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革命改良双重奏
与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改良派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思想第三节革命派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思想第四节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建设一、第二次办报高潮是革命、改良双重奏的产物。二、方兴未艾的改良派的报刊活动三、风起云涌的革命派的报刊活动四、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建设第一节概述第二节
改良派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思想
(1898-1907)
戊戌政变后,康、梁受到慈禧为首的后党政府通辑,逃亡日本,开始在日本、南洋、美洲等地办报。一、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活动(一)《清议报》《清议报》1898年12月23日创刊于日本横滨,出到一百期,于1901年12月21日报社被烧停办,它是改良派的机关报。主编梁启超、麦孟华等。其宗旨是“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励国耻”等。它捧皇帝斥太后,宣传政治改良,主张渐变。(二)《新民丛报》和《新小说》《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创刊,宗旨:“开民智”、“造新民”,成为保护皇会最主要的言论机关。梁启超发表长篇论文《新民说》。梁启超是主编,编辑有蒋智由、麦孟华等人。其宗旨是“起民权”、“移风俗”、“衍哲理”等,它迂回保皇。从政治倾向看,《新民丛报》以1904年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进行“新民”工作,后期“君主立宪”。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但由于梁启超思想受革命派的影响,也曾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谈论“破坏”,“革命”,后来梁的思想回到了保皇派的老路子上去,报纸也逐渐为思想激进的青年所厌弃而悄然停刊。1902年,梁启超还创办了中国最早刊载新体小说的刊物《新小说》月刊。(三)梁启超戊戌变法后的报刊思想1、主要观点:(1)报纸应脱离一党之报的范围,成为一国之报,世界之报。(2)主张提高报纸的社会地位。“第四种族”(3)认为报纸的主要职能是“监督政府”,“向导国民”。(4)要促进国家的发展,必须保护人们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5)报纸应成为舆论机关(6)一张“完全尽善”的报纸,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2、与政变前报刊思想的比较♣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
第一、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作用”。
第二、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1、“宗旨定而高”。2、“思想新而正”。3、“材料富二当”。4、“报事确而速”。第三、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报馆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要素:一曰常识;二曰真诚;三曰直到;四曰公心;五曰节制。
第四、提出了宣传的方法。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梁启超总结出两种宣传方法,即浸润法和煽动法。
梁启超这时的新闻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新闻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此时他的新闻思想已经进到了资本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鉴。二、改良派的其他报刊活动(一)改良派在美洲、南洋的报刊活动
1、美洲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了“保皇会”,先后在旧金山创办了《文兴日报》(保皇会在美洲的第一章机关报)、《大同日报》。
1900年,在檀香山创办了《新中国报》,在温哥华创办了《日新报》。
2、南洋
1899年5月,改良派在新加坡创刊了《天南新报》,日刊。1906年春,接管了革命派创办的《南洋总汇报》。(二)改良派在港澳及内地的报刊活动1、香港1903年创办了《实报》1904年创办了《商报》2、澳门《知新报》仍作为保皇会的机关报。《濠镜报》3、内地★《时报》于1904年6月创办于上海,是改良派在内地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主张随“时”而变,要合于“时”。《时报》的业务有很多改革和创新:(1)首创“时评”专栏(2)编排上“务求醒目”(3)打破报纸书本式,首创对开版式。★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创办人英华,满族人,生于北京,信奉天主教。他主持的《大公报》的主要政治倾向是宣传保皇立宪。《大公报》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它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1902-1916,英华主持,主张君主立宪,宣传改良。(2)1916-1926,王郅隆接办,成为一张接近皖系军阀的亲日报纸。(3)1926-1949,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4)1949至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仍在香港出版发行。★《京话日报》1904年8月16日创刊于北京,彭翼仲创办兼社长。坚持保皇立宪,极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反对革命。1906年,彭翼仲被流放到新疆,本报停刊。1913年,复刊,1922年停刊。另外,上海的《中外日报》、广州的《岭南日报》。三、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的特点他们是政治家办报,重视宣传鼓动,注意宣传效果,改进新闻业务,他们重视政论,寓评论于新闻中,注意报纸编排,并开始向外派记者。这些对以后办报活动有很大影响。
第三节
革命派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思想一、革命派早期的宣传活动1、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了终生。不仅是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2、革命派早期的宣传活动:游说、演讲、投稿、翻印小册子。革命派翻印的小册子《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黄书》等。3、《中国日报》的创办(1)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办,陈少白任社长兼主编,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2)陈少白:(1869—1934)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活动家、报刊主编。原名闻韶,号夔石,笔名黄溪等。1899年在香港创办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并率先采用横栏,短行编排,是中文报纸版式上的一个创新。1921年一度任孙中山总统府顾问。著有《兴中会
革命史要》等。(3)《中国日报》早期宣传内容:
①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和反对封建制度;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③报道革命党人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⑤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4)《中国日报》的特点: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5)《中国日报》在编排上的改革采用横排短行的“日本版式”,打破了中国报纸竖行长排的老版式。开办《杂俎》专栏,后改为《鼓吹录》,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学副刊之一。二、留日学生的革命宣传活动《开智录》于1900年11月1日创刊,在日本横滨出版,又称为《开智会录》,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译书汇编》于1900年12月6日创刊于日本东京,是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杂志,也是留日学生中最早具有初步革命思想的刊物。《国民报》于1901年5月10日在东京创办,是留日学生中最早具有鲜明革命倾向的政论刊物。留日学生以同乡会名义出版的报刊:《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直说》等,以发表反清言论,鼓吹革命为主。留日学生印发的革命宣传小册子: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通俗易懂,发行面广,革命的教科书。
三、革命派在国内的报刊活动1、《苏报》与“苏报案”《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铁梅)。第一阶段:即胡璋阶段,市井小报。由邹弢任主笔,名声不佳,经营也不利。第二阶段:即陈范阶段,宣传改良和保皇。第三阶段:陈范、章士钊阶段,转向革命。1903年6月,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使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十分震恐,迫不及待地勾结起来,对它进行迫害。在章太炎的《驳康有为政见书》发表的第二天,帝国主义的租界当局派军警包围了苏报馆和爱国学社,章太炎等5人被捕,邹容自动投案,《苏报》也遭查封。经多次开庭,1904年5月法庭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苏报》永远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的“苏报案”。《苏报》案是中国报业史上一场难忘的文字狱。它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联合镇压爱国革命运动的事件,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企图用高压政策,将革命的声音禁锢起来。但事与愿违,事件发生后,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革命运动也呈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国内外深受革命思想的洗礼和影响,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2、国内革命派的其他报刊活动上海、杭州、金华1902年12月9日在上海创刊的《大陆》月刊,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个报刊。1904年8月7日章士钊在《苏报》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在上海办起了《国民日日报》,内容和形式都继承了《苏报》的传统,人称“《苏报》第二”。1904年春,《警钟日报》在上海创刊。革命派创办的白话报刊:《中国白话报》于1903年12月19日在上海创刊,主编林白水,着重对读者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杭州白话报》由项藻馨于1901年6月20日创办,攻击清廷媚外,呼吁救亡,启发读者的革命思想。四、同盟会成立与《民报》创刊1、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成立2、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的第一个大型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第一次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成了民报宣传的主要内容。3、《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1)双方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论战①要不要推翻清政府,实行反清的民族革命。②要不要实行民主革命,建立共和政体。③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民生主义及土地国有。(2)论战的性质和意义①这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第一次全面猛烈的进攻,革命派报刊占了主导地位,预示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②这次论战是革命阵营与反革命阵营、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与半封建半殖民地道路的斗争,也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图命运的斗争,时间长、地区广,人员多,辩论激烈,影响深远。
③与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的宣传相比,它是一场更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论战,三民主义深入人心。④通过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革命队伍迅速发展壮大。⑤论战还培养锻炼了一批革命骨干。⑥政论文特别是其中的驳论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五、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报刊的发展(一)革命派在海外办起了许多革命报刊日本:李叔同的《醒狮》、柳亚子的《复报》等新加坡:《图南日报》、《中兴日报》印尼、澳大利亚、美国等(二)革命派在国内的报刊活动上海、武汉、港穗1、革命派在上海的报刊活动(1)于右任与“竖三民”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字诱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有影响的报刊活动家。他的报刊活动主要集中在1907年-1912年,先后创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并为在东京出版的《秦陇》、《夏声》等革命刊物写稿,成为名重一时的报刊活动家。《神州日报》于1907年4月2日创刊于上海,于右任为社长,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张日报。1905年5月15日,于右任创办了《民呼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1909年10月3日,他在租界创办了《民吁日报》1910年10月11日,他又创办了《民立报》,报名仍以民字开头,表示与“民呼”、“民吁”一脉相承。人们称这三个连续出版的报纸为“竖三民”。(2)上海的其他革命派报刊《中国女报》1907年1月创办,秋瑾主编。《越报》《锐进学报》《大陆报》2、革命派在武汉的报刊活动(1)詹大悲与《大江报》詹大悲:湖北蕲春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大江报》于1911年1月3日创刊,是在何海鸣的《大江》《白话》两刊合并的基础上创办的。它有两大特色:1、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读者对象;2、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以“大胆敢言”而著称。最使它享有盛名的是,发表过两篇评论《亡中国者和平也》、《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1911年8月1日被清政府查封,慑于民愤,詹大悲、何海鸣被判18个月刑。这就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大江报案”。(2)其他革命派报刊《商务报》创刊于1909年10月8日,原是一家商业性报纸,被宛思演盘进后更名为《商务日报》。《大汉报》于1911年10月15日创刊,是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出版的第一家报纸。《中华民国公报》于1911年10月16日创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的言论机关。3、港穗地区的革命报刊香港:《中国日报》、《日日新报》《东方报》《社会公报》《真报》《新少年报》《珠江镜报》《时事画报》(香港版)等。广州:《拒约报》《时事画报》《南越报》《可报》《天民报》等18家。4、其他地方的革命报刊北京:《帝国日报》《国风日报》天津:《忠言报》《民意报》保定:《直隶白话报》四川:《重庆日报》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但是,他们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1、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明确宣布自己的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革命党的纲领和主张。2、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3、高度评价报纸的战斗作用,把报纸视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4、认为报纸和记者是国民的代表和舆论的代表,记者应先知先觉。5、认为报纸是“舆论之母”,不仅可以宣传革命思想,而且可以表达舆论、影响舆论,甚至可以制造舆论。
另外,革命派报人还发表了一些鼓吹言论自由、重视开发“民智”、反映民意、指导舆论等方面的主张。但总的看来,革命派报人的办报主张都比较零碎,他们的“先知先觉”观点,带有唯心主义哲学观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烙印。
七、辛亥革命时期报刊宣传的特点:1、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2、资产阶级革命派成了办报的主角;3、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充分发挥;4、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5、以革命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增多。但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新闻的真实性不是很重视。八、新闻业务在第二次办报高潮中的发展大多数报纸已由近代形态的报纸发展成现代形态的报纸,结束了“报”、“刊”不分的局面。1、在内容上,报纸一般具备具备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大要素,新闻报道成为报纸的主角。2、在形式上,完全摆脱了书册式和杂志式的痕迹,成为对开或四开的单张报纸。第四节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建设一、清末新闻法律制度建设的背景1、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迫使清政府全面推行“新政”,改革旧的法律制度。2、新闻法制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清政府有限度地开放“报禁”、“言禁”报刊数量增多谕旨阁钞由报房刊行3、文化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仍未被废止1903年的《苏报》案、沈荩案1905年的卞小吾案1911年的大江报案4、废止旧的文化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建立新的新闻法律制度,成为当务之急1900年,郑观应提出了报律的问题汪康年认为中外报刊应一视同仁1901年,管学大臣张百熙上书清廷“粗定报律”1903年,《申报》发表社论,拥护清廷指定报律5、清廷开始新闻法制的建设,相继出台有关法律、法令。1905年,政治大臣载泽提出制定集会、言论、出版三项法律。1906年,新闻立法正式起步,制定《大清印刷物件专律》1906年——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一大批专用于新闻事业的或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法律和法令。《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例》、《大清报律》、《著作权章程》、《钦定宪法大纲》等。二、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内容1、言论出版及新闻从业人员的自由权利。1908年颁发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它第一次在法律性文件中明确做出赋予国民以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规定,具有资产阶级法制的色彩。
2、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
关于报刊的创办,清政府实行的是批准制。1906年7月,清廷颁布了《大清印刷物专律》,对报刊的注册、审批、处罚等都作了严格规定。同年稍后又颁布了《报章应守规则》,作为前一法律的补充。
1907年颁布了《报馆暂行条规》;
1908年颁行《大清报律》,由批准制改为注册登记制加保证金制。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英语六级高频词汇
- 医疗行业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在患者隐私保护合规性中的应用研究
- 数字货币支付与金融服务创新对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影响研究报告
- 零售业会员制度创新策略2025年实施指南:忠诚度提升关键点
-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成本优化与布局创新深度报告
- 医疗美容服务行业规范化与市场监管协同监管模式研究
- 2023年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 中职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情态动词)
- 二零二五年度上海特色快速办理离婚协议合同
- 2025版学校教室及操场地砖铺设与耐磨性保障协议
- 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责任归属法律问题研究
- 银行客户黑名单管理办法
- 安全应急培训课件
- 餐饮废水排放管理办法
- 因式分解(二)换元法与十字相乘法
- 南音洞箫的艺术特质
- 整装定制家居建材企业商学院打造高端营销型金牌店长课件
- 安庆时联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10000吨年抗氧剂系列产品及抗紫外线吸收剂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分场景室分覆盖解决方案
- GB/T 38634.3-2020系统与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第3部分:测试文档
- 山西省朔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