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卷(12月份)(解析版)_第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卷(12月份)(解析版)_第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卷(12月份)(解析版)_第3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卷(12月份)(解析版)_第4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卷(12月份)(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联考精品试卷PAGE2022学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部分学校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2.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下的“士”崛起 C.墨家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3.《史记》记载,汉景帝时,太后“好黄老之言,不说(悦)儒术”,景帝“读黄帝、老子,尊其术”。但武帝即位后,便罢百家、尊儒术。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汉朝国力的强大 B.汉武帝的个人爱好 C.太后景帝的去世 D.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学4.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5.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封建私有制 B.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君主专制6.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7.《楹联续话》卷一:“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致的是()A.《古诗四帖》 B.《兰亭序》 C.《贺捷表》 D.《乙瑛碑》拓片8.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为“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此画的风格应为()A.宫廷画 B.文人画 C.民俗画 D.人物画9.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 B.《老残游记》 C.《聊斋志异》 D.《离骚》10.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11.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12.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A.排斥世俗生活 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 C.主张信仰自由 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13.前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他的根据是()A.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 B.美国革命是在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爆发的 C.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D.美法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14.《物种起源》指出: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这一论断()A.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B.伤害了人类的尊严 C.改变了人在生物界的地位 D.冲击了宗教神创论15.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以1830年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封建王朝这一历史事实为根据,表现了人民反对专制的斗争精神。与它属于同一流派的文学作品是()A. B. C. D.16.梁启超说:“舍西学而言中学,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虽庠序如林,逢掖如鲫,适以蠹国,无救危亡。”梁启超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在于()A.宣扬“中体西用” B.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C.减少变法阻力 D.回应民主革命思潮17.“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A.进行维新变法 B.发动武昌起义 C.宣传实业救国 D.掀起新文化运动18.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19.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A.中国***的指导思想 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0.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B.实事求是的原则 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D.全面改革的思想21.牛顿力学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则认为“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个有机整体。这表明()A.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所理解 B.相对论革新了牛顿力学时空观 C.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展了时空观 D.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力学理论22.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报道,美国国安局旗下设有一个部门,名为“定制人口行动办公室”,在过去的近15年中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境内电脑和通讯系统的网络攻击,借此获取有关情报。该材料主要表明()A.互联网成为窃取国家情报的主要手段 B.互联网对发展中国家极其不利 C.互联网给国家安全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D.互联网的局限性日渐超过进步性23.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指导方针 B.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科教兴国”战略 D.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4.如图所示的毛泽东的题词,旨在()A.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B.提高人民群众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C.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D.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5.(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接受康有为的学说开始,梁启超的理想便是改革封建王朝,使之变成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1899年至1903年间的激进,与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清政府的顽固保守,梁转而接受了孙中山的激进方案。1905年他的政治态度复归保守,重新鼓吹起改良与立宪。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关键时刻,梁却又拒绝诱惑、不怕威胁,坚决维护民主共和。﹣﹣杜先菊《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材料三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号召,他认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现中带着必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必须解决的问题”。﹣﹣姚中国《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1)材料一中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指的是什么,概括梁启超政治思想多变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挽救民族危机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为践行“社会进化”思想进行的政治努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并依据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表现。26.(18分)教育思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摘编自张之洞等《厘订学堂章程折》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摘编自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材料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张之洞、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材料二: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等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在改革中对雅典贵族的政治态度。分析他在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3)简述上述材料的这些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祥解〗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退而为隐士”。〖解答〗根据题干材料“退而为隐士”可知这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理解和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题,难度不大。2.〖祥解〗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判断出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阶级、思想、文化特点分析即可。〖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当时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学在官府已经被打破,出现了学在民间局面,因此墨家能办私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阶级方面士阶层崛起;经济上铁犁耕作出现,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阶级、思想、文化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祥解〗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根本原因”,并正确掌握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背景。〖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国力薄弱,统治者不得不吸取道家黄老字说,实行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国力强,有了大一统的经济基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便“罢百家、尊儒术”。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个人好是该变化的原因之一,并非根本原因。C.太后景帝的去世与题干所给材料无关。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是该变化的原因之一,并非根本原因。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4.〖祥解〗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主要考查宋朝时期伦理精神。〖解答〗A项“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者是汉代的董仲舒,排除;B项表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排除;C项纲常伦理教化促使理学产生,纲常伦理观念不断变化。D项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之后7的主要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答能力。5.〖祥解〗本题考查王夫之的思想。关键词是“进步性”,同时注意把握明清之际其他思想家思想主张。〖解答〗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结合题干“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说明他批判君主专制,故D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题干强调的是反对君主专制,故排除B。C超越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认识,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演变的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6.〖祥解〗本题考查四大发明,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解答〗“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说明中国古代存在迷信思想,但这不能反映中外对比的实质问题,故A错误;“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发展的信息,故B错误;“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没有说明自然经济不需要科技的信息,故C错误;“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说明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科技发挥的作用不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四大发明,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祥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需要掌握唐朝张旭的书法艺术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的分析,判断出字体,结合选项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可知,这是对唐朝草圣张旭书法艺术的评价,张旭擅长草书,结合所学可知,《古诗四帖》是草书,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兰亭序》是行书,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贺捷表》是楷书,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乙瑛碑》拓片是隶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考查对唐朝张旭的书法艺术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识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祥解〗本题以绘画比赛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文人画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图画用苏武牧羊假寐这一现象来表现“见万里”的意思,这种“以情写意”体现的是文人画的特点;A宫廷画主张写实,C民俗化则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人物画注重人物的刻画;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文人画注重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与流露。9.〖祥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结合所学可知该文学作品为屈原的楚辞,其特点是采用楚国方言,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开中国浪漫主义之先河,代表作《离骚》,故D项正确。A项中《诗经》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故排除。B项《老残游记》为清末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小说,故排除。C项《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故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诗经》趋于写实,体式以四言为主,反复咏叹,有民歌的纯朴风貌,有一种和谐、朴厚的美;而《楚辞》则趋于浪漫,则多用五、七言句,在句中或奇句末尾用“兮”字,带用浓厚的楚风,瑰奇变幻,天上地下,无所不在,其丰富的想象,体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10.〖祥解〗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文明,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可以看出古希腊人重视人的作用,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与题干材料无关。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1.〖祥解〗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解答〗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而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故A正确;B、C、D三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故BCD错误。故选:A。〖点评〗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精神。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12.〖祥解〗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解答〗ABC材料都不能体现,排除;“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体现了宗教改革本质是新教代替了基督教,加剧宗教信仰狂热。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宗教改革,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祥解〗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影响,依据材料“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解答〗启蒙运动不仅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产阶级运动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因此前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认为有两个祖国,故C正确;A说法片面,排除;美国独立战争在1775年发生,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发生,故排除B;D说法片面,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4.〖祥解〗本题考查生物进化论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解答〗料是生物进化论的内容,没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不能反映伤害了人类的尊严,故B项错误。进化论没有否定人在生物界的主体地位,故C项错误。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过程,否定了神创世说,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5.〖祥解〗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熟记所学世界文学的流派及其代表作分析作答。〖解答〗根据材料“《自由引导人民》以1830年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封建王朝这一历史事实为根据,表现了人民反对专制的斗争精神”及所学浪漫主义美术的知识可知,《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绘画,结合所学浪漫主义文学的知识可知,《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D正确;由所学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可知,《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安娜•卡列尼娜》属于现实主义文学,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考查了考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16.〖祥解〗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舍西学而言中学,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虽庠序如林,逢掖如鲫,适以蠹国,无救危亡”。〖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梁氏是赞美“即中即西”的,不难看出,康梁的这种“中体西用”论,只不过是在以不偏不倚的态度,表明他们对中学西学的并重,主张两者相需不能偏废,梁启超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变法阻力,C正确;A是洋务派观点,排除;B是顽固派观点,排除;D革命思潮没体现,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祥解〗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解答〗“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表明是在民国建立之后,”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8.〖祥解〗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解答〗根据“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的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与题干材料不符。故选:D。〖点评〗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补充发展).孙中山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行民生主义,消除贫富不均,就可以“思患预防”西方社会的弊端。但它没有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19.〖祥解〗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的主旨即可。〖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反对将所有功劳都归于自己一人,认为“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这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并未提及毛泽东思想的地位,故A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20.〖祥解〗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解答〗材料“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不能够体现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B项正确。题中没有依靠群众的信息,故C项错误。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非进行全面改革,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21.〖祥解〗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要求学生结合相对论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材料体现不出牛顿的经典力学更能被人接受和理解。B.从材料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认为时空是相对的,它是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下的时空观的一种发展和革新。C.材料是强调,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牛顿时空观的一种改变,从绝对时空观变成了相对时空观,这是一种革新,用发展表述不是很完整。D.爱因斯坦并没有完全否定牛顿的力学理论。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相对论的内容,还要搞清楚牛顿力学体系和相对论的关系特征。22.〖祥解〗本题主要考查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由“借此获取有关情报”可知,互联网成为美国窃取中国情报的一种重要手段,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C项正确;A项夸大了互联网的作用,排除;B、D两项夸大了互联网的负面作用,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3.〖祥解〗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从材料中的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可以看出是高考制度,此制度在“文革”时期中断了,1977年恢复,故B项正确;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C、D两项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时间与材料不符,应排除。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4.〖祥解〗本题以毛泽东的题词为切入点考查双百方针的目的。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毛泽东的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可知,反映的是双百方针的提出,其目的是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故C项正确。A项是双百方针的宗旨,不是目的,应排除。BD两项不是双百方针不是双百方针的目的,应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毛泽东的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判断出是双百方针的提出,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其内涵是“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5.〖祥解〗(1)本题考查梁启超政治思想多变的主要原因,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中国近代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梁启超个人的际遇等。(2)本题考查孙中山为践行“社会进化”思想进行的政治努力,发动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中华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等。(3)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表现,创立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民主制度;通过三大改造,成功解决了落后国家如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难题。〖解答〗(1)第一小问,“从接受康有为的学说开始,梁启超的理想便是改革封建王朝,使之变成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1899年至1903年间的激进,与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清政府的顽固保守,梁转而接受了孙中山的激进方案。1905年他的政治态度复归保守,重新鼓吹起改良与立宪。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关键时刻,梁却又拒绝诱惑、不怕威胁,坚决维护民主共和”表明梁启超希望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只是中国采用何种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中国近代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梁启超个人的际遇等。(2)第一小问,“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动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中华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等。(3)第一小问,“1938年”表明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深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民主制度;通过三大改造,成功解决了落后国家如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难题。故〖答案〗为:(1)不变:希望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变:中国采用何种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原因: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中国近代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梁启超个人的际遇等。(2)策略: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努力:发动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中华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等。(3)背景: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深重。表现:创立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民主制度;通过三大改造,成功解决了落后国家如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难题。〖点评〗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是中国19世纪末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