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元提要本单元内容只有一节《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摘自荀子的《天论》一文,主要涉及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荀子认为,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与混乱没有决定作用,星坠木鸣之类的天地之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祅,也就是由君上昏乱、政治险恶等人事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他提出人最应该执着的东西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在天面前,应该“错天而思人”,也就是说不能放弃自己应该付出的努力,而沉溺于对天的思慕当中。二、走近“诸子”1.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0),名况,字卿,赵国郇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荀子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楚国、赵国,后复回楚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因为德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兰陵)令。失官后家居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所处的时代,正是战国七雄争霸最为激烈的时期,也是新旧交替、社会变革加剧的时期,处于上升阶段的新兴地主阶级如日中天,整个社会洋溢着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氛围。荀子在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批判鉴别、取舍发挥的同时,沿袭孔子以来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并顺应时代潮流将其发扬光大,为汉代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思想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2.时代背景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肯定自然界的运动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政治上,他主张礼治法治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张“法后王”,同意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又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这本身仍是唯心主义的。但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荀子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3.核心思想(1)天道观荀子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他的这一系列富于唯物论性质的思想,在先秦诸子关于天道观的争辩中,高扬理性的精神,独树一帜。(2)认识论荀子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人通过形体机能而进行认识。认识的过程是主客体相结合,而“心”(思维)是认识的重要阶段。在“知”与“行”的关系上,荀子认为“行”高于“知”。在“名”与“实”的关系上,荀子强调“实”是“名”的客观基础。(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而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4)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荀子提出,“礼”是“先王”为了调节人们的欲望、避免战乱而制定出来的“度量分界”。荀子强调,“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即“人道之极”,同时也是至高无上、永恒存在的原则。(5)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教育观eq\b\lc\{(\a\vs4\al\co1(①学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决定了,人后天的成长。,②知识和德行修养是通过积累而成的。,③学无止境、后来者居上,强调“学”的,目的就在于“为”。))三、品评经典1.作品解读《荀子》共收录文章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数为荀子的著作,少数出于门人之手。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荀子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子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荀子的文学思想是注重实用,提倡质朴。他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已由语录体发展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向成熟。荀子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2.名家评说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宗师荀子最为著名,也最为后世儒家所诟病的,就是他的性恶说。他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提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后天学习,由圣王及礼法教化来化性起伪,改掉恶行恶言,最终达善。这便是他的“性恶论”。基督教中有“原罪”一说,其学术起点就是——人性本恶。凡人,生下即为带罪而来。若想获得往生天堂,此生就必须不停自修、忏悔、完善,一点点去除身上沉重的罪业。而早于耶稣三个世纪,荀子就已响亮地提出了这一思想。《荀子·性恶》中说:“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能行,能止,能国,即是君子。小人循性而不知为,君子明天人之分,化性起伪,不舍于性而求有为,性与为既有区别而对立存在,又是一致而并存的。“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就也。”荀子认为,性是人先天的动物本能,是恶;伪是人后天礼乐教化的结果,是善。如果一味满足人的本能性的欲望,那么人就会不择手段,导致道德沦丧、天下大乱。所以,人要通过后天的礼义道德改造本身,化性起伪,用伪取代性,使人变善。这就和孟子坚持的“人性本善”有了直接的冲突。荀子认为,人性只限于先天具有的本能,如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而这些都是社会起争作乱之源,“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这就是恶。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怎样改造小人为君子,化性起伪?荀子一方面认为,传统儒家所倡导的以德化人很好。通过教化方式,实施心理修补手术,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但另一方面他认为,这还很不够,不能彻底、根本地解决人性恶的问题,所以在承认礼义道德教化之功必不可少的同时,强调实行严格的法律制。他说:“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就将法家的思想植入了儒学之中。由于重法求刑,将权力与专政作为统治的重要手段,所以,他的学生里出现韩非、李斯这样的法家人物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只不过,老师还待在儒家的门户里,而走出去的学生们却跑得很远,他们甚至完全排斥了儒家。也正因如此,后世儒家以讲性恶、重刑名的荀子偏离了孔孟的学说轨道,从而斥责其为儒之异端。荀子的不信天命,拒绝鬼神,主张人性本恶,需要后天改造,从根本上讲,是与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理论一脉相承的,但因其指责孟子,而最终被排斥在儒学正宗之外,两千多年来隐而不显。你知道,这不是荀子本人的过错。如果你承认法制将伴随人类社会始终,那么你更该知道,荀子的学说是多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节选自《中国大儒·风华绝代》)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名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释义: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远;不走进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深厚。运用:许多同志有这样的体会,参加工作后,在普通岗位上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接地气”,正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字音辨识时邪(yé) 畜积(xù)星队(zhuì) 卜筮(shì)恶寒(wù) 啜菽(chuò)(shū)何恤人之言(xù) 礼义之不愆(qiān)楛耕伤稼(kǔ) 籴贵民饥(dí)雩而雨(yú) 后车千乘(shènɡ)怪星之党见(tǎnɡ)二、通假字1.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大”同“太”,“太王”指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2.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匈匈”通“讻讻”,形容喧扰3.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知”通“智”,智慧、聪明4.小人错其在己者“错”通“措”,废弃5.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县”同“悬”,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6.星队、木鸣“队”通“坠”,坠落7.怪星之党见“党”通“傥”,偶然地;“见”同“现”,出现8.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通“尝”,曾经9.人祅则可畏也“祅”同“妖”,反常的现象10.枯耘失岁“枯”通“楛”,粗恶不精11.其说甚尔“尔”通“迩”,近12.则日切瑳而不舍也“瑳”通“磋”,切磋13.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晖”同“辉”,光辉三、一词多义1.荒eq\b\lc\{(\a\vs4\al\co1(①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动词,垦辟,②故田荒室露,衣食大足形容词,荒芜,③乾符中,仍岁凶荒动词,歉收,④城上高楼接大荒名词,僻远的地方))2.常eq\b\lc\{(\a\vs4\al\co1(①天有常道矣形容词,经久不变的,②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副词,经常,③扁鹊,非常人也形容词,普通的))3.修eq\b\lc\{(\a\vs4\al\co1(①若夫志意修形容词,美好,②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动词,学习,遵循,④掌修国史动词,编纂,书写))4.道eq\b\lc\{(\a\vs4\al\co1(①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名词,规律,②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知识和道理,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5.文eq\b\lc\{(\a\vs4\al\co1(①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动词,修饰,文饰,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形容词,华美,有文采,③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名词,文章,文辞,④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名词,文字))6.以eq\b\lc\{(\a\vs4\al\co1(①禹以治,桀以乱介词,凭借,②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动词,认为,③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四、词类活用1.彼作矣,文王康之使动用法,使……安乐2.君子道其常名词作动词,遵行3.怪之,可也意动用法,以……为怪4.是以日进也名词作状语,天天5.大天而思之意动用法,认为……伟大6.因物而多之使动用法,使……增加五、古今异义1.地有常数矣古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今义:表示常量的数。2.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古义:农事。今义:本领。3.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古义:力役,人民所服的劳役。今义:努力,尽力。六、特殊句式1.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判断句2.此之谓也倒装句3.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判断句4.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状语后置句5.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判断句七、熟语积累天行有常:大自然的运行有一定规律。八、名句积累1.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2.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本课选文的八个自然段共同阐释了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及见解。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①“天行有常”的观点,指出天就是没有意识的自然界,只按照本身固有的规律运行和变化;②社会的治乱与天没有关系,天不能决定人间的吉凶祸福,自然界的各种怪异现象并不可怕;③“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顺应自然规律,但不能消极等待自然的恩赐,要主动认识自然法则,并利用自然为人类谋福祉。1.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赏析]天不因为有人厌恶寒冷就废止冬季,地不因为有人厌恶辽远就废止宽广,德行好的君子不因为人格卑下的人的喧扰就废弃好的德行。天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地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君子有经久不变的准则、法式或者规矩。君子遵行他的常规,小人却计较他的功利。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都要遵守一定的准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然界都要遵循一定规律,作为人要想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也该遵循礼义。2.袄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赏析]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是从昏乱中产生的。如果上述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交错产生,就不会有安宁的国家了(即国家就不会安宁了)。荀子提出一个时代是否发生日食月食、是否风调雨顺、是否出现过扫帚星等,都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在于君上是否英明,政治是否清平。真正可怕的不是自然界的怪异现象,而是“人袄”,即人为的灾难。在这里荀子强调指出:人祸远苦于天灾。3.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赏析]统治人民的君主,尊崇礼、尊重有才德的贤人就能够成就王业,重视法度、关爱人民就能够称霸诸侯,贪利多诈就会陷入危险,玩弄权谋、倾轧陷害臣民、阴暗险恶就会彻底灭亡。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继承了孔子“为国以礼”和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君主要礼贤下士,让百姓懂得礼义教化,“爱民”如子,这样才能有一个贤臣治国、百姓识礼而成就霸业与王道的好局面,百姓才不会尔虞我诈,社会自然安定有序。荀子从“人性恶”的角度出发,认为“法治”是社会走向安定太平的重要手段,治理国家要礼法并重,这种思想为他的学生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赏析]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这是对墨家尊天明鬼的反对,“制天命”的说法便是“非命”说的超越的回答。“非命”是认为自然界或人类世界中没有所谓的必然性,这是违背事实;“制天命”则是一方面承认有必然性,在另一方面却要用人力来左右这种必然性,使它有利于人,所以他要“官天地而役万物”。这和近代的科学精神颇能合拍。荀子所认识的神或天,和旧时代的人格神已经完全不同。1.选文第1段荀子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用大量的事例充分证明了什么?[明确]充分证明了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没有决定作用。2.选文第2段最后引用《诗经》语句,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回答了做人应该按什么准则行事这一问题。3.选文第3段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说明要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4.选文第4段通过分析星坠、木鸣这些怪异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与人世间安定与混乱的关系,阐明了什么道理?[明确]阐明了人们对于天地四时的种种怪异现象不应该害怕的道理。5.选文第5段用“人祅则可畏也”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回答了既然天地四时的种种怪异现象并不可怕,那么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是最可怕的这一问题。6.选文第6段,剖析祭神求雨等迷信活动的实质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天地自然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破除迷信是凶险的。7.荀子在文中提出了哪些思想观点?[明确](1)荀子首先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能主宰人们的吉凶祸福。人应该“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2)荀子还提出“物畜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骋能而化之”的主张,认为人类应该在了解、掌握天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才能智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万物都能更好地生长并能为人类服务。8.怎样理解荀子所讲的“天人之分”?[明确]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是自然的运行。它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不能主宰人事的自然。天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人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而生存发展。荀子不求了解和重视与人无关的自然,而要求了解和重视与人事相关或能用人事控制和改造的自然。这其中包含着既有顺应,又有控制和改造的两种思想,既有“分”,又有“合”。由此可见,“天人之分”是指某种主观清醒态度和奋斗精神,是肯定人类主体的实践力量的冷静理智而又乐观积极的思想。这种思想无疑是现实的。9.荀子认为应该如何对待自我和天命?[明确]君王应该执着于礼义治国,执着于任用有才有德的人,执着于消除弊政。而所有的人都应该执着于提高思想,完善德行,发展智慧。德行高尚的人,对于由自己决定的意志、德行、智慧等非常慎重,却不羡慕那些由时势命运来决定的荣华富贵;德行卑下的人丢下可以由自己决定、通过努力就能成功的事情,而一心指望那些由时势命运决定的事情。所以,德行高尚的人一天天进步,德行卑下的人一天天退步。这就是他们相比之下大有悬殊的根源。10.文章的中心是人定胜天,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明确]文章开始以设问的形式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它不能主宰人世的吉凶祸福。从而得出“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的正确结论。然后又从天不可畏,人祅可畏的角度,强调对人事应该重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放弃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的结论,告诫人们应“制天命而用之”。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人应当在哪些方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明确]从大的方面说,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其固有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治理国家应以礼义规范人的行为,避免因人的失误而导致的混乱。从小的方面说,治理家庭应注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个人的工作学习,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心理,以自己的行动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eq\f(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天决定的吗?回答说:太阳、月亮、星星)eq\f(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以及祥瑞的历象,这在禹和桀是相同的;禹凭借这些条件使)eq\f(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所以说)天下安定或混乱不)eq\f(天也。时邪?,是由天决定的。(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季节决定的吗?)eq\f(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回答说:农作物在春天、夏天萌芽并茂盛地生长,(人们)在秋天、冬天)eq\f(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把收获的谷物积蓄、收藏起来,这在禹和桀又是相同的;)eq\f(禹以治,桀以乱,,(但)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eq\f(治乱非时也。,(所以说)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季节决定的。(社会安定和)eq\f(地邪?曰:得地则生,,混乱)是由地决定的吗?回答说:(万物包括人)得到土地就能生存,)eq\f(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失去土地就会死亡,这在禹和桀又是相同的;)eq\f(禹以治,桀以乱,,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eq\f(治乱非地也。《诗》曰:,(所以说)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地决定的。《诗经》上说:)eq\f(“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上天造就高大的岐山,太王垦辟它。百姓在这里建筑房屋,)eq\f(文王康之。”此之谓也。,文王使百姓得到安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eq\b\lc\[(\a\vs4\al\co1(邪:通“耶”。,繁:茂盛。))eq\b\lc\(\a\vs4\al\co1(蕃:滋生、繁殖。天作高山,大王荒之:上天造就高大的岐山,,太王垦辟它。作,生;荒,开垦。彼作矣:百姓在这里建筑房))eq\b\lc\\rc\](\a\vs4\al\co1(屋。作,建筑房屋。康:平安、安,乐。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安乐。))eq\f(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天不因为有人厌恶寒冷废止冬季,地不因为有人)eq\f(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厌恶辽远废止广阔,德行好的君子不因为人格卑下的人)eq\f(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的喧扰废弃好的德行。天有固定不变的规律,地有固定不)eq\f(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变的必然性,君子有固定不变的准则或法式。君子遵行)eq\f(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他的常规,而小人计较他的功利。《诗经》里说(此诗已散失):)eq\f(“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此之,“只要不违背礼义,何必担忧别人说长道短!”说的就是这)eq\f(谓也。,种情况。)eq\b\lc\[(\a\vs4\al\co1(匈匈:通“讻讻”,形容喧扰。常:永久的,固定的。,道:前一个指规律;后一个名词作动词,遵行。))eq\b\lc\\rc\](\a\vs4\al\co1(数:规律、必然性。体:指准则或法式。,愆:指犯过错或罪过。恤:忧虑。))eq\f(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楚王外出时随从的车子有千辆,不是因为他聪明;君子)eq\f(啜菽饮水,非愚也:是,吃豆类,喝冷水,不是因为他愚蠢:这些都是(不取决于自己)eq\f(节然也。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的)时势、命运的制约导致这样的。至于思想美好,德行宽厚,)eq\f(知虑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智谋圣明,生于今世却笃信古道,则是取决于我自己了。)eq\f(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所以君子慎重地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羡慕那些取)eq\f(在天者;小人错其,决于上天的(即自己没法把握的)事情;小人丢下那些可以)eq\f(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由自己决定的事,而指望那些由上天决定的事情。君子慎)eq\f(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重地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羡慕那些取决于上天)eq\f(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的(即自己没法把握的)事情,因此一天天地进步;小人丢下)eq\f(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那些可以由自己决定的事,而指望那些由上天决定的事情,)eq\f(是以日退也。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因此一天天地退步。所以君子之所以一天天进步与小人之所)eq\f(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以一天天退步,道理是一样的。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差很大的原因,)eq\f(在此耳。,就在这里。)eq\b\lc\[(\a\vs4\al\co1(知:通“智”,聪明。节:节制,指时势、命运的制,约。修:美好。敬:做事严肃认真,不苟且。错:))eq\b\lc\\rc\](\a\vs4\al\co1(通“措”,废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县:同“悬”,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eq\f(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流星坠落、树木发出响声,百姓都感到惊恐。问道:)eq\f(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没有什么!这是自然界的变动,是阴阳)eq\f(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二气的变化,是万物很少出现的事情。对这些事情感到奇怪,是可以的;)eq\f(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而害怕它们,就不对了。日蚀月蚀发生,刮风下雨不合时宜,奇怪的星星)eq\f(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偶然出现,这些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君主英明而政治)eq\f(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清平,那么即使这些现象一世之中一同发生,也没有什么妨害;)eq\f(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君主昏庸并且政治险恶,那么即使这些现象一种也不出现,)eq\f(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说)流星坠落,树木发出响声,这是)eq\f(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自然界的变动,是阴阳二气的变化,是很少出现)eq\f(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的事情。对这些事情感到奇怪,是可以的;而害怕它们,)eq\f(非也。,就不对了。)eq\b\lc\[(\a\vs4\al\co1(队:“坠”的本字,坠落。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奇怪。风雨:名词作动词,刮风下雨。党))eq\b\lc\\rc\](\a\vs4\al\co1(见:偶然出现。党,通“傥”,,偶然地。见,同“现”。))eq\f(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在已经到来的事情中,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是可怕)eq\f(也。楛耕伤稼,枯耘失岁,,的。耕作粗恶不精而伤害庄稼,锄草粗恶不精而得不到好年成,)eq\f(政险失民,田稼恶,籴贵,政治险恶而失去民心,田地荒芜而庄稼长不好,米很贵百)eq\f(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姓买不起而挨饿,道路上有饿死的人:这些都是由人事导致)eq\f(祅。政令不明,举错不时,,的反常现象。政府发布的法令不明确,措施不合时宜,)eq\f(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具有根本意义的农业生产管理不好,不顾农时让百姓服劳役,)eq\f(则牛马相生,,那么牛就会生出马(像马的怪胎),马就会生出牛(像牛的怪胎),)eq\f(六畜作:夫是之谓人。礼义,家畜就会出现反常:这些都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礼义)eq\f(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不整顿,内外没分别,男女淫乱,那么父子就会互相猜疑,)eq\f(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君臣上下就会互相抵触背离,外寇内乱就会一并到来:这些都是由)eq\f(之谓人。是生于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是从昏乱中产生的。)eq\f(三者错,无,如果前面说的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交错产生,就不会)eq\f(安国。其说,有安宁的国家了(即国家就不会安宁了)。这些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eq\f(甚尔,其灾甚惨。可畏也,,道理很浅显,(但)它们引起的灾祸则十分惨重。这些都是可怕的,)eq\f(而不可怪也。传曰:“万物之,却不可以感到奇怪。古代解释经书的书籍上说:“宇宙间一切事物)eq\f(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的怪异现象,经书上是不作任何解释的。”没有用处的辩说,不紧要)eq\f(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的明察,抛弃掉不去研究。至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之间的亲情,)eq\f(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夫妻之间的区别,那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舍弃了。)eq\b\lc\[(\a\vs4\al\co1(人祅: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楛(kǔ):粗恶不精。:同“秽”,荒,芜。时:名词作动词,合时节。勉力:力役,百姓所服的劳役。))eq\b\lc\\rc\](\a\vs4\al\co1(乖:抵触。尔:通“迩”,,近。瑳:古通“磋”,切磋。))eq\f(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祭神求雨,结果真下雨了,为什么呢?回答说:没有什么啊,跟不)eq\f(雩而雨也。日月食,祭神求雨而天下了雨一样(下雨的原因不在于祭祀)。发生日食、月蚀,)eq\f(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然后采用一些办法来营救太阳和月亮,天旱了祭神求雨,占卜)eq\f(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算卦然后决定大事,(君子)不认为这样做能得到祈求)eq\f(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的结果,做这些事只是作为应对事件的文饰。所以君子认为是一)eq\f(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种文饰,而一般百姓则认为有一种灵验。认为这是一种文饰就会吉祥,)eq\f(以为神则凶也。,认为这是一种灵验就会导致凶险。)eq\b\lc\[(\a\vs4\al\co1(雩(yú):古代求雨的,祭祀。雨:名词作动))eq\b\lc\\rc\](\a\vs4\al\co1(词,下雨。文:动,词,修饰,文饰。))eq\f(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在天上没有什么东西比太阳月亮更明亮的了,在地上没)eq\f(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有什么东西比水火更明亮的了,在万物中没有什么东西比珠)eq\f(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宝更明亮的了,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什么东西比礼义更显明重要的了。)eq\f(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所以太阳、月亮如果不高悬空中,那么它们的光辉就不会显耀;)eq\f(水火不积,,水如果不积聚得深厚宏阔、火如果不积聚成熊熊大火,)eq\f(则晖润不博;珠玉不,那么火的光辉和水的光泽就不会广博;珠宝的光彩如果不)eq\f(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显现在外面,那么天子诸侯就不会把它们看成珍宝;)eq\f(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如果国家不实施礼义,那么一国的功业、声誉也就不会显著。)eq\f(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因此人的命运决定于如何对待自然,国家的命运决定于)eq\f(礼。君人者隆礼尊贤,怎样对待礼制。统治人民的君主推崇礼制、尊重贤人)eq\f(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就可以称王(统治天下),重视法治、爱护人民就可以称霸(做盟主),)eq\f(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贪图私利、多用欺诈就会陷入危险,玩弄权术、倾轧陷害臣民、)eq\f(幽险而亡矣。,阴暗险恶就会彻底灭亡。)eq\b\lc\[(\a\vs4\al\co1(光晖不赫:晖,同“辉”。赫,光明、,显耀。润:润泽,光润。功名不))eq\b\lc\\rc\](\a\vs4\al\co1(白:功业、名声不显著。,白,显著。幽:阴暗。))eq\f(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eq\f(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而控制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eq\f(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规律而利用它呢!盼望、等待有利的天时,哪里比得上顺应天时)eq\f(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而使用它呢!依靠万物使它们自然增加,哪里比得上施展)eq\f(能而化之!思物,人的本领使万物按照人的需要而变化呢!想得到万物,)eq\f(而物之,孰与理物,想使它们成为对我们有用的物,哪里比得上治理好万物而)eq\f(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不失掉它们呢!希望了解万物产生的原因,哪里比得上掌)eq\f(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握万物生成的原因(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思慕上天,)eq\f(则失万物之情。,就违背了世间万物的实情(人必须在应当努力的地方努力)。)eq\b\lc\[\rc\](\a\vs4\al\co1(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伟大。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加。骋能:施展本领、才能。愿:希望。))(《荀子·天论》)【经典传承】敬畏自然面对自然,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大自然的运行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人不能为所欲为;另一方面,人在天地自然面前,又可以大有作为,把天地作为物来畜养控制,掌握大自然的规律并运用它,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自己需要的方向发展变化,创造幸福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实链接】对自然要心存敬畏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将其喻为母亲、摇篮是十分贴切的。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教导深入人心,全国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但是,自然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尊重、顺应、保护”三个渐进式的词语,强调了我们对大自然应有的姿态。“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为美好环境而战,我们责无旁贷![运用评点]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当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拿出百倍的信心、冲天的干劲,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浓墨重彩的“美丽”一笔。美文重要的是顺其自然①培根说:“只有顺其自然,让自然和谐发展,才可驾驭自然。”(1)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也不再是听天由命的原始人,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去干涉自然,企图驾驭自然,殊不知,顺其自然,才是最为重要的。②民间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说的便是缠绕在一起的丝瓜藤与肉豆须错综复杂,难以分离。可有个小孩却偏偏较真,就要分清,最后将藤蔓扯断,落下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何必呢?既然它们是缠绕的,又何苦执意将它们分开呢?顺其自然,最后它会给予你丰收的馈赠,不是更好吗?(2)③异想天开的人比比皆是。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一阵“历史风”,很多有钱人热衷于种大树,一显气派,二则有“厚重的历史感”,于是树木交易开始盛行。可越来越多的古树一经挪移,迁到异乡,便苟延残喘,提前死亡,这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金钱损失,更是对生态的严重破坏。④一棵树长到合抱,要伸出多少枝叶去接受阳光的照耀?要扎下多深的根吸取大地的滋养?它带着几代人的生命回忆,它是一个故事或是一个传说……可人们只看重商机,不再顾及尊重生命,不再理会顺其自然。倒下的不仅是树木,还有人心!(3)⑤“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大自然的许多准则,我们都不能破坏:小鸡在破壳之前,必然要经历黑暗,随后奋起,艰难地为自己啄去遮挡光明的“屏障”;蝴蝶在破茧之前,必然要被紧紧束缚,而后努力,艰难地使自己摆脱蒙住蓝天的“黑幕”。若有人于心不忍,怜悯地一挥手,殊不知,带给它们的是更多苦难——小鸡注定要跌跌撞撞地走完一生,蝴蝶拥抱蓝天的梦想也终将破碎。(4)⑥早在几千年前,伟大的哲学家荀子曾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有其发展的规律,我们不能肆意干涉。可这千古名言似乎随时代发展而逐渐被淡化了。在新疆的阿尔金草原上,藏羚羊后面或许正有一辆拍摄者的吉普车在追赶它们。藏羚羊是否会因此而撞上山丘,误入陷阱或者力竭身亡?这无从知晓。青海湖的鸟岛上,万鸟齐飞的场面异常壮观,但是,摄影师为追求这种效果,甚至会放起鞭炮,连正在孵蛋的鸟儿都被惊动,飞上了天。受惊后的鸟儿是否能重返鸟巢?孵化中的鸟宝宝是否还能破壳而出?在摄影展前流连忘返的人们,已无从得知。⑦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希望我们这代人,在历史的舞台上走过,会留下顺其自然的美德。(5)赏析(1)引用培根的话强调“顺其自然”的重要性,为下文的立论提供了依据。(2)第②段在第①段提出论点的基础上,引用民间谚语进一步论证观点。(3)列举“种大树”的事例,意在说明:挪移大树,被冠以特殊的理由,但归根结底是不尊重自然的表现。(4)第⑤段借小鸡破壳、蝴蝶破茧的事例,从正面证明尊重自然天性的重要性,与上文的论证形成鲜明对比。(5)最后一段运用排比手法,紧扣“留下”,引发联想,在写景中抒发情感,回扣题目,突出主题——留下顺其自然的美德。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均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eq\b\lc\{(\a\vs4\al\co1(①君子有常体矣,②是无世而不常有之))B.eq\b\lc\{(\a\vs4\al\co1(①三者错,无安国,②小人错其在己者))C.eq\b\lc\{(\a\vs4\al\co1(①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②德行厚,知虑明))D.eq\b\lc\{(\a\vs4\al\co1(①其说甚尔,其灾甚惨,②万物之怪,书不说))解析:选C。A项,①无通假字,②通“尝”,曾经;B项,①无通假字,②通“措”,废弃;C项,均通“智”,智慧,聪明;D项,均无通假字。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荒:名词,荒芜B.禹以治,桀以乱 以:介词,凭借C.是禹、桀之所同也 是:代词,这D.怪之,可也 怪:意动用法,以……为怪解析:选A。荒:动词,垦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本事不理 B.风雨之不时C.地有常数矣 D.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解析:选D。A.“本事”,古义为“农事”,今义为“本领”。B.“不时”,古义为“不按时节”,今义为“时时、常常”。C.“常数”,古义为“经久不变的必然性”,今义为“表示常量的数”。D.“德行”,古今义相同。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因物而多之A.是以日进也 B.君子道其常C.文王康之 D.大天而思之解析:选C。例句中“多”为使动用法,“使……多”。A.“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B.“道”名词作动词,“遵行”。C.“康”使动用法,“使……安乐”,和例句相同。D.“大”意动用法,“认为……伟大”。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eq\b\lc\{(\a\vs4\al\co1(风雨之不时,物之已至者)) B.eq\b\lc\{(\a\vs4\al\co1(祅是生于乱,生于今而志乎古))C.eq\b\lc\{(\a\vs4\al\co1(怪之,可也,万物之怪,书不说)) D.eq\b\lc\{(\a\vs4\al\co1(本事不理,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解析:选D。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B.介词,从;介词,在。C.对……感到奇怪;奇怪的现象。D.均为“治理”。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则光晖不赫 赫:显耀B.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隆:隆重C.大天而思之 思:思慕D.孰与应时而使之 孰:哪里解析:选B。B项中“隆”为“尊重”之意。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eq\b\lc\{(\a\vs4\al\co1(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B.eq\b\lc\{(\a\vs4\al\co1(国之命在礼,大天而思之))C.eq\b\lc\{(\a\vs4\al\co1(重法爱民而霸,从天而颂之)) D.eq\b\lc\{(\a\vs4\al\co1(则光晖不赫,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解析:选A。A.“于”均为介词,“比”。B.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天。C.表顺承,“就”;表递进,“并且”。D.表因果,“那么”;表转折,“却”。8.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推崇礼制,尊重贤人,就可以统治天下;重视法制,爱护人民,就可以称霸。B.“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这句话是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C.选文中,荀子谈治理国家的几个原则时,特别强调了礼义,这是与孔孟思想一脉相承的。D.选文使用排比,铺陈渲染,使文章节奏鲜明,又气势磅礴,既层层递进,又丝丝入扣。解析:选B。B项“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错误。原文中说人的命运取决于他以何种态度对待自然。9.用“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一句作结尾说明了什么?答:答案:充分说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①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②,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曰:文③久而息,节族④久而绝。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⑤;欲审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节选自《荀子·非相篇》)【注】①偝(bèi):背向。②分:名分。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道德范畴。③文:礼仪制度。④族(zòu):通“奏”;节族,音乐的节奏。⑤周道:周王朝的治国之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B.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C.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D.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解析:选A。根据句意及“曰”“焉”“者”“者也”等标志性词语即可断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桀,夏后氏,名癸,谥号桀,史称夏桀,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汤,即商汤,亦称成汤,商朝开国君主,是古代有名的贤君。B.牝牡,指阴阳。泛指与阴阳有关的,如雌雄、男女等。在此指鸟兽的雌性和雄性。C.荀子,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名况,字卿,赵国人。古书中多作孙卿,《史记》作荀卿。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主张性恶,和孟子的性善论针锋相对。D.五帝,古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都是远古时期的帝王。解析:选D。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帝王,而是原始社会中后期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标的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工业原材料买卖简化合同合同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演出合同:国际音乐会演出安排条款3篇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 2024年度智能教育平台研发合同
- 2024年度高校食堂食材供应合同2篇
- 2024年度商场美食广场广告位租赁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数据中心租赁合同及返租服务(2024版)2篇
- 2024年度演艺经纪合同(含艺人管理、活动安排和分成比例)
- 2024版居间合同:特殊条款与标的解析2篇
- 医疗信息行业三年发展洞察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无臭氧紫外线杀菌灯市场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 医药劳务合同协议书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课件
- 广东省深圳实验湛江一中珠海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影响评价研究
- 幼儿园户外混龄建构游戏案例分析
- 2024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贵州省分公司春季招聘223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辽宁退役军人事务厅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 高级中学校学生宿舍及食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 第五单元 国乐飘香 演唱 彩云追月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乐人音版初中音七年级下册教案10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