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联考精品试卷PAGEPAGE1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一、选择题1.镁元素是细胞内重要的大量元素。它能激活人体内多种酶,并参与人体内一些蛋白质的合成,是保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下列食品中富含镁元素的是()A.有机绿色蔬菜 B.纯天然大豆油C.白面馒头 D.炸薯条〖答案〗A〖祥解〗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析〗A、有机绿色蔬菜富含叶绿素,富含镁元素,A正确;B、纯天然大豆油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组成元素不含镁,B错误;C、白面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组成元素是C、H、O,不含镁,C错误;D、炸薯条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脂肪,淀粉和脂肪不含镁,D错误。故选A。2.“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关于水对细胞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水在细胞内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B.水在细胞内作为反应物参与所有细胞代谢C.水在细胞内可以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D.水在细胞内可维持细胞形态〖答案〗B〖祥解〗1、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1)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2)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确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2、细胞中结合水和自由水比例不同,细胞的代谢和抗逆性不同,当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相对增高时,细胞的代谢减慢,抗性增强;反之代谢快,抗性差。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如高温、干旱、寒冷等)。〖详析〗A、水在细胞内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A正确;B、不是所有的细胞代谢都有水作为反应物,B错误;C、水作为良好的溶剂,在细胞内可以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C正确;D、细胞内含水量的改变直接影响细胞形态,故水在细胞内可维持细胞形态,D正确。故选B。3.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类重要的有机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糖类是多种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的有机物中主要的能源物质B.糖类分子一般是由C、H、O构成,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也是C、H、OC.植物的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提取出后,在室温时呈液态,如食用油D.细胞中的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细胞供能不足时,脂肪才会分解供能〖答案〗C〖祥解〗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2、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②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③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析〗A、很多种有机物都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正确;B、糖类分子一般是由C、H、O构成,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B正确;C、植物的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C错误;D、细胞中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细胞供能不足时,脂肪才会分解供能,D正确。故选C。4.细胞膜是细胞重要的结构,是系统的边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B.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分子可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功能C.细胞膜中的某些蛋白质不能运动,可能会减弱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D.细胞膜具有屏障作用,使离子不能扩散通过细胞膜〖答案〗D〖祥解〗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2)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3)细胞膜上的一些蛋白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蛋白具有润滑、保护和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4)细胞膜表面还含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2、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详析〗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A正确;B、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分子叫作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B正确;C、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数也能运动,膜中不能运动的蛋白质可能会减弱磷脂分子侧向移动的能力,C正确;D、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中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屏障作用是磷脂分子层的作用,不是完整细胞膜的一种功能;离子可以通过膜中的离子通道蛋白,以物质扩散方法(协助扩散)进出细胞膜,因此离子可以借助通道蛋白通过细胞膜,D错误。故选D。5.下图中野生型是分泌正常的酵母菌,甲、乙型突变体是部分细胞器膜结构异常、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酵母菌,另有丙型突变体是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图中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野生型酵母菌的分泌蛋白最初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B.甲型突变体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具有完整功能的蛋白质C.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功能障碍导致膜面积增大D.丙型突变体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均会减弱〖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甲型突变体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但不能形成囊泡,所以是内质网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乙型突变体蛋白质进入了高尔基体,说明内质网是正常的,所以是高尔基体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详析〗A、野生型酵母菌的分泌蛋白先由游离的核糖体合成,再附着在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多肽链,A正确;B、根据题干中“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的蛋白质不具有完整功能,B错误;C、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功能障碍导致从内质网形成的囊泡与之结合后不再形成新的囊泡,膜面积异常增大,C正确;D、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丙型突变体是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提供的ATP减少,导致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均会减弱,D正确。故选B。6.结构与功能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适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膜折叠,与有氧呼吸作用需要增大反应面积适应B.内质网膜围成管状或泡状,与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运输适应C.细胞核中DNA数量的改变,与细胞基因表达和代谢增强适应D.细胞膜某种转运蛋白数量的增多,与细胞膜特定功能的改变适应〖答案〗C〖祥解〗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详析〗A、线粒体的内膜向线粒体内腔折叠形成嵴,嵴的存在增大了内膜的表面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需的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有利于有氧呼吸的进行,A正确;B、内质网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形成了膜性管道系统,其功能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B正确;C、细胞核中DNA数量的增多发生在细胞增殖的间期,目的是遗传物质加倍后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与细胞基因表达和代谢增强无直接适应关系;分裂间期也存在少量基因表达和代谢增强过程,但其目的是满足DNA数量增多(DNA复制)这一生理功能,与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无关,仅能理解为与功能相关联,C错误;D、细胞膜的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其中转运蛋白影响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转运蛋白数量的增多,在一般情况(能量和被转运物质充足)直接导致特定运输速率的增加,D正确。故选C。7.植物根系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Mg2+和K+时都会伴随着ATP的水解,向某植物根系土壤中加入某种药物后,根系细胞对Mg2+的吸收速率基本保持不变,对K+的吸收速率显著下降。下列关于该种植物根系细胞吸收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系细胞细胞膜上运输Mg2+和K+的是同种转运蛋白B.根系细胞吸收K+和吸收Mg2+的物质运输方式相同C.K+的吸收速率下降是由于药物抑制了细胞呼吸D.根系细胞吸收Mg2+的速率主要取决于两侧溶液Mg2+的浓度差〖答案〗B〖祥解〗据题分析:吸收镁离子和钾离子都会伴随ATP的水解,说明需要消耗能量,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又因某种药物加入后只影响钾离子的吸收,说明药物没有影响呼吸作用供能,说明该药物影响的是钾离子的载体蛋白。〖详析〗A、加入药物后根系细胞对两种离子的吸收速率变化不同,运输Mg2+和K+的不是同种转运蛋白,A错误;B、根系细胞吸收K+和吸收Mg2+时都会伴随着ATP的水解,故物质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B正确;C、根系细胞吸收K+和吸收Mg2+的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若药物影响了细胞呼吸,则也会影响Mg2+的吸收,说明该药物不是抑制了细胞呼吸,而是影响了K+转运蛋白的活性,C错误;D、根系细胞吸收Mg2+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其速率主要取决于转运蛋白的数量和能量的多少,D错误。故选B。8.下图是萤火虫尾部发光的原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TP水解供能时生成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B.荧光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C.由于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该过程中需要多种酶催化D.在试管中加入葡萄糖、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就可看到荧光〖答案〗C〖祥解〗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化学键。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磷酸键。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详析〗A、ATP水解供能时生成一个腺苷二磷酸和一个磷酸,A错误;B、荧光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错误;C、由于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酶具有专一性,该过程中涉及多步反应,需要多种酶催化,C正确;D、在试管中加入葡萄糖,并不会发生氧化分解,不产生ATP,没有ATP提供能量,荧光素不能被激活,则看不到荧光,D错误。故选C。9.春季水稻在育种前,需要用温水浸泡并时常翻动。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温水浸泡可以增强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促进稻种萌发B.细胞呼吸可将糖类中的能量转化成热能和化学能,使胚生长C.翻动可以避免稻种因缺氧产生酒精,从而毒害幼胚的发育D.翻动可促进氧气与丙酮酸在线粒体内结合形成水并释放二氧化碳〖答案〗D〖祥解〗1、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2、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详析〗A、适宜温度的温水浸泡可给予种子适宜的温度、湿度,增强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促进迅速发芽,A正确;B、细胞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细胞呼吸将糖类中的能量大部分转化成热能和小部分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并供给胚细胞用于生命活动,B正确;C、翻动可以增加氧气含量,避免谷芽因缺氧产生酒精,从而毒害幼胚的发育,C正确;D、翻动可促进氧气进入并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D错误。故选D。10.某同学发现同种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片颜色出现微弱差别。为研究光照强度对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他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层析液进行纸层析,如图是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条带位置反映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B.色素I、Ⅱ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C.植物通过将叶绿素b转化为类胡萝卜素抵御高光照危害D.推测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量与光照强度为反关系〖答案〗A〖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Ⅰ胡萝卜素、Ⅱ叶黄素、Ⅲ叶绿素a(最宽)、Ⅳ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详析〗A、层析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快(位于滤纸条上方),反之则慢,故条带位置反映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A正确;B、I是胡萝卜素、Ⅱ是叶黄素,二者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蓝紫光,B错误;C、从条带结果看,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叶绿素b无明显变化,明显叶绿素a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幼苗通过降低叶绿素a并增加类胡萝卜素抵御高光照危害,C错误;D、图例无法判断叶绿素的合成与光照强度为反关系,D错误。故选A。11.2022年2月,《细胞发现》上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研究。研究表明,尿苷(尿嘧啶与核糖组成)是一种能延缓人类干细胞衰老、促进多组织再生修复的关键代谢物。研究人员用注射、涂抹、口服尿苷等方式处理小鼠可以促进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后修复。此前的研究也发现,年轻个体血浆中的尿苷含量比老年人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3H标记的尿苷饲喂动物,可能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核中检测到放射性B.尿苷延缓衰老可能与阻止自由基攻击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有关C.干细胞衰老后,生理状态发生变化,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D.干细胞损伤后修复,可能与细胞核内端粒的修复有关,其本质是DNA-RNA复合体〖答案〗D〖祥解〗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析〗A、3H标记的尿苷是合成RNA的组成成分,凡是有RNA出现就有尿苷,就有放射性,因此可能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核中检测到放射性,A正确;B、细胞的衰老,可能与自由基攻击正常的生物分子有关,尿苷可以延缓衰老可能与阻止自由基有关,B正确;C、干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C正确;D、端粒的本质是DNA-蛋白质复合物,D错误。故选D。12.玉米植株的雄花着生在植株的顶端,雌花着生在植株的叶腋。玉米植株一般是雌雄同株异花,也出现只开雄花或只开雌花的雄株或雌株。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等位基因(B和b、T和t)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基因型B和T同时存在(B_T_)T存在,B不存在(bbT_)T不存在(B_tt或bbtt)性别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A.雄株和雌株两种单性植株的发现,使研究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不再需要去雄和套袋过程B.雌雄同株异花植株最多产生4种基因组成类型的配子,雄株或雌株最多产生2种基因组成类型的配子C.雌株与雄株杂交的后代中可能同时存在雄株、雌株和雌雄同株异花植株D.相同基因型的雌雄同株异花植株自交,后代可能会出现雌雄同株异花植株:雄株:雌株=9:3:4的性别分离比〖答案〗A〖祥解〗据表格分析可知,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B和T同时存在(B_T_)时为雌雄同株异花,当T存在,B不存在(bbT_)时为雄株,当T不存(B_tt或bbtt)时为雌株。〖详析〗A、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作为材料研究相对性状杂交实验,雌花本身不需要去雄过程,但为防止其他花粉干扰杂交结果仍需要套袋过程,A错误;B、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基因型为B__T_,若基因型为BbTt,经减数分裂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分别为BT、Bt、bT、bt;雄株(bbT_)或雌株(B__tt或bbtt)分别最多能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B正确;C、雌株Bbtt与雄株bbTt杂交,后代可能同时存在雄株(bbTt)、雌株(Bbtt或bbtt),雌雄同株异花植株(BbTt),C正确;D、雌雄同株异花的玉米植株的基因型有BBTT、BBTt、BbTT、BbTt四种,所以相同基因型(如BbTt)的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自交,后代可以出现雌雄同株异花株(B__T_):雌株(B_tt和bbtt):雄株(bbT_)=9:4:3的性别分离比,D正确。故选A。1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个体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分裂前的物质准备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不均等分裂,但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C.减数分裂过程使配子遗传物质产生差异,对生物的进化有利D.配子的随机结合形成后代的多样性,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D〖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减数分裂前的物质准备即间期,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B、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会发生不均等分裂,但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都是体细胞的一半,B正确;C、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C正确;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受精作用,不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故选D。14.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定只发生在杂合子细胞中B.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也可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必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等位基因的分离通常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答案〗C〖祥解〗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涉及一对等位基因,而自由组合定律至少涉及2对等位基因,故孟德尔遗传规律一定只发生在杂合子细胞中,A正确;B、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若为两对或两对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时)可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D、等位基因在不存在互换的前提下通常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D正确。故选C。15.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受显性基因R控制,且只在成年后出现病症。某一家庭丈夫患此病,妻子及未成年的儿子和女儿均不患此病。对此家庭的四人进行基因检测,但采样时的姓名记录丢失,电泳结果如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R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儿子和女儿的基因型不同B.R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儿子和女儿成年后可能都患病C.基因R在X染色体上,女儿不携带致病基因D.基因R在X染色体上,儿子为1号或2号〖答案〗B〖祥解〗分析题意,该遗传病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病,丈夫患病,妻子及子女正常,可推知丈夫的基因型是R_,妻子的基因型是rr据此分析作答。〖详析〗A、据题意,可推知丈夫的基因型是R_,妻子的基因型是rr,图中能表示rr的仅为3号或4号且由于妻子为rr,则两个孩子一定带有r基因,即两个孩子只能是1号和2号,则其基因型都为杂合子,A错误;B、据题意,儿子和女儿的基因型都是Rr,成年后会患病,B正确;C、据题意,妻子隐性纯合子,丈夫为显性,则女儿一定为杂合子,C错误;D、据题意,若R位于X染色体上,妻子隐性纯合子,则儿子一定为隐性,不能为1号或2号,D错误。故选B。二、选择题16.肌红蛋白(Mb)是哺乳动物肌肉中储氧的蛋白质,仅含有C、H、O、N、Fe五种元素,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构成。Mb中的极性侧链基团几乎全部分布在分子的表面,而非极性的侧链基团则被埋在分子内部。含有Fe2+的血红素辅基位于Mb表面内陷的疏水洞穴结构中,避免Fe2+被氧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b表面极性侧链基团可以与水分子结合,故Mb可溶于水B.Mb中的疏水洞穴结构保证了血红素的储氧能力C.组成Mb的肽链中氧原子数一定多于氨基酸数D.Mb复杂结构的形成与二硫键一定无关〖答案〗ABCD〖祥解〗分析题意可知,Mb的极性侧链分布在分子表面,能与水结合,非极性侧链基团位于分子内部,含有Fe2+的血红素辅基位于Mb表面内陷的疏水洞穴中,能够避免与水溶液中的氧自由基等接触,避免了Fe2+被氧化,保证了Fe2+能与氧结合,即Mb的储氧功能。〖详析〗A、由题意可知,Mb表面含有极性侧链基团,能够与水分子结合而使Mb溶于水,A正确;B、分析可知,Mb中的疏水洞穴能避免血红素辅基中Fe2+被氧化,保证了Mb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储氧能力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C、由题意可知,Mb含有一条肽链,肽链中的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一个肽键含有一个氧原子,肽键数=氨基酸数-1,肽链的末端的羧基含有两个氧原子,若不考虑侧链基团中的氧原子,则肽链中氧原子数=肽键数+2=氨基酸数+1,C正确;D、Mb仅含有C、H、O、N、Fe五种元素,不含有S,不会形成二硫键,D正确。故选ABCD。17.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B.产物B与酶1变构位点的结合是可逆的C.增加底物的浓度,可解除产物B对酶1活性的影响D.抑制酶2或使其失活可在一定条件下保持较快的产物A生成速率〖答案〗BD〖祥解〗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析〗A、酶1与两种底物结合并催化产生产物A,表明酶可以催化该种化学反应,与产物B结合受高浓度产物B抑制活性,并未产生催化作用,说明酶1具有专一性,A错误;B、产物B浓度高时,酶1无活性,而当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说明产物B与变构位点的结合是可逆的,B正确;C、增加底物浓度,在酶活性过量情况下会加快产物A生成速率,使产物B浓度增加,进而增强对酶1的抑制效果,C错误;D、抑制酶2或使其失活,可不产生新的产物B,在底物过量、酶1足量的条件下可以维持较快的产物A生成速率,D正确。故选BD。18.科学家提取了鸡的输卵管细胞、红细胞(有细胞核)和胰岛细胞,对这3种细胞中的DNA和mRNA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检测的3种细胞卵清蛋白基因、珠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卵清蛋白mRNA珠蛋白mRNA胰岛素mRNA输卵管细胞++++--红细胞+++-+-胰岛细胞+++--+说明:“+”表示检测发现相应的分子,“-”表示检测未发现相应的分子。A.三种细胞所含基因种类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三种细胞分别表达了表格中三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从而导致三种细胞的功能不同C.三种细胞内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不完全相同D.根据表格中的结果可知,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A〖祥解〗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作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详析〗A、三种细胞均来源于鸡的受精卵,所含基因种类相同,A错误;B、分析题表可知,输卵管细胞转录出卵清蛋白mRNA,说明该细胞表达卵清蛋白基因,以此类推可知红细胞表达珠蛋白基因,胰岛细胞表达胰岛素基因,体现基因选择性表达出不同蛋白质产物,使不同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B正确;C、由题表可知三种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可推测三种细胞内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不完全相同,C正确;D、同一个体产生不同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根据表格中的结果可知,三种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执行的功能不同,说明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A。19.下图为摩尔根进行的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示意图,该实验及相关实验最终证实了萨顿的假说。下列关于萨顿和摩尔根探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相关假说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发现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推论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B.摩尔根及同事设想,亲代白眼果蝇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C.根据实验结论,若让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则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D.若将该实验F2果蝇雌雄交配得到F3,则在F3中白眼的果蝇约占3/8〖答案〗ABC〖祥解〗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2、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详析〗A、萨顿发现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推论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正确;B、由于F2代白眼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与性别有关,摩尔根及同事设想,亲代白眼果蝇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B正确;C、若B表示控制红眼的显性基因,b表示控制白眼的隐性基因,让红眼雄果蝇(XBY)与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后代雄果蝇(XbY)全为白眼,雌果蝇(XBXb)全为红眼,故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C正确;D、F2雌果蝇产生配子XB:Xb为3: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XB:Xb:Y为1:1:2,F3白眼果蝇的概率为1/4×3/4=3/16,D错误。故选ABC。20.科学家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DNA),将F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热变性处理破坏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使得单链分离,故图a中出现2个峰B.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I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图b中会出现1个峰C.本实验双链的F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若只有一个条带,则可排除全保留复制D.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故本研究能够证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的〖答案〗AD〖祥解〗1、若为半保留复制,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新合成的子链均含14N。所以,第一代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热变性后,密度梯度离心后出现2条带;未进行热变性处理,密度梯度离心后出现1条带。2、若为全保留复制,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新合成的子链均含14N。所以,第一代DNA分子,1个DNA分子是两条链都含14N,1个DNA分子是两条链都含15N。热变性后,密度梯度离心后出现2个条带。未进行热变性处理,密度梯度离心后出现2条带。〖详析〗A、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A错误;B、F1DNA全为杂合链,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B正确;C、如果为全保留复制,则双链的F1DNA中,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14N,另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15N,无论是否热变性,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均有2个条带。若不进行热变性处理的情况下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则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C正确;D、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说明F1DNA中既有14N又有15N,但不能排除“全保留复制”(因为全保留复制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与图a相同的两个峰),故本研究中的两个实验不能够证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D错误。故选AD。三、非选择题21.下图为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原理图——这种运输方式被称为协同运输(主动运输的一种)。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示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2)小肠上皮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比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____________(填“高”或“低”)。葡萄糖是___________(填“顺浓度”或“逆浓度”)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3)图示过程表明该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其上转运蛋白的___________或转运蛋白___________的变化对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作为该功能的结构基础。(4)钠钾泵在图示过程中除了作为转运蛋白还可以作为___________发挥作用。〖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2)①.高②.逆浓度(3)①.种类和数量②.空间结构(4)酶(或ATP酶或ATP水解酶)〖祥解〗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2)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3)细胞膜上的一些蛋白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蛋白具有润滑、保护和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4)细胞膜表面还含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2、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详析〗(1)图示为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其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2)根据图例钠-钾泵运输钾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离子运输方向为逆浓度梯度,因此小肠上皮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比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高。根据题干信息,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为协同运输(主动运输的一种),且图例显示“钠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则葡萄糖为逆浓度梯度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3)一种转运蛋白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因此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或转运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4)由图示可知,钠钾泵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会催化ATP水解,故钠钾泵在图示过程中除了作为转运蛋白还可以作为酶(或ATP酶或ATP水解酶)发挥作用。22.在光强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测定了某幼苗在不同温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在黑暗条件下,测定了该幼苗在不同温度下的CO2释放速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152025303540455055CO2吸收速率/(μmolCO2·dm-2·h-1)1.02.05.04.04.0-0.0-4.0-3.0-2.0CO2释放速率/(μmolCO2·dm-2·h-1)1.01.52.03.54.05.04.53.02.0回答下列问题:(1)该幼苗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比,对高温较敏感的是___________。该幼苗光合速率最大的一组温度为___________。若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幼苗生长最快的一组温度为____________。(2)卡尔文循环中,与CO2结合的物质是___________,3-磷酸甘油酸还原过程需要NADPH和ATP为该过程提供___________。(3)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一般不以葡萄糖等还原糖的形式保存,大多数产生较为稳定的___________和蔗糖。(4)光照条件下,50~55℃时该幼苗的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案〗(1)①.光合作用②.35℃③.25℃(2)①.C5(或五碳化合物或RuBP或核酮糖-1.5-二磷酸)②.能量(或能量和H元素或能量和还原剂)(3)淀粉(4)①.0②.高温导致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失活〖祥解〗分析表格数据,在相同温度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幅度比O2吸收速率的变化幅度更大,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CO2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此表格数据说明光合作用对温度更敏感。〖详析〗(1)该幼苗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比,温度超过35℃,光合速率下降,而呼吸速率继续升高,说明光合作用对高温较敏感;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将表格中相同温度对应的数据相加,可知该幼苗光合速率最大的一组温度为35℃,为4+4=8/μmolCO2·dm-2·h-1;若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一天的有机物积累量=12×净光合速率-12×呼吸速率=12×(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表格的数据可知,25℃时,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差值最大,因此若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幼苗生长最快的一组温度为25℃。(2)卡尔文循环中,RuBP与CO2结合生成3-磷酸甘油酸,C3还原需要消耗能量,3-磷酸甘油酸还原过程需要NADPH和ATP为该过程提供能量。(3)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部分是淀粉,还有一部分是蔗糖。(4)50至55℃时,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的绝对值(为负值)与呼吸作用释放速率的值相同,说明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故光合作用强度为0。最可能的原因为温度过高参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空间结构改变而导致酶活性降低(失活),导致光合作用不能进行。23.细胞的增殖是细胞一个重要的生命历程,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植株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所示,此细胞中染色体将要进行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所示,其两对等位基因A、a、B、b分布见图②,此细胞该种分裂完成时产生基因组成为AB的配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3)若用图③表示某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最可能是___________。该雌性动物减数分裂I中期的赤道板上会存在___________个四分体。(4)下图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分裂过程中和产生的子细胞不同时期的细胞核内相关物质和结构的数量变化。①图中a表示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②从图中可以推知,该高等动物的未增殖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③在图中的四个时期中,理论上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填图中时期序号)。处于时期Ⅲ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答案〗(1)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2)0(3)①.卵细胞或(第二)极体②.3(4)①.染色体②.核DNA(或DNA)③.2n④.Ⅲ、Ⅳ⑤.次级精母细胞〖祥解〗1、试题分析:细胞①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②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③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属于生殖细胞。2、分析坐标系中柱形图可知,Ⅱ中b含量是a的两倍,说明a是染色体,b是DNA。Ⅰ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染色体数:DNA数=1:1;Ⅱ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小问1详析〗图①是MⅡ中期,下一时期为后期。后期变化为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小问2详析〗图②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没有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且同源染色体没有明显联会,不是MI),则此种分裂完成时产生的子细胞不是成熟生殖细胞(配子)。〖小问3详析〗图③若在雌性动物体内,则此细胞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此细胞具有3条染色体,则在MI有3个四分体。〖小问4详析〗①因在Ⅱ、Ⅲ两时期a的数量为b数量的一半,则a表示染色体,b表示核DNA或染色单体数量。因在Ⅳ中a和b数量相等,则b只能表示核DNA。I为间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末期,Ⅱ为间期、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Ⅲ为减数分裂Ⅱ前中期,Ⅳ为精细胞。②Ⅳ时期只能表示生成的子细胞(精细胞),染色体条数为n条,则未增殖的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条数为2n条。③理论上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为减数分裂Ⅱ或产生的精细胞,Ⅲ和Ⅳ可以表示,且Ⅲ时期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点石成金』〗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鸡是ZW型性别决定,ZZ为公鸡,ZW为母鸡。但外界环境有时能使母鸡在不改变性染色体的情况下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发生性反转成为性反转公鸡。请回答下列问题:(1)性反转公鸡产生配子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该时期经常发生___________而形成更多种类的配子,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2)让一只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子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___________,形成该比例的原因是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的受精卵不能发育。(3)鸡的芦花(B)与非芦花(b)为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非芦花公鸡。为了确定这只非芦花公鸡的出现是因基因突变引起,还是由于性反转造成的,让将该非芦花公鸡与多只母鸡进行交配,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联会②.互换(或交换,交叉互换不得分,在教材使用的遗传学背景中互换或交换与交叉发生不是在同一时期,因此新教材将老教材中的交叉互换改为互换或交换)(2)①.2:1②.WW(3)①.如果子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数量比为1:1,则是基因突变造成的②.如果子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数量比为2:1,则是性反转造成的〖祥解〗鸡是ZW型性别决定,即母鸡的性染色体组合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合是ZZ。母鸡发生性反转后,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由母鸡经性反转形成的公鸡的性染色体组合仍为ZW,WW染色体组合的受精卵是不能存活的。〖小问1详析〗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这种现象叫联会,该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互换(或交换)而形成更多种类的配子,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小问2详析〗母鸡发生性反转成为性反转公鸡,其染色体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性反转公鸡的性染色体组合为ZW,与母鸡(ZW)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中性染色体组合理论上是ZZ:ZW:WW=1:2:1,但WW染色体组合的受精卵是不能存活的,所以后代性别比例为母鸡:公鸡=2:1。〖小问3详析〗将该非芦花公鸡与多只母鸡进行交配,①如果这只非芦花公鸡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则非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与芦花母鸡(ZBW)杂交,子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数量比为1:1;②如果这只非芦花公鸡的出现是性反转造成的,则非芦花公鸡基因型为ZbW,与芦花母鸡(ZBW)杂交,由于WW的个体不能存活,故子代中母鸡(ZBW、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