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九)世界现代史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测试(九)世界现代史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测试(九)世界现代史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测试(九)世界现代史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测试(九)世界现代史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卷(九)世界现代史部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1.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诫,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也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世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由此可知,在当时()A.物理学领域的问题已全部解决 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2.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这是因为()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C.各国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有所不同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3.为对抗马歇尔计划,苏联于1947年推出“莫洛托夫计划”,致力于加强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关系。美国同西欧国家联合起来,于1950年成立了“对共产主义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管制。材料表明()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 B.美苏对抗集中在经济领域C.两极对峙格局已初步形成D.“冷战”不利于全球化发展4.图1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11949~1985年,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年度财政占比(%)情况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 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 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5.观察图2,解读正确的有(

) 图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①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②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③美国大量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缘于它最先建立“福利国家”④两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关于表1难民问题,以下认识最准确的是()1945年难民主要来源国2019年难民主要来源国国家(地区)数量(万人)占国际难民比例(%)国家(地区)数量(万人)占国际难民比例(%)苏联72013.8叙利亚6709.4法国4208.1阿富汗2703.8波兰2705.2南苏丹2303.2表11945年和2019年联合国难民署和欧洲部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难民来源排名情况A.停止战争是解决难民问题的根本措施B.联合国难民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C.中东的难民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很突出D.努力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7.从表2可以推断出()时间名称特点1945—1971年全球货币体系1.0(“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已成为世界货币,经贸和金融体系稳定1971-2009年全球货币体系2.0(“牙买加体系”)美元与黄金脱钩导致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全球金融产业发展2009-2020年全球货币体系3.0美国掀起了去全球化浪潮,美元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2020—2023年全球货币体系4.0全球对美元的需求萎缩,世界各国的储备货币多样化,对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表21945年至2023年全球货币体系的四个版本A.国际反全球化的现象普遍存在B.美元在金融领域地位不断加强C.世界经济利益格局面临重塑D.国际金本位制得以重新确立8.1958年,面对阿尔及利亚的抗法独立斗争,法军对萨基埃特进行持续空袭,造成了人道主义灾难和外交冲突。美国国务卿警告说,北非局势正超出法国的控制,“如果不能解决冲突,我们将很可能失去整个北非”。美国的这一判断是基于(

)A.战后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 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地位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已经分裂 D.“冷战”重心向非洲地区转移9.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B.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C.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10.总的来说,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苏联经济发展是稳定的。1965~1981年,国民经济固定生产基金增长2.42倍,社会生产总值增长1.46倍,国民收入增长1.44倍,工业增长1.77倍,农业年增产值“十五”计划比“七五”计划期间增长50%。这说明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A.消除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弊端B.“新经济体制”起到一定积极效果C.扩大企业自主权得到较好的贯彻D.较好地运用了经济杠杆来盘活市场11.二战后,粮食禁运和粮食贸易战频频发生。如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喊出“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宣布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体现了()A.两极格局导致苏联粮食紧张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C.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D.粮食贸易反映国家利益冲突12.图3适合用来说明()图3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情况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滞胀”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13.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到:“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D.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有拉丁美洲的“中间道路”、印度的“混合经济”、石油输出国和农矿产资源国的发展模式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出口加工模式等。这些模式使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些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以各自国情状况为依托 B.以参与经济全球化为根本宗旨C.以独立自主为发展前提 D.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主动力15.表320世纪50、60年代东欧主要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内容波兰建立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实行土地改革: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工业化。匈牙利以联盟政策取代当时已呈现的多党制;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革新取代高度集权的单一经济模式。捷克斯洛伐克实行多层次的社会所有制,更有效地参加国际分工,执行独立的对外政策。据表3可知,各国的改革(

)A.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B.提供经济建设经验C.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D.违背社会主义原则16.1999年,欧盟首脑会议就“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达成了《2000年议程》改革方案。方案中给予符合要求的年轻农民一次性2.5万欧元的资助;对提前退休的农民给予总额为1.5—3.5万欧元不等的资助。该方案表明,欧盟()A.高度重视食品安全B.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C.日益完善福利政策D.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计52分)17.【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14分)材料一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表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了长达8000字的电报,系统阐述了他对苏联外交政策的看法和对美国政策的反思。他认为苏联具有扩张性和仇外性,必须与之抗争。1947年7月,他又在《外交季刊》上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说“苏联丝毫没有放弃原来的意识形态”,美国必须“灵活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从而最终使“苏维埃政权瓦解或趋于软化”。凯南的“遏制战略”成为美国发动对苏冷战的理论基础。——摘自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期间,冷战一直在缓慢而痛苦地解冻。但到20世纪80年代中,冷战却突然而出乎意料地结束了。原因既简单又富有戏剧性。发动冷战需要两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两方是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但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却迅速衰弱到实际上解体的地步。惊讶的世界目击了苏联从我们的世界地图上消失,为独联体所取代。——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源及开始的标志。(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讲讲苏联迅速衰弱直至解体的根本原因,以及美苏长期对抗给国际关系发展带来的启示。(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41897年以来美国的社区治理序号时期概况①1897—1929年共和党人担任总统25年,民主党人担任总统8年,对社区几乎无干预②大萧条时期—二战前罗斯福(民主党)新政,对社区采取干预措施③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1949年,通过《住房法案》,开启城市更新(杜鲁门总统,民主党);1963年,推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1964年开启“社区行动计划”(约翰逊总统,民主党);20世纪70年代,引入社区发展公司、暂停城市更新工程(尼克松总统,共和党)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20世纪80年代,取消社区卫生服务联邦资助、削减联邦住房援助资金(里根总统,共和党);1992年,刺激企业推动社区发展(老布什总统,共和党);1993年推出“授权区和事业社区”(克林顿总统,民主党);2002年,推出“信仰为本和社区倡议”(小布什总统,共和党)——摘编自郑晓林《社区里的国家:国家行为的转变与社会传统的底色》提取两项有关1897年以来美国社区治理观念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19.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着各自的探索,他们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付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等材料二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从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到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夫人开出的“药方”。(6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加快向中国东北移民的步伐,在伪满初即制订了所谓“屯田兵”移民和一般“农业移民”的侵略方针。为实现移民侵略,日本政府对本国人民进行欺诈性宣传。日本移民主要配置在沿苏边境一带,山林边缘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的中心地区,日本侵略者认为“选定和取得农耕地,与满洲日农移民成败的关系极大”。1936年,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庞大的移民计划,并列为“七大国策”之一。为此,日本和伪满洲国都强化了有关移民机构。截至1944年底,日本移民侵占土地相当于当时东北耕地总面积的1/10,到1945年战败投降为止,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移民达10.6万户31.8万人。——摘编自孔经纬《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移民我国东北的侵略活动》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主要方式。(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移民中国东北后果。(6分)南昌市2024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卷(九)参考答案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ABDCAC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DDBABB1.【答案】C【解析】“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说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相对完善的权威,是不会被突破的,故选C项;“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说明还有些小问题没有解决,A项中的“全部”说法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A项;1900年普朗克已经提出了量子概念,这是对微观世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排除B项;量子力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才建立的,D的说法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据材料“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说明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故选D项;国家干预主要是对国内,不会影响国际合作,排除A项;材料“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说明与会国希望合作解决经济危机,排除B项;据所学,经济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C项。3.【答案】D【解析】材料中“莫洛托夫计划”和“对共产主义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都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排除A项;美苏对抗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多个领域,而非仅经济领域,排除B项;两级格局是在1955年华约成立后形成的,排除C项;冷战造成两大阵营“割裂”,不利于全球化发展,故正确答案为D。4.【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49~1985(美国)。据图可知,美国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在1949至1985年有一定波动,20世纪60年代以前占比较高,1965至1977年基本处于下降状态,77年以后又处在上升趋势,据所学可知,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因此政府研发投资用于国防研究比重下降,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在题干涉及时间内,美国对外战争基本没有明显变化,而且60、70年代美国在发动越南战争,此时对外战争较之之前频度烈度有所增加,而题干中70年代美国国防研究占比下降,不符逻辑,排除B项;在题干涉及时间段内,美国并非一直都面临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主要是在70年代以来,而题干涉及时间还保罗70年代以前,排除C项;美国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与题干中美国国防研究占比变化没有必然的关联性,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农业和工业人口比重都在下降,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促使社会结构变化。①②④符合材料,B项正确;英国最早建成“福利国家”,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6.【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难民问题仍然是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这些问题,而是需要通过国家之间的合作来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来实现,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停止战争不能完全解决难民问题,排除A项;2019年的难民数量低于1945年的难民数量,因此联合国难民署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排除B项;1945年的难民主要来自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较大的国家,如苏联、法国和波兰。然而,到2019年,难民的主要来源国是叙利亚、阿富汗和南苏丹。中东的难民问题长期以来并不突出,排除C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仍然占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的储备货币多样化,世界经济利益格局面临重塑,故C项正确;“美国掀起了去全球化浪潮”,表明国际反全球化的现象存在,但并不普遍,排除A项;从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到世界各国储备货币的多样化,反映了美元地位的下降,排除B项;美元仍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全球储备货币多样化导致了全球货币体系的“群雄争霸”时代的到来,而不是重新确立国际金本位制度,排除D项。8.【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美国、法国、阿尔及利亚)。根据材料“如果不能解决冲突,我们将很可能失去……整个北非”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苏争霸的具体情况,不能体现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地位,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但资本主义阵营没有分裂,排除C项;美国的这一判断是基于战后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并未体现冷战重心逐渐向非洲地区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C【解析】亚非拉国家为了扭转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被动地位而成立了七十七国集团,在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上,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安全,故选择C项,世界多极化目前还是一种趋势,排除A项;“遏制了”说法错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冷战,正进行军备竞赛,排除B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10.【答案】B【解析】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重心重回重、军工业,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A;新经济体制所规定的基本措施——扩大企业权力和利用经济杠杆,都没有得到很好贯彻,排除B、D;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符合史实,表述妥当,故答案选B。11.【答案】D【解析】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对苏联进行粮食禁运的时候,与之属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并未采取与美国一致的做法,反而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体现出在粮食贸易问题上,美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之间存在国家利益冲突,故选D项;由“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可知,并不是美国贸易禁运的时候,苏联就没有其它获得粮食的可能了,所以不能据此说明两极格局导致苏联粮食紧张,排除A项;题干仅提到了1980年这一个时间,不能据此得出全球性粮食危机频繁出现的结论,排除B项;美国与苏联间的粮食贸易受到了冷战影响,但是由“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则体现出冷战思维并未影响国际粮食贸易,本质上来说,上述现象恰恰说明影响国际粮食贸易的是国家利益,排除C项。12.【答案】D【解析】材料中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在1996年相对于1980年都有所上升,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世界各地联系加强,贸易全球化不断发展,故选D项;材料呈现的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无法看出其经济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并未呈现这些不同类型国家的地区来源,无法体系经济区域化的发展,排除B项;19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逐渐摆脱了滞胀危机而不是陷入,排除C项。13.【答案】B【解析】“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指的是欧洲的联合将不再是大国主宰和大国控制的形式,而是大小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发挥作用的新形式,即欧洲的联合将以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的形式出现,由此会改变欧洲由大国主宰的局面,从而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故选B项;这里的欧洲统一并不是指欧洲各国合并,而是欧洲的联合,消除国家边界和新建主权实体是欧洲的合并,而不是联合,排除A项;让·莫内强调的是欧洲统一不再是由少数大国主宰,应当是共同参与,地位平等,所以就不可能做到意识形态一致,因而也就不是淡化意识形态而求同存异,排除C项;让·莫内强调的主体是欧洲,而不是世界,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是依据本国国情如盛产石油或农矿产、如劳动力丰富廉价、如国内资源少,国内市场狭小等等而制定的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A项正确;材料所述的这些发展模式根本宗旨是发展本国、本民族或本地区经济,而非参与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以独立自主为发展前提”,排除C项;“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不符合材料中有些国家发展,如印度,排除D项。故选A项。15.【答案】B【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东欧。材料表明东欧的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都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革,改革内容都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可知各国改革提供经济建设经验,B项正确;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最终导致东欧剧变,材料体现的是改革的积极影响,排除A项;根据所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排除C项;根据所学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没有违背社会主义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B【解析】据材料“方案中给予符合要求的年轻农民一次性2.5万欧元的资助”“对提前退休的农民给予总额为1.5—3.5万欧元不等的资助”可知欧盟通过财政资助的形式鼓励农业发展,体现了欧盟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故选B项;食品安全主要强调的是环保、绿色生产过程,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福利政策主要用于保障居民的基本日常生活所需,是社会保障政策的一部分,材料中的资助主要用于社会生产,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C项;材料并未说明当时市场中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波动的情况,无法体现政府资助农业生产是为了稳定市场价格,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计52分)17.(13分)【参考答案】(1)根源:国家利益和全球资源的争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博弈;势力相对均衡,都想主导世界政治、军事霸权。(6分)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2分)(2)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积重难返,阻碍了生产力发展。(2分)启示: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强大综合国力,是国家间竞争取得优势的关键;长期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抗不利于国际关系正常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任意两点4分)【参考答案】(1)结合所学并根据材料一,乔治▪凯南表述“苏联丝毫没有放弃原来的意识形态”,可知根源之一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博弈”。而只能“加以遏制”,说明两者“势力相对均衡,都想主导世界政治、军事霸权”。但乔治▪凯南所说的“根源”还有更“根源”之处,即“国家利益和全球资源的争夺”。该组答案分别源自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角度,它们共同构成美苏冷战的根源。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即1947年3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材料中乔治▪凯南2月的电报和7月的刊文都在提示学生捕捉这一事件。(2)结合所学并根据材料二,可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积重难返,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美苏长期对抗给国际关系发展带来的“启示”一问,答题时要注意只能从“国际关系发展”角度归纳,且要切合“启示”的内涵,即以史为鉴,我们应该避免什么,争取什么。18.(12分)【参考答案】示例信息:二战前,从基本没有干预到有限介入(或二战前,从保持地方自治传统到有限介入;或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走向国家干预);二战后,从积极干预到推动社区自治(或从政府积极干预走向推动社区自治)。【或社区治理观念变化: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到注重精神文明建设】(4分)说明: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传统、奉行自由主义政策,长期以来对社区治理几乎不干预;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罗斯福上台,吸取一战和经济危机的教训,实行新政,政府加强对经济、社区等领域的干预;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对社区的干预进一步完善,社区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滞胀”,采取新自由主义,减少政府干预;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美国两党轮流执政,两党执政理念不同,经济政策不同,也会影响社区治理观念。(8分)【答案解析】第一小问信息,据材料中1897—1929年美国政府“对社区几乎无干预”,“罗斯福(民主党)新政,对社区采取干预措施”得出二战前,从基本没有干预到有限介入;据材料中二战后美国政府“开启‘社区行动计划’”“刺激企业推动社区发展”“推出‘授权区和事业社区’”得出等二战后,从积极干预到推动社区自治。第二小问说明,据选必一及纲要下册相关所学,按照表格所划定的阶段,围绕两大信息分析得出美国建国后—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传统、奉行自由主义政策,长期以来对社区治理几乎不干预;二战前—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罗斯福上台,吸取一战和经济危机的教训,实行新政,政府加强对经济、社区等领域的干预;二战后—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对社区的干预进一步完善,社区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20世纪70年代—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滞胀”,采取新自由主义,减少政府干预;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美国两党轮流执政,两党执政理念不同,经济政策不同,也会影响社区治理观念。19.(14分)【参考答案】(1)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化;减少国家干预;调整国家与企业、市场的关系;削减政府开支和税收。(6分)(2)相似之处:在所有制方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