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体发200628号资料_第1页
哈体发200628号资料_第2页
哈体发200628号资料_第3页
哈体发200628号资料_第4页
哈体发200628号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哈体发〔2006〕28号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县(市)文体局,市体育局各直属单位:根据哈尔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省体育局“十一五”期间工作安排,市体育局制定了《哈尔滨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主题词:体育规划通知抄送: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冬季项目中心;省体育局,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人大、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市发改委哈尔滨市体育局2006年11月28日印发

哈尔滨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了充分发挥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宜居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实现“十一五”时期我市体育事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努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步伐,根据新时期的形势任务和我市体育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和面临的形势1、“十五”时期我市体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世纪第一个五年是全市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以结构调整和职能转变为重点的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取得成效,体育事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共投入1200余万元安装全民健身路径3000余件(套),建设全民健身标准工程19个,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个,全市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33%,运动健身逐渐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哈尔滨市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竞技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升,以成功承办“十冬会”为标志,冬季运动项目整体水平占据全国领先地位,部分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夏季运动项目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项目进入全国前列。共获得国际级赛事金牌54枚、银牌24枚、铜牌枚30,全国性赛事金牌238枚、银牌151枚、铜牌147枚,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世界冠军申雪、赵宏博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为哈尔滨市争得了巨大荣誉。体育科研与体育实践不断融合,国际间体育交流不断扩6、“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促进,立足体育,服务大局,牵动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合理调整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布局和各自的发展结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现体育事业的优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大力提高体育社会化程度,强化体育部门政策规划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调动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开拓创新,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提高体育法律意识和观念,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体育事物的能力和水平,把体育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促进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发挥世界大冬会的综合影响和带动作用,高度重视世界大冬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综合功能,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高度认识办好世界大冬会的重大意义,通过筹备和举办世界大冬会,培养和树立公众的人为意识、环境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围绕世界大冬会的筹备和举办,认真学习借鉴国际体育组织先进理念和运作方式,努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步伐。三、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提高广大群众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7、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是:切实提高体育社会化程度,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以开展全民健身百日系列活动和全民上冰雪系列活动为依托,丰富和活跃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新建全民健身路径4000件(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全市总人口的40%以上。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总人口的0.5%以上,各区、县(市)建立1-2个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全民健身网络进一步扩展和延伸,让更多的市民群众享受体育发展的成果。8、健全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区县(市)、街道办事处、乡镇全民健身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村屯、社区全民健身组织机构,区、县(市)达到100%,街道、乡镇达到95%,社区、村屯达到85%。充分发挥各级全民健身组织机构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形成政府领导,体育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依托社会共同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亲民、便民、利民的多元化服务保障体系。9、丰富和普及群众体育活动。以迎接世界大冬会为契机,挖掘、推广和普及传统及大众群众体育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增强全市人民的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群众体育环境,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围绕“五个人群”、突出“四个重点”,切实抓好“三边工程”,推进体育“三下乡”和“四进社区”,进一步丰富和活跃具有哈尔滨特色的全民健身百日系列活动和全民上冰雪活动,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各类业余、自愿、多样、文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关注特殊人群的身体健康,积极开展老年人、伤残人和少数民族体育健身活动,促进我市全民健身活动全面蓬勃发展。10、加快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做好全民健身计划第2期工程第2阶段的实施工作。调整、强化体育设施的布局和功能,重点建设健身休闲广场、公园和社区,路径建设逐年递增不低于10%,创建市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晨晚练活动站点达到1000个。创建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省级10个、市级80个。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各种健身场馆,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全市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所,人均体育用地达到1平方米。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加大农村体育设施的投入。11、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能和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意识培养、活动组织、知识传播、技术指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每个街道办事处和乡镇至少有3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12、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推行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加强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各区、县(市)国民体质监测点建设,完成规定要求的监测人数,定期公布市民体质状况,争取将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纳入全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推行《普通人群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体育锻炼标准,完善各级各类咨询系统,增强市民健康意识,充分发挥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杠杆作用和指导作用。13、加强体育社团建设。积极发展群体性、社会性体育组织,引导鼓励民间体育组织,积极举办各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赛事,兴办健身运动实体,加快体育市场化进程。四、加快发展竞技体育,提高整体实力和运动成绩14、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是:巩固提高花样滑冰、冰球、速度滑冰、冰壶等优势项目。2009年世界大冬会哈尔滨籍运动员占国家代表团参赛运动员三分之一以上,力争取得金牌;2010年冬奥会哈尔滨籍运动员参赛人数超过上届,确保奖牌,争取金牌;在全国第十一届冬季运动会上力争实现奖牌或团体总分第一,保持冬季运动项目国内领先地位。夏季项目竞技水平实现较大提高,优势项目稳中有升,保持省内龙头地位。完成业余训练项目布局调整,教练员、运动员队伍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15、合理调整项目布局。坚持“两运并举”战略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思路,结合新时期竞技体育特点和我市实际,调整项目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巩固优势项目,强化重点项目,拓展新的优势项目。对项目实行动态分类管理,对优势和重点项目要予以优先保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整体实力水平,确保在国际、国内比赛中保牌夺金。对潜优势项目要制定具体措施,塑造尖子运动员群体,努力实现小项突破,带动整体项目水平的提高。对一般项目要明确发展方向,采取输送为主的策略,逐步打造自身强势。16、加强市级优秀运动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优秀运动队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完善选拔、训练、管理等相关制度,建立健全责、权、利统一,进出有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冬季项目要坚持“自身发展、培养提高”的原则,努力提升哈尔滨市优势项目在全国和国际体坛的竞争实力,积极承担黑龙江省参加“全运会”的任务,支持国家完成奥运争光任务。夏季项目要坚持“培养提高”与“输送战略”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向国家和上级优秀运动队输送力度,合理利用人才交流政策,逐步形成2—3小项在“城运会”、“全运会”上具有争夺金牌实力的重点项目。17、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加速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奥运人才基地的达标活动。扩大业余训练的规模,根据项目分类管理原则,鼓励支持各区、县(市)建设特色各异的重点项目和潜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基地。坚持后备人才队伍的合理配置,市优秀运动队、重点体校和业余体校三个层面的人才资源配置比例达到1:3:15,并保持合理的年龄衔接。形成业余训练层次与优秀运动队顺承衔接、市优秀运动队与国家队有序接轨的格局。18、改革训练、竞赛体制和用人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全方位挂钩,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施科学评估和动态管理,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政策激励斗志,用规定明确职责,用成绩评定政绩。深化事业单位配套改革,推进工效挂钩和全员聘任制,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自主创新机制,在条件成熟的市直优秀运动队建立队委会领导下的主教练负责制、建立完善优秀运动队的内部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运动员、教练员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优秀运动员脱颖而出的环境。加强在职教练员的培训轮训、选调深造和技术知识更新,分层次、分项目、分专业地搞好系统培训,为提高执教水平和运动成绩创造有利条件。科学处理竞赛与训练的关系,改革竞赛的内容和形式,实行竞赛分级管理,调动社会力量办赛事的积极性。五、培育开发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19、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发展繁荣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事业和经济事业发展。体彩销售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0%,提高反哺体育事业的能力;积极举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提高哈尔滨市的承办能力和知名度;发展繁荣大众体育健身业、体育竞赛表演业,活跃丰富体育市场,逐步形成体育本体产业为基础,相关产业竞相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局面,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20、积极引导体育消费,培育体育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群众的体育需求为目标,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意识,把体育消费与强身健体和提高生活质量紧密结合,引导和激活群众进行健康文明的体育消费,提高社会对体育的关注度。充分发挥市场对体育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发展体育组织、举办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建设体育设施等领域,形成全社会关心体育产业、支持体育产业、参与体育产业的良好氛围。21、发展本体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创造条件优先发展体育彩票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等本体产业,培育形成体育支柱产业。做好新形势下体育彩票发行工作,进一步改善发行环境、销售设施和装备,丰富营销手段,大力开拓市场,稳步扩大发行量。积极开发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形成比较完善的健身娱乐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健身服务。开发培育体育竞赛表演业,有效引进影响力大、观赏性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国内外竞赛表演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赛事。充分利用八区体育中心场馆资源,多渠道、多形式扩大开放,搞活经营,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增创效能。22、完善体育产业政策。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和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调查研究,将体育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全市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引导、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和投入,特别是对群众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和相关体育公益活动的捐赠和赞助,加大对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六、加速体育场馆建设,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载体23、改造完善八区体育中心。继续加大改造和建设力度,将八区体育中心建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综合配套、环境优美的高水平体育运动中心,进一步发挥指导、辐射、服务功能。24、改造市冰球馆和冰球训练馆。在现有基础上,按照承办国际级赛事的要求,更新设备,补充项目,完善功能,提高承办赛事和训练的能力。25、翻建市人民体育场。按照市规划部门制定的新的建筑规划,抓紧立项和实施,建设高质量的综合体育场,满足全市不同层次的需求。26、建设哈尔滨市滑冰馆。抓紧落实建设资金,加快建设步伐,尽早投入使用,缓解冬季项目训练场地不足的矛盾,为世界大冬会提供比赛专用场地。27、规划建设哈尔滨市雪上训练基地。从我市冰雪体育运动实际出发,合理选址,科学规划,建设高水平的雪上训练基地,满足我市冰雪体育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28、建设哈尔滨市全民健身中心。按照能够客观反映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现代化建设程度的标准,科学规划建设市全民健身中心,发挥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监测市民体质、牵动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29、建设大型群众性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广场。为广大市民群众创造更加便捷有利的休闲健身场地,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准。30、各区、县(市)新建、改建1-2处衔接配套、特色突出、规模适中、面向群众的体育场馆,为承办赛事和广大群众运动健身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七、发展体育科技,提升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31、坚持体育科学研究与体育运动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发挥体育科技工作的先导和保障作用,有效解决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群众体育的科研工作以加强国民体质监测评价和科学健身指导系统的建设应用为重点,加强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开展哈尔滨市区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全面提高大众健身科学化水平。竞技体育的科研工作以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需求为着力点,强化科训结合,以提高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水平为切入点,以“冬运会”和“城运会”夺取奖牌为重点,围绕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形成全方位的科技攻关与科研服务保障体系,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参赛实力。32、深化体育科技体制改革。适应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管理体制,提高科技长入体育的比重,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保驾护航。加大体育科技创新、科技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的力度,建立以课题为中心的科研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加强与体育院校和社会科研力量的合作和联合攻关,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提高科技创新、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的能力。33、加强体育科技基础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地方对体育科技的支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突出体育科技工作重点,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体育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切实加强体育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在市体育科研所建立哈尔滨市运动生理、生化重点实验室,完善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市国民体质数据库。八、加强体育法制建设,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步入法制轨道34、认真搞好体育专业法律法规教育。以提高依法行政意识、能力和水平为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体育法律法规。扩大对全社会经常性宣传教育覆盖面,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35、加强体育立法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体育法》,加快体育配套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围绕体育事业发展重点领域,完善《哈尔滨市市民健身条例》,制定以全民健身、体育竞赛、体育产业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的地方体育法规规章,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法规框架体系。36、加强体育执法和执法监督。建立对危险性及社会影响较大体育经营活动和场所的审批认证机制。相对集中审批权限,健全体育执法机构和队伍,形成体育依法行政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办法,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加强对商业性和赞助募捐性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的管理,规范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为重点,加强体育执法监督。九、以举办世界大冬会为契机,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步伐37、以世界大冬会牵动体育事业发展。紧紧抓住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我市举办的良好机遇,坚持以大型体育赛事引领城市体育发展,以国际体育交流增添城市魅力,以现代体育文化塑造城市形象,进一步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进程。38、做好世界大冬会筹备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体育局、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积极做好大冬会筹备工作,当好“东道主”,为世界大冬会的成功举办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要瞄准世界大冬会合理选项,科学训练,争取金牌和奖牌。要创造条件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体育发展载体。39、积极承办国际大型赛事。要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做好申办“冬奥会”准备工作。认真办好我市传统国际国内赛事,充分利用区域场馆资源,争取更多的新赛事落户哈尔滨,努力以大型国际赛事牵动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十、“十一五”体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40、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的客观要求出发,高度重视新形势下体育工作,把发展体育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把体育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资金计划,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要及时研究解决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体育工作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工作落实。41、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体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的事权划分,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和社会能够办的事逐步转移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把体育行政部门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体育方针,研究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体育行业政策,加强管理和提高服务上来,强化体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社会行政和行业管理职能,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革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推进工效挂钩和全员聘任制,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改革训练体制,实行项目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突出优势和重点项目,完善一线、二线、三线一条龙管理指导体制,整合区域体育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改革投入体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和政府保重点、社会办热点、市场攻难点的方向,探索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专项资金”、“全民健身专项资金”、“体育设施建设与维护专项资金”等体育专项资金制度。群众体育活动逐步转向社会投入、群众消费为主,国家补贴为辅;竞技体育采取互利互惠的方式,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办,增强造血机能,弥补经费不足,保证体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42、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区、县(市)体育工作的指导力度,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各区、县(市)要把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在群众体育健身、后备人才培养、场馆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创建更多更好的体育先进街道(社区)、先进乡镇(村屯),真正做到组织起来,行动起来,发展起来,活跃起来,努力构筑各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发展新格局。43、切实加强体育宣传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面向群众和社会,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和体育竞赛的宣传,烘托运动健身的时尚氛围,引导体育运动消费,普及体育科技知识,增强全民参与的意识。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成立并发挥体育记者协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对体育赛事、先进典型、发展动态等宣传报道,发挥舆论对体育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44、扩大对外体育交流。要从建设体育强市和国家冰雪体育运动基地、提高哈尔滨市对外开放度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扩大对外体育交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利用“冰雪节”、“韩国周”、“俄罗斯年”,特别是世界大冬会的契机,进一步巩固现有对外体育交流活动,加强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有关方面的联系,不断扩大体育交流的领域和空间,提升体育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同时,要创造条件开展与世界冰雪体育强国的体育交流,认真学习和借鉴国际体育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式,提高我市以冰雪项目为重点的体育运动水平,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为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45、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的保护和维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按照城市规划确需要征用体育场地或改变体育场地用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