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16子刘子自传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16子刘子自传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16子刘子自传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16子刘子自传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16子刘子自传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子刘子自传eq\a\vs4\al(1.)整体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eq\a\vs4\al(2.)了解传主的思想感情,体会传主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和坚强不屈、乐观豁达的性格。eq\a\vs4\al(3.)学习能够从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和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历史人物。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永贞元年(805),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迁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历夔(今四川奉节)、和(今安徽和县)二州。后得推荐,任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号称“刘白”,有《刘宾客集》。这篇自传写于会昌二年(842),即作者去世那一年。当时他已重病在身,但仍抱病写下此文。作者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革新”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正确的。此文感情真切,作者对“永贞革新”一事耿耿于怀,长年积郁在胸的情感,到此时已达“不吐不快”的地步,他回首往事,痛惜万分。文末的铭文,表明自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受谗遭毁的愤慨,溢于言表。这篇传记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一、通假字①眇然一身“眇”通“渺”,微弱②贵振一时“振”通“震”,震动二、一词多义(1)违eq\b\lc\{(\a\vs4\al\co1(①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动词,避开,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动词,耽误,③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动词,违背,④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动词,引申为“忘记”))(2)迫eq\b\lc\{(\a\vs4\al\co1(①迫礼不死,因成痼疾动词,迫于,②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形容词,危急,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动词,强迫,④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动词,靠近,⑤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形容词,矮小))(3)信eq\b\lc\{(\a\vs4\al\co1(①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副词,确实,②是以项王信任之动词,相信,③信义安所见乎名词,诚信,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忠诚的))(4)被eq\b\lc\{(\a\vs4\al\co1(①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动词,遭受,②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动词,披挂,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副词,表被动,④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⑤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动词,覆盖))三、词类活用①士林荣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荣②时有寒俊王叔文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出身寒微的杰出人士③上大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④三子者皆与予厚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很好的交情⑤日夕过,言其能名词作状语,一早一晚⑥能以口辩移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改变四、古今异义①一昭一穆如平生古义:活着的时候。今义:一辈子。②赠尚书祠部郎中古义:死后追赠。今义:赠送。③因为东诸侯所用古义:两个词,于是,被。今义:表原因的连词。④后为淮西从事古义:地方长官自己任命的属官。今义:做某种工作。五、特殊句式①因为东诸侯所用被动句②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省略句③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介词结构后置句④叔文北海人判断句eq\a\vs4\al(1.)刘禹锡的这篇自传有怎样的特点?[我的理解]刘禹锡的这篇自传,严肃严谨,是中国文化中罕见的“政治自传”,一点也不涉及文学、哲学等个人成就的内容,主要介绍作者的家世及从官经历,介绍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的情况和作者对人生的感叹。eq\a\vs4\al(2.)从这篇自传看,刘禹锡的一生大体上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我的理解]结合文章的层次和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前。刘禹锡自幼好学,熟读儒家经典,浏览诸子百家。第二阶段,从贞元七年到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贞元二十一年一月,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参与了当时的革新。失败后初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第三阶段,从宪宗元和元年(806)至武宗会昌二年(842),刘禹锡开始走上“穷愁著书”的道路,病故于洛阳。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为他早年参加的永贞革新辩护,为王叔文恢复名誉,表明他至死不渝的志节。eq\a\vs4\al(3.)永贞革新是一次怎样的政治变革?[我的理解]永贞革新是中国唐代顺宗时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永贞元年(805),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开始革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结成政治上的革新派,共同打击宦官势力,但引起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节度使的强烈反对。最后,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贬后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8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正直的刘禹锡刘禹锡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始终如一。临终前写的《子刘子自传》,其中讲到王叔文,有这么一段话:“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意思是: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能以口辩使人信服。得到重用后,从春到秋,他所采取的治国措施,人们不认为应当非议。这是公开为王叔文伸冤辩屈,是对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肯定。肯定王叔文,当然就说明自己当年参与革新没有错,因此长期遭贬是受到的不公平处置。回首往事,痛惜万分,他在自传的铭文中写道:“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意思是: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施展啊,即便有人诽谤,但我的立身行事,问心无愧啊。说他自己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怀才不遇的痛苦,受毁遭谗的愤懑,溢于言表。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友谊刘禹锡与柳宗元有很多共同之处。在政治上,两人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并肩战斗。在创作上,两人诗文俱佳,趣味相投,相互唱和。甚至在生活经历上,二人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一起进京应试,同榜登进士第。接下来,同朝为官,一起共事。后又因革新失败双双一贬再贬。永贞革新失败后,刘柳二人同时遭贬,一人被贬官朗州,一人被贬官永州。他们忍受着事业上的失败和空间上的分离,不断地诗文往来,互相促进。在患难的岁月里,是纯真的友谊、共同的志趣给了他们以鼓励,给了他们以支撑,给了他们以勇气。然而,十年的分别只换来短暂的聚首,很快,他们又双双被贬。而且离长安的距离更遥远,条件也更艰苦。柳被贬柳州,刘被贬到远在贵州的播州。此时,刘禹锡来京仅一年多时间,而柳宗元则刚刚到达不久。柳宗元虽然对自己的境遇非常失望,但考虑到刘禹锡有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随身奉养时,几次上书朝廷,要求和刘禹锡对换,后经友人帮助,才将刘禹锡改贬连州。年近九十的母亲刚刚去世,护送灵柩路过衡阳的刘禹锡,接到柳宗元去世的噩耗,悲痛万分,伤心欲绝。他立即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写了《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以寄托哀思。后又两次写《祭柳员外文》,并为其整理遗稿,编纂成集,同时介绍他的生平和成就。柳宗元的一个儿子,也由刘禹锡收养。一、积累与运用eq\a\vs4\al(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赠尚书祠部郎中 赠:死后追赠B.或领郡,蒙恩泽 蒙:蒙受C.涉二年而道无虞 涉:跋涉D.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 信:确实解析:选C。C项,涉,越过。eq\a\vs4\al(2.)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尊奉夫人不敢殒灭 B.因间隙得言及时事C.是时年少,名浮于实 D.后为淮西从事解析:选D。D项,“从事”,古义:地方长官自己任命的属官;今义:做某种工作。eq\a\vs4\al(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为北部都昌里人②因为东诸侯所用B.①主务于埇桥②寝于北牖,尽所期兮C.①居数月而罢徐、泗②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D.①举族东迁,以违患难②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解析:选B。A项,“为”,①动词,是;②表被动。B项,“于”,都是介词,表处所。C项,“而”,①顺承连词,于是,就;②表并列。D项,“以”,①连词,用来;②介词,因,凭借。eq\a\vs4\al(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晚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B.刘禹锡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C.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格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D.刘禹锡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政治上主张革新,是永贞革新的成员。解析:选A。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官司闲旷,得以请告奉温凊。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林荣之。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之知。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愚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称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移汝州,兼御史中丞。又迁同州,充本州防御、长春宫使。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改秘书监分司。一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牗,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eq\a\vs4\al(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丁先尚书忧 丁:遭遇B.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 超:破格C.日夕过,言其能 过:经过D.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 寝:卧解析:选C。过:交往,相处。eq\a\vs4\al(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一幸而中试②泉涓涓而始流B.①名浮于实,士林荣之②上大奇之C.①迫礼不死,因成痼疾②不如因而厚遇之D.①三子者皆与予厚善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解析:选D。A项,①就;②表修饰。B项,①代词,我;②代词,他。C项,①因此;②趁机,趁此。D项,都为连词,和。eq\a\vs4\al(7.)下列语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间岁,(禹锡)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B.因白丞相以请,(丞相)曰:“诺。”C.(王叔文)因间隙得言及时事。D.特迁(余)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解析:选D。D项,省略的内容应是“王叔文”。eq\a\vs4\al(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刘禹锡才华横溢,一次就考中进士,隔了一年,又在吏部取士科考中考核合格,就此登上了仕途。B.刘禹锡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先是因丁尚书事件染成痼疾,后又因王叔文事件遭遇贬官,经历颇为曲折。C.王叔文实为治国大才,在其施政过程中,举措很得民众认同,后因宫廷之变,最终被赐死。D.刘禹锡在自传中,大书特书王叔文事迹,并非文思旁逸,实为借人立言,王叔文之理想,亦为刘禹锡之情怀。解析:选B。B项,“先是因丁尚书事件染成痼疾”有误,原文是因父亲去世伤心而成痼疾。eq\a\vs4\al(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译文:(2)而河路犹艰,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译文:(3)如是者积久,众未之知。译文:答案:(1)我不喜欢江淮一带,你从开始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2)但是河路还很难走,就改做扬州掌书记。过了两年道路畅通,前面的约定才得以实现。(3)他们像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也?”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进左谕德,日讲如故。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木舜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复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由侍讲学士擢礼部右侍郎。转左,改吏部,掌詹事府,寻迁礼部尚书。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累章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卒,年六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节选自《明史·于慎行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B.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C.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D.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解析:选C。文言断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本段话意思是:先朝成例,都是由翰林大臣负责日讲,没有涉及史官的事。于慎行与张位、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是以史官身份参与日讲,实为少见。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进行判断,如:“故事”常单独使用,其后要停顿,“者”之后常有停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之”即为他加冠。古代男子到成年(一般在二十岁)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B.“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C.“东宫”指太子所居之宫,也代指太子。文中的“册立”,是指让皇帝封立太子的事。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人们把中试者称为“秀才”。解析:选D。中试者称为“举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一次讲课后,皇帝拿出宫藏图画,请日讲官分别题字。于慎行不擅长书法,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其诚实的品格得到皇帝的赞赏。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C.张居正被追究论罪后,于慎行致函前往逮捕他的侍郎丘木舜,为张母及诸子求情,当时的舆论认为于慎行做得对。他也因此被多次提升官职。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两次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帝恼怒,再次下严旨责难。于慎行不为所动,第二天又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使皇帝更不高兴。解析:选C。“张居正被追究论罪后”错误,应是前往抄家之时。另外多次提升官职与前事无直接关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也?”译文:(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译文:答案:(1)张居正听说后恼怒,日后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人,也这样做吗?”(2)皇帝更加不高兴,责备他要挟皇帝,怀疑圣上,搅乱国家的根本,将他的同僚下属都剥夺了俸禄。参考译文: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十七岁时,乡试中举。御史想在为新举子举行的宴会上为他加冠,他以没得到父亲的许可而推辞了。隆庆二年(1568),考中进士,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穆宗实录》撰成,晋升为修撰,担任日讲官。先朝成例,都是由翰林大臣负责日讲,没有涉及史官的事。于慎行与张位、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是以史官身份参与日讲,实为少见。他有一次讲课后,皇帝拿出宫藏图画,请讲官分别题字。于慎行不擅长书法,(诗词做成后,)吩咐别人书写好,并详细地从实告诉了皇帝。皇帝很高兴,曾经大书“责难陈善”四个字赏赐给他,这在词林诗界传为盛事。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同僚和朋友都躲避他,唯独于慎行前往探视。等到张居正服丧未满夺情出仕时,他与同官便上奏劝谏。吕调阳从中阻拦,没能递入宫中。张居正听说后恼怒,日后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人,也这样做吗?”于慎行从容自如地回答:“正是因为您厚爱我的缘故。”张居正很不高兴。于慎行不久就称病回乡。张居正去世后,他出任原职。晋升左谕德,主持日讲如故。当时张居正已被追究论罪,侍郎丘木舜前往江陵抄家。于慎行致函给他,称张居正的母亲年老,诸位儿子在覆巢之下,颠沛流离值得同情,应该推及明主覆盖之恩,成全大臣曾经侍候皇上的情谊。话语极为诚恳真挚,当时的舆论也认为他是对的。他由侍讲学士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又转任左侍郎,改任吏部职,负责詹事府。不久,升任礼部尚书。万历十八年(1590)正月,上奏请求早日建立东宫,让嫡长子出宫接受讲读教育。到了冬季,又上奏请求。皇帝恼怒,再次下严旨责难。于慎行不为所动,第二天又劝谏:“册立的事,由我部负责,我们不提,是罪过。希望皇帝迅速决定大计,将我放归乡里。”皇帝更加不高兴,责备他要挟皇帝,怀疑圣上,搅乱国家的根本,将他的同僚下属都剥夺了俸禄。山东的乡试,预先传说负责考试人的名字,事后果然如此。言官便弹劾礼部官员,于是礼部官员都停发俸禄。于慎行称罪请求退休。奏章接连呈上,皇帝终于答应了。在家居住十多年,朝廷内外屡次举荐,均不答复。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赠封太子太保,谥号文定。三、表达与交流eq\a\vs4\al(14.)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写一段话描绘画面内容,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