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中古时期的世界高考历史精准化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02讲中古时期的世界高考历史精准化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02讲中古时期的世界高考历史精准化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02讲中古时期的世界高考历史精准化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02讲中古时期的世界高考历史精准化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讲中古时期的世界★中古时期世界历史的阶段特征1.政治:欧洲从王权、教权和城市自治并行,到拜占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得以发展;在亚洲,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学习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在非洲,以加纳、马里和桑海为代表的古国先后兴起;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则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代表。2.经济:西欧封建庄园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亚欧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经济总体落后。3.文化:区域文化特色鲜明。西欧城市大学得以发展,但天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亚非欧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东亚的日本和朝鲜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组成部分;美洲的三大印第安文明均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时间轴4世纪5世纪6世纪7世纪646年9世纪10世纪14世纪末15世纪中期16世纪初16世纪后期11世纪13世纪8世纪1453年17世纪末阿克苏姆王国兴盛笈多帝国兴盛、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民法大全》伊斯兰教创立阿拉伯帝国扩张日本大化改新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东非沿海国家形成(10—15世纪)津巴布韦鼎盛(14—15世纪)桑海鼎盛(16世纪)德里苏丹国朝鲜建立拜占庭帝国灭亡玛雅文明衰落阿兹特克人国家鼎盛印加崛起和鼎盛拜占庭帝国俄罗斯兴起扩张奥斯曼帝国兴起高丽王朝建立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兴起,欧洲开始向近代社会过渡。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中古时期是哪段时期?

中世纪(MiddleAges)(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5—15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一)中古前期的西欧封建社会: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大迁移。日耳曼人,他们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也是现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1.产生的背景:(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①背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②内容:A.封君:授予土地者。享有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B.封臣:领取土地者。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一)中古前期的西欧封建社会:2.特征:◎5世纪末的欧洲③特点:A.以土地为纽带;B.层层分封,等级森严;C.双向权利义务;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国王和各级封建主农民(农奴)(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一)中古前期的西欧封建社会:2.特征:D.契约意识;E.地方领主相对独立。④影响:(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一)中古前期的西欧封建社会:2.特征:A.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有限;B.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1.中世纪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与军事关系;②国王可以在贵族的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③贵族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对较大的独立性;④国王可以任意向他的受封贵族征税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C同异目的内容特点结果维护统治(权利义务相互交织)有条件地分封土地,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前期加强地方统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据。维持手段不同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契约来维系;不可越级管理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下共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2)经济: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一)中古前期的西欧封建社会:2.特征:①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②内容: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及义务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自由农份地农奴份地自由农农奴领主①提供农民土地;②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③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①交纳地租,服劳役;②法律上自由。①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②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在土地上;③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2)经济: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一)中古前期的西欧封建社会:2.特征:③特点:A.经济上:自给自足,相对封闭;B.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C.领主(封建主)是庄园的实际统治者。◎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2)经济: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一)中古前期的西欧封建社会:2.特征:④评价:A.本质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对封闭独立;B.是封君封臣制度形成的经济基础,导致中古西欧的割据状态,阻碍王权的强化。★欧洲中世纪庄园与古代中国田庄的区别1.从存在的时间上看,中世纪欧洲庄园的起源要晚于中国,持续时间较中国短。2.从大地产形成的途径上看,欧洲庄园土地是以封地为基础,加以兼并农民的土地;而中国古代的田庄土地则主要是靠兼并买卖而获得的。3.从庄园私有权程度上看,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庄园主对其大地产不具备完全的土地所有权;而中国古代的田庄主对其地产相对而言则具有完全的私有权。4.从地租形态上看,虽然都存在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及货币地租三种形态,但西欧庄园对于劳动者的剥削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为辅;中国则以实物地租为主,劳役地租为辅。5.从庄园内的政治权力上看,西欧封建主对庄园内的农奴具有一种法权;而中国古代田庄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6.从对国家整体的影响上来看,西欧庄园经济使得西欧摆脱了强大帝国组织的渗透,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多样性;而中国古代的田庄则没能摆脱帝国的渗透,具有保守、消极的特点。(3)思想: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一)中古前期的西欧封建社会:2.特征: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3)思想: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一)中古前期的西欧封建社会:2.特征:①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征收什一税;②政治:教权高于皇权,形成严格等级制度;③思想: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

——教皇英诺森三世出生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结婚由教父主持婚礼临终由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以求灵魂能够升入天堂死后葬礼在教堂举行,遗体被葬在教堂附属的墓地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共同维护封建秩序。丕平献土:教权初现查理曼加冕:教权突显756年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建立加洛林王朝时,为了答谢教皇的支持,将一部分土地献给了罗马教廷,渐渐地提高了教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加冕,之后每一位国王的登基,都要得到教廷的承认,表明自己是受神的旨意去统治国家,这就是中世纪的“君权神授”。卡诺莎之辱:教权巅峰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教皇将亨利四世开除教籍。德皇被迫向教皇请罪。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德皇一个赦罪的吻。阿维农之囚:教归于俗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一直与教宗波尼法爵八世争夺统治权及教会财产。1303年,法军攻入了波尼法爵八世的住所,教宗被羁押三日后获释,不久激愤而死卜尼法斯在斗争激烈时死去,在法王压力下,教廷因此迁到法国阿维农城,共驻了七十年(1308—1378),史称“阿维农之囚”。中古后期,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二)中古后期西欧社会的新变化:1.王权的加强:(1)背景:①社会环境稳定;②经济增长。(2)表现: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葡萄牙(3)影响:①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②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国家的形成)。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二)中古后期西欧社会的新变化:2.城市的兴起:(1)背景:①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②封建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工商业复兴和繁荣)(2)方式: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3)影响:①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条件;②文化:促使大学兴起;推动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②政治:冲击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西欧中世纪前期(5-10世纪)西欧中世纪后期(11-15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庄园经济和农奴制度基督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王权强大,议会兴起城市兴起,市民自治大学兴起,思想解放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2)兴盛:①经济: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②军事: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地跨欧亚非三洲)③法律:《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汇编《罗马民法大全》。历史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3)衰亡: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9世纪之后13世纪初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1453年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1205年1265年1355年1444年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2.俄罗斯: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王权强化,议会兴起经济:封建庄园,农奴制度工商业发展,城市兴起、自治思想:神权至上,束缚人性大学兴起,思想解放西欧东欧拜占庭俄罗斯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项目西欧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时间跨度形成背景政治制度阶级矛盾经济制度城市发展思想文化约5世纪——1453年公元前475年——1840年希腊罗马文明,日耳曼入侵,基督教影响小农经济,地大物博,法家思想封君封臣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领主与农奴地主与农民庄园制、农奴制土地私有,小农经济为主自治传统,起步较晚基督教垄断文化无自治权,类型多,发展早儒家思想占主流★中西封建社会的对比二.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帝国:1.帝国的建立与扩张: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632年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8世纪中期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622年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7世纪中期起二.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帝国:2.帝国的统治:(1)政治:(政治稳定)①政教合一,君主专制;②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

“哈里发”一词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代理者”、“继任人”。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先后推选出四位继承人,称之为“哈里发”。进入帝国阶段后,哈里发转为世袭制。

处于政权顶端的哈里发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二.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帝国:2.帝国的统治:(2)经济:(经济繁荣)①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②对外贸易发达;③城市繁多,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首都巴格达,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央,扼水陆交通之要冲,极盛时期城市人口多达150万,……巴格达码头经常停泊数百艘来自全国各地和各国的船只,其中也有中国商船。……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等,都经阿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二.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帝国:2.帝国的统治:(3)文化:(文化灿烂)①吸收融合: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文学《一千零一夜》)◎拉齐斯:巴格达国立医院院长,著名的临床外科专家。是外科串线法的发明者,著有《天花与麻疹》《医学集成》等重要著作,对西方医学产生很大影响◎《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以波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后又吸收印度、希腊、埃及等童话寓言以及大量阿拉伯故事而成◎花刺子密:天文学家、数学家,曾对本初子午线一度之长进行测量,据此推算地球的圆周和体积;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表”。著有《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清真寺: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晚期受到印度建筑艺术的影响830年,哈里发麦蒙创建智慧宫,拉开了“百年翻译运动”的序幕。他在位时期,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部之多。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作品约20部;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著作约30部;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二.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帝国:2.帝国的统治:(3)文化:(文化灿烂)②交流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经其传到欧洲)

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印度的代数学、位置计算制和零的符号,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西方的。——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阿拉伯数字:古代印度人首创,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2.花剌子密是古代阿拉伯的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印度数字和零号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12世纪,印度数字和零号通过花剌子密的著作传入欧洲,被欧洲人称作“阿拉伯数字”,后为全世界所采用,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D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8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①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②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亚欧非交界处),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吸收融合;③统治者的重视、兼收并蓄。★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二.中古时期的亚洲:(二)奥斯曼帝国:1.帝国的兴起与扩张:奥斯曼人在两河流域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帝国兴起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帝国首都继续发展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帝国发展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极盛13世纪14世纪1453年16世纪后期二.中古时期的亚洲:(二)奥斯曼帝国:2.帝国的统治:(1)政治:①政教合一,君主专制;②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3.它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它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它是15到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这里的“它”是A.波斯帝国 B.阿拉伯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 D.奧斯曼帝国D★世界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前6—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前4世纪)◎罗马帝国(前27—476年)◎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阿拉伯帝国(622—1258年)◎奥斯曼帝国(1299—1922年)二.中古时期的亚洲:(二)奥斯曼帝国:2.帝国的统治:(2)经济:①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对外贸易: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

很明显,商货经过这些黑海的大门是否完全自由,不仅决定着十分广泛的贸易,而且决定着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基本联系命运,从而也决定着在这个广大地区恢复文明的基本手段的命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比较国家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范围16世纪后期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8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宗教信奉伊斯兰教创立伊斯兰教最高统治者苏丹(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哈里发城市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世界贸易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推动了东西方之间陆上和海上贸易二.中古时期的亚洲:(三)南亚:-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波斯帝国入侵-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入侵-前4世纪—前2世纪,孔雀帝国,奉佛教为国教-

1世纪—4世纪,大月氏入侵,建贵霜帝国-4世纪—6世纪,笈多帝国-

7世纪,戒日帝国,玄奘西行-13世纪—16世纪突厥人入侵,建立德里苏丹帝国三.南亚: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建立宗教政治统治中央地方4世纪,印度人建立13世纪,突厥人建立印度教(婆罗门教演变而来)伊斯兰教(国教)①政局稳定,经济繁荣;②国王直接控制恒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保留藩王,政令不够统一。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二.中古时期的亚洲:(四)东亚:1.日本:二.中古时期的亚洲:(四)东亚:1.日本:(1)大化改新:①背景: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②标志: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③结果: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二.中古时期的亚洲:(四)东亚:1.日本:(1)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日本学习了唐朝哪些制度?三省六部制;郡县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大化改新的目的?建立天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二.中古时期的亚洲:(四)东亚:1.日本:(2)幕府统治(1185年-1868年):①背景:A.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B.庄园经济的形成(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C.武士集团的形成(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日益增强)。②建立: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幕府,并获得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源赖朝画像二.中古时期的亚洲:(四)东亚:1.日本:(2)幕府统治(1185年-1868年):③特点:A.天皇没有实权;B.幕府将军掌握实权;C.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④锁国政策:A.开始: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B.目的:抵制外来影响,维护统治。二.中古时期的亚洲:(四)东亚:2.朝鲜:7世纪末10世纪初16世纪末14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唐朝制度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日本丰臣秀吉派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历经7年中朝军民取得胜利政治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经济推行土地国有文化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中古时期的亚洲

类别

政教合一的西亚多种宗教的南亚中央集权的东亚政治

经济

文化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政教合一,专制统治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政教合一君主集权体制宗教冲突、分裂割据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古代非洲的国家◎古代美洲的国家123456789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1.非洲文明概况:考古学的材料证明,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创造并发展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公元一世纪前后在尼罗河中游现今苏丹一带兴起的阿克苏姆王国,第四世纪时曾达到高度繁荣,西非是大部分非洲农业的发源地。在中南部非洲,到处可以看到铁器时代的遗迹,还可见到古时梯田和人工灌溉工程的遗址。濒临印度洋的非洲东海岸,自古以来就进行着繁盛的贸易,早在纪元前就进行铁和盐的交易。15世纪上半叶,非洲东海岸已发展到能派使者远渡重洋到中国访问。非洲不是如一些西方学者所描绘的那样只是“狮子出没的地方”,而是在远古时代就有高度文明的大陆。非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4世纪5世纪8世纪

10世纪

11世纪

12世纪

14世纪

15世纪

16世纪阿克苏姆鼎盛西非: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南非:津巴布韦发展东非一系列国家出现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2.非洲早期居民—班图族:◎班图人迁徙图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原来住在赤道以北喀麦隆高原,西非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公元初,开始向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迁徙。班图人的大迁徙,一直持续到19世纪才最后结束。大迁徙导致民族大融合,加快了中、南非洲各民族的的社会发展进程,尤其居住在沿海的班图人与外部接触较多,便利吸收先进文化,先后形成了一些文明国家。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3.东非文明:(1)阿克苏姆王国:①兴起:公元前后兴起于今埃塞俄比亚地区;②鼎盛: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3.据史书记载、阿克苏姆国王和各级统治者把占有的畜群作为自己财高的象征,他们都拥有大批畜群,阿克苏姆王室还专门设立“掌牧官”来管辖畜牧业、掠夺畜群成为历代阿克苏姆统治者向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的重要目的.这说明阿克苏姆王国①高度重视畜牧业②农业管理机构完善③私人占有制盛行④发端于对外战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3.东非文明:(2)东非沿海诸国:(10—15世纪):①代表性国家: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②产生的条件:A.农业的进步;B.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C.伊斯兰教的传入。③经济状况:A.广泛使用奴隶;B.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C.城市繁荣;D.对外贸易发达(进口瓷器、丝织品,出口黄金、象牙、奴隶)。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4.西非文明:(1)概况:①存在时间:8—15世纪;②代表国家:加纳、马里、桑海。A.拥有丰富黄金资源;B.控制沙漠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C.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③经济状况:(商业为主)◎西班牙人笔下的马里帝国国王曼萨·穆萨画像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4.西非文明:(2)马里:①政治:征服加纳,扩张领土,成为西非最强大国家;②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城市繁荣;③文化:文化繁荣,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文化中心。4.公元7-10世纪,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这表明A.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程度高 B.外来移民促进东非社会转型C.东非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 D.文化交流延续东非古代文明C

廷巴克图历史上是贸易和文化中心,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必经之地,也是伊斯兰文化向非洲传播的中心。它享有“苏丹的明珠”、“神秘的通布图”、“荒漠中的女王”之美称,是马里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个古城。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4.西非文明:(3)桑海:①兴衰:A.原为马里属国,后攻灭马里,确立西非霸主地位;B.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逐渐衰落。②统治概况:A.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由国王任免;B.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5.南部非洲文明:津巴布韦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大津巴布韦遗址鸟瞰图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材料一1300年左右,处于鼎盛时期的马里从大西洋一带扩展到了乍得湖地区,带来了广泛的和平,这种和平形势致使各种贸易和相互影响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和热带稀树大草原上繁茂发展起来。马里的君主们控制了(向阿拉伯世界的)黄金输出,其数量大约为14世纪初期世界黄金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控制了在政治上至关重要的马匹进口以及从撒哈拉向南方缺盐森林地区的食盐贸易。

——约翰·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材料二

在马里帝国这个中世纪的伟大国家里,很多奴隶都是在扩张战争中俘获的。奴隶是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因为他们作为劳动力的价值。当他们在穿越撒哈拉商道的贸易中被出卖时,他们也能带来财富。

——戴维·康德拉《中世纪西非诸帝国》阅读上述三则材料,归纳古代西非国家文明发达的表现:①对外贸易发达,主要交易黄金、马匹、食盐;②奴隶从事生产,也可以作为商品被交易;③信奉伊斯兰教,文化发达、建立了大学;④行政管理先进,实行中央集权制。★课堂小结:古代非洲文明区域/民族文明(国家)时间概况(成就)班图人培育甜高粱、西瓜、棉花;驯养牛,引进绵羊、山羊;冶铁技术东非阿克苏姆王国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鼎盛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10-15世纪①使用奴隶;②以园艺业为主(种植瓜果蔬菜);③城市繁荣;④外贸发达(出口黄金、象牙、奴隶)。西非加纳8-15世纪控制撒哈拉沙漠商路和黄金交易;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马里①征服加纳,西非强国;②外贸发达,城市繁荣;③廷巴克图桑海16世纪极盛;16世纪末衰落。①中央集权;②扩大对外贸易;③兴建学校。南部非洲津巴布韦11世纪末建立,14-15世纪鼎盛。班图人建立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二)古代美洲文明:1.古代美洲文明概况:与古代非洲文明受到外来影响不同,古代美洲文明完全是印第安人在没有任何外来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发展农业,在手工业和贸易发展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主要包括: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文明特点:以农业为主,文明发展具有独立性。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二)古代美洲文明:2.美洲早期居民—印第安人及其贡献: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印第安人培植了100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洲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玉米几乎是所有地区的主要产品,最初只是一种杂草,其穗还没有一个人的拇指大小,印第安人将它培育成一种长棒子上长满一排排种子的作物……也是因为它稳定了人口的生存和繁衍。——《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1)农业: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2)文明: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二)古代美洲文明:3.玛雅文明:(1)兴衰:4—10世纪鼎盛,15世纪中期衰落。①经济:种植玉米;②政治: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2)概况:③建筑:金字塔庙宇(祭祀);④文化:发明文字,使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玛雅金字塔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二)古代美洲文明:4.阿兹特克文明:(1)兴衰:14世纪兴起;16世纪初进入鼎盛时期;1521年为西班牙人毁灭。(2)概况:①政治:A.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B.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粮食、服装、宝石和老鹰)。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二)古代美洲文明:4.阿兹特克文明:(2)概况:②经济:浮动园地;③城市:特诺奇蒂特兰。◎浮动园地◎特诺奇蒂特兰“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口和财富不断剧增。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二)古代美洲文明:5.印加文明:(1)兴衰:①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②13世纪逐渐崛起;③15—16初发展到鼎盛。

印加人的祖先是在大约1.1万年前越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陆的。到达美洲后,欧亚大陆上的居民与印加人接触很少。印第安人在南美洲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建立起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印加帝国。在将近14世纪末的时候,印加帝国从南美洲的南安第斯山脉的库斯科地区开始扩张。但是当1532年由弗朗西斯科领导的西班牙人开始入侵的时候,扩张就被迫仓促结束了。三.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二)古代美洲文明:5.印加文明:(2)统治概况:①政治:A.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B.全国划为四大政区,贵族充任长官,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C.将征服的居民迁到新地区,防止其反抗。②经济:A.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B.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征税、征兵);C.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传递命令、情报,调动军队)。◎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课堂小结:古代美洲文明区域文明时间概况(成就)中美洲玛雅文明4—10世纪繁荣,15世纪中期衰落种植玉米;金字塔庙宇;陶器;象形文字;历法;20进制,“零”的概念。阿兹特克文明14世纪兴起;16世纪初进入鼎盛时期;1521年为西班牙人毁灭浮动园地南美洲印加文明12世纪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16初发展到鼎盛政治:中央集权;四大政区;移民经济:土地国有;人口调查表;完善的道路系统★非洲美洲文明的共性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达到鼎盛东非阿克苏姆8-15世纪相继兴起西非加纳—马里—桑海10-15世纪兴起东非沿海一系列城市国家11世纪末兴起14-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14世纪兴起16世纪初鼎盛阿兹特克文明15世纪中衰落玛雅文明13世纪崛起16世纪初衰落印加文明观察非洲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1.从空间分布上看,文明有哪些特点?②多数分布在沿海沿河地区。顺应自然环境。①分布多源性2.从时间分布上看,文明有哪些特点?①文明间有继承关系②发展速度、规模各异古代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欧洲中世纪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阿拉伯文明非洲文明古埃及文明5.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C6.有中国学者评述说:“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时A.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并没有全盘接受B.广泛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 C.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