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1页
当代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2页
当代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3页
当代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当代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题目:当代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目录TOC\o"1-2"\h\u20038一、绪论 125383(一)研究背景 114763(二)研究意义 210456二、文献综述 211407(一)社交恐惧心理的概念 229028(二)社交恐惧心理的表现 310218(三)导致社交恐惧心理的原因 322133(四)对社交恐惧的对策 428911三、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的成因 56625(一)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的主观原因 513789(二)大学生社交心理的客观原因 823970四、能够帮助解决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1029335(一)自身调节 1020633(二)家庭朋友的帮助 1023262(三)学校政府等外界支援 127776五、结论 1332597参考文献 148887致谢 1619390附录 17PAGEPAGE1摘要大学时期是学生生活中最丰富多彩的时期,也是学生开始适应社会,学会处理周围各种社会关系的时期。大学生与社会越来越频繁地接触,使得他们的社交心理问题也日渐突出,社交心理问题严重者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对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师研究的焦点和难点。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研究,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和意见。本人随机选取济南长清大学城120名不同专业和年级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女比例相对平衡;用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和分析,试图分析大学生的社交现状、社交特点、社交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的办法,它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社会交往心理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词:大学生,社会焦虑,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对策PAGEPAGE21绪论研究背景诸多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广泛存在且表现得较为严重。社交心理问题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社会交往和就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给予及时的干预。本此研究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大学生的社交心理问题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以及对此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大学阶段是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行为和心理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社交恐惧在大学生中显得尤为普遍。引起恐惧感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卑感,而自卑的背后则隐藏着个人生理,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重原因。有社交恐惧的学生有许多行为表现,例如:害怕被小群体看到,注意别人的注意是不自然的,不敢看人,甚至觉得没有自己立足的地方,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集会不敢坐在靠前的位置,故意回避社交活动,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与整个社会的隔离。社交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导致一些不良校园事件的发生,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社交心理问题对大学生本身的影响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主观认知,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因素的偏差,大学生常常陷入心理误区。具有诸如自卑,孤独,嫉妒和异性交往等沟通障碍的大学生时常会陷入困惑。社交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在生活中,大学生在社交场合产生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在与人交际的时候表现不当,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导致社交失败,以至于对大学生本身来说,容易产生抑郁,痛苦等不良反应,影响身心健康。在学习中,大学生由于社交恐惧,与老师同学交往出现障碍。在自己有问题的时候,无法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而难以解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自己的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学校园发布了震惊社会的校园恶性事件,例如上海大学学生烧炭自杀事件,复旦大学学生黄洋中毒事件,以及药家盡宿舍命案等等。尽管只是个别极端的例子,但这些事件已成为当前中国大学生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和复杂的不争的事实。这些校园悲剧的起因肯定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为大学生的社交心理问题,出现社交障碍,才更加直接的导致了一个个惊人的校园事件的发生,让社会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教育,关心国家支柱的未来发展。研究意义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群体,对于大学生的社交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治疗就会转化成慢性疾病。许多大学生存在社交心问题却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其中的大部分原因是他们都认为这是由于孩子的内向性格,不爱说话,不善交际等原因导致的。然而事实上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的成因很多,深入分析研究大学生的社交心理问题,找出应对和治疗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大学生社交现状,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献综述社交心理学是研究社会交往中的人类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问。由于大学生是社会上最活跃的群体,他们通常处于强烈要求满足其精神需求的阶段。然而实际上存在的种种社交心理问题,却让他们的社会交往出现了很多困难。社交心理问题包括恐惧,自卑,自负,孤傲,害羞,封闭心理,敌对心理,干预心理等。本文侧重研究社交恐惧心理这类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社会交往中的影响并且拿出解决方法以加强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技巧,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功。社交恐惧心理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前后的社交心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闫海军指出,社交恐惧症也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或社交焦虑症,是一种担心与陌生人接触或者可能被别人审视为表现的心理障碍。1846年Casper首先报道赤面恐怖;190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珍妮特首次将社交焦虑描述为“社交恐惧”和“社会恐惧症”,并将其归因于神经衰弱。1966年,英国精神病学家马克等人通过观察,四年后,他用“社交恐惧症”的概念取代了社交焦虑。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社交恐惧症一直被认为是DSM-III中“焦虑症”的一种类型。郭晓薇将社交焦虑定义为“在一个或多个人际情境中,有强烈的担忧,紧张或担心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张瑾认为社交焦虑是“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或面对其他人时所经历的负面情绪会对个人的社交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和情绪困扰。”管雯珺写到“社交焦虑是一种负面情绪,也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社交焦虑具有消极情绪状态的两个重要特征,即对未来的恐惧和感觉紧张的身体症状,这也是社交焦虑的特征。”鉴于以上所描述的,社交恐惧也被称为社交恐惧症和社交焦虑。它是一种焦虑,紧张或担心与陌生人进行活动时发生的情绪反应或行为。社交恐惧心理的表现当代大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表现: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场合和社交对象感到抵触,不愿意与他人接触,甚至害怕与他人交往。他们对交往特别敏感,会感到非常紧张,在意他人的负面性评价。社交焦虑使得很多人很容易在人际交流过程中感受到不可接受甚至极其痛苦。这类人有时候会有一种羞愧感和内疚感,伴随的行为通常是对人避而不见。他们通常的表现有自闭、不敢交友、害怕社交,同时会产生焦虑、孤独、不敢面对现实、在没有人的时候才会有安全感等诸多表现。在与人接触或交往的情况下,他们会出现心跳加快,气短,面赤,颤抖和出汗。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往往无法正确评估和认识自己,难以找准自己的位置。有时候他们自尊太高,并且往往是独立的,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也或者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才能和优势。这些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大学生总是会感到焦虑、痛苦,没有自尊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交往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他们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恐惧感使之与正常人大致相同。当处于陌生社交环境时,他们产生的紧张程度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这就使得他们很想逃避甚至不再愿意社交。社交恐惧的轻重不等但是性质多数相同,我们可以把它按照程度递进划分:从紧张和不安,焦虑和担忧,到恐慌和极度恐惧四个层面。社交恐惧在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中难以避免,但在社会交往时出现适当的紧张焦虑会对社交产生积极的作用,过度的焦虑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不利于社交。随着不安、恐惧的情绪不断加深,若是在此过程中不加以控制,将出现病理状态,甚至形成极端恐惧行为。导致社交恐惧心理的原因(1)社交者个性特征的缺憾。从社会人格特征来看,对社交敏感的人大多内向沉闷,不善于言语。他总是胆小,他也习惯安静,常常孤独,对事物敏感。更有甚者羞怯心理严重。(2)与人交际者的认识不足也常常引起社交恐惧。人类的认知是他们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基础。交际活动中的认识必须对交际对象及其交往关系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以准确判断交际行为中的自我特征,进行有效的交流。交往认识实际上包括自我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和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所谓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正确理解,是对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人格,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完整理解。(3)社交恐惧症的产生往往是由关联引发的过去经验的泛化。俗话说,一旦被蛇咬伤,被绳索困了三年,这句话很生动地表明,许多人的恐惧是在特定的遭遇中产生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在童年期间遭受的创伤往往可能是成年期失调的根源。由于早期人际交往中经历过的一些创伤事件,在类似的联系事件被触发后,经过人们的思考,原来的恐惧已经被部分扭曲甚至完全扭曲。(4)社交恐惧症的产生往往与家庭遗传因素相关。就遗传因素而言,社交恐惧症患者在胆小,害羞,依赖和内向的家族中更为常见。(5)社交恐惧症的产生也有是通过条件反射来确定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恐惧症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条件的或从社会学习的。(6)高需求与低能力之间的激烈冲突也会导致社交恐惧症的产生。M.R.拉里的自我推荐理论指出,社会交际必须有动力。只有当人们希望在他人的头脑中留下一种特别的印象时,他才可能会觉得紧张甚至恐惧。这个理论认为,所有社交恐惧症的共同因素是动机,是想要在他人心里留下好印象的动机。当社交者的人格特质有倾向于控制他人对他的印象,或难以放下自己的颜面,或强烈的完美主义,迫不及待的想要在其他人面前看起来完美,那么这个人就容易受到社交恐惧症的影响。总的来说,大学生社交恐惧的成因各不相同。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情感方面的渴望比较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异性的关注,但往往由于认知偏差、性格内向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等原因,导致他们社交恐惧。对社交恐惧的对策(1)调整认知结构,改进个性品质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绪的中介,只有不断的调整自己认知结构,对事物有更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使自己有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性格脾气,减少社交恐惧,适应各种社交场合,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2)增强社交锻炼,提高交际能力具有社交恐惧心理和行为的人,他们时常显现出沟通经验不足和沟通技巧欠缺的情况,所以当他们在克服社会交往的恐惧时,加强社会交往实践,认真学习各种社会交往技能,对提高实际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寻求心理咨询,消除社交恐惧由于社交恐惧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通常很难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需要依靠别人的力量,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辅导帮助。(4)建立心理健康必修课,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随着国家和各有关部门对大学生社交恐怖症的关注,全国各大院校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有关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并学会自我调节,同时完善学校心理咨询体系,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虽然社会交往恐惧会给人们带来很多负面的情绪和影响,但也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增强个人在体质,智力等方面的表现。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如果有社交恐惧,自己应该正视它,不影响社交的情况下可以不必过多在意,但是若是影响到了社会交往甚至是正常的生活,就一定要及时自我调节或者寻求帮助,找到解决的方法,让社交不再恐惧,让生活更加美好。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的成因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本此将诸多原因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大学生个体本身的主观原因,另一类是由于外部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客观原因。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的主观原因自身性格与自我认知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和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当下与未来,现状与发展,良好的自身性格和正确的自我认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1)追求自身思想独立,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他们大多是家庭里的独生子女,优越的条件使得他们从刚来这个世界时便成为了一个家庭的中心,并习惯于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社会环境的开放和家庭教育的相对民主自由,使得当代的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上也独立自主。他们不喜欢被他人干扰,更强调主观感受、个人意识和展现自我,更加强调生活质量和品位并对此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中,通过思想,观念和生活展现自己的个性。另外“90后”对真理盲目崇拜的厌恶诞生于中国真理标准的讨论变得成熟和根深蒂固的时代。这些大学生很少盲目地同意某种价值,并会形成强烈的独立意识形态。因此,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不灵活的教学模式。他们试图通过展现自己的想法,引导自己的行为,但他们却总是显现出一种“自我中心”的感觉,显得无组织无纪律,缺乏团队合作和忠诚感,这也是他们对人际关系和心智能力的反应相对较弱的原因。(2)思维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价值观念更实际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普遍环境,使得信息数据逐渐开放和透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相对于前辈变得更丰富和理性。他们关心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关心解决社会问题。根据相关数据了解,9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大学课堂上学习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非常活跃,并且也很快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刚刚踏入成年大门的大学生已经非常愿意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思想变化和价值观。但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使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实际。他们注重物质生活,重视生活的质量。例如,一些大学生在入党的时候就想着这会为他以后的就业和前途带来好处,而不是真正的想要加入党组织,为人民服务。这反映了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和政治理念认识的模糊性。这也是他们政治信仰的淡漠和实用化。(3)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信念,空虚寂寞互联网时代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的特点。互联网的便利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快地获取信息,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更积极的思维。这种与网络相伴的生活能够使这些当代大学生快速轻松地接受各种新事物。这将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重大影响。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过度依赖互联网,当代的大学生在获得很多信息的同时,却有空虚寂寞的感觉。“互联网中毒”已成为“90后”时代的普遍问题。他们通过网上聊天、约会、游戏来寻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的东西,借此寻求精神支持和刺激或逃避社会。当家庭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出现时,他们在网络世界寻求精神自由和安慰。当他们回到现实世界时,他们变得焦躁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认为世界已经放弃了他们。(4)较强的竞争意识,但较弱的抗压能力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学习和就业竞争压力加大,大学生们都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想要以后有个一技之长并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因此,他们还不得不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然而,面对自己作为家里唯一的血脉继承人,加上自己现如今所在的大学校园环境与曾经的成长经历环境相对不同,以及现实的学业期望和就业压力,导致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容易产生问题。他们可能总是孤僻,独来独往,敏感脆弱,缺乏承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环境。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稳定的突出问题。根据武汉大学之前一项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查,在“90后”大学生中,面对挫折,大多数人心理素质较差,72.3%的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其中更有5.1%的学生会难以从失败、挫折、困难中振作起来。所以说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薄弱,抗压耐挫能力明显不足。(5)自我认知不足,思想意识存在问题影响自我认知的因素较多。一般情况下,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政治思想教育环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都是影响认知的因素。不得不承认,当前大学生思想意识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家庭教育的淡化,负面社会影响的增加以及思政教育质量的下降种种因素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在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信仰危机,信用危机,心理危机,就业危机,人际危机更是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反过来,这些危机也直接或间接地对他们的自我认识水平,判断事件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影响。自我认知的思想意识基础。一个人一旦“傲慢”偏差的意识形态形成,做事永远是孤独的,行为往往是自私的,看周围的环境总是不合心意。这种扭曲的意识形态对自我认知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傲慢自大,自恃过高,盲目自信。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刚好和前者情况相反,从而出现自卑胆小的状态。上述两种情况都是过于极端的思想认知。一旦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短时间内就难以改变,并出现“粘性”的特征。为什么一些大学生总是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一些大学生听取并采纳他人的正确意见很难,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意识形态。一些大学生有自我认识偏差,缺乏自我认识,或多或少与意识形态直接或间接相关。一些激进的大学生在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严重后果之前不会感到有所压力。他们也许清楚地知道后果是不好的,但他们依旧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显然不是缺乏意识,而是他们认识不足,有意为之,导致思想偏差的出现。社交技能欠缺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理解社会,摸索生活的重要时期。对于社会交往,他们显得经验缺乏和技能不足。社交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许多负面的社交结果。(1)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基本上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因此他们做事眼高手低不说,还严以待人,宽以对己。他们也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在宿舍里,当有人睡觉时,他自己一个人总是动作太响,影响别人休息;不戴耳机听音乐,把宿舍弄得十分聒噪。但是当别人对他做同样的事时,他们就不会想到自己也曾这样不顾他人感受过,还满腹牢骚,很是不满。(2)害怕主动交往。社会交际时产生的恐惧是一种相对常见的人际失调。当交际者不得不与人联系时,他们总是紧张,惊恐万分,心跳加快,觉得自卑而且自负,总之就是一直处于焦心的状态。因此,他们不希望别人了解自己,总是喜欢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情感和需求,给人一种“佛系”的感觉。在我身边,就是有喜欢独处,不喜欢与别人接触的人。无论他做什么都是自己,很少说话,也不参与集体活动,很难融入一个大环境,形成一个非常不协调的情况。(3)沉浸书海,寡言少语。在今天这个时代,父母老师都十分注重那一纸成绩。为了达到他们的期望,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大学生们确实是该好好学习,他们也在努力学习。但是,这也造成了有的大学生在朝气蓬勃的大学校园里依旧过着像他们以前一样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只待在教室,食堂,宿舍或者在赶往这三个地方的路上。他们整天过分的学习,沉默寡言,忽略了社会交往的重要性。(4)冲突的存在。大学生作为学校中成千上万的学生成员之一,常常穿梭在各类人群之中,冲突总是难以避免。俗话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是非。因此在有是非的地方,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更大。有时候自己在路上行走时,说不定就会遇到冲突。例如,有人与你的肢体不小心碰撞,弄脏了刚买的新鞋;又或者是无意的一句言语,让各自心中留下怨气等等。(5)学校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都很重视学生的成绩,有的学校过分追求分数和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变得智商高,情商低。因此当他们处理诸如与他人相处,交流和沟通等问题的时候,出现“短板”现象。高校教学方法的相对滞后导致大学生没有机会有效地学习人际交往。大学生社交心理的客观原因我国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十几二十几岁,正处于心理活动发展活跃的时期。大学校园是许多文化相互碰撞的地方。在校园里,学生一方面接受新生事物,接受新的生活模式,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他们生活的大学校园看似自由开放,实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狭窄的环境,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还有待提高,面对困境和挫折时容易产生心理压力,产生消极的影响。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各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了大学生的社交心理问题。家庭影响(1)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养育方式。在教育方法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争先恐后的送孩子去更好的学校,给他们报各种补习班,势必要把他们变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孩子的所有时间都被家长占满。这样一来,只强调智力教育,没有渗透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孩子健康人格的成长。同时,在养育方式方面,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相当多的家长采用简单粗俗的传统父权制方式。这种负面的养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具有不健康的特质,如敏感和怀疑,傲慢和烦躁,沮丧和焦虑,以及偏执和敌意。(2)家庭教育的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在他们的孩子上大学之后,将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但他们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孩子是小学生到孩子变成中学生,大学生,家庭教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孩子在大学时期,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在家长与学校,社会的配合,对大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在大学这一阶段,就要求大学生家长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摸清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帮助缓解和调节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工作。总之,大学生的社交心理水平与家长个人因素,家庭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差异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教育因素(1)教育者教育者,就是教师。教师受到社会和专门人员的委托,他们对学校的学生身心有特殊的影响。老师的优秀个性就像学生们最灿烂的阳光,明亮温暖。优秀的教师本身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而秉性不良的教师,对大学生的心理来说自然容易产生阴影。因此,这些天天面对着大学生的教育者,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交心理产生很大影响。(2)教育方法此处的教育方法是特指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因为他们的受教育者,即学生,是大学生,从某个方面讲,他们是一群独立的“人”。大学生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相对他们以前更为成熟,因此大学课堂里教师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在大学教育方法上,教师不再是注重知识的注入灌输,而是多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参与实践得出结论,从而形成对自我的良好认识和正面心理作用。社交环境许多内向者希望能够改变他们内向的个性,提高他们与他人互动的能力,然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他们看了很多关于人际关系的书籍,并且学到了很多人际交往技巧。然而真正上“战场”去与人交往的时候,结果却不尽人意。这说明光学习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社会交往会随着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小型社交场合,熟识的人多一些,给人的社交压力会相对变小,社交者的心理也会相对平和;在大型社交场合,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社交者如是没有一定心理素质,就容易变得紧张焦虑,忸怩不安。能够帮助解决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的对策建议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的因素,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大学生的社交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不良事件,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大学生的社交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自己学习和生活,还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那么,有什么好的方式方法好的对策建议能够帮助他们减轻痛苦,解决难题呢?自身调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和长处。因此大学生要多多发掘自己的潜能,始终运用哲学,明智的思想和先进的生活行为来激励自己,相信未来是美好的。面对挫折,我们必须客观冷静地看待事情,不要一味的回避,也不要总是责怪自己,分析事情的原因和后果,勇于面对和承担。通过自我意识鼓励,慢慢的就会变得独立自主,自强不息;渐渐的也会自信起来,拥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情绪。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大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应该学会及时地宣泄情绪,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积极的活动上,如听歌,看书,散步或者外出旅游,以便让不良的精神状态得到缓解和改善。宣泄是调节情绪的好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发泄的方法。小小的叹息,大声哭泣,尖叫,大吼,狂奔都可以在发泄时发挥作用。或者与你的朋友和老师谈论你的烦恼和抑郁,这样可以使消极情绪得到缓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应该采用不同的发泄方法。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不管用什么方法,努力让自己找到新的兴奋点来抵消或淡化原来的不良情绪,把不良情绪抛到九霄云外。在与人倾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新的认知和新的解决问题思路,增强对抗挫折,战胜困难的力量。家庭朋友的帮助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的第一站。本人之前的社会调查中有依据在校大学生对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等家庭状况的询问,以推断学生的社交心理状况。通过加强家庭参与教育的意识,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家庭问题所引起的心理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有利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健康发展。随着理想交往模式的逐渐减少,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形成和情感心理发展的需要,他们大多都有着极强的人际交往愿望,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他们特别渴望能与周围的伙伴进行更好的交流,但他们常常使用曾经习惯的交友模式去与当下身边的同伴进行交往。他们把曾经的友谊标准用作人际交往的原则,总是认为对方很完美,符合自己的心意,但当对方显现出自己不喜的地方就陷入失望,甚至无法接受。因而他们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试想如果他们身边拥有三五几个挚友,在失意时帮扶一把,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极好的。家庭环境的感染(1)家庭关系因素相对和谐的家庭关系会对家庭成员的认知,感觉,情绪,性格和能力产生积极作用,特别是对未成年人作用更大,因为未成年人在认知能力,情绪和性格等方面尚未成熟和完善,具有更好修正效果。因此对刚刚成年的大学生来说,和谐的家庭关系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一个学生在校园这个大环境里是不可能不与人交往的,特别是踏入大学后,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地方,还有熟悉的亲人,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所有的东西都要重新开始,尤其是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子。一个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走出来的大学生,受到家庭的感染,自然会相对在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出来的大学生更有自信,沉稳,理智。他们的社交心理会相对健康,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也会更得心应手。因此,家长应该多多给大学生们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做他们坚强的后盾。(2)家庭教育因素对一个人来说,这一生最早接受的教育应该要数家庭教育了,它是教育的开端和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当代大学生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然而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娇生惯养的90后”,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都相对较弱,并且缺乏心理锻炼、意志磨练。这就极需要家长们引起注意,多多关注这些半熟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面对大学阶段的孩子,家长除了在经济上的支持,还应该在心理上多关心他们,平时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在学校的人际关系状况,是否有不良的社交关系,及时给予教育指导,让他们时刻保持良好的社交心理状态。(3)教育方式因素近些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不同的家长对他们的教育也是各有千秋。有的溺爱孩子,对他们无限娇纵宠溺;有的则是借着工作繁忙,对他们毫无管教,任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放任不管;还有的对孩子严加管教,对他们的要求十分严苛…无论何种教育方式,过于偏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都是不好的。所以家长应该多采用民主的,和谐的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勤奋勇敢,自信快乐,积极进取等性格,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样在他们社交方面,自然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产生有益的影响。朋友帮助调节朋友是什么?真正的朋友是在你得意时能同你一起快乐,给以真诚的祝福;在你失意时能陪你一同难过,给予善意的帮助。对大学生来讲,一个人在校园里,亲人自然是很少能陪伴的,然而身边的朋友却是很多时候都与之同行。调查发现,有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会受到身边同学朋友的行为影响,所以说当大学生遇到社交心理问题的时候,朋友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尤为重要的。朋友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联系,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即使一个人不说话,另一个人也不会觉得尴尬,那就更何况要是对方有个什么事情,另一方肯定会立马站出来一起并肩作战。当大学生觉得在社交方面心理有压力的时候,可以同自己的好朋友诉说。这个时候,身为朋友,你得多多的倾听,搞清楚来龙去脉,这其间也得时不时的说两句话安慰。你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你的理解与关心,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一个温暖的拥抱,都能让他们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你还可以与他谈谈自己的经历,讲讲自己的经验,但是过程中不要让自己过于膨胀,而忽视了是在帮助朋友解决问题,因为目的是要让朋友从其中感悟,得到帮助,让他们不要惧怕社交。你还可以直接带对方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世界的美好,做一些有益身心的事情,积极向上的去迎接挑战,战胜社交困难。学校政府等外界支援学校应该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导学生“自我调节”,并知道如何寻找“外部干预”。大多数学生认为心理问题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旦出现症状,就必须去看医生。事实上,就算去医院看医生,有时候医生看到的问题并不需要严重的治疗手段,有些通过“自我调节”就可以治愈,这就要求学校和行政部门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并且应该多多涉及到社交方面。这是要让学生明白,心理问题的出现必须首先正确认识,不能低估或过分强调。其次,不管是否存在心理问题,都有必要掌握一些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当出现问题时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和引导。最后当“自我调节”无法解决问题时,必须由专业的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师进行“外部干预”。学校应该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交心理问题,懂得求助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本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希望学校开展一些活动或者课程对他们进行帮助指导。不管是校园文化活动还是一些课程项目,让大学生更多更好更积极的参与进来,不仅可以缓解他们的社交心理压力,还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身的存在感,满足内心的成就感,这对于社交心理问题也会有很大帮助。调查发现,家境对于大学生的社交心理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有40%的大学生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会选择自己解决而不向他人求助。因此政府这时候也应该行动起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解决社交心理问题,在提供物质支持的同时,给他们提供心理指导。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培养他们挫折容忍和适应能力。二是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培养具有内在价值的自尊,自立自信,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对他们的人际关系进行指导,鼓励他们打开心扉,主动去和他人交往,学会处去理人际关系。结论此次研究内容结果是在本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长期以来本人都一直关心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并希望这些未来的国家栋梁都能通过自己,或者外界提供的帮助来解决他们社交心理问题,培育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交际能力,用开放的心态去迎接毕业后的挑战。笔者在此次论文写作中虽然尽心竭力,学习到很多分析写作,整理总结的经验,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日后还应多加学习。同时在此次调查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许多问题是在之前书本上没有提及到的,也是笔者没有想到的,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作为一名行政管理工作者,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是从自身的角度,还是通过家庭朋友,学校政府等外界的援助,帮助大学生改善社交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更好的成长,这不仅仅是在帮助大学生的发展,更是在帮助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1]柴倩倩.大学生社交恐惧行为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2]王博.正确的思想意识决定正确的自我认知[D].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吴守良.大学生社交恐惧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4]汤艳梅.一例社交恐怖症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1[D].社会心理科学,2018.[5]管雯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焦虑、班级心理气氛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6]栗文敏刘丽.社交焦虑研究综述[D].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7]彭纯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干预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8]蔡蕊莉.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社交焦虑、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7.[9]邱辉明.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D].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10]李远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D].中国成人教育,2018.[11]ClarkJV,ArkowitzH.Socialanxietyandself-evaluationofinter-personalperformance.PsychologicalReports,2015,36(1):211-221.[12]FerdaI,GamzeA,OrhanD,etal.Socialphobiaamonguniversitystudentsanditsrelationtoself-esteemandbodyimage[J].TheCanadianJournalofPsychiatry,2017,49(9):630-634.[13]CohenRA,GrieveS,HothKF,etal.Earlylifestressandmorphometryoftheadultanteriorcingulatecortexandcaudatenuclei[J].BiologicalPsychiatry,2016,59(10):975-982.[14]BögelsSM,AldenL,BeidelDC,etal.Socialanxietydisorder:questionsandanswersfortheDSM-V[J].DepressionandAnxiety(Hoboken),2018,27(2):168-189.[15]BanduraA.(2017).Self-efficacy:Towardaunifyingtheoryofbehavioralchange.PsychologicalReview,84(2),191-215.[16]SchwarzerR,BablerJ,KwiatekP,etal.(2017).Theassessmentofoptimisticself-beliefs:ComparisonoftheGerman,Spanish,andChineseversionofthegeneralsel-fefficacyscale.AppliedPsychology:AnInternationalReview,46(1),69-88.[17]WoodRE,PaulWB,JamesEHB.(2018).Bonuses,goalandinstrumentalityeffects.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84(5),703-720.

致谢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我撰写论文期间,从论文选题,构思,修改到定稿,我都深深受益于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作为老师,指点迷津,让人如沐春风;作为长辈,关怀备至,让人感念至深。能师从老师,我为自己感到庆幸。在此,我谨向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谢意!

附录大学生社交心理调查问卷当代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