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荆州战役的对魏战役
一从“对魏战役”看回成都绍兴的战争是由关羽24年的。建安年(219年),无论关羽被命令还是不允许。这是三国史上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最近魏殿文先生在《关羽奉令北征考》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这场战役的真正发动者是刘备与诸葛亮,关羽只不过是“奉令北征”而已。①1为了论证这一结论,作者列举了大量论据。但细读之后,总觉得这些论据仍缺乏说服力甚至难于成立。下面谈谈自己的浅见。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作者所列论据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条。一曰刘备称汉中王后即“对魏宣战”,襄樊战役因此而发动。其主要依据是《三国志》卷32《先主传》所载:刘备称汉中王后“上言汉帝曰:‘……尽力输诚,奖厉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于是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于樊。”作者认为:“上引史料……析其要义:……刘备召开群臣大会进位汉中王,对魏宣战。为此,汉中王回成都指挥,魏延守汉中,关羽攻打襄樊。显而易见,襄樊战役是刘备因诸葛亮等策略谋划而决定发动的。”我们认为“对魏宣战”这一提法既欠准确又无根据。因为此时曹操虽已称魏王,但尚未篡汉,其名分仍为汉朝大臣,故此时即使要提“宣战”,也只能提对“曹操”宣战,而不能提对“魏”宣战。这一点只要看看诸葛亮等人的上刘备为汉中王表和刘备对汉帝的上言,均只历数曹操“窃执天衡”“篡盗已显”的滔天罪行而通篇并未提及一个“魏”字,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再者此时的刘备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对曹操“宣战”的问题,因为他“昔与车骑将军图谋讨操”之时②2,就已打出了反曹的旗帜,以后的赤壁之战,汉中争夺战则更说明他与曹操早已处于战争状态中。因此,刘备所说的“应天顺时,扑讨凶逆”,只不过是他在称汉中王后再次向汉帝和天下表明其灭曹兴汉的立场与决心而已。至于作者将刘备“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解释为刘备“对魏宣战”后,立即“回成都指挥,魏延守汉中,关羽攻打襄樊。显而易见,襄樊战役是刘备因诸葛亮等策略谋划而决定发动的”,显然都是一些缺乏根据的推测和误解。首先,史籍分明记载刘备“还治成都”,怎能随心所欲地解释为“回成都指挥”呢!其实“还治成都”恰好是从抗曹前线汉中回到大后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成都,从单纯的军事指挥转向对全局的正常治理工作。其次,既然是“对魏宣战”,那么为何刘备不乘汉中争夺战获胜的有利时机,亲率主力向曹操发起正面攻击,反而自己回到成都去了,仅留魏延镇守汉中,完全摆出一副防守的态势呢!既然正面主战场毫无动静,又怎能用千里之外关羽的军事行动来证实“对魏宣战”呢!而既然“对魏宣战”这一前提本身就无从得到证实,又如何能将关羽的北攻襄樊看成是“对魏宣战”的一个组成部分呢!最后,作者所云之“襄樊战役是刘备因诸葛亮等策略谋划而决定发动的”,实在难避无中生有之嫌。因为人们从《三国志》中根本就不可能找到诸葛亮为刘备策划襄樊战役的任何记载。二曰找到了关羽受命出征的“力证”,并考证出刘备的这一“军令”是由“专使费诗下达的。”作者认为这个“力证”就是《三国志》卷36《关羽传》所载之“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此事说明“刘备于汉中称王时,曾向关羽下达北取襄樊的指示”。在作者看来,“假节钺”与“向关羽下达北取襄樊的指示”简直就是一回事。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作者将前将军关羽与左、右、后三将军(按指张飞、马超、黄忠)的仪仗作了比较,指出关羽的“假节钺”级别明显高于左右将军的“假节”仪仗。进而又断言“三国时期‘假黄钺’或‘假红钺’是权位最高的大臣代表皇帝或亲王出征的仪仗③3,魏、蜀、吴都毫无例外……(关羽)居蜀汉文武大臣之冠……自然是北取襄樊最佳统帅人选。所以刘备不仅把北征目标选在江陵附近的襄樊,并以汉中王名义调动、指挥诸军”。作者虽然说了以上许多,但都不能证明“假节钺”就是命令关羽北征。今检《三国志》、《晋书》,“假节铖”与“假黄钺”者除关羽外大抵有如下诸人。董卓中平六年(189)“迁太尉,假节钺虎贲”。(《后汉书》卷9《孝献帝纪》作“加铁钺、虎贲”。同书卷72《董卓传》作“迁太尉,领前将军,加节传斧钺虎贲”。)曹操建安元年(196)“六月,迁镇东将军”七月(《后汉书》卷9《孝献帝纪》作八月)“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于禁建安末“迁左将军,假节钺”。满龙“文帝(曹丕)即王位,迁扬武将军。破吴于江陵有功,更拜伏波将军,屯新野。……黄初三年(222)假宠节钺”④4。曹真“黄初三年还京都,以真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与夏侯尚等征孙权”。夏侯尚“迁征南大将军……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还,益封六为户,并前千九百户,假钺,进为(荆州)牧”。曹爽景初二年(238)“帝寝疾,乃引爽入卧内,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太尉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少主”。王凌“正始初,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专淮南之重……(嘉平元年)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凌为太尉,假节钺”。曹休黄初三年“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击权大将吕范等于洞浦”。司马懿太和四年(230)“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伐蜀”。司马师正元元年(254)以大将军“进号大都督,假黄钺”。司马昭“甘露元年(256)春正月,加大都督……夏六月……加之九锡,假斧钺,进号六都督……秋八月庚申,加假黄钺”。(《三国志》卷4《三少帝纪》作“八月庚午,命大将军司马文王加号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黄钺”。)陆逊吴黄武元年(222)“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七年……召逊假黄钺,为大都督,逆(曹)休”⑤5。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第一,不但“假节”与“假节钺”有别,“假节钺”与“假黄钺”也是有区别的。上引王凌正始初以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嘉平元年以太尉假节钺;司马昭先“假斧钺”后“假黄钺”就是有力的证据。“假黄钺”者在曹魏仅曹休、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四人,蜀汉无人,孙吴仅陆逊一人而已。看来能否获得“假黄钺”,与其说取决于大将军名号,不如说取决于大都督名号。曹仁、曹真、曹爽俱为大将军,但均未获“假黄钺”⑥6。陆逊只有辅国将军名号,但却以大都督“假黄钺”。曹休是三国第一位“假黄钺”者,他虽无“大都督”名号,但以征东大将军“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本身就说明他与昔日的夏侯悙一样,实为当时最大的都督⑦7,只不过此时尚未出现“大都督”名号而已。自太和四年司马懿以大都督假黄钺之后,司马师、司马昭俱是先加大都督而后才“假黄钺”。如所周知,“黄钺”乃天子仪仗,“假黄钺”即代行天子权威。《太平御览》卷680仪式部“黄钺”条引用崔豹《古今注》曰:今(金?)斧,黄钺;铁斧,玄钺;三代通用之以断斩。今以黄钺为秉舆之饰。玄钺,诸公王得建之。武王以黄钺断纣头,故王者以为戒;太公以玄钺斩妲已,故妇人以为戒。汉制,诸公建玄钺,以太公助武王断斩故也为诸公之饰。大将出征者特加黄钺者以铜为之,黄金涂刃及柄,不得纯金也。《宋书》卷39《百官志上》称:假黄钺则专戳节将,非人臣常器矣。《三国志》卷58《陆逊传》注引陆机《逊铭》曰:魏大司马曹休侵我北鄙,乃假公黄钺,统御六师及中军禁卫而摄行王事,主上执鞭,百可屈膝。《陆逊传》注引《吴录》曰:假逊黄钺,吴王亲执鞭以见之。从上可见假黄钺无论从威仪或权力上看,都要比假节钺高一个层次。它不仅是一种极高的殊荣,更重要的是它还代表着超越人臣所具有的极大权力。如果说曹休、司马懿、陆逊假黄钺尚属“摄行王事”,那么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简直就是无视和取代皇权了。关羽只是假节钺而并非假黄钺,作者将其混为一谈,并说关羽“居蜀汉文武大臣之冠”,前者毫无根据,后者则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关羽决非蜀汉文臣之冠。假节钺的情况则比较复杂。一般是先假节然后再假节钺,如曹真先以镇西将军假节都雍凉诸军事,黄初三年再假节钺;夏侯尚先以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黄初三年再假钺;王凌先以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嘉平元年再假节钺等等。也有直接假节钺者,如董卓、曹操、于禁、满宠、曹爽以及关羽等等。假节钺又可以只称假钺(夏侯尚)或假鈇钺、斧钺(董卓)。《晋书》卷24《职官志》称:及晋受禅,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后汉书》卷9《孝献帝纪》中平六年董卓加铁钺条下李贤注曰:《礼记》曰:“诸侯赐鈇钺然后专杀。”《苍颉篇》曰:“鈇斧也。加鈇钺者,得专杀也。”据此可知假节的权限只是在军事行动中得杀犯军令者,而假节钺或假爷钺则相当于古之诸侯有专杀之权,其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不仅如此,同是假节钺,其权力也因人而异。董卓、曹操,权侔人主;曹真父子,总统内外诸军;夏侯尚、王凌,专方面之任;于禁、满宠分别为左将军(三品)和伏波将军(五品),既非州牧,亦无都督名号,其权力和地位当属最次。与以上四种情况相比,关羽假节钺所代表的权力和地位,虽然稍高于于禁、满宠,但却不会超过夏侯尚与王凌,最多只不过是专方面之任而已。第二,无论是假节钺或假黄钺,都不能与奉命出征划等号。在以上假节钺或假黄钺诸人中,仅曹真、曹休、司马懿、陆逊四人与奉命出征相联系,其余诸人均不是在奉命出征的情况下授予的。如曹爽假节钺是为了与司马懿共辅少主;夏侯尚则是在与曹真共围江陵之战以后才假予的;司马师、司马昭之假黄钺更是为了提高地位,专制朝政等等。而且如果假节钺、假黄钺与奉命出征相联系,史籍上一定会直书其出征之事,而决不会用假节钺或假黄钺来表示其奉命出征。如曹真黄初三年“假节铖,与夏侯尚等征孙权”;曹休黄初三年“假黄钺,督张辽等……击权大将吕范等于洞浦”;司马懿太和四年“假黄钺,与曹真伐蜀”;陆逊黄武七年“假黄钺,为大都督,逆(曹)休”等等。再说刘备在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的同时,还拜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俱假节⑧8,为什么张、马的假节与奉命出征无关,而唯独关羽的假节钺却成了他奉命出征的“力证”了呢?至于作者断言刘备“发动襄樊战役的军令是专使费诗下达的”,则完全属于主观臆断。因为他首先认定刘备称汉中王就是对魏宣战,再认定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就是“向关羽下达北取襄樊的指示”,既然如此,被遣往荆州完成此使命的费诗自然也就成为下达军令的专使了。然而问题在于作者的前两个认定本身就不能成立,因此,以这两个认定为前提的后一个推论也是不能成立的。其实此事的来龙去脉《三国志》记载得很清楚。卷36《关羽传》称: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同卷《黄忠传》称: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当自解之。”遂与羽等齐位。卷41《费诗传》称: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将以上三事串连起来看就是:诸葛亮从关羽来书询问马超“可谁比类”,知其十分骄傲自大,故而才有提醒刘备之语。刘备曰:“吾自当解之。”就是指向费诗交待如何说服关羽,故而才有费诗对关羽的一大篇规劝之词。且从费诗的规劝中亦看出,有些话如,“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带有明显的损抑黄忠之意,如果不是刘备授意,费诗是不敢说或不愿说的。可见费诗东下的唯一使命就是拜关羽为前将军并在其思想有抵触时做好说服工作。作者将史籍明载之事说成“这不过是费诗此行一段小小的插曲而已”,而将史籍无载的什么“令关羽北征襄樊”,反倒说成是费诗“此行的主要公事”。这样对待史料,令人费解。又据《华阳国志》卷6《刘先主志》记载;时关羽自江陵围曹仁于樊城,(备)遣前部司马犍为费诗拜假节。按照这一说法,费诗抵荆之日,关羽业已围樊,则关羽攻樊与假节钺无关,自然也就谈不上由费诗下达刘备的攻樊命令了。常璩的这一说法是否可信呢?从时间上看,《三国志》记载刘备称汉中王,派费诗下荆州,关羽攻樊俱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但均无具体日期,更未明书费诗抵荆与关羽攻樊孰先孰后。《通鉴》将费诗抵荆系于关羽攻樊之前,并不是根据《三国志》的明确记载,而只是撰写者的推断而已。因此并不能排除关羽攻樊在前,费诗抵荆在后的可能性。如所周知,《华阳国志》为东晋时人常璩所撰,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它是在广泛吸收当地各种地方志材料的基础上,参考《汉书》、《东观汉纪》、《三国志》等全国性史书,再加上成汉政权的挡案资料以及作者的亲身见闻撰写而成,故其对《三国志》等书有所补充、订正是不足为奇的。常璩与费诗时代相去不远,且常璩为蜀郡江原县(今四川崇庆县)人,费诗为犍为南安县(今乐山县)人,相距甚近。特别是费氏乃当地名族,孙盛《蜀世谱》曰:诗子立,晋散骑常侍。自后益州诸费有名位者,多是诗之后也。而常璩撰《华阳国志》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对当地的大姓名家特别留意和熟悉,并将这些材料大量补充到书中去。因此,我们认为常璩的这一说法不大可能是无中生有,而很可能是有所据的。三曰从反面提出几个疑问。其一是“关羽出征前左臂受过重伤,大手术后刚刚痊愈,羽年迈深感体力不佳,兼有强敌曹魏相抵拒于前,孙权、吕蒙等虎视于后,颇感力不从心。‘羽讨樊而多留备兵’,是关羽用兵高明之处,但也暴露了关羽出征前的复杂心态。然而,正是这些记载说明:为了荆州的安全,如无刘备伐魏命令,关羽不会轻易北进,轻举妄动”。按照这一说法,关羽岂止是受命北征,简直就是被迫北征了。羽传称: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关羽究竟何时为流矢所伤,考赤壁战后,关羽仅在建安十七年与曹操大将屯守襄阳的乐进作过战。《三国志》卷17《乐进传》云:“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卷32《先主传》云:“明年(按指建安十七年),……先主遣使告(刘)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可见关羽受伤的时间最迟也不会晚于建发十七年,治愈的时间自然要晚一些,但也不会拖七年之久。故作者所云“关羽出征前左臂受过重伤,大手术后刚刚痊愈”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再说关羽既然能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破臂刮骨,臂血流离而言笑自若,其体魄之强健,其意志之刚毅,可想而知。作者凭什么反而说他深感体力不佳,力不从心了呢!至于作者所云“为了荆州安全,如无刘备伐魏命令,关羽是不会轻举妄动”的,似乎关羽本无北进之意,倒是刘备、诸葛亮“轻举妄动”,这就把事情完全说反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文评论。但作者在另一处却又说:“事实证明,关羽任襄樊战役主帅,指挥出众,卓有成效,开创了蜀汉统一战争的极盛时期,”岂不自相矛盾吗!其二是作者为了证明诸葛亮在决策襄樊战役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引用《后出师表》最后一段话:昔(当作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也。从而认为诸葛亮所举“鞠躬尽力”但又颇感意外诸事中就有“关羽毁败”,若此事与他无关,他显然不会如是说,也不会说“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也”。这实在是对《后出师表》的一大误解。此表乃是在街亭败后,诸葛亮欲再次击魏,而众议者以为非计的情况下,为驳众议而作。只要仔细通读全文,就不难发现表中最后一段实际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袝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意在说明世上事态的发展是最难得平直的,上引曹、刘、孙敌友关系和胜败形势的种种复杂变化,实在“难可逆见”。“关羽毁败”就是这“难可逆见”的诸事中的一件。后一部分“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也”,则是表明今后伐魏的决心和态度。即尽管敌强我弱,困难重重,我也要拚命去奋斗(此即“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之谓也。),至于成败利钝,则不是我事前所能逆料的。足见此处所云“鞠躬尽力”与前一部分所列“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等诸事根本没有关系。其三是从廖立曾说关羽妄自兴兵,结果受到诸葛亮的惩罚一事提出问题,“如果廖立所说属实,以治实著称于世的诸葛亮,自然不会给予廖立以重罚,”以此反证关羽不是妄自兴兵。此事《三国志》卷40《廖立传》记载甚详:(廖立)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后丞相掾李邵、蒋琬至,立计曰:“……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子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可见廖立所攻击的主要对象是刘备,其次才是关羽、向朗、文恭、郭演长、王连等诸人。故诸葛亮所列廖立的主要罪状也只是“诽谤先帝,疵毁众臣”,而根本没有单独提及关羽。既然如此,又怎能用廖立的受惩罚与否来反证关羽的是否妄自兴兵呢!何况廖立所云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也未必就如作者所解释是指“关羽妄自兴兵”。其四是刘备为蜀汉之主,即最高军事统帅,集军权、征讨大权于一身;关羽职居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董督荆州事,只是蜀汉一个方面的统帅,没有决定征战和重大军事调动的权力。何况关羽忠勇兼备,熟知兵法,有丰富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经验,又与刘备“誓以共死,决不背之”,因此如无刘备命令,是决不肯擅越职权,轻举妄动的。这倒真是一个实质性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本文最后一部分作详细讨论。本文开头就说过,襄樊战役是关羽奉命出征还是他擅自为之,实为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因为它两者都有点像又都不像,介乎像与不像之间,令人难以判断。其所以如此,又是因为史籍记载本身就过于简单而且极其模糊。查《三国志》中提到此次战役的地方虽然不少,但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既不说这是关羽奉命出征,也不说是关羽擅自兴兵。如《关羽传》称:(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先主传》称:(刘备称汉中王)于是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于樊。《孙权传》称: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襄阳。《吕蒙传》称: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用明确的史料直接认定关羽是奉命出征或者是擅自兴兵简直是不可能的,而只好根据一些间接的史料从各个侧面对这两种可能性进行分析和测推,看哪一种可能性大一些。本人一向认为关羽此次行动不大可能是奉兵北征。其主要依据如下:第一,无论是《先主传》还是《关羽传》,凡是刘备命关羽去完成某项军事任务,无不明确书写一个“遣”字、“使”字或“令”字。如“先主遣关羽守下邳”,“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等等。不仅如此,在关羽攻樊前一个月左右,曾有刘封,孟达等攻占房陵、上庸之事。史书亦写作“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于上庸”,“命(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遣(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同样均用一个“遣”字“命”字,以表明刘、孟二人是奉命行事⑨9。唯独此次关羽攻樊没有使用“遣”、“令”、“使”等表示指令性的动词,而写成“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这样一种只表明时间概念而回避是否受指令的奇怪句型。以上说明,对于传中人物是否受命行动,陈寿在写法上是有严格区别的。既然陈寿没有写关羽此战是为刘备所“遣”、所“使”或所“令”,人们又有什么理由硬要认定关羽是奉命行动呢!第二,从当时的形势看,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北伐的有利时机。《隆中对》云:“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天下有变”有人理解为曹氏篡汉,有人理解为曹氏集团出现严重危机。我们在此无意辩明哪一种理解更为确切,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两种情势当时均未出现。因为曹操虽已称魏王,但却并未篡汉。曹操虽被迫放弃汉中,但兵力损失不大,而且早将汉中居民八万余口徒于邺、洛,故刘备是得其地而不存其民⑩10。建安二十三年正月,吉邈等人在许昌举行的军事政变,当时就被粉碎;同年十月侯音领导的南阳吏民起义,亦于次年正月被镇压下去;况且这些都是一年半和半年以前的事了。可见此进曹魏集团并未出现什么危机,它对北方的控制仍十分牢固。再说刘备虽然取得了汉中争夺战的胜利,但他以小抗大,人力物力的消耗也应有个恢复过程。故从曹、刘两方面的具体情况看,当时都并不具备《隆中对》所说的两线出击大举北伐的有利时机。第三,从军事行动上看,也不像是统一部署下的协同作战。刘备自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取得汉中后,除派宜都太守孟达攻取房陵,派刘封自汉中沿沔水东下统孟达攻下上庸外,他自己并没有亲率大军乘胜向曹军作正面进攻,而只是忙于筹备称汉中王事宜。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后,即还治成都,仅留魏延镇守汉中。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他主要抓些什么呢?《先主传》注引《典略》称:备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三国志》卷22《陈群传》称: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曰:“……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可见这段时期刘备主要在抓成都至白水沿路的馆亭建设,以致引起了曹操的关注并成为后人口实。特别令人费解的是自关羽攻樊之始直到他身死军灭,我们看不出他与刘备,与益州军队有任何联系和配合。刘封、孟达虽早在关羽攻樊前一月左右就已攻占了房陵、上庸,但关羽攻樊后未见他们作任何配合。《刘封传》称: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即惧罪,又忿恚封,逐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封既至(成都),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关羽连呼刘封、孟达前来支援,封、达竟敢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辞而“不承羽命”,我们推测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房陵、上庸属益州,本不在“董督荆州事”关羽的管辖范围之内;二是刘备并未明令二人受关羽指挥或与关羽的行动紧密配合。否则这便是明目张胆地违抗刘备的军令,封、达二人是绝对不敢托辞拒绝的!总之,在关羽攻樊的三个月内,见不到刘备发兵支援和配合;在关羽攻樊失败,丢失江陵直至全军覆没的近两个月内,也不见刘备采取任何救援措施,从而给人这样一个印象:似乎关羽攻樊是与刘备完全脱节的孤立行为;刘备对此似乎是一无所知或者是漠不关心的。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关羽攻樊之举实在不像是在刘备统一部署下的协同作战。既然如此,又如何能证明他是奉命此征呢!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论证关羽攻樊不大可能是奉命北征。但是否可以说,既然不是奉命北征,那就一定是擅自兴兵呢?我们认为事情并不如此简单,因为说关羽擅自兴兵也是不无疑问的。首先陈寿从来就没有这样说过。如果关羽真是擅自兴兵,陈寿实在没有理由为他隐讳。其次是正如魏殿文先生所论,刘备为蜀汉最高统帅,集军权、征讨大权于一身;而关羽只是荆州方面的统帅,没有决定重大征战的权力。因此,像“北征”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他怎敢和怎肯擅自为之。以上两个疑问虽然很难解释,但似乎还不是根本无法解释,否则这个历史之谜岂不永无解开之日吗!或许正是这两个疑问既为我们出了难题,也为我们提供了揭开这个历史之谜的线索。因为这两个疑问的症结在于关羽的行为是否真的超越了他的职权;而是否超越职权的关键又要看关羽攻樊之始其规模到底有多大;是具有战略性质的“北征”,还是只属于局部、地方性质的军事行动。如果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去考察,不是也有可能使其本来面目渐渐清晰起来吗!让我们先来考察一下关羽攻樊之始究竟具有多大规模。《三国志》卷15《温恢传》称: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出为扬州刺史……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悬)军,无有远备11。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同书卷54《吕蒙传》称: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通鉴》在记述此事时,完全采此二说。从温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从刘备战略北伐这个高度来看待即将可能发生的战事,可见他并不认为此时刘备方面已具备北伐的客观形势。他所强调的“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就是指关羽其人十分厉害,他见曹仁悬军,无有远备,而目下水潦方生,便于南军水战,是决不会坐决失良机的。温恢身居扬州刺史重职,本传云曹操称他“晓达军事”,并命其大将张辽、乐进等“动静与共咨议”,可见对他的军事才能十分赏识,而且他的这些预见也确实均为后来的事实所验证。因此,我们认为他的分析应该是可信的。《通鉴》采用他的说法,是有见识的。吕蒙为东吴名将,在争夺荆州问题上一向持强硬态度。自接替鲁肃后,“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暗里却在窥测时机,以求一举消灭关羽,夺回荆州。因此,他所说的“羽讨樊而多留备兵”,自然更为可信。根据以上提供的两个情况,我们可以初步作出如下判断:关羽攻樊不大可能是刘备战略北伐两线出击中的东线出击,而只是一种“乘利而进”的局部性的军事行动。再者关羽兵力本来就只有三万左右12,现在还要“多留备兵”以防吕蒙,他所能投入攻樊的兵力自然要大打折扣,这就决定了关羽攻樊之始不可能是一场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关羽攻樊之始投入的兵力虽然有限,规模也不会很大,但正如温恢所料,“八月,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数丈,”使其能充分发挥水军的作战优势,在樊北一举消灭于禁等七军,并乘势加紧围攻樊城,“城中人马才数千人,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立围数重,外内断绝。”与此同时,又“遣别将围将军吕常于襄阳,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皆降羽”13。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三国志》卷58《陆逊传》称:吕蒙称疾诣建业……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代蒙。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陆逊所云“观衅而动”,与温恢所言“乘利而进”可谓不谋而合。“小举大克”即指关羽攻樊之初并不是集中全部兵力的大规模进攻,但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战果。陆逊书中后一部分虽多为溢美之词以取悦和麻痹关羽,但这几句话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史称“陆议见兵势”,信其非虚誉也。14。下面让我们再看看关羽攻樊是否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先从职务上看。本传称赤壁之战后,“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吕蒙传》称“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可见关羽虽无荆州牧或刺史职位,但却以荡寇将军,襄阳太守“董督荆州事”,亦即“镇守、专有荆土”,是荆州方面的最高军政长官。刘备称汉中王后又拜其为前将军、假节钺,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地位和权力。因此,如果此次攻樊不是战略北伐性质的大规模进攻,而仅是“乘利而进”的局部性军事行动的话,那么就很难说是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的。因为他既然“董督荆州事”,“专有荆土”,按照当时的惯例,就应有便宜行事之权。何况他本是襄阳太守,在他认为有利的时机一举攻取襄阳就更说不上是越权行为了。再从关羽的历史看,他是刘备最得力最信任的大将。诚如吕思勉先生所云:“关羽这个人,是有些本领的……你留心把《三国志》看,自刘备用兵以来,不分兵则已,倘使分兵,总是自已带一枝,关羽带一枝的,可见他有独当一面的才略。”15如建安四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股权激励合同:股权奖励与业绩挂钩条款3篇
- 2025年度滤袋材料费用合同采购与项目进度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采购合同范本与安全等级保护2篇
- 学生校园欺凌情况调查问卷
- 敢于担当善于化解难题体会
-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1
- 党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一起学习党史吧
- 八一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 2024版地方特色农产品购销合作合同版
- 2024集体土地租赁协议书
- JTG 3441-202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 羊肉销售人员工作汇报
- 律所标书模板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四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美术概论-课件
-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执法培训课件
- 保洁供方管控要点
- 空气源热泵冷暖空调、热水项目施工方案
-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指导
-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增强与生成
- 2023《楼体亮化工程施工合同》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