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4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4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4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4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4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4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关闭K2、打开K1,试管内两极都有气泡产生B.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发现左侧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比右侧略多,则a为负极,b为正极C.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出烧杯,向试管内滴入酚酞,发现左侧试管内溶液变红色,则a为负极,b为正极D.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检流计指针不会偏转2、下列有关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反之,碱性越强B.pH<7的溶液可能呈酸性C.当溶液中的c(H+)或c(OH-)较小时,用pH表示其酸碱度更为方便D.把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溶液中,测其pH3、“碘钟”实验中,3I-++2S的反应速率可以用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c(I-)/(mol·L-1)0.0400.0800.0800.1600.120c()/(mol·L-1)0.0400.0400.0800.0200.040t/s88.044.022.044.0t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反应物I-与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显色时间t1=29.3sC.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22.0~44.0sD.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4、如图所示的装置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两极均滴酚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电极附近溶液酸性减弱B.a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b电极附近酚酞变红D.b电极上有黄绿色气体产生5、我国是世界上研究超导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在高温超导材料中,铊(81Tl)是重要成分之,已知铊和铝是同主族元素,关于铊的性质推断错误的是A.铊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B.铊不能形成稳定的气态氢化物C.铊与浓硫酸反应生成T12(SO4)3D.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6、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K为化学平衡常数,其中K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根据以上信息推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为放热反应B.此反应只有达到平衡时,密闭容器中的压强才不会变化C.此反应达到1000℃时的反应速率比700℃时大D.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低7、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8、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aq)+(aq)+Ba2+(aq)+2OH(aq)=BaSO4(s)+2H2O(l);ΔH=-57.3kJ/molB.KOH(aq)+H2SO4(aq)=K2SO4(aq)+H2O(l);ΔH=-57.3kJ/molC.C8H18(l)+O2(g)=8CO2(g)+9H2O(g);ΔH=-5518kJ/mol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ΔH=-5518kJ/mol9、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1·s-1,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1.6mol B.2.8mol C.2.4mol D.1.2mol10、常用特定图案来识别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下列组合中图案与化学品性质相符的是A.H2 B.浓盐酸 C.浓硫酸 D.CO211、浓度均为0.1mol/L的NH4Cl、(NH4)2SO4、NH4HSO4、(NH4)2Fe(SO4)2四种溶液中,设离子浓度分别为amol/L、bmol/L和cmol/L,dmol/L则a、b、c、d关系为A.b=d>a=b B.c<a<c<d C.a<c<b=d D.a<c<b<d12、关于NaHCO3和Na2CO3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常温下溶解度:NaHCO3>Na2CO3B.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碱性:NaHCO3>Na2CO3C.热稳定性:NaHCO3<Na2CO3D.与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快慢:NaHCO3<Na2CO313、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描述合理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NaClC.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出15.00mLKMnO4溶液D.用25mL碱式滴定管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共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14、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B.500℃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已知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C.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D.阴暗处密封有利于氯水的储存15、常温下,向一定体积0.01mol/L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体积之比是A.1:1- B.1:2 C.1:4 D.1:916、对于X+YZ的平衡,若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增大,则X和Z可能的状态是()A.X为液态,Z为气态 B.X为固态,Z为气态C.X为气态,Z为气态 D.无法确定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由H、N、O、Al、P组成的微粒中:(1)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①用化学式表示下列4种微粒:A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②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电子式表示B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白磷(P4)分子、NH4+、N4H44+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面体,请画出N4H44+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表中①~⑦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IAIIAIIIAIVAVAVIAVIIA12①②③3④⑤⑥⑦(1)②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______个,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⑦元素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由①③④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此物质的水溶液显_____性。(3)⑥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④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于⑤元素,用一个化学方程式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0.6mol/LH2C2O4溶液H2O0.2mol/LKMnO4溶液3mol/L稀硫酸13.02.02.03.04.023.03.02.02.05.233.04.02.01.06.4(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2)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X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0.6mol/LH2C2O4溶液H2O0.2mol/LKMnO4溶液3mol/L稀硫酸43.02.02.03.0t固体X是_______。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时间t_______4.0min(填>、=或<)。(3)为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小组同学准备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继续进行实验,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该实验方案设计_______。20、已知下列数据: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乙醇-117.078.00.79乙酸16.6117.91.05乙酸乙酯-83.677.50.90浓硫酸(98%)—338.01.84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在30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②按下图连接好装置,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min;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的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__。A.中和乙酸和乙醇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C.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D.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操作,其主要理由是__。(4)分离出乙酸乙酯后,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__。A.P2O5B.无水Na2SO4C.碱石灰D.NaOH固体21、研究燃料的燃烧和对污染气体产物的无害化处理,对于防止大气污染有重要意义。(1)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已知:H2(g)+1/2O2(g)=H2O(g)H=−1.8kJ/mol;C(s)+1/2O2(g)=CO(g)H=−2.5kJ/mol;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制H2和C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SO2被氧化成S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H=−akJ/mo1,在相同条件下要想得到2akJ热量,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____________A.4mo1SO2和2molO2B.4molSO2、2mo1O2和2molSO3C.4molSO2和4mo1O2D.6mo1SO2和4mo1O2(3)汽车尾气中NOx和CO的生成及转化:①已知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H>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能说明此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A.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C.2v正(N2)=v逆(NO)D.N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H>3,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燃料CO、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O(g)+H2O(g)CO2(g)+H2(g)。在423℃时,平衡常数K=9。若反应开始时,CO、H2O的浓度均为3.1mol/L,则CO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分析】A.关闭K2,打开K1,该装置为电解池,NaCl溶液被电解,阴极产生氢气,阳极产生氯气;B.由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一段时间后,试管中体积大的气体为氢气;C.产生氢气的一极消耗了氢离子,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时,氢气、氯气和NaCl溶液能形成原电池。【题目详解】A.关闭K2,打开K1,该装置为电解池,NaCl溶液被电解,两极分别产生氢气和氯气,故A正确;B.由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一段时间后,气体体积大的为氢气,该电极为阴极,与该极相连的电源电极即为负极;则生成氯气的电极为阳极,与该极相连的电源电极即为正极,故B正确;C.产生氢气的一极消耗了水电离的氢离子,促进了水的电离,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C正确;D.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时,氢气、氯气和NaCl溶液能形成原电池,放电时会引起电流计指针发生偏移,故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电化学(原电池与电解池综合题型)解题技巧:(1)先判断是原电池原理还是电解池原理;(2)若为原电池,则考虑正负极反应、电子的转移及其反应现象等;(3)若为电解池,则需要先看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如果是惰性电极,则根据阴阳极的放电顺序进行解答;相反,若为活性电极,需要注意阳极的金属电极要先失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阴极则直接利用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分析即可。2、D【题目详解】A.由于pH=-lgc(H+),溶液的pH越小,则溶液中c(H+)就越大,溶液的酸性就越强,由于溶液中c(H+)·c(OH-)=Kw,在一定温度下Kw是常数,溶液pH越大,溶液中c(H+)就越小,则溶液中c(OH-)就越大,溶液的碱性就越强,A正确;B.在室温下Kw=10-14,纯水中c(H+)=c(OH-)=10-7mol/L,此时溶液pH=7;当溶液中溶解一定量的酸时,溶液中c(H+)>10-7mol/L,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B正确;C.可以直接根据溶液中的c(H+)或c(OH-)的大小比较溶液酸碱性,但当溶液浓度很小时,直接使用c(H+)或c(OH-)并不方便,用pH表示相对就方便得多,C正确;D.测定溶液pH时,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跟标准比色卡比较,判断溶液的pH,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3、C【题目详解】A.图表中的物理量是反应物浓度与时间,通过分析知,反应物的浓度与时间成反比,浓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为速率,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正确;B.对比数据组①和②,可以看到,c()不变,c(I-)增大到2倍时,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即反应速率变成了原来的2倍;对比实验①和⑤,实验⑤的c(I-)为实验①的3倍,而c()保持不变,反应速率应该变成原来的3倍;则反应时间应为实验①反应时间的,即t1=88s×=29.3s,故B正确;C.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用时间越短,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会少于22s,故C错误;D.对比数据组①和②,可以看到,c()不变,c(I-)增大到2倍时,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即反应速率变成了原来的2倍;对比数据组②和③,可以看到,c(I-)不变,c()增大到2倍时,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即反应速率也变成了原来的2倍;对比数据组③和④,可以看到,c()增大到2倍时,c(I-)变为倍时,反应时间增大了一倍,即反应速率变成了原来的;对比数据组对比数据组①和③,可以看到,c(I-)和c()均增大到2倍时,反应时间为原反应时间的,即反应速率变成了原来的4倍,因此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C。4、C【解题分析】A.a电极连接电源正极为阳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附近溶液酸性增强,选项A错误;B.a电极连接电源正极为阳极,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选项B错误;C.b电极连接电源负极为阴极,阴极上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碱性增强附近酚酞变红,选项C正确;D.b电极连接电源负极为阴极,阴极上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电极上有无色气体氢气产生,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明确离子放电顺序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阳阴极区域发生的反应,题目难度不大。5、D【题目详解】A.Al为银白色质软的金属,则铊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故A正确;B.与铝性质相似,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如能形成气态氢化物,常温下为固体,故B正确;C.化合价为+3价,铊与浓流酸反应生成T12(SO4)3,故C正确;D.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在增强,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Tl(OH)3为碱性氢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为基础性习题,把握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易错点D,Tl(OH)3为碱性氢氧化物。6、C【分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压强只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根据表格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据此解答。【题目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升高,K增大,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B、该可逆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压强始终不变,故B错误;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C正确;D、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判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知识点,注意该反应的特点,改变压强对该反应的平衡移动无影响,为易错点。7、B【题目详解】减小压强一般会使反应速率下降,所以减小压强,和都减小;对于该反应而言,由于反应物中气体的化学计量系数之和更大,所以压强减小后,平衡逆向移动;综上所述,B项正确;答案选B。【题目点拨】对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只改变体系内的温度,那么平衡一定发生移动;若只改变体系内的压强,那么平衡不一定移动;一般情况下,对于有气体参加反应而言,降低温度或降低压强都会使反应速率下降。8、B【分析】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题目详解】A.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是2mol水,不符合中和热的定义,A错误;B.符合中和热的定义,B正确;C.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水是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C错误;D.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是1mol可燃物的燃烧,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应用,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注意概念的内涵理解。9、B【题目详解】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1·s-1,则消耗A的物质的量是,则根据方程式2A(g)+B(g)⇌2C(g)+D(g)可知,消耗B的物质的量是1.2mol,剩余B的物质的量是4mol-1.2mol=2.8mol。故答案选:B。10、A【题目详解】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故正确;B.浓盐酸不能燃烧,故错误;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故错误;D.二氧化碳没有腐蚀性,故错误。故选A。11、D【题目详解】浓度均为0.1mol/L的NH4Cl、(NH4)2SO4、NH4HSO4、(NH4)2Fe(SO4)2四种溶液中,(NH4)2SO4、(NH4)2Fe(SO4)2二种铵盐铵根离子系数都是2,NH4Cl、NH4HSO4二种铵盐铵根离子系数都是1,则(NH4)2SO4、(NH4)2Fe(SO4)2二种铵盐铵根离子浓度比NH4Cl、NH4HSO4二种铵盐铵根离子浓度大,由于(NH4)2Fe(SO4)2中Fe2+水解呈酸性,会抑制的水解,则(NH4)2Fe(SO4)2中铵根离子浓度大于(NH4)2SO4中铵根离子浓度,NH4HSO4中会电离出H+,抑制铵根离子水解,则NH4HSO4中铵根离子浓度大于NH4Cl中铵根离子浓度,由上分析可得,离子浓度关系为a<c<b<d,D正确;答案为D。12、C【解题分析】A.常温下溶解度:NaHCO3<Na2CO3,A错误;B.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依度溶液的碱性:NaHCO3<Na2CO3,B错误;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热稳定性:NaHCO3<Na2CO3,C正确;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则与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快慢:NaHCO3>Na2CO3,D错误,答案选C。点睛: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关于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高一阶段的学生只能通过实验现象记住结论,即滴入酚酞试液后碳酸钠溶液中红色更深,至于原因需要在选修4中学完水解原理后才能解释。13、D【题目详解】A、量筒只能精确至0.1mL,故用10mL量筒量取不出7.13mL溶液,故A错误;

B、托盘天平只能精确至0.1g,故用托盘天平称量不出氯化钠的质量为25.20g,故B错误;

C.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腐蚀橡胶,因此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KMnO4溶液,故C错误;D.滴定管精确至0.01mL,25mL碱式滴定管可量取碱溶液21.70mL,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题目点拨】量筒没有“0”刻度,精确度为0.1mL;碱式滴定管量或酸式滴定管有“0”刻度,在上方,精确度为0.01mL;碱式滴定管小端有一小段橡胶管,易被强氧化剂腐蚀,因此KMnO4溶液要用酸式滴定管来量取。14、D【解题分析】A.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B.由于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从平衡移动分析低温比高温更有利于合成氨,而采用500℃是考虑到反应速率和催化剂的活性问题,故B不选;C.体系颜色加深是因为I2的浓度增大,而加压平衡并未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D.因为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而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如果不避光,HClO分解,平衡正向移动,氯水就变成盐酸,故阴暗处密封有利于氯水的储存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选;故答案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且改变条件后平衡发生了移动,本题易错选项BC,要从原理上分析把握。15、D【题目详解】0.01mol/L的Ba(OH)2溶液中c(OH-)=0.02mol/L,设溶液体积为x,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02xmol;设硫酸氢钠溶液体积为y,依据反应Ba(OH)2+NaHSO4=BaSO4↓+H2O+NaOH,混合后溶液pH=11,计算得到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3mol/L;所以得到:(0.02x-cy)/(x+y)=10-3;由于n(Ba(OH)2)=0.01xmol,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n(Ba(OH)2):n(NaHSO4)=1:1,因此n(NaHSO4)=n(Ba(OH)2)=0.01xmol,即cy=0.01x,因此(0.02x-0.01x)/(x+y)=10-3;x:y=1:9,故D正确;故答案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酸碱反应的综合计算,注意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和溶质浓度的关系是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思路为:氢氧化钡和硫酸氢钠反应钡离子恰好沉淀,需要Ba(OH)2和NaHSO4按照物质的量1:1反应,结合溶液的pH和溶液体积换算物质的量列式计算。16、C【题目详解】A.如果X为液态,Z为气态,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不会增大,故A错;B.X为固态,Z为气态,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不会增大,故B错;C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为气体的体积减小的反应,则X、Y、Z可能都为气体,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符合,D选项不合题意,故D错;答案C正确。【题目点拨】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气体的体积减小的反应;由于已知Y为固体,根据反应为气体的体积减小的反应即可判断X、Z的状态。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H2ONH3NH4+OH-Al3++3NH3+3H2O=Al(OH)3↓+3NH4+【解题分析】(1)①根据题意,都含有10个电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是H2O,B是NH3,C是NH4+,D是OH-,E是Al3+。②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3H2O=Al(OH)3↓+3NH4+;③NH3是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2)首先根据P4的结构,N4的结构与其相同,此时每个N有三个σ键,和一对孤对电子,因此,N4H44+中每个N与H+形成的是配位键,N提供孤对电子,H+提供空轨道,故其结构式为:。点睛:该题的关键是要清楚10电子微粒有哪些,根据信息,快速判断微粒种类;第(2)中,根据已知白磷(P4)分子、NH4+、N4H44+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面体,以及给出的P4的结构,类比得到N4H44+的结构式。18、3NNa2CO3碱性③⑥处于同一主族中,它们的原子半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子层数,⑥原子的电子层数大于③原子的电子层数,所以⑥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③元素的原子NaOH+Al(OH)3=NaAlO2+2H2O【题目详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可以推知①是C,②是N,③是O,④是Na,⑤是Al,⑥是S,⑦是Cl。(1)②是氮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5,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该元素的符号是N;⑦是Cl元素,其氢化物氯化氢的电子式为;(2)由①③④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3)③⑥分别为O、S元素,③⑥处于同一主族中,它们的原子半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子层数,⑥原子的电子层数大于③原子的电子层数,所以⑥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③元素的原子;(4)④是钠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⑤铝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铝,可用化学方程式为NaOH+Al(OH)3=NaAlO2+2H2O来证明。19、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2SO4浓度反应速率增大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MnSO4<试管中取与实验1(或2、3)完全相同的试剂,放在热水中加热后混匀试剂,测褪色所需时间小于实验1(或2、3)中的褪色时间【题目详解】(1)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H2SO4浓度,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2SO4浓度,反应速率增大。(2)①由图2可知反应开始后速率增大的比较快,说明生成物中的MnSO4或Mn2+为该反应的催化剂。②与实验1作对比实验,则控制的条件是有无硫酸锰,且其它条件必须相同,所以加入的少量固体为MnSO4。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则反应速率加快,溶液褪色的时间小于4min。(3)为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温度来观察实验现象,试管中取与实验1(或2、3)完全相同的试剂,放在热水中加热后混匀试剂,测褪色所需时间小于实验1(或2、3)中的褪色时间。20、在大试管中先加4mL乙醇,再缓慢加入1mL浓H2SO4,边加边振荡,待冷至室温后,再加4mL乙酸并摇匀BD防止反应物随生成物一起大量被蒸出,导致原料损失及发生副反应B【分析】根据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基本操作、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物的分离提纯等分析解答。【题目详解】(1)配制乙醇、浓硫酸、乙酸混合液时,各试剂加入试管的顺序依次为:CH3CH2OH→浓硫酸→CH3COOH。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边加边振荡是为了防止混合时产生的热量导致液体飞溅造成事故;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冷却后再与乙酸混合,是为了防止乙酸的挥发造成原料的损失。在加热时试管中所盛溶液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因为试管容积为30mL,那么所盛溶液不超过10mL,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浓硫酸、乙酸和乙醇的混合溶液,由此可知,对应的浓硫酸、乙酸和乙醇的体积为1mL、4mL、4mL;(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有3个:①使混入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与Na2CO3反应而除去;②使混入的乙醇溶解;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减少其损耗及有利于它的分层析出和提纯;故选BD;(3)根据各物质的沸点数据可知,乙酸(117.9℃)、乙醇(78.0℃)的沸点都比较低,且与乙酸乙酯的沸点(7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