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_第1页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_第2页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_第3页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_第4页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摘要商业秘密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人类知识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举足轻重。商业秘密作为一种富含经济价值的信息,其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智力成果日益商品化、产业化的环境下,商业秘密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如何更好的从法律角度饱和商业秘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采取的途径是部门法的交叉调整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形成了民事、行政、刑事保护手段相结合的综合立法模式。本文在相关背景的基础之上,阐述了商业秘密的相关概念,然后从不同的方面对当前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商业秘密保护存在的问题:商业秘密保护法律体系不统一、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不够、商业秘密诉讼保护不健全以及商业秘密的司法认定不合理,最后提出了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建议:加大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保护商业数据的同时规范个人信息使用、建立专家证人和专家陪审员制度,引入技术调查官以及完善商业秘密司法认定。关键词: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技术;经营

目录摘要 I1引言 12商业秘密的概念 12.1商业秘密定义 12.2对商业秘密的侵犯行为 23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现状 33.1《反不正当竞争法》 33.2《合同法》 43.3《公司法》 43.4《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 43.5《民事诉讼法》 43.6其他法律法规 44商业秘密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 54.1商业秘密保护法律体系不统一 54.2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不够 54.3商业秘密诉讼保护不健全 64.4商业秘密的司法认定不合理 65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75.1加大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 75.2保护商业数据的同时规范个人信息使用 85.3建立专家证人和专家陪审员制度,引入技术调查官 95.4完善商业秘密司法认定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2PAGE121引言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智力成果日益商品化,商业秘密成为整个国际社会日益关注和重视的对象。虽然关于商业秘密的定义当前还没有一个较为一致的观点,但是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一部分,商业秘密本身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也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它也收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事实上,一些重要的商业秘密往往就是企业生命得以延续的源泉,具有比资金、物资设备等有形财产更为重要的特征。企业一旦掌握了某种特定的技术或经营诀窍,就可据此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获取竞争对手所没有的或少有的经济利益。反之,企业一旦丧失了宝贵的商业秘密,就极易丧失市场竞争优势,遭受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本文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借此为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环境、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供新思路。2商业秘密的概念2.1商业秘密定义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和效益,它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虽然商业秘密保护与企业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它也与其运作的法律环境有着根本的关系。根据美国行政商业秘密的理论,为了获取具有竞争力的有价值的行政私人信息,已经对传统的商业秘密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和扩张。美国在《侵权法第一次重述》中将商业秘密定义为:商业秘密为任何持续使用于商业活动中,并能使商业秘密权利人取得较未知晓该信息的竞争对手更有利的各种配方、模型、方法或信息的编纂。所谓适当的手段是指在商业环境下采用合理的手段保证行政人员个人信息秘密性的行为。行政商业秘密创造了一个务实的理论框架,用于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披露企业信息的情况下保护具有竞争力的有价值个人信息。此外,它为行政人员的隐私权益和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护。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起步较晚,借鉴了国外相关做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通过专门的立法来保护它。为此,我国一般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保护依据,同时以《合同法》和《刑法》为保护依据。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之前,商业秘密是一种间接保护,商业秘密的概念不明确,保护范围仅限于技术秘密。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颁布,才赋予商业秘密法律意义的概念,即“不为公众所知、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实用性强、可以由权利人保守秘密的技术信息和业务信息”。与此同时,《关于商业秘密的若干规定》中对两者也有列举性规定。可以发现,中国商业秘密的概念也已经非常接近国际水平。2.2对商业秘密的侵犯行为依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来看,以下三种情况中所包含的行为都可以依法认定为商业秘密侵犯行为:(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进行非法占有的行为。其中犯罪主体包括合同对方当事人以及合同以外的第三人。盗窃手段也多种多样,包括:对权利人电话的窃听,窃取图纸、秘方等。利诱是指向掌握商业秘密的人提供好处,诱使掌管商业秘密的人泄露商业秘密或是携带商业秘密“跳槽”。胁迫是指采用损毁权利人名誉或要挟权利人财产等方式,使权利人不得不违背其自身意愿,泄露出商业秘密的行为。(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披露指的是在获得商业秘密之后将其红开,在很多时候对商业秘密的公开不仅仅只是为了自身的个人利益,而是对权利人的一种报复行为。同时还有一种情况,即使用或者运行其他人使用商业秘密,而从中获取利益,这种行为也构成侵权。(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违反本合同,或违反本合同权利人有关商业秘密的要求,是指当事人一方当事人已订立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知悉有商业秘密,但一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后,尚未按照规定进行履行。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就可能泄露或者丢商业秘密,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不仅仅给自己也会给对方带来损失,但是不管给谁造成损失,都会构成侵权行为,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很普遍的,比如说,权利人的合伙人、知道商业秘密的公司职工、律师、国家机关和履行职务知道当事人商业秘密的工作人员。3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现状当前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主要规制法律是201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此外,我国的《公司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以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也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本节将会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概述。3.1《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解释了关于盗用商业秘密所涉及的两个问题:(1)什么样的商业秘密受到法律的保护?(2)对于受到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获得、使用、披露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属于不当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三款规定的商业秘密三个特征,可以归纳出现代商业秘密具体包括:经营信息,如流程、方法或配方;以及其他信息,例如市场战略、顾客信息、材料、条款、价格以及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其他信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第九条和第二十一条分别对三种盗用商业秘密行为以及商业秘密盗用行为的侵权责任进行了相关规定。因此,在我国诉讼过程中,为了处罚侵害商业秘密行为,商业秘密所有人必须证明:(1)所涉及的商业秘密是非公知信息;(2)所涉及的商业秘密具有商业价值;(3)所有人已采取合理措施保护所涉及的商业秘密;(4)侵害商业秘密行为是不法经营者或者第三方所为。另外,《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在第十五条规定了行政公职人员的商业秘密保密要求,和第三十条规定了对违反行政公职人员的商业秘密保密要求的侵权处罚。3.2《合同法》《合同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中应当保守商业秘密以及泄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合同法》第43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不正当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对当事人在承揽合同的订立、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以及履行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保密义务也在《合同法》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3.3《公司法》《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公司的董事以及相关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随意想外界披露公司的秘密。《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当公司的董事以及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出现了泄露了公司的商业秘密的情况,并且损害了公司的相关利益,应当承担相关的赔偿责任。3.4《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雇主和雇员可以就劳动合同中雇主的商业秘密达成保密协议。并于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违反保密事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雇主订立劳动合同时,可以将保守秘密纳入合同必备条款之外的合同条款之中。《劳动法》第二十三条还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有权利约定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内容,还可以提出限制竞争的条件。如果有违反规定的,应当支付违约金。3.5《民事诉讼法》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涉及商业秘密案件的处理办法。《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和第一百三十条规定。为了保护商业秘密的秘密性,防止泄露,在出庭审理时,有关商业秘密的证据不能够出庭。当事人可以申请不公开审理,同时公众也不可以查阅涉及商业秘密的有关判决文件。3.6其他法律法规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通过,并于2007年正式实施。旨在说明与不正当竞争诉讼有关的诉讼事项,并依据此类诉讼请求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其涉及到商业秘密保护的各个方面。《问题的解释》详细解释了商业秘密的定义及其三个构成要件:“公众不知情”、“经济利益和实用性”以及“保密措施”的含义。同时也涉及到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商业秘密盗用的保护,权利人具有举证责任从而更好的精致商业秘密盗用案件的发生。4商业秘密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4.1商业秘密保护法律体系不统一正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国保护商业秘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其他法律法规为辅助。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商业秘密立法极为分散,不同条文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尚未形成完整的保护体系。并且,由于很多条文之中的规定都不是非常详尽,导致在真正适用法律时,操作性过于灵活,判决结果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这样的情况不仅不利于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也不利于维护司法判决权威性。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商业秘密,即以电子数据形式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还没有具体相关规定。根据2017年《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56。另外对于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应当依照其规定,《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七条有此规定。2017年1月1日《中国网络安全法》出台,该法律对于数据化后的相关个人信息提供了法律保护。但是这些条例只是提及了个人信息以及数字化的个人数据受到法律保护。与传统的规定不同,在云环境下,当相关信息涉及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时或者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的客户信息才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因此这种尚没有对数字化的商业秘密保护全面纳入其中,进行单独条例的规定情形,在适用时并不利于司法解释。4.2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不够虽然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责任构成犯罪已经在1997年增加到我们的刑法之中,这无疑很好的完善和补充了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处罚的法律规定,然后法律中在惩处商业秘密侵权上的相关规定依旧不合理,对于惩处商业秘密侵权的力度过轻。首先,对于侵权行为的认定过于狭小。《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将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界定为经营者,导致了对侵犯商业秘密主体的界定较为狭窄。与此同时,该法只规定了四种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这使得许多其他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不可能受到法律的惩罚。第二,侵犯商业秘密的民事赔偿责任。这个学位显然不够。《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侵权期间取得的利润作为民事损害赔偿的基础。然而,这种补偿是一种恢复性补偿。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立法没有对恶意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作出惩罚性赔偿。第三,行政处罚形式规定单一。《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行政处罚责任仅限于罚款。单一的行政处罚很难对侵权行为进行处罚。4.3商业秘密诉讼保护不健全首先,关于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保全的制度不完善。我国对于著作权、诉前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商标权以及专利侵权诉讼等都有着相关法律规定,商业秘密本身也属于知识产权的一部分,而且在知识产权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一旦商业秘密向公众公布,对权利人而言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关于如何保护避免权利人受到“二度伤害”,我国幕墙暂未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其次,在对商业秘密侵犯的相关案件进行处理时,如何避免相关的商业秘密再次被泄露。关于这一方面也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最后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与民事诉讼也是有区别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4.4商业秘密的司法认定不合理对于某种技术信息是否具有秘密性,一般都是通过涉案信息的保密状态来进行判断的,即被告人能否证明该信息是否处于保密状态。比如,码信普罗案中,原告对其涉案图纸中的技术资料就没能证明在交给他方加工的过程中采取了保护措施。法院便依此认为权利人诉请保护的技术图纸并不具有秘密性。关于经营信息,该类信息并非如技术信息那样含有技术性。通常来说,该类信息比较容易从外界渠道来虎丘,于是这些信息的秘密性不会那么的明显。对此,法院则会从涉案经营信息是否满足保密性角度直接对其秘密性进行判断。通过案件整理可发现:这种认定角度下,法院观点为:当原告对涉案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对应信息就有秘密性;反之,则无。比如在陈刚案中,该案中的涉案信息为产品报价,原告要求该信息不得向外界泄露,要求对其采取相关的保密措施。但是被告还是向原告的竞争对手泄露了该报价信息。本案法院就是依据该种保密现状而直接认定报价信息在侵权前符合秘密性要件。在绿径装饰案中,原告诉请保护的是其客户以及该客户的室内设计项目。原告主张被告(原告项目负责人)利用职务的便利而私自与该客户签下了订单。但是原告并不能证明与被告之前有签过相关的保密协议,同时客户也不能证明自己的项目采取了保密措施,于是信息不符合秘密性。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以保密措施的有无直接对秘密性的有无进行认定的情形还是比较普遍的。但采取了保密措施就能反映该信息客观上具有非公知性特征的结论是值得质疑的。与此同时,该种认定角度如果成立,那么秘密性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就值得探讨了。5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5.1加大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商业秘密的经济价值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一些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内,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从国家层面来出台一部完整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不仅是现实之需,更是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当我我国法律对于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全面,存在很大的法律空白。所以只有尽快出台《商业秘密保护法》才会使得在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不同岁造成的审判的不公正得以改善。目前我国技术秘密侵权现象十分突出,我国对技术秘密的保护还处于不完整的、零散的阶段,过于原则,不便操作。没有专门的《技术秘密保护法》,对技术秘密的保护范围不够;对侵犯技术秘密的行为认定不够明确;对侵犯技术秘密行为人给予刑事处罚后,是否还要承担民事责任;如何解决人才流动中的技术秘密保护问题等,都需要加以深入的研究和规范。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不仅在我国显得重要,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重要话题,在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因此我国必须进一步提高商业秘密保护在我国法律当中的地位。保护公平的步伐,首当其冲的是商业秘密侵权处罚的增加。加强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处罚,制止侵权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大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第一,对于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的民事损害计算依据标准,应该大幅度增加,增加处罚力度,同时除了现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相关赔偿以外,还应该以受害人受到的损失为标准来计算赔偿额度。第二,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我们可以借鉴其他法律比如商标法、专利法等规定来完事商业秘密的惩罚赔偿制度,这样做能够很好的增加侵权行为的成本,侵权人也会因此受到更重的处罚。第三,加大商业秘密的行政保护力度。与司法保护相比,行政保护更具有主动性,行政管理部门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能起到更好的作用作用,因此在对商业秘密的处罚之重可以加入一些行政方式比如说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及赔偿道歉。5.2保护商业数据的同时规范个人信息使用第一,可以通过匿名和去标识化的方法来消除商业消息的可识别性,降低秘密性。数据失真、差别隐私和随机噪声等方式都可以有效的降低信息的可识别性。这种方法往往风险较低同时也能引起更少的争议。其次,如果可识别性在数据处理中得到了回复,那么就应该对个人信息进行相应的保护,比如欧盟2016就通过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正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严格的规定。GDRP关于收集、使用个人数据时数据主体(datasubject)“同意”的认定非常严格,这种“同意”必须是自愿的(freelygiven)、具体的(specific),知情的(informed)、_清晰的(unambiguous),依据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指令》建立的数据保护工作组制定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下的“同意”指南》(GuidelinesonConsentunderRegulation2016/679)认为,对于“自愿”而言,条款与条件中不可协商部分的同意被推定为非自愿的;数据的控制者还需满足“粒度要求”(granularity),意思就是说如果该服务中不仅仅包含一个目的的操作,那么数据主体则有权利来选择使用的目的,而不用全部接受。“具体”要求这种同意包含详细的目的说明以防止“功能潜变”(funCtionCre即);,(functioncreep)、同意的请求符合“粒度要求”、对数据处理的同意清晰地区别于其他事项的同意。“知情”要求数据主体明确知晓相关信息以使得其能够作出理性的决策,这些相关信息包括数据控制者的身份、每项数据处理的目的、何种数据会被收集和使用、是否存在撤回同意的权利等。“清晰”包括访问网站时勾选一个框、信息社区服务(informationsocietyservices)的技术设置选择或其他陈述或行为,这些陈述或行为在该种情境下明确表明,数据主体接受对其个人数据的处理。而单纯的沉默(silence),预先打勾的框(pre-tickedboxes)或不作为(inactivity)不应该构成同意,如果数据主体在电子方式提出请求作出同意的表示,则该请求必须清晰、简洁并且不会对提供的服务的使用行为不必要的破坏。此外,对于特殊种类的个人数据tspecialcategoriesofpersonaldata),即揭示种族或民族出身,政治观点、宗教或哲学信仰,工会成员的个人数据,以及以唯一识别自然人为目的的基因数据、生物特征数据,健康、自然人的性生活以及性取向的数据的处理在原则上是应当被禁止的,当然也有例外,一般是经过当事人同时或者为了一些公共的集体利益等情况,同时还需要一些专业人士来处理,他们能很好的保守秘密。另外,GDPR还对个人数据相关的权利进行了规定,包括“访问权”、“反对权”、“可携权”以及“被遗忘权”等。5.3完善商业秘密的诉讼程序首先,可以通过借鉴其他法律,比如说著作权、商标等专利来完善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有关规定,以保障证据的全面可靠。这样一来,当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受到侵犯并引发诉讼时,权利人便可以在诉讼程序中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选择申请证据保全、财产保全或采取诉前禁令,此项措施的采取能够尽可能的降低权利人的损失。其次,针对在出庭审判中商业秘密的再次泄露,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定措施,避免在刑事诉讼将商业秘密的有一次的泄露。在涉及侵犯商业秘密的刑事和行政案件中。第三,举证责任倒置。虽然商业秘密也归属于知识产权,但是与其他传统知识产权相比,它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在法律保护模式与其他秘密的保护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由于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存在,当事人双方的权力通常是不相等的,这也导致了具体程序中证据力的不平衡,也可能导致民事诉讼中权利人与侵权人之间的商业秘密侵害举证责任的分配不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频率已越来越高。人才流动与经营秘密流失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相当大一部分人才的流动,并不涉及经营秘密泄漏的问题。涉及经营秘密泄漏的只是小部分人。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被许可人中,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单独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在专利权人不申请的情况下,可以提出申请。经营秘密责令停止有关行为的利害关系人,应当包括商业秘密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的范围也是与上述申请人的范围一致。5.4完善商业秘密司法认定首先,对于同业竞争方从产品就可直观得到该产品相应技术信息的情形。在技术信息涉嫌侵权前,法院应当以任何形式(如销售、展示、媒体宣传等)向竞争对手披露产品,不承担保密义务,且所涉及的技术信息是否属于可识别信息。如果未公开且具有可区别性,那么,该信息满足非公知性。否则,该信息由于暴露在外,则沦落为大众信息。比如说凡宜科技案,原告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涉案图纸,但是获取的图纸信息并不具有秘密性,该信息通过观察和测量产品就很容易得到。法院支持了该主张。原告的经营范围是生产料位开关、液位开关,但该些产品涉及到多种型号。法院对于涉案型号产品何时生产、有没有通过一些途径被公开并没有明确指出。因此,对该些问题还应具体进行辨别,才能得出其是否具有可区别性。其次,对于从性质上看已经是公开信息的情况(非直接从产品上获得)。比如诉争信息为宣传资料的情形。对于该类信息还应当具体分析它在未公开前是否具有一些明显可区别的、更能吸引客户的注意的信息。如果有并且未公开状态持续到该信息被侵权的界点,那么此种营销手段满足秘密性。以凯光工贸案为例,原告认为在展览会上向他人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客户发送宣传公司产品的相关资料属于商业秘密,然而被告则认为宣传资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商业资料,并不属于商业秘密。法院也不认为宣传资料属于商业秘密,但是并没有认定宣传资料之前是否已经被公开。以凯光工贸案为例,原告辩称,其向展会特定客户发送宣传材料的营销方式是他们公司商业秘密,而被告辩称,宣传材料只是企业进行宣传的一种非常流行的方式,并不是商业秘密的范畴。法院也否定了诉讼数据的保密性,但不确定其是否公开,也不确定其在被侵权前是否可区分。然而,这些才是判断该信息是否满足本要件真正应该关注的。但从案件中并不能反映这些,故无法具体判断。最后,针对以专利公开和公开发表等情况,还应该调查此类信息通过这些渠道时,是否已经公开了,另外还需要调查这些案件信息对公司而言,是否属于具有商业价值的重要信息。由于一项信息一般都是由关键性信息(该信息区别于同类信息的关键性内容)以及非关键信息组成。故应具体辨别:涉案信息的内容公开与否;如果公开了,是否为该信息关键性部分的公开。当公开的为权利人所主张信息的所有内容或实质性部分时,该信息就无所谓具有秘密性。比如专利公开的情形,很多时候权利人对自己的信息会寻求该种方式的保护。当然这种保护与商业秘密获得法律保护的要求恰恰相反,需要对信息加以公开并履行一定的程序才能得到保护。但是即使权利人在商业信息中采取了此保护方式,涉案信息也不会被公开,还需考虑涉案信息的实质性内心。结论企业技术秘密的保护是全方位、立体式的保护。站在企业的角度,需要在充分了解现行法律规范规定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