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兵画的诗意_第1页
林兵画的诗意_第2页
林兵画的诗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兵画的诗意

林兵的画作清新自然,充满活力。当你可以在钢笔的旋转部分看到它的细腻,当你看到作品的轻彩色时,你可以看到自由和自由。看他的画,感觉不到拘谨,看不到太多形式的堆积,这在30几岁的同龄画家中实在不多见。总的来说他的画应该分为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一种风格是带有现代写意色彩的花鸟画。这些画主要收在他的画集《中国美术家林兵卷》,这里的作品灵动不失风雅,几乎都使用了简笔,笔墨大开大合,任由创作者随意点染,在墨色轻重缓急的变化里,我们看到了诗意。这如同诗人的创作他灵感突发,奇句佳构即来,他似乎有些情不自禁,因此信笔而行,所以我们能看到花鸟的和谐们也会留意到在他画集中收集的风格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追求淡彩的清新,枯枝残叶的苍凉。在他的这类画作中,无论是秋天的花鸟还是初春的花鸟,都静静地沉浸在近乎晕黄的天光下,他们几乎感觉不到自然的寒凉,这来自于即使天气寒凉却难辜负好光景,难辜负那生计勃勃的花朵和鸟雀的渴望。所以我们从《花荫寂寂春》、《秋艳》等许多画作里能看到,残败中的温暖,对美好的渴望,在画面中不是凄凉而是慰藉,这也许符合画家林兵的心境。我以为所有的艺术都是相同的,所有的艺术无论她采用了什么方式表现了什么样的题材,其墨下的人物和花鸟其实在表达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林兵的画如其人,儒雅自然,有气节。他的画因此显得有些隐忍,那隐忍表现在总是喜欢那寂寞和几分落寞的季节,表现在淡彩的素雅和清寒。而正是透过这些画面我们能感受到画家在表现这些景物时近乎荒凉的境界:也许来自心灵深处的孤独,也许是触景伤情的无奈,也许是夙愿无法实现的渴望,也许是往事不堪的痛心。但画家依然用隐忍的方式将苦涩和无奈用一种温暖的情绪表达着,是因为他不甘心,不认输,或许还有他长期求学和人生经历后的练达,他已经不再愿意让自己寄情于过去,更多的是给自己希望和未来。画家的情绪是可以影响到创作的。但作为艺术家他又在表达境界。其实所有的艺术家笔墨都可以用时间和功夫去弥补,唯一较量的是境界。林兵的画已经看到了境界,那就是隐忍后的超越之气。他在隐忍但他没有示弱或者甘心坠入红尘。所以他的画又给人苍凉后的猛醒,希望和寄托。所以你看《群栖图》、《花心愁欲断》、《红绿扶春上远林》、《好花常开》等等,都能感受到在枯笔涩笔的应用里,在浓淡相宜的挥洒中,我们仍旧能从一片枯叶和残花里看到最美最艳的秋色宜人,看到一片浓烈的美好。林兵擅长没骨画法,此画法难度大,花鸟画家能画好此法者不多。他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色彩绘画物像。没骨画法相传为北宋徐崇嗣所创,此后画者极少,清初的恽寿平是复兴此画法的大师,影响近代甚大。没骨画法也以使用熟纸较恰当,因不用墨线,故以留白的“水线”来区分前后叶或花瓣与花瓣之间的关系,有以白当黑的味道。就目前国画市场来看,山水画大盛,花鸟画几乎被排挤到一个边缘地位,这是商品时代消费主义所决定的。故此转移思路,开始奔向山水画的画家不在少数,而专事花鸟画创作(其实是蝉雀、草虫等动物画创作)的画家的数量大大减少了,不过在画花鸟的同时,林兵靠着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扎实的美术功底还在其他领域也多有触及。人物、山水、花鸟兼善的全能型画家让他的绘画道路在崎岖中显出多元而强劲的后劲。可以看出林兵绘画中师自然师古人的路数,其中对明清花鸟画的学习多有涉猎。明清花鸟画承元人余绪,又综述徐、黄二体,并有发展和新王元章等人墨竹、墨梅画法仍较兴盛,技法承接元人。院体花鸟,有工有写,不拘一格。明代中后期,陈淳、徐渭开创大写意花鸟画技法后,清代八大山人及扬州画派部分画家予以继承和发扬,成为其后花鸟画法主流。清代中晚期扬州画派郑燮、金农及海派赵之谦、吴昌硕等人受金石学影响,笔法开一代新风。此外,周之冕、恽寿平、居巢、居廉及郎世宁等人的花鸟画技法,又别有独创,各具特色。重视写生,运用没骨法,画法有所改变。如其《锦石秋花图》,写湖石及海棠、雁来红等花卉,石、花、叶等均不加勾勒,直以浓淡墨色及朱、黄、青、粉等各类色渍染,后用墨或色笔勾勒叶脉,色调清淡柔雅。这些好的特点都被林兵很好地学习并继承下来。他在不断探索中又增加了个人对时代人生的现场感,因此看他的画明显具有古风,同时又能感受到现代气息。在这方面最为出色的作品应该是《花心愁欲断》、《争看花开最后香》、《佳人争买》等。这些画作水墨极淡,用笔灵活多姿,将花瓣摇曳的状态和柔嫩的质感都表现无遗。你在《争看花开最后香》一幅里,能看到秋风摇动,感受到万木萧条,而正是在肃杀之气里,那鲜艳的的牡丹争先怒放出最后的余香,那飞鸟惊异的探视更增加了作品的情意。那几乎是用水墨表达缤纷,在诠释生命的灿烂和落寞。整个画面是个小小扇面。画不分大小,小的尺幅尤其能见功力。画面平衡、用笔灵动,设色自然却有人间情感。让花木都带有了浓烈的“惜命”色彩:叹时光叹命运!说起少年时代学画之艰苦,到后来求学各地的辛酸,林兵总是有些欲言又止。面对命运的安排他总是用更加倍的勤奋来承受。而这样正成就了成大事者的境遇。所谓先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林兵是个勤奋而好学的学者型画家。他总是不甘心于仅仅局限于一种风格。也许这种风格能够让他赢得名声和不菲的收入,但他心不在此,对艺术更高层次的追求让他在现代笔墨的追求后,又重新返回对传统笔墨的学习和创新。他在近期创作了一组浓郁传统笔墨的花鸟画。你已经不相信前后画作出自一人之手,这就是大胆的创新和创造力。也显示出他巨大的创作潜能。可以说近期的传统花鸟画显示出林兵临古人、学前人精髓的追求路向。在精致的笔触里我们到画家本人的情感了,如果前段时间绘画是有我之境,那么近期的画作便是无我,在无我的境地里看出笔墨追求,看到文人情致是需要功夫和揣摩的。可以说近期的这些画作色彩更浓烈、结构更复杂、路数更宽阔。画家大胆地涉猎了各种花鸟题材进入画面,而且用墨大胆而细致,有明显的文人画的用情用心舒展大度之感。这些画笔墨大胆潇洒,情感似乎内收到看不到,看似大波不动,如海默大潭,其实炽烈的情感全在那挥洒的笔墨中。最后我出于个人喜好还是喜欢他前期的那些作品。因为也许简单更能显示出用轻表达重之情感的作用,也许浓淡相宜的笔墨里更能让画家放下形式而挥洒个性。荡气生层云,这云应在画家心胸,如此便能笔走龙蛇;反之,用情浓,但却因为太重形式的架构不免让内心的表达显出几份不真实,也许这就叫“隔”。在此,我要给我的同龄好兄弟一个祝福。因为他的学识和勤奋已经让他到了收获的季节。我希望他保持绘画中的真性情和率真。无论追求什么样的画法,真实而深沉的内心表达是夺人心魄的砝码。我以为,画能通灵,所有的画都在寻找自己的通灵者。这和艺术的疗伤作用是一样的。当代许多学者都清晰地认识到了艺术在当代这样一个消费时代里的多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