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家庭教养干预研究_第1页
03岁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家庭教养干预研究_第2页
03岁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家庭教养干预研究_第3页
03岁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家庭教养干预研究_第4页
03岁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家庭教养干预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3岁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家庭教养干预研究

我国目前的儿童政策重视健康、智力的发育,忽视了社会适应性和健康人才的培养。调查显示我国4~16岁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3.9%,社会适应问题检出率高达23.46%。0~3岁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人格培养对人的一生将产生持久的影响,是每个人将来成功和建立我国和谐社会人力资源不可缺少的品质。但国内尚无从新生儿开始系统的通过家庭养育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的研究。为此,于2007年10月-2011年10月由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牵头,组织全国21家医学院校和妇幼保健院儿科进行了0~3岁早期综合干预协作研究,探索0~3岁健全人格培养的方法和效果,为提高婴幼儿素质培养提供依据。1对象和方法1.1目标1.1.1新生儿及父母带头养女2007年10-12月出生于各协作单位的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2.5~4.0kg,足月顺产或选择性剖宫产,无围生期窒息史,新生儿期和母亲妊娠期无重要疾病,父母能亲自养育子女。1.1.2失访率、失原因符合以上条件者共计594例。按出生先后单双号随机分为干预组301例,对照组293例。594例中失访67例。干预组失访率9%(27/301),对照组失访率13.6%(40/293例)。失访原因:52.2%为搬迁或电话、邮箱等变更而失去联系;19.5%父母不重视或认为没必要随访;16.4%因居住地远或太忙没有时间而失访;其余因儿童生病退出等其他原因。对照组失访率比干预组高,因为对照组没有很好的教养计划和指导意见,导致家长依从性差。1.2方法1.2.1集体培训方法1.2.1.新生儿健全人格培养1)保健医生向新生儿~42d婴儿家长交代早期干预的目的和内容,取得家长同意,发给致家长信、介绍干预方法和资料,免费发送自编《0~3岁早期综合指导》手册,参考《0~3岁最佳的人生开端》书和光盘。指导婴儿做按摩、体操和主动运动训练。定期在门诊随诊。干预组婴儿,6个月内,每月1次;7~12月,每2个月1次;1~3岁,每3个月1次。1岁时,做自行设计的依恋类型调查和1~2岁行为问卷调查,目的为提醒家长促进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2)定期通过家长课堂或个别方式讲解:婴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主要内容-快乐稳定的情绪、思维与活动的独立自主性、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和乐观与自信,健全人格早期可塑性和干预方法,婴幼儿科学早期教育和健身方法,喂养和睡眠及其良好行为的培养,依恋类型及安全依恋培养方法等。3)研究开始后两年内组织研究人员举办3次培训和一次课题论坛,交流经验和加强质量控制,请著名教育、心理、行为专家讲解婴幼儿自控能力培养、行为塑造和异常心理行为表现和处理,学习做成功父母等课程,将课程制作成光盘,向干预组家长播放。并介绍国外专家撰写有关气质和行为矫治的通俗书籍给研究者和家长学习。1.2.1.两组医生分别随诊和培训接受常规保健指导和一般早期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由不同医生分别随诊,干预组由参加过课题组专业培训的医生随诊,负责对照组的保健医生则未接受过培训。1.2.2新生儿各岁表按不同年龄做以下测查评定: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出生后2月内父母填写;2)婴儿气质量表1~4个月,2.5~3岁;3)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2.5岁;4)幼儿人格发展趋向评定量表(PTSC)2.5~3岁;5)儿童行为量表(CBCL)2.5~3岁;6)家庭养育环境评价2.5~3岁。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管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统计分析。2结果2.1不同抚养人、父母一般情况、育苗情况比较干预组274例和对照组253例,就幼儿的自身情况(性别、民族)、家庭一般情况(父母年龄、文化水平、母亲16pf、家庭收入)和养育情况(主要抚养人、父母与幼儿的日均接触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儿气质类型1~4个月婴儿气质测评结果表明,干预组和对照组婴儿气质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3岁再次进行的气质测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易养倾向优于对照组。见表1。2.3统计学因素因子分析干预组2.5~3岁时的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均值(164.71±17.14)大于对照组(152.99±2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8,P=0.000);4个因子均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干预组中良好环境占57.25%,中等环境占42.75%,无较差环境;同比对照组中良好环境占33.89%,中等环境占55.23%,较差环境占10.88%,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47.294,P=0.000),说明干预组家庭养育环境优于对照组。2.4干预组与对照组mdi2~2.5岁时,两组幼儿无论智力发育指数(MDI),还是神经运动发育指数(PDI)均存在显著差异。干预组MDI(105.73±10.76)高于对照组(99.02±1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5,P=0.000);干预组PDI(104.03±11.22)也高于对照组(98.04±10.9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509,P=0.000)。2.5行为症状因子干预组与对照组幼儿2~3岁时的CBCL量表测评总分均值分别为(61.06±38.07)、(73.17±4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8,P=0.002);6个行为症状因子中,除社会退缩和身体诉说两个因子外,余者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内在性、外在性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干预组274例,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74%(13例);对照组253例,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67%(27例),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幼儿出现行为问题的概率远小于对照组。2.6干预组与对照组人格发展趋向分析2.5~3岁时,干预组幼儿人格趋向发展良好率为30.30%,较差率为3.41%;同比对照组良好率为12.55%,较差率为11.7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20,P=0.000)。测评结果分析显示,干预组人格发展趋向测评总分均值(171.23±18.67)远高于对照组(158.26±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2,P=0.000);4个因子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结果表明,干预组人格发展趋势明显好于对照组。3讨论3.1脑皮质前叶发育人格是先天气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气质受遗传基因的影响大,又受原始情绪控制中枢-杏仁核活动的控制。婴儿出生后杏仁核与下丘脑及脑干许多部位的线路已经具备完整的功能。而高级情绪控制中心在大脑皮质前额叶(眼框皮质回和扣带回),在婴儿6~8个月才发挥功能。神经元生长迅速,神经元之间的信息连接通道-突触迅猛增长,到2岁达到顶峰。此后,开始进入突触修剪阶段,持续到青春期。突触的增长和精简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因此,在3岁以前脑皮质前额叶可塑性非常高,如在婴儿期开始良好的亲子互动,建立安全依恋,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促进额叶皮质神经通路向正确的方向完成接线,使习惯成自然,将能奠定健全人格发展的良好基础。基于脑发育的可塑性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组织全国多中心的协作开展0~3岁婴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3.2不同因素对幼儿人格的影响该研究中,干预和对照组随机取样,两组均为正常出生的健康足月儿,在性别、1~4个月气质类型、父母年龄、文化水平、母亲人格类型、家庭收入、主要抚养人情况及父母和干预对象接触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别。因此,两组在生理和社会养育环境因素方面均有可比性。但干预组通过父母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综合干预指导,使他们的幼儿人格趋向总分比对照组高13.0分,发展良好率增高17.7%,较差率降低8.3%,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74%,比对照组(10.67%)降低5.93%,以上均有显著意义。说明早期综合干预对培养婴幼儿良好行为和健全人格趋向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2~2.5岁时CDCC测评发现,干预组MDI和PDI分别高出对照组5.7分和6.0分,说明干预对幼儿智能和运动功能的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另外,本研究对照组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低于国内水平,这可能与参与研究的幼儿均来自较发达城市且一直接受常规保健指导有关。3.3影响两组变量间的差异婴幼儿的良好行为和智能发育和家庭密切相关,家庭环境和教养的质量可能是影响个体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结果证明:经过早期综合干预,2.5~3岁时的家庭养育环境测评显示,干预组总分大于对照组11.72分,且前者无一例为较差环境,而后者达10.88%,差异极其显著;情感温暖/环境气氛、社会适应/自理、语言/认知信息、忽视/惩罚维度的评分两组均有极其显著的差异性。这可能因为通过对父母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干预组家庭提供给儿童更温馨适宜的生长环境,与儿童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更有效和更理性地抚养后代,从而促进了干预组幼儿的健全人格发展。3.4早期综合干预儿童气质是以生物遗传学为基础的,是比较稳定的一种个体心理特征,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但也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但它决定着儿童的行为方式,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本研究发现,经过早期综合干预,部分幼儿的气质类型发生了变化,干预组易养倾向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因早期干预指导使父母及早认识儿童气质,接受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养育环境和对策有密切关系。因此本研究显示,如果早期教育适当、及时,部分难养型气质类型的幼儿可逐渐变为易养型。儿童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问题一旦形成,纠正起来是很困难的,而早期培养比较容易。行为问题与许多疾病一样,关键是重在预防。研究证明,通过所采用的一套早期综合干预方法的指导,使父母在养育中培养婴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健全人格发展趋向打好基础是有效可行的,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协作单位: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刘维民张健芦玮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从乐周燕霞刘云峰于果)、北京妇产医院儿科(张巍于颖)、北京怀柔区妇幼保健院(穆风霞)、北京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陈彤颖)、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王丹华董梅吕昆贤)、北京市第六人民医院(熊惠娟马燕茹林义清)、宝篮贝贝优化发展中心(李月萍赵冬梅王燕妮张军)、大连市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董海燕曲文君)、广东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俞红张毅)、广东中山市妇幼保健院(高建慧何淑华)、广东珠海市妇幼保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