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四年级上册(高段)《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解读文本、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二、学情分析本课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二位数以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之上。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量关系。教学中主要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运用这个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为了增强同学们的体质,国家大力提倡阳光大课间活动。我们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准备购买一批体育用品,现在沈老师带大家去商场逛一逛,好不好?(好)。出示课件。老师在购物时遇到一些问题,你能帮老师解决问题吗?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1)课件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出示课件,看老师遇到什么问题?要多少钱?要求3个多少钱,我们要知道什么信息?师问:你会算吗?请同学们分析并解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教师板书。板书:80×3=240(元)可以说说为什么这么做。出示第二小题:跳绳每条10元,买4条要多少钱?用上述方法学习第二小题。板书:10×4=40(元)(2)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已知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生汇报:都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钱。还知道买了多少件商品,最后算……(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的事,这里的每个篮球80元,每条绳子10元,像这样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板书:单价)3个,4条这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板书:总价)2.概括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提问:从上面的两题里,你发现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生齐读两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单价、数量和总价。3、阅读书本第52页,完成书本例题。问:你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了吗?阅读书本第52页,完成书本例题。刚才求出买3个篮球要240元,答案是否正确,有什么方法去验证?,(若学生不会师引导:我们来验证一下每个篮球单价是否80元?板书:240÷3=80(元)与题目相符,说明计算正确。引出:总价÷数量=单价。问:我们还可以怎样验证?(每个篮球80元,240元能否买到3个?)板书:240÷80=3(个)。与题目相符,说明计算正确。引出:总价÷单价=数量。4、梳理小结:刚才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历了:大家来看一看这三个数量关系式,根据一道乘法算式,我们就能推导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我们知道了“单价、数量、总价”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活动3【练习】三、知识运用:基础练习(闯关练习)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三条公式解决一下实际问题。1、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2、足球每个70元,买4个要多少钱?这里的“每个70元”叫作(

),“4个”叫作(

)。数量关系式是(

)×(

)=(

)。列式计算:(

)×(

)=(

)元。3、仔细读题,列式计算,然后说一说每道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求的?(1)小王买了5瓶可乐,每瓶3元,一共用了多少元?3×5=15(元)(单价×数量=总价)小王买了5瓶可乐用了15元,每瓶可乐多少元?15÷5=3(元)(总价÷数量=单价)小王买可乐用了15元,每瓶3元,买了几瓶可乐?15÷3=5(瓶)(总价÷单价=数量)选择条件,列式解答下面问题:(我来当老师)(1)买()副乒乓球拍,?(2)买()个羽毛球,?(3)买4个足球花了280元,?(二)提高练习:1、帮老师想办法...“被污染的超市购物小票”2、妈妈买4罐饮料花了8元。要是买12罐这样的饮料需要多少元?五、谈收获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六、总结(教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七、板书: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八、反思:放手让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并从收集的资料中整理信息,从中理解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些日常数学知识,并能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计算。这样让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加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情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数学第七册第四章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内容。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的数量关系。由于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理解起来也就轻松自如,教学只要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就能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由于他们在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到这一类关系,因此对单价、数量和总价间的关系比较熟悉,只是没有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来,而本节课正好给了学生一个把实际生活带进课堂的机会,让学生把生活和课堂联立起来,让学习从生活中来,还学习于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我也将尽量给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学好这一课将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奠定基础。《单价、数量和总价》效果分析刚讲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总体来说这节课教学效果还可以,我在课堂上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单价、数量、总价这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常常用到,并不陌生,只是我们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成功之处:1.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因此,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收集超市购物小票,并且了解上面的信息。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让学生体验自己当老板”,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内容。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的数量关系。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又是为下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的内容。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最早在二年级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就已经开始出现,但之前是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去解决问题,而四年级则是要归纳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利用这些数量关系,快速解决问题。知识运用:基础练习(闯关练习)1、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2、足球每个70元,买4个要多少钱?这里的“每个70元”叫作(

),“4个”叫作(

)。数量关系式是(

)×(

)=(

)。列式计算:(

)×(

)=(

)元。3、仔细读题,列式计算,然后说一说每道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求的?(1)小王买了5瓶可乐,每瓶3元,一共用了多少元?数量关系式:()×()=()小王买了5瓶可乐用了15元,每瓶可乐多少元?数量关系式:()÷()=()小王买可乐用了15元,每瓶3元,买了几瓶可乐?数量关系式:()÷()=()4、选择条件,列式解答下面问题:(我来当老师)买()副乒乓球拍,?算式:买()个羽毛球,?算式:买4个足球花了280元,?算式:(二)课后练习妈妈买4罐饮料花了8元。要是买12罐这样的饮料需要多少元?《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反思《单价、数量和总价》是新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小学阶段最常见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教学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说明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的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学时我创设情境大超市结算清单的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现实出发来认识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一张清单上罗列许多物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呈现生活原型回归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诱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再呈现许多物品的单价,一个足球70元等叫物品的单价,物品的单价就是每件物品多少钱;接着出示几瓶矿泉水,几套服装,几根跳绳等叫数量,数量就是物品个数的多少;然后出示篮球、足球一共花的钱等叫总价,总价就是物品一共的价钱。接下来抓住概念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量关系,有了对单价、数量与总价三个概念的充分体验,在总结单价x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找实例中的单价、数量与总价间的关系,自主分析,相互交流,逐步归纳提炼出数量关系,最后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放手让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并从收集的资料中整理信息,从中理解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些日常数学知识,并能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计算。这样让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加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单价、数量和总价》课标分析《数学课程课标》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依据(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x数量、路程=速度x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2、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数与运算”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这节课的内容是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内容。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的数量关系。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又是为下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的内容。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最早在二年级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就已经开始出现,但之前是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去解决问题,而四年级则是要归纳出单价、数量、总价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