其专业培养目标为:为西藏高原铁路输送合格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借鉴已经运营的青藏铁路的成功经验,可以邀请在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课堂进行生动的讲解。同时也可以协调相关部门让学生走进生产车间观摩技术人员组织生产的过程。基于教学相长的考虑,专业课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到高原铁路运输企业的调研中去,每年进行为期不少于两周的实地调研活动,以此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的目标。4.2“1+2+1”整班培养模式1针对在高海拔和民族地区办高等教育难度大、困难多的问题,教育部专门召开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会议,发下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对口支援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等有关工作的通知》。根据相关文件的精神,自2011年起,西藏大学工学院交通运输系与西南交通大学实行“1+2+1”整班培养。“1+2+1”模式为:学生第一学年和第四学年在西藏大学就读,第一学年学生除了要学习一般的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以外,还要学习学校制定的高原特色课程,为以后适应高原铁路的工作奠定基础。第二、三学年于西南交大交通运输学院就读,学生可以利用内地高原的资源优势,学习一般铁路运输组织过程中的专业知识。第四学年回到西藏大学学习,一方面再次适应西藏的工作环境;另外一方面结合西藏高原铁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