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影响因素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影响因素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影响因素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影响因素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影响因素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影响因素的调研报告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能力日益增强,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垃圾数量的急剧增长与垃圾种类越发复杂。西安市截止2018年末常住人口达到1000.37万,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了西安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西安市垃圾处理以及生态环境的问题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16年12月,习近平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调加快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谈到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时,首先提出“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的方法。2019年04月30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西安市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决定于2019年09月01日起全面实施该办法。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要形成以居民参与为中心,社会各主体全方位参与的垃圾分类协同治理体制是一项持久工程。居民积极参与是该工程最重要的基础与核心。在垃圾分类管理过程中居民直接参与的环节是分类投放,因此我们组成调研小组,就西安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行为的影响因素展开调研,并通过分析,针对结果提出我们的建议。调研目的如何让居民积极主动配合《办法》施行,将垃圾分类投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政府制定、相关组织等相关主体当前需要深入考虑的。本调研通过小范围的抽样调查,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进行调查,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影响他们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行为的主要因素、对当前西安市垃圾分类投放现状的看法、对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的建议,从而为政府、相关组织等相关主体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与具体实施方案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对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审慎的提出我们的建议,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贡献智慧。二、调研设计(一)调研对象此次调研在陕西省西安市18岁-60岁、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学历的人群中进行抽样调研。需要说明的有以下两点:1.之所以选择18岁以上的人群作为调研对象,是因为以18岁作为成年界点,普遍情况下,18岁以上的人群对社会问题具有更高的关注度,拥有独立的三观以及独立的看法;而18岁以下人群大多还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对社会问题关注度不够。2.将调查对象按不同的文化程度分类,是因为垃圾分类投放行为与居民的个人环保意识、公共意识等主观要素有关,属于独立自主的行为,我们假设受教育程度可能与支配行为的意识之间存在关系。3.该调查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因为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切,观点多样,能够广泛的表达社会各界的诉求。并且,在校大学生是营造环保氛围的主力军,环境保护的中坚力量,承上启下的角色,有义务作为信息源,为生活垃圾垃圾分类管理工程建言献策。(二)调研方法本调查问卷通过在校大学生社群转发,朋友圈转发等网络途径,以电子问卷分析,制作成数据表与统计图。再就数据表与统计图进行整理研究,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排序,反映出现状以及问题。此后查阅相关文献,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现状、和问题背后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136份,收回136份,有效问卷136份。调查对象按性别划:男性49份,女性87份;按年龄段划分18-28岁110份,29-39岁12份,40-50岁9份,51-60岁5份;按受教育水平划分:小学以下1份,初中3份,高中6份,大专11份,本科106份,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份。(三)调研内容本项调查在陕西省西安市进行,西安市深居内陆,经济相对欠发达,作为规定在2020年底以前首批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城市之一,相对于东部发达城市,在教育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奖惩机制、责任明晰的规定,人民对新事物接受程度等方面总体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因为区域地理人文因素,这里有着独特的社会环境,比如城中村多、省内资源过度集中于西安、传统文化根脉较深等特别之处。在借鉴上海、杭州、日本、德国等先进地区和国家发展经验之时,更要结合西安本地特色,因地制宜,根植于西安进行调研。本调查以人为核心,将调查对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学习能力、环保意识、接受新事物能力作为自身主观因素;将社会氛围、基础设施、奖惩机制、法律法规、配套机制、下游实施水平、实施战略等作为外部客观因素开展因素调研,并对调查对象的建议进行回收、整理、归类、分析。因此,本调研的数据和结果全面、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四)调研计划的具体执行和安排我们的计划分为五个具体步骤:第一步,我们计划在陕西省西安市城区进行选取调查,经小组查阅资料,细心编制,生成调查问卷。我们的调查问卷共十五道题,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实施建议。共发放136份问卷,进行为期四天的调查。第二步,收回136份问卷后,由辛宛洋对影响分类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以文字形式向小组进行汇报,小组就此进行讨论,最终确定研究的因素。第三步,由刘静围绕已确定的研究因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挖表面因素之下深藏的原因,向小组报告后经小组讨论后确定解决对象。第四步,共同查阅资料,结合西安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第五步,由陈育龙进行报告编撰,并交小组审阅、修改、校对。三、调研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根据调查数据结果制作的统计图作了如下分析:图表1:不同性别垃圾分类频次比例图图表2:不同年龄段垃圾分类频率比例图图表3:不同年龄段对垃圾分类掌握程度比例图图表4:不同学历垃圾分类投放频次比例X\Y经常偶尔很少从不小计小学及以下0(0.00%)1(100%)0(0.00%)0(0.00%)1初中0(0.00%)0(0.00%)2(66.67%)1(33.33%)3高中2(33.33%)4(66.67%)0(0.00%)0(0.00%)6大专6(54.55%)3(27.27%)1(9.09%)1(9.09%)11本科25(23.58%)45(42.45%)22(20.75%)14(13.21%)106硕士研究生及以上5(55.56%)2(22.22%)2(22.22%)0(0.00%)9图表5:居民垃圾分类频次图表6:居民对垃圾分类掌握程度情况图表7: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掌握情况2图表8:影响居民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因素图表9:社区堆放垃圾的方式图表10:奖惩机制倾向图表11:奖励机制倾向图表12:惩罚机制倾向图表13:对《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了解情况图表14:对实施垃圾分类管理的认同感图表15:制约西安是垃圾分类管理的突出问题本次调查我们总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36份,通过对这些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我们从中也得到了一些基础数据,下面就是数据分析的具体内容:本次调查中,我们主要以陕西省西安市城区居民为调研对象,并且集中调查在18岁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因为他们有较强的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并广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思维开阔,观点新颖,兼爱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更好的集中反应社会诉求。我们根据所列图标依次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居民个体因素:1.根据图一可知,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的频次高于男性,说明女性垃圾分类的意识更强。这与女性做事更为细致,更有耐性,对卫生更为重视的特质分不开。2.根据图二与图三可知,经常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对垃圾分类比较了解比例综合最高的人群是29-39岁的人群。根据我们的分析,一方面29-39岁的人群大多已经成家,对家庭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的提高,他们往往希望家人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经常研究生活之道而对垃圾分类投放比较重视。另一方面,这一群体基本已经接受完高等教育,有的甚至已经博士或博士后毕业,受教育水平高,综合素质也相对较高。3.根据图四可知,表示经常对垃圾进行分类比例最高的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群体,偶尔进行分类比例最高的是本科生群体,次于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表示经常分类的是大专学历群体。这充分表明在普遍情况下,受教育程度与垃圾分类投放意识、环保意识是成正比的。4.根据图五可知,当前大多数市民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没有常态化,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5.根据图表六、图七可知,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可想而知,公众对于垃圾分类投放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不高。这关系到官方的政策引导,宣传教育,公益演讲等知识普及活动的作用。第二部分社会客观因素:1.根据图八可知,影响居民没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的因素里,“不知如何分类”“没有分类的垃圾桶”占比均超过百分之六十,这充分说明,包括教育宣传、知识普及、公共设施建设在内的客观因素是居民不照标准进行垃圾投放的主要因素。选择“时间匆忙”超过百分之四十,还有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其他人也没有分类”,这也表明工作环境与社会氛围对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年轻人。2.根据图九可知,当前西安市各社区垃圾堆放主要以传统不分类垃圾桶堆放为主,且还存在大量无垃圾桶或者集中堆放的情形。这表明西安市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垃圾分类意识不足,关注不足,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严重缺乏。3.根据图十、图十二、图十三可知,居民普遍认为在设置垃圾分类投放机制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奖惩机制,且需要尽量做到奖惩恒重,赏罚分明。而在奖励机制中,绿色积分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是接受度最高的一项,我们认为,对于广大年轻群体,积分具有竞争性,高分是对其贡献的量化与认同,所以积分制受到认可;而对于年龄稍大的人来说,他们更追求实际福利,可以兑换家庭生活用品给予他们极大的动力,这样的机制也就更能得到他们认可。总而言之,绿色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对于任何年龄段的群体来说都是容易接受的,既能满足个人内心需求,又能提高分类投放意识,促进环保事业发展。其次授予社会荣誉称号、环保基金补贴、提高个人征信度都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这说明,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奖励机制。与之相对应的惩罚机制中,强制参与社会公益环保活动的接受度最高,根据我们的分析认为,一方面参与社会环保活动是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惩罚机制,能够使不按规定进行投放的居民通过实践活动,从内心深处认识环保的重要性,甚至可以改变其对环保的根本态度;另一方面,强制参与公益社会活动,有“游街示众的”效果,通过对内心自尊打击起到警醒作用,是一项与授予社会荣誉称号相对的降级评价机制,具有其他物化惩罚机制没有的警示效果。其外观表现又不如罚款、降低征信严肃、苛刻。强制参与公益环保社会活动属于长效机制,短期惩罚效果不够明显,所以同样需要匹配罚款、降低个人征信度此类惩罚性突出、具有直接震慑作用的物化惩罚机制。综上所述,需要建立多元化,持续化、短期与长期共治的奖惩机制。第三部分综合因素,治理建议:1.根据图十三、图十四可知,绝大多数人认为有必要全面施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在此人群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很有必要,迫在眉睫”,另外一部分人认为“有必要,但不是刻不容缓”。这说明大多数人或多或少的认识到当前垃圾处置状况给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带来的不利,而是否有必要当机立断,从9月1日起全面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存在着分歧。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研读过《办法》,少部分人大致浏览过,超过一半的人表示还没有看过。这说明在实施《办法》以前,各主体教育宣传工作还很欠缺,亟需组织学习。2.根据图十五,可大致了解当前西安市居民对实施垃圾分类投放的制约因素心理比重,以下是我们有此数据对这些因素进行从高到低的排序:居民环保意识弱、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居民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缺乏、基础设施不健全、缺乏切实可行的规则制度、法律体系不完善、中端收集,转运垃圾不到位,使源头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前功尽弃、我国垃圾处理水平弱、其他等。3.根据调查问卷第十五题(开放式填空题),收到67条针对西安市实施垃圾分类管理的建议,17条无效,50条有效。其中包括对垃圾分类管理过程中不同主体,不同角度的建议。综上图例我们可知,9月1日在全面实施《办法》存在巨大挑战,还需要官方和社会各界围绕居民,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建立以居民参与为中心社会各界全方位参与的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这个机制以多样化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为基础,完善的科学的垃圾分类投放基础设施为前提,以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为保障,以严格的惩罚措施和监督措施为外在压力,以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为动力。所有主体要做好打持久攻坚战的准备,使居民将垃圾分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面临如下问题:(一)居民个人环保意识欠缺据调查报告可知,当前西安市居民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大多数人还处于外部舆论影响阶段,没有自发形成对环境的敬畏之心,对环境问题不够关切。而垃圾分类投放是需要每个人具体落实的,环保意识是影响垃圾分类投放这一关键环节的关键因素,一切外部因素的改造都是围绕居民这一实施主体开展的。相比日本,因为人多地少,资源短缺,人民历来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垃圾分类实际上正是人民在与政府传统垃圾处理方式之间进行博弈的结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居民发现自己的生产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就会建设越来越多的垃圾焚烧厂,这些后果是需要居民自己承担的,因此日本公民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通过科学的垃圾分类以促进政府有效处理垃圾。(二)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首先,基础教育方面:中国数年来的基础教育宣扬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使国人对我国真实状况没有清晰认识,误导人民,使其严重缺乏自然环境忧患意识,对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破坏等当今突出问题不敏感。其次,教育停留在书本、理论,让学生群体脱离实际,没有切看到到垃圾围城、垃圾成山现象。最后,教育宣传形式单一,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停留在走形式、做样子的阶段,没有实质教育意义。再次,政策宣传渠道狭窄,官方很少组织政策学习,使许多政策堂而皇之,难以落地。对比日本,其基础教育与中国正好相反,日本学生的课本,始终灌输资源匮乏、地域狭小、人口密集、灾难频繁、敬畏自然的观念,使日本公民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在面对政府不断扩建垃圾焚烧厂,占据生活空间,排放废气污染大气环境,产生二噁因等致癌物质,自发反对政府行为,通过博弈讨论,找到了源头治理即垃圾分类投放之道。日本公民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家长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垃圾分类投放,孩子在家庭的熏陶下培养了垃圾分类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校也是垃圾分类教育的重要主体。垃圾焚烧厂也是一个现身说法的教育场所,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集旅游、高科技和教育场所为一体,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垃圾焚烧厂参观、旅游,教育居民美好的环境来之不易。(三)缺乏责任明晰的法律体系1989年12月26日公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其中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城市垃圾管理及污染防治其他立法的基础,但该法中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并无具体规定。1995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是中国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单行法,该法第三章第三节为“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其中第四十二条中做出了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规定:“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运,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和运输,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实施无害化处置。但没有涉及到垃圾分类投放的规定。国务院1992年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是系统地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管理的法令,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城市生活废弃物应当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任然没有对垃圾分类投放这一源头问题作出规定。2007年4月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对于垃圾分类有了较详细的规定。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逐步实行分类投放、收集和运输。具体办法,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地区实际制定。”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的地区,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装入相应的垃圾袋内,投入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至此才在在部门规章里明文提到分类投放,以及负责主体。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陆续颁布了一些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法律性文件。《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即属于此类地方性法规。在该《办法》第三章第16条至第20条,按垃圾分类管理人、企业、单位、个人分别规定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在第八章第49条和第50条规定了法律责任,但是任然缺乏对各主体职能、义务的具体规定,特别是对有职能交叉的相关行政管理机构,没有明确只能坚定,这可能给具体实施《办法》时,各部门互相推诿或责任或争夺职权埋下隐患。(五)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当前垃圾分类管理对政府依赖性太强,政府推进压力大,社会组织,企业等团体法人参与度不够,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不够明显。在德国、日本等垃圾治理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时常在公共事务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降低政府财政性支出,缓解政府压力,使政府可以更好的预算财政,将财政资源合理分配;另一方面,运用市场主体的机动性、灵活性、创新性、目标性,提高垃圾分类管理质量和效率。(六)基础设施落后根据调查可知,目前,西安市大多数社区垃圾收容系统陈旧、落后,以传统不分类垃圾收容设备为主。中端运输车辆技术落后,运输效率低。末端基础设施多年未得到更新,难以应对每天数万吨的垃圾入库量。现有的七所垃圾填埋场均接近库容峰值,其中江村沟作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库容量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截止2019年10月将封厂,不在运作。其他几座垃圾填埋场也将陆续封厂。在所有原有垃圾填埋场封厂之前,西安市必须加大更先进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应对垃圾无处安放的危机。(七)混合收集、运输现象严重垃圾分类管理是一个整体的工程,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水平对分类投放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人认为即使自己分类投放垃圾,但是混合收集,运输使其垃圾分类前功尽弃。这就要求政府建立对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的监督管理机制,让居民实际看到分类收集和运输的过程。五、调研结论和建议基于上诉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建立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机制借鉴日本,德国经验,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社会各界全方位参与的系统治理机制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战略。要让居民成为“三元”(政府、企业、公众)环境管理结构中的一员,作为最广泛、最有力的一股社会力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宣传教育主体多样化,宣传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学校,企业积极参与教育宣传,特别是政府要积极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与宣传。其次宣传教育方式多样化,环保部门制作分发垃圾分类指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作用。公安机关组织本管辖区内流动人口集中学习。城市管理部门依托生活垃圾处理相关设施、场所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通过媒体、户外广告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及政策措施。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加强对新设垃焚烧厂审核要求,督促其设计美观,集旅游、高科技和教育场所为一体,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垃圾焚烧厂参观、旅游,教育居民美好的环境来之不易。将垃圾分类投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加强对垃圾投放引导,加强学生环境忧患意识的培养,组织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社会组织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二)完善责任明晰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责任明晰的法律制度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基础保障。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循环经济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法律法规是十分完备,极具借鉴意义。地方立法机关,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西安市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加强对法规、规章以及法律性文件的制定。不仅要从整体上确定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居民在垃圾分类投放中的责任,还要具体到不同行政管理部门、不同社会组织、物业等相关企业、学校等特殊主体的规定。只有如此,法律才真正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落实到位,发挥保障作用。法律制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线工程,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敏感,发现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