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园博会长沙园设计方案_第1页
北京园博会长沙园设计方案_第2页
北京园博会长沙园设计方案_第3页
北京园博会长沙园设计方案_第4页
北京园博会长沙园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园博会长沙园设计方案岳麓山是长沙的一大标志,鲜有人到长沙而不到岳麓山,到岳麓山则必到岳麓书院。岳麓书院的兴起,可追溯到北宋年间。北宋山长周式“教授数百人”;南宋理学家张轼出任山长后,岳麓书院更为兴盛;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来岳麓书院与张轼会讲,历时两月,史称“朱张会讲”。这次会讲吸引了大批士子纷纷返归前来听讲,“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一时舆马之众,饮

池水立涸”。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说:“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可以说,朱张会讲奠定了湖湘文化的思想基础,岳麓书院亦成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自宋而今,培养出了一批“岳麓巨子”,如魏源、曾国藩、毛泽东等,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朱张会讲期间,朱熹与张栻曾于岳麓山顶彻夜长谈,待到第二天破晓,方尽兴而归。望着冉冉升起的红日,朱熹欣然将此地命名为“赫曦”,并亲自题字。《一统志》载“朱子尝改岳麓山顶曰赫曦,亦以名台”,即为此事。1528年(明嘉靖七年),知府孙存复建"赫曦亭"于原址,又废。1790年(清乾隆五十年),山长罗典在岳麓书院大门前坪建一台,曰前亭,又名前台。设计主题及释义赫曦怀古赫曦:不论是北宋年间两大巨子长谈后迎接的朝阳,还是现在位于岳麓书院前台的赫曦台,都是一个载体,更是一个标志。在岁月的洗礼中,他们见证了湖湘文化的发展与变迁,见证了湖湘儿女的梦想与探索。怀古:体味的是湖湘历史传承的文化精髓:谦虚严谨的治学理念(问道)、心忧天下的自我责任(忧民)、经世治用的远大抱负(励志)、敢为人先的革新意识(革新)。设计脉络长沙园结合湖湘文化,将其精神特质融入景观,“问道”、“忧民”“励志”、“革新”作为湖湘文化的发展脉络,连接各个景区,形成主要游线。“问道”——久扣门扉,四处求道。展园的主入口,序列的开始部分,设九问、曲殇、千寻三景,展示谦虚严谨的治学理念。“九问”源自于屈原的《天问》,作为亭子的牌匾引人进入一个围合的小空间,以障景的手法,设置“赫曦怀古”景墙体现展园的主题。绕过古朴的景墙,眼前景象豁然开朗,来到园区的水面经过“曲殇”小桥,这是表现问道初期迷茫的状态;“千寻”是充分利用地形拾级而上,四处问道,显示出人们探索未知的曲折道路以及不懈的追求,也体现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所在。“忧民”——心忧天下,济时用世。展示心忧天下的自我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在长沙得到充分体现,引领众多有志之士心忧天下报效祖国。景区通过长短不一的石板小路与置石的组合,园林树木围合形成一个沉思的空间,“朱张亭”是源自典故朱熹与张栻在岳麓书院论学,举行了有名的“朱张会讲”,此亭与主入口形成对景,互为因借。“励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全园的至高点与核心景观,展现经世致用的伟大抱负。“致用”作为通往核心景点的转换空间,表达“经世致用,学用结合”的学术风气,这也是湖湘学派一直传承的文化精髓。“赫曦”仿赫曦台的布置格局,展现千年学府,传递书院授业解惑、务实理兼修德性的授业精神。“革新”——破除桎梏,敢为人先。敢为人先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两者兼容并包,相辅相成,使得长沙源远流长。“非前”是一条被植物围合的小道,因地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