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夜温》看小说《倾城》中的人物互换关系_第1页
从《夜夜温》看小说《倾城》中的人物互换关系_第2页
从《夜夜温》看小说《倾城》中的人物互换关系_第3页
从《夜夜温》看小说《倾城》中的人物互换关系_第4页
从《夜夜温》看小说《倾城》中的人物互换关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夜夜温》看小说《倾城》中的人物互换关系

菲茨杰拉德9年写的《洛兰》是他最打算的作品。然而,作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姐妹篇”,《夜色温柔》往往被前者巨大的成功所掩盖。如果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了浮华背后的破败和光鲜底下的陋俗,那么《夜色温柔》则通过更加贴近真实生活的人物和情节,更加哀婉动人的语言和意境,谱写了一曲“失乐园”中的爱与哀愁。作为“爵士时代”的最佳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无一例外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从一个角度看,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夜色温柔》也用大量篇章描写了觥筹交错的盛大派对,刻画出有钱人纸醉金迷的生活和空洞的灵魂。男主人公狄克理想的破灭亦即他美国梦的破灭,是作者对当时扭曲的社会道德标准的深刻反省。从另一个角度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不同的是,《夜色温柔》中的男主人公狄克受过良好教育,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精神病医师,在同行中享有极高的口碑。在从医过程中,他遇上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年轻女孩儿尼可。年轻的尼可美丽单纯,家财万贯,却遭受父亲的性侵犯并精神错乱。为了保护其隐私和更好地为其治疗,他接受了尼可的爱并与之结婚。为了彻底治愈尼可的精神疾病,狄克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事业,陪伴尼可四处度假享乐。在度假中,年轻的电影演员萝丝玛丽出现。后者为狄克的成熟气质所吸引并大胆追求,而狄克也爱上了萝丝玛丽的青春风采,正如若干年前与尼可相恋一样。然而期间尼可病情反复,加上两人之间欲盖弥彰的裂痕,狄克身心俱疲,精神状态每况愈下,最后自甘堕落,远走他乡,而尼可早已投入新的追求者的怀抱。《夜色温柔》的故事分为3个部分,时而倒叙,时而插叙,令读者感到仿佛置身于一场错综复杂的梦境,如同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一、狄克对自己的救赎作为“美国梦”的化身,美丽的黛西让盖茨比耗尽精力、倾其所有,最后还成了她的代罪羊。盖茨比至死也没有明白,除去她纯洁的名字、美丽的外表,她实际上是一个既无追求也无道德操守的俗物。她爱的也许并非盖茨比本人,而是他的财富以及金钱带来的一切;也是她直接导致了盖茨比最后惨死于枪口下。与黛西不同,尼可一开始是个不折不扣的受害者,母亲早逝后,少年的她受到亲生父亲的性侵犯从而精神失常,而后者由于害怕受到道德与法律的惩罚,将其控制在半监禁状态,最后将她带到狄克所在的精神研究所后一走了之。尼可有一位同胞姐姐,但关系疏远、貌合神离。遇到狄克后,尼可很快对这位一表人才、温文尔雅的年轻医生一见倾心,后者同样被其美丽的外表和无助的状态所打动,决定不惜代价将她治愈。随着病情的恢复以及婚后生活的日渐平静,尼可对狄克的依赖大大减少,而随着依赖感减少的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感情——爱,也在减少。当初爱上狄克时,尼可还是一位年仅十六岁的少女,被父亲伤害并抛弃,仍保留着孩子般的单纯。尼可与狄克热恋时,二人扮演的角色分别是:病人、女儿、弱者与医生、父亲、保护者。除了尼可继承的万贯家财,她在精神和心理上都处于劣势,在情感上更是强烈依赖狄克。尽管时而意识混乱,她对狄克的爱却是真挚的。狄克是她的一切:庇护、权威、安全、疼爱。狄克代表着力量:驱散外界危险与不安的力量,帮助她享受正常生活的力量,这种兄长般的,或者说父亲般的力量是彼时尼可需要的。婚后的尼可逐渐从少年的阴影中走出,成为一位健康(大多数时候)、迷人的少妇。狄可的事业稳定、名声鹊起,虽然不能日进斗金,但已然是令旁人艳羡的富足。可悲的是,由于成长环境和道德观念的根本性的不同,二人的裂痕越来越深。五光十色的派对和悠闲漫长的假期对尼可已不再具有吸引力,孩子、家庭、甚至购物也无法让她真正满足。当她发现狄克喜欢萝丝玛丽时,现实的危机牵动了尼可潜意识中脆弱的神经。她歇斯底里、不顾一切的行为实际上是对狄克的一种控制。就好比已经康复的病人嚷嚷着不舒服,以牵制看护人员一样。不知不觉中,他们“已成为一个地位平等的整体,既不对立,也不互补。她就是狄克,是他骨子里的痛,他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精神崩溃而不闻不问,他天生的温情和怜悯从心底汩汩流出……”273尼可除了用病情控制狄克,还用自己的富有操纵他:婚后狄克一直努力保持经济独立,不让自己染上奢靡的习惯。事实上,狄克的收入只不过和“一个保姆的工资差不多”,而尼可“想要拥有他,希望他一成不变,他一旦松懈下来,她就会极力怂恿,想方设法地让他淹没在源源不断的洪流中”。243她希望占有狄克的灵魂,以为自已有能力改变狄克。正如芭比想的一样,尼可姐妹认为狄克是“她们的,而他迟早会承认这一点。硬撑着保持独立是荒谬的”。253在这种情况下,狄克的事业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与尼可的耳鬓厮磨消磨了狄克的意志,事业日益荒废、而没有了事业作为基石,狄克的精神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悲观、抱怨、借酒消愁。行为也变得荒唐,包括与女病人调情,与萝丝玛丽搞婚外情。狄克饮酒过量,不断在朋友和外人面前出丑,对此尼可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厌烦和不满。狄克头上的光环已经褪色。事实上,除了偶尔发作的病情,尼可从一开始就显露出不断丰富成熟的个性,现在更加迫不及待地改变自己,“以金钱为鱼鳍,以金钱作鸟翅。”401也许一切正如其姐姐所言,狄克只不过是个高薪聘请的保姆兼家庭医生,当尼可病情康复,狄克就变得微不足道了。告别狄克意味着告别患病的过去,并获得新生。回顾过去时,她也有小小的羞愧,但很快负疚感就被从未体验过的快乐与满足所取代。狄克在酗酒打架事件后,“不论狄克过去的表现如何,她们现在都对他拥有一份道德上的优越感。”虽然也为狄克难过,但那难过“就像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怜悯”。430事实上,尼可与黛西颇为相似。尼可同样也受缺乏信仰、没有目标的社会风气所腐蚀。她对狄克的爱是有期限、有代价、不堪一击的。而萝丝玛丽的出现使得二人的矛盾毕露。狄克深受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后借酒消愁,尼可却迫不及待地投入新的追求者的怀抱。二、萝丝面临的“美国梦”十八岁的萝丝玛丽青春、美貌,有着明亮的前程。遇上狄克并爱上他显得那么自然,仿佛当年尼可与狄克之间的故事重演。幼年丧父的萝丝玛丽自然而然地将对父亲的依恋转移到狄克身上,他既是爱人,又是兄长和父亲。就像那部让她初露荷尖的电影名字所暗示,萝丝玛丽乐于并擅于扮演“爹地”的宝贝,那种小鸟依人、巧笑倩兮的角色,这不但是电影导演所安排的,也是现实生活中男性权威社会乐于接受的。和尼可一样,萝丝玛丽初遇狄克时还是懵懂无知的孩子,对现实一无所知,对爱情充满幻想。不同于尼可的是,萝丝玛丽虽然丧父却不缺乏关爱。其母亲常伴其左右,不仅料理生活琐事,更为她的演艺事业出谋献策。不仅如此,萝丝玛丽的母亲更鼓励自己的女儿追求狄克,认为好的演员必须体验多种生活,以便为表演积累感情和经验。这位母亲的想法即是时下人们流行的观念:享乐(冒险)至上,道德可以抛置一旁,如果能够获取财富,跻身上流社会,那么良心也可以泯灭。从某种意义上讲,狄克如同电影中的一件道具,他的意义是在于帮助萝丝玛丽成长,而当成人礼完成后,此道具就和彼道具一样无足轻重了。也许,是萝丝玛丽的母亲以老辣的眼光看出狄克与尼可婚姻的种种隐患,才让女儿拿狄克“练练身手”。可以说,萝丝玛丽是试图用自身魅力征服好莱坞,从而实现其“美国梦”的典型代表,而征服狄克就好比在银幕下证实自己的魅力。不同于尼可,萝丝玛丽因为没有富有的老爸,必须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目的,这也决定了其善于讨好男人的特点。除了这一点和明星梦,两个女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迷恋金钱与享乐,一样对情人来者不拒。她爱上的不过是狄克的外表与地位,是一种肤浅、世俗的感情。见惯大场面、与大人物打惯交道后,萝丝玛丽也从之前的天真少女变成交际花。她成功地融入了上流社会,与狄克在某种意义上达到了平等;她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狄克的情人,而二人的关系却只能停留在肉体层次上。萝丝玛丽终日“盘算着收益,盘算着希望”,146而狄克也无法提供任何她所需要的东西,他清晰地知道“同萝丝玛丽纠缠在一起是自我放纵”。306他们之间短暂的爱情不过是夜色中的一段插曲,既定结局是曲终人散。三、《红酒绿》中狄克与狄克的命运有人说,《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夫妇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无论是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相识相恋还是后来的背叛,都可以在菲茨杰拉德夫妇的现实经历中找到痕迹。就连小说中狄克与年轻的电影演员萝丝玛丽两情相悦也与真实情况如出一辙。小说中的尼可出身富贵、美丽、虚荣,几乎与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泽尔达一模一样。在创作《夜色温柔》期间,泽尔达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不得不入院治疗,菲茨杰拉德为了养家糊口撰写了大量报酬丰厚的短篇小说和好莱坞剧本。这些应景之作使得菲茨杰拉德无暇顾及小说创作,心理压力剧增,终日酗酒。同狄克有着清高的性格一样,菲茨杰拉德也清晰地认识到艺术家在好莱坞不被尊重的状况,但为支付家庭庞大的开销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另一方面,狄克与盖茨比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盖茨比个性简单,他至死都相信黛西对他的爱,相信自己借助财富已然实现了美国梦;一开始狄克与盖茨比一样,怀着治病救人的理想,希望用勤恳的努力换取他人的认可,实现自身价值,但这个梦想在尼可逐渐恢复健康后慢慢破碎。盖茨比每日斥巨资筹备酒会,只为吸引黛西重温旧情;而狄克严于自省的特点与周围人们贪图享乐的心态格格不入,即使参加酒会也甘做妻子的绿叶。盖茨比暴富后被上流社会接纳,这也是他梦想的一部分;而狄克从心底拒绝与身边的人同流合污,尽管他向往富人生活所特有的魅力。哪怕身处灯红酒绿之中,狄克始终冷眼旁观,用严峻的道德标准审视周围的一切。清醒与冷静,不屑与向往,这些矛盾恰恰构成了狄克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让他兼具诗人和理学家的气质。也正是这些矛盾使他痛苦不堪:他自知无法完全融入尼可的世界,也不可能摒弃自省的习惯;他选择了一条与世人背道而驰的道路,这给他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导致了最终的悲剧。曾几何时,狄克认为与尼可的爱可以让他们生活在远离尘嚣的伊甸园。后来,爱情遭到背叛,人生信条得不到共鸣,狄克的世界陷入无边的黑暗。他借酒消愁又导致事业倒退、名誉扫地,这位本来医治别人心灵疾病的医生却成了最后的病人,真是莫大的讽刺。四、尼可的人性与自己的人格在《夜色温柔》中,狄克最初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医师,而尼可则是受过强烈刺激后精神失常的病人;在小说结尾处,狄克变成了颓废荒唐的病人,而尼可则完全走出了往日的阴影。弗洛伊德认为,病人对医师会产生某种程度的爱意,这种爱意并非建立在他们之间真实的情感关系的基础上,它只能被追溯到已经成为病人潜意识的一部分的过去拥有的想望和幻想。213这就是所谓的“移情”:正如弗洛伊德所认为的那样,尼可在见过狄克几面之后就对他产生强烈的爱恋(好比对自己父亲的那样),在病情稳定后尼可“将一切归功于他”。195荣格认为,男性身上具有女性气质,即阿尼玛;女性身上也有男性气质,即阿尼姆斯。它们都在梦中和想象中作为从潜意识到自我之间的媒介而发挥作用,拥有巨大的力量。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潜意识性质越强,就越有可能导致两人坠入爱河。246这一观点也同样适用于二人从相互吸引到渐行渐远的关系:在精神病院里初见尼可时,狄克文雅、体贴的气质(阿尼玛)让对方倍感温暖;尼可虽然拥有青春和美貌,却时常感到自卑。医生告诉尼可她得自己学习控制情绪,尼可照做了,并显露出“不断丰富成熟的个性”。也就是说,是对方身上与自己对应的部分相互吸引,而当尼可不断变得越发独立坚强,狄克则显得越来越优柔寡断。尼可最终决定离开狄克,她身上的男性气质起了很大作用:柔情被决心和狠心取代,她表现出的是男性的坚决。每个人的忍受都有极限,所以当狄克不堪重负、不再维持谦谦君子的形象时,他选择了婚外恋、酗酒、斗殴,这些都是他之前所不敢做的禁忌。另一方面,自我长期与超我的对抗也会导致严重的抑郁感。与萝丝玛丽的纠缠让狄克从心底鄙视自己,和尼可在一起的生活让他丧失了独立,这些让他的热情风趣被伤感压抑所取代。尼可和有钱人的生活带给狄克的压力让他透不过气,他开始冷漠地对待尼可,对生活也是无所谓和漠然的态度。弗洛伊德关于抑郁的描述与狄克万念俱灰的状态不谋而合:它是一种深刻的、痛楚的沮丧,对外面的世界失去兴趣,失去爱的能力,抑制所有活动,自尊降低到自责和自辱的地步……228既然狄克一直戴着沉重的面具生活,而尼可则恰恰相反,遵从内心的想法,二人之间地位的变化也可以用弗洛伊德关于超我管制本我压抑自我的若干理论来阐释。对于狄克,尼可患病期间就是本我的化身;通过治疗尼可,狄克的超我得到满足。尼可病愈后逐渐摆脱对狄克作为医生的依赖,即本我不再受制于超我,这使得自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威胁。狄克最后的种种失态行为,包括酗酒斗殴都是某种程度上本我的宣泄。另外,狄克对疗养院中一位患重病的女病人过分的亲近和关爱,也可解释为自我为了寻求满足,向比自己更弱小的个体提供帮助。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相比,《夜色温柔》中,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