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说明书(柔性机械手)_第1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柔性机械手)_第2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柔性机械手)_第3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柔性机械手)_第4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柔性机械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华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来源及背景 11.2课题的研究意义 11.3国内外发展状况 21.3.1国外发展状况 31.3.2国内发展状况 31.4课题研究内容介绍 31.5本章小结 3第二章柔性关节与多指柔性机械手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42.1抓取目标与要求 42.1.1手指正屈抓取物体 42.1.2手指外展内收夹持物体 52.2.3弯摆复合实现操作 62.2柔性关节的控制方法 62.2.1柔性关节气压控制原理 62.2.2关节位置控制 72.2.3关节运动速度控制 72.2.4关节驱动力控制 82.3五指机械手气压控制系统 82.3.1五指机械手气压控制系统原理 82.3.2气压控制系统组成 92.3.3抓取功能控制要求与气压系统控制方案 102.4多指柔性机械手控制系统方案比较 112.5本章小结 12第三章柔性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123.1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23.1.1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123.2.2控制最小系统的设计 133.2.3压力传感器的设计 153.2.4运算放大器的选择及接口电路设计 183.2.5滤波的电路设计 183.2.6A/D的选择及接口电路设计 203.2.7比例阀的选择及接口电路设计 203.2.8D/A的选择及接口电路设计 223.2.9光耦隔离的设计 233.2显示器的设计 243.3电源模块的设计 253.3.1DC24V/5V电源设计 253.3.2正负12V电源设计 263.4按键模块 273.5报警 273.6本章小结 28第四章柔性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294.1控制系统的软件流程 294.1.1下位机主程序流程 294.1.2机械手抓取操作子程序流程 304.2柔性机械手软件程序 314.3本章小结 50第五章柔性机械手控制电路仿真 515.1五指柔性机械手运动位姿仿真 515.1.1传感器电路的仿真 515.1.2继电器仿真电路 515.2本章小结 52总结 53致谢 54参考文献 55第一章绪论1.1课题来源及背景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工业机器人早已经被广泛地用来代替工人完成一些简单和重复性的劳动。然而,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机器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而工业机器人又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而如何使机器人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则成为现在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由于像人手一样具有五个手指和手掌的仿人机械手具有极强的功能和很高的通用性,因而它可以代替人手在很多场合下完成各类复杂和灵巧的操作。例如,机械制造、军事战备、医疗手术、设备安装、家务劳动等。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生产中应用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中,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因此,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引用。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业机械手的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机械手被广泛的运用于自动生产线中,机械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邻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机械手虽然目前还不如人手那样灵活,但它具有能不断重复工作和劳动,不知疲劳,不怕危险,抓举重物的力量比人手力大的特点,因此,机械手已受到许多部门的重视,并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应用。国内外机械手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较多,发展也很快。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横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它可按照事先指定的作业程序来完成规定的操作。1.2课题的研究意义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工业机器人早已经被广泛地用来代替工人完成一些简单和重复性的劳动。然而,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机器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而工业机器人又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而如何使机器人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则成为现在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由于像人手一样具有五个手指和手掌的仿人机械手具有极强的功能和很高的通用性,因而它可以代替人手在很多场合下完成各类复杂和灵巧的操作。例如,机械制造、军事战备、医疗手术、设备安装、家务劳动等。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仅为某台机床的上下料装置,是附属于该机床的专用机械手。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制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械手”,简称通用机械手。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快的改变工作程序,适应性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引用。1.3国内外发展状况柔性机械手具有高负载、自重比、低能耗、高速度、适于直接驱动等优点。气动机械手作为机械手的一种,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动作迅速、平稳、可靠、节能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由于气压传动系统使用安全、可靠,可以在高温、震动、易燃、易爆、多尘埃、强磁、辐射等恶劣环境下工作”’。而气动机械手作为机械手的一种,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动作迅速、平稳、可靠、节能和不污染环境、容易实现无级调速、易实现过载保护、易实现复杂的动作等优点。所以,气动机械手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半导体及家电行业、化肥和化工,食品和药品的包装、精密仪器和军事工业等。现代汽车制造工厂的生产线,尤其是主要工艺的焊接生产线,大多采用了气动机械手。车身在每个工序的移动;车身外壳被真空吸盘吸起和放下,在指定工位的夹紧和定位;点焊机焊头的快速接近、减速软着陆后的变压控制点焊,都采用了各种特殊功能的气动机械手。高频率的点焊、力控的准确性及完成整个工序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堪称是最有代表性的气动机械手应用之一。在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的装配生产线上,在半导体芯片、印刷电路等各种电子产品的装配流水线上,不仅可以看到各种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气缸、气爪,还可以看到许多灵巧的真空吸盘将一般气爪很难抓起的显像管、纸箱等物品轻轻地吸住,运送到指定目标位置。对加速度限制十分严格的芯片搬运系统,采用了平稳加速的SIN气缸。

气动机械手用于对食品行业的粉状、粒状、块状物料的自动计量包装;用于烟草工业的自动卷烟和自动包装等许多工序。如酒、油漆灌装气动机械手;自动加盖、安装和拧紧气动机械手,牛奶盒装箱气动机械手等。此外,气动系统、气动机械手被广泛应用于制药与医疗器械上。如:气动自动调节病床,Robodoc机器人,daVinci外科手术机器人等。1.3.1国外发展状况国外对柔性机械手的控制研究进行的比较早,进展也很快。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研制的DIST手,DIST手具有16个自由度的四自由度灵巧手,每个手指有4个自由度,通过5个直流电机和16根键进行驱动,该手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安装在多种商用机械手上,该手完全模拟人手的结构动作,由1个手腕和5个手指组成,共14个自由度。NASA手拧螺钉照片,其外形与灵巧性比较接近人类的手。英国shadow机器人公司研制出了一种灵巧手,它是基于AirMuscle的一种机械手,是当今世界上最接近人手的机械手之一,具有24个自由度,可以直接完成人手到机械手的映射。1.3.2国内发展状况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研究机构也先后开展了机械手的研究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先后研制了BH-1、BH-2、BH-3、BH-4四种型号机械手。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所与德国宇航中心合作研制的新一代多指仿人机械手“HIT/DLRHand”及其改进型分别成功地在2004年第一届和2006年第二届慕尼黑国际机器人及自动化展览会上展出,目前研制出第三代灵巧手。1.4课题研究内容介绍本课题要进行的是柔性机械手特性试验控制系统的设计,其具体要求是机械手能够达到规定的控制精度和最小力控制。(1)需要完成的内容:完成系统方案设计、器件的选型及控制核心设计;各环节的硬件电路的设计;控制系统核心器件及接口电路设计;软件流程设计及控制程序设计;电源模块及其它相应电路的设计。(2)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最小力控制问题;2)数据采集精度问题。(3)其主要性能指标:1)要求设计可靠灵活,操作方便;2)动作特性符合控制输入要求,达到控制精度为1%;3)系统具有干扰的能力,采取可靠的抗干扰措施。1.5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来源和相关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和国内外发展状况。第二章柔性关节与多指柔性机械手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机械手抓取模式、抓取能力和控制方法,是机械手的关键技术。对于多指机械手的抓取操作,很多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抓取位置、抓取方式和抓取控制等。机械手抓取物体时,预先通过手臂和手腕的运动,调整机械手掌心位姿,使被抓取的物体处于机械手的可操作范围内,之后由机械手完成抓取动作。由于所研究的柔性机械手主要是由弹性元件构成,柔性较大但刚性不足。因此,柔性机械手抓取动作速度不高,一般在0.1一15完成1个操作过程。以此减少动力学因素的影响,避免手指系统的振动和不稳定问题。这样的速度水平,也符合人类和生物手掌的一般运动情况,满足仿生机械手的基本要求。利用机械手实现物体的抓取可分为三个阶段,接近并接触物体、抓紧物体和抓起物体。三个阶段的控制涉及到机械手运动学模型、静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柔性机械手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控制程序两个方面。其中,系统硬件结构与控制方式、控制对象和控制要求相关,软件控制程序应根据机械手控制目标、控制功能和控制过程要求编制。所研究的柔性机械手控制系统由单片机、控制器和气压系统三部分组成。总体控制思想是由单片机及控制器构成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关逻辑组合实现动作模式的选择,通过对比例压力阀组的控制实现机械手操作动作的程度和过程控制。手指的夹持能力决定了机械手的夹持能力,为此本章重点研究柔性关节及手指的弯曲夹持驱动能力,以及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方法。2.1抓取目标与要求手指位置控制:接近——接触——抓紧(并移动)——预松开——还原;抓取速度:0.1-1s/动作;抓取力:与物体重量匹配(单指正压力0-3.5N)。2.1.1手指正屈抓取物体机械手的掌心基盘外形为八面体结构(图2.1),其中五个面安装了机械手指,手腕将安装在上面。考虑到手指的直径和安装尺寸,手掌基盘直径为112毫米。中指位于中心线上,拇指与无名指、食指与小拇指相对,并沿中心线对称分布,四指互成90。,可保证抓取的稳定性。柔性机械手刚度不高,为使其轻量化,掌心盘和手指楔形盘等元件应选用铝镁合金、高强度塑料等轻质材料。该柔性机械手共有巧个关节,最多45个自由度。在实际应用中,每个关节或手指可单独控制,也可分别控制。如图2.1所示,为双拇指机械手结构。图2.1双拇指机械手结构关系(1)球形物体1)指尖点接触抓取(重量0-1kg,直径0-320mm;)4-5个手指同时正弯,1个变量,10个开关量。每个手指1个接触点。2)手指抱紧抓握(重量0-1kg,直径120-200mm)5个手指同时正弯,1个变量,10个开关量。五指的每个手指接触点大于2个。利用该方法,也可对柱状物体进行抓握(图)(2)长方形物体(重量0-1公斤,尺寸16mm*20mm-300*320)对称的四指同时正弯,先接触的两指暂停,另两指接触后,四指再同时加力到能抓紧程度。2个自由度(变量),开关量8个。每个手指1个接触点。(3)三角形(重量0-1kg;最大边长小于320mm)利用1、3、5指抓取,先接触的停止,三指全接触后一起加压夹紧。三个变量,6个开关量。(4)小型物体或试探情况(捏)利用1、4或2、5两个手指正屈,捏住物体。需控制1个变量,4个开关量。(5)对于异型物体(五指适应性抓取)最多需控制5个变量,20个开关量,另有25个机动自由度。2.1.2手指外展内收夹持物体对于薄板物体(重量0-0.5kg;厚度0-200mm),基本方法是利用手指关节内收和外摆功能,根据夹持要求控制关节的压力实现。若薄板物体较小或较轻,可采用两指夹持;反之可采用4指夹持。1个自由度,20个开关量。1)两指夹持拇指和食指夹持法:夹持幅度大,适合厚度较大物体。食指与中指夹持法:夹持幅度较小,适合厚度小,夹持力大情况2)四指夹持利用拇指和食指,无名指和小指形成两对配合,夹持物体。适合于较长薄板或圆柱物体的夹持。2.2.3弯摆复合实现操作1)正握柱状物体先通过外展和内收的横摆,使手指与柱状物体轴心垂直,然后正屈握紧。2)捻动功能(3指)三个手指先正屈接触,然后不同手指进行外展或内收,形成相对搓动操作。3)旋拧功能(3个自由度)运动原理,四指足够,但为避免运动干涉和简化控制系统,中指也一起同步外摆和内收动作。为避免被操作物体受力不均而失衡,中指可虚摆不夹紧。掌关节——根据旋拧物体的直径,通过伸屈调整操作运动的基圆,伸屈的范围将决定可进行旋拧物体的直径范围。近关节——外展和内收,完成旋拧驱动和返回,将决定每一循环完成旋拧的工作角度。远关节——调整伸屈,完成夹紧和松开,将决定旋拧力矩。五指同步控制,可实现指尖协调一致按照椭圆形运动轨迹运动,完成夹紧——驱动——松开——返回的周期动作,实现物体的旋紧和拧松要求。控制指尖椭圆轨迹的方向,可实现旋紧和拧松的转换。2.2柔性关节的控制方法柔性关节的控制是机械手控制的基础,其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气体压力控制关节中人工肌肉的变形方向、程度和变形速度,实现对关节位置和运动速度控制。2.2.1柔性关节气压控制原理通过实验已确定,完成最大程度的关节伸长或弯曲动作所需最短时间,为28/420秒。因此,可确定关节运动的最大频率为420/28赫兹。如图2.2所示,关节中四条人工肌肉工作状态由四个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决定。当电磁换向阀不通电时,人工肌肉内腔压力为零,处于自由状态。1人工肌肉2两位三通电磁阀3、压力传感器4比例阀5气源调节装置6气源图2.2关节气压控制系统图2.3关节运动形态2.2.2关节位置控制关节的位姿控制是机械手抓取控制的基础,直接决定了手指位置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气动柔性关节的位姿有正屈、反伸、外展、内收和轴向伸长五种动作模式。表2-1关节运动模式对电磁铁及比例阀动作要求关节运动形态电磁阀通电状态比例压力阀1DT2DT3DT4DT正屈++0-0.35MPa反伸++0-0.35MPa外展++0-0.35MPa内收++0-0.35MPa轴向驱动++++0-0.35MPa关节位姿的控制,首先是关节运动形态的选择和控制。由表2-1可知,当电磁阀1YA和2YA通电,1号和2号人工肌肉通入压力气体,关节将进行正屈变形,既关节绕X轴正向弯曲。此时,关节变形的程度由比例阀调整压力实现。关节的弯曲变形与通入气体压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若控制关节的变形量在一定范围内,其非线性较小。为简化控制,在工程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进行二次拟合处理。根据上式知(2-1)(2-2)式中,a、b、c、d、e、f为待定系数,由关节几何和物理参数决定。2.2.3关节运动速度控制柔性关节工作时,其运动速度就是关节的变形速度,可用关节中心轴长度的导数和关节端面弯曲角度的导数两个变量表征。当作为弯曲关节使用时,柔性关节存在两种变形的耦合,涉及和两个变量的控制问题。从实际应用角度,为简化控制通常设置P3=0,则运动速度的控制仅取决于气体压力P1=P的变化率。由上式可知当作为轴向驱动器使用时,柔性关节只有单一的轴向变形,其运动速度仅用表征。此时关节的控制问题相对简单,由式可知,关节轴向变形的速度取决于压力变化的梯度。既(2-3)(2-4)(2-5)通常情况,关节的速度控制是通过调整气压的变化梯度实现的(图2.4)。如何保证速度要求和达到柔顺控制是关节控制的关键问题。图2.4气体压力控制方式2.2.4关节驱动力控制关节驱动力控制,是通过气体压力调整和控制实现的,气体压力高驱动力大。根据驱动情况,驱动力与压力成一定的非线性关系,控制式应根据数学模型进行调整。当作为轴向驱动器使用时,关节整体轴向驱动力的控制,简单的方法是采取气体压力控制的开环控制方式。当与被驱动的物体接触后,根据公式模型,通过调整比例阀的压力增量达到输出驱动力的控制目的。若要实现驱动力的实时精确控制,可采用比例调压和轴向力传感器构成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实现。关节的动力学特性(质量、和阻尼的影响)关节弯曲驱动力的控制,需要采取闭环控制方式。初步调整,依靠关节中设置的气压传感器,精确调整通过在关节与被驱动物体接触点处设置力传感器。2.3五指机械手气压控制系统2.3.1五指机械手气压控制系统原理柔性五指机械手由16个柔性关节构成,其中腕关节一个,指关节15个,共需控制64条人工肌肉。若实现机械手全部功能,需控制64个开关量和16个数字量变量,气压控制系统将较为复杂且价格高。即使是比较灵活和柔性的人类手指关节,也不是每一个关节都是独立控制的,如远指关节一般都与近指关节联动。因此机械手的控制,可根据功能和动作要求对控制量进行必要的串并联组合,达到优化气压控制系统的目的。具体控制时,开关量采用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进行控制,数字量采用比例压力阀进行控制。图中人工肌肉编号为三位数,其中个位数表示关节中人工肌肉编号,十位数表示手指中关节编号,规定1表示基关节、2近指关节、3远指关节、w腕关节,百位数表示手指编号,其中l表示拇指、2食指、3中指、4无名指、5小拇指。换向阀编号采用两位数,其中个位数表示关节中人工肌肉编号,十位数表示手指编号。该气压控制系统共有24个电磁换向阀和6个比例阀,可对机械手完成抓、夹、弹等12个动作模式进行有效控制。其中,每个手指三个关节编号相同的人工肌肉采用串联方式,由一个电磁换向阀控制其开关状态,每个手指的四条气路并联由一个比例压力阀进行控制,调整压力值大小。其控制结果是每个手指的三个关节的运动实现了联动,运动形态和程度是一致的。所构建的气压控制系统优点是,整个机械手的控制问题简化为对类似6个关节的控制,且不影响各关节对物形的适应性,能完成柔性机械手80%以上的功能。气压控制系统得到大幅度简化,并使手指处控制气路的连接变得简单易行,解决了柔性气路和手指结构紧凑的问题。同时也简化了电气控制系统结构,降低了整体控制系统成本。不足之处在于抓握时,不能有效地对手指各关节的位姿和驱动力进行独立控制,将影响手指不同接触点的受力分配和均匀性,也难以完成手指独立弯摆,实现复杂绕、拧等运动的能力。图2.5五指机械手气压控制系统原理2.3.2气压控制系统组成气压控制系统主要由6个比例阀和24个换向阀组成,所用元器件型号和数量见表2-2。2.3.3抓取功能控制要求与气压系统控制方案电磁阀的功能,是控制机械手动作的方式;按照抓取要求,通过机械手控制程序发出指令,使手指相应的电磁换向阀通电(表2-3),实现所需要的抓取动作模式。比例阀的作用,是调整和控制动作的过程和程度。应根据各手指动作位置、速度和夹持力的要求,采取升压、保持、降压和回零等策略,实现动作协调和完成动作要求。表2-3手指抓取功能与电磁换向阀控制动作要求动作拇指(YA)食指(YA)中指(YA)无名指(YA)小拇指(YA)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42434451525354抓五指╋╋╋╋╋╋╋╋╋╋四指╋╋╋╋╋╋╋╋三指╋╋╋╋╋╋两指╋╋╋╋单指╋╋表2-4手指动作功能与比例压力阀的调压要求动作拇指(1BL)食指(2BL)中指(3BL)无名指(4BL)小拇指(5BL)12341234123412341234抓五指↗→Δ→↗→Δ→↗→Δ→↗→Δ→↗→Δ→四指↗→Δ→↗→Δ→↗→Δ→↗→Δ→三指↗→Δ→↗→Δ→↗→Δ→注:“↗”代表升压;“↘”代表降压;“→”表示压力保持;“Δ”表示继续升压;“0”代表压力为零。表2-3手指抓取功能与电磁换向阀控制动作要求名称型号数量厂家小型断路器DZ47-6030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压力传感器FSR4004件电磁换向阀4V210-0824亚德客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比例阀1TV1050-012N6亚德客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气缸TESTEDSY9391气管4mm50米山耐斯有限公司气动快插接头spc4-0130精密减压阀IR2020-021SMC表2-5为机械手手腕府、仰、左摆和右摆等四个姿态的控制要求。其中,6lYA、62YA、63YA和64YA四个电磁阀的通电状态决定了手腕的姿态。姿态的启、停、加速、减速和位置控制由比例阀(6BL)决定。表2-5手腕运动功能与气动控制阀的动作要求动作手腕61YA62YA63YA64YA比例阀(6BL)俯工作╋╋0-0.35Mpa回零仰工作╋╋0-0.35Mpa回零左摆工作╋╋0-0.35Mpa回零右摆工作╋╋0-0.35Mpa回零2.4多指柔性机械手控制系统方案比较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需要对机械手各种动作模式下的抓取、夹取等操作任务的完成实施有效控制,包括动作模式速度和力的控制。方案一:采用开环控制系统通过预定控制量值的大小进行开环控制。采用开环控制的优点是简单、方便,系统简洁,成本低廉。缺点是无反馈不能构成系统回路,不能准确判断实时控制的压力,也不易甄别故障点;抗干扰能力下降,适应不同的环境能力差,甚至不能胜任变化的环境,应用范围在。方案二:采用闭环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压力传感器进行检测实时的接触抓取物时的压力大小,来形成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的优点是系统精度高,通过采集反馈数据能更好的适应各种环境,让机械手的抓取力度能更精确,还可以通过得到的数据在上位机上画出曲线,对被抓取物受力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缺点是整个系统成本高,系统复杂。方案比较:由于要适应不同的抓取环境,面对不同的物体要有所不同的改变参数,并且要系统稳定运行,所以选择闭环控制。工业控制计算机:其控制方法是对过程变量进行周期扫描,向操作人员显示全过程的信息,并通过计算为模拟量调节器设置给定值。优点是:在要求快速、实时性强、功能复杂的领域中占有优势。缺点是:工控机价格较高;PLC控制:其控制方法是由电脑或便携式编程设备编写程序,称之为T型图,编写好后用专用链接线导入PLC,然后接通PLC控制电路,以PLC控制接触器等控制设备。优点是: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很好。缺点是:PLC适用于中、大型设备。单片机控制: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直接将它与外部信号相连,再附加一些配套的集成电路和I/O接口电路。优点:适用于小型设备。缺点: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工作量相当大,要求设计者具有较强的计算机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比较,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指标,我采用单片机控制。2.5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柔性机械手完成了机械手气压控制原理、手指动作控制的选择和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工作以及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第三章柔性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3.1控制系统硬件设计3.1.1总体控制方案设计由于机械手在抓取物体时要控制其抓取动作,同时各手指接触物体时要实时感知手指的压力,确保安全合理地抓取目标物体,因此,在机械手中各个手指相应部位设置压力传感器,机械手的动力源为气体;综合机械手要求及输入模拟量多的特点,其控制系统采用飞思卡尔芯片作为核心控制,外部传感器信号经A/D转换,并利用CPU实现系统的控制设计,同时为方便控制,系统具有键盘输入、显示及报警等功能。系统中气压传感器和指尖压力传感器感知压力变化并转化成模拟电信号,通过数据传感器将模拟电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提供给控制中心,CPU得到橡胶管气压和手指压力相关数据,根据相关的数学模型控制橡胶管气压的大小,相关的数据值可以在下位机上显示,对于不同的抓取对象,设定参数有所不同,可以用键盘修改内部参数,系统控制原理结构图如图图3.1控制系统原理结构框图3.2.2控制最小系统的设计系统需控制24个电磁阀、6个比例阀、5个压力传感器还有报警模块,根据系统所需端口数量,核心控制选择飞思卡尔芯片KinetisK60系列MCU。Freescale公司KinetisK60系列MCU,工作电压1.71-3.6V,闪存的写电压为1.71-3.6V,采用ARMCortex-M4内核,其性能可达到1.25DhrystoneMIPS/MHz。该系列提供高达180MHz的性能和IEEE1588以太网MAC,用于工业自动化环境中的精确的、实时的时间控制。硬件加密支持多个算法,以最小的CPU负载提供快速、安全的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安全模块包括安全密钥存储和硬件篡改检测,提供用于电压、频率、温度和外部传感(用于物理攻击检测)的传感器。KinetisK60MCU主要用在工业如安全照相机,建筑物自动化控制和电梯控制屏以及医疗电子如心电图(ECG),生命信息监测仪,运程医疗保健系统,心率监视器,除颤仪,麻醉监视器,呼吸机等。本文精选了KinetisK60原理、教程、例程、设计案例,以及基于KinetisK60的流行板卡,集结了国内外官方资料和资深工程师的经验,是KinetisK60MCU的初学者必备宝典。飞思卡尔芯片主要功能模块包括:1)内部存储器2)2个异步串口通讯SCI3)1个串行外设接口SPI4)MSCAN模块5)1个8通道输入/输出比较定时器模块TIM6)周期中断定时器模块PIT7)16通道A/D转换模块ADC8)1个8通道脉冲宽度调制模块PWM图3.2飞思卡尔最小系统实物图S12XS128PWM模块介绍:PWM调制波有8个输出通道,每一个输出通道都可以独立的进行输出。每一个输出通道都有一个精确的计数器(计算脉冲的个数),一个周期控制寄存器和两个可供选择的时钟源。每一个PWM输出通道都能调制出占空比从0—100%变化的波形。PWM的主要特点有:(1)它有8个独立的输出通道,并且通过编程可控制其输出波形的周期。(2)每一个输出通道都有一个精确的计数器。(3)每一个通道的PWM输出使能都可以由编程来控制。(4)PWM输出波形的翻转控制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5)周期和脉宽可以被双缓冲。当通道关闭或PWM计数器为0时,改变周期和脉宽才起作用。(6)6、8字节或16字节的通道协议。(7)有4个时钟源可供选择(A、SA、B、SB),他们提供了一个宽范围的时钟频率。(8)通过编程可以实现希望的时钟周期。(9)具有遇到紧急情况关闭程序的功能。(10)每一个通道都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左对齐输出还是居中对齐输出。图3.3飞思卡尔MC9S12XS128最小系统电路图晶振模块单片机系统里都有晶振,在单片机系统里晶振作用非常大,全程叫晶体振荡器,他结合单片机内部电路产生单片机所需的时钟频率,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么单片机运行速度就越快,单片接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晶振电路如图3.4所示图3.4晶振电路图复位模块复位电路:单片机需要在上电之后给其一个复位信号才能正常工作,我们在开发和调试单片机系统时也往往要对它进行手动复位,而且当单片机系统供电电压过低时,程序的运行会出现非正常的情况,要求我们在低压时也必须对单片机系统进行复位,这样我们必须为它设计一个复位电路,如图3.5所示。图3.5复位电路原理图3.2.3压力传感器的设计本设计要求机械手完成抓取规则物体的动作。以气压作为动力来源,控制气压的大小可以控制机械手位姿,从而达到抓取物体的目的。根据关节的弯曲原理,首先给整个机械手所有柔性关节通入0.5MPa的预压。继续增加橡胶管1、2内的压力(P1=1:1),手指弯曲。根据获得的各指节末端的位置,可通过控制气压来控制机械手各指节的位置。由于采用了压力传感器,可时时采集到指节压力的变化。当有压力反馈值时(F1=0),说明已接触到物体。当压力反馈值达到设定值时(),物体被抓起。压力要小于可输入最大值。抓取物体动作完成,即给整体卸压,机械手恢复到初始状态。对于不同质量和材质的抓取对象,抓取力度有所变化。每个指尖上的压力传感器,来感知抓取压力的大小,通过反馈数值与设定值比较,来决定是否增加橡胶管中的气压;橡胶管中的气压传感器来获取气压信号,与指尖的压力传感器相配合构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14],如下图3.6所示。图3.6压力控制原理框图机械手的每个手指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抓取压力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为标准的电压信号,信号送入A/D口,经A/D转换后进入主控芯片。图3.7FSR400压力感应电阻传感器机械手指压力传感器选用FSR400压力感应电阻传感器件,其实物如图3.7所示。当感应面受到压力时抗阻会相对下降,从而得到不同压力数据。其传感器特性:最大流率:连环电子,感应区域:0.2圈;输出信号:被动式可变电阻;压力感应范围:0到10kg;寿命:大于1000万次压力感应。根据FSR400压力感应电阻传感器件的动作特性曲线,将其压力信号通过电路转换为标准电压信号,满足控制要求,避免了高精度触觉传感器电路复杂等问题,传感器感应压力与电阻变化曲线如图3.8所示。图3.8FSR400传感器感应压力与电阻变化曲线将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通过外接电源并配置适合的电阻,从而将实时压力信号转换为标准电压信号,满足设计机械手的控制要求,其中配置电阻约为220欧姆:其设计电路如图3.9所示。图3.9压力信号转换电路该传感器厚度为0.208毫米,可弯曲和耐用,作为接触测力传感器使用较为合适。其外部材料是聚酯,传导材料为银,感测区內部是使用电阻墨水。寿命1百万次,线性误差小于5%,反应时间小于5微秒;工作温度-9~60度;最大压力110N。工作中,压力传感器将其压力信号通过信号调理电路转换为标准电压信号,满足控制要求,其信号调理电路如图3.10所示。图3.10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图3.11力传感器位置从指端观察,关节外贴片式测力传感器分布如图3.11所示。根据手指抓取物体时,接触点受力发馈控制的需要,机械手共设置贴片式测力传感器11个。其中,拇指上2个为13a和13b;食指上3个为23a、23b和23c;中指上2个为33a和33c;无名指上1个为43a;小拇指上2个为53a和53c。力传感器用两位数字编号,分别表示传感器所在的手指和关节编号。3.2.4运算放大器的选择及接口电路设计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较弱,需要运算放大器将压力传感器的标准电压信号放大后处理,针对压力传感器输出的标准信号,LMV358是通用型低电压,轨到轨输出放大器,选用图3.10设计放大电路。LM358内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适合于电源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使用,也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模式,在推荐的工作条件下,电源电流与电压电源无关。它的使用范围包括传感放大器、直流增益模组、音频放大器、工业控制、DC增益部件和其他所有可用单电源供电的使用运算放大器的场合内部频率补偿。LM358特性:直流电压增益高(约100dB),单位增益频带宽(约1MHz),电源电压范围宽:单电源(3—30V),双电源(±1.5一±15V),低功耗电流,适合于电池供电,低输入偏流,低输入失调电压和失调电流,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宽,包括接地差模输入电压范围,宽等于电源电压范围,输出电压摆幅大(0至Vcc-1.5V)。LM358主要参数:输入偏置电流45nA、输入失调电流50nA、输入失调电压2.9mV、输入共模电压最大值VCC1.5V、共模抑制比80dB、电源抑制比100dB。图3.12放大电路原理图从电桥获取的差分信号通过两级运放放大后输入单片机。电桥的一个桥臂采用可调电阻R3,通过调节R3可以调整输入到运放的差分电压信号大小,通常用于调整零点。放大电路采用LM358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为了防止单级放大倍数过高带来的非线性误差,放大电路采用两级放大,如图3.12所示,前一级约为10倍,后一级约为3倍。温度在0-100度变化,当温度上升时,Pt100阻值变大,输入放大电路的差分信号变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Av对应升高。3.2.5滤波的电路设计在实际的电子系统中,输入信号往往是含有多种频率成分的复杂信号,可能还会混入各种噪声、干扰及其他无用频率的性号,因此需要设法将有用频率信号挑选出来,将无用信号频率抑制掉。完成此任务需要具有选频功能的电路。将信号的频率具有选择性的电路称为滤波器,他能是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顺利通过,而阻止其他频率信号通过,按照滤波器的工作频率,滤波器可分为低通滤波器(LPF)、高通滤波器(HPF)、带通滤波器(BPF)等。如果滤波器含有有源元件(晶体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侧称为有源滤波。本实验就是利用低通滤波器的原理,设计电路,使其实现对输入信号的筛选和截止,将无用的信号抑制掉。滤波电路是一种能使有用信号通过而抑制无用频率信号的电子装置。工程上常用它来做处理信号、数据传送和抑制干扰等。而有源低通滤波器是允许低频信号通过而抑制高频信号的元件。它运用面积非常的广泛,常被用作信号处理器。

本文以有源低通滤波器设计为例介绍了一种电路优化设计的方法,通过优化设计能使某些性能要求比较适当调试比较简单的电路,使其降低元器件精度要求、简化调试、提高性能。实验设计思路:采用计算法设计有源低通二阶滤波器,其电路从集成运放输出到同相输入间引入一个负反馈,该反馈使改滤波器只允许低频端的信号通过,实现低通滤波。用查表法设计,已知电路响应特性、形式、类型及阶数、滤波器性能参数,再根据截止频率,选定电容标称值,查表求出相应电容值及电阻值,通过计算得到设计值以确定电路参数。图3.13滤波电路原理图选择运放:为了减少负载对滤波电路的负载效益,同时便于调整,我选用具有JFET作输入级的低调,高输入阻抗运放的LF412。电路原理图如3.13,要求截止频率为100HZ,为了波特图能够更好的平稳,我选择Q值为0.707,选择电容器的容量,计算我选择C1=C3=0.01,则根据根式得:R1=R2=16K(3-1)低通滤波传递函数为:(3-2)3.2.6A/D的选择及接口电路设计为了记录同一时刻机械手各手指的动态参数,以评价、分析和控制其性能,需要进行模拟量的采样,并将采样数据经放大、滤波、A/D转换、光耦进入CPU。具体方法是选用采样—保持电路实现同步保持。信号采集过程如图3.14所示。图3.14信号采集A/D采样电路选用12位11路串行TLC2543,每个通道转换时间为10,I/O时钟最高能达到3,完成11路模拟量的采集,采样保持电路选择LF398采样保持器,其主要技术指标有:5~18V工作电压,采样时间。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和隔离处理后,CPU想要采集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就需要将模拟量信号准换为数字量信号,这就需要A/D转换电路。TLC2543是TI公司的12位串行模数转换器,使用开关电容逐次逼近技术完成A/D转换过程。由于是串行输入结构,能够节省单片机I/O资源;且价格适中,分辨率较高,因此在仪器仪表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实物图如图所示图3.15TLC2543芯片图3.16TLC2543A/D转换原理图3.2.7比例阀的选择及接口电路设计气动比例调压阀选用ITV1050-012型,可调节压力范围为0.005~0.9MPa。其工作电压直流24V,输入调节电流4-20mA。按着设定,由控制器输出信号经D/A转换后通过气动比例阀控制机械手所需的压力,控制器同时控制五个手指及手腕的两位三通电磁阀。两位三通电磁阀以比例阀提供的压力,由控制器发出信号经隔离和驱动电路控制导通关断,按工作任务顺序完成控制任务。气动比例调压阀系统组成如图3.17所示,由先导式调压阀,二位二通高速开关阀,气压传感器,控制电路等组成。其中控制电路以FeeescaleMC9S12微控制器为核心,包括压力信号的放大、开关阀电磁铁的驱动电路、PC机通讯、按键控制等组成。比例阀工作原理:图3.17气动调压阀结构简图系统开始工作时,由键盘输入调压阀调整压力,压力传感器检测调压阀出口压力,当检测压力小于调整压力时,高速开关阀中进气阀打开,排气阀关闭,向调压阀先导腔供气,调压阀主阀芯下移,出口压力升高。同时,压力值由传感器检测反馈给控制电路,控制器以检测值与预定值的偏差量e为基础,通过PID算法控制PWM脉冲宽度,根据占空比驱动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开关时间,实现对先导腔压力的控制。直到偏差量e为零时,进气阀、排气阀均关闭,调压阀出口压力稳定在预定值,工作流程如图3.11所示。图3.18工作流程图PID控制算法:由于气动系统非线性因素较多,不易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本系统采用增量式数字PID算法,避免了这一麻烦,参数整定选定归一法参数整定,便于工程调试。e(KT)=-x(KT)(3-3)u(KT)=kp×{2.45×e(KT)-3.5×e(3-4)[(K-1)T]+1.25×e[(K-2)T]}(3-5)式中:e(KT)-偏差量;Input)-输入信号量;x(KT)-反馈量;u(KT)-控制器增量;kp-整定参数。PWM驱动:系统采用脉宽调制(PWM)信号来驱动两个高速开关阀(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开闭时间,控制先导腔压力。进气阀开启时间为T1,排气阀开启时间为T2=T-T1,PWM采用异步驱动方式,即进气阀和排气阀不同时工作。当u(KT)>0时,对先导腔加压控制,出口压力升高;当u(KT)<0时,对先导腔减压控制,出口压力降低;u(KT)=0时,进气阀与排气阀均关闭,出口压力稳定。性能试验:经过试验和分析,系统采样频率选定120Hz,取8个采样值软件递推平均滤波,气源压力0.2MPa,设定调整压力0.35MPa,通过出口压力测量,得到动态响应曲线。3.2.8D/A的选择及接口电路设计比例阀由电流控制,输入电流需经过D/A转换后,在经过提升电路后进入比例阀,结合本设计我选用TLC5618芯片实现D/A转换,TLC5618是带有缓冲基准输入的双路12位数模转换器,通过CMOS兼容的3线串行总线,可对TLC5618实现数字控制。器件接收的用于编程的16位字的前4位产生数据的传送模式,后12位产生模拟输出。输出电压为基准电压的两倍,且单调变化。数字输入端带有斯密特触发器,具有较高的噪声抑制能力。数字通信协议包括SPITM、QSPITM和MICROWIRETM标准。TLC5618在5V电源下工作,功耗极低(慢速方式3mW,快速方式8mW),并具有上电复位功能。可用于移动电话、测试仪表、自动测试控制系统等领域。TLC5618的特点:1)5LSB的建立时间为2.5ms或12.5ms2)8引脚封装内有两路12位CMOS电压输出DAC、DACA和DACB同时更新3)高阻抗基准输入,范围1~VDD-1.1V4)电压输出范围是基准输入电压的2倍5)1.21MHz的输入数据更新速率图3.19TLC5618芯片控制系统将运行各个部分的状态量采集到控制核心,根据控制要求输出控制信号,经过D/A转换实现对机械手的运动控制。选择双通道12位串行D/ATLC5618,能够输出二倍基准电压的电压信号,通过CMOS兼容的3线串行总线实现数字控制。由于TLV5618的参考电压范围为V,典型值为V,因此基准源REF192输出的V电压要通过精密电阻分压得到V,再接TLV5618,信号放大后将其输出0-5V电压转换为4-20mA控制比例阀。图3.20TLC5618D/A转换原理图3.2.9光耦隔离的设计机械手动作需要CPU控制电磁阀动作,由于CPU和电磁阀的电平不匹配,故采用由于光电耦合器电路,隔离、驱动电磁阀动作,且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又使其不受信号源是否接地的限制。TLP521:光耦合器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光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又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属于电流型工作的低阻元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所以,它在长线传输信息中作为终端隔离元件可以大大提高信噪比。在计算机数字通信及实时控制中作为信号隔离的接口器件,可以大大增加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TLP521的原边相当于一个发光二极管,原边电流If越大,光强越强,副边三极管的电流Ic越大。副边三极管电流Ic与原边二极管电流If的比值称为光耦的电流放大系数,该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作反馈用的光耦正是利用“原边电流变化将导致副边电流变化”来实现反馈,因此在环境温度变化剧烈的场合,由于放大系数的温漂比较大,应尽量不通过光耦实现反馈。此外,使用这类光耦必须注意设计外围参数,使其工作在比较宽的线性带内,否则电路对运行参数的敏感度太强,不利于电路的稳定工作。当输出电压升高时,原边电流If增大,输出电流Ic增大,由于Ic已经超过了电压误差放大器的电流输出能力,com脚电压下降,占空比减小,输出电压减小;反之,当输出电压下降时,调节过程类似。图3.21光电耦合器实物图图3.22光电耦合器原理图3.2显示器的设计为了显示手指的状态和比例阀的大小,根据设计要求我选用显示器12864,文档带中文字库的12864是一种具有4位/8位并行、2线或3线串行多种接口方式,内部含有国标一级、二级简体中文字库的点阵图形液晶显示模块,其显示分辨率为128×64,内置8192个16×16点汉字,和128个16×8点ASCII字符集.利用该模块灵活的接口方式和简单、方便的操作指令,可构成全中文人机交互图形界面。可以显示8×4行16×16点阵的汉字。也可完成图形显示,低电压低功耗是其又一显著特点。由该模块构成的液晶显示方案与同类型的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相比,不论硬件电路结构或显示程序都要简洁得多,且该模块的价格也略低于相同点阵的图形液晶模块。显示器基本特性:低电源电压(VDD:+3.0--+5.5V)、显示分辨率:128×64点、内置汉字字库,提供8192个16×16点阵汉字(简繁体可选)、内置128个16×8点阵字符、2MHZ时钟频率。显示方式:STN、半透、正显,驱动方式:1/32DUTY、1/5BIAS视角方向:6点,背光方式:侧部高亮白色LED,功耗仅为普通LED的1/5—1/10,通讯方式:串行、并口可选,内置DC-DC转换电路,无需外加负压、无需片选信号,简化软件设计,工作温度:0℃—+55℃

,存储温度:-20℃—+60℃。3.3电源模块的设计3.3.1DC24V/5V电源设计中间继电器的供电需要DC24V,AD/DA转换,显示器、CPU、光耦需要DC5V,直流24V和5V需要自行设计,下面介绍直流24V电源的设计。直流电的获得除了使用直流发电机直接产生直流电外,其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把交流电变为直流,即采用具有单向导电性的半导体器件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具体过程可分为变压、整流、滤波和稳压四个部分。各环节的功能如下:变压。将电网提供的交流电源(220V或是380V)变为符合整流所需要的交流电压;整流。利用整流元件(如整流二极管、晶闸管等)具有的单向导电性能,将交流电压变为单向脉动直流电压。单向脉动直流电压是非正弦周期波形,其中含有直流成分和各种谐波的交流成分;滤波。利用电容或电感元件的频率特性,滤去单向脉动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保留直流成分,减小整流电压的脉动程度;稳压。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变化时,稳压电路的调节作用能够使输出电压稳定。对直流电压稳定程度要求较低的电路中,稳定电路可以省略。整流电路的任务是将交流电换成直流电。完成这一任务主要是靠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因此二极管是构成整流电路的核心元件。整流电路按输入电源相数可分为单相整流电路和三相整流电路,按输出波形又可分为半波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和桥式整流电路等。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桥式整流电路。由于单相半波整流的缺点是只利用了电源电压的半个周期,同时整流电压的脉动较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常采用全波整流电路,其中最常用的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根据整流要求,选择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可以很好地满足要求,所以使用这种电路来进行整流,电路如图3.23所示。已知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36V,输出电流为1A,进行计算可知:变压器副边有效值为:(3-5)整流二极管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为:(3-6)流过整流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3-7)因此,可以选用4只型号为2CZ11A的整流二极管,其最大整流为1A,最高反向工作电压为100V。图3.23DC24V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图3.24DC5V单相桥式整流电路3.3.2正负12V电源设计由于放大器LM358需要正负12V供电,设计电源我采用LM7812和LM7912稳压电路。三端稳压集成电路LM7812。电子产品中,常见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有正电压输出的LM78××系列和负电压输出的LM79××系列。顾名思义,三端IC是指这种稳压用的集成电路,只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用LM78/LM79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LM78或LM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下面是用这两种稳压IC制作的正负稳压电源如图3.25。图3.2512V稳压电路3.4按键模块本设计需要功能键和启动开关键,为方便操作人员发出控制指令,操控机械手的运动,选用按键作方便操作人员向CPU输入信息。根据系统要求我们选用三个按键控制设计。按键电路如图3.26所示:图3.26按键电路原理图3.5报警机械手处于非正常状态或是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向操作者发出警报或是警示。在该抓取过程中。当安装在电动机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被触发时、安装在机械手上的限位开关被触发时或是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数据大于极限值是发出报警和警示。报警使用的是蜂鸣器,警示使用的指示灯。具体的程序性如图3.27所示。图3.27报警电路原理图3.6本章小结本章根据柔性机械手的设计参数和性能指标进行硬件的选择,以及根据系统的硬件来进行接口电路的设计工作。其中包括核心CPU的选择其接线电路;外部硬件接线图;传感器、比例阀、显示器等的选择以及他们的接口电路以及电源的设计。

第四章柔性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4.1控制系统的软件流程4.1.1下位机主程序流程按机械手的各种工作状态,下位机软件由主程序和相应的子程序组成,其主程序流程如图4.1所示。图4.1机械手程序流程4.1.2机械手抓取操作子程序流程针对机械手各种抓取模式,相应的控制子程序不同。为五指正屈抓取软件控制流程。两指横摆夹持、利用五指反伸抓取盘类物体等子程序流程与此图类似。图4.2五指正屈抓取软件控制流程4.3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进行了控制系统程序的分析与编制,其中包括传感器、显示器、控制部分、主板部分、其他辅助部分的程序编制和控制部分的系统设计。其中压力传感器部分进行了数据读取程序的编写;12864显示器部分主要进行的是编程;控制部分,根据机械手比例阀、电磁阀进行情况分类,分别进行程序编制;A/D、D/A分别进行了程序编制和电路的设计;辅助部分是完成机械手保护程序、指示灯、报警警示程序和复位程序的编制;手指部分完成了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

柔性机械手控制电路仿真5.1五指柔性机械手运动位姿仿真5.1.1传感器电路的仿真放大器前面是个压力传感器,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通过改变前端可变电阻的电阻值,进而改变末端输出电压值的大小。5.1.2继电器仿真电路在7407前端加个开关,开关断开时是高电平,开关闭合时电路接地为低电平,通过改变7407前端输入的高低电平,进而改变继电器的吸合通断。5.2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进行了硬件手指控制部分程序的仿真,利用Mat1ab软件,对各种抓取功能和过程进行了仿真。对手指的正屈和反伸功能,进行了抓取过程仿真计算,得到了手指轨迹和机械手极限位置的三维位姿图。利用仿真手段,对手指外展和内收功能进行了研究,验证了三种夹持功能实现的效果。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位姿模型正确可信。

总结本论文在详细了解课题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同国内外相关技术领域的比较与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由于本课题只做控制部分,所以在论文中着重的介绍控制系统的相关内容。文中介绍了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主要硬件的选择、硬件电路的设计、软件的编制以及程序的仿真。在控制方案的选择中,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比较和分析,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控制方案。在对硬件的选择过程和外围电路的设计中,主要对一些关键的器件进行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