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成本构成要素归集与分配_第1页
第三章-成本构成要素归集与分配_第2页
第三章-成本构成要素归集与分配_第3页
第三章-成本构成要素归集与分配_第4页
第三章-成本构成要素归集与分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成本构成要素归集与分配节材料成本的归集与分配节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节职工薪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节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节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节生产损失的归集与分配2021/5/91第一节材料成本的归集与分配要素费用是否需要分配

1.直接计入费用:

2.间接计入费用: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原理(一)原理

(二)分配标准

1.成果类

2.销耗类

3.定额类(一)、原材料费用分配对象的确定一、原材料费用分配核算p412021/5/92(二)原材料费用分配方法

1.直接计入的原材料费用的处理能确定原材料费用承担对象的,应直接计入该分配对象。

2.间接计入的原材料费用的处理

(1)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①定额销耗量④体积②定额原材料费用⑤系数③重量2021/5/93

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产量200件200件50件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5公斤4公斤2公斤

(2).原材料费用分配举例例1:某厂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同消耗A材料,本月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领用A材料2470公斤,每公斤A材料的单价为40元,材料费用共计98800元,甲、乙、丙产品的消耗定额及产量资料如下:2021/5/94

①按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

分配率==1.3甲的用量:200×5×1.3=1300公斤;材料成本:52000乙的用量:200×4×1.3=1040公斤;材料成本:41600丙的用量:50×2×1.3=130公斤;材料成本:5200

分配率==52

甲的成本:200×5×52=52000

乙的成本:200×4×52=41600

丙的成本:50×2×52=52002021/5/95②

按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率==1.04

甲的成本:200×5×50×1.04=52000

乙的成本:200×4×50×1.04=41600

丙的成本:50×2×50×1.04=5200③

按系数比例以丙产品为标准,本期消耗A材料2470公斤相当于生产标准产品丙产品200×2.5+200×2+50=950件每件标准产品丙产品的材料费用为:

=104元2021/5/96④

按产品生产量比例分配

⑤按产品重量或体积分配3.各种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的编制(1)原材料费用分配明细表的编制按部门以及材料的用途和材料类别设置(2)原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的编制依据材料费用分配明细表编制2021/5/97二.燃料费用的分配教材P26三.低值易耗品费用分配p271.一次摊销法

2.分次摊销法

2021/5/98低值易耗品-在库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摊销制造费用3000300015001500领用领用报废1500150030001003000报废100报废3.五五摊销法2021/5/99四、包装物费用的分配核算p261、生产领用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2、对于随包装产品出售的,如不单独计价计入“销售费用”,如单独计价计入“其他业务成本”账户。3、摊销方法同低值易耗品2021/5/910第二节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外购动力主要是指:外购的电力、热力等分配原则: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根据仪表所示的耗用动力的数量及动力的单价直接计入受益单位的成本费用没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计入各受益对象。如可以按生产工时的比例、机器功率时数的比例或者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2021/5/911第二节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42400016000144009600240004800240072006001200330002021/5/912第二节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4400——乙产品9600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4800——机修车间24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600

管理费用1200

贷:应付账款33000

2021/5/913第三节职工薪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职工薪酬的内容1.工资总额的概念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2.工资总额的构成⑴计时工资⑵计件工资⑶奖金⑷津贴和补贴⑸加班加点工资⑹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2021/5/914(二)计时工资的计算1.工资标准按其计量的时间长短分⑴工资标准按月计算(即月薪制)

⑵工资标准按周计算(即周薪制)

⑶工资标准按日计算(即日薪制)

我国采用月薪制2.计时工资的计算(月薪制下)(1)方法一:应付计时工资=全勤月标准工资-缺勤工资缺勤工资=缺勤日数×

日工资率2021/5/915(2)方法二:应付计时标准工资=月实际出勤天数×

日工资率

例:某工人的月标准工资为2100元,该工人1月份休病假1天,事假4天,含1个休息日,法定休息日为8天,法定的节日1天,出勤18天,根据该工人的工龄,其病假工资按工资标准的90%计发,要求计算该工人本月的工资。方法一:缺勤工资=4×70+1×70×10%=287;应付计时工资=2100-287=1813(3)日工资率的计算

①按每月固定的日历日数30天计算日工资率=2100/30=70

特点:休息日、节日照付工资,缺勤期间的休息日和节日照扣工资。2021/5/916

方法二:应付计时工资=(18+7+1)×70+1×70×90%=1883②按每月平均工作日20.92天计算

日工资率=2100/20.92=100.38方法一:缺勤工资=3×100.38+1×100.38×10%=311.18;应付计时工资=2100-311.18=1788.82方法二:应付计时工资=18×100.38+1×100.38×90%=1897.18

2021/5/917特点:休息日、节日不付工资,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不扣工资,出满勤者满工资。(三)计件工资的计算计件数×每件的工资标准(四)工资发放的核算应付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加班工资+奖金+工资性津贴+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实发工资=应付工资+各种非工资性社会补贴-代垫扣款(五)工资及职工福利费的分配

2021/5/918二\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的核算红星工厂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产品生产工人工资22500元,本月甲、乙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分别为8000小时和7000小时,该厂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法分配直接人工费用。编制“职工工资费用分配表:2021/5/919二\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的核算120001050012000105002021/5/920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2000—乙产品10500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2000—供电30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3000管理费用2000销售费用1000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3350002021/5/921第四节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折旧费用的核算折旧费:企业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耗费。这种耗费最终都要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或者费用。折旧费用的归集通常采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计算表”形式进行的。而折旧费用的分配则是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

二、折旧费用分配及归集折旧费用分配表

2013年9月

2021/5/922

第四节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二、折旧费用分配及归集折旧费用分配表2013年9月借:制造费用12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800

——供水200

管理费用2000

销售费用1000

贷:累计折旧160002021/5/923第五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一)直接分配法p41

1.含义:是指在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下,简单地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直接分配到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受益单位。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服务较少,并且辅助生产费用较少的中小型企业。

3.举例:2021/5/924(一)直接分配法

1.含义:是指在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下,简单地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直接分配到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受益单位。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服务较少,并且辅助生产费用较少的中小型企业。

3.直接分配法的程序: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辅助车间以外的车间或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该辅助车间劳务总量-其他辅助车间耗用该车间劳务量=该车间、部门劳务耗用量×该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2021/5/925例题辅助车间提供劳务数量表2013年9月2021/5/926采用直接分配法编制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2013年9月元=15440-440=11950-9502021/5/927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5147制造费用5374.40管理费用1246.65销售费用731.95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7720—供水车间47802021/5/928(二)交互分配法1.交互分配法的概念教材P582.交互分配法的步骤

(1)第一次分配(交互分配)(2)第二次分配(对外分配)

3.交互分配法的会计分录2021/5/929生产成本—运输8900生产成本—机修10500制造费用管理费用8900320010500480090017502450630070010506482529001750第一种分配方法2021/5/930生产成本—运输8900生产成本—机修10500制造费用管理费用90017509001750390058506948270296509750第二种分配方法2021/5/931(三)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按照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实际耗用的劳务数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对于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和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为便于考核,可不再按受益单位进行分配,而直接增加或减少管理费用。但对于差额较大的应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例:承上例1运输车间和机修车间的计划单位成本分别为2.4和3.92021/5/932

例:某厂有运输、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年9月份发生的费用和提供的劳务数量资料如下:运输、机修车间的计划单位成本分别为2.4和3.9。要求: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引言】2021/5/933

运输 机修运输--- 1950机修 1080---基本 3840 7020行政 5760 2730计划成本合计 10680 11700实际费用总额 8900+1950=10850 10500+1080=11580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170 -1202021/5/934生产成本—运输8900生产成本—机修10500制造费用管理费用10680384011700576010801950273070201701202021/5/935生产成本—运输8900生产成本—机修10500制造费用管理费用10680384011700576010801950273070201026833.686.4120170第一种方法2021/5/936生产成本—运输8900生产成本—机修10500制造费用管理费用106803840117005760108019502730702050120170第二种方法2021/5/937(四)代数分配法是指运用数学中解多元一次方程组的原理,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单位劳务成本,然后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一种方法。2021/5/938

运输 机修运输 ---- 1932.5机修 1095.3 ----基本 3894.4 6957行政 5842.8 2705.8合计 10832.5 11595.3

设运输车间的单位劳务成本为X,机修车间的单位劳务成本为Y则:8900+500Y=(450+1600+2400)*X

10500+450X=(500+1800+700)*Y解:X=2.434

Y=3.8652021/5/939生产成本—运输8900生产成本—机修10500制造费用管理费用10832.53894.411595.35842.81095.31932.52705.869572021/5/940例:某厂有运输、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年9月份发生的费用和提供的劳务数量资料如下:要求: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引言】2021/5/941(五)顺序分配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时,首先将各辅助生产部门按施惠和受益的多少顺序排列,施惠最多,受益最少的排在第一位,施惠最少,受益最多的排在后一位。分配时,前者分配给后者,而后者不分配给前者,后者分配额等于其直接费用加上前者分配入的费用之和。2021/5/942作业:

某企业有修理和动力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有关的资料如下:要求: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2021/5/943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制造费用的归集教材P79二、制造费用的分配1.只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制造费用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账户。2.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制造费用需要分配。(1)分配标准①生产工时;②生产工人工资;③机器工时;④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2)分配方法教材P812021/5/944

例: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的有关资料如下:生产费用资料

该年度制造费用预算为62000元,1月份实际制造费用为5400元,本年度实际费用为60000元。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月份甲、乙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2)假定年终已分配制造费用60500元(其中甲产品承担43000元,乙产品承担17500元),那么本年度的差异额中甲、乙产品各应负担多少?并作出差异额处理的会计分录。2021/5/945第七节生产损失的归集与分配

一、废品损失的核算(一)废品的含义是指由于生产原因造成的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其原定用途使用或需要加工修复才能使用的产品。(二)废品的分类

1.按能否修复分(1)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修复,经济上合算的废品。(2)不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不可修复或者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2.按废品产生的原因分(1)工废废品:是指由于操作员的过失而产生的废品。(2)料废废品:是指由于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而产生的废品。2021/5/946

二、废品损失的含义是指由于生产原因造成的废品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报废损失:是指不可修复废品的实际成本扣除残料和废料价值及过失人赔偿款后的净损失。修复费用:是指可修复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理用材料、人工及应承担的制造费用等扣除过失人赔偿款后的净支出。三、废品损失的计算(一)

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计算可修复废品损失就是修复过程中的修复费用的总和。公式:可修复废品损失=修复废品的材料费用+修复废品的人工费用+修复废品的制造费用-过失人赔偿款2021/5/947

(二)

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的计算由于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与合格品成本是一起同时发生的,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予以分离。

1.

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

例1:某厂××年10月份投产甲产品2500件,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50件,合格品与废品共耗用工时30400小时,其中生产废品耗用工时为400小时,材料在生产开始一次全部投入,废品回收材料价值为400元,有关生产费用资料如下:要求: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损失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工时生产费用1000001824015200304002021/5/9482021/5/9492.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例2:某厂××年10月份生产A产品,验收时发现不可修复废品5件,其回收残料价值为100元,完工的A产品的定额费用资料:直接材料为200元,直接人工为30,制造费用为20。要求: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费用定额2003020

废品成本1000150100

减:残值100

废品损失90015010011502021/5/950四、废品损失的处理废品损失应由本期生产的同类产品承担,通常情况下由期末完工的产品承担。五、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一)入库前发现的可修复废品

1.设置“废品损失”账户,归集废品损失,“生产成本”账户设置“废品损失”项目。

例3:某厂生产A产品,本期投入100件,发生的直接材料费为10000元,直接人工费为8000元,制造费用为6000元,A产品全部完工,在验收入库时发现10件可修复的废品,90件合格品,10件可修复废品当即返修,修复时发生直接材料200元,直接人工100元,承担制造费用80元。按企业规定应由过失张某赔偿100元。2021/5/951(1)生产发生费用时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10000

直接人工8000

制造费用6000

贷:原材料10000

应付职工薪酬8000

制造费用 6000(2)发生修复费用时①归集废品损失借:废品损失

380

贷:原材料 2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

制造费用 80

②反映过失人赔偿借:其他应收款--张某100

贷:废品损失

100

(3)将废品损失记入成本 借:生产成本----废品损失 280

贷:废品损失

280

2021/5/952生产成本----A产品

2021/5/9532.不设置“废品损失”账户归集废品损失,“生产成本”账户设置“废品损失”项目。(1)生产发生费用时同上(2)发生修复费用时①归集废品损失 借:生产成本----废品损失

380

贷:原材料200

应付职工薪酬100

制造费用 80②反映过失人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张某 100

贷:生产成本----废品损失

1002021/5/954生产成本----A产品

2021/5/9553.不设置“废品损失”账户,“生产成本”不设置“废品损失”成本项目(1)归集废品损失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200

直接人工 100

制造费用 80

贷:原材料200应付职工薪酬100

制造费用 80(2)反映赔偿款 借:其他应收款----张某 100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1002021/5/956

生产成本----A产品(二)入库后发现可修复废品的核算与(一)相比,增加一笔业务,其他同上述处理方法。 借:生产成本----××产品 ××

贷:库存商品---××产品 ××2021/5/957

六、

不可修复废品的核算(一)入库前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

1.设置“废品损失”账户,归集废品损失,“生产成本”设置“废品损失”成本项目

例4:某厂××年10月份生产甲产品,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本月生产3000台,验收时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