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治理腐败问题研究_第1页
我国政府治理腐败问题研究_第2页
我国政府治理腐败问题研究_第3页
我国政府治理腐败问题研究_第4页
我国政府治理腐败问题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政府治理腐败问题研究

一、行贿受贿的行为动机分析腐败是一个全球问题。防止腐败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景。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行贿受贿——腐败的主要表现方式进行分析。目前,我国有关用博弈论来分析行贿受贿问题的文章不是很多,而分析的切入点一般都是把企业(行贿者)和政府(受贿者)分开分析,分别分析其行为动机;或是把政府看作第三方存在。本文除了在理论上借鉴一下对行贿、受贿行为的动机分析,主要切入点是把企业和政府看作博弈的两方,通过他们自己行为、利益之间的相互制约,使博弈的均衡点最终符合社会的最优。二、委托代理理论目前,国内外从经济学视野出发研究腐败的文献众多,颇有“浩如烟海”之感。美国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和乔治·斯蒂格勒的论文《法律的执行、渎职与执法者的报酬》(1)可能是最早对腐败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的文献,而把腐败现象直接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作系统分析的学者是苏珊·罗斯-阿克曼(SusanRose-Ackerman),她首先在“委托-代理”的框架内定义腐败,把腐败等价于受贿(bribery)。(2)苏珊·罗斯-阿克曼主要从公共选择的角度分析腐败与资源浪费的关系。之后,经济学家开始利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腐败问题,代表人物包括Becker和Stigler、Banfield、Rose、Klitgaard等,这些研究分别从效率工资(efficiencywages)到教化(indoctrination)角度研究了激励代理人诚实守信的方法。在国内,谢明(2005)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以两个企业与一个官员参与工程偷招标行为为模型,探讨了行贿者的动机问题。他认为,“尽管行贿行为在道义上会受到谴责,在法律上会受到制裁,但受到经济利益魔杖的驱使,人们很容易产生行贿的动机”。(3)姚锦红(2006)(4)从受贿者角度出发,认为每个人面对行贿行为是反应会产生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有:(1)自己的合法收入有多少;(2)受贿的数额有多少;(3)被制裁的可能性有多大;(4)被制裁的程度有多大。直观的从上面四个条件来说,如果合法收入越多,道德水准越高,受贿的数额越大,被制裁的可能性越大,被制裁的程度越大,官员受贿的机会成本就越大,也越有可能不受贿;反之,则具有很大的受贿可能性。三、企业与官员的博弈以上的分析大多从都是从行贿者和受贿者的单方面的行为动机来分析,而很少把行贿者和受贿者作为一个整体置入博弈的模型当中考虑。下面的分析的基本框架就是把行贿者和受贿者作为博弈的双方,因为行贿的人得考虑到官员不受贿的可能性和官员因为怕事而主动揭发的情况,同样,官员的话,也同样要考虑到收受贿赂之后,行贿的人存不存在主动揭发的情况。所以,把他们的行为选择放在一个类似动态博弈的框架中,看看,如何可以使(不行贿,不受贿)成为均衡。假设条件:除了检查机关是作为完全无私的独立机构存在,参与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无交易成本———即其他人可以无成本的观察到政府的最终决策;可以无成本的向检察机关投诉;检察机关的调查行为无成本。笔者把行贿者和受贿者两者的博弈过程分为三个动态的阶段。第一阶段,由企业选择行贿或者不行贿的决策,如果选择不行贿,博弈结束,双方各得到自己的受益,此时的受益,完全取决于市场,不存在腐败情况;如果选择行贿,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决策人是官员,他可以选择接受贿赂或者拒绝贿赂的行为,一旦拒绝了企业的贿赂,博弈结束,一旦接受了,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的决策者还是企业,在官员接受了贿赂以后,还可以给企业一段时间来选择是否揭发或者不揭发这次贿赂。如果企业可以主动揭发,博弈也结束,企业和官员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收益,而一旦不存在主动揭发,那么,这个贿赂事实就发生了。假设,如果贿赂成功,那么给企业带来的受益为R,企业进行行贿的金额是M,如果企业不行贿,企业的受益为0,官员的受益也为0。那么,在第一步中,如果企业不选择行贿,大家都没有什么额外的好处,在此处,即为(0,0)。如果企业行贿了,官员比较廉洁,拒绝了以后,对企业来说,会有一些负效应,笔者这里把负效应同其行贿的金额联系起来,计为-k1M,其中k为一个小于1的比例,即k<1;对官员来说,会有一些受益(可能是现实性的一些物质奖励或者升官,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心理上得到一些道德满足),A。如果,官员接受了贿赂,其后又被企业检举,那么受到的惩罚跟其接受的贿赂有关,可以计为-k2M-M,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并没有限定k2<1,也就是说,官员收到的惩罚除了交出所收受的贿赂金额之外,可能还要受到比贿赂金额本身还要多的惩罚。而企业检举成功的话,得到的收益为-M+B,这里A包涵了很多东西,除了对其检举的表彰以后,也应该包括对其行贿的惩罚(毕竟,在其检举之前,是企业先向官员行贿),所以,B可以小于0,也可以大于0,甚至也可以大于M,表示,只要企业肯检举,不但既往不咎(发回行贿的钱),还可以有所奖励。所以,这里的受益就是(-M+B,-k2M-M)。最后,来看一下如果企业也不肯检举,结果将会如何。如果企业选择不检举,贿赂事实最终存在,官员的最终在有关项目的决策上,必然偏向于行贿的企业,而不利于没有行贿的企业。根据假设条件,那么,在有关决策出来后,其他没有行贿的企业会有所不满,他们必然会选择投诉(投诉无成本)。一旦检察机关接受了投诉,可以无成本的立案,并对企业和官员进行不存在包庇的审讯,那么,企业和官员,面临的将是一个经典的“囚徒困境”的博弈问题。在“囚徒困境”中,双方的均衡解是互相揭发。(1)联系到我们的分析中,就是说一旦进入检察机关的审讯程序以后,行贿企业和受贿官员双方都会选择坦白,这样,不但,双方要把行贿的金额拿出来,还要面临被判刑的惩罚,一般相对经济惩罚来说,被判刑是比较重的惩罚,我们把这个计为-N,则双方的受益都为(-M-N,-N)。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一个博弈树,来说明这个博弈的动态过程和收益函数。其中,①是代表企业(行贿者),②是代表着官员(受贿者)。()中分别是企业和官员的收益函数。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当在第三步,轮到①行贿企业在考虑检举或者不检举的行为选择时,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他具有完全的信息,完全清楚他自己如果采取不检举的行为选择时,将会得到如何的一个收益,所以,在比较了检举何不检举收益后,-M+B>-M-N他会选择“检举”的策略,同样,②受贿官员也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他也具有完全的信息,可以清楚的知道在他做完行为选择之后,行贿企业在下一步会有怎么样的收益函数,会如何选择其行为策略。所以,在A>-k2M-M的情况下,在第二步受贿官员,不得不选择拒绝行贿的行为策略。同理,在第一步,在0>-k1M情况下,行贿企业会选择不行贿的行为策略。所以,在我们的假设条件和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下,通过对行贿企业在行贿后,只要能够清醒过来的检举行为有一点的表彰,对官员的廉洁自守行为有一定的表彰,同时,对双方贿赂行为成立后,被动被检察机关检察出来后的惩罚力度加大,(如上面假设的-N的收益),那么,企业就没有动力去进行行贿活动。四、企业不检举行为策略的选择如果以我们以上所分析的,那么显然太简单了,跟事实不符合,不然的话,在现实当中,也不会存在如此的腐败问题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现实当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检察机关的效率、成本等问题,并不是每一个腐败事件都可以有人去揭发它,同时,检察机关在对其腐败事件进行审讯时,由于证据不足或者存在能力等问题,不是百分百的都可以把腐败事件给审查出来,所以,对行贿企业和受贿官员这两个“囚徒”来说,不具有太大的威慑力,从而使他们双方可能有一定的动力去进行彼此勾结,都不肯坦白。所以,笔者把这个两个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在第三步行贿企业选择不检举的行为策略后,并不必然导致被检察机关查处腐败并被判刑的情况,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双方腐败过后,安然无恙。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收益就是R-M,而官员的收益就是M,笔者认为,这才是企业要行贿,官员要受贿的重大利益所在,他们都存在侥幸心理想达到这样的一个均衡结果。把这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分别记为r和1-r,如下。注意,这不是一个标准的博弈树。在最后一个分过程中,并没有决策者。只是在第三步行贿企业在选择不检举的行为策略后,双方可能得到的两个受益函数,分别被赋予一定的概率。分析如上的过程。显然,此时,如果企业选择不检举的行为策略,得到的收益就不是-M-N,而是r(R-M)+(1-r)(-M-N)=-M+rR-(1-r)N。那么,企业,将不必然的选择检举行为,这将取决于各种数值。1.当-M+B>-M+rR-(1-r)N时,即B>rR-(1-r)N时,企业仍然会选择检举的行为策略,那么其后的分析步骤,将跟刚才的简单模型一样,得到(不行贿,拒绝)的均衡结果。这也是我们希望的。2.当B<rR-(1-r)N时,此后,企业将选择不检举的行为策略。那么在第二步时,官员也将面临两个收益:他选择拒绝,得到A的收益;如果接受,那下一步企业将不检举,那么他将得到rM+(1-r)(-N)=rM-(1-r)N。如果A>rM-(1-r)N,官员选择拒绝,那么在第一步,企业将选择不行贿;如果A<rM-(1-r)N,那么官员将选择接受行贿,那么,当企业预料到官员会接受时,他就会比较行贿和不行贿的收益,行贿的话,可以预料博弈会沿线虚线进行,最终收益为-M+rR-(1-r)N;不行贿的话,收益为0。五、企业性质:减少r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当采用一个更接近现实的模型时,均衡的结果,就不必然的为(不行贿,拒绝)这样的行为策略选择。所以,此时,如果我们想杜绝腐败,得到公平竞争的结果。就需要有三个条件,保证可以得到(不行贿,拒绝)或者(不行贿,接受)的均衡结果。1.B>rR-(1-r)N时,就可以得到(不行贿,拒绝)的结果。这个结果最好,那么,显然,通过对不等式两面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增加对在立案审讯前(而不是在审讯后的坦白)行贿企业的奖励,效果可能要比“坦白从宽”的效果更好;同时,减少r,或者说增加1-r,也是有利于得到这个不等式的。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增加各项公共决策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增加普通百姓和群众的知情权和举报权,都有利于对官员的监督,加大官员和行贿企业狼狈为奸的机会成本。同样,可以起到加大腐败的机会成本的是,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即增大N。2.当B<rR-(1-r)N时,即由于种种原因(检察机关展开审讯的成本问题、检察机关的包庇问题等等,都可以加大r,从而导致腐败的期望收益相当高),一旦企业行贿后,他就不会检举,那么如果A>rM-(1-r)N,也可以达到(不行贿,拒绝)均衡结果。可以看到,一般来说,如果由于r变大导致B<rR-(1-r)N,那么我们也只能通过加大A和N来使得这个不等式可以成立。即一方面,要加大对官员不接受贿赂的奖励,另一方面,加大对官员收受贿赂的刑罚。3.如果,B<rR-(1-r)N且A<rM-(1-r)N,即博弈的后两步会沿着绿色线路进行,那么企业就可以选择M<B,使得rR-M-(1-r)N>B-M>0,使得自己的行贿收益比不行贿要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