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百合花》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百合花》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百合花》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百合花》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合花高中语文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本课目录第一部分导入新课第二部分作者介绍第三部分写作背景第四部分整体感知第五部分深入探究第六部分巩固提升导入新课百合花学名:Liliumspp别名:百合蒜、中逢花等。科属:百合科百合属产地及分布:中国、日本、北美和欧洲等温带地区。百合花姿雅致,叶片青翠娟秀,茎干亭亭玉立,是名贵的切花新秀。它植株挺立,叶似翠竹,沿茎轮生,花色洁白,状如喇叭,姿态异常优美,能散出隐隐幽香,被人誉为“云裳仙子”。百合花种类繁多,花色艳丽丰富,花形典雅大方,姿态娇艳因品种而异;花朵皎洁无疵、晶莹雅致、清香宜人。导入新课

百合花,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纯洁,高雅……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不是说明文而是小说,作者想要借百合花表现什么主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翻开书。导入新课茹志鹃,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当代著名女作家。1925

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现为《上海文学》编委。作者介绍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等。作者介绍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作者的写作动机是借对战争年代圣洁的人际感情的回忆和赞美,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写作背景“百合花”代表纯洁、优雅、高贵。文中既指新媳妇棉被上的百合花,又象征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纯洁美好的心灵,以及百姓爱护解放军的真诚,暗示了文章主题。题目精练巧妙,内涵丰富。

1.题目解说

整体感知2.层次结构

文章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都怪我了”)开端:带路。

第二部分(从“我们到包扎所”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发展:借被。

第三部分(从“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到“两个干硬的馒头”)高潮:牺牲/献被。

第四部分(从“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到结尾)结局:盖被。

整体感知

1、针对这篇小说,作者所塑造的几个人物,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

新媳妇:娴静

淳朴

善良

纯真

高洁

小通讯员:腼腆、淳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我”:线索人物温柔和善亲切可人俏皮

深入探究2.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多次用到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来。

明确:细节描写:

(1)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天真质朴的心灵。深入探究(2)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写出了通讯员对我的关心

深入探究(3)衣服上的破洞

写出了小通讯员朴实、腼腆、执拗的性格、充满活力的体魄。

深入探究3.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小说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关键人物,他们身上所包含的闪光点,你从中体会到了战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怎样的情感?

明确: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深入探究

1.细节描写的作用

(1)细节描写可以塑造人物形象。

(2)从语言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

(3)从动作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悲惨命运。

(4)从神态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精神状态。

(5)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6)细节描写可以表现生活环境。

巩固提升2.细节描写的答题格式

(1)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或者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4)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巩固提升第二课时本课目录第一部分导入新课第二部分深入探究第三部分巩固提升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我们上节课已经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小说中重要的要素环境描写。导入新课

1.默读课文,在文章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作用:烘托人物心情,体现出“我”乐观主义精神,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出了铺垫。

深入探究(2)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

作用:这一景物描写对于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通讯员就是在这月色下壮烈牺牲的。深入探究2.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了……氛围

(2)烘托了人物……心情

(3)为下文的……内容做出了铺垫

(4)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深入探究3.文章当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明确:“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串联起故事情节,使文章结构严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深入探究4.小说为什么以《百合花》为题?

明确: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更重要的是,百合花,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深入探究5.茅盾在《评价最近的短篇小说》中这样评价《百合花》:“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最满意”是茅盾从作家的角度理性的思考,“满意”地方应该很多,茅盾特别称赞了《百合花》“表现庄严的主题却能富于抒情诗的风味。”你在文中发现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这种“抒情诗的风味”呢?

深入探究

(1)语言诗意之美

①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示例: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明确:大战前夕,气氛本该紧张,但作者笔下的自然风景清新明丽、生机勃勃,战争是残酷的,但诗意之美从未远离,奠定了文章的诗情。

深入探究②场景描写

示例: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

明确:此处为想象的场景,富有诗情画意,景物美与人物美和谐统一。

深入探究

(2)物象含蓄之美

①野菊花

枪管里的野菊花别有深意,枪管是残酷的战争,野菊花是怒放的生命之美,有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深入探究②月亮

月亮在诗歌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文中的中秋风俗的场景描写体现了风俗之美,中秋月的描写,既含蓄表达了思乡之情,也有盼望团圆的愿望,进而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如《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深入探究③百合花

“百合花”的清丽、纯洁、淡雅等特点既可以象征新媳妇的纯真、善良、友善,也能象征小通讯员的淳朴、真诚和高尚,还可以象征纯洁美好的军民鱼水情及舍己为人的人性美。

例如:《边城》里关于虎耳草的描写。深入探究总结:这篇小说的特点就在于重意象,重象征,不太依赖于情节的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更注重的是用环境,场景,细节等手段去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进而凸现人情美与人性美的主题,使《百合花》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的诗意之美。

深入探究(3)(残酷战争下的)田园牧歌之美

本文没有宏大惨烈的战争场景而是在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中通过鲜活普通的小通讯员与新媳妇凸显了战争年代人情美及人性之美。例如:孙犁的《荷花淀》,作为战地小说但是没有枪林弹雨、生离死别曲折的故事情节,有的却是清新的白洋淀风光,还有那些生动、鲜明、善良的人们。

深入探究总结:茅盾称赞《百合花》“表现庄严的主题却能富于抒情诗的风味。”茅盾盛赞作品体现了诗意之美恰恰是作者茹志鹃的高明之处,她淡化了战争的血腥,以诗意的笔调描绘了美丽的家园,正如陆游笔下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辛弃疾笔下的“玉簪螺髻”,山河壮美更添国土沦丧之悲。美好的家园、美好的人们、美好的田园牧歌,正是这些美好被摧毁才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同时残酷的战争也没能泯灭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这即是“庄严的主题”。深入探究6.中心思想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