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90%的市场面临禁入威胁 PAGEREFToc366610456\h31、产业链“两头在外”,对外依存度畸高 PAGEREFToc366610457\h32、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行业遭遇极度深寒 PAGEREFToc366610458\h43、全产业链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行业陷入整体性亏损 PAGEREFToc366610459\h5二、国内市场能否力挽狂澜 PAGEREFToc366610460\h71、全球需求增速下降,产能严重过剩 PAGEREFToc366610461\h72、国内市场燃起我国光伏行业的新希望 PAGEREFToc366610462\h9(1)对欧美韩多晶硅“双反”,长痛还是短痛 PAGEREFToc366610463\h11(2)电池片和组件去产能任务艰巨 PAGEREFToc366610464\h14(3)电站开发成为产业链上利润最丰厚的环节 PAGEREFToc366610465\h16三、凤凰涅槃,光伏依然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 PAGEREFToc366610466\h191、2023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稳定增长,市场主体切换 PAGEREFToc366610467\h192、浴火重生,重新踏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PAGEREFToc366610468\h20四、洗牌进行时,谁将是新的行业领袖 PAGEREFToc366610469\h211、抓住应用就是抓住需求 PAGEREFToc366610470\h222、技术进步具备最大的降本空间,得技术者得天下 PAGEREFToc366610471\h24五、重点上市公司 PAGEREFToc366610472\h271、中环股份 PAGEREFToc366610473\h27(1)受益半导体基因,占领光伏单晶硅技术制高点 PAGEREFToc366610474\h27(2)合作SunPower,打造世界最大光伏电站工程 PAGEREFToc366610475\h282、阳光电源 PAGEREFToc366610476\h30(1)国内光伏逆变器标杆企业 PAGEREFToc366610477\h30(2)牵手三峡新能源,延伸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力 PAGEREFToc366610478\h30(3)国内光伏市场启动,公司业绩弹性大 PAGEREFToc366610479\h31一、90%的市场面临禁入威胁1、产业链“两头在外”,对外依存度畸高我国光伏产业虽然经历了“超越任何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占据全球一半的产能,但却一直处于两头在外的不平衡状态,硅材料绝大部分是由国外进口,光伏产品90%是出口国外,欧洲目前是我国光伏产品最重要的产品销售区域。国内集中着大量电池片、组件加工制造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区域,赚取微薄的加工收入。我国光伏产品90%出口国外,其中欧洲和美国是出口的主要市场。2023年中国向欧洲出口光伏组件11.4GW,占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的74.7%,向美洲(美国占90%以上份额)出口2.1GW,占组件出口量的13.9%。2、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行业遭遇极度深寒2023年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做出裁决,对中国产晶体硅电池及组件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15.97%的反补贴税。美国对中国产光伏电池组件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导致中国对美国光伏组件出口额大幅下降,2023年8月对美出口额为0.85亿美元,较年初1月份的3.87亿美元下降80%。根据GTM的研究,欧洲、美国和日本光伏电池企业的制造成本超过80美分/瓦,中国企业的成本为58~68美分/瓦,因此,平均30%的双反税率足以将中国的光伏组件逐出欧美市场。如果说占据出口市场近15%的美国“双反”将中国光伏产业拖入低谷,那么占据超过70%市场的欧洲“双反”则让中国光伏产业坠入深渊。日前,欧盟宣布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实施进口登记。从“双反”的对象来看,美国仅仅针对中国的晶体硅电池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国内企业尚可通过进口台湾等地产的电池来绕过“双反”进入美国市场。欧盟发起的“双反”则针对包括电池、组件在内的“光伏产品”,波及范围更广,也更难以规避。相继失去美国和欧洲市场对于从诞生以来就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中国光伏制造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行业陷入有史以来最坏的境地。3、全产业链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行业陷入整体性亏损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达31GW,相对于2023年27.9GW增长11%,累计装机量达到98.5GW,新增装机增速跌入低谷。光伏行业受政策补贴驱动的性质没有改变,行业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波动性。2023年全球光伏主要市场深陷债务危机,补贴不断下调,装机需求增速大跌,全产业链上产品价格均大幅跳水。光伏级多晶硅均价自2023年初的30美元下跌至年末的15美元左右,价格跌去一半。光伏组件价格从0.95美元跌至0.65美元,价格跌幅超过30%,企业经营情况急剧恶化。海外上市十大光伏企业中已经公布2023年年报的无一例外陷入亏损,亏损最大的保利协鑫净利润为-3385.28百万元,亏损最少的昱辉阳光净利润为-203.5百万元,全行业陷入大面积亏损。全球新增装机增速跌入低谷,产业链上从多晶硅到组件的产能经过几轮扩张极度膨胀,全产业链上产品价格高台跳水,企业亏损、停产、倒闭之声不绝于耳,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即使是曾经在业内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稍有不慎也会陷入破产的境地。整个行业生态恶化到极点,作为全球光伏制造大工厂的中国企业扮演着这个悲情行业中最悲情的角色。二、国内市场能否力挽狂澜1、全球需求增速下降,产能严重过剩2023年以来,欧洲各国相继下调补贴标准,光伏主流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强,而全球光伏产能却在经过几轮无序扩张后出现严重过剩。据IHSiSuppli估计2023年多晶硅总体产能预计为32.8万吨,比去年的增长15%,而多晶硅需求预计只有19.6万吨,比2023年减少4%左右,过剩产能从2023年的8万吨扩大到13.2万吨,供应比需求高出67%。在组件供需方面,2023年全球组件产能将达到约60GW,中国产能在40GW上下。2023-2023年,晶硅及电池生产环节产能利用率一直在50%上下。欧美“双反”让我国本就过剩一半的产能变得更加过剩,依赖海外市场的发展道路已然走到了尽头。2、国内市场燃起我国光伏行业的新希望长久以来,国内市场只是全球光伏市场上非常不起眼的一块,年新增装机量维持在1GW以下。欧洲不断下调光伏发电补贴,导致光伏安装量增速放缓,而国内一直在探索提升光伏发电比例的途径,一系列刺激政策陆续出台,近三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连续翻番,国内市场的地位逐渐提升,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约2GW,跃居全球第三大市场。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约4.5GW,有望成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光伏市场。近期发改委下发的光伏上网电价征询意见稿,建议新疆地区光伏上网电价下调到0.85元/度,甘肃、青海、宁夏、内蒙等地下调到0.75~0.85元/度,西藏地区下调到0.95元/度,其他统归为四类资源区下调到1元/度,补贴执行20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部分补贴价格定位0.35元/度,余电上网按照当地脱硫脱销电价出售。这一补贴方案明显低于此前的预期,引来业内人士普遍质疑。但降低补贴价格有助于加速行业整合和促进技术进步,补贴期限的明确消除了投资电站收益的一大不确定因素,稳定收益预期,吸引资金进入。这一政策也体现了政府促进光伏行业发展的思路,兼并整合、淘汰落后产能,防止行业无序扩张给落后产能留下生存空间,支持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做强做大。近期,业内普遍预期,最终出台的政策并不会如意见稿这样严厉,补贴电价可能高于意见稿、分布式发电余电上网也享受补贴等等,电价政策仍然具有不确定性,但政府促进行业兼并整合的思路的思路不会改变。国内市场快速启动趋势已经非常明确,在密集出台的政策利好下,尤其是标杆电价制定及上网障碍清除的作用下,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自2023年以来连续翻番,光伏装机增长踏上快车道。国内市场启动燃起光伏行业新的希望,但国内及新兴市场的增量远远消化不了行业现有的过剩产能,光伏行业去产能及整合的过程仍将持续,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生存状况也存在巨大差异。(1)对欧美韩多晶硅“双反”,长痛还是短痛我国多晶硅生产技术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制造成本普遍高于国外企业,我国多晶硅长期依赖进口。自2023年以来,由于全球产能过剩,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行,国外厂商加大了在我国市场上的低价倾销,导致国内多晶硅企业90%停产,行业陷入严重危机。根据GMT市场调研公司的分析,现有的170多家多晶硅生产商和新兴企业最终将缩减到十几家,而大型生产商凭借巨大的规模和高纯度产品将最可能成为行业的幸存者,小型生产商则不得不选择停产,最终完全退出该行业。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国商务部自2023年7月和11月分别对进口自美韩和欧盟的多晶硅发起反补贴、反倾销调查,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当中,结果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对欧美韩多晶硅征税惩罚性关税,国内市场上多晶硅价格将回升,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国内多晶硅企业。但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至末端导致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上升,影响市场需求,又反而制约了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如果对多晶硅“双反”不成立,则国内多晶硅仍然维持低价,国内落后产能加速淘汰,仅有部分成本可以与进口多晶硅竞争的企业能够生存,多数多晶硅企业将会退出。行业洗牌之后,多晶硅生产成本降低,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获得正常的盈利空间,价格仍然维持低位。无论是否对多晶硅征收关税,降低自身生产成本才是多晶硅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之路,只是紧迫性不同而已。征收关税情况下,国内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抵消可能的价格上涨给终端需求造成的冲击,不征收关税情况下,能否降低成本就决定了企业的生死。“拥硅为王”已经彻底被改写为“拥低价硅为王”。我国多晶硅产能是光伏产业链上产能过剩相对较轻的环节,如果中国2023年装机达到规划的21GW,对多晶硅的需求为18万吨,2023年装机容量50GW相当于内需多晶硅40万吨,国内市场对多晶硅需求强劲,我国多晶硅企业要做的是降低生产成本,从欧美韩企业中夺回国内市场并进一步向海外市场延伸。目前,我国多晶硅企业纷纷采取向低电价地区转移产能和扩大规模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降幅比较有限。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并最终降低太阳能发电度电成本空间最大的路径是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提升多晶硅制造工艺水平可以直接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则通过提高发电量降低度电成本。我国多晶硅行业发展必须经过技术进步的过程,并且急需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目前,大全、昱辉新生产线、以及GCL的成本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中国多晶硅企业生存机会隐现。(2)电池片和组件去产能任务艰巨2023年全球组件产能约60GW,中国产能在40GW上下,仅中国产能就足以满足全球需求,产能过剩非常严重。如果失去欧美市场,中国的电池片和组件产能过剩形势将更加严峻,大范围的去产能是电池和组件环节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欧洲的硅片和电池制造商率先进入去产能过程,REC和Schott停止了旗下硅片业务的运营,部分组件厂商转向使用台湾和韩国的电池以降低成本。2023年内多个拥有兆瓦级产能的组件制造商从市场上消失,全球光伏制造产能从2023年底的79GW下降至70GW,产量从40GW下降至39GW,其中,中国的组件制造产能从49GW下降至37GW,降幅达25%。根据GTM市场调研公司的报告,全球组件制造产能过剩状况正在缓解,预计到2023年,将有21GW光伏组件产能消失,硅片、电池和组件制造商在2023年可实现60GW的综合产能缩减。注:左图三种颜色代表需求最差、中等、最好三种情况2023年3月20日,无锡尚德71亿元巨额债务到期无力偿还,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其破产重整,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出现公司债务违约的企业。曾经跻身全球四大光伏厂商,头顶无数光环的光伏标杆企业走上破产重整的道路,向市场传递出政府通过破产、兼并与重组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决心。行业洗牌进入加速阶段,竞争生态环境有望改善。(3)电站开发成为产业链上利润最丰厚的环节产能过剩导致库存积压,组件厂商被迫向下游延伸,进入电站建设和运营领域,通过参与电站建设带动组件的销售。即使是FirstSolar也无法摆脱组件销售几乎没有利润可言,电站开发挑大梁的局面。阿特斯也表示将朝着终端光伏电站系统集成项目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希望公司40%的收入来自包括项目开发、融资服务、EPC承包和硬件销售的解决方案业务。根据SEMI《全球光伏制造数据库》的统计,中国排名前20的光伏组件和电池制造商均已涉足电站开发业务。尚德、昱辉、正泰、力诺、赛维、等企业都在青海等地开发了光伏电站。2023年底,中国累计装850MW,2023年中国安装超过2.89GW,2023年中国新增装机量达到4.5GW,光伏装机的“大跃进”使得系统集成需求迅速膨胀。随着光伏产品价格的下降,电站建设成本稳步下降,截止2023年,投资国内大型地面电站的系统价格平均为1.5美元/瓦~1.8美元/瓦。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2023年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发电的度电成本已经接近0.6元/度,电站开发成为产业链上盈利情况最好的环节,西部光伏电站项目内部收益率可以达到10%。电站开发虽然有诱人的收益率,但也存在非常大的风险。达到10%的内部收益率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运营电站的收益面临地方电价框架、能否并网、电网消纳能力等方面的不确定性。目前电站开发普遍采用30%自有资金,70%申请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以10元/瓦的投资计算,100MW的电站开发项目投资总额为10亿元,自有资金投入需要3亿,资金需求非常大。开发电站并出售是最理想的模式,企业可以快速回收资金投入新的电站开发项目,提高资金收益率,如果电站建成后不能顺利退出则面临非常大的资金压力。光伏电站在项目获取、金融支持、和并网资源争夺中需要企业综合实力的较量,国内企业将在电站开发这一领域展开新的角逐。三、凤凰涅槃,光伏依然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光伏行业从2023年的高点一路下行,主流市场增长乏力,产品价格跌至冰点,行业整合仍在持续,去产能的过程异常痛苦。然而,不浴火何来重生,光伏行业经历了2次剧烈波动,在泡沫累积和破裂的过程中逐步探索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之道。1、2023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稳定增长,市场主体切换2023年欧洲光伏市场受补贴下调的影响,装机增速下滑,欧洲占全球光伏市场的份额迅速从2023年的71%下降到50%左右。2023年是全球光伏行业加速整合的一年,欧洲市场装机量进一步下降,中国、美国、日本成为全球光伏市场最大的增长点,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增速惊人但体量仍然很小。总体来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欧洲占比继续下降,亚太地区占比迅速提高,2023年有望突破30%,美国、中国、日本将会取代传统的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成为全球光伏装机名列前茅的国家。预计2023年全球装机有望达到35GW,欧洲市场占比降至40%~50%,中美日将贡献超过40%的新增市场装机量。我国2023年新增装机乐观情况下可能超过8GW,以大型地面站为主的发展方式逐步改变,集中式地面站和分布式电站共同发展。2、浴火重生,重新踏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在后工业化时代,清洁能源是经济新周期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美国大力实施国家创新与新能源战略,欧盟积极推进“2023战略”,日本确立“再生战略”。我国“收入倍增计划”遭遇“美丽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似乎成为化解二者矛盾的天然选择。我国光伏行业经过了十年的发展,经历了几次潮涨潮落,但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的占比仍然非常低,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仍然有空间可寻,行业发展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市场整合和秩序恢复预计在今年底,明年初完成,光伏行业将浴火重生,重新踏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乐观估计到2023年,在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双轮驱动下,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风电的一半,新增装机年均复合增速25%。在并网率75%的假设下,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达2%。四、洗牌进行时,谁将是新的行业领袖每一轮产业结构的变迁,每一个泡沫的破灭,伴随着传统龙头的没落,一定会有新行业龙头的诞生。跟据能源科技革命主导的新周期投资逻辑,我们认为应该把握应用领先和技术领先两条主线。1、抓住应用就是抓住需求2023年将是光伏行业整合加速的一年,曾经的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无锡尚德已经宣布破产重整,赛维LDK也摇摇欲坠,传统龙头逐渐没落退出。在行业洗牌过程中存活并壮大的企业将成长为新的行业领袖。在买方主导的市场上,满足客户需求是生存之道。这一点在目前光伏产能严重过剩阶段体现的尤其明显。光伏企业通过向下延伸产业链,进入光伏电站开发领域以促进组件的销售,虽有被迫之嫌,但在组件产能严重过剩,单纯组件销售毫无利润可言,而系统集成需求短期内集中爆发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保持利润,维持现金流稳定,在行业洗牌过程中成为优胜者的好方式。目前,行业排名前20的企业都有向电站开发领域延伸的动作,在这一领域展开新的角逐。我们认为要在光伏应用领域的竞争中胜出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电站开发需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电站开发自有资金投入占比30%,动辄过亿的资金对于现在捉襟见肘的光伏企业来说并不是说拿就拿的出来的。而且,普遍存在的拖欠可再生能源补贴电费现象也给电站运营企业的现金流带来不小的压力,用贷款还贷款导致电站本就微薄的利润大部分被银行吃掉了。其次,电站开发项目获取能力。我国光伏电站项目开发要有小路条、大路条等多层审批过程,与各地政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提供的税收和就业机会有限,地方政府更倾向于给能在当地投资制造业的企业批电站开发路条。第三,实现并网发电的能力。根据NDPSolarbuzz的统计,2023年中国光伏装机4.7GW,中电联给出的并网量为1.49GW,并网比例仅有30%多,西部大型电站不能并网送出,当地消纳能力有限,只能弃光甚至分摊电网的容量建设,而这将增加电站投资成本,降低光伏电站的收益率,延长投资回收期。虽然现在光伏企业纷纷向下电站开发延伸,但只有资金比较充裕能与银行、政府和电网进行较好沟通的企业才能够保证电站10%左右的回报率。银行贷款的支持,政府在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电网开放并网条件,都会影响到电站最终的盈利能力,任何一个环节没有理顺都很难实现10%的收益率。电站开发完成后卖掉是最理想的模式,可以一次收回投资再投入其他电站的开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也不会给现金流带来太大压力,但如何在光伏电站收益率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找到买家并卖个好价钱是个难题。因此,在电站开发领域获得成功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综合竞争实力,否则涉足这一领域只会让企业的经营更快的恶化。2、技术进步具备最大的降本空间,得技术者得天下2023年硅片的厚度在180~200μm,多晶硅原料消耗为6.16克/瓦,多晶硅平均价格为每公斤50美元,组件的平均成本约为1.12美元/瓦。成本构成中材料占66%,人工13%,折旧14%,日常管理开销5%,材料中28%为多晶硅,非硅成本为0.45美元。非硅材料中浆料占10%,线锯14%,金属浆料24%,EVA/PVB占比11%,边框占比11%,玻璃占比7%。2023年光伏原材料包括辅料和耗材价格都经历了大幅下降,降至成本线以下。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通过压缩利润来降低成本已经没有空间,而且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光伏发电继续降低成本直至可以达到平价上网只能依靠技术进步,这也是光伏发电最终可以摆脱补贴真正获得大发展的唯一路径。降低组件成本的方法中,最关键的是优化切片工艺、用n型结构代替p型结构,优化金属化工艺以减少银浆的使用量这几种。以2023年的成本构成来看,浆料和线锯大约占非硅材料成本的25%,这种工艺中有比较大的线痕损失。通过结构化金钢线锯代替传统钢线锯可以在切片工艺上实现非常大的成本节约。n型片和p型片相比,载流子寿命更长,体电阻率更高,并且不存在光致衰减,用n型片代替p型片可以有效提升电池的效率,现有的工艺优化和创新性可印刷掺杂剂可以工业大规模生产为n型电池铺平了道路,该方案可以在未来大幅降低成本。金属浆料占到非硅成本的24%,二次印刷、主栅线设计优化、直接喷涂技术、镍薄膜接触层等优化丝网印刷工艺的技术对降低组件成本也有非常大的贡献。综合以上技术,到2023年,组件成本有望降低至0.43美元/瓦。遵循着两个方向,我们根据以下几个标准来筛选上市公司。技术领先:光伏产品最核心的技术指标是转换效率,但其经济性是最根本的判据,因此提升光伏产品经济性的技术就是我们选择的方向。经济性的不仅体现在电站建设成本上,更体现在后期的发电成本上。资金实力:光伏电站建设投资巨大,国企背景的公司融资渠道和并网谈判能力都要强于民营企业,这也是早期民企在光伏电站建设方面几无建树的主要原因。我们判断未来光伏产业的主体格局依旧会是民营企业做产品,国有企业运营电站。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将具备一定的资金优势产业链中包括电站建设/运营的公司:目前的产业政策下,电站建设和运营是整个产业链上投资收益最确定的一环,企业向下游电站延伸可以在行业低迷时消化中上游产品产能,熨平业绩波动。电站类企业重点考核并网谈判能力:光伏电站的收益需要通过并网发电来实现,现金流需要通过及时回款来保证。除了技术层面的因素,体制内的谈判能力中短期依然是一个关键。根据上述判据,我们得出的公司组合是:中环股份(002129)和阳光电源(300274)。五、重点上市公司1、中环股份(1)受益半导体基因,占领光伏单晶硅技术制高点公司是我国电子级的单晶硅片的核心供应商,是全球少数同时掌握了半导体产业中单晶硅直拉和区熔两种制备技术的公司之一。依托半导体领域的深厚底蕴,公司于2023年以来规模化迈向光伏级单晶硅制造领域。在光伏单晶硅领域,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是直拉p型片和直拉n型片。通过改进工艺和复投技术的使用,公司直拉p型片的制造工艺比市场平均效率提高60%。基于公司直拉n型片产品上开发出来的系统转换效率在商业化环节可以达到22%的转换效率。不止于此,公司还同时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领先的直拉区熔光伏单晶技术,基于此项技术的单晶硅片产出的商业化光伏系统的转换效率高达24-26%。更为可贵的是,基于CFZ技术的电池产品在电站运营中能够实现转换效率的零衰减。这将是电站运营者极其看重的。我们始终认为,未来光伏的规模化发展一定是以其经济性为前提的,而只有技术提升才能使光伏发电的成本和传统发电方式并轨。公司半导体的基因使其在技术领先的竞争路径上迈出了大步,已然占据了光伏单晶硅技术的制高点。(2)合作SunPower,打造世界最大光伏电站工程2023年8月1日,公司公告称,公司拟与SunPower、内蒙古电力、呼和浩特金桥城建合作,在内蒙古设立一家合资企业;合资企业将于2023年前在内蒙古开发建设7.5GW转换效率超过20%的高效率光伏电站(GW项目)。合作方案中,所建电站采用的电池片和组件将从SunPower采购,而单晶硅片将主要由中环股份供应。在2023年12月确定的合资公司股权结构中,中环股份占比40%,SunPower占比25%,内蒙古电力占比20%,呼和浩特金桥城建占比15%。光伏GW项目的规划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光伏电站业务。产业链的全线贯通将成为未来公司业绩增长的最大看点。是世界领先的光伏制造商和集成商SunPower是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高效、高可靠性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和系统为一体的光伏公司。自上世纪70年代成立以来,SunPower一直是全球太阳能行业的领头羊。2023年6月,经NREL验证,SunPower公司在其菲律宾工厂生产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24.2%,创造了当时晶硅电池的世界纪录。2023年9月10日,SunPower公司推出业包含功率和产品的综合25年保证,这比一般的太阳能保证多出15至20年。2023年1月2日,巴菲特控制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宣布斥资20亿-25亿美元购入SunPower名下的克恩和洛杉矶郡的两个大型太阳能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579MW,约合每瓦3.45美元至4.32美元。天时地利人和,GW项目推动公司业绩井喷我们觉得GW项目的优势显著:其一,公司领导的高转换效率电站项目顺应了光伏行业从劳动和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转变的大趋势,政策的支持力度较为确定。其二、合作各方资源共助项目落地。呼市当地城投公司的参与,电站项目建设的小路条(土建等)将不再成为问题;项目融资难度大大降低。内蒙古电力的参与,我国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中最为棘手的并网问题(大路条)和回款问题将得到良好解决。SunPower带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商业化运营转换效率最高的光伏电站方案;同时,SunPower多年的电站建设与运营经验将利于合资公司在成长中少走很多弯路。中环股份提供了全球领先的高效直拉n型和CFZ光伏单晶硅片;同时公司背后的天津国资委也保证了公司相关项目的融资能力。2023年以来一方面光伏产业政策频吹暖风,另一方面行业加速洗牌,我们看好公司与SunPower的合作以及未来在高效电站领域的拓展能力。2、阳光电源(1)国内光伏逆变器标杆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域的发展,主要产品为光伏逆变器和风能变流器。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加之多年应用领域的经验积累,打造了公司过硬的综合技术水平,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公司产品性能优越,关键指标均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是直接关系到电站盈利状况的发电量和可利用率指标方面,公司领先于国内竞争对手,甚至超越了一些国际品牌。优越的产品性能和紧贴市场的经营理念为公司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产品应用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疆铁路、福建沿海风场等典型国家项目,通过TUV、CE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是亚洲最大的光伏逆变器制造商,连续多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023年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跻身全球前五。(2)牵手三峡新能源,延伸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力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是目前产业链上盈利情况最好的环节,也成为上游产品生产企业在产能严重过剩的环境下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公司与三峡新能源牵手,展开资源、技术、管理等全面合作,从较高层面介入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三峡新能源前身是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公司,2023年并入三峡集团,成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三峡新能源以风电场开发为主,兼顾风电全产业链开发,并积极探索风、光、水、蓄互补的电源开发结构。三峡新能源丰富的风电场、光伏电场开发项目为公司变流器和逆变器提供了可靠的保底市场;凭借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参与三峡新能源电场项目使公司顺理成章的进入到下游电站建设、运营环节,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基于三峡新能源的平台进行风光互补、风光储系统等前瞻性技术的研究,提高新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公司长期领先于行业提供保障。(3)国内光伏市场启动,公司业绩弹性大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纯粹的逆变器、变流器生产企业,逆变器占收入构成的90%左右。与组件、电池片不同,逆变器的市场更加本地化。2023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政策暖风频吹,国内光伏市场迅速启动,我们认为公司将是业绩弹性最大的标的。

2023年出版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9月目录一、技术进步与新媒体发展带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PAGEREFToc357197373\h31、数字化是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PAGEREFToc357197374\h32、新媒体时代用户消费习惯改变 PAGEREFToc357197375\h53、移动终端普及带动产业发展 PAGEREFToc357197376\h74、政策大力扶持数字出版产业转型 PAGEREFToc357197377\h8二、传统出版业增长平缓,但用户需求仍然旺盛 PAGEREFToc357197378\h91、图书期刊报纸整体增速保持平稳 PAGEREFToc357197379\h92、用户消费需求仍然旺盛,综合阅读率稳步提升 PAGEREFToc357197380\h11三、教材教辅是中国出版业的支柱和驱动力 PAGEREFToc357197381\h121、初高中毛入学率不断提高,教育出版市场前景广阔 PAGEREFToc357197382\h122、出版集团深耕教育出版市场,开拓全国盘活出版资源 PAGEREFToc357197383\h14一、技术进步与新媒体发展带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1、数字化是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脑的普及以及数字阅读器的开发,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比于传统的报纸、期刊、图书等传媒方式,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数字媒体,数字出版产业也随之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传统出版公司在数字化浪潮中也同样而临着冲击,目前行业龙头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数字出版等新领域。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使得通过提供内容实现价值的出版行业将不再囿于纸质图书的产品形态,得以突破货架经济的限制,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部分,规模经济、长尾效应作用更加突出;在定价机制、盈利模式等方而也有望制定新的规则、开创新的空间。2023年,全球电子书市场增速加快,美英市场发展最快。美国电子书市场占美国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近8%,达到了2.7亿英镑。英国市场2023年的电子书产品销售同比增长20%至1.8亿英镑。德国的电子书市场不到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1%,即少于7500万英镑。2023年日本电子书市场占图书市场的1.1%,即117亿日元(9000万英镑),韩国电子书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975亿韩元(C1.1亿英镑)。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也发展迅猛,2023年国内电子图书产业收入规模达到4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33%}2023年国内电子图书产业入规模达到5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25%。2、新媒体时代用户消费习惯改变根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3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6%,其中传统媒介如报纸、期刊阅读率都下降,数字化阅读方式同比大幅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主要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对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23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受到高强度的工作、丰富的娱乐活动以及网络冲浪的挤压,在家中、办公室等固定场所的整块阅读时间渐渐萎缩。人们的时间被分散到上下班路途、会议就餐等过程中,形成越来越多的“时间碎片”。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碎片”的移动阅读,释放了大批有心没时间的读者的阅读需求,成为当下阅读的流行方式,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移动电子阅读器正在让人们的阅读习惯“移动化”。2023年,在报纸期刊阅读率走弱之时,以手机、电子阅读器为代表的移动数字阅读成为促进国民阅读率增长的主要引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新型便捷的阅读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使阅读行为不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阅读变得更加容易进行。这些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发展,也成为国民综合阅读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2023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38.6%,比2023年的32.8%上升了5.8个百分点,增幅为17.7%。根据《第九次国民阅读调查》统计,从2023年到2023年的4年间,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特别是在2023年以后,年均增幅度都在6个百分点左右。3、移动终端普及带动产业发展数字阅读产业的兴起很大程度受益于数字终端的普及,数字阅读器包括两类,一类是专门的电子阅读器、电纸书等设备,另一类是移动终端,包括平板电脑、手机等。根据IHSiSuppli2023年12月的数据整理发现,2023年全球电子阅读器出货量较2023年增长了108%,达到了2710万台的规模。据预测,该数据在2023年将达到3710台,但是增长率放缓,约为37%。预计未来电子阅读器的出货量仍将保持增长的趋势,但增速会逐渐放缓,主要是由于前期固定用户的使用率基本趋于饱和,另外来自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也会影响纯电子阅读器终端的增长率。近年来移动终端快速发展,2023年全球智能移动终端(平板及手机)出货量达到了4.87亿部,首次超过了全球市场PC(台式本及笔记本)的出货量。我们认为,未来移动终端是带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单一功能的电子阅读器会被逐渐淘汰,随着相关应用和内容的丰富,未来趋势是平台化的运作,通过云端进行存储和交互。在中国市场上,智能终端发展迅速,我们预计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3年将超过功能手机。4、政策大力扶持数字出版产业转型2023年4月末,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第一次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指出,通过电子书包及配套资源数字化工程提高教学资源重复使用率,推动节能减排,形成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易于学生使用、符合青少年阅读习惯的数字教学出版体系,推动电子书包的发展。2023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明确要求,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2023年下半年,新闻出版总署等牵头组织的专门机构就电子书包的标准等开始研究制定,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大连等大城市的中小学,开始了电子书包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研究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活动等课程。教育产业的数字化,将是出版集团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切入点,数字教育包括电子书包和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制定了100个示范区来进行试验推广,传统的出版集团抓住教育产业的机遇进行数字化转型,再逐步全而向出版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二、传统出版业增长平缓,但用户需求仍然旺盛1、图书期刊报纸整体增速保持平稳出版发行行业在数字出版技术进步与消费行为变迁挑战下,整体呈现平缓增长态势,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以及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行和销售收入(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增幅在10%以内。在教材教辅改革、人口结构变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