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江苏省苏州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人大快朵颐时不小心咬到腮帮子,会在口腔黏膜上形成暗红色的血疱。如果血疱不大,几天后会自行消失。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血疱中所含的细胞外液主要是组织液和血液B.血疱呈暗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C.血疱自行消失可能因为其中的液体大部分渗回毛细血管D.血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答案】A【分析】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淋巴液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的,最终汇入血浆。【详解】A、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口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受损形成的血泡中所含的细胞外液主要是组织液和血浆,A错误;B、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泡呈暗红色是因为毛细血管受损,含有红色血红蛋白的红细胞渗入其中,B正确;C、血浆、组织液与淋巴液之间可进行一定的物质交换,即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血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大部分渗回毛细血管,少部分渗回毛细淋巴管,C正确;D、血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正确。故选A。2.如图是人体红细胞内液与其他体液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X、Y、Z、M表示体液组成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人营养不良造成Y中的蛋白质少,会导致Z减少B.当人因剧烈运动而导致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时,Y中的pH会发生较大变化C.Y与X、Z中成分最大的区别是Y含有的蛋白质较多D.Z中的大分子物质不可通过X进入Y【答案】C【分析】人体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组成,根据三者的转化关系可知图中X是淋巴液、Y是血浆、Z是组织液,在成分上三者的主要区别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详解】A、该图与人体红细胞有关,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因此Y为血浆,M为细胞内液,Z为组织液,X为淋巴液,若某人营养不良造成Y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Z组织液增多,A错误;B、Y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故当人因剧烈运动而导致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时,Y血浆中的PH不会发生较大变化,B错误;C、Y血浆与Z组织液、X淋巴液的最大区别是Y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C正确;D、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X淋巴进入Y血浆,D错误。故选C。3.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B.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避免细胞无氧呼吸C.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红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D.假如此人静脉注射某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答案】B【分析】1、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详解】A、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A错误;B、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避免细胞无氧呼吸,进行有氧呼吸为机体生命活动提供更多的能量,B正确;C、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而非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C错误;D、假如此人静脉注射某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血浆,D错误。故选B。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水、苏打饼干等可以改善现代人的弱酸性体质B.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下,丙酮酸在内环境中分解为乳酸,进而引起机体酸中毒C.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稳态D.正常人剧烈运动时大量失水失盐,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答案】D【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能将人体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所以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水、苏打饼干等不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明显改变,因而不会改善处于亚健康的现代人的弱酸性体质,A错误;B、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下,丙酮酸分解为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稳态,C错误;D、正常人剧烈运动时大量失水失盐,如果失盐大于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正确。故选D。5.足球场上,球员之间密切地配合,神经调节在这个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②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③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④神经元的轴突较长,属于神经元的一种细胞器⑤神经元的树突很多,有利于接受信息并传递信息A.①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答案】D【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①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的,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①错误;②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是脊髓发出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②正确;③自主神经系统是脑和脊髓发出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③错误;④神经元的轴突较长,轴突是细胞膜的突起,不是神经元的一种细胞器,④错误;⑤神经元的树突很多,有利于接受信息并传递信息,⑤正确。综上所述,②⑤正确,D正确。故选D。6.将枪乌贼巨大轴突浸泡在海水中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如图中曲线1所示;当把海水换成1/3的海水加2/3的葡萄糖的等渗溶液时,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如图中曲线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在1/3海水加2/3葡萄糖溶液中会受到损伤B.产生动作电位时,轴突膜内的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动作电位峰值2比1小很可能是因为轴突外Na+浓度降低D.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低于膜外,而Na+浓度则正好相反【答案】C【分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要高,K+浓度比膜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详解】A、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当把海水换成1/3的海水加2/3的葡萄糖的等渗溶液时,轴突膜不会受到损伤,A错误;B、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时,轴突膜内的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错误;C、影响动作电位峰值的关键原因是Na+内流,故动作电位峰值2比1小很可能是因为轴突外Na+浓度降低,使Na+内流减少,C正确;D、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则正好相反,D错误。故选C。7.在反射活动中,突触是反射弧中最容易发生疲劳的部位,突触传递发生疲劳的原因可能与递质的耗竭有关,疲劳的出现是防止中枢过度兴奋的一种保护机制。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发生疲劳的原因可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突触传递后,①中的神经递质大大减少B.递质释放出来后通过③扩散到突触后膜,此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C.③中的抑制性递质作用于④上特异性受体时④也会出现电位变化D.兴奋传到突触小体,其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会向突触前膜移动从而释放递质【答案】B【分析】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详解】A、题干中明确指出突触传递发生疲劳的原因可能与递质的耗竭有关。突触发生疲劳的原因可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突触传递后,①中的神经递质大大减少,A正确;B、递质释放出来后,通过③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此过程是简单的物理扩散,不需要ATP提供能量,B错误;C、③突触间隙中的抑制性递质作用于④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时,④突触后膜上不会出现电位反转,但静息电位会增大,即也会出现电位变化,C正确;D、兴奋传到突触小体,其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会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膜融合,从而释放递质,D正确。故选B。8.为研究物质x对某种哺乳动物的突触传递的作用,科研人员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物质x分别处理离体培养的该动物神经元,再分别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并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已知Ca2+内流可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研究者用x处理(图乙中2~4min)突触前神经元,检测其Ca2+通道电流相对值的变化,结果如图乙、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A.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Cl-通道开放B.由图甲结果可知,x可促进突触间信号的传递C.由图乙结果可知,x可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谷氨酸D.由实验结果可知,x和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对突触传递的抑制机理相同【答案】C【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详解】A、由图甲对照组可知,刺激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可推测谷氨酸使突触后神经元的Na+通道开放,A错误;B、由图甲中Ⅱ组结果可知,X可抑制突触间信号的传递,B错误;C、由图乙结果可知,X处理突触前神经元后,其Ca2+通道电流相对值降低,推测X可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C正确;D、由实验结果可知,X可通过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来抑制突触间信号的传递,但谷氨酸受体抑制剂是通过抑制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D错误。故选C。9.冰壶项目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项目之一,是一种在冰上进行的投掷性项目,被誉为“冰上的国际象棋”。下列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在寒冷环境中运动员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运动员进行精准投掷时,可反映出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C.运动员触碰冰面产生的兴奋,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D.运动员剧烈运动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答案】B【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B、运动员进行精准投掷时,投掷动作的完成属于反射,投掷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有关,该部位通过脊髓支配着躯体所有的运动,反映出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B正确;C、大脑皮层产生感觉,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C错误;D、运动员剧烈运动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形成葡萄糖,D错误。故选B。10.语言、学习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语言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将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C.听课时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D.讨论问题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中S区和H区的参与【答案】C【分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等,A正确;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视觉,B正确;C、听课时的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故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D、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讨论问题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中S区和H区的参与,D正确。故选C。11.如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交流、催化和运输功能C.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答案】C【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详解】A、图示过程中cAMP作用于Na+通道,使Na+通道打开,导致Na+内流,产生电位变化,所以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A正确;B、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交流(接受气味分子)、催化(将ATP转变为cAMP)和运输(运输Na+)功能,B正确;C、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Na+大量内流,但是膜内Na+浓度仍然低于膜外,C错误;D、嗅觉中枢存在于大脑皮层,所以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D正确。故选C。12.科学家试图向实验性糖尿病狗注射胰腺提取物来证明胰岛素的存在,但收效甚微。1921年班廷和贝斯特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用萎缩的胰腺制成提取液,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发现狗的血糖恢复正常。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结扎胰管后,胰岛也很快萎缩B.班廷和贝斯特运用“结扎法”解决了之前众科学家提取胰岛素收效甚微的问题C.萎缩的胰腺制备的提取液可以治疗狗的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没有被胰蛋白酶水解D.通过摘除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和结扎胰管使胰腺萎缩均运用了“减法原理”【答案】A【分析】1、1921年,班廷将实验狗甲的胰腺摘除,不久出现糖尿病症状,出现糖尿病的原因是缺乏胰岛素;2、将实验狗乙的胰腺导管结扎,几天后胰腺萎缩,但血糖含量正常,原因是胰腺的外分泌部萎缩,但是内分泌部正常,不缺少胰岛素;3、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其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直接研磨胰腺时,胰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而不能获得胰岛素。【详解】A、将实验狗的胰腺导管结扎,几天后胰腺萎缩,但血糖含量正常,原因是胰腺的外分泌部萎缩,但是内分泌部正常,不缺少胰岛素,A错误;B、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直接研磨胰腺时,胰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而不能获得胰岛素,班廷和贝斯特运用“结扎法”解决了之前众科学家提取胰岛素收效甚微的问题,B正确;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直接研磨胰腺时,胰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而不能获得胰岛素,萎缩的胰腺制备的提取液可以治疗狗的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没有被胰蛋白酶水解,C正确;D、加法原理是绐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通过摘除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和结扎胰管使胰腺萎缩均运用了“减法原理”,D正确。故选A。13.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该器官为肝脏,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B.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C.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D.若该器官为下丘脑,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答案】B【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详解】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浓度,若该器官为肝脏,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A正确;B、胰腺分泌的胰液,属于外分泌液,产生后直接进入导管,不进入血液,②不可能是胰液,B错误;C、促性腺激素的靶器官是性腺,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C正确;D、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因此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故选B。14.甲、乙两人均表现为甲状腺激素(TH)水平低下。为了确定病变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分别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二人注射前后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组别TSH浓度(mU/L)注射前30min注射后30min健康人930甲229乙12A.乙垂体正常,下丘脑发生病变 B.甲垂体正常,下丘脑发生病变C.乙下丘脑正常,垂体发生病变 D.口服甲状腺激素可缓解两人的症状【答案】A【分析】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详解】AB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恢复正常,说明甲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垂体;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基本不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A错误,BC正确;D、两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而甲状腺激素的属于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可口服,故口服甲状腺激素可缓解两人的症状,D正确。故选A。二、多选题15.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C.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答案】ABD【分析】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详解】A、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而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所以缩手反射可以发生,A正确;B、下丘脑是生物的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C、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表达用词语表达思想,C错误;D、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故选ABD。16.血液生化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下列有关部分血液生化异常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有(
)A.T3(甲状腺激素)含量倍增,可能患有甲亢,导致代谢增强、身体消瘦B.空腹血糖为10.8mmol·L-1,可能患有糖尿病,细胞摄糖能力增强C.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偏高,可能患有高血脂,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D.谷丙转氨酶明显偏高,可能与长期熬夜导致肝损伤、急性肝炎等有关【答案】ACD【分析】1、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如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2、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以及渗透压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若某种成分含量高于或低于参考值,则预示机体可能处于不健康状态。内环境的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详解】A、甲状腺激素含量倍增可引起代谢增强、有机物消耗增多、身体消瘦,可能患有甲亢,A正确;B、空腹血糖应为3.9~6.1mmol·L-1,若空腹血糖为10.8mmol·L-1,可能患有糖尿病,细胞摄糖能力减弱,B错误;C、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偏高,可能患有高血脂,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C正确;D、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长期熬夜导致肝损伤、急性肝炎等会使细胞破裂,使血液中谷丙转氨酶明显偏高,D正确。故选ACD。17.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沿轴突外传的同时,又经轴突侧支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者释放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即回返性抑制(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a会引起K+通道打开,K+外流产生动作电位B.b神经元释放递质使c膜内外电位差增大C.回返性抑制可使神经元的兴奋及时停止D.该机制利于同一中枢内神经元活动协调一致【答案】BCD【分析】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静息状态下,神经元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详解】A、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钠离子大量内流的结果,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故c神经元会受到抑制,无动作电位产生,会引起氯离子内流,静息电位(膜内外电位差)增大,B正确;C、回返性抑制使a神经元由兴奋状态迅速转变为抑制状态,回返性抑制可以使神经元的兴奋及时停止,C正确;D、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沿轴突外传的同时,通过回返性抑制,又经轴突侧支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者释放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使得中枢神经元的兴奋及时停止,因此该机制利于同一中枢内神经元活动协调一致,D正确。故选BCD。18.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示了人体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存在生物钟,其调控机理为:视网膜在受到光周期信号的刺激后,将信号传递至SCN,进而调控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一种胺类激素),其分泌是由神经反射活动导致的,白天褪黑素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能使人在夜间迅速入睡并延续睡眠时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褪黑素的分泌过程可以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熬夜玩手机会促进机体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C.研究表明褪黑素能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属于反馈调节D.褪黑素浓度低,效果显著,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答案】CD【分析】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而褪黑素的分泌是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松果体细胞分泌,并不是分级调节,A错误;B、白天褪黑素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褪黑素能使人在夜间迅速入睡并延续睡眠时长,可知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熬夜玩手机,手机屏幕的光线会抑制机体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B错误;C、褪黑素的分泌是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松果体细胞分泌,研究表明褪黑素能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C正确;D、褪黑素是一种胺类激素,褪黑素浓度低,效果显著,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正确。故选CD。19.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或回收B.皮质醇可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并与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C.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升高血糖D.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固定不变【答案】ABD【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或回收,可防止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准确性;激素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回收,会被相应的酶灭活,因此机体需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激素,以维持其含量的稳定,A错误;B、皮质醇为固醇类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并与细胞膜内的相应受体结合,B错误;C、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进小肠对于葡萄糖的吸收,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糖原的分解,可升高血糖,C正确;D、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会由于反馈调节而使含量降低,D错误。故选ABD。三、综合题20.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A是小肠、D是肺),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问题:
(1)图甲中C表示,Ⅱ表示。O2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要通过层生物膜。(2)图乙中③对应图甲中(填字母),③中的液体增多会引起,下列属于造成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营养不良
B.肾小球肾炎
C.吃了很咸的食物
D.淋巴循环受阻(3)下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成分(mmol/L)Na+K+Ca2+Mg+Cl-有机酸蛋白质AB1425.02.51.5103.36.016.0C1474.01.251.0114.07.51.0D101402.510.3525-47则ABCD中与图乙中⑤相对应的字母是。(4)①的pH值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其中含有很多有关,其中最重要是。(5)内环境的稳态依赖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调节网络。【答案】(1)皮肤重吸收9(2)b组织水肿ABD(3)D(4)缓冲对(缓冲物质)HCO3--和H2CO3(5)神经-体液-免疫【分析】根据图甲可知:A是小肠、B是肾脏、C是皮肤、D是肺,过程Ⅰ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由图乙判断:①是血浆、②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③是组织液、④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⑤是组织细胞。【详解】(1)图甲中C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且只有一个发方向,表示皮肤。B是肾脏,过程Ⅰ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O2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过程为:首先穿过肺泡细胞(一进一出2层膜)→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进入红细胞(1层膜)→血液运输→出红细胞(1层膜)→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进入肝脏细胞(1层膜),共9层膜。(2)图乙中③为组织液,对应图甲中字母b。若③液体增多,称为组织水肿,造成原因主要有:血浆蛋白减少(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组织蛋白增多(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导致代谢产物增加)。故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淋巴循环受阻等均可导致组织液增多,故选ABD。(3)图乙中⑤是细胞内液,表中D含有的蛋白质最多是细胞内液。(4)①是血浆,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很多缓冲对有关,最重要的是HCO3-和H2CO3,其次还有HPO42-和H2PO4-。(5)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21.下图1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种受体)时,C(Ca2+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肌质网释放Ca2+的方式是。(2)轴突末梢释放ACh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当ACh作用于A时,在骨骼肌细胞内(填“能”或者“不能”)检测到ACh,骨骼肌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出现症状。(3)神经细胞外的Ca2+对Na+的内流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成为膜屏障作用,该机制能使神经细胞保持正常的兴奋性。研究小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血钙较低,肌肉易抽搐痉挛,其原因是。②为验证膜屏障作用,研究小组首先用含有Ca2+、Na+等离子的培养液培养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对坐骨神经施加一定刺激,获得膜电位变化的模型(图2)。然后降低培养液中Ca2+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实验。
a.图2曲线的获得,应采取图3中(填I或II)所示的连接方式。b.为达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研究小组还需要测定。c.重复实验获得的膜电位变化图像的峰值会(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答案】(1)反射弧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协助扩散(2)(一定的)流动性不能化学信号→电信号肌肉持续收缩(肌肉痉挛)(3)Ca2+较少,对Na+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弱,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过强,很容易产生兴奋而使肌肉收缩II膜内Na+含量的变化升高【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详解】(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某一部位受刺激产生兴奋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膜外变化为由正变负。从图中可以看出,肌质网释放钙离子是从高浓度至低浓度进行的,且经过通道蛋白,所以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2)轴突末端释放Ach的过程是胞吐作用,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Ach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没有进入细胞内,即Ach作用于A(突触后膜)时,没有进入细胞内,因此在骨骼肌细胞内不能检测到Ach,骨骼肌膜相当于突触后膜,接受递质的信号后,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则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则胆碱酯酶不能分解乙酰胆碱,导致乙酰胆碱持续结合在突触后膜上,出现肌肉持续收缩(肌肉痉挛)的现象。(3)神经细胞外的Ca2+对Na+的内流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血钙较低,对Na+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弱,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过强,很容易产生兴奋而使肌肉收缩肌肉易抽搐痉挛。为验证膜屏障作用,研究小组首先用含有Ca2+、Na+等离子的培养液培养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对坐骨神经施加一定刺激,获得膜电位变化的模型(图2)。然后降低培养液中Ca2+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实验。图2曲线检测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因此,图2曲线的获得,应采取图3中Ⅱ所示的连接方式。为达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研究小组还需要测定膜内Na+含量的变化,这样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数据。神经细胞外的Ca2+对Na+的内流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重复实验时,降低了培养液中Ca2+的浓度,使更多的Na+内流,动作电位的峰值会上升。四、实验题22.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人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出现a→b→激素①分泌的现象,体现了激素分泌的特点。(2)由图可知,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基因的来调节生命活动。若激素①表示性激素,其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物质a、b分别是、。若切除该动物的睾丸,则物质a、b含量变化为。(3)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也会升高,促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为探究其调节模式,请完成以下实验方案设计:①选取甲、乙、丙、丁四只的实验狗。②甲狗剪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并结扎通向肾上腺的门静脉;乙狗;丙狗;丁狗不做任何处理。(说明:垂体分泌的促激素通过门静脉进入肾上腺)③将四只实验狗置于同一寒冷环境2小时,测定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对比分析。预期可能结果并分析结论:a: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丙=甲,其调节方式只为体液调节;b:,其调节方式只为神经调节;c: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甲、丁>丙>甲,调节方式为。【答案】(1)分级调节(2))基因的表达(转录)自由扩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增加(3)性别、体重、发育状况相同剪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结扎通向肾上腺的门脉系统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丙>乙=甲神经-体液调节【分析】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在寒冷的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导致产热量增多,以维持体温正常。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因此其它变量都为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详解】(1)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就会出现a→b→激素①分泌的现象,这体现了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特点。(2)由图可知,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转录)来调节生命活动。若激素①表示雄激素,其化学本质为固醇,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为: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性激素,同时性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因此物质a、b分别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若切除睾丸,性激素含量减少,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抑制减弱,则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都会增多,即物质a、b含量都增加。(3)本题为实验方案设计题,实验设计步骤如下:①取材、分组编号(保证无关变量相同):选取甲、乙、丙、丁四只性别、体重、发育状况相同的实验狗。②针对实验目的做相关单一变量处理(如需对照组,则做相同且适宜的不影响实验本身的变量处理或不做处理):根据题意,垂体分泌的促激素通过门静脉进入肾上腺,实验目的为探究肾上腺素增强代谢活动的调节模式,则甲狗剪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并结扎通向肾上腺的门静脉,可阻碍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或垂体产生的激素作用于肾上腺髓质,该甲狗不存在神经-体液调节;丁狗不做任何处理,丁狗存在神经-体液调节;根据实验结果,当调节方式只为体液调节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丙=甲,说明乙中存在体液调节,不存在神经调节,而丙狗中存在神经调节,不存在体液调节,故乙狗剪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乙狗保留体液调节;丙狗结扎通向肾上腺的门脉系统,丙狗保留神经调节。③做相同且适宜的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预期可能结果并分析结论:b:若调节方式只为神经调节,丙有神经调节,乙狗没有神经调节,则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丙>乙=甲;c:若其调节模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甲、丁>丙>甲。五、综合题23.糖尿病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是世界性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研究人员一直试图找到治疗或减轻糖尿病患者症状的新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中血糖的主要来源是。人体在饥饿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的增加,随血液流到全身,与(填器官名)组织细胞上的相互识别并发生结合,可促进从而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2)有研究者用一种金属有机骨架纳米载体(简称U)装载胰岛素,制备成口服胰岛素,可以有效克服胰岛素口服吸收的多重屏障,调节高血糖动物的血糖水平。①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容易产生低血糖、脂肪堆积等不良反应,皮下注射时,胰岛素到达各组织细胞发挥作用,所经过的内环境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②下表中与U各结构特点对应的“设计意图说明”正确的有(填写字母)。U的结构补充说明设计意图说明内部多孔胰岛素可嵌于孔内A.提高胰岛素的装载量孔的直径为2.6nm胃蛋白酶直径约6nmB.避免胃蛋白酶水解胰岛素表面可附着转铁蛋白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多转铁蛋白受体C.便于细胞识别并吸收耐酸且稳定在血浆中可分解D.消除毒性或副作用③U能逃避细胞内的一种具膜细胞器(填细胞器名称),以避免所装载物被分解。(3)研究人员将来自人类的多能干细胞诱导形成胰岛B细胞来治疗糖尿病。多能干细胞能诱导形成胰岛B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如果将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答案】(1)食物中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交感胰高血糖素肝脏受体肝糖原分解(2)组织液→血浆→组织液ABC溶酶体(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胰岛B细胞能感受到血糖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解】(1)人体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当血糖含量较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随血液流到全身,与肝脏组织细胞上的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结合,可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思维逻辑课程设计
- 压圈课程设计指导书
- 填料压盖夹具课程设计
- 2024年离婚协议书标准文本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汇编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无薪留职协议合同范本
- 办公区课程设计
- 主蒸汽温度课程设计
-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
- 2024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法》历年期末考试总题库
- 矿山应急救援队伍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指南
- 2024年中核集团所属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行政管理工作亮点总结
- 2024年-(附件版)ISO三体系认证咨询合同
- 新能源发电技术第2版朱永强习题答案
-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通用)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钢结构喷漆施工工艺指导手册
- 习作:-即景(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