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初探_第1页
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初探_第2页
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初探_第3页
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初探_第4页
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初探摘要:本文从非语言行为的类型入手,探讨了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的作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非语言交流的形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非语言行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高等师范学校应该用其他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看等等细微末节……运用嗓子的技巧、声调、视线和动作上的技巧。这一切,对教师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而这些“细微末节”指的就是非语言行为,又称“身体语言。”

非语言行为,也称体态语言或态势语,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动作手势、面部表情、语调抑扬等来表达思想,达到互动交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非语言交流是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条重要的互动交流线,熟练掌握和运用它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能够灵活运用非语言交流,以便师生及时沟通情感,形象传递知识信息,深化语言表达内容,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堂非语言行为的类型

在人际交流中,人们除了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外,还同时伴随着一些动作表情,例如点头微笑、拥抱握手、怒目而视等等,这些动作表情就是非语言行为,它在人际交流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但能够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可分为四种类型。

1、体态交流

体态交流又称动态交流,是一种无声的交流,也称体态语。体态交流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来完成的,除了手势外,使用较多的体态语言是人的面部表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及手势将使知识内容的表达更直观、明了,并将他的思想活动与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也通过接收这样一些信息理解问题,并感受教师的精神状态与情感,“此时无声胜有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人际交流

人际交流又称静态交流,也是一种无声的交流。人际交流主要是指人际之间的距离。实际上,人与人互动时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也是人们沟通交流的一种手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距离的大小会给交流中的人一种心理上的暗示。或表示亲近、信任,或传达厌恶、疏远。除在讲台上以外,师生之间缩小距离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与学生沟通情感。

3、副语言交流

副语言是指辅助语言表达的部分,指语言的非语词方面,如声调高低、音量大小、节奏快慢、语音情感等,它不是词语本身,却属于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属于有声交流。副语言交流的运用会使运用者带有明显的情感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副语言系统,向学生传递各种积极的信息与情感,鼓舞、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堂非语言行为交流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经过实验研究公式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十38%的音调十55%的面部表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教学固然重要,但非语言交流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1、深化课堂语言表达,使知识信息传递更加直观、形象,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知识的学习储存,听到的能记忆20%,看到的能记忆30%,边看边听的能记忆60%。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表达的内容就属于边看边听的范畴。实际上,很多教师都在无意之中使用着非语言交流的教学方式,利用手势强化语言讲解,通过体态语言直观地把信息传递给学生,既强调了重点,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教学效果很好。

2、实现课堂教学隐性化管理,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进行。

课堂教学隐性化管理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非语言性的间接方法控制课堂或通过某些潜在力量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状态的一种管理方法。现在的高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个性、自尊心极强。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言辞激烈的批评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反之,静静地凝视,轻轻地抚摸会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有效地组织了课堂教学。

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互动交流。

高校的师生之间,既存在着教学关系又存在着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意味着师生双方心理的趋近和趋同反映,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暗示,有助于学生形成教师期望的某种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辅以适当地非语言形式,如关注、期待的神情,信任、鼓励的目光,满意、赞赏的微笑,会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积极的情感信息,并对有关的信息及时反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思路,从而实现教学互动交流。

4、为人师表,展示教师人格魅力,体现教书育人原则。

与其他学生群体不同,除文化知识外,高校学生已经不仅仅需要从教师身上学到外表修饰、衣着打扮方面的东西了,更重要的是从教师身上学到有关学习态度、科研方法、品格修养、生活方式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信息渠道多样,学生中有许多信息可能是教师没有的,那么,教师对学生的颌首赞许、对其新信息的关注渴望、对新知识的谦虚好学,这些正面的无声暗示无不向学生展示他完美的人格魅力,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体现了教书育人的原则。

三、正确运用非语言行为交流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进行动态交流。

体态语是指教师的面部语言及手势语,是教师的文化修养、风度气质的外在体现,是“文化的表征”。在课堂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举止得体、感情充沛、仪态端庄,把积极、热情、向上、乐观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带给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恰当地运用面部语言。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在与学生交流时,尽量运用如微笑、赞许、鼓励、期待等生动的面部表情,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恰当地运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思想,强化语言表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教师在运用体态语时,应该自然适度、大方得体,切忌手舞足蹈、眉飞色舞,造成学生的反感。

2、巧妙地利用身体距离进行静态交流。

身体距离是衡量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尺度。一般来讲,人际关系密切程度与身体距离成正比,身体距离缩小会使对方产生更深的情感效应,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同,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感觉。教师站在讲台上最能体现师道尊严,这种威严是由于教师和学生所处的

位置和距离潜意识里带来的,教师容易控制课堂秩序,但不易于活跃课堂气氛;当教师走下讲台,适度地走近为学生讲授,同时伴随目光的巡视、手势的交流,则更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课堂气氛会更好。

利用身体近距离无声交流还有助于纠正一些同学课堂上的小动作,与公开指责批评相比,既不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3、准确地利用副语言进行有声交流。

除了利用体态语和身体距离进行无声交流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副语言进行有声交流。

副语言属于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尽管副语言无固定意义,但却能准确传递词语之外的感情信息。同一些话语可能由于副语言的伴随分别具有不同的意思,如赞扬与讽刺。教师在利用副语言系统时,应该向学生传递那些具有积极向上、肯定意义的副语言信息,用自己的热情与智慧感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利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对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