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元提要这一单元的文章分为七个话题。《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四篇短文讲了为人君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借用形象的事例说明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否则只会缘木求鱼。《王何必曰利》讲了维持国家要靠什么,需要的是义而不是利,说明了只顾求利的危害,现在以德治国可谓受孟子思想的影响。这一话题分析得细致且通透,明确地告诫为政者一定要掌握好这一原则。《民为贵》显现了孟子的思想高度,以人为本,国君把百姓放在心上,那么百姓就有归宿感,就会竭尽全力地为君王服务,也就成为我们盼望的和谐社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演化为我们今天的立政为民、公平公正民主的精神。《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体现了孟子的政治理想,与百姓同忧乐,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中。“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这样的政治环境,则会集四方之民如水之归下,在当时能有这样的远见,的确精深。《人和》这一话题谈了内部团结一致的重要性。“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文章运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使得表意异常酣畅,让人深信不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高屋建瓴,谈了大丈夫与一般人的不同:心存道义,能够经受一切考验,在磨难中成就自我,提升自我。“集义”这一观点更为精深,它是我们现在“终身学习”观点的本源。《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说了人与非人的不同,这一话题的文章多在反面用墨,明确而警醒,数千年来华夏儿女都在接受着它的警示与监督。学习本单元的文章,首先要注意把握孟子的思想要义,其次要注意体会孟子文章的雄浑气势,学习其说理善用比喻、行文多铺排的艺术特点,注意体会其表达效果。二、走近“诸子”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大变革、价值观念冲突日益加剧的时代,同时也是学术思想大争鸣、大解放的时代。孟子怀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雄心壮志和宏伟抱负,前半生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前后四十余年。孟子以积极的入世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改革方案,一直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奔走呐喊,但他的政治学说和主张却被认为是“迂阔而不切实际”,没有被当权者接纳。孟子空怀一腔政治热情无法付诸实践,但却对自孔子以来的儒家思想做了一个整体性的梳理,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孔子之后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思想传人之一。2.时代背景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相互之间战事频仍。战争的规模也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人民的生活极端痛苦,“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目睹当时社会纷乱之景,认为天下“定于一”,主张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所以他游说梁惠王、齐宣王,乃至宋、滕等小国的统治者。但是他的理想终究未能成功。大国忙于逐鹿中原,攻城略地;小国则苟延残喘,希求自保。孟子的理想与社会的现实脱节,这就使他的主张不可能被付诸实施。3.核心思想(1)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者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充这四端就足以保四海,不扩充这四端则不足以事父母。基于这种认识,“孟子道性善”(《孟子·滕文公上》)的意思不是指人性原本都是善的,而是说人的本性中有几棵非常小的、可以发展成善德(比如仁、义、礼、智)的苗子,人性中其余更多的部分则跟禽兽没有什么差别。美德就来自于保持和发扬人性中这一点不同于禽兽的东西。所以,保持和发扬的功夫至关重要。(2)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大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的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的观点。(3)提倡仁政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很容易成就王业。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是,分给每一位成年男子五亩宅地、一百亩私田,使百姓在经营公田之余经营私田,使他们有足够的财产养生送死;而后推行教育,向百姓申明孝悌等伦理道德规范,使他们养成善德(见《孟子·梁惠王上》)。仁政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三、品评经典1.作品解读《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活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孟子》长于论辩,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2.名家评说在忧患中可以得到生存,在安乐中会获至灭亡傅佩荣孟子提醒我们,在追求快乐的时候,要注意到它跟危险跟灭亡有时候是连在一起的。忧患,这两个字,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儒家思想就具备一种忧患意识。我们读《易经》,后面有《易传》,《易传》代表的是儒家的思想,书中一再强调: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因为宇宙万物都有它的规则,生物之间有食物链,有生物平衡,生态平衡。人不一样,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的话,他不知道怎么去思考,去选择,去判断,最后会弄得天下大乱。人需要受教育,人就要忧患这个问题。人没有受到好的教育,将来就不会快乐,而是痛苦。《中庸》里说:天地之大,人犹有所憾。天地这么大,人还是觉得很遗憾。人类这个生命不会自然发展,身体虽然会自然成长,但是你还需要接受教育。因为你是万物之灵,如果你在思想上,在精神上,没有方向的话,恐怕就会误入歧途。所以,孟子特别强调忧患,如果一个国君“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那就好了。以天下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的忧愁为忧愁,后来发展到,宋朝范仲淹说的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过,我更欣赏孟子的原话,范仲淹说得非常好,但是没有人做得到。你要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你就永远不会有快乐,因为天下永远有不快乐。而孟子的思想比较具有普遍意义,如果“乐”跟“忧”都以天下人为标准来考量,你自然可以称王天下,天下人都欢迎你!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强调人应该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但是,从忧患这两个字来看,忧是忧愁的意思,患是担心的意思,难道我们的人生真的应该在忧愁和担心中度过吗?还要不要追求快乐?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我有一辈子的忧愁,但是没有一天的患,患代表担心,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的终身之忧,是想到舜。舜本来是一个平凡的人,后来才变成圣贤,造福天下百姓。我本来也是个平凡人,可是到现在我还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长进,所以,我要一辈子都去忧愁这个事情。没有一朝之患是什么意思呢?不会说今天有什么事情,会让我觉得难过,过不去的。反省自己,我只要做到两点,第一是仁,第二是礼。仁就是我非常真诚,做好事。礼就是我遵守规范,一切按照礼仪来做,与人互动。那么,一天之内即使有一些损失,抑或有一些获得,也不值得我去喜怒哀乐,这就是没有一朝之患。人的这种快乐跟忧患连在一起,我们就会知道孟子的立场,你不要以自己的快乐去考虑问题,你要考虑到天下人。那么,一般的人会说:我又不是政治领袖,我干吗要考虑那么多?(节选自《孟子的智慧》)一、王好战,请以战喻名句: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释义: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运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我参观过法国卢浮宫,也参观过中国故宫博物院,它们珍藏着千万件艺术珍品,吸引人们眼球的正是其展现的多样文明成果。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一、字音辨识鸡豚(tún) 饿莩(piǎo)槁矣(ɡǎo) 庠序(xiánɡ)墦间(fán) 施从(yí)浡然(bó) 卒然(cù)餍酒肉(yàn) 洿池(wū)良人(jiàn) 数罟(cù)(ɡǔ)弃甲曳兵(yè) 狗彘之畜(zhì)二、通假字1.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返回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斑白4.由水之就下“由”通“犹”,如同5.蚤起“蚤”通“早”,早上6.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斜行eq\a\vs4\al(7.)卒然问曰“卒然”同“猝然”,突然eq\a\vs4\al(8.)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1.王eq\b\lc\{(\a\vs4\al\co1(①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大王,指梁惠王,②王道之始也名词,泛指君王,③然而不王者动词,称王))2.道eq\b\lc\{(\a\vs4\al\co1(①是非君子之道名词,正道,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③吾道一以贯之动词,主张))3.然eq\b\lc\{(\a\vs4\al\co1(①河东凶亦然代词,这样,②填然鼓之助词,……的样子,③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④太后曰:“然。”形容词,表示肯定的回答))4.数eq\b\lc\{(\a\vs4\al\co1(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②数罟不入洿池密,③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读shuò,屡次))5.发eq\b\lc\{(\a\vs4\al\co1(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指开仓赈济饥民,②百发百中发射,③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6.直eq\b\lc\{(\a\vs4\al\co1(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副词,只,仅仅,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③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7.胜eq\b\lc\{(\a\vs4\al\co1(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也尽,②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才华出众的,③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盛大的,④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⑤驴不胜怒,蹄之忍得住))8.顾eq\b\lc\{(\a\vs4\al\co1(①又顾而之他回头看、环视,②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看,视,③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顾念,④蹈死不顾顾惜,⑤将军宜枉驾顾之看望,拜访,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⑦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只是,只不过))9.以eq\b\lc\{(\a\vs4\al\co1(①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介词,用,拿,③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⑤以卫王宫连词,表目的,来,相当于“而”))10.与eq\b\lc\{(\a\vs4\al\co1(①孰能与之动词,亲附,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交好,③吾与点也赞成,④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等待,⑤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予,授予))四、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穿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名词作动词,吃4.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5.骄其妻妾形容词作动词,轻视6.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意动用法,以……为羞,感到羞耻7.去关市之征动词作名词,征收的赋税8.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形容词作动词,减轻9.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名词作状语,每天五、古今异义1.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2.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的人,不定代词。今义:表选择的连词。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4.是非君子之道古义:这样做不符合。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六、特殊句式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2.是非君子之道判断句3.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判断句4.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宾语前置句5.而良人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句6.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7.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七、熟语积累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八、名句积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本课选录了《孟子》中的四则文章,第1则选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第2则用寓言的形式,形象地描述了一个齐人靠乞讨残羹冷炙以求一饱,却又在妻妾面前假充阔佬、竭力炫耀欺骗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为追求富贵利达而不择手段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第3则用偷鸡者的故事,证明了知错不改的荒谬,阐明了“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的道理。第4则孟子以久旱禾苗逢雨蓬勃生长为喻,对梁襄王讲述了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赏析]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成就王业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这句话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提出了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即以民为本。一个国君或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先使百姓生活殷实,得到百姓的拥护,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政治与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国家力量才会强大。2.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赏析]站在君子的立场上看,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涕泣于庭中的,是很少见的。这句话讽刺了那些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它告诫人们,做人要讲礼义,知廉耻,通过正当手段勤劳致富。1.选文第1则(《王好战,请以战喻》)中,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要以“王好战,请以战喻”?[明确]可喻的事物很多,之所以用打仗为喻,是因为梁惠王喜欢打仗,用他熟悉的事例设喻,让他领悟“五十步笑百步”的不对,比较容易。“王好战,请以战喻”总提一句,然后举出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根据败逃距离的远近,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进一步启发,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两句忽然转入正题,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这就为孟子提出“仁政”“王道”顺理成章地铺平了道路。2.从第1则选文看,孟子所宣扬的“王道”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明确]从第1则选文看,孟子“王道”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先要采取措施,保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使之“养生丧死无憾”;接下来使百姓发展桑蚕生产,发展家庭养殖,发展农业生产,保证百姓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再接着就是发展教育,促使百姓完善德行。3.孟子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表现了高超的论辩技巧。结合选文,谈谈孟子的说理艺术。[明确](1)孟子的主要说理特点是层层递进,步步紧逼,先驳后立,破中有立,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证,使用比喻、类比、反诘等修辞手法,强化论辩力与说服力。例如选文第1则,先是梁惠王提出疑惑,接着是孟子设喻解惑,最后是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相互呼应,更使文章结构严谨而完整。(2)善用寓言说理,委婉形象,耐人寻味。孟子利用寓言说理,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戏剧化的显示:或者更有力地凸显了事件的本质,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来显示魏国政治与邻国政治的差别;或者使可鄙的更见其可鄙,如用齐人乞讨于坟墓之间来显示追逐富贵利达者蝇营狗苟;或使荒谬者更见其荒谬,如用偷鸡者知道了自己的行为不合道义却不停止,来显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合道义,却要等到来年才改变措施的极端荒谬……寓言使孟子的文章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彩。4.本文四则选文分别讲了哪些寓言故事?各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寓言道理五十步笑百步说明了统治者应反省自己,废除虐政,施行仁政的道理齐人乞墦指责了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连妻妾都为他感到无地自容的人邻人攘鸡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的行为,揭示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心民生的道理禾苗遇旱枯槁,遇雨而兴盛隐喻了百姓遇暴政而痛苦、遇仁政而归之的道理,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好处:①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②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生动,易于引人入胜,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从而接受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人们都认为孟子“善辩”,试以本课中孟子见梁襄王一节为例,分析其是如何“善辩”的。[明确]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些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孟子对付梁襄王,首先在于善于察言观色而择言。他见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因而讲话直截了当,毫不婉转曲折。其次在于围绕中心,逐步展开论述。梁襄王的命题是:“天下恶乎定?”意即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襄王不知“孰能一之”,问的都属于治国的常识性问题,孟子也就以严密的逻辑联系,用启发与阐释相结合的言论,使之启蒙益智。孟子循着梁襄王问题的思路,逐步提示所要讲的内容,而不径直揭底,使对方在获得某种满足之时,又有新的不满足,这种“引而不发,跃如也”的讲话艺术,较之捷言尽说更能收到效果。1.eq\f(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用尽心思了!)eq\b\lc\[(\a\vs4\al\co1(焉、耳、,矣:都))eq\b\lc\\rc\](\a\vs4\al\co1(是句末语气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eq\f(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黄河以北遇到饥荒,就把百姓移到黄河以东去,)eq\b\lc\[(\a\vs4\al\co1(河内:指魏国黄河以北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凶:指闹饥荒、歉收。河东:战国时指今山西西))eq\b\lc\\rc\](\a\vs4\al\co1(南部,一带。))eq\f(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移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遇到)eq\f(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eq\f(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邻国的百姓不减少,我的百姓不增加,为什么呢?”)eq\b\lc\[\rc\](\a\vs4\al\co1(加少:更加,少,减少。))eq\f(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打比方。)eq\f(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咚咚地敲着战鼓使战士前进,敌我双方的刀剑戈矛等兵器已经交接,)eq\f(弃甲曳兵而走。,(有的战士)抛弃了护身衣,拖着兵器逃跑。)eq\b\lc\[(\a\vs4\al\co1(填然:形容声音,巨大。鼓:动词,))eq\b\lc\\rc\](\a\vs4\al\co1(击鼓。曳:拖,着。兵:兵器。))eq\f(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跑了百步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eq\f(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五十步后停下来。(如果)用自己跑了五十步去嘲笑别人跑了一百)eq\f(步,则何如?”,步,那么(大王以为)怎么样?”)eq\b\lc\[\rc\](\a\vs4\al\co1(或:有的人。何如:宾语前,置,“如何”,译为:怎么样?))eq\f(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梁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跑得不够百步罢了,这同样)eq\f(走也!”,是逃跑啊!”)eq\b\lc\[\rc\](\a\vs4\al\co1(直:副词,,只,仅仅。))eq\f(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你的)人民)eq\f(多于邻国也。,比邻国的多了。)eq\b\lc\[\rc\](\a\vs4\al\co1(无:不,要。))eq\f(不违,(治国的人)役使百姓不违背)eq\f(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农作季节,粮食就吃不完;)eq\b\lc\[\rc\](\a\vs4\al\co1(谷:粮食的统称。胜:,(shēnɡ),副词,尽,完。))eq\f(数罟不入洿池,,不让百姓拿网眼细密的渔网到鱼塘打鱼,)eq\b\lc\[\rc\](\a\vs4\al\co1(数(cù):密。罟(ɡǔ):,网。洿(wū):池塘。))eq\f(鱼鳖不,鱼鳖就)eq\f(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吃不完;让百姓按时节拿着斧头到山林里砍伐树木,那么木材就会)eq\f(胜用也。,用不完。)eq\b\lc\[\rc\](\a\vs4\al\co1(以时:按一定的季节。斧斤:砍伐林,木用的斧、刀类工具,这里用作动词。))eq\f(谷与鱼鳖不可胜食,,粮食和鱼鳖吃不完,)eq\f(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木材用不尽,这样使得百姓供养家人或给死去的家人办理丧)eq\f(无憾也。,事,就都没有遗憾了。)eq\b\lc\[\rc\](\a\vs4\al\co1(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eq\f(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供养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办丧事都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eq\f(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开端了。五亩住宅的土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eq\f(衣帛矣。,上丝织品的衣服。)eq\b\lc\[\rc\](\a\vs4\al\co1(树:动词,栽植。,衣:动词,穿。))eq\f(鸡豚狗彘之畜,无,鸡、狗、猪的饲养,不要)eq\f(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错过繁殖的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eq\b\lc\[(\a\vs4\al\co1(豚(tún):小,猪。彘(zhì):))eq\b\lc\\rc\](\a\vs4\al\co1(大猪。畜:,饲养。))eq\f(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亩的田地,不要因为徭役等耽搁农事,)eq\f(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一个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小心办好教育,)eq\f(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反复向学生讲明孝敬老人、顺从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eq\f(不负戴于道路矣。,(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用头顶着东西了。)eq\b\lc\[(\a\vs4\al\co1(夺:失误。庠序:泛指学,校。申:重复说。孝:))eq\b\lc\\rc\](\a\vs4\al\co1(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颁:同“斑”。))eq\f(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七十岁的人穿帛衣吃肉食,百姓没有饥饿)eq\f(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没有寒冷,这样却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称王的,是从来没有的事!)eq\b\lc\[\rc\](\a\vs4\al\co1(黎民:庶民,人民。,然:这样。而:却。,))eq\f(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君王养的猪狗吃着人吃的东西却不知道约束,)eq\b\lc\[\rc\](\a\vs4\al\co1(检:约束,,限制。))eq\f(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开仓发粮赈救;)eq\b\lc\[(\a\vs4\al\co1(涂:道路。莩,(piǎo):饿死))eq\b\lc\\rc\](\a\vs4\al\co1(的人。发:打开,粮仓赈济饥民。))eq\f(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人死了,君王就说:‘不是因为我啊,是因为年成不好啊。’)eq\b\lc\[\rc\](\a\vs4\al\co1(岁:年景,一年,的农事收成。))eq\f(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这和用兵器杀死人却说:‘不能怪罪我啊,)eq\f(兵也。’王无罪岁,,只能怪罪兵器啊。’有什么不同!君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从政治上下功夫),)eq\f(斯天下之民至焉。”,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eq\b\lc\[\rc\](\a\vs4\al\co1(无:不要。,斯:则,那么。))(《孟子·梁惠王上》)2.eq\f(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齐国有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共同生活,她们的)eq\f(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丈夫每次外出,总是吃饱了酒肉才回家。)eq\b\lc\[(\a\vs4\al\co1(处室:住在一,处。其:她们))eq\b\lc\\rc\](\a\vs4\al\co1(的。良人:指丈夫。餍,(yàn):吃饱。反:通“返”。))eq\f(其妻问所与,他的妻子问与他在一起吃喝)eq\f(饮食者,则尽富贵也。,的是些什么人,(他就说)都是些富豪。)eq\b\lc\[\rc\](\a\vs4\al\co1(富贵:形容词用作,名词,富贵的人。))eq\f(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他的妻子对他的妾说:“丈夫每次出去,总是酒足饭饱才)eq\f(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回家;问他跟谁在一起吃喝,他)eq\f(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说都是些富豪。可是从来也不曾见有地位有声)eq\f(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望的人到家里来。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eq\b\lc\[\rc\](\a\vs4\al\co1(未尝:不曾。显者:有名望地位的人。显,显,赫,高贵。(jiàn):窥视。所之:所去的地方。))eq\f(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早上起床后,妻子便暗中跟随丈夫看他去哪里,整个)eq\f(与立谈者。,都城里没有一个站住跟他说话的。)eq\b\lc\[(\a\vs4\al\co1(蚤:通“早”。施(yí):,通“迤”,斜行,这里))eq\b\lc\\rc\](\a\vs4\al\co1(指暗中跟踪。国中:都,城内。国,国都、京城。))eq\f(卒之东郭墦间,之祭,最后到了城东门外的墓地,他走向祭)eq\f(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墓的人,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肉;不够吃,又回头环视,到另一个)eq\f(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坟墓去了:这大概就是他吃饱喝足的方法。)eq\b\lc\[(\a\vs4\al\co1(卒:最后、终于。之:去,,往。墦(fán):坟墓。顾:回))eq\b\lc\\rc\](\a\vs4\al\co1(头看,环视。,道:方法。))eq\f(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他的妻子回去后,(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他的妾说:“我)eq\f(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们的丈夫,是我们一辈子的指望。现在却是这个样子!”)eq\b\lc\[\rc\](\a\vs4\al\co1(仰望:依靠、指,望。终身:一生。))eq\f(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是妻子与妾两人讥笑怨骂她们的丈夫,并在庭)eq\f(于中庭。,院中相对哭泣。)eq\b\lc\[\rc\](\a\vs4\al\co1(讪(shàn):讥笑怨骂。相泣:相,向涕泣,面对面哭。中庭:庭中。))eq\f(而良人未,而丈夫却一)eq\f(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点也不知道,洋洋自得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妻妾面前骄傲自)eq\f(妻妾。,夸起来。)eq\b\lc\[\rc\](\a\vs4\al\co1(未之知:即“未知之”。之,代词,指上述,情形。施施(yíyí):喜悦自得的样子。))eq\f(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由君子看来,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eq\f(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哭泣于庭中的,是很少见的!)eq\b\lc\[\rc\](\a\vs4\al\co1(羞:意动用法,以……,为羞,感到羞耻。))(《孟子·离娄下》)3.eq\f(戴盈之曰:“什一,,(宋国大夫)戴盈之说:“让国君收十分之一的赋税,)eq\f(去关市之征,今兹,让国君除去交通要道以及贸易地点所征收的商贾税,今年)eq\f(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办不到;请让国君减轻赋税和关市之征,而等来年再完全停)eq\f(已,何如?”,止原来的做法,怎么样?”)eq\b\lc\[\rc\](\a\vs4\al\co1(什一:十分之一。去:免除。今兹:今年。,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轻。))eq\f(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说:“现在有一个每天都窃取他邻居一只鸡的人,)eq\f(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有的人告诉他说:‘这样做不符合君子的正道。’他说:‘请允许我减少)eq\f(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偷鸡的数目,每月偷一只鸡,而等来年完全不偷。’如果你知道)eq\f(其非义,斯速已,国君征收苛重的赋税不符合道义,就应当(促请他)抓紧终)eq\f(矣,何待来年?”,止这种做法,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eq\b\lc\[(\a\vs4\al\co1(日:每天。攘:窃取。,损之:减少偷鸡的数))eq\b\lc\\rc\](\a\vs4\al\co1(目。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孟子·滕文公下》)4.eq\f(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孟子拜见了梁襄王,出来,告诉人说:“看上去他)eq\f(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没有国君的威仪,接近他,看不出有什么叫人敬畏的地方。)eq\f(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他突然问道:‘天下怎样安定?’我回答说:‘天下安定于统一。’)eq\f(‘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他接着问:‘谁能统一天下?’我回答说:‘不爱好杀人的国君)eq\f(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能够统一天下。’他又问:‘有谁来亲附、追随他呢?’我回答说:)eq\f(‘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天下没有谁不亲附、追随他。王知道那禾苗吗?七八月间)eq\f(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如果)天旱,那么禾苗就会干枯了。天突然兴起漫天的乌云,)eq\f(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降下充沛的雨水,那禾苗就会茂盛地生长起来。那苗像这样,)eq\f(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谁能阻止它呢?现在天下的国君,没有不爱好杀人的。)eq\f(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如果有不爱好杀人的,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伸长脖子(殷切地))eq\f(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期待他了。果真像这样,百姓归附他,就好比大水流向低的)eq\f(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地方,气势盛大,谁能抵挡呢?’”)eq\b\lc\[(\a\vs4\al\co1(卒然:同“猝然”,突然。恶(wū):,何,哪里。语(yù):告诉。与:))eq\b\lc\\rc\](\a\vs4\al\co1(动词,亲附。夫(fú):那。然:用在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浡(bó),然:兴起的样子。人牧:指统治百姓的国君,人君。引领:伸长脖子。))(《孟子·梁惠王上》)【经典传承】以民为本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必须施行“仁政”。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爱民惠民,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宣扬礼仪道德。至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现实链接】让“城市绿道”不断延伸如今,若在上海、武汉街头停下脚,当地人或许会告诉你:他们引以为傲的地标,除了上海中心、黄鹤楼,还有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的绿道,还有东湖边的绿道,这让全国两会上的代表委员称赞它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之作”。放眼其他地方,南京的明城墙绿道、环紫金山绿道,广州的黄埔绿道,成都的天府绿道……绿道给城市提供了一套慢行系统。在树林掩映之中,步行道、跑道、骑行道依次排开,如琴弦并列,在高架、环线、地铁奏响的城市“快旋律”外,写下一首舒缓的“副歌”。快还是慢?这是辩论了很久的生活话题,最佳的答案,恐怕还是兼而有之。即使在陆家嘴上班的金融人士,再争分夺秒,也总有一刻愿意将时钟拨慢,走到楼下滨江绿道散散心。此时,绿道是添绿的步道,也是吟啸徐行的载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另一个“频道”。[运用评点]绿道是心灵通道,连接了城市与田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城市绿道,不仅是种草植树,更是用理念铺路。城市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人,生产之外,还有生活;建设之外,也需留白。在发展中能看得见具体的人,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城市规划的进步。美文放下虚荣,笑傲江湖(1)①谁不想采撷成功之树上的硕果,谁不想获得成功桂冠上的明珠。有些人总是在得到硕果和明珠后,大肆炫耀,如同那个不可一世、死爱面子、爱慕虚荣的泰利斯一样,用钢铁长城——铁骑,来练就集体舞蹈,向世人传递着好大喜功的特质,但最终被如死亡一般的“旋律”击败,“身死人手,为他人笑者,何也?”强烈的虚荣心在作怪。因此,无论何时何人,只有放下虚荣,才能真正笑傲江湖,傲视苍穹,成为实际上的强者。(2)②放下虚荣,以务实的心态迎接挑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过是白云苍狗。上苍赋予人类的不是夸夸其谈,追随虚荣,自我炫耀,而是脚踏实地务实开拓。何氏眼科创始人何伟博士,头顶九州大学十大杰出学生称号,但依旧平易近人。在作报告时,他向全场师生三鞠躬,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头顶无数荣誉光环,身拥巨大产业的他,没有趾高气昂,没有盛气凌人,这都源自于他放下虚荣心,以坦诚务实的精神,不懈地开创和进取,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果,何伟在赢得成功后不愿面对新的挑战,热衷于虚荣浮华,带着闪亮的头衔到处炫耀,医术就会停滞不前,管理就会出现混乱,还能有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做大做强、创造辉煌的何氏眼科吗?③放下虚荣,用理性智慧来展示强大。或许,今天有人在你面前炫耀名牌服饰,明天有人在你面前展示新买的山地车,后天在你面前秀秀流行的、平板电脑之类,你的爱慕虚荣之心会不会在不经意间悄然生起呢?请放下虚荣,回到现实看看:教室里面的莘莘学子,埋头苦读,发奋用功。他们倾其所能地拼搏,清楚目前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人生要义,用理性和智慧应对着人生的挑战。他们锁定目标,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追求,放弃华丽外表的包装,摒弃高科技物品的诱惑。用时间和成绩,向家长、和老师证明自己,用一种令人敬畏的自尊、自重使自己站立,成就最本色、最耀眼的人生。实践证明,这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才是最强大的不被打败的人。④放下虚荣,用坚毅果敢来超越梦想。虚荣只能阻止人们的进步,不能谱写华美的乐章。⑤在当今多元的社会中,人心越发趋于浮躁,越发去追求物质享受,而导致心理上的空虚、精神的虚荣,有的人甚至变得虚荣心膨胀。因参与网络赌球输掉2亿余元的郭美美被捕,她多次卖弄和炒作自己,极力为自己营造虚荣的“上流神话”,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对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予以匡正。放下虚荣,回归本心,积蓄正能量,超越美好的梦想,为“中国梦”谱写新的乐章吧!假如,你能静下心来,回归本心,总有一天,你会看到云层背后的光亮,你会发现,那个叫作虚荣的东西,就如浮云般悄悄跑掉了。(3)⑥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懂得,放下虚荣,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笑傲江湖,成为时代的开拓者,成为社会真正的强者。(4)赏析(1)文章题目深刻、新颖。“放下虚荣,笑傲江湖”揭示了文章中心,简洁凝练明确。(2)中心论点的提出自然恰当。运用泰利斯的事例,并用《六国论》中的名句进一步印证,并顺势分析,自然得出中心论点。(3)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②~⑤段在思路安排上清晰、严谨。中间用三个分论点统帅,用并列式结构行文。观点—事例—论证—结论,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论述有力。(4)文章的结尾用语亲切,富有亲和力,使作者的观点获得广泛的认同感。结尾与文题及开头照应,深化中心,简洁明快。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C.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D.什一,去关市之征解析:选D。A项“颁”同“斑”。B项“反”通“返”。C项“蚤”通“早”,“施”通“迤”。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eq\b\lc\{(\a\vs4\al\co1(孟子见梁襄王,就之而不见所畏焉))B.eq\b\lc\{(\a\vs4\al\co1(天下恶乎定,以小易大,彼恶知之))C.eq\b\lc\{(\a\vs4\al\co1(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什一,去关市之征))D.eq\b\lc\{(\a\vs4\al\co1(望之不似人君,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解析:选B。B项“恶”,何、哪里、怎么。A项前者为“拜见”,后者为“看”。C项前者为“统一”,后者为“一个”。D项前者为“看着”,后者为“期待”。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B.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以待来年然后已解析:选D。A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B项,古义:依靠、指望。今义:抬着头向上看;敬仰而有所期望。C项,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eq\b\lc\{(\a\vs4\al\co1(①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②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eq\b\lc\{(\a\vs4\al\co1(③就之而不见所畏焉,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选A。之:助词,凑足音节;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河东凶亦然 凶:谷物收成不好B.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C.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查解析:选D。D项中的“检”意为“约束”。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eq\b\lc\{(\a\vs4\al\co1(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B.eq\b\lc\{(\a\vs4\al\co1(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C.eq\b\lc\{(\a\vs4\al\co1(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eq\b\lc\{(\a\vs4\al\co1(①寡人之于国也,②然后解而送之于官))解析:选C。A.①介词,按照;②介词,用。B.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递进。C.①②均为结构助词,的。D.①介词,对于;②介词,到。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主要论述了如何施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B.“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C.孟子劝说梁惠王要施仁政,行王道,让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这样做就可以王天下了。D.孟子用了三组排比,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具体措施,以及实施这些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解析:选C。C项,行王道的内容除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外,还要教化民众,使百姓懂礼仪。8.孟子如何回答梁惠王“民不加多”的问题的?答:答案:孟子以战争设喻,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形象地说明梁惠王的执政与别国统治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暴政程度轻重不同而已,从而巧妙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夫子当路于齐公孙丑[注]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注】公孙丑:孟子弟子,齐国人。eq\a\vs4\al(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B.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都某商品房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 教育教学读书心得(5篇)
- 五分钟让青春无悔演讲稿800字(32篇)
- 用人单位授权委托书(33篇)
- 期末考试自我总结13篇
- 房地产销售的年度总结(35篇)
- 角的度量说课稿
- 临床医生四季度三基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围裙美术课件教学课件
- 违反《员工行为准则》的处罚规
- 2022年11月软考(高级)网络规划设计师上午真题
- 6.2 交友的智慧(课 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5届英语高三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中远海运物流限公司直属单位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1课 课题二《中外节日·中秋节和感恩节的比较》(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
- 2023年河北张家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微贷业务信贷经理考试真题
- 能源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2024年
- 团队协作课件教学课件
- 11《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1课《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浙教版2023
- 福建省龙海市龙文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