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诗歌的心灵书写_第1页
贾岛诗歌的心灵书写_第2页
贾岛诗歌的心灵书写_第3页
贾岛诗歌的心灵书写_第4页
贾岛诗歌的心灵书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贾岛诗歌的心灵书写

贾岛是唐诗人,他对这个微妙的主题并不热情,对唐代诗人乃至汉代诸神的英雄和伟大也不感兴趣。严饮在沧浪的诗中也讽刺他的诗为“昆虫之声”。有研究者认为,对于此种狭窄观物角度及琐细衰败题材之偏爱,皆缘于贾岛僧徒经历、举场挫折、生活窘困影响下,其襟怀日益委顿所致。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未免有失偏颇。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诗人长期居于清幽冷漠处,远离市井红尘,虔诚地记录所见幽微之景,冷僻之境,而此景此境正是众多贫寒士子所共历,独贾岛能发扬踔厉,亶然而歌,推敲锤炼之功不可没。笔者认为,题材上的狭隘其实是另外一种开阔,大而言之,是由个体的生命体验反映时代的寒寂,社会的没落,大唐王朝的秋天。一、诗人的诗歌作诗唐宪宗元和年间,科场请托之风尤盛,以致出身寒微的考生几乎与榜文无缘。清人王士禛亦指出:唐时知贡举皆预定,亲知权要皆得荐其私人,乃至榜帖亦属他人为之。出身微贱,缺乏外援的贾岛注定将会经历一个由于社会制度不公而导致的人生命运蹭蹬。在《重酬姚少府》一诗中,诗人哀叹:“茫然九州内,譬如一锥立。……百篇见删罢,一命嗟未及。”贾岛连续应试十余年,皆未能及第,备尝场屋之苦。在时世的幻灭沉浮中,个体生命犹如尘芥般渺小微茫,生命的真义在哪里?青春易逝,彷徨无依之际,诗人发出“应怜独向名场苦,曾十余年浪过春”(《赠翰林》)、“商气飒已来,岁华又虚掷”(《感秋》)、“人皆闻蟋蟀,我独恨蹉跎”(《答王袐书》)的悲慨。在蹉跎岁月之中,诗人有意无意间将生命的旨归转向静思、冥搜,转向苦吟而近于痴狂。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说贾岛:“形貌上虽然是个儒生,骨子里恐怕还有个释子在。”33前半生的禅房经历无疑对贾岛秉性、气质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诗人也自称“言心俱好静”(《题长江》)、“耽静非谬为,本性实疏索”(《斋中》);后半生寂寞萧索的求仕生涯也直接影响了其“清奇幽僻”的诗歌主旋律。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云:“阆仙五字诗实为清绝,如‘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又如‘移居见山烧,买树带巢乌’、‘雁惊起衰草,猿渴下寒条’、‘夕阳飘白露,树影扫青苔’,皆于深思静会中得之。”这是一个令人感伤和无可奈何的时代,曾经的光芒四射与文采飞扬已随风而去,固有的贤愚倒置、黑暗阴霾仍在继续妆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诗人在静观默照中变格入僻,独开生面,另立苦吟一派,戛戛独造,卓然不群。“默默空朝夕,苦吟谁喜闻”(《秋暮》)、“风光别我苦吟身”(《三月晦日赠刘评事》),尽管如此,诗人仍是“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据载,贾岛“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唐代诗人以其对诗歌的独特造诣与奉献,在后世赢得了诸多崇高的称谓,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还有“诗鬼”李贺和“诗豪”刘禹锡,如以此标准来衡量贾岛,“诗痴”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诗意灵魂的坚韧也赢得了众多的理解与追慕。胡适对此作了充分肯定:“这样认真的态度,便是杜甫以后的新风气。从此以后,做诗不是给贵人、贵公主作玩物,也不仅是应试的工具了,做诗成了诗人的第二生命。”贾岛虽没有把诗作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但他却把诗歌与生命融为一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贾岛真正提升了文学对于生命本身的价值。二、奇小意象—自然物象——时代心理的折射贾岛不以世事营营为念,却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放到风、云、雨、雪及虫、鸟、苔、叶等自然物象上。韩愈曾赠诗对贾岛在此方面的突出表现予以褒扬:“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赠贾岛》)据统计,阆仙诗写云约九十六次,写风约九十次,写雨约八十二次,写雪约六十二次,写蝉虫类约四十五次,藓苔类约二十二次,叶类约三十九次。试以蝉为例:“日午路中客,槐花风处蝉”(《京北原作》)、“穴蚁苔痕静,藏蝉柏叶稠”(《寄无可上人》)、“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闻蝉感怀》)、“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早蝉》),蝉影、蝉声、蝉情,可谓深得“蝉”趣。长久的寂寞艰辛换得悠远凄厉的长鸣,这就是蝉的生活。贾岛逃离自我营造的精神碉堡,从自然世界中发现美,创造美,这是一种源于生命的艺术,折射出生命的无尽光彩。阆仙诗中奇僻意象尤为显著,蛇、蚁、萤、蛩、鸠、鹘、鹰、雀、驴、麋、鼠、蟾蜍等自然物象频繁出现。许学夷《诗源辩体》云:“贾岛五言律,……‘露寒鸠宿雨,鸿过月圆钟’等句,最为奇僻,皆前人所未有者。”3328阆仙诗中另有诸多凄凌凋落的衰败景象,如孤屿、野苔、寒草、古桐等等,虽然外形突兀斑驳,扭曲枯涩,但是由于它们身上凝刻着在漫长生命历程中与自然顽强抗争的痕迹,凸显了生命的个性色彩与主观意念,因而更潜藏着一股蓬勃不息的生命力量。奇僻意象之外,阆仙集中更多还是细腻观察、生动描写自然的佳句,如:柴门掩寒雨,虫声出秋蔬。(《酬姚少府》)寒草烟藏虎,高松月照雕。(《寄龙池寺贞空二上人》)空地苔连井,孤村火隔溪。(《寄武功姚主簿》)荒榭苔胶砌,幽丛果堕榛。(《题刘华书斋》)长长人长月,长长火长长。(《寄长长长》)怪禽啼长长,落日恐行人。(《暮过山村》)过桥分长色,移石动云根。(《题李凝幽居》)篱落罅间寒蟹过,莓苔石上晚蛩行。(《酬慈恩寺文郁上人》)这些诗句简淡超逸,包蕴深情,透露出无尽的衰飒与苍凉。王维以禅喻诗,诗中有画,这些特色在贾岛诗中都有卓越的体现。只是由于时代、境遇、心态的不同,王维诗安恬娴静,充满诗情画意,而贾岛诗中幽独奇僻的意象,构成冷漠萧索的意境,缺乏鲜活的色彩与灵动的情调,仿佛陷入了生命的沉寂,他更多感悟到的是生命的秋天。吴冠中评道:“贾岛以苦吟闻名,他的诗中潜藏着形式美感,他之苦吟也许苦于极难找到诗与画的交汇点”,此语中的。这些悃愊无华的诗句都蕴含着摄人心魄的“动”,正所谓“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尘世的喧嚣仿佛顷刻间沉寂下来,幻化成毫无遮拦的存在,这线条的简净,色调的凄清是存在的表象,而表象的背后,是律动不安后灵魂的升腾。阆仙以枯冷萧瑟之景抒写苍凉的内心世界,将生命的存在定格于人类的艺术长廊,赋予自然以艺术的生命,在孤寒静谧中捕捉到生命的永恒。有学者曾批评贾岛“只感官张着眼睛往有清凉色调的地方涉猎去。”36实际上贾岛又岂“只感官张着眼睛”,他是张着心灵之眼去寻觅。“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自然界的欣欣向荣,蓬勃的生命的舒畅,需要抒写,“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李白《长歌行》),春天的朝气蓬勃映现出时代的绚丽繁盛;自然界的寒寂寥落同样需要抒写,阆仙诗中清凉色调之弥漫,不也映射出时代的衰败颓丧吗?三、优化贾岛的统观和情感优秀作品不唯反映鲜明的社会图景,亦展现鲜明的自我形象。李白的浪漫疏狂,杜甫的沉郁执着洋溢于诗句的字里行间。贾岛每以“病蝉”、“病鹤”、“病鹘”自喻,借物兴怀。《病蝉》一诗写道: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折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诚如方回所言:“蝉有何病?殆偶见之,托物寄情,喻寒士之不遇也。”(《瀛奎律髓》卷二七)由于讥刺公卿,贾岛因此而被逐出关。《唐诗纪事》卷六五平曾条载:“曾,长庆二年同贾阆仙辈贬,谓之举场十恶。”生活的窘困也坦然呈现于笔端。阆仙自言:“寂寞吾庐贫”(《长孙霞李溟自紫阁白阁二峰见访》),但究竟贫到何种程度?“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客喜》)、“羁旅复经冬,瓢空盎亦空”(《冬夜》),诗人饥寒交迫,为衣食担忧,贫困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他,有时甚至落到“拄杖傍田寻野菜,封书乞米趁朝炊”(张籍《赠贾岛》)的地步。从《朝饥》一诗中,我们可窥探到贾岛饥贫状况之大概情形: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燃。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天。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市集上薪柴堆积如山,诗人家中却无柴可燃;井底虽有甘泉,锅釜中却无米可炊。自然环境也不眷顾他,阴霾塞天,大雪纷飞,寒冷令放置在西床上的琴都被冻折了两三弦。但诗人恪守古训,绝不因饥寒而求告于富贵之门,贫贱的贾岛自有一股兀傲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男儿有泪不轻弹,即便流泪也是“感时花溅泪”式博大的情感,而阆仙诗中多次出现泪的意象:“常恐滴泪多,自损两目辉”(《客喜》)、“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下第》)、“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泪流寒枕上,迹绝旧山中”(《冬夜》)、“三十年来长在客,两三行泪忽然垂”(《夏日寄高洗马》)、“故园千里数行泪,邻杵一声终夜愁”(《上谷旅夜》)。陆时雍《诗话总镜》评论贾岛的诗为“气韵自孤寂”,5121而这枯寂之中蕴藏着强劲的生命的力,对于生命的激情、渴望、彻悟与留恋。生命的苦痛在情感郁结之间一点点稀释消散,展现出诗意的生命之美。阆仙生于诗歌的时代,即便已无如椽巨笔,即便是一己之苦痛,也必以诗的语言表达,如此真情缱绻,不也正是对生命的别样至诚与珍爱吗?在另一首诗《雪晴晚望》中,诗人游目骋怀: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长火长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溪云、白屋、寒日、危峰、野火、断烟,一组幽独的意象笼罩于霁色冷光之中,神情索寂、衰迈老朽的诗人自我形象在一片寒寂静穆中更显清晰明澈。热爱生命,就必须肯定生命的全过程,包括它的衰老、痛苦与死亡、生之快意与死之坦然,人类的整体生命之花才能获得完美的统一,显出更加靓丽的风采。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谓:“贫老愁病,流窜滞留,人所不谓佳者也,然而入诗则佳;富贵荣显,人所谓佳者也,然而入诗则不佳。”1976韩愈亦云:“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其实,穷苦愁病并不是决定诗歌“工”、“佳”与否的直接原因,其要旨所在乃是穷愁哀苦背后所凸现出的时代风云对于个体灵魂的刻镂。四、必须特别强调的政治人生贾岛诗集中绝大部分是寄赠酬唱之作,这足以说明,贾岛在徜徉自然、寄情山水之余,并没有忘却现世的友朋,对友谊的珍视一如对自然的热爱。他一生都在寻觅知音,有十余首诗表达了这种心情。诗人雅量高致,赋阳春白雪之操,盖和者必甚少,所以才有企盼知音之音。“刊文非不朽,君子自相于”(《酬姚少府》),因此诗歌创作不但是贾岛仕途失意之慰藉,更成为安身立命之依靠。诗人相知的朋友主要有两类,一为仕途知音,韩愈可谓此类知音的代表。在《寄韩潮州愈》一诗中,贾岛离思萦怀,寄托了对这位仕途师友的真情眷念与深挚友谊: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长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纪昀评此诗曰:笔力奇横,意境宏阔,音节高朗,长江七律有数之作。(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卷四三)正是这些仕途的知音给了贾岛在漫长而艰辛的仕途上坚持不懈的勇气。“愿为出海月,不作归山云”(《卧疾走笔酬韩愈书问》),诗人于此表达了笃志不移的入世信念,然而屡次落第和长年的窘困,使得贾岛发出“下第人不耻,遗才人耻之”(《送沈秀才下第东归》)、“半应阴骘与,全赖有司平”(《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觐》)的责问与企盼。终其一生,贾岛皆未得第,他的人生轨迹始终未曾远离世外高谊。今传《长江集》涉及僧、道、隐者、逸人的诗约百余首,如《送天台僧》、《送胡道士》、《怀紫阁隐者》、《送孙逸人》等,几占全集三分之一。告别木鱼青灯的贾岛,在历尽红尘纷扰后,反思修道成仙,聆听空谷足音,以孤鸿为俦,野鹤为侣,用心灵去体悟生命的真义,远离了世事喧嚣,却接近了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阆仙在《感秋》一诗中如此坦露心迹:“四序驰百年,玄发坐成白。喧喧徇声利,扰扰同辙迹。傥无世上怀,去偃松下石。”游走于方之内外,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却客观上成就了贾岛以自然物象为题材,尽情抒发其生命觉醒与人文关怀。为一切生命的色彩而痴迷,为艺术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