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有机化合物_第1页
认识有机化合物_第2页
认识有机化合物_第3页
认识有机化合物_第4页
认识有机化合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学习内容介绍: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专题2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有机化学的钥匙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烷、烯、炔)第二单元:芳香烃(苯)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一单元:卤代烃第二单元:醇与酚第三单元:醛、羧酸专题5: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一单元:糖类、油脂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具体的有机化合物,研究结构、性质、合成方法。有机化学学习内容介绍:1、抓结构的学习:对空间结构、官能团的理解是掌握有机物性质的基础。2、掌握一种代表物质的性质能知道一类物质的性质3、课后必须进行归纳总结,对各类有机物进行比较记忆主线: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典型物质→一类物质有机化学学习方法介绍:认识有机化合物一、认识有机化合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有机物):一般指含碳的化合物注:CO、CO2、Na2CO3、NaHCO3、CaC2等含碳化合物因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物。除C以外,多数有机物含有H,还含有O、N、S、P、卤素(F、Cl、Br、I)等。有机物特点多:种类繁多、数目庞大燃:多数易燃烧难:大多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低:熔点、沸点低,挥发性大产物复杂,副反应多,产率低反应速率慢有机反应特点(1)3000多年前用煤作燃料,2000多年前掌握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技术。(2)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3)德国化学家维勒合成尿素: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实验室将无机盐合成了有机物尿素。二、有机化学的发展试写出CO2与NH3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4)1965年,中国首先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蛋白质——

。(5)21世纪,各种合成有机物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到处可见。结晶牛胰岛素三、有机化学的应用⑴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学会了合成、分离和提纯有机物。从1995年开始,每年新发现和新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已超过7000万种。⑵在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中,有许多来源于天然有机物,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等,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合成有机物进入了人类的生活。如今,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药物等有机物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练习:1.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A、过渡元素形成的化合物B、第Ⅲ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C、第Ⅳ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D、第Ⅶ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C2.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碳酸B.汽油C.蔗糖D.合成纤维A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步骤:有机物(纯净)有机物的性质结构式(有哪些官能团)确定分子式首先要确定有机物中含有哪些元素?定性分析然后要知道这些元素的含量定量测定四、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1、定性分析组成元素⑴燃烧法一般来说,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的产物为C→CO2,H→H2O,Cl→HCl,N→NO2,S→SO2。如: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若产物只有CO2和H2O,其组成元素

。肯定有C、H可能有O

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例:某有机物质量为9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132g,水54g,问有机物中是否有氧元素?不能确定只生成二氧化碳与水那么,氧元素的质量?m(O)=90g-36g-6g=48g化学式:C3H6O3实验式?最简式?⑵其它常见的元素测定方法(了解)①钠融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N、Cl、Br、S等元素②铜丝燃烧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卤素。⑶元素分析仪可同时对C、H、O、S等多种元素进行分析。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所需样品量小、分析速度快、同时对多种元素进行分析等,若与计算机连接还可进行数据存储和统计分析,并可生成各种形式的分析报告。2、定量测定元素的含量1、李比希元素分析法2、元素分析仪得出元素质量分数,并推出最简式(实验式)最早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1831年李比希利用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分别用高氯酸镁和烧碱石棉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测定出碳和氢的质量分数。——碳、氢元素的分析法(氧化法或李比希法)燃烧法测定有机物中C、H的百分含量,如图所示(李比希法模拟图):思考:1、CuO的作用?2、浓硫酸与碱石灰的位置能否颠倒?3、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⑵最简式(实验式)法先根据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求最简式,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求分子式⑴直接法直接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分子式求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常用方法⑴M=m/n⑵根据有机蒸气的相对密度D

⑶标况下有机蒸气的密度为ρg/L

M1=DM2M=22.4L/mol▪ρg/L例、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又测得该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5。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1)直接法(直接求出1mol物质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

2)最简式法例、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又测得该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5。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9.2g某有机物A在过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将生成的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增重7.2g,后通过碱石灰增重13.2g,剩余气体只有氧气。又知,测得该化合物的蒸气对乙醇的相对密度是2,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C3H8O3【随堂练习】五、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基(团)的定义:有机物分子中去掉原子或原子团后残

留的部分。分类:烃基(—R):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官能团:—OH、—COOH等“基”与“根”的区别基:不带电,含未成对电子,不可独立存在。-OH根:带电,在溶液中独立存在。OH-有机化合物中不含有的基团是()A.醛基B.羧基C.羟基D.烃基D-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NH2氨基、-R烃基、-CH3甲基、-CH2CH3乙基、-C6H5苯基、-NO2硝基等【练一练】氢原子核具有磁性,如用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核,它能通过共振吸收电磁波能量,发生跃迁。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到有关信号。

1、核磁共振氢谱(重点掌握谱图的识别):有机分子中氢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附近的基团)不同,表现出核磁性就不同,代表核磁性特征的峰在核磁共振谱图中横坐标的位置(化学位移,符号为δ)也就不同。如乙醇和甲醚的谱图(P9图1-9)甲醚的核磁共振谱图显示分子中只有一种氢原子乙醇的核磁共振谱图显示分子中有三种氢原子核磁共振图谱分析:乙醇和甲醚的谱图定义:有机物分子中位置等同(化学环境相同)的氢叫等

效氢。

等效氢分子中等效氢原子一般有如下情况:①分子中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如甲烷上的氢原子;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如新戊烷;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等效,如二甲醚。核磁共振谱图判断要点:1、有几个峰就代表有几种类型的氢原子。2、峰面积之比(或强度之比)就等于氢原子的个数比3、相同类型的氢原子在峰值上有叠加。(例如:丙烷CH3CH2CH3的峰面积之比为6:2)问题探究:下列有机物中有几种等效氢以及个数之比?2种;9:11种4种;3:2:2:14种;6:1:2:3CH3-CH2-CH2-OH下图是计算机软件模拟出的该分子氢原子的核磁共振波谱图。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不同,其峰线在核磁共振谱图中就处于不同的位置。参考该分子的结构简式分析谱图:该分子中共有

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8吸收峰数目=氢原子类型利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不同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不同,测试并记录有机化合物对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红外光吸收情况。根据对红外光谱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有机化合物中具有哪些基团。(P9图1-11)2、红外光谱(了解,高考不要求)乙醇的红外光谱图显示分子中有三种基团(图中显示O-H、C-H、O-C键的吸收峰)3、质谱法:准确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甲醇B甲烷C丙烷D乙烯谱图中的质荷比最大的就是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4、紫外光谱法(高考不要求)资料卡:手性分子手性分子丙氨酸的结构模型

丙氨酸分子1、手性分子:分子不能与其镜像重叠者2、对映异构:两个互为镜像且不能重叠的异构体3、手性碳原子:连结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α–氨基酸都是手性分子甘氨酸甲烷与氯气取代的机理

(自由基型链反应)ClClClCHHHH光照Cl+Cl+CHHHHClClCl+ClCHHHCl化合物分子在光或热等条件下,共价键发生均裂,形成具有很强反应活性的单电子原子或基团,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