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丽水四校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感觉身体出汗的中枢在下丘脑B.温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表皮、内脏器官及其粘膜C.冬天运动过程中既有冷的刺激也有热的刺激,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作出分析综合D.汗腺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2.以生物的有机物积累量(生物量)为指标,统计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量所占的比例,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演替结果中显示,优势物种明显发生了改变B.该群落中的植物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决定这一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C.退耕农田发生的演替和火灾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D.所有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构成该地区的生物群落3.下列选项不属于内环境失调的是()A.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出现晕厥难受等现象 B.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心跳急促,呼吸加快C.秋季穿得单薄引起感冒流涕 D.人体长期不摄取足量碘元素引起脖子肿大4.为了更好地对果园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农林技术人员研究了果树的15种不同种植方法对各类昆虫(寄生性昆虫寄生在植食性昆虫中)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三叶草和苹果树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苹果树、三叶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各类昆虫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C.纯苹果种植园的营养结构比复合种植园的简单,两者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D.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可导致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数量明显减少5.研究人员发现了肥胖引发Ⅱ型糖尿病的机制,脂肪细胞会释放一种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患者体内的胰高血糖素水平比正常人高B.PEDF可能干扰了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C.肌肉和肝脏细胞对葡萄糖不再敏感D.PEDF导致机体产生上述变化属于自身免疫病6.在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发现过程中,“演绎”过程指的是:A.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B.根据F1的性状分离比,提出“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假说,推断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l:1D.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推断出F1中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l:2:17.AA与aa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取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显性与隐性性状之比为A.8:1 B.3:1 C.9:1 D.16:18.(10分)某课题组研究了植物激素类似物甲、乙对刺果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高浓度激素类似物的促进效果始终强于低浓度的B.不同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幼苗的作用可能相同C.实验中的两种激素类似物的作用均表现出两重性D.同时使用两种激素类似物对幼苗生长促进更明显二、非选择题9.(10分)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某些病毒感染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继而引起发热。某人因病毒感染体温上升至38.5℃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_____,使下丘脑的_____中枢兴奋,使调定点升高至38.5℃。调定点升高后,下丘脑产生兴奋传导至_____形成冷觉;同时,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使产热增多。(2)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_____,引起机体散热_____。(3)某人发烧体温上升至38.5℃期间,人体产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持续发烧时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该刺激传至下丘脑,促进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减少。10.(14分)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2)图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该物质能刺激细胞c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免疫系统的防卫措施除了上述特异性免疫外,还有_____,它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是_____。(4)图中细胞f是____________,可由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由该细胞f参与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5)对于动物的免疫系统,除具有防卫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6)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细胞f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病。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寄生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细胞。11.(14分)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若该图是人体水平衡调节示意图,则图中的激素d代表的是____________激素,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该图是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a代表血糖浓度的变化,c是胰岛细胞,则激素d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a→c→d→e属于__________调节。(3)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是通过a→b→e来实现的,属于________调节。(4)若该图是体温调节示意图,则体温调节过程中相关的内分泌腺c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肾上腺和甲状腺。(5)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如生长激素可与全身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PD-1是表达在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PD-L1是一种能够与之结合的蛋白质(见图1)。PD-1和PD-L1结合会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数量较多,更有一些类型的肿瘤细胞除了表面有PD-L1,还分泌出大量的PD-L1(见图2)。(1)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如下图。在方框中填写相应的免疫细胞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2)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类似PD-L1的膜蛋白一旦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便可避免______。(3)目前已研发出针对PD-L1的抗体(mAb)。结合图1信息,mAb能治疗肿瘤是因为使用mAb时,mAb通过与______结合,阻止了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从而______。(4)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剂量的mAb对肿瘤A患者治疗有效,对肿瘤B患者无明显效果。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相同剂量的mAb对肿瘤B患者无明显效果的原因。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人体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B、温度感受器包括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B正确;C、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对兴奋可以做分析和综合作用,C正确;D、体温调节中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的汗腺分泌量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等方式实现,D正确。故选A。2、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退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过程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详解】A、图中所示的演替结果显示,优势物种明显发生了改变,即优势种由草本变为灌木,再变为乔木,A正确;B、该群落中的植物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决定这一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B正确;C、退耕农田发生的演替和火灾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D、生物群落包括该区域的所有生物,D错误。故选D。3、B【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出现晕厥难受等现象是体内产热无法散出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A正确;B、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有利于体内过多的热量散失,心跳急促,呼吸加快是体内较多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从而快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B错误;C、秋季穿得单薄是机体产热低于散热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最终表现为感冒流涕,C正确;D、人体长期不摄取足量碘元素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通过反馈调节引起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进而引起脖子肿大的现象,这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D正确。故选B。4、B【解析】分析图示:由图可知,植食性昆虫在复合种植时减少,而肉食性性、寄生性、腐生性昆虫增多,说明肉食性性和寄生性昆虫抑制了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复合种植时生物量增多使腐生性昆虫增多。因而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详解】A、三叶草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或绿化观赏,而苹果树是阳生植物,选它跟苹果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B、苹果树、三叶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各类昆虫不一定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B错误;C、纯苹果种植园只有苹果树,而复合种植园园中生物种类较多,因此纯苹果种植园的营养结构比复合种植园的简单,两者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C正确;D、复合种植园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导致害虫明显减少,D正确。故选B。【点睛】复合果园中植食性昆虫明显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得以提高。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这可能是随着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来消灭害虫。5、B【解析】根据题意,Ⅱ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敏感而无法接受到胰岛素的刺激,影响血糖的调节。【详解】A、患者体内的由于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水平比正常人低,A错误;B、PEDF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可能是干扰了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B正确;C、根据题意,肌肉和肝脏细胞对胰岛素不再敏感,而非对葡萄糖不敏感,C错误;D、PEDF导致机体产生上述变化不是破坏自身的免疫系统,D错误。故选B。6、C【解析】AB、“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与“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均属于假说内容,AB错误;C、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推断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l∶1,属于“演绎”过程,C正确;D、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可推断出F2中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l∶2∶1,D错误。故选C。7、A【解析】AA与aa杂交得F1(Aa),F1自交得F2(AA:Aa:aa=1:2:1),F2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其中A占2/3、a占1/3。取F2中显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出现隐性性状个体(aa)的比例为1/3×1/3=1/9,所以后代中显性与隐性性状之比为8:1.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及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计算能力。8、B【解析】分析图示可知,题中两种浓度的植物激素类似物乙均能促进刺果瓜幼苗的生长,而0.3mmol/L的植物激素类似物甲对刺果瓜幼苗的生长为促进作用,3mmol/L的植物激素类似物甲对刺果瓜幼苗的生长为抑制作用。【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2.5d之前,高浓度激素类似物乙的促进效果低于低浓度的激素类似物乙;所观察时间内,高浓度激素类似物甲对刺果瓜幼苗的生长为抑制作用,A错误;B、由于激素类似物甲对幼苗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不同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幼苗的促进作用相同,B正确;C、由图可知,实验中的植物激素类似物乙只表现了促进生长的作用,没有表现抑制作用,C错误;D、实验中缺少同时使用两种激素类似物的实验组,所以不能确定同时使用两种激素类似物对幼苗生长促进更明显,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致热性细胞因子②.体温调节③.大脑皮层④.促甲状腺(2)①.毛细血管收缩②.减少(3)①.大于②.垂体【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使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至38.5℃,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因此激素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①过程使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小问1详解】据分析可知,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调定点升高至38.5℃。调定点升高后,下丘脑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冷觉;同时,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此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进而使产热增多。【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毛细血管收缩,使机体散热减少。【小问3详解】某人发烧体温上升至38.5℃期间,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故体温升高;持续发烧时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该刺激传至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人体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识记水盐平衡的调节,能结合图示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准确分析解答,难度适中。10、(1)免疫器官(2)淋巴因子(3)①.非特异性免疫②.皮肤和黏膜(4)①.浆细胞②.B细胞和记忆B细胞③.体液免疫(5)监控清除(6)①.自身免疫病②.T淋巴细胞【解析】分析题图: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e为记忆T细胞,细胞f为浆细胞,细胞g为记忆B细胞,A为淋巴因子,B为抗体;一为感应阶段,二为反应阶段,三为效应阶段免疫;④为细胞免疫,⑤是体液免疫。【小问1详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小问2详解】图中A是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该物质能刺激细胞c(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小问3详解】免疫系统的防卫措施除了第三道防线的特异性免疫外,还有非特异性免疫,它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小问4详解】细胞f是浆细胞,可产生抗体,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参与的是体液免疫。【小问5详解】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三大功能。【小问6详解】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病。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寄生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明确图中各字母、数字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1).抗利尿激素(2).肾小管与集合管(3).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4).体液调节(5).神经调节(6).下丘脑(7).垂体(8).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解析】分析题图:a→b→e属于神经调节,a→c→d→e属于体液调节,a→b→c→d→e属于的神经-体液调节。【详解】(1)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作用,在人体水平衡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与集合管。(2)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此途径为体液调节;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此途径为神经调节。若该图是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a代表血糖浓度的变化,c是胰岛细胞,则激素d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a→c→d→e属于体液调节。(3)人的手被针扎时,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a→b→e途径传到肌肉并引起肌肉收缩,其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4)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此外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兴奋还能够通过相应的传出神经传到肾上腺,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若该图是体温调节示意图,则体温调节过程中相关的内分泌腺c主要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甲状腺。(5)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因此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点睛】梳理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以题图中呈现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12、①.辅助性T细胞②.记忆T细胞③.靶细胞④.巨噬细胞(吞噬细胞)⑤.正常细胞被裂解(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细胞)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⑦.①解除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抑制,②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增殖分化,③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能够发挥有效的杀伤作用⑧.①患者肿瘤B细胞表面含有PD-L1且能大量分泌PD-L1。②相同剂量的mAb能结合部分体内PD-L1,或不能完全结合病人体内的PD-L1,③那么肿瘤细胞仍有可能抑制T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治疗无明显效果【解析】正常情况下,PD-1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肿瘤抗原。PD-1识别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的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