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龙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玉龙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玉龙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玉龙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玉龙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龙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以下有关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B.每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C.每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D.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2.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A.下丘脑合成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B.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增加C.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D.垂体合成某种激素增加,使水的重吸收增加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D.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的本质都是蛋白质,因此能被蛋白酶分解B.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在突触间隙处的移动均需消耗能量C.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D.突触小泡起源于溶酶体,能与神经递质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5.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C.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D.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而发挥作用6.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时可把纤维素作为唯一氮源B.该实验中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均为液体培养基C.刚果红染色时,倒平板加入的刚果红需灭菌处理D.刚果红可以与纤维二糖和其他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2)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_______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3)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

(偏大、偏小)。(4)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数量变化属于______型增长。田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控制田鼠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1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图2中,当R值为a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8.(10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成是激素调节,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知识及实验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部位激素的相对浓度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素茎尖+++++++++—幼叶++++++——伸长茎++++——侧芽++——成熟叶++—+++根++——根尖++———+++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①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比较茎尖和伸长茎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从细胞角度分析植物的生长,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主要通过促进________,从而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主要通过促进_______,而促进生长。(2)分析上表可知,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可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③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的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证明。④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________________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第二步: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9.(10分)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填字母),由_____组成。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填字母)。(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是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___,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______(内/外)一致。(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5)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向左/向右/不变)。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区段的变化。10.(10分)2021年5月22日13时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一“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杂交水稻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知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没有发现良好的雄性不育系之前,对水稻杂交之前需要对母本进行______,育种环节较复杂,工作量较大;发现了雄性不育品系以后,可将其作为________,简化了育种环节。(2)现选用高杆抗病水稻植株(甲)和矮杆感病水稻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已知高杆对矮杆为显性,用A、a表示,抗病对感病为显性,用B、b表示。若杂交产生的子一代(F1)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l:1:1:l,则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3)让上述F1中的高杆抗病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F2中出现矮杆感病类型的比例是_________,F2与甲表现型相同的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11.(15分)建立人工湿地公园可以有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获得生态、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图乙表示该人工湿地公园中几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A、B、C三个区域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的集合称为______,其中植物的向光生长与______信息有关。(2)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不仅能吸收N、P等营养物质,还能为微生物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微生物通过______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进水口的污水流入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人工湿地的______是有限的。(3)图乙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图乙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4)在此基础上,某地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X表示能量流动的去向之一,Y为能量值,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生物类型X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生产者44.05.095.020.20植食性动物9.51.511.0Y5.0肉食性动物6.30.56.50.711.0据表分析,X是指_____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____,Y为_____。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一种生物可能捕食多种生物,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所捕食。【详解】A、动物可能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A错误;B、食物链中顶级消费者没有捕食者,B错误;C、一种生物可能捕食多种生物,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所捕食,可能位于多条食物链上,C错误;D、一种动物由于食性不同,可以捕食不同的生物,因此不一定属于一个特定营养级,D正确。故选D。2、B【解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详解】A、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A错误;B、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以维持血糖平衡,B正确;C、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体温降低,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C错误;D、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D错误。故选B。3、D【解析】性状分离是指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纯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只能说明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不会出现性状分离,A错误;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的全部是显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后代属于测交,根据性状分离的概念可知,此现象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杂种显性个性自交同时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D正确。【点睛】熟悉性状分离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C【解析】图示为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内的神经递质通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结合后神经递质经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详解】A、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一氧化氮等,并不全是蛋白质,A错误;B、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在突触间隙处的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C正确;D、根据分析,突触小泡起源于高尔基体,其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和受体特异性结合,D错误。故选C。5、D【解析】1、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A错误;B、激素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生命活动,B错误;C、激素没有催化作用,C错误;D、激素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是传递信息的物质,作为信使传递信息而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D。6、C【解析】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原理:1、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2、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A、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时把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不是氮源,A错误;B、在纤维素分解菌分离与鉴定实验中,用到的培养基按照物理状态分类均为固体培养基,B错误;C、加刚果红进行染色时,可在倒平板时加入,也可先培养微生物,待长出菌落时加入。若倒平板时加入需对刚果红进行灭菌处理,C正确;D、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但并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样方

(2).随机取样(3).性别比例(4).出生率(5).标志重捕(6).偏大(7).J(8).(增加环境阻力,)降低其环境容纳量(9).不变(10).增长型【解析】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详解】(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雌性个体不能得到交配的机会,影响害虫的出生率,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3)由于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算该种群的数量,若某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有N:M=n:m,N=Mn/m,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即m偏小,则由此算出的种群数量N=Mn/m偏大,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4)根据题干分析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J型曲线,根本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增加田鼠生存的阻力。(5)图1中A曲线是J型增长,种群以λ倍增长,所以增长率不变。据图2可知,a点R值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难点是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曲线和标记重捕法的误差计算,学生要充分理解λ的含义;同时结合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验误差问题。8、(1).促进果实的成熟(2).细胞的伸长(3).细胞的分裂(4).用细胞分裂素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5).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6).在相同位置相同面积上涂等量的蒸馏水(7).记录甲、乙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8).甲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乙组长【解析】该实验设计,目的是验证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自变量是细胞分裂素的有无,因变量是检测叶片衰老的程度,可以通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反映。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实验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排除无关变量等原则。【详解】(1)①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一类激素就是乙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②比较茎尖和伸长茎中各种激素的含量,可以看出生长素和赤霉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而促进生长。(2)③实验原理:用细胞分裂素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④实验步骤要注意对照和无关变量的排除。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第二步: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在相同位置相同面积上涂等量的蒸馏水。第三步:记录甲、乙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⑤实验结果预测:经过细胞分裂素处理的甲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乙组长【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主要是识记基本知识点和实验设计,代谢类的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需要关注。9、(1)①.B②.运动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③.a、b、c(2)①.h②.协助扩散③.内(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5)①.AB②.向左③.B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是反射弧结构,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是受体,其中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图3中g和i是静息电位,h是动作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小问1详解】根据图1中A所在神经有神经节可以判断A是感受器,则B是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图2中突触结构由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和c是突触后膜三者构成。【小问2详解】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所以h表示兴奋部位;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传导方向与膜内一致。【小问3详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小问4详解】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可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在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体现。【小问5详解】①由图4分析可知,其测得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段;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神经纤维上将产生兴奋,膜电位反转,使图图4中指针偏向相反方向,即向左偏转。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使膜内电位升高,发生BC区段的变化。【点睛】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电位变化情况,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题中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10、①.去雄②.母本③.AaBb、aabb④.基因自由组合⑤.高杆抗病:高杆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感病=9:3:3:1⑥.1/16⑦.1/9【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研究对象的性状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控制,要求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这是基因自由组合的前提。在遗传时,每对基因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详解】(1)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在没有发现良好的雄性不育系之前,对水稻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先对母本去雄,然后套袋,防止自花传粉和外来花粉干扰,雄性不育系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只能作为母本。(2)由题意可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_B_,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若杂交产生的子一代(F1)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l:1:1:l,可推知植株甲产生了四种配子,且比例为l:1:1:l,因此可知植株甲基因型为AaBb,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3)让上述F1中的高杆抗病植株(AaBb)自交得F2,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推知,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高杆抗病:高杆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感病=9:3:3:1,F2中出现矮杆感病类型(aabb)的比例是1/4×1/4=1/16,F2与甲表现型相同的植株占9/16,其中的纯合子(AABB)在F2中比例为1/16,因此F2与甲表现型相同的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点睛】本题要求考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使用条件,解答该题可应用反推法进行,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遵循的遗传规律等,然后再依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正推答题。11、(1)①.群落②.物理信息(光信息)(2)①.分解作用②.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3)①.4②.丙、己、戊、庚③.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信息)、分解者(4)①.呼吸作用散失②.180(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