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_第1页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_第2页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_第3页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深圳市福田是中国第一个提供健康和服务的示范区。本院在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中,积极开展妇幼保健进社区和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全科医疗服务研究,并于2005年8~10月进行了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调查的主题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福田区3个社区的35~60岁妇女372例为调查对象。1.2kupperman表的编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由社区全科医生和妇保医生向被调查对象一对一调查。问卷是参照目前在国际上广为应用的改良的Kupperman症状评分法,自行编制《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孕产次、避孕方式、丈夫关系、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疾病史、月经情况以及改良的Kupperman评分表的13个症状体征,并按系统进行登记调查。1.3诊断标准以改良的Kupperman症状评分总分超过6分,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确立,总分越高,症状越重。1.4统计分析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0.0forwindows建立计算机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2.1家庭事务及文化程度总人数372例,其中:年龄35~39岁115例(占30.9%),40~44岁98例(占26.3%),45~49岁70例(占18.8%),50~54岁41例(占11.0%),55~60岁48例(占12.9%);职业:家庭事务237例(占63.7%),白领63例(占16.9%),蓝领72例(占19.4%);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26例(占33.9%),初中117例(占31.5%),高中98例(占26.3%),大专以上31例(占8.3%);婚姻状况:有配偶357例(占96.0%),无配偶15例(占4.0%)。2.2初潮年龄平均年龄15岁,最小年龄11岁,最大年龄19岁。2.3确保不同年龄人群的口号绝经96例(占25.8%)。其中:自然绝经89例(占绝经人数的92.7%),自然绝经平均年龄49.9岁,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55岁;手术后绝经7例(占绝经人数的7.3%),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43岁。2.4初潮年龄与自然更年期年龄之间的关系相关系数r=-0.662,P=0.000,初潮年龄与自然绝经年龄呈负的直线相关,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2.5低类别单位性别改良的Kupperman症状评分总分超过6分1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4.1%。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28分。其中:0分56例(占15.1%),1~6分152例(占40.8%),7~14分107例(占28.8%),15~28分57例(占15.3%)。不同年龄组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7.03,P=0.002)。见表1。2.6生殖系统演变各系统症状、体征发生率依次为:精神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月经改变>泌尿生殖系统。不同年龄组心血管系统、月经改变和骨骼系统症状、体征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2。2.7大学生流失情况前10位依次为骨关节痛(49.7%)、失眠(44.6%)、疲乏(40.3%)、头痛(37.6%)、易激动(35.5%)、眩晕(32.0%)、感觉异常(27.7%)、抑郁(26.9%)、心悸(22.6%)和潮热出汗(22.3%)。见表3。2.8孕方式、分娩情况的统计特性与年龄的相关系数r=-0.249,P=0.000,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婚姻状况的相关系数r=-0.018,P=0.678,相关没有统计学意义;与职业的相关系数r=-0.065,P=0.121,相关没有统计学意义;与避孕方式的相关系数r=0.009,P=0.827,相关没有统计学意义;与文化程度的相关系数r=-0.107,P=0.008,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丈夫关系的相关系数r=-0.266,P=0.000,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怀孕次数的相关系数r=-0.202,P=0.000,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产次数的相关系数r=-0.109,P=0.036,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亲友支持的相关系数г=-0.458,Р=0.000,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经济收入的相关系数r=-0.374,P=0.000,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围绝经期知识的相关系数r=-0.503,P=0.000,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慢性病的相关系数r=0.298,P=0.000,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3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干预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妇女自生殖旺盛的性成熟期步入老年期的生理过渡阶段,一般发生在40~60岁之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内分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为主的症候群。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的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至完全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短则2~3年,长则10余年。每位女性都在经历着各自不同类型的围绝经期症状,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4.1%,年龄分布35~60岁。说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妇女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围绝经期的年龄有提前倾向。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和群体性的流行特点。传统的生物学观点把妇女围绝经期出现的症状均归咎于卵巢功能衰退、内分泌改变。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围绝经期综合征不仅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功能障碍,同时还是一个心理紊乱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药物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同时,必须注重心理社会干预的积极作用。经相关分析显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文化程度、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慢性病等有相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符合典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显然,社区围绝经期妇女面对机体功能的转变及不适,仅依赖于单纯的药物治疗不但昂贵而且无法完全消除围绝经期所产生的心理和情绪的各种困扰。因而必须重视身心的互动关系,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全科医疗服务,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干预。由原来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到医院等候诊疗,变为在社区获得人性化、可及性、连续性、协调性和综合性的健康照顾。要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降低危险因素为目标,做好病因学和发病学预防。通过座谈、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围绝经期知识宣传单等帮助围绝经期妇女正确认识和理解围绝经期的概念,认识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的必经之路,出现症状的原因及可治疗性和自愈性,消除恐惧心理,自觉做好围绝经期保健,保持心理平衡,心情舒畅,提高生存质量,顺利地适应和度过这一重要阶段。对改良的Kupperman症状评分总分超过6分,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确立的社区妇女患者,应采取以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干预治疗措施:(1)心理支持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关心、理解、同情患者,态度和蔼、诚恳、友好,取得患者的信任,以调动患者潜在能力而积极参与治疗;②安慰与鼓励,多用安慰、鼓励性语言,承诺并保证对涉及隐私问题进行保密;③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个性特点及其对疾病认识情况,帮助其正确认识围绝经期心身反应,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心理治疗,如综合暗示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等。(2)社会干预①开展社会行为辅导,使她们消除心理压力,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②协助患者取得家庭成员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首先通过家庭访视,向患者家庭成员特别是丈夫及子女,传授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心理变化的知识,取得病人家庭成员的关心、理解和支持;③通过社区联系,让患者周围的同事和领导都来共同关心支持她们,通过协调单位、居委会及社会团体举办各种文体活动,鼓励她们积极参与,丰富她们的业余生活,提高她们的自信心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3)药物治疗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必要时选用适量的镇静药以助睡眠。在围绝经期要预防和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以及控制月经紊乱症状。在绝经及绝经后期,主要是激素替代治疗(HRT),以补充雌激素最关键。雌激素受体分布于全身各重要器官,应用雌激素可控制和预防围绝经期各种症状及相关疾病。国外自1932年起应用雌激素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1963年认识到预防性雌激素治疗可延缓或阻止卵巢功能衰竭导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泌尿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退化改变。至今,关于绝经妇女雌激素、孕激素替代治疗(ERT、HRT)的基础、临床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迅速发展。但目前医学界并不鼓励没有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使用性激素补充疗法,也就是说,HRT应该只用于治疗用途。有研究表明,HRT用以减轻各种围绝经期症状,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仍是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但在HRT的治疗过程中,除密切观察子宫内膜厚度、乳腺外,也要观察血脂的变化,防止静脉血栓、冠心病的发生。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系统症状体征发生率为48.1%,精神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发生率为75.0%,月经改变发生率为45.7%,骨骼系统症状体征发生率为50.8%,均高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确诊比率44.1%。说明在改良的Kupperman症状评分总分≤6分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中,仍有许多人或重或轻受到围绝经期症状的困扰。随着她们生理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干扰等,没有症状者可能会出现症状,个别症状者可能会出现更多症状,症状轻微者可能会转为严重症状。因此,开展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全科医疗服务,其任务和内容不仅仅是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确诊的患者,而且是要面向社区所有的围绝经期人群。要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需求为导向,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家庭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精神。使社区妇女都懂得围绝经期知识,做好自我保健。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以提高和协调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充分发挥身体潜能,使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食欲增强、睡眠安稳、生活充满活力,这对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健康、适应围绝经期的变化大有裨益。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饮食,可以预防肥胖。注意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