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标投标文件样板_第1页
工程招标投标文件样板_第2页
工程招标投标文件样板_第3页
工程招标投标文件样板_第4页
工程招标投标文件样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0目录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01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39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48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56工程进度计划于保证措施64资源配备计划68主要项目管理人员70施工设备72试验、检测仪器设备74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编制依据图纸依据1.1业主提供的工程设计图纸,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电气施工图、建筑节能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等。1.2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2、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施工技术规范2.1、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标准代号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9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50080—201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8076—2008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5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116砌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3—201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1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2012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01010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0—201111胶合模板技术规范JGJ162—200812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1313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0—2013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2014

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2012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200817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20122.2建筑工程行业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标准代号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2012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GB5046—2008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20117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2011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20119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第二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中方县桐木镇大松坡村村名委员会,建设地点为中方县桐木镇大松坡村。本工程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约1449.7M2,底层面积636.87M2,建筑高度10.8米,建筑耐火等级Ⅱ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独立柱基础,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寿命50本工程要求工期120天(日历日),质量要求合格。第三章工程管理目标合同承诺

施工范围:全部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和装修工程及室外工程。质量要求:合格,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工期要求:工期为120日历天,具体开工日期以业主开工令为准。2、工程管理目标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要充分利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计算机应用于动态监控的各种优势,使工程在管理、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工作作风上均创出一流水平。根据公司对业主的承诺和公司的施工水平以及项目部的自身管理素质,本工程管理目标如下:2.1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争创市“优良”工程;2.2安全目标2.2.1无重大人身、设备安全事故,工伤事故率控制在0.3‰以内;2.2.2确保市文明施工优良工地;争创湖南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双优样板工地。2.3、工期目标计划总施工工期为120日历日,争取提前工期5日历天完成,分阶段工期详见施工进度网络图。工程实际开工日期以建设单位的开工令为准。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1.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以创“一流”为目标打好基础,即为工程质量创一流,规范操作创一流,安全防护创一流,工完场清创一流,材料堆放创一流,生活环境创一流提供条件。1.2、其它临时工棚设施按其使用功能,分别布置,一目了然。

1.3、现场主入口方向必须考虑周围环境,主出入口是材料和车辆进出的主要通道。1.4、根据不同施工阶段重点,各阶段总平面布置作适当调整,使其与各时期的施工重点相适应。1.5、中小型机械的布置要处于安全环境中,要避开高空物体打击的范围或搭设双层防坠。1.6、材料堆放尽量设在垂直运输机械覆盖的范围内,以减少发生二次搬运。1.7、临时电源、电线敷设避开人员流量大的楼梯及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被坠物打击的范围,场地周围明线拉设,场地内采用地下敷设电缆。2、施工平面定位本工程的永久性坐标点引入以及标高引入由专业测量组提供、完成,在此基础上,由项目部完成定好施工现场的测量控制网的工作。3、现场施工总平面图布置现场施工布置和临时水电的布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按照公司的管理规定严格执行,确保现场井然有序,并采用隔断、标志板等方式表示不同区域的使用功能。3.1、现场道路本工程的现场地面及道路全部用混凝土地面硬化处理,在临时设施、材料堆场、路边均设置排水篦子,场内排水由路面顺坡排入排水篦子,经沉淀处理后,统一汇入市政管道。3.2、原材料加工场地的布置水泥、砂石等原材料、钢筋半成品和木工房、钢筋加工棚及钢筋原材

料等布置在提升机近旁,方便垂直运输。施工现场全部围挡,进行封闭施工,与周围的环境相隔开。(具体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图)为保证结构施工期间的现场道路的顺畅,材料进场严格按照计划执行。4、现场临电、临水布置4.1、现场临电布置4.1.1、根据现场各主要设备用电量计算,综合考虑不同因素,保证施工的正常、连续地进行。4.1.2、现场采用TN—S三相五线制接零保护系统供电,施工用电由甲方提供后按规定接入。4.2、现场临水布置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市施工现场管理有关规定,作出本临时用水设计方案,本工程施工用水的接入口由建设方提供,并且已在施工现场围墙周围布置成环状。本方案包括临时消火栓给水系统、生活、施工生产给水系统及现场临时排水系统。4.2.1、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给水管道沿道路埋设,沿建筑物布置成环状。4.2.2、生产给水系统在施工现场各用水点预埋施工生产用水龙头。4.主要考虑污水和雨水、现场临时厕所污水经化粪池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第五章施工准备1、施工人员准备

1.1、管理人员的选用本工程项目经理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数次创过省市级优质工程的项目经理担任。其他主要项目管理人员等由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及有丰富的施工项目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管理施工,所有项目管理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1.2、操作人员的选用现场操作人员全部选用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队进行施工,确保现场操作质量。并通过对广大职工的各种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工种质量水平、质量意识和安全生产的责任感。施工技术准备2.1、在本工程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在施工技术上的优势,本着技术先行的原则,在施工前就技术上的一切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2.2、针对本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在施工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制定详细深入且有针对性的各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并且在施工前报请公司及建设单位工程师的批准,随后及时向施工队伍做好书面交底工作。2.3、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2.3.1在正式进入现场前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将认真熟悉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所有施工图纸及各有关技术资料,以作为本次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2.3.2各技术人员及时熟悉图纸,检查施工图纸及各组成部分间有无矛盾和错误,如建筑图与其相关的结构图在尺寸、标高、说明等方面是否一致等。2.3.3通过图纸自审、互审和会审形成图纸会审纪要,掌握拟建工程的

特性及重点注意的问题,给工程的全面施工创造条件。2.4、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红线,永久性坐标和高程测点按建筑总平面图设立永久性标志桩(点),为施工过程中的投测创造条件。2.5、向当地行业主管和综治部门办理各种手续,交纳费用,理顺关系,创造顺畅的施工环境。2.6、确定关键、特殊工序及质量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及质量和安全生产保证计划,及时做好对于施工班组的逐级交底,以确保在施工中得以切实贯彻实施。3、施工现场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一些内容:3.1、根据现场条件和本工程施工方案马上进场完成临设搭建,场内施工临时道路铺设和施工用临水、临电、排污废水措施。3.2、完成施工现场场区,现场木工棚、配电房、钢筋加工棚、物料仓库、水泥仓库等设施的布置。3.3、复核及保护好建设方提供的永久性坐标和高程,按照既定的永久性坐标定好施工现场的测量控制网。3.4、按公司形象设计要求对施工现场及外围做统一处理。3.5、有计划地组织机械及材料的进场,堆放于指定地点。第六章各分部施工方案第一节、施工测量1、施工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9)及设计图纸。本工程根据总平面图设计坐标、由规划部门从道路上的城市坐标系统

综合建筑物规划红线引入定位。2、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本工程的平面控制采用平面控制网法。2.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2.1.1.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1.2布设平面控制网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3、高程控制网3.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3.1.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一次作为确保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3.1.2根据场区内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布设场区高程控制网。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布设为三等水准网,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等级每千米高差误差路线长度水准仪型号水准标尺观测次数附合闭合差(mm)三等6mm<50kmDSZ2双面往返各一次±12√L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3.3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3.3.1水准点的埋设水准点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墙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位于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场内区及周围至少三个水准点,水准点间距离控制在50m~100m。3.3.2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距离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三等DSZ26mm<50kmDSZ2双面往返各一次±12√L4、地上楼层的轴线投测为了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满足结构安装的精度要求,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4.1内控法的布设4.1.1在±0.000平面施测前,对原有地面控制桩位进行一次校测,以此确保轴线控制点的正确性。4.1.2校测合格后,将控制主轴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并对边、角值进行校测,边角的各项精度必须符合下表中的规定。等级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二级±201/50004.1.3内控点传递留洞见附图。严禁在内控点传递预留洞1m2范围内堆放钢筋、模板、钢管等杂物。4.1.4±0.000以上各层楼板面预留150×150mm孔洞。预留洞口严禁覆盖,并严防杂物从预留洞口坠落。4.2控制线投测方法4.2.1在每个施工段的各个预留孔洞处同时挂线,线锤挂至首层的控制点附近。4.2.2待线锤静止后,在首层控制点处附近,利用工程直角尺与卷尺配合,测出线锤锥尖点到附近两控制线的垂直距离。待测楼层,以此为基准,定位出一条控制线上X或Y方向上的两个基准点,以这两个基准点可以比较精确的定出此控制线。依次投测其它控制线,直到所需控制线投测完

毕。对所投测的控制线进行角度、距离闭合测量,满足精度要求后即作为该楼层的平面控制网,并以此作为本楼层放线的依据。4.2.3根据以上投测的控制线,测定其它各轴线。第二节模板工程1、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比较与选择本工程的模板体系视各种部位的结构特点,考虑安全、适用、经济以及成品混凝土外观等因素,模板选型以及支撑形式如下:现浇楼板模板:1.1.1、顶板模板以釉面九夹板为主,配以各种尺寸和规格的方木,确保与梁、柱模板的良好连接。1.1.2、顶板支撑选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早拆支撑体系。1.1.3、根据模板支撑受力计算,并充分考虑到支撑的安全系数,支撑支点距离选择1000×1000mm,每1800mm设置纵横两个方向水平拉杆一道,一层不得少于两道.1.1.4、支撑的高度通过各种杆件的组合及可调托座的调节来达到本工程各楼层的高度要求。柱子模板1.2.1、对于不规则框架柱,先用无边框釉面胶合板,在外加工成定型模板,然后在操作层进行拼装。1.2.2、柱模板内楞选用100×50mm的方木,柱箍选用可调节角钢间距不大于500mm,柱子拉杆选用Ф14圆钢、纵横距≦500mm,拉杆按规范要求攻丝,拉杆端部用标准螺帽紧固(要求每端均紧固两个螺帽)。对拉螺杆套管采用与拉杆直径配套的再生塑料管。

1.2.3、对于较规则的框架柱,采用定型可调柱钢模板。1.3、梁模板梁模板选用多层板,在加工棚加工完毕后,运至作业现场安装。支撑选用满堂架脚手架早拆支撑体系。楼梯模板:楼梯模板均采用釉面胶合板支设。模板及支撑体系的配备数量2.1、考虑到采用早拆体系,并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为满足主体结构施工要求,并结合规范要求,脚手架支撑配备1层以上即可。2.2、楼板模、梁底模根据工程实际进展情况,标准层配备2层,以充分满足施工的要求。2.3、柱模、局部墙板模、梁侧模、梁底模均配备一层用量,但在现场配备一定数量后补模板。3、模板安装前的准备工作3.1模板的拼装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并控制模板的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拼装好模板后要求逐块检查其背楞是否符合模板设计,模板的编号与所用的部位是否一致。3.2模板的基准定位工作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或者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并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5线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3.3标高测量

利用水准仪将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的安装位置。3.4竖向模板的支设应根据模板支设图,在楼面混凝土浇筑时预埋地锚。3.5已经破损或者不符合模板设计图的零配件以及面板不得投入使用。3.6已经检查合格的拼装后模板块,应按照要求堆放,重叠放置时要在层间放置垫木,模板与垫木上下齐平,底层模板离地保证10cm以上距离。3.7钢筋绑扎及水电预埋完成,并办理完隐检手续。3.8混凝土施工缝清理干净,浮浆剔除。4、早拆支撑体系施工工艺4.1、支模工艺:放线→放置固定托座或可调托座→安装底杆→安装连接棒与自锁销钩→安装上杆→安装水平拉杆→安装多功能早拆托座→调节紧固水平拉杆→安装支撑梁→安放模板→模板工程验收→刷脱模剂。4.2、早拆工序:用小锤敲击早拆托座的卡板→卡板、托班下落到档板→支承梁下落至托班上→拆除模板→拆除支承梁→拆除部分水平拉杆与水平架→清理模板和支承梁→模板与支承梁等运至上层或下一个流水段进行使用。4.3施工注意事项及有关技术措施:4.3.1、梁、板的安装要密切配合钢筋绑扎,积极为钢筋分项提供施工面。4.3.2、底部为固定托座时,支撑高度的调平是利用早拆托座上的螺母进行调节的,古应在支模前计算好微调量,并在安装前调好。4.3.3、底部为可调托座时,同样要在支模前计算好底部和上部的调节

高度,均应在安装前调好。4.3.4、所有跨度≥4m的梁、板必须起拱0.1%-0.3%,防止挠度过大,梁模板上口应有锁扣杆拉紧,防止上口变形。4.3.5、支撑高度的调节,应在支撑过程中及时检查,与支撑交替进行。4.3.6、早期拆除模板和支承梁的时间,一般常温浇筑混凝土后3d左右可拆模。4.3.7、上下层立柱应对齐,并在同一个轴线上。4.3.8、所有模板的拼接必须采用硬拼,拼缝的大小不得大于1.5mm,防止漏浆。4.4、劳动力组织:一般一个工作小组配备3-5名木工,木工实际配备组数按现场施工进度要求及工作面大小精确计算。4.5、安全技术措施:4.5.1、支模过程中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就位的可调支顶和支承梁,支撑件连接稳固。不得空架浮搁,拆模间歇时应将已和桁架梁松开的模板拆下运走,防止坠落伤人。4.5.2、拆模时应在可调支顶下部水平拉杆上铺短脚手板,不要直接踩在水平拉杆的第二层水平拉杆(设计时要考虑留足够的拆模高度)铺脚手板,不要直接踩在水平杆上,拆下的模板块和支承梁要轻轻放在楼面上,不下传递模板时要互相接应,防止伤人。4.5.34.6、产品保护措施:4.6.1模板面板为胶合板,操作和运输过程均须注意保护面板不受损坏,拆模板时,严禁硬砸乱撬,严禁抛掷,以防止损坏混凝土和模板。4.6.2、坚持每次使用后彻底清理版面,涂刷脱模剂。4.6.3、模板安装完成后,下一工序施工应注意保护模板不被损坏。4.6.4、根据模板面的磨损程度及时反转使用第二面,以确保早拆木板块能随桁架梁一起下落。5、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项目允许偏差(mm)轴线5底模上表面标高±5截面尺寸﹢4,﹣5层高垂直6相邻两模板高低差2表面平整5钢筋工程1、钢筋施工方法的选择1.1、柱钢筋直径≥16时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直接<16时采用绑扎连接,柱子立筋与箍筋之间钢筋采用20#铁丝绑扎。1.2、梁钢筋直径≥18时采用闪光对焊连接,直径<18时,采用绑扎连接。1.3、楼板钢筋全部采用绑扎搭接。2、施工准备2.1、原材供应在施工前,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配备材料,并运到现场进行加工。钢筋进场后,要严格按分批级、牌号、直径长度分别挂牌摆放,不得混淆。为了加强钢筋的进场控制,所有加工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且必须进行复试(包括三方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配料。钢筋复试按照每次进场钢筋中的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重量不大于60吨一批进行取样,每批试件包括拉伸和弯曲试验各两组。2.2、保护层的确定以及加工:为确保施工质量,用于墙柱侧面及楼板、梁的保护层垫块,本工程采用塑料垫块。特别注意主次梁处,次梁保护层厚度为主梁保护层厚度﹢主梁受力钢筋直径,并逐渐减小到次梁的保护层厚度。施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样,以控制垫块的准确度。保护层厚度确定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2.2.1、主筋保护层≥主筋;2.2.2、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2.2.3、墙、板中分布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0mm;2.2.4、梁、柱主筋的保护层≥25mm。3、钢筋施工3.1钢筋施工顺序3.1.1、柱子立筋电渣压力焊连接→绑扎柱子钢筋→绑扎梁(包括框架梁、过梁、连梁)钢筋→绑扎平板筋。3.1.2、钢筋绑扎、安装质量要求,保证做到不低于国家及地方新规定、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3.1.3、电渣压力焊连接,闪光对焊连接均严格按规范要求与操作程序施工并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3.2、楼板钢筋施工3.2.1、楼板钢筋为双层双向通长设置,纵向筋其上层筋在上,下层筋在下。3.2.2、楼板钢筋的拱接位置为上层钢筋在跨中1/3处,下层钢筋在支座处。3.2.3、多跨连续板的底筋、面筋亦可在上述范围以外搭接,但应控制同一断面内搭接数≤25%总根数。3.2.4、板筋在支座处的锚固伸直中心,且不少于5d。3.2.5、为保证板的上部钢筋有效高度和位置,在双层配筋之间设置Φ12@1200马凳筋,用来控制上、下筋的间距。3.2.6、保护层厚度,板底分布筋适当位置在纵横节点处垫塑料垫块与砂浆垫块相结合的办法来控制。3.2.7、施工用通道支撑不得支于板钢筋上,施工人员亦不得在已安装好的板分布筋上行走。3.2.8、为使板分布筋整体性强,应按适当间距对板上钢筋结点电焊牢,上下部对着结点用短钢筋撑牢。3.3、梁钢筋施工3.3.1、次梁次梁钢筋的锚固及搭接要求同板。3.3.2、主梁梁钢筋当Φ≥18时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当Φ<18时采用绑扎搭接。梁上第一排非贯通筋在支座附近Ln/3处断开,第二排在支座附近Ln/4处断开;当Φ≤25时,下部锚入支座长度≥0.5hc﹢5d,且≥LaE=30d;当Φ>25时,下部锚入支座长度≥0.5hc﹢5d,且≥LaE=35d。梁锚入支座时,要上铁下锚,下铁上锚,严禁钢筋水平弯起。3.3.3、梁钢筋接头受力钢筋焊接接头的位置相应错开,接头从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d且不小于5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的≦50%,受压区不受限制。3.3.4、性能检测3.3.4.1、现场施工前应作工艺检测,以保证施工现场接头质量的稳定。3.3.4.2、以500个接头做为一个验收批,现场性能检验只要求作单向拉伸试验,不要求做抗弯试验。3.3.53.3.5.1、受力钢筋接头的位置相应错开,闪光对焊接头从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d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的允许的百分率应符合:受力钢筋的机械连接接头:≦50%总根数。钢筋的锚固长度符合上述1、2条的要求。3.3.5.2、焊接接头的应用焊接接头的砼保护层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中的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3.3.5.3、焊接接头的施工工序3.3.5.3.1、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后方可上岗3.3.5.3.2、检查焊电源、电流、电压是否符合对焊要求3.3.5.3.3、清除钢筋上被连接部位的锈皮、泥沙等3.3.5.3.4、钢筋焊接部位经清理,表面平整、清洁、无油污、杂质等。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措施,防火和必要通风措施。3.3.5.3.5、但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但小于8%时,应采取适当提高焊接变压器级数的措施;当电压下降大于8%时,不得进行焊接。3.3.5.3.6、熟悉料单,弄清接头位置,做好技术交底。3.3.6、焊接接头检查与验收3.3.6.1、外观检查3.3.6.1.1、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3.3.6.1.2、与电源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烧伤3.3.6.1.3、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3度3.3.6.1.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3.3.6.2、性能检验3.3.6.2.1、现场施工前应作工艺检验,以确保施工现场接头质量的稳定。3.3.6.2.2、在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18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当同一台班内焊接接头数量较少,可在同一周之内累计计算,累计仍不足300个接头,应按一批计算。3.3.6.2.3、力学性能试验时,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6个接头,其中3个做拉伸试验,3个做弯曲试验。3.3.6.2.4、焊接等长度的预应力钢筋(包括螺丝端杆与钢筋)时,可按生产时同条件制作模拟试件。3.3.6.2.5、螺丝端杆接头可只做拉伸试验3.3.6.2.6、封闭环式箍筋闪光对焊接头,以每600个同牌号、同规格的接头作为一批,只做拉伸试验。3.3.7、质量控制措施3.3.7.1、焊接钢筋时两头的轴心必须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减少偏心和弯折。必要时可用物体将钢筋两端垫平再进行焊接。3.3.7.2、按定位标志将钢筋插入放齐,允许偏差不大于5mm。3.3.7.3、焊接时应焊接钢筋的横肋,即焊接器垂直于钢筋纵肋所在平面进行焊接,允许范围≦30度。3.3.7.4、焊接顺序是从端头与端头焊接,焊接顺序不能颠倒。3.3.7.5、焊接时,应先按给定压力进行焊接,若压痕尺寸在规定值范围内,则可按此压力进行施工,若焊接距离未在规定范围内,则可应适当增大或减少2~3cm,调整到压力合适后再进行施工焊接时不得少压或重叠压接。3.4、柱墙钢筋施工3.4.1、工艺流程:修整预留插筋→立2-4根立筋→画横筋分档标志→绑2根横筋→画竖筋分档标志→绑扎横、竖筋。3.4.2、钢筋锚固及搭接长度:钢筋的锚固及搭接长度严格按照国标《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3.4.3、柱纵向钢筋接头位置:柱纵向受力钢筋总数为四根时,可在同一截面连接。多于四根时,同截面钢筋的接头数不宜多于总根数的50%。柱第一道插筋离楼板距离为≥500,且≥hc,且≥hn/6(hc为柱截面长边尺寸,hn为所在楼层的柱净高)。柱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错开距离大于等于35d,且不小于500mm。3.4.4、电渣压力焊:3.4.4.1、电渣压力焊焊接施工工艺本工程采用手工电渣压力焊,手工电渣压力焊可采用引弧焊。先将上钢筋与下钢筋接触,通电后,即将上钢筋提升2-4mm引弧焊:然后继续缓提几毫米,使电弧稳定燃烧;之后,随着钢筋的熔化,上钢筋逐渐插入渣池中,此时电弧熄灭,转化为电渣过程,焊接电流通过渣池而产生大量的电阻热,使钢筋端部继续熔化;钢筋熔化到一定程度后,在切断电源的同时,迅速进行顶压。持续几秒钟;方可松开操作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不良。3.4.4.2电渣压力焊接头缺陷防止措施:焊接缺陷防止措施焊接缺陷防止措施偏心1、把钢筋端部矫正2、上钢筋安放正直3、顶压用力适当4、及时修复夹具未熔合1、提高钢筋下送速度2、延迟断电时间3、检查夹具,均匀下送上筋4、适当增大焊接电流弯折1、把钢筋端部矫直2、钢筋安放正直3延迟松夹具时间焊包不均匀1、钢筋端部切平2、适当加大熔化量暖边1、适当调小焊接电流2、缩短通电时间3、及时停机4、适当加大顶压力气孔1、按规定烘烤焊机2、把铁锈消除干净烧伤1、钢筋端部彻底除锈2、把钢筋夹紧3.4.4.3、电渣压力焊检查及缺陷处理方法:3.4.4.3.1、同一规格每300个接头取试样一组。3.4.4.3.2、接头焊包均匀,不得有裂纹,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3.4.4.3.3、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超过0.1d,同时不得大于2mm。3.4.4.3.4、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度。两测方法同套筒冷挤压方法。3.4.4.3.5、电渣压力焊焊包鼓出部分要求大于4mm,在钢筋绑扎之前,须用小尖锤将焊药敲干净。3.4.4.3.6、若电渣压力焊出现以上问题,须将已焊钢筋切除,重新进行焊接,以保证钢筋焊接质量。3.4.5、箍筋:严格钢筋下料及加工尺寸,加工时保证弯钩平行,平直长度不小于10d,弯折135度。3.4.6、箍筋加密区:柱箍筋加密区为梁顶、底面向上和向下同时满足:≥柱长边尺寸;≥hn/6且≥500mm。柱箍筋加密应与梁钢筋绑扎同时进行。梁箍筋加密区范围为:梁端头,第一道离柱50mm,≥1.5倍梁高且≥500mm。对于梁与墙体相交处,梁箍筋必须进入墙体一道。对于受拉钢筋搭接范围内,箍筋须进行加密处理。3.4.7、附加钢筋:对于构件所有开洞处,均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加强处理。3.4.8、钢筋定位措施:3.4.8.1、钢筋在绑扎前,根据钢筋间距弹线,绑扎时,严格按照弹线位置绑扎钢筋。3.4.8.2、对于柱的钢筋定位,我们采用定位箍筋的形式加以控制。为了保证在浇筑楼板混凝土时,柱钢筋不移位,插筋上部(距楼板约50cm)绑扎定位箍筋,下部将柱墙钢筋、箍筋及板水平筋绑扎牢固。墙柱混凝土浇筑时,须在墙柱底口设置定位钢筋,定位钢筋须与墙柱钢筋绑扎牢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插筋及模板移位。所有的定位钢筋制作时,必须在预先制作的模具内进行,定位筋用无齿锯进行加工,顶棒必须无“飞边,毛刺”,两端打防锈剂。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污染钢筋,在插筋上部绑扎弹性卷材。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的浇筑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浇筑要求如下:1.1、顶板采用布料杆进行浇筑,以确保混凝土的下灰量和浇筑的速度要求。柱采用灰斗运浇筑。1.2、倾落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如高度超过2m,应设串桶、溜槽。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良好的整体性,混凝土应连续进行浇筑,不留施工缝,如必须间隙时,间隙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灌注完毕。1.3、浇筑每层框架混凝土时,为避免柱脚产生蜂窝现象,在底部应先铺一层5~10cm厚同配比无石子的水泥砂浆,以保证接缝质量。1.4、框架柱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6±2cm。1.5、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振捣,每次浇筑高度应不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即不得超过460mm;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拼缝。下料点应分散布置,井口两侧应同时均匀浇筑,以避免井口模板走动。1.6、在浇筑中应使用照明和尺杆进行配合,来保证振捣器插入深度。1.7、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1.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踩踏钢筋,移动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原来位置,如发现偏差和位移,应及时校正。特别要重视竖向结构的保护层和板负弯矩部分的位置。2、混凝土养护3.1、混凝土的养护,一般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并浇水的方法进行养护,当选用涂刷养护剂时,养护剂采用高效养护剂BD21型。3.2、夏季施工时,覆盖浇水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进行。3.3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时不少于14天。3、混凝土试块留置以及拆模时间结构类型拆模时间试块留置组数竖向结构混凝土强度超过1.2Mpa,或24小时后留置同条件试块一组悬臂梁板强度达100%留置同条件试块一组楼梯支撑强度达100%楼板(跨度<8m)强度达75%按75%强度留置一组楼板(跨度>8m)强度达100%按100%强度留置一组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除。承重的模板(楼板底模)的拆模要求:跨度为2m及小于2m50%跨度为大于2m至8m75%跨度为大于8m100%悬臂梁及悬臂板跨度在2m及小于2m75%跨度在2m以上100%砌体工程1、工艺流程抄平→墙体放线→配制砂浆→摆砖样→立皮数杆→铺砂浆→砌砖→勒缝→清理抄平:砌筑前应在个楼面上定出各层标高,并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砼找平,使各段砖墙底部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放线:冲洗后结构施工的轴线,根据图纸标注打出砖墙轴线及宽度,并分出门窗位置线。砖应提前一天(视天气情况而定)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摆砖样:开始砌筑时先要进行摆砖排出灰缝宽度,摆砖时应注意门窗位置,砖垛等对灰缝的影响。同时要考虑窗间墙的组砌方法,以及七分砖、半砖等在何处为好,使各皮砖的竖缝相互错开。在同一墙面上各部位的组砌方法应统一,并使上、下一致。立皮数杆:皮数杆上划有砖的厚度、灰缝厚度、门窗过梁等构件位置。立皮数杆时要用水准仪进行抄平,使皮数杆上的楼地面标高位于设计标高位置上。砌筑中采用“三一”砌法,砌筑中严格控制砖墙灰缝厚度和砂浆饱满度,砌筑过程中应三皮一吊,五皮一靠,把砌筑误差消灭在操作过程中。在该层砖砌墙体砌筑完毕后,应进行墙面和落地灰的清理。2、施工准备2.1、砖块进场准备严格实行材料采购员和工地保管员验收交接制度。进货前先要查验生产厂家的产品标准、查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件,产品是否经过专家鉴定,是否有权威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许可认定。实地直观查验评价质量,与产品质量要求相符后,再根据公司IS09002的规定,制定物资合格分承包方,报公司审批,批准后方可购买。进入工地的砌块,采购员要向工地材料验收保管员发行交验手续,按上述同样条件进行检验,做到缺一不收,严禁不合格砌块进入工地。砌块进场应按不同规格和标号分别整齐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6m。2.2、施工前准备检查砖砌块的强度等级的情况,强度等级不够不得进行砌筑。弹出轴线、墙边线、门窗洞口线,经复核,办理好预检手续,预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3、砌筑墙体3.1、砌墙前,应在房屋四角或楼梯间转角处设立皮数杆,皮数杆用30mm×40mm木料制作3.2、皮数杆一般在转角处应设立,且皮数杆间距不宜超过15M。放置位置在距墙皮或者墙角50mm左右。3.3、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3.4、根据最下面第一皮砖的标高,拉通线检查,如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浆找平或砍砖找平。3.5、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应铺填砂浆;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砌筑中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砌筑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70%时,不得拆除过梁底部的模板。3.6、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直灰缝宽度应控制在8至12mm,灰缝中有配筋时厚度为15mm,砌筑时的铺灰长度不得超过800mm;严禁用水冲浆灌缝。3.7、为防止墙体因温差和收缩徐变引起裂缝,在端部开间的底层顶层墙体灰缝中设置钢筋网片,墙体竖向灰缝中,出现两皮通长通缝时必须设置一道钢筋网片,拉结筋或网片必须放置于灰缝,不得漏放,其外露部分不得随意弯折。3.8、砂浆的强度等级和品种必须符合要求。砌筑砂浆必须搅拌均匀,随拌随用,具有高粘结性,良好的和易性,应加入改性剂配置专用砂浆,盛大灰槽内的砂浆如有泌水现象时,应在砌筑前重新拌合。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拌成后3h和4h内用完,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必须分别在2h和3h内用完,砂浆稠度宜为500mm3.9、需要移动已砌好砌体的砌块或被撞动的砌块时,应重新铺浆砌筑。3.10、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严禁在砌好的墙体上打凿。在小砌块墙体中不得预留水平沟槽。3.11、砌体内不宜设脚手眼。3.12、与砌筑墙体相连的结构,采用膨胀螺栓,钢板加焊拉结筋的方法。3.13、在框架与填充墙交界处,沿高度每隔500mm左右用2根Φ6mm钢筋与柱拉接。3.14、钢筋自构造柱边伸入墙内长度不小于墙长的1/5及700mm,且墙长大于5M时,墙顶部与楼层应有拉接措施;当填充墙超过4M时,宜在强高中部或门洞上口标高处设置一道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配筋带,配筋3Φ8。第六节门窗安装工程1、安装施工准备1.1、材料要求铝合金门窗的规格、型号和五金配件及玻璃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并具有出厂合格证。填缝材料、密封材料、镀锌铁支架、膨胀螺栓、玻璃压条等符合要求。1.2、机具设备铝合金切割机、电焊机、冲击电钻、电锤、手枪钻、射钉枪、经纬仪、螺丝刀、锉刀、手锤、扳手、粉线包、钢卷尺、钢直尺、钢板尺、铁锹、水桶等。1.3、作业条件主体结构经有关质量验收合格,工种之间已办好交接手续。检查门、窗洞口尺寸及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数量、位置、埋设方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按图纸要求尺寸弹好门窗中线,并弹好室内+500mm水平线。检查铝合金门窗外观质量和平整度、发现有劈棱、窜角、翘曲不平超标,严重损伤,色差大等缺陷应修整。准备好安装脚手架及安全设施。2、操作工艺2.1安装程序:检查洞口尺寸并弹线找规矩→洞口抹水泥砂浆底层→验收洞口抹灰质量(如已预埋木砖应检查木砖的位置和数量)→框上安装连接铁件→立樘子、校正→铁件连接和墙体固定→框边填塞软质材料→注密封膏→验收密封膏注入质量→粉刷洞口饰面面层→安装玻璃→安装五金零件→清洁→验收安装质量→成品保护2.2、弹线找规矩:在最高层找出门窗口位置后,以其门窗边线为标准,用特制大线坠将门窗边线下引,并在各层门窗处划线标记,对个别不直的口边应进行剔凿处理。门窗口的水平位置以楼层+50cm的水平线为标准,往上翻,量出窗下皮标高,弹线找直,一个房间应保持窗下皮标高一致,同时每层也应保持下皮标高一致。2.3、安装连接铁件:连接铁件的安装位置是从门窗宽和高度两端向内各标出150mm,作为第一个连接件的安装点,中间安装间距≤600mm。2.4、就为和临时固定:根据找好的规矩,安装铝合金门窗,并及时将其吊装找平,同时检查其安装位置是否正确,无问题后用木楔临时固定。2.5、与墙体的固定:铝合金窗与墙体的固定方法与墙体材质有直接关系,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联结固定;当墙体为砼时,可用射钉枪将铁脚与墙体固定。2.6、处理窗框与墙体的缝隙:门窗洞口面层粉刷前,除去木楔,在门窗周围缝隙内塞入发泡轻质材料,使之形成柔性连接,以适应热胀冷缩,发泡轻质材料外表面留5-8mm深槽口。并从框底清除浮尘,嵌注密封膏,做到密实均匀。连接件和墙体间空隙内也应注满密封膏,其胶液应冒出连接件1-2mm。严禁用水泥或麻刀灰填塞,以免变形出现裂缝导致渗漏水。2.7、安装五金配件:铝合金门窗安装五金件时,必须先在框架上钻孔,然后用自攻螺钉拧入。严禁直接锤击钉入。2.8、安装玻璃:对可卸的(如推拉窗)窗扇,可先安装在框上,对扇、框连在一起的(如平玻平开门),可于安装后安装玻璃。玻璃安装由专业玻璃工操作。一般做法:先撕去门窗上的保护膜,再安装玻璃的部位塞上橡胶带,再安入玻璃,前后垫实,缝隙一致,最后再塞入橡胶条密封。复验整个窗扇的垂直度。2.9、清洗表面:首先清除所有遗留在铝门窗表面的残余杂物,特别是残余胶痕,然后用有机溶剂擦洗门窗表面,以使日后有灰尘不易粘结在铝门窗的表面;随后用清水冲洗门窗表面,在冲洗过程中观察里面是否有漏水现象。如发现漏水必须及时补救,然后再重复以上步骤的工作,直至无漏水现象为止。3.成品测试一个合格的产品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手段方能保证。一般成品门窗的测试包含以下几个内容:4.1、门窗的风压变形性能是指建筑门窗在垂直于门窗的风压作用下,保证其具有正常使用功能、不发生任何损坏的能力。门窗的分级值是对应于主要受力杆件在瞬时风压作用下的相对挠度值,符合规范要求,其风压数值应和设计计算书中建筑门窗所承受的最大风荷载计算值一致。4.2、门窗的雨水渗漏和空气渗透性是直接涉及到门窗的使用功能和寿命的关键性能指标。4.3、保温性能:保温性能指在门窗两侧存在空气温度差条件下,门窗阻抗从高温一侧向低温一侧传热的能力。4.4、隔声性能:隔声性能是指通过空气传到门窗外表面的噪声经过门窗反射,吸收和其他能量转化后的减少量,称为门窗的有效隔声量。4.5、喷淋试验:此试验是用水龙头直接冲在门窗的表面,从而证实门窗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是否有漏水现象。4.6、检测方法: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方法、雨水渗透性能检测方法、保温性能检测方法、隔声性能检测方法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执行。4、成品保护成品保护是一项工程施工中特别重要的问题,特别是进入装饰工程时应派专人进行看管,并按项目制定相应的制度,施工前技术交底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各班组交底,并落实责任人不定期进行检查。铝合金窗入库存放,下皮应垫起、垫平、码放整齐,防止变形;对已装好披水的窗,注意存放时的支垫,防止损坏披水;露天存放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日晒雨淋。门窗保护膜要封闭好,再进行安装,安装时及时将门框两侧用木板条捆绑好,防止碰撞损坏。抹灰前应将铝合金门窗用塑料薄膜包批或粘贴保护起来,在门窗安装前以及室内外湿作业未完成前不能破坏保护层,防止砂浆对其表面层的污染侵蚀。铝合金门窗的保护膜应在交工前再撕去,要轻撕,不可用铲刀铲,防止其表面划伤,影响美观。如铝合金表面有胶状物,应使用棉丝沾专用液进行擦拭干净,如发现局部划痕,用小毛刷沾染色液体进行染补。第七节脚手架工程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1.1立杆立杆接头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与纵向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接头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且在高度方向至少错开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立杆在顶部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M,必须等间距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1.2纵向杆纵向杆置于立柱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纵向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交错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距立杆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纵向杆在同一步架内纵向水平高差不超过全长的1/300,局部高差不超过5cm1.3横向杆横向杆伸出外排纵向杆边缘距离不小于10cm,伸出里排纵向杆距离结构边缘15cm。上下层横向杆在立杆处错开布置,同层的相邻横向杆在立杆处相向布置。1.4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皮20cm的立柱上,横向扫地杆则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对于立杆存在较大高低差时,扫地杆错开,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底处延长两跨与立柱固定。1.5剪刀撑本工程双排落地脚手架采用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相结合的方式,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全部采用单杆通长剪刀撑。剪刀撑每6步4跨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扣在横向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增加2-4各扣节点。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cm。为保证剪刀撑的顺直,同时充分考虑剪刀撑的安全作用,剪刀撑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本工程除在每一拐角处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每隔6跨设置一道。横向斜撑在用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形连续布置,斜杆采用通长杆件,使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1.6脚手板在作业层下部加设一道水平兜网,随作业层上升,同时作业层不超过两层。首层满铺一层脚手板,以上每隔6层也需要满铺一层脚手板,并设置安全网及防护栏杆。脚手板应平铺、满铺、铺稳,接缝处设两根横向杆,各杆距离接缝的距离均不大于15cm。靠墙一侧的脚手板距离墙的距离不大于15cm。拐角处两个方向的脚手板重叠放置,避免出现探头及空挡现象。1.7、连墙件连墙件采用刚性连接,第一道连墙件约3M标高开始设置,连墙件尽量靠近主节点,偏离主节点不大于300mm。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尽量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得采用上斜连接;当脚手架暂时不能设置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抛撑采用通长杆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成45°-60°夹角。1.8安全防(围)护规定脚手架必须按以下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脚上作业和作业影响区域内的安全:1.8.1作业层距地(楼)面高度≥2.5m时,在其外侧边缘必须设置挡护高度≥1.1m的栏杆和挡脚板,且栏杆间的净空高度应≤0.5m。1.8.2临街脚手架,架高≥25m的外脚手架以及在脚手架高空落物影响范围内同时进行其他施工作业或有行人通过的脚手架,应视需要采用外立面全封闭,半封闭以及搭设通道防护棚等合适的防护措施。1.8.3架高9~25m的外脚手架,除执行(1)规定外,可视需要加设安全立网维护。1.8.4挑脚手架、吊篮和悬挂脚手架的外侧面应按防护需要采用立网围护或执行(2)的规定。1.8.5遇上下列情况时,应按以下要求加设安全网:1.8.5.1架高≥9m、未作外侧面封闭、半封闭或立网围护的脚手架,应按以下规定设置首层安全(平)网和层间(平)网:1.8.5.1.1首层网应距地面4m设置,悬出宽度应≥3.0m。1.8.5.1.2层间网自首层网每隔3层设一道,悬出高度应≥3.0m。1.8.5.2外墙施工作业采用栏杆或立网围护的吊篮、架设高度≤6.0m的,挑脚手架、挂脚手架和附墙升降脚手架时,应于其下4~6m起设置两道相隔的3.0m的随层安全网,其距外墙面的支架宽度应≥3.0m。1.8.6上下脚手架的梯道、坡道、栈桥、斜梯、爬梯等均应设置扶手、栏杆或其它安全防(围)护措施并清除通道中的障碍,确保人员上下的安全。脚手架满挂全封闭密目安全网,密目网采用1.8m×6.0m规格,用网绳绑扎在纵向杆外立杆内侧。作业层安全网应高于平台1.2m,并在作业层下部挂一道水平兜网,在架内高度3.0m左右设首层平网,往上每隔6步设隔层平网,施工层随层设网。作业层脚手架立杆于0.6m和1.2m处设两道防护栏杆,底部侧面设18cm高的挡脚板。2、施工方法2.1脚手架的搭设规定脚手架的搭设作业应遵守以下规定:搭设场地应平整、夯实并设置排水措施。立于土地面之上的杆底部应加设宽度≥200mm、宽度≥50mm的垫木、垫板或其它刚性垫块,每根立杆的支垫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0.15底端埋入土中的木立杆,其埋置深度不得小于500mm,且应在坑底加垫后填土夯实。使用期较长时,埋入部分应做防腐处理。在搭设之前,必须对进场的脚手架杆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杆配件。脚手架的搭设作业,必须在统一指挥下,严格按照以下规定程序进行:2.2搭设顺序在牢固的地基弹线、立杆定位→摆放扫地杆→竖立杆并与纵向扫地杆扣紧→装扫地横向杆,并与立杆和扫地杆扣紧→装第一步纵向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横向杆→安第二步纵向杆→安第二步横向杆→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纵向杆扣紧(装设与柱连接杆后拆除)→安第三、四步纵向杆和横向杆→安装二层与柱拉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设脚手板,绑扎防护及挡脚板、立挂安全网。2.2.1按施工设计放线、铺垫板、设置底座或标定立杆位置;2.2.2周边脚手架应从一个角部开始并向两边延伸交圈搭接;“一”字形脚手架应从一端开始并向另一端延伸搭设。2.2.3应按定位依次竖起立杆,将立杆与纵、横向扫地杆连接固定,然后装设第1步的纵向和横向平杆,随校正立杆垂直之后予以固定,并按此要求继续向上搭设;2.2.4在设置第一排连墙件前,“一”字形脚手架应设置必要数量的抛撑;以确保构架稳定和架上工作人员的安全。边长≥20m的周边脚手架,亦应适量设置抛撑;2.2.5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结杆和连墙件应随搭升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2.2.6脚手架处于顶层连墙点之上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6m。当作业层高出其下连墙件2步或4m以上、且其上尚无连墙件时,应采取适当的临时撑拉措施。2.2.7脚手板或其它作业层板的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2.2.7.1脚手板或其它铺板应铺平铺稳,必要时应予绑扎固定。2.2.7.2脚手板采用对接平铺时,在对接处,与其下两侧支承横杆的距离应控制在100~200mm之间;采用挂扣式定型脚手板时,其两端挂扣必须可靠的接触支承横杆并与其扣紧。2.2.7.3脚手板采用搭设铺放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mm,且在搭接段的中部应设有支承横杆。普板严禁出现端头超出支承横杆250mm以上未作固定的探头板。2.2.7.4长脚手板采用纵向铺设时,其下支承横杆的间距不得大于:竹串片脚手板为0.75m;木脚手板1.0m;冲压钢脚手板和钢框组合脚手板为1.5m(挂扣式定型脚手板除外)。纵铺脚手板应按以下规定部位与其下支承横杆绑扎固定:脚手架的两端和拐角处;沿板长方向每隔15~20mm;坡道的两端;其它可能发生滑动和翘起的部位。2.2.7.5采用以下板材铺设架面时,其下支承杆件的间距不得大于:竹笆板为400mm,七夹板为500mm。2.2.8装设连墙件或其它撑拉杆件时,应注意掌握撑拉的松紧程度,避免引起杆件和整架的显著变形。2.2.9工人在架上进行搭设作业时,作业面上宜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予临时固定。工人必须戴安全帽和佩挂安全带。不得单人进行装设较重杆配件和其它易发生失衡、脱手、碰撞、滑跌等不安全的作业。2.2.10在搭设中不得随意改变构架设计、减少杆配件设置和对立杆纵距作≥100mm的构架尺寸放大。确有实际情况,需要对构架作调整和改变时,应提交技术主管人员解决。2.3脚手架的拆除规定脚手架的拆除作业应按确定的拆除程序进行。连墙件应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杆件都拆除之后才能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拆下的杆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和吊下,严禁向下抛掷。在拆除过程中,应作好配合、协调动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的作业。第八节防水工程1、屋面防水施工为了保证屋面工程的防水质量,从以下几点加以要求:1.1为提高屋面防水抗渗能力,屋面板砼搅拌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5mm,含泥量不宜大于1%,细骨料含泥量不宜大于2%。1.2模板支撑间距严格按施工方案要求,立杆间距小于1m,木龙骨间距小于500mm,模板拼装密封,从底处向高处铺设,较大拼缝用灰膏批灰嵌实,避免砼漏浆。1.3钢筋配置和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并应特别注意钢筋与模板之间保护层垫块的留设,施工时由质量员检查保护层垫块的间距,厚度和质量。1.4屋面板砼浇筑前,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按工程量的需要,事先向砼搅拌班组提出要求,保证砼按计划供应,做到砼连续一次浇筑完成,砼禁止在雨天施工。1.5屋面板浇筑完毕,在砼初凝之后,终凝之前,待屋面板砼有七、八成干时,用木抹进行两次抹面,有效控制楼板砼的微裂缝。1.6砼浇筑完12-24小时后,砼表面开始泛白时开始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天,养护初期屋面不得上人。1.7为防止砼板面出现微裂缝,建议屋面板砼采用微膨胀砼,以补偿砼后期收缩。2、防水施工注意事项2.1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先做样板间,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全面施工。2.2易燃、有毒的防水材料要备有防火设施和工作服、软底鞋。2.3做防水之前必须设置足够的照明及通风设备。2.4屋面不平整,找平层步平顺,造成积水,施工时应找好线,放好坡,找平层施工中应拉线检查。做到坡度符合要求,平整无积水。2.5避免空鼓:铺贴卷材时基层不干燥,铺贴不认真,边角处易出现空鼓。铺贴卷材应掌握基层含水率,不符合要求,不能铺贴卷材,同时铺贴时应平、实、压边紧密、粘结牢固。2.6渗漏多发生在细部位置,铺贴附加层时,从卷材剪配,粘贴操作,应使附加紧贴到位,封严,压实,不得有翘等现象。

二、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1、质量管理网络及控制流程1.1、围绕质量目标的管理网格根据我公司对业主的质量承诺及我公司的质量要求,编制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落实组织网格,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岗位责任制,严格贯彻工执行技术质量管理制度。1.2、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图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图1.3、现场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的流程控制1.3.1、施工过程管理流程控制施工过程管理流程控制1.3.2、材料采购过程的流程控制材料采购质量工作流程图1.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控制工作流程图这里的产品指原材料、构配件、工程设备、半成品(包括分项、分部工程)和成品,并包括了一般的工序检验和试验以及最终的检验和试验。1.3.4、施工设备的检验、测量和试验流程按照施工全过程中使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进行控制、校准和维护的要求和方法,以保证测量能力满足要求,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工作流程图确性。1.3.5、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流程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流程图2、质量控制的原则2.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满意”的原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始终以业主为重,充分重视业主对工程质量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在质量面前,业主具有一票否决权,任何工作均以能够确保施工质量为前提而展开。2.2、以“人为核心”的质量控制原则。各施工人员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2.3、“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原则。“以预防为主”就是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2.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2.5、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的质量控制原则。工程施工当中,任何管理人员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均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同时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3、质量控制的主导过程3.1、工作质量的控制。3.2、工序质量的控制。3.3、分享工程质量控制。3.4、分部工程质量控制。3.5、单位工程的质量控制。3.6、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从上到下,从先到后,每一过程的质量控制好坏均会影响到下一个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控制好一个施工项目的质量,必须从先到后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以上几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应做好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的控制。4、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4.1、事前质量控制4.1.1在正式施工前的质量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4.1.2施工准备工作应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包括全场性施工准备、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准备,项目开工前的施工准备,项目开工后各施工阶段的施工准备。4.1.3所有的施工准备工作均由专人负责,项目管理人员集体参加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每一计划均落实专人负责,明确最迟应完成的时间。4.1.4每一施工准备计划的编制均包括以下内容:4.1.4.1、技术准备工作。(包括设计图纸的落实、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等)4.1.4.2、物质准备工作:包括建筑材料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准备、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等。4.1.4.3、组织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各阶段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包括各项内容在内的入场教育。4.1.4.4、施工现场准备工作:针对各阶段施工情况的变化,对现场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制定相应的现场管理措施。4.2、事中质量控制4.2.1本工程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4.2.2对各施工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均由专职质量员参加监督。使各专业队伍之间的交接检养成一种习惯。4.2.3对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重点工作: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砖砌工程等均编制质量预控对策,做到以“预防为主”的原则。4.2.4重点施工项目,均在施工组织设计内单独编制方案及单独的质量保证措施。4.2.5任何单项工程施工前或施工当中均由技术员负责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及现场的实物交底。4.2.6所有材料的配合比均由质监站指定的实验室配制。4.2.7隐蔽工程的验收,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提前通知建设方,做到有一定的回旋余地。4.2.8计量、测量器具等定期送检测站检测,每次使用前均由测量员仔细复核,做好复核记录。4.2.9任何质量问题的处理均要由责任人填写质量问题处理单,并由专人进行复查,填写复查结果,处理方案经过业主认可。4.2.10各成品的保护均制定专项的方案,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成品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4.2.11由建设方及专职质量员进行质量控制一票否决权,任何人不得干预(如发现质量异常、隐蔽工程未经验收,质量问题未处理、擅自变更设计图纸、擅自代换或使用不合格材料,无证上岗未经资质审查的操作人员等)只要其中一项未按要求做到,就可以对质量予以否决,由项目经理签署返工令,进行返工。4.2.124.3、事后质量控制4.3.1每一分部分项完成后,先组织自检、用目测法(看、摸、敲、照),实测法(靠、吊、量、套)进行检查。自检之后再由建设方进行检查,分部工程由质监站进行质量检查与核评等级。执行竣工备案制时,则改由业主核定等级。4.3.2对质量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修整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三、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1、安全措施1.1、安全管理方针与管理目标安全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目标:确保工地无重大人身、设备安全事故,一般工伤率确保小于0.3%。1.2、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1.3、安全监控措施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进行,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计划在大门口实行24小时电脑监控。1.4、安全管理制度1.4.1安全技术交底制:根据安全措施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各级管理人员需亲自逐级进行书面交底;1.4.2班前检查制:专职安全员必须督促与检查班组对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进行了检查;1.4.3外脚手架、大中型机械设备安装实行验收制,凡不经验收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1.4.4周一安全活动制,经理部每周一要组织全体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对上一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本周的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作必要的交底,使广大工人能心中有数,从意识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1.4.5定期检查与隐患整改制:项目经理部每周要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整改,并作好安全隐患整改消项记录;1.4.6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实行年审制,每年由公司统一组织进行,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增强安全意识,避免违章指挥;1.4.7实行安全生产奖罚制与事故报告制;1.4.8危急情况停工制:一旦出现危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险情,要立即停工,同时即刻报告公司,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险情;1.4.9持证上岗制:特殊工种必须持有上岗操作证,严禁无证操作。1.5、安全管理工作1.5.1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严格遵照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生产保证计划,以及施工技术措施规定的有关安全措施组织施工;1.5.2认真做好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书面交底工作,被交底人要签字认可;1.5.3在施工过程中对薄弱部位、环节要予以重点控制,如提升机等从设备进场检验、安装及日常操作要严加控制与监督。凡设备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一律不准使用;1.5.4防护设备的变动必须经项目经理部专职安全员总批准,变动后要有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作业完后按原标准恢复,所有书面资料由专职安全员保管;1.5.5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投入。重要劳动防护用品必须购买定点厂家的认定产品;1.5.6分析安全难点,确定安全管理难点,在每个大的施工阶段开始之前,分析该阶段的施工条件、施工特点、施工方法,预测施工安全难点和事故隐患,确定管理点和预控措施。在结构施工阶段,安全难点集中在:1.5.6.1施工防坠落,立体交叉施工防物体打击;1.5.6.2基坑周边的防护,预留孔洞口;1.5.6.3脚手架工程安全措施等;1.5.6.4各种电动工具施工用电的安全等;1.5.6.5现场消防等工作;1.5.6.6提升机安全措施等。1.5.7建立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及标语牌。1.5.8建立严格的安全教育制度,工人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1.5.9建立安全工作资料管理,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准确的文字和数字归档依据可查。1.5.10设专职安全员负责全面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并坚持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贯彻落实每项安全生产制度,确保指标的实现。1.5.11坚持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层层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安全交底并作好记录,班长在班前进行安全交底,坚持每周的安全活动让施工人员掌握基本的安全技术和安全常识。1.6、制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1.6.1临边作业安全防护1.6.1.1整个建筑物随结构上升,四周满挂绿色密目安全网,既可满足安全要求,又可增加城市美观。框架结构楼层,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斜道两侧边必须设置1.2m高的两道护身栏杆,并设置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1.6.1.2当临边的外侧为通道时,除防护栏杆外,敞口里面必须采取满挂密目安全网或其他可靠措施作全封闭处理。1.6.1.3分层施工的楼梯口、梯段边及休息平台处必须安装临时护栏。1.6.2交叉作业安全防护1.6.2.1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操作必须在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半径范围以外,不能满足时,应设置硬隔离安全防护层。1.6.2.2模板、脚手架等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它人员操作,并应设专人监护。1.6.2.3模板拆除后,其临时堆放处应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且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的物件。2、安全用电2.1.1.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2.1.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载明交底日期。2.1.3.建立安全检测制度。从临时用电工程竣工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2.1.4.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2.1.5.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工程、安全管理部门要根据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2.1.6.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度,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罚。2.1.7.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专业电工经过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山岗,严禁无证上岗。2.2、电气防火技术措施2.2.1合理配置、整定、更换各种保护电器,对电路和设备的过载、短路故障进行可靠地保护。2.2.2.在电气装置和线路周围不堆放易燃、易爆物和强腐蚀介质不使用火源。2.2.3.在电气装置相对集中的场所如变电所、配电室等配置绝缘灭火器材,并禁止烟火。2.2.4.加强电气设备相间和相一地间绝缘,防止闪烁。2.2.5.2.3、临时用电系统的使用、管理与维护2.3.1.坚持电气专业人员持证上岗,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准进行任何电气部件的更换或维修。2.3.2.施工现场的配电设施要坚持,一个月一检查,一个季度复查一次。2.3.3应保持配电线路及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电缆、导线对地绝缘良好,不得有破损、硬伤、带电体裸露、电线受挤压、腐蚀、漏电等隐患,以防突然出事。2.3.4.工地所有配电臬都要标明箱的名称、所控制的各线路称谓、编号、用途等。2.3.5.配电箱要做到“六有”,在现场施工,当停止作业一小时以上时,应将动力开头箱断电上锁。2.3.6.检查和操作人员必需按规定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必需使用电工专用绝缘工具。2.3.7.平时应经常查看配电箱的进出线有没有承受外力,有没有被水泥砂浆玷污、被金属锐器划破绝缘,配电箱内电器的螺丝有没有松动,动力设备有没有缺项运行的声音等。2.3.8.电缆在室外直接敷设的深度应不小于0.6m,并在电缆山下各均匀敷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2.3.9.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固定机械的电源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